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6TEU集装箱船船体建造施工工艺

3M—6TEU集装箱船船体建造施工工艺
3M—6TEU集装箱船船体建造施工工艺

135M —406TEU集装箱船船体建造施工工艺

1、概述

1-

1本船船型方艏方艉、双桨双舵并设置导流管装置,全船FR0~FR19为艉

尖舱;FR19~FR39为机舱;FR39~FR44为隔离舱;FR44~FR237为货舱;

FR237~FR250为辅机舱;FR250~O为艏尖舱。

1-

2本船船体建造按LR ”船级社《入级和建造规范》和有关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及图纸和CCS检验标准及生产设计图纸建造工艺等有关技术文件。

1-3主尺度:

船长134.92M

两柱间长132.54M

船宽15.00M

型深 4.90M

满载吃水 3.60M

肋距0.52M

梁拱0.200M

1-4船体结构:

本船主船体为双层底、双舷侧、单甲板、大舱口;艏艉尖舱、机舱及辅机舱均为单底、单舷侧、单甲板;艉甲板室为半埋入式。

该船结构形式:

1/ 15

货舱区;双层底;舷侧箱体均为混合骨架式,艏艉舱、机舱、辅机舱及甲

板室均为横骨架式结构。

1-5船体材料:

本船船体采用钢材经LR ”船级社认可,应符合LR ”船级社《入级和建造规范》技术要求。全船板材及型材,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预处理。

⑵ 焊接材料

①埋弧自动焊焊丝及焊剂选用。

对AH36高强度结构钢,选用H08MnA焊丝,选配焊剂430;其它普通结构钢均采用H08A焊丝,选配焊剂430或431均可采用。

②CO2气保焊丝的选用;

对AH36高强度结构钢,选用H08Mn z siA焊丝;其它普通结构钢均选用H08 Mn 2si 焊丝。

③手工焊焊条的选用;

对AH36高强度结构钢焊缝,大环缝及重要结构焊缝均采用E5015氐氢焊条,船体其它结构选用4303酸性焊条。

2、船体建造方案:

根据本厂起重设备、生产场地、生产加工设备及船体分段转场运输,起吊

2/ 15

能力等因素;

⑴FR0~FR19<即卩101艉分段)采用反身建造法;

FR19~FR44

⑶FR44~FR237

1~SL208p/s分段)采用卧式建造法;

⑷FR237~FR250

p/s分段)采用卧式建造法;其FR237~FR250较甲板及平台甲板分段采用反身建造法;

⑸FR250~? <即301艏分段)采用反身建造法;

⑹103甲板室分段采用平面分段制造然后组成立体分段;

2-1分段划分和分段布置<详见生产设计分段划分图>

2-2船体建造程序:

2-2-1部件与组合件的装配一一将加工各种零件组成部件和组合件<小合拢)

2-2-2分段制造一一将各种零件、部件组合件组成分段< 中合拢)

2-2-3将各分段及组合件、部件组成船体< 大合拢)

2-3船舶建造工艺流程:

生产设计各种零件、构件数控下料及加工零件、构件装配及组合件组装船体分段的各种板件拼板埋弧自动焊各分段胎架制作各分段制造各分段船台大合拢各分段合拢缝的焊接焊缝无损探伤检测船体各舱室密性实验-------------------------------------- >

------- 船、机、电弋舾装件的装焊船体除锈涂装机电安装各居住舱室装潢

3/ 15

机电设备调试和系泊实验航行实验船、机、电消缺交船。

2-4 FR44~FR237<201~208双层底分段制造工艺流程;

分段胎架制作

各构件装配和船底外板及内底板拼板自动焊 巡检船底外板上胎架定位及勘划结

内底“H 钢的及各肋板、加强筋的安装

待大合拢。

2-5 FR44~FR237<201~208舷侧箱体制造工艺流程:

舷侧肋板 -------- *外舷纵向扁钢及各加筋板安装报检一焊接及打磨光洁

2-6 FR0~FR19<101)艉分段制造工艺流程;

甲板及平台板上胎架定位及勘划结构安装理论—报「

分段翻身 内部除锈涂㈠ 分段待大合拢

4 / 15

2-7 FR250H 艏<302艏分段)制造工艺流程与 “2”条款工艺流程相似 2-8 FR19~FR44<102机舱分段)和FR237~FR250<301辅机舱分段);双层底分段

构安装理论线报检

船底纵向扁钢及纵桁材安装 实肋板安装

报检

----- ^构焊接及打磨光洁 内底板的安装

报检

分段焊接打磨光洁报检 脱胎架

*分段完整的报检及数据检测

分段内除锈涂装

分段胎架制作

巡检

构件装配和内外舷侧拼板自动焊.

内舷侧上胎架定位及勘划结构理论线

内舷纵向扁钢安装

报检

外舷恻板的安装

分段焊接打磨光洁

脱胎架

分段完整性扌报检及数据检测

分段内除锈涂一 待大合拢。

分段胎架制作

构件部件装配及板件拼板自动焊

安装肋板及压载舱横向框架和横壁 安装纵向构件、纵壁及各种连接肘板 安装舷侧艉封顶板和平板

一'

分段结构焊接打磨光】—

卜壳板

分段板缝及结构焊接及打磨光洁

脱胎架 f 段完整性报检验员及检测

及舷侧箱体分段,分段工艺流程与“24”条款工艺流程相似。

2-9船台大合拢顺序:<参照分段划分图>

船台勘划船体中心线;船底基准线及肋骨检验线船舒墩----- > BL204分段船台定位一3/BL205分段合拢BL206/BL202 及SL204

p/s合拢BL201/BL207及SL203p/s/SL205p/s分段合拢 ----- BL102/BL208 及SL202 --- 206p/s分段合拢

101/BL301 及SL201p/s/207p/s分段合拢302及SL102p/s/SL208p/s分段一SL301p/s分段合拢一段合拢103分段合拢

3、船体建造对各工艺阶段和各工序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要求:

3-1、船体线型放样:

根据线型图及型值采用电脑1:1实尺放样。

3-1-

1、船体线型放样时,对线型图中的型值的修改一般不超过线型图中的图面比例。

3-1-

2、船体线型放样时,对船体主要尺度{总长、型宽、型深};船体艏艉,舭部形状

甲板边线型值和轴线尺寸,均不允许修改。

3-1-

3、船体外板、甲板、舱壁板排板时,应根据板材规格,船体结构;外板加工能力,

同时,结合《建造规范》有关规定和分段的加放余量等因素,在提高钢材充分利用率的前提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船体外板,甲板排板时,应保证船底平板龙骨,舭部外板,舷侧

顶列板,甲板边板及重要区域结构板的加厚尺寸均应符合{规范}和图

纸等有关技术要求。

⑵、船体外板,甲板排板时,船体平直面部分的板缝要求排成一条直

5/ 15 线,曲面部分的板缝要求光顺,整齐,以保证板缝美观;根据{规范} 有关规定:对接板缝之间的平行距离应>100mm板缝与结构角焊缝平行距离应>50mm其板缝之间应尽量避免尖角相交,若无法避免时,其交角>15。

⑶、放样完工后应提供完整的下料草图,下料数据,零构件的排板套料草图及加工

样板,下料清册等,并标明零构件的编码代号,加工符号,安装理论线及余量的加

放等因素。

3-2、进厂原材料的管理;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知识学习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一、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层次上的划分为: 1、生产大节点:开工——上船台(铺底)——下水(出坞)——航海试验——完工交船生产大节点在工艺流程中是某工艺阶段的开工期(或上一个节点的完工期),工艺阶段一般说是两个节点间的施工期。生产大节点的期限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点,框定了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节拍和生产周期;节点的完成日也是船东向船厂分期付款的交割日。 2、工艺阶段:钢材予处理——号料加工——零、部件装配——分段装焊——船台装焊(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航海试验——完工交船 3、以上工艺阶段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解。 4、是以上工艺阶段是按船舶建造形象进度划分的,造船工艺流程是并行工程,即船体建造与舾装作业是并行分道组织,涂装作业安排在分道生产线的两个小阶段之间,船体与舾装分道生产线在各阶段接续地汇入壳舾涂一体化生产流程。 二、船舶建造的前期策划 船舶设计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工前船厂必须组织前期策划,一是要扫清技术障碍;二是要解决施工难点。 1、必须吃透“技术说明书”(设计规格书)。 技术说明书是船东提出并经双方技术谈判,以相应国际规范及公约为约束的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要求。船厂在新船型特别是高附加值船舶的承接中必须慎重对待:必须搞清重要设备运行的采用标准情况、关键技术的工艺条件要求,特别是要排查出技术说明书中暗藏的技术障碍(不排除某些船东存有恶意意图), 2、对设计工作的组织。 船舶设计工作分三阶段组织进行——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初步设计:是从收到船东技术任务书或询价开始,进行船舶总体方案的设计。提供出设计规格说明书、总布置图、舯剖面图、机舱布置图、主要设备厂商表等。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各个具体技术专业项目,进行系统原理设计计算,绘制关键图纸,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概述 Chapter 1 General 1.主要内容Main contents 2.适用范围Application 3.引用标准Refer standards 第二章技术内容 Chapter 2 technology 1. 设备的配套Check item before installation 2. 设备安装的基本工艺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 f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3.各类电气设备安装的具体规定Detail requirement for followed units 3.1电机Electric motor 3.2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MSB & ESB 3.3控制设备及分配电设备Control panel & distribution box 3.4蓄电池Battery 3.5舱室照明灯具Cabinet lighting fixtures 3.6照明附具Lighting appurtenance 3.7日用电器Fan & heater 3.8船内通讯,信号设备Intern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4.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Preparation before installation 5. 设备安装的基本形式Basic form 6. 设备及电缆的接地Earthing of equipment & cable 7. 设备的进线Cable entrance 8.设备的接线Wire connection 第三章闭杯闪点小于60 ℃的油船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Cheaper 3 Additional technology f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on oil tanker which the flash point less than 60℃ 1. 一般要求general 2. 危险区域或处所的化分及其电气设备的安装Dangerous area division & equipment installation 3. 扩大危险区域或处所的划分及其电气设备的安装Widen dangerous area division & equipment installation 4. 其它处所电气设备及附加要求Additional requirement for other space 5.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要求Basic requirement for ex-proof equipment 6.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Installation requirement of ex-proof equipment

电气部分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电气部分安装施工方案 10.1 电气安装工程主要施工程序: 10.2 配电箱安装 1) 配电箱安装包括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电源控制箱安装。 1)配电间、设备机房、电气竖井内配电箱采用明装挂墙式,装在走廊楼梯 间、办公室及公共场所配电箱,采用暗装。 2)施工程序 (1)施工准备 配电箱安装所需机具满足施工需要、材料充足、人员配备齐全,同时完成配电箱安装技术交底。 (2)配电箱检查验收 配电箱安装前,要按设计图纸检查其箱号、箱内回路号,并对照安装设计说

明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 配电箱安装 ①配电箱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明装时底口距地1.4 m。在同一建筑物内,同类箱的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为10mm。 ②安装配电箱所用木砖及铁件等均应预埋。挂式配电箱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③配电箱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装有器具的门、电器的金属外壳均应有明显可靠的PE线接地。PE线不允许利用盒、箱体串接。 ④配电箱上配线需排列整齐,并绑扎成束,在活动部位应该两端固定。盘面引出及引进的导线应留有适当余量,以便于检修。 ⑤导线剥削处不应伤及线芯,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者除外)。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搪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⑥配电箱上的电源指示灯,其电源应接至总开关的外侧,并应装单独熔断器(电源侧)。 ⑦接零系统中的零线应在箱体引入线处或末端做好重复接地。 ③零母线在配电箱上应用端子板分路,零线端子板分支路排列位置,应与熔断器相对应。 ⑨配电箱上的母线应套上有黄(A相),绿(B相),红(C相),蓝(D相)等颜色色带,双色线为保护地线(黄绿,也称PE线)。 ⑩配电箱上电具、仪表应牢固平正整洁,间距均匀,铜端子无松动,启闭灵活,零部件齐全。 (4) 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要求现场找出配电箱位置,并按照箱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通过弹线定位,可以更准确的找出预埋件或者金属膨胀管螺栓的位置。 (5) 明装配电箱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本讲座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质船,造船生产经历了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演变,主要推动力是造船技术的发展。传统造船分两个阶段: 1、常规的船体建造和舾装阶段。在固定的造船设施按照先安装龙骨系统、再安装肋骨框、最后装配外板系统等。 2.由于焊接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段建造;舾装分为两个阶段: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预舾装。 现代造船又历经以下阶段: 3、由于成组技术的引进,船体实行分道建造;舾装分为三个阶段: 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即开展区域舾装。 4、由于船体建造和舾装、涂装相互结合组织,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 5、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将成为船厂的努力方向。 目前国内主要船厂一般处于三级向四级过渡阶段;国内先进船厂已达到四级水平;外高桥船厂、建设中的江南长兴岛造船基地明确提出将精益造船、标准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发展目标。 二、现代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 1、船体分道建造法。根据成组技术“族制造”的原理制造船体零件、部件和分

段,按工艺流程组建生产线。 2、抛弃了舾装是船体建造后续作业这一旧概念,以精确划分的区域和阶段(单元舾装、分段舾装和船上舾装)控制舾装。 3、实行“管件族制造”,以有效手段制造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获得生产线生产效益。 4、采用产品导向型工程分解。把船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中间产品,并协调的组织分道生产和集成。 三、船舶建造工艺流程 现代造船工艺流程如下简图: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层次上的划分依据为: 1、生产大节点:开工——上船台(铺底)——下水(出坞)——航海试验——完工交船 生产大节点在工艺流程中是某工艺阶段的开工期(或上一个节点的完工期),工艺阶段一般说是两个节点间的施工期。生产大节点的期限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点,框定了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节拍和生产周期;从经营工作看,节点的完成日也是船东向船厂分期付款的交接日。 2、工艺阶段:钢材予处理——号料加工——零、部件装配——分段装焊——船台装焊(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航海试验——完工交船 3、以上工艺阶段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解。 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工艺阶段是按船舶建造形象进度划分的,现代造船工艺流程是并行工程,即船体建造与舾装作业是并行分道组织,涂装作业安排在分道生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规范汇总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规范 汇总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本规范适用于散货船及油轮的船体建造,其他船舶也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SWS42-027-2003 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 Q/SWS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 基本要求 3.1 要求 3.1.1 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3.1.2 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3.2 船体建造精度原则 3.2.1 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3.2.2 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3.2.3 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3.2.4 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3.3 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3.4 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3.5 船体焊接工艺按Q/SWS42-027-2003《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Q/SWS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6 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3.7 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3.8 切割要求 3.8.1 钢材材质的控制 3.8.1.1 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3.8.1.2 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3.8.1.3 钢材的质量标准按Q/SWS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生产中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材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8.1.4 预处理喷丸质量、涂膜厚度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未经预处理的材料不得流入工位。 3.8.2 材质的跟踪与传递以分段为单元(具体情况参见全船结构验收项目表)。 3.8.2.1 切割中心负责炉批号汇总(品质保证部负责炉批号传递和提交)。 3.8.2.2 切割中心须将有关材质、规格移植到钢板余料上。 3.8.3 零件切割下料 3.8.3.1 零件流程编码必须齐全,对合线、矫正线、构架线数控划线必须清晰,零件的坡口形式、企口上下、首尾、正反、左右等零件加工符号、尺寸、标注必须正确无误。 3.8.3.2 下料后零件的减轻孔、人孔、透气孔、漏水孔、切口、面板的自由边都必须打磨。 3.8.3.3 切割下料零件,严格按分段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散装件、标准件等,分阶段配套、堆放,确保分段零件配套完整及零件分流正确。 3.8.3.4 切割材料严格按下料工艺单要求,材料规格材质不准擅自替代。 3.8.4 型材加工必须控制其直线度、水平度、角尺度及焊接质量。 3.8.5 拼板切割零件其直线度精度、对角线精度达到质量标准。 3.8.6 数控切割、门式切割、光电跟踪切割等设备的操作人员须每天上下班做好起始点检测保养,从而确保零件切割精度。 3.8.7 板材的吊装严禁直接用钢丝绳捆扎。 3.8.8 操作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切割下料实动工时的原始记录。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 目次 前言 (Ⅲ) 1 围 (1) 2 规性引用文件 (1) 3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 4 设备安装人员 (1) 5 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 (1) 6 设备安装操作要求 (2) 6.1 主配电板及应急配电板 (3) 6.2 控制设备及分配电箱 (3) 6.3 蓄电池 (3) 6.4 舱室照明灯具 (4) 6.5 强光灯、探照灯及航行信号灯 (4) 6.6 照明附具和日用电器 (5) 6.7 舱通讯信号设备 (5) 6.8 设备的安装高度 (6) 6.9 设备安装的基本形式 (10) 6.10 设备安装的紧固要求 (18) 6.11 设备的进线 (18) 6.12 设备的接线 (20) 6.13 特殊电气设备的安装 (24) 7 检验 (27) 图1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一 (7) 图2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二 (7) 图3 居住区以下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 (9) 图4 电气设备螺栓直接紧固 (10) 图5 电气设备焊接螺母直接紧固 (10) 图6 电气设备螺钉直接紧固 (11) 图7 电气设备螺栓间接紧固 (11)

图8 电气设备焊接螺柱间接紧固 (12) 图9 落地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2) 图10 壁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3) 图11 机舱舱顶灯安装 (13) 图12 机舱荧光灯安装 (14) 图13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表面安装 (15) 图14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嵌入安装 (16) 图15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间接嵌入安装 (16) 图16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柱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7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架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8 电缆引入防水设备填料函 (18) 图19 电缆引入高温设备的线芯处理 (19) 图20 接线柱的正确接线 (21) 图21 发电机(电动机)的接线 (22) 图22 防水式分配电箱的接线 (22) 图23 配电板的接线 (23) 图24 防滴式启动(控制)箱的接线 (24) 表1 居住区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6) 表2 居住区外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8) 表3 引入电气设备电缆的弯曲半径 (18) 表4 油船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5) 表5 油船扩大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6) 表6 中压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27)

电气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电气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结构施工电气预留洞口及预埋套管做法: 1.1.内容: ①暗配管:根据不同结构形式作预埋、预留,见(2.4)附图; ②预留洞:主要部位每层有两个电气小室(强电小室和弱电小室)、变配电室、设备机房、弱电设备机房等,电缆桥架、线槽洞口预留,配电小室垂直于上下穿过楼板等的洞口,考虑洞口封堵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电缆桥架、线槽外侧空间不小于40mm;墙体洞口重点控制标高,避开风管、消防管及空调水管,电缆线槽安装在吊顶棚内最底层,便于安装维护,并错开管道安装维护空间。 1.2管预留: 洞口尺寸大于200*200mm,土建负责预留。另外除强弱电入户管外,对受过道、房间、各类管道、风道安装位置影响不能满足电气安装规范最小允许安全距离的,结构施工中在大梁、剪力墙上做一些套管预留。 2.配管工程: 2.1.暗配管是电气安装工程第一道关键工序,如果安装质量不好,直接影响下道工序质量,暗配管必须做到安装位置准确,路径位置合理,管内畅通,符合规范标准。 2.2.暗配管工艺流程: 1.现浇砼结构、砌体墙体内预埋:

2.3明配管工艺流程: 2.4.暗配管在不同结构预埋做法(见附图): 2.5.不吊顶、有装修面层,墙面、顶板厚度不超过15mm的接线一次预埋到位; 2.6.有吊顶棚,装修面层超过15mm的和砌体墙做法见图示: 现浇板、大梁内电线管预埋做法,有吸板装修、顶板配管预埋

Φ25以上大管径暗转明配管时,有装修,墙面不超过15mm厚预埋做法 加接线盒转换,或用留洞接管 暗装配电箱预留洞做法开关接线盒 Ф15、Ф20现浇板钢管出地面示意图Φ25以上较粗电源管保护法 2.7.暗配管作业条件:

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3 基本要求 3.1 要求 3.1.1 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3.1.2 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3.2 船体建造精度原则 3.2.1 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3.2.2 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3.2.3 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3.2.4 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3.3 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3.4 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3.5 船体焊接工艺按PaxOcean-W-003《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 3.6 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3.7 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3.8 切割要求

质量体系文件QAP-YS-H-001 船体建造工艺原则Rev.0 / Date 01-09-2011 3.8.1 钢材材质的控制 3.8.1.1 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3.8.1.2 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3.8.1.3 钢材的质量标准按CB/T4000-2005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生产中发现不符 合质量标准的钢材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8.1.4 预处理喷丸质量、涂膜厚度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未经预处理的材料不得流入工位。 3.8.2 材质的跟踪与传递以分段为单元(具体情况参见全船结构验收项目表)。 3.8.2.1 切割中心负责炉批号汇总(品质检部负责炉批号传递和提交)。 3.8.2.2 切割中心须将有关材质、规格移植到钢板余料上。 3.8.3 零件切割下料 3.8.3.1 零件流程编码必须齐全,对合线、矫正线、构架线数控划线必须清晰,零件的坡口形式、企口上下、首尾、正反、左右等零件加工符号、尺寸、标注必须正确无误。 3.8.3.2 下料后零件的减轻孔、人孔、透气孔、漏水孔、切口、面板的自由边都必须打磨。 3.8.3.3 切割下料零件,严格按分段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散装件、标准件等,分阶段配套、堆放,确保分段零件配套完整及零件分流正确。 3.8.3.4 切割材料严格按下料工艺单要求,材料规格材质不准擅自替代。 3.8.4 型材加工必须控制其直线度、水平度、角尺度及焊接质量。 3.8.5 拼板切割零件其直线度精度、对角线精度达到质量标准。 3.8.6 数控切割、门式切割、光电跟踪切割等设备的操作人员须每天上下班做好起始点检测保养,从而确保零件切割精度。 3.8.7 板材的吊装严禁直接用钢丝绳捆扎。 3.8.8 操作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切割下料实动工时的原始记录。 3.8.9 加工单元配套完工后,需将分段切割加工资料、草图、盘片、板图等资料文件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最新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 范(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 4 设备安装人员 (1) 5 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 (1) 6 设备安装操作要求 (2) 6.1 主配电板及应急配电板 (3) 6.2 控制设备及分配电箱 (3) 6.3 蓄电池 (3) 6.4 舱室照明灯具 (4) 6.5 强光灯、探照灯及航行信号灯 (4) 6.6 照明附具和日用电器 (5) 6.7 舱内通讯信号设备 (5) 6.8 设备的安装高度 (6) 6.9 设备安装的基本形式 (10) 6.10 设备安装的紧固要求 (18) 6.11 设备的进线 (18) 6.12 设备的接线 (20) 6.13 特殊电气设备的安装 (24) 7 检验 (27) 图1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一 (7) 图2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二 (7) 图3 居住区以下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 (9) 图4 电气设备螺栓直接紧固 (10) 图5 电气设备焊接螺母直接紧固 (10) 图6 电气设备螺钉直接紧固 (11) 图7 电气设备螺栓间接紧固 (11) 图8 电气设备焊接螺柱间接紧固 (12)

图9 落地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2) 图10 壁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3) 图11 机舱舱顶灯安装 (13) 图12 机舱荧光灯安装 (14) 图13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表面安装 (15) 图14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嵌入安装 (16) 图15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间接嵌入安装 (16) 图16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柱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7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架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8 电缆引入防水设备填料函 (18) 图19 电缆引入高温设备的线芯处理 (19) 图20 接线柱的正确接线 (21) 图21 发电机(电动机)的接线 (22) 图22 防水式分配电箱的接线 (22) 图23 配电板的接线 (23) 图24 防滴式启动(控制)箱的接线 (24) 表1 居住区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6) 表2 居住区外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8) 表3 引入电气设备电缆的弯曲半径 (18) 表4 油船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5) 表5 油船扩大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6) 表6 中压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27) 前言 本规范是企业标准Q/SWS46-002-2002《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的修订本。 本规范与Q/SWS46-00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设备安装人员”及“检验”两个章节的内容; ——增加了“油船电气设备安装”、“防爆电气设备安装”及“中压电气设备安装”的内容; ——对标准结构进行了调整。 本规范代替Q/SWS46-002-2002《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本规范发布时,Q/SWS46-002-2002《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同时作废。

电气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电气安装施工工艺 A、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图纸设计,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了解工程所用设备,材料之规格型号,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制定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有关施工方法,明确施工与验收规范及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准备好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和一切仪器及安全保护用品,准备好所需安装工程的技术记录,试验记录等表格。 B、施工要求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程计划,技术措施及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施工,确保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C、主要施工方案 (1)电线管连接、进接线盒、开关盒及配电箱必须采用套丝连接,线管进入各种盒体、箱体内须用并帽锁死,长度不得超过两到三丝,管口应用纸团或堵头封好,以防杂物掉入。 (2)所有线管连接处及线盒、配电箱连接处均须用圆钢烧好跨接焊,金属软管接头采用镀锌钢接头,确保所有管路及用电设备外壳接地连成一体。 (3)管线超过规定长度时,应加装接线盒(45M无弯曲,30M一个弯,20M二个弯,12M三个弯)且暗敷管设直角弯不超过三个,明敷管不超过四个,以便以后穿线换线。 (4)管内穿线不得有接头,同一管内必须一次穿入并作好标记,以便拼接,正确与设备连接,达到控制要求。 (5)线管支架,成排的管路须用角钢及圆钢制做横担支架,骑马卡固定,单根线管及支架可以采用圆钢及扁铁做成单独吊架,骑马卡

固定,线管固定点间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5M。 所有线路均须做好绝缘电阻测试等各项检测记录。 电气变配电工程 一、接地系统 1、建筑物防雷:利用建筑结构主筋作为引下线引至综合接地网,建筑结构主筋(4根≮φ16)需与雨棚支撑架可靠联接。 接地保护线引至室内均压环(40×4镀锌扁钢),所涉及的金属构件需可靠接地。所有埋地进户线入口处,将进户线缆的金属外护套及进户的金属穿墙陶管接地,接地线引至综合接地体。弱电机房设SPD浪涌保护器。 2、接地及安全保护 (1)、本工程所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及建筑物防雷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测试后的综合接地电阻<1Ω,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降阻措施。 (2)、弱电机房工作接地采用BV-1×25平方毫米铜线穿塑料管直接引至综合接地体。机房内予留接地端子箱。 3、接地体安装 (1)、按设计标高挖沟至要求深度,然后与接地体连接线焊接,焊完后清掉荡皮,刷沥青油,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填土夯实,并遥测基地电阻值,填写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2)、位置标高要正确,焊接要牢固。焊接面:扁钢不小于其宽

船体整体建造施工工艺设计

船体整体建造施工工艺 A、船体建造程序 一、准备工作: 1、清理打扫水泥船台; 2、船台中心部位涂带状红漆; 3、用激光经纬仪在红漆带上打(画)出中心线并作为永久标记; 4、同时测量并计算出该船台实际倾斜度。 二、排墩 1、在中心线位置排放中心墩; 2、确定墩位前后倾斜度(一般不超过7/1000); 3、墩距不超过2m; 4、确定艏艉中心线,做上记号及标杆,以便以后测量船的直线度,测定轴中心的正确度,即舵筒中心的正确度用; 5、做好中心各墩的高度。 三、样台及放样 样台可用角铁上铺铁板,也可直接铺放在平整地面上,拼好并到好油漆,按型值放样,放样必须准确,否则装配合会有难度。 四、下料 在船台墩排好,材料进场后,底板以下构件及扶强材开始下料,如实肋板、水密补板、边纵桁、舭肘桁等,下料样板尺寸要准,划线明确准确,切割力求光顺、平整、无毛刺,较长平直部位,尽量用半自动机切割,并归堆待用。做好记录。

五、上K桁板 在中心墩排好,测量倾斜度后开始上K桁板,船中先上向首、尾铺开,在上K珩板时,板的对接缝不要在墩子上,K桁板对接缝采用刨边机或半自动切割开坡口后焊前打磨,并要用507焊条。也要注意对接外板缝不能在舱壁或肋部位,最佳位置在距舱壁或肋骨100—150mm以。 在装K桁板同时,着手下双层底的构件,如实肋板、纵桁材,节点肘板,支撑,衬板等。 在装K桁板同时,未装肋板之前,把船肿两边底板A、B、C行板,预先在船台到位,并纵向拼好板缝用自动焊焊好(横向不要焊),此时拍片检查施焊情况。拼板时焊缝两端安装好引、熄弧极。 六、上纵珩,划K板上的中纵桁安装线 K板安装完成后,可上中纵桁,中纵桁下料后,四边坡口,打磨(自动割刀开坡口),用507拼装,与K板必须垂直并固定。 在上主龙筋前除划好主龙筋安装线外,还需划好肋位线,在划肋位线时,一般每道肋位放大1mm~1.5mm,防止焊接收缩面造成船总长缩短。 上中纵桁,按K桁板上的肋距线划肋位线垂直线,K桁斑上肋位线与主龙筋肋位线都是从船中向艏艉进行。 在主龙筋上划肋位线,划线时要与K桁板垂直,并测量是否与K 板纵向倾斜度相同,是否倾斜度不超过7/1000。 七、安装肘板、肋板,旁桁材底板以下构件及扶强材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规范汇总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规范 刖言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本规范适用于散货船及油轮的船体建造,其他船舶也可参考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Q/SWS42-027-2003 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 Q/SWS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基本要求 3.1要求 3.1.1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3.1.2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3.2船体建造精度原则 3.2.1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3.2.2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3.2.3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3.2.4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3.3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3.4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3.5船体焊接工艺按Q/SWS42-027-200《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 Q/SWS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6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3.7 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3.8 切割要求 3.8.1 钢材材质的控制 3.8.1.1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3.8.1.2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船舶电气接线施工工艺

船舶电气接线人员施工工艺 一、电缆的切割剖线 1.电缆护套的切割 A.电缆护套的切割,不得损伤线芯的绝缘层,并保证在电缆进入设备后,线芯具有必须的长度和备用长度。电缆护套的切割部位,应在设备的进口内壁5~10毫米处剥除,胶带包裹要长于金属编织层,以免金属编织层刺伤线芯的绝缘层。对于内部空间较宽敞的设备,如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集控台等,护套可在接线柱附近剥去,金属网就近接地。 2.金属编织层的处理 A.电缆进入金属压紧式填料函时金属编制层一半剪切外翻在水密橡皮之上利用填料函360°环形接地另一半抽出在设备内部专门接地装置上接地。 B.电缆进入自锁紧填料函或其他进线框时10㎜2以下(含10㎜2)整抽金属网接地,10㎜2以上抽取金属编制层得到?接地。 C.金属编制层进入设备后不得裸露,必须使用合适的接地套管整改至根部。 3.线芯长度的确定 A.线芯的长度包括必须长度和备用长度,必须长度即为线芯沿设备内壁接至所连接的接线柱的距离加上制作接头所需的长度。电力电缆的备用长度应保证使同一电缆的线芯在相应的接线柱之间能互换还必须加上能再制作2~3个同样接头的长度。 个同样接头的备用长度。不允许剪掉备用线芯。 D.主机接线箱等对屏蔽要求较高的设备内线芯只要在保留必须长度的基础上于接线端子处做拱形处理预留2~3个接头长度即可,线芯不得在设备内部打圈。 4.线芯的处理 A.防滴式、防护式设备进线后,如线芯为橡皮绝缘并可能受到油气和腐蚀性气体的污染,则应再套塑料管或包塑料带加以保护。套管的直径一般应大于线芯绝缘外径1毫米左右。套管的长度一般应略长于线芯绝缘的长度,套管应套至线芯根部,套管与护套连接处,应用塑料带扎紧。 B.进入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侧推、压载泵等容易参生高温、震动的设备时,16㎜2以上电缆需单芯套黄腊管。黄腊管需整套至电缆根部距离接线片1厘米,两端包裹塑料带,末端塑料带颜色要与电缆色标相同。 C.大功率白炽照明灯、电加热器和没有外置接线盒的厨房电灶烤箱等产生高温的设备,如线芯受到发热元件的辐射,则应套玻璃丝套管或玻璃丝黄蜡管保护,玻璃丝套管应套至线芯根部。

(完整版)电气工程施工工艺

电气工程施工工艺 一)、配管配线工程 1、材料要求:灯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的标准规定。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脱落、灯罩破裂、灯箱歪现象。所有灯具应有产品合格证。开关插座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塑料面板应平整,无弯曲变形等现象。 2、工艺流程: 预制加工管弯、支吊架→测定盒、箱固定点位→支架、吊架、固定→盒、箱固定→管路敷设连接→地线跨接→防腐处理→扫管→穿带线→放线与断线→带线绑→带护口→导线连→绝缘摇测 3、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1)预制预埋:施工前,在熟悉了解装修结构的情况下,掌握电气等专业图纸,把有关尺寸资料画到电气有关施工图上,做好支吊架等的预制,并积极配合装修的施工。凡由室外引入室内的电气管线应预埋好穿墙管,并做好建筑物的防水处理。 (2)本工程的电线管采用镀锌钢管在吊顶内敷设,钢管的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管路连接时,钢管必有采用丝扣连接,严禁对接和塑料管套接,丝扣连接及管与线盒连接处,必须用专用接地夹做接地跨接线,管与线盒或管与线槽之间必须用锁扣连接。管子进入线盒的长度为2-5㎜,管子切断口后凿平刮光,以防止出现划伤或其他危险事情。 (3)导线在穿管前,应将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穿线时导线颜色应分开,接地线用黄绿相间线,零线用淡蓝线,相线一般用黄、绿、红线,并严禁管内有导线接头。不同回路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内。 4、质量要求 (1)连接紧密,管口光滑,护口齐全,配管有其支架、吊架应平直牢固、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油漆防腐完整。 (2)盒、箱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盒、箱处顺直,在盒、箱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用镝紧螺母固定的管口,管子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为2-4扣,

(完整版)建造船舶船体焊接工艺

建造船舶船体焊接工艺 一、总则: 1、要求施工者严格按照《焊接规格表》进行施工; 2、船体艏艉外板的对接缝(非自动焊拼板部分)应先焊横向焊缝,后焊纵向焊缝; 3、在建造过程中,先焊对接焊缝,后焊角焊缝; 4、整体建造部分和箱体分段等应从结构的中央向左右和前后逐格对称的进行焊接,由双数 焊工对称施焊; 5、凡超过1m以上的收缩变形量大的长焊缝,应采用分段退焊法或分中分段退焊进行焊接 缝; 6、在焊接过程中,先焊收缩变形量大的焊缝,再焊变形量小的焊缝; 7、边箱分段、内底分段、甲板分段、艏艉分段分层建造,在合拢口两边应留出200~300mm 的外板缝暂不接焊,以利合拢时装配对接,且肋骨、舱壁及平台板等结构靠近合拢口一 边的角焊缝也暂不焊接,等合拢缝焊完后再焊; 8、靠舷侧的内底边板与纵骨、底外板与纵骨至少要留一条纵骨暂不焊接,避免自由边波浪 变形太大,不利于边箱合拢; 9、二层底分段艏艉分段大合拢,边箱分段合拢的对接缝要用低氢型(碱性)焊条或用相同 级别的711、712的CO2焊丝对称焊接,一次性连续焊完; 10、构件、分段、分片等部件各自完工后要自检、互检、报检,把缺陷修补完毕,把合格品 送下一道工序组装,没有拿到合格单的部件不能放到下一道工序组装。 二、焊接材料使用范围的规定 (一)焊接下列船体结构和部件应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或相同级别的711、712系列的CO2焊丝。 1、船体环型对接焊缝,中桁材对接缝,合拢口处骨材对接焊缝; 2、主机座及其相连接的构件; 3、艏柱、艉柱、艉轴管、美人架等; 4、桅杆座及腹板、带缆桩、导缆孔、锚机座、链闸及其座板等; 5、艉拖沙与外板结构等; 6、上下舵杆与法兰,舵杆套管与船体结构之间的连接。 (二)普通钢结构的焊接用酸性E4303焊条焊接或JM-56系列CO2焊丝焊接; (三)埋弧自动拼板,板厚≥8mm,用Ф4.0mm焊丝焊接,板厚5~8mm,用Ф3.2mm焊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规范

船体建造原则工艺规范 前言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建造过程中船体建造的工艺要求及过程。 本规范适用于散货船及油轮的船体建造,其他船舶也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SWS42-027-2003 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 Q/SWS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 基本要求 3.1要求 3.1.1船体理论线:船体构件安装基准线。 3.1.2船体检验线:以分段为基本单位设计全船统一的肋骨检验线、中心线、直剖线、水线对合线等。 3.2船体建造精度原则 3.2.1从设计、放样开始,零件加工应为无余量、少余量。 3.2.2以加放补偿量逐步取代各组立阶段零部件的余量。 3.2.3线形复杂涉及冷热加工的零件,加工时必须加放余量。加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二次划线、切割工作。 3.2.4施工单位需对精度造船中的余量、补偿量实施结果、板材收缩值等及时向精度管理小组反馈。 3.3分段作业图具备的主要资料与文件的信息:常规信息、纵、横、平、侧视图、节点详图、主要结构型值、胎架图、组立图、装焊工艺顺序、焊接工艺、吊环加强图、重心重量坐标、完工测量图表(包括补偿量、收缩原始测量记录表)、零件明细表、零件流程编码等等。 3.4分段建造实施密性舱室角焊缝气密检测试验。 3.5 船体焊接工艺按Q/SWS42-027-2003《船舶焊接原则工艺规范》,分段完工主尺度应符合Q/SWS 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6尾轴管等的制作需经内场加工、装焊、再机加工等多道工序,设计部对该零件单独绘制加工、装焊、机加工图。

3.7对大型铸件,设计部按计划按时出图、编制工艺文件。 3.8切割要求 3.8.1钢材材质的控制 3.8.1.1钢材进入喷丸流水线前,须按设计要求核对供货钢材所标签的材料信息表。 3.8.1.2切割中心将有关钢材信息:材质、规格、船级社钢级、数量、以及检验合格编号、生产炉批号等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备跟踪、抽查。 3.8.1.3钢材的质量标准按Q/SWS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生产中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材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8.1.4预处理喷丸质量、涂膜厚度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未经预处理的材料不得流入工位。 3.8.2 材质的跟踪与传递以分段为单元(具体情况参见全船结构验收项目表)。 3.8.2.1 切割中心负责炉批号汇总(品质保证部负责炉批号传递和提交)。 3.8.2.2 切割中心须将有关材质、规格移植到钢板余料上。 3.8.3零件切割下料 3.8.3.1零件流程编码必须齐全,对合线、矫正线、构架线数控划线必须清晰,零件的坡口形式、企口上下、首尾、正反、左右等零件加工符号、尺寸、标注必须正确无误。 3.8.3.2下料后零件的减轻孔、人孔、透气孔、漏水孔、切口、面板的自由边都必须打磨。 3.8.3.3切割下料零件,严格按分段小组立、中组立、大组立、散装件、标准件等,分阶段配套、堆放,确保分段零件配套完整及零件分流正确。 3.8.3.4切割材料严格按下料工艺单要求,材料规格材质不准擅自替代。 3.8.4型材加工必须控制其直线度、水平度、角尺度及焊接质量。 3.8.5拼板切割零件其直线度精度、对角线精度达到质量标准。 3.8.6数控切割、门式切割、光电跟踪切割等设备的操作人员须每天上下班做好起始点检测保养,从而确保零件切割精度。 3.8.7板材的吊装严禁直接用钢丝绳捆扎。 3.8.8操作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切割下料实动工时的原始记录。

船舶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

编写说明 本工艺根据技术设计图纸及CCS船级社国内航行钢质海船建造规范、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要求编写; 本工艺执行的行业标准为《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CB/T3909-1999)。 1、本船电气特点 本船为适航于近海航行的成品油船,交流电站总容量525KW,单发电机最大功率150KW,配套电缆芯线截面积大,外径粗,在电气设备安装时,设备定位、进线、接线,主干电缆至分支电缆、终端设备的安装工艺要综合考虑,既要保证电缆保护的连续性又要方便设备的进线和接线。 2、设备安装的基本工艺要求 2.1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考虑安全及便于使用和维修。安装场所应有足够的照明,并通风良好。 2.2 电气设备的安装,不应破坏船上舱壁或甲板原有的防护性能及强度。在水密的舱壁、甲板、甲板室的外围板上,不得钻孔以螺栓或螺钉紧固电气设备。 2.3 电气设备不应直接安装在船壳板上。 2.4 在易燃、易爆的舱室,如蓄电池室、油漆间等处所,除该处必须的防爆设备外(如防爆灯),不应安装其它电气设备。(蓄电池室防爆级最低为EXdⅡCT1, 油漆间为EXdIIBT3, 油灯间为EXdIIAT3) 2.5 在蒸汽易于积聚的地方,除该处必须的防水设备外,不应安装其它电气设备。 2.6 安装在有油水浸蚀或易受到机械损伤场所的设备,其防护型式(性能)应与安装场所相适应,露天安装的设备一般应有防护罩。 2.7 舱室的封闭板内,一般不应安装电气设备,但线路的分支接线盒(箱)可安装在便于开启的封闭板内,并应有明显的开启标志。 2.8 电气设备不应贴近油舱、油柜或双层底、储油舱等外壁表面安装。若必须安装时,则设备与此类舱壁表面之间,至少应有50mm的距离。但工作时能产生高温的电气设备(如各类电阻器), 禁止安装。 2.9 安装场所如有剧烈震动,对设备足以影响正常、可靠工作时,设备的安装应设有减震装置,如机舱等处所。 2.10 工作时能产生高温的电气设备,如电阻、电热器具等应尽量远离木质隔离板等易燃物体,必要时中间应用绝热材料隔开。温度超过80度时应加防护罩或布置上予以适当安排,以防工作人员偶尔触及而灼伤。 2.11 开启式电气设备,应安装在专用舱室内,否则带电部分应加装防护网罩,以防偶然触及。 2.12 除工作时电压不超过50V(对交流此项为方均根值,且不得使用自耦变压器取得此项电压),且对无线电收讯机不产生干扰的设备及具有双重绝缘的设备外,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3、设备安装的附加要求 3.1 配电板(主配电板及应急配电板) 3.1.1配电板应安装在甲板上的底座上,引入电缆的电缆框应不影响舱室的防火或水密性能,接线完毕应以填料封闭。前、后应有足够的通道、前通道宽应不小于0.8m。后通道宽应不小于0.6m。左、右两侧均设有通道。配电板的上方和后面,不应装有水,油及蒸汽管,如不可避免时,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且接口不应在配电板的上方和后面。另外,主配电板前、后地板上,应铺有防滑和耐油的绝缘地毯(橡皮)或经绝缘处理的木格栅。 3.2电动机 3.2.1发电机在安装时(一般是以机组形式由轮机人员安装),其转轴应与船舶首尾线平行,其它卧式电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