高二化学练习题

高二化学练习题
高二化学练习题

高二化学练习题

一、选择

1、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 x(x=1,2,3, 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e是ClO3-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kJ·mol-1

C.a,b,c,d,e中c最稳定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H=-116kJ·mol-1

2、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ΔH<0 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己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3、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大于57.3 kJ·mol -1(中和热),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中小烧杯杯中低于大烧杯杯口

B.用浓硫酸代替了稀硫酸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4、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B.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焓变△H=+91 kJ·mol﹣1

D.反应中将气体A换为固体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放出热量大于91kJ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2.5O2(g)═2CO2(g)+H2O(l)△H=

﹣1 300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5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650 kJ的热量

B.当1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气体时,放出多于1300 kJ的热量

C.当2 N A个碳氧双键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热量

D.当4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热量

6、“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

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7、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 CO2(g)+N2(g) △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图1)及能量变化过程(图2)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H1=△H+△H2B.由图2可知△H =-226 kJ/mol

C.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2+

D.由图2可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8、关于下列四幅图中相应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根据电流计(G)指针的偏转方向可比较Zn2+、Cu2+的氧化性强弱

B.图2中根据导气管中液面的变化可以判断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

C.图3中若改用环形铜棒不会影响所测中和热的数值

D.图4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深浅不同可判断其为放热反应

9、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 B 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 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稳定性C>A>B

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A C反应的△H=E 1﹣E4

10、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①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晌B.②净化、精制淀粉胶体

C.③中白色沉淀为BaSO4D.④制取金属锰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马口铁(镀锡铁皮)镀层破损后铁仍不易腐蚀

B.CH3Cl(g)+Cl2(g)CH2Cl2(l)+HCl(g)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MnS悬浊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可生成CuS沉淀,则K sp(CuS)<K sp(MnS)

D.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一定能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

13、已知BaSO4(s)Ba2+(aq)+SO42﹣(aq),25℃时K sp=1.07×10﹣10,且BaSO4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有T1、T2不同温度下两条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T1时,在T1曲线上方区域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

B.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

C.升温可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

D.T2>25℃

14、t℃时,AgCl的K sp=2×10﹣10;Ag2CrO4是一种橙红色固体,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

B.在t℃时,Ag2CrO4的Ksp=1×10﹣12

C.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可使溶液由Y点到X点

D.在t℃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20mL未知浓度的KCl溶液,不能采用K2CrO4溶液为指示剂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Mg+CO22MgO+C △H<0从熵变角度看,可自发进行

B.在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2NO(g)+2CO(g)N 2(g)+2CO2(g)△H=﹣113.0 kJ/mol,达到

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后,△H变小

C.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2CrO4)=2.0×10﹣12,将等体积浓度为1.0×10﹣4mol/L的AgNO3溶液滴入到浓度均为1.0×10﹣4mol/L的KCl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产生两种不同沉淀,且Ag2CrO4沉淀先产生

D.根据HClO的K a=3.0×10﹣8,H2CO3的K a1=4.3×10﹣7,Ka2=5.6×10﹣11,可推测相同状况下,等浓度的NaClO与Na2CO3溶液中,pH前者小于后者

1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等均正确的是()

A.a图示装置,滴加乙醇试管中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酸

B.b图示装置,右边试管中产生气泡迅速,说明氯化铁的催化效果比二氧化锰好

C.c图示装置,根据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

D.d图示装置,试管中先有白色沉淀、后有黑色沉淀,不能验证AgCl的溶解度大于

Ag2S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W随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C.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常数(K)一定改变

D.一般情况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大,表明该酸的酸性越弱

18、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S的K sp比CuS的K sp大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大

D.MnS(s)的浊液中加入少量可溶性MnSO4固体后,c(S2﹣)变大

19、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20、已知草酸为二元弱酸:

H 2C2O4HC2O4-+H+ K a1

HC 2O4-C2O42-+H+ K a2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浓度的K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C2O4、HC2O4-、C2O4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H=1.2溶液中:c(K+)+c(H+)=c(OH-)+c(H2C2O4)

B.pH=2.7溶液中:c2(HC2O4-)/[c(H2C2O4)×c(C2O42-)]=1000

C.将相同物质的量KHC2O4和K2C2O4固体完全溶于水所得混合液的pH为4.2

D.向pH=1.2的溶液中加KOH溶液将pH增大至4.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度一定增大

21、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B.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D.测定中和热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马口铁(镀锡铁皮)镀层破损后铁仍不易腐蚀

B.CH3Cl(g)+Cl2(g)CH2Cl2(l)+HCl(g)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MnS悬浊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可生成CuS沉淀,则K sp(CuS)<K sp(MnS)

D.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一定能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

2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检验有乙烯生成

B.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SO2

C.室温下,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以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D.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用待装溶液润洗

24、若往20mL 0.01mol·L﹣l HNO2(弱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c点>b点

B.b点混合溶液显酸性:c(Na+)>c(NO2﹣)>c(H+)>c(OH﹣)

C.c点混合溶液中:c(OH﹣)>c(HNO2)

D.d点混合溶液中:c(Na+)>c(OH﹣)>c(NO2﹣)>c(H+)

25、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

B.25℃时,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pH=8的稀氨水,溶液中c(NH4+)/c(NH3·H2O)的值逐渐减小C.在25℃时,保持温度不变,在水中加人适量NH4Cl固体,体系可从A点变化到C点

D.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可同时大量存在Na+、Fe3+、Cl﹣、S042﹣

26、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 O2,有44g 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

27、有机充电电池具有不含重金属,受资源限制少等优点而备受瞩目。某PYT—锂电池总反应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PYT分子式为C16H6O4

B.不能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Li-e- =Li+

D.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

2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条件.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①区Cu电极上产生气泡,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后出现蓝色,Fe被腐蚀

B.②区Cu电极附近滴加酚酞后变成红色,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出现蓝色,Fe被腐蚀C.③区Zn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未出现蓝色,Fe被保护D.④区Zn电极反应式为2H++2e﹣═H2↑,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出现蓝色,Fe被腐蚀

29、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解质为铁氰化钾K3和亚铁氰化钾K4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移向催化剂b

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Fe(CN)64﹣﹣e﹣═Fe(CN)63﹣

C.Fe(CN)63﹣在催化剂b表面被氧化

D.电解池溶液中的Fe(CN)63﹣和Fe(CN)64﹣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二、非选择题

30、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下图为氢能产生与利用的途径:

(1)上图中4个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有_____________。

A.2种 B.3种 C.4种 D.4种以上

(2)电解过程要消耗大量电能,而使用微生物作催化剂在阳光下即可分解

以上反应的△H1_____________△H2 (选填“>"、“<”或“=”)。

(3)已知H2 O(1)→H2 O(g)△H= +44 mol·L-1,依据右图能量变化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能利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氢材料

①镧镍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吸收氢气形成氢化物:LaNi 5(s)+3H2(g)LaNi5H6(s) △H<0,欲使LaNi5H6 (s)释放出气态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改变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总反应:

2C7 H8+6 H2O(1)2C7 H14+3O2 (g)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X为_________,电极A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3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25℃,100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图:

△H=+88.6kJ/mol则M、N的稳定性相比,MN.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 Cl2 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3)氨气易液化,便于储运,可利用NH3作储氢材料.

已知:2NH3(g)N2(g)+3H2(g)△H=+92.4kJ·mol﹣1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的NH3,当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60.1kJ,则此时NH3的

转化率为.其他条件相同,该反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初始生成速率如图1,相同时间氨气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

则反应的活化能最大的是(填催化剂的化学式).c点氨气的转化率高于b点,原因是.

请在图中再添加一条Ni催化分解氨气过程的总趋势曲线.

3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已知反应:CO(g)+2H2(g)CH3OH(g)△H=Q

在20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及压强的变化如下

图所示,P2及195℃时n(H2)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0 1 3 5

n(H2)/mol 8 5 4 4

①O~3min,平均速率V(CH3OH)=,Q0(填“<”“=”或“>”).

②图中压强(P1、P2)的大小顺序为,理由是.

③在P2及19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3、苯乙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工业中用乙苯(C6 H5﹣CH2 CH3)为原料,采用催化脱氢的方法制取苯乙烯(C6 H5﹣CH=CH2)的反应方程式为:

催化剂═CH 2(g)+H2(g)

(1)向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乙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体系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600℃时,平衡体系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则:

①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②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

③计算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已知某温度下,当压强为101.3kPa时,该反应中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30%;在相同温度下,若反应体系中加入稀释剂水蒸气并保持体系总压为101.3 kPa,则乙苯的平衡转化率30%(填“>、=、<”).

(3)已知:

化学键C﹣H C﹣C C=C H﹣H

键能/kJ/mol 412 348 612 436

计算上述反应的△H=kJ/mol.

34、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①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浓度均为0.01 mol·L-1的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将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_

A.HCN B.HClO C.C6H5OH D.CH3COOH E.H2CO3

③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填编号)。

A.CH3COOH+Na2CO3=NaHCO3+CH3COONa

B.CH3COOH+NaCN=CH3COONa+HCN

C.CO2+H2O+2NaClO=Na2CO3+2HClO

D.CO2+H2O+2C6H5ONa=Na2CO3+2C6H5OH

④要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 Sp=2.8×l0-9。现将浓度为2×l0-4 mol/L 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则生成CaCO3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mol/L。

35、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如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

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36、Ⅰ.现有常温时浓度相同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CH3COOH②Na2CO3③HNO3④CH3COONa⑤NaOH

(1)五种溶质中是弱电解质的是_____(填编号),若常温时该弱电解质电离常数为K,1mol/L的该溶

液中c(H+)约为_____mol/L(用K表示)

(2)④溶液中离子与分子共_____种(包括水分子).

(3)这五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将CH3COONa溶液稀释100倍时,其pH变化如图中______曲线(填字母).

Ⅱ.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于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下列反应:2SO 2(g)+O2(g)

2SO3(g)△H=-190kJ·mol-1

(1)该反应500℃时的平衡常数_____45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2)450℃时,在一2L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了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D.增加SO3物质的量

(4)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升高温度

37、已知25℃时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电解质化学式CH3COOH HCN H2CO3NH3.H2O

电离平衡常数 1.8×l0﹣5 4.9×l0﹣10K1=4.3×l0﹣7K2=5.6×l0﹣111.8×l0﹣5

根据上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CH3COO﹣、CN﹣、CO32﹣结合质子(即H+)的能力大小顺序;25℃时,有等浓度的①CH3COONa溶液、②NaCN溶液、③NaHCO3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

(2)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室温下,向盛一定量的稀氨水烧杯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当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7(填“>”、“<”或“=”).

38、镁、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冶炼金属镁是采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此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2+,常加入少量H2O2,使Fe2+氧化为Fe3+,然后加入少量碱性物质至溶液pH=4,此时c(Fe3+)=mol/L[已知Fe(OH)3的Ksp=4×10﹣38].

(3)工业上冶炼金属铝则是采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关于为什么不采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A.AlCl3是非电解质 B.AlCl3水溶液不导电

C.AlCl3是共价化合物 D.AlCl3熔点太高

(4)用碳棒做电极电解熔融Al2O3时,阳极需要定期更换,其原因是

(用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回答);

(5)已知:Al2O3(熔融,l)=2Al(s)+O2(g)△H=1600KJ·mol﹣1工业上利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Al2O3冶炼铝,每消耗1000kJ电能时,生成27gAl,则电解过程中能量利用率为_.

(6)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它可以作为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能够净水的原因;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7(填>、<、=);

(7)若在空气中加热固体MgCl2·6H2O,可水解生成Mg(OH)Cl,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所以,为了抑制MgCl2·6H2O在加热时水解,可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可得到无水氯化镁.

39、氨和联氨(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1)希腊化学家提出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实现了高温常压下的电解法合成氨.则装置中B电极连接电源极,A电极反应式为.

(2)把氯气通入稀氨水中,NH3分子上的一个H被Cl取代生成氯氨,然后加入过量的氨和氯氨作用,得到联氨(N2H4).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另一种氮的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该氢化物可置于安全气囊,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4.30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4)联氨与盐酸反应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盐酸肼(N2H6C12),盐酸胼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请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列盐酸肼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序号).

a.c(Cl﹣)>c(N2H62+)>c(H+)>c(OH﹣)

b.c(Cl﹣)>c(H+)>c([N2H5·H2O]+)>c(OH﹣)

c.c(N2H62+)+c([N2H5·H2O]+)+c(H+)=c(Cl﹣)+c(OH﹣)

d.c(Cl﹣)=2c(N2H62+)+2c([N2H5·H2O]+)

40、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2CO═2CO2+N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①T1(填“>”“<”或“=”)T2.

②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2)NO2、O2和熔融NaNO3可形成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2所示.通入O2的一极为(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N2O5,其电极反应式为.

41、如图1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示意图.

(1)腐蚀过程中,负极是(填图中字母“a”或“b”或“c”;

(2)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铜锈Cu2(OH)3Cl,其

离子方程式为;

(3)若生成4.29g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L(标准状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解:A、D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而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A错误;B、b→a+c 反应的活化能为40kJ·mol-1,故B错误;C、a,b,c,d,e中a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故C错误;D、b→a+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4kJ/mol+2×0kJ/mol)-

3×60kJ/mol=-116kJ/mol,所以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解: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焓变的分析判断.

3、【答案】B

【解析】解:本题考查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

4、【答案】A

【解析】解: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曲线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故A正确;

B、据图分析,正反应活化能低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

C、△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419KJ/mol﹣510KJ/mol=﹣91KJ/mol,故C错误;

D、固态A所含能量比气态A低,反应中将气体A换为固体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放出热量小于

91kJ,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解:A.5N A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4,参加反应的乙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放出的热量为1300kJ/mol×0.5mol=650 kJ,故A正确;

B.由于水蒸气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而反应物的能量相同,故当1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气体时,

放出小于1300 kJ的热量,故B错误;

C.1个CO2分子中含有2条碳氧双键,故当有2N A条碳氧双键生成时,说明有1molCO2生成,则有

×1300KJ=650KJ的能量放出,故C错误;

D.1个CO2分子中含有4对碳氧共用电子对,故当有4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说明有1molCO2生成,则有×1300KJ=650KJ的能量放出,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解:A.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错误;B.使用新型能源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

C.以水代替有机溶剂,可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故D正确.

故选A.

D.①水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④氢气是二级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比较,盖斯定律的理解应用的知识。

A.①N2O+Pt2O+ =Pt2O2+ +N2△H1,②Pt2O2+ +CO= Pt2O+ +CO2△H2,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

N2O(g)+CO(g)=CO2(g)+N2(g) △H=△H1+△H2,错误;B.图2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

放热反应,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134kJ/mol-360kJ/mol=-226kJ/mol,正确;C.①

N2O+Pt2O+ =Pt2O2+ +N2△H1,②Pt2O2+ +CO= Pt2O+ +CO2△H2,反应过程中Pt2O+和Pt2O2+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需要补充,错误;D.正反应反应活化能E1=134KJ/mol小于逆反应活化能E2 =360KJ/mol,错误;

8、【答案】C

【解析】解:A.根据电流计(G)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电流方向,从而确定哪种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确定两种离子氧化性强弱,故A正确;

B.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时,导气管中液面上升;铁钉发生析氢腐蚀时,导气管中液面下降,所以可以根据导气管中液面的变化可以判断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故B正确;

C.铜属于金属,易导热,所以不能改用环形铜棒不会影响所测中和热的数值,否则易导致测量值偏小,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且只有二氧化氮气体有颜色,所以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深浅不同可判断其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

C.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

D.整个反应中△H=(E1+E3)﹣(E2+E4),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解:A.催化剂和溶液浓度都不同,无法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晌,要探究不同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晌,双氧水浓度应该相同,故A错误;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所以能用半透膜分离该混合物,故B正确;

C.SO2能被NO3﹣氧化生成SO4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BaSO4,故C正确;

D.高温条件下,铝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单质Mn,所以④制取金属锰,故D正确;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解:A.溴乙烷在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B.NaOH过量,一定生成Fe(OH)3沉淀,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C.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将混合气通入溴水洗气,乙烯被溴水吸收,甲烷与溴水不反应,故C正确;D.温度不同,导致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的平衡改变而向吸热方向移动,能达到目的,故D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解:A、镀锡铁镀层破损后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铁做负极,容易被腐蚀,故A错误;

B、该反应的△S<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H﹣T△S<0,则该反应的△H<0.故B错误;

C、沉淀向着Ksp更小的物质转化,当MnS悬浊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可生成CuS沉淀,则K sp(CuS)<K sp(MnS),故C正确;

D、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降低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解:A.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为过饱和溶液,所以有晶体析出,故A正确;

B.蒸发溶剂,增大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所以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d点变为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故B正确;

C.升温增大溶质的溶解度,溶液中钡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故C错误;

D.25°C时硫酸钡的K sp=1.07×10﹣10,根据图片知,温度越高,硫酸钡的离子积常数越大,T2时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1.0×10﹣4×5.0×10﹣5=5×10﹣9>1.07×10﹣10,所以该温度大于25℃,故D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解:A、t℃时AgCl的K sp=2×10﹣10,由A 知Ag2CrO4的K sp为1×10﹣12,则S(AgCl)=

=1.41×10﹣5,而S(Ag2CrO4)=×10﹣4,所以在t℃时,AgCl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故A错误;

B、依据图象曲线上的数据结合溶度积常数概念计算得到;曲线上的点是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的沉淀溶剂平衡为:Ag2CrO4(s)2Ag++CrO42﹣,

Ksp=c2(Ag+)·c(CrO42﹣)=(10﹣3)2×10﹣6=10﹣12,故B正确;

C、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仍为饱和溶液,点仍在曲线上,所以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

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故C错误;

D、用AgNO3溶液滴定过程中,由于AgCl的溶解度小,AgCl先沉淀出来,待AgCl定量沉淀后,过量的

一滴AgNO3溶液即与K2C r O4反应,形成Ag2CrO4砖红色沉淀,则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时即达到终点,所以能采用K2CrO4溶液为指示剂,故D错误,故选B.

15、【答案】D

【解析】解:A.反应的△S<0,从熵变角度看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应满足△H﹣T·△

S<0,故A错误;

B.平衡发生移动,反应热不变,故B错误;

C.将等体积浓度为1.0×10﹣4mol/L的AgNO3溶液滴入到浓度为1.0×10﹣4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

c(Ag+)=5.0×10﹣5mol/L,则c2(Ag+)×c(CrO42﹣)=2.5×10﹣13,则没有生成Ag2CrO4沉淀,如生成

沉淀,则Cl﹣先沉淀,故C错误;

D.由电离常数可知,酸越弱,对应的盐的碱性越强,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解:A、乙醇被重铬酸钾氧化成乙酸,错误,不选A;B、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不能确定是催化剂的效果,错误,不选B;C、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

然后通入水中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能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是一氧化氮,错误,不选C;D、硝酸银和氯化钠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但硝酸银过量,剩余的硝酸银和硫化钠反应生成硫

化银黑色沉淀,不能证明氯化银和硫化银的溶解度的关系,正确,选D。

17、【答案】B

【解析】解:A.K 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以及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当难溶物确定时就只和温度有关了,与溶液中

离子浓度无关,故B正确;

C.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则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一元弱酸HA的K a越大,酸性越强,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解:A.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不同物质,溶度积大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所以MnS的K sp比CuS的K sp大,故A正确;

B.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B正确;

C、增大铜离子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Mn2+)变大,故C正确;

D、MnS(s)的浊液中加入少量可溶性MnSO4固体后,c(Mn2+)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S2﹣)变小,故D错误;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解:A、金属铅是固体,增大铅的用量,不影响平衡移动,c(Pb2+)不变,故A错误;

B、加入少量Sn(NO3)2固体,溶解Sn2+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Pb2+)增大,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平衡时c(Pb2+)=0.1mol/L,c(Sn2+)=0.22mol/L,故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解:A、pH=1.2时,H2C2O4、HC2O4-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且c(K+)+c(H+)=c(OH-)+c(HC2O4-),则c(K+)+c(H+)=c(OH-)+c(H2C2O4),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pH=1.2时,c(HC2O4-)=c(H2C2O4),则

K a1=c(H+)=10-1.2,pH=4.2时,c(HC2O4-)=c(C2O42-),K a2=c(H+)=10-4.2,由电离常数可知=

=1000,故B正确;C、将相同物质的量KHC2O4和K2C2O4固体完全溶于水,可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溶液浓度不同,pH不一定为定值,即不一定为4.2,故C错误;D、向pH=1.2的溶液中加KOH溶液将pH增大至4.2,溶液中由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对水的电离抑制的程度减小,水的电离度一直增大,故D正确;故选C。

21、【答案】A

【解析】解:A、可利用相等时间内生成氢气的体积来测定反应速率,故A正确;B、因盐酸有挥发性,无法判断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B错误;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Na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故C错误;D、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混合液,故D错误,答案为A。

22、【答案】C

【解析】解:A、镀锡铁镀层破损后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铁做负极,容易被腐蚀,故A错误;

B、该反应的△S<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H﹣T△S<0,则该反应的△H<0.故B错误;

C、沉淀向着Ksp更小的物质转化,当MnS悬浊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可生成CuS沉淀,则K sp(CuS)<K sp(MnS),故C正确;

D、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降低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23、【答案】D

【解析】解:A .因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图1所示装置不能检验有乙烯生成,故A 错误;B .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与NaOH 溶液反应,尾气处理都与图一致,但收集方法中导管应伸到底部,故B 错误;C .溴易溶于苯,则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充分反应分液,以除去苯中少量苯酚,故C 错误;D .滴定管需要润洗,则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用待装液润洗,故D 正确;故选D 。

24、【答案】B

【解析】解:A 、HNO 2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而c 高于b ,所以电离平衡常数:c 点>b 点,故A 正确;

B 、b 点得到HNO 2,和NaNO 2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电离大于水解,所以离子浓度大小为:c (NO 2﹣)>c (Na +)>c (H +)>c (OH ﹣),故B 错误;

C 、a→c 温度升高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而c→d 温度降低,所水解为主,所以c 点得到NaNO 2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所以c (OH ﹣)>c (HNO 2),故C 正确;

D 、d 点混合溶液中当c (NaOH )较大时,得到NaOH 和NaNO 2混合溶液,所以离子的浓度为:c (Na +)>c (OH ﹣)>c (NO 2﹣)>c (H +

),故D 正确; 故选B .

25、【答案】B

【解析】解:A 、AD 都处于25℃时,Kw 相等,c (H +)和c (OH ﹣)越大,Kw 越大,故B >C >A=D ,故A 错误;

B 、25℃时,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pH=8的稀氨水,会发生反应得到硫酸铵溶液,随着氨水的逐渐滴入,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铵根离子浓度减小的程度不如氨水浓度增大,即溶液中c (NH 4+)/c (NH 3·H 2O )的值逐渐减小,故B 正确;

C 、温度不变,Kw 不变,向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溶液中c (OH ﹣)变小,c (H +)变大,溶液显示酸性,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但是图中A 点到C 点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增加,故C 错误;

D 、A 点所对应的溶液中,pH=7,但是,铁离子的水解导致不能大量共存,故D 错误;

故选B .

26、【答案】B

【解析】解:A 、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 错误;B 、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 是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H +从阳极b 极区向阴极a 极区迁移,故B 正确;C 、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 2+8H 2O 2C 3H 8O+9O 2,即生成9mol 的

氧气,阴极有6mol 的二氧化碳被还原,也就是1mol 的氧气,阴极有mol 的二氧化碳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29.3g ,故C 错误;D 、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 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 2+18H ++18e -=C 3H 8O+5H 2O ,故D 错误;故选B 。 2

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 (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高二下学期化学总结

高二下学期化学总结 导语: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 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 相互作用及其统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高二下学期化学总 结文章,仅供参考! 高二下学期化学总结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高二年班的化学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五个课时。按照教学 计划和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 成了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的教学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总结我这学期以 来的工作。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 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 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 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 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 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

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由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

高二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高二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二、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

高二化学实验总结

高二化学实验总结 高二年级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如在做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实验(4?7)时,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让学生回忆前一节次氯酸的漂白性、初中化学学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比较这几种漂白的原理、效果的异同,加深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人人开动思维“机器”,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历久不忘,素质自然得以提高。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目前,高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学生依葫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按内容分,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等。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工作总结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高二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 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精)

化学有机基础知识点总结精品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 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 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

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 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 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 ..3.Cl ..,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 ...2.F .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 ..2.==CHCl ......,沸点为....-.13.9....℃).. 甲醛(...HCHO ....,沸点为....-.21..℃).. 氯乙烷(....CH ..3.CH ..2.Cl ..,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 3Br ,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 2==CF 2,沸点为-76.3℃) 甲醚(CH 3OCH 3,沸点为-23℃) 甲乙醚(CH 3OC 2H 5,沸点为10.8℃) 环氧乙烷( , 沸点为 13.5℃)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 3(CH 2)4CH 3 环己烷 甲醇CH 3OH 甲酸HCOOH 溴乙烷C 2H 5Br 乙醛CH 3CHO 溴苯C 6H 5Br 硝基苯C 6H 5NO 2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二化学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本学年度这一年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选修5及必修1一轮复习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

高二化学个人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C236,C243,C251三个班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 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模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保证学生实验的做出率100%,对于某些用品,发动学生自己想办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缩小实验用品的比例,或者采用微型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既学习了知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年级: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知识讲解】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一】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时事,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以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二、教学工作方面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

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三、德育工作方面 工作以来一直1010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在教育工作中秉着耐心、细心的原则,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做学生的知心人。平时,我耐心找学生谈心,交流,了解我所带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真诚的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探寻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日久见人心,从一开始我主动找学生谈心,到后来学生主动向我交心,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德育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平时还认真研读《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德育类杂志,并认真的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科研方面高 自古以来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我深知此中的道理,平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我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业务,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人在教育教学的领地上收获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当然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我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篇1 高二化学期末工作总结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文科班和理科班的化学老师。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已经如期并出色地完成了高二化学会考任务以及理科班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带文科班的会考,经验不足,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同组的老师也积极配合我们,从他们那里获得很多有用会考的资料及教学经验。通过会考这次的历练,使我在业务水平上获得很大的收获。 二、主要工作 1、文科班面临化学会考任务,针对文科班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差生面较大,期中考后就利用第八节课进行及时扶差工作。我将班中基础差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扶差。离会考一个月时间,在班级里实施结对子一帮一的方法,这些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 2、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一般要求上课前一星期完成。每专题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专题由专人负责出题;每专题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开展了溶液的酸碱性这节公开课,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工作中足之处 1、在分层次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2、后进生面较广,扶差工作需要各任课教师多多引导及鼓励。 3、课后时间要利用,很多学生都是上课听一下,下课后没有把化学当一回事。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优秀的学生教辅《学海导航》每题都要尽量去做;对于中等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做;较差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班的学生只要做课本上的习题。 2、减少后进生面,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先将后进生进行分类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可以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类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全-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分享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XX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XX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一】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时事,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以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二、教学工作方面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

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三、德育工作方面 工作以来一直1010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在教育工作中秉着耐心、细心的原则,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做学生的“知心人”。平时,我耐心找学生谈心,交流,了解我所带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真诚的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探寻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日久见人心”,从一开始我主动找学生谈心,到后来学生主动向我交心,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德育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平时还认真研读《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德育类杂志,并认真的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科研方面高 自古以来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我深知此中的道理,平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