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会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体会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中国

加入wto,使金融对外开放的时间表由计划变为现实,中国金融业用时间换空间进入倒计时阶段。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有两大问

题亟待解决,否则生存难保:一是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减少不良资产,提高与外资银行比肩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尤

其是后者,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并成为国务院今年对国有商业

银行下达的第一任务。

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就好比我们银行打一场信贷管理

的革命战役。20__年3月中国银监会成立后的首要急务就是在所

有金融机构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并决定自20__年1月1日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结束双轨制,正式实施五级分类

制度。至此,距19XX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技术援助并

引入贷款风险分类正好十年。五级分类工作推行近一年来,各家

商业银行信贷开展的情况如何、效果怎样、还存在什么问题、有

何改进对策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在此我愿意以个人的一

点体会与在座的各位专家一起回顾和探讨。

一、商业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回顾起来,今天商业银行实施的贷款五级分类,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五级分类取代四级分类,是中国银行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也是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一)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理念的建立和引入阶段(19XX年至19XX年)我国银行早期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沿袭的是19XX年财政部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计划经济体制下为财政税收政策服务的分类方法,界定不良资产的标准为期限:即规定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期”,逾期三年的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务院批准的为“呆账”,俗称“一逾两呆”。很显然,在这种以期限为主导的分类方法下,很多贷款只要不到期就被视为正常,银行有更多的空间随意发放贷款或对贷款疏于管理,逾期贷款不积极催收,呆账核销即视为放弃债权。这既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发现和控制风险,导致版权所有收入高估,同时也不利于监管当局从银行外部监控风险,与国际惯例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赖账文化”盛行的制度性根源。

19XX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贷款通则》,对逾期和呆滞贷款的定义作了调整,例如规定贷款过期一天即为逾期,逾期一年为呆滞,或逾期虽未满一年,但企业停产、项目下马的,也可划为呆滞。但总的来看,《通则》基本上重申了财政当局从税收角度制定的贷款分类方法。此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借由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等的技术援助,开始学习和了解以风险为基础的贷

款分类方法,将五级分类法引入中国。19XX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行五级分类。

(二)“鸵鸟政策”时期的“清分”试点阶段(19XX年至20__年)19XX年5月,央行在广东开始“清分”(清理银行资产,为贷款分类做准备)试点,要求广东境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三个月内完成辖区全部金融资产的清理和分类,形成上呈国务院的试点报告,并在次年春天将五级分类法扩展到全系统。这是一场中外非常关注、结果却有虎头蛇尾之感的尝试。三个月后,广东的“清分”试点结果表明,按五级分类计算出的不良资产比例,比“一逾两呆”下的不良资产比例要高近XXX个百分点。当时的央行无论从认识水平或管理手段上都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且意见对峙激烈,大多数人认为五级分类“国际惯例”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根本没有能力按照五级分类的结果提取准备金;另一部分人支持推行五级分类,讽之曰“买不起药就不看病”。内部的争执使随后出台的各项政策及其执行颇为暧昧和矛盾。后来称这段时期为五级分类的“鸵鸟政策时代”。

19XX年7月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正式启动五级分类工作,要求到20__年底前完成五级分类工作,但国有商业银行的考核、会计处理等均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一切都是按照原来“一逾两呆”的方式在继续进行,五级分类的结果仅仅作

为一个统计的参考值。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至今也未实行五级

分类。20__年9月,央行发布《关于不良贷款的认定办法》,对原来的“一逾两呆”标准,做了补充和修订,将“一逾两呆”改名

为“四级分类法”,从字面上看,和五级分类法的区别不过一级

而已,但从管理理念、分析内容和分析方式上二者有着根本区别,不可能通过改良或调整而互相替代。五级分类法“70要以定量分

析为基础”,至少需要五至七年积累数据,才能建立一套适用的

风险管理系统。如果央行从19XX年就开始正式推行五级分类法,

到银行业按wto承诺全面开放的20__年,正好还有积累贷款分类

数据和风险管理经验的时间,而央行也能够从对商业银行不良贷

款率的指令性、简单化的监管转变为对风险及其损失准备是否充

足的监管。事实上整个中国银行业走了弯路,“鸵鸟政策”延缓

了中国银行业全面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步伐。

(三)两种分类方法并轨运行阶段(20__年底至20__年)金

融改革的路径曲折迂回,方向大体一致,而具体的动力来源则出

人意料之外。正在央行发布重申“一逾两呆”规则的《关于不良贷款的认定办法》同时,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公开发行证券

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明确规定上市和准备上市的银行要对公众披露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贷款分类也就进入了两种分

类方法并轨运行的阶段。从19XX年开始建设银行等几家大银行陆

续在内部使用五级分类法,由于央行的考核标准仍然是“一逾两呆”,商业银行因此要上报两套数据,而且主要按“一逾两呆”

上报数字和提取保证金,五级分类的数据只是备案而已,没有监控指标。一方面,商业银行监管负担加重,造成其基层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在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情况下,缺少外部压力的中国商业银行难以自觉严格地实行五级分类法。

民生银行是首家公布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上市银行,被当时舆论认为开“透明上市”之先河。随后的招行、深发行、浦发行也从20__年开始,批露贷款五级分类结果。但这些上市银行毕竟是中国银行业里的一小部分,占据银行资产60以上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此时对完全接受五级分类、决策者对按此披露银行更真实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引起的后果,都还心存疑虑。20__年12月央行再次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要求从20__年起,在中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实施范围包括国内所有银行,可时隔一年后,农业银行首次公布其不良贷款率为30.07,令人惊讶的是,这仍是一个在“一逾两呆”口径下获得的数据。由此可知,几大银行执行五级分类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4、五级分类法正式全面实施阶段(20__年1月1日开始)

20__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刘明康主席说银监会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力推所有有信贷业务的机构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并决定自20__年1月1日起,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全面推行与国际接轨的五级分类制度,并取消贷款四级分类制度。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

从20__年底开始停止按“一逾两呆”划分贷款及报送、执行,期限管理只作为银行内部的参考数据,无须上报监管当局。

《通知》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和彻底执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扩大风险分类管理的信贷资产范围至表内和表外所有信贷资产;对贷款逾期天数与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更明确细化的指导性原则,对重组贷款设立至少6个月的观察期。一是把过去试点阶段各方面反应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准重新明确,如重组贷款、收回的抵债资产、重组贷款的观察期等;二是对商业银行提出制度性、规范性要求;三是针对商业银行执行、落实贷款分类情况的检查;四是配套信用环境建设、商业银行真实的信贷档案管理等政策和制度,《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也将进行相应修改,为全面实施风险分类管理提供法律支持。

二、五级分类法是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更科学、全过程的管理方法

与四级分类法相比,五级分类方法更能真实全面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五级分类方法更能真实的反映贷款的质量。

五级分类法考查的是借款人偿还债务的实际能力。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贷款到期未还,即转入逾期,逾期180天即转入呆滞,形成不良贷款,进入不良贷款就预示着风险和损失。但实际上,逾期不一定存在很大风险,也不能完全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

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逾期情况各有不同;同样,未逾期

的贷款不能说明就没有风险。前一种情况如去年的债转股走帐:

在债转股走帐之前,大部分贷款一逾两呆形态为逾期,甚至呆滞,但实际上这些贷款由于政策性原因,基本不存在风险,划归为不

良贷款显然不合适;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存在风险的未逾期贷

款上,因为有些贷款尽管表面上没有逾期,但事实上借款人已经

资不抵债丧失还款能力,或银行用变相展期的方法使其维持在正

常范围内,如春都集团在去年年底实际已经资不抵债,但其在各

家银行的贷款的一逾两呆形态仍然有保持正常的,显然这样的贷

款如果仍然列入正常是不合适的。

在20__年,上述的后一种情况就已经引起了人民银行的关注,并出台了不良贷款认定办法,对一逾两呆方法的不足进行补充,

其实这种不良贷款认定的方法类似于五级分类方法,较一逾两呆

方法更先进的是五级分类方法不仅解决了上述第一种情况,而且

对前一种情况中一逾两呆中的不良贷款进行了调整。

(二)五级分类是一个对贷款进行全程动态管理的过程

与一逾两呆方法相比较,五级分类方法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

是对贷款全过程的动态性管理,也就是说,五级分类方法不仅是

对信贷资产质量真实反映的评估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贷款

管理手段。而一逾两呆方法则仅仅是在到期后反映贷款的形态,

是一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没有对贷款综合情况进行动态评价

的过程。五级分类法的贷款动态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每季

度分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当期的企业情况、贷款情况同

上期进行比较,根据变化评估贷款的风险情况;二是管理功能主

要表现在分类材料上,分类材料的收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贷款

情况包括企业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分类材料的涵盖面较贷

后管理要广,其内容更加具体、分析更加具有综合性。

(三)五级分类是较一逾两呆更科学的考核方法

人民银行在以往年度对商业银行是以一逾两呆口径进行考核的,虽然近三年实行的双轨制,但仍然以一逾两呆口径为主。在

这个考核过程中,由于一逾两呆以逾期时间进行分类的局限性,

使商业银行可以在时间上作文章。如用转贷、展期等手段降低不

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这是一逾两呆方法仅以定量分析所

产生的弊病,但五级分类方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入定性分析,无实际回收成果的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的手段,在

五级分类考核中无用武之地。

三、五级分类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具体分类方法的不同运用

情况影响了五级分类的真实性

(一)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一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分类数据的可比性和实用性。由于《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只对五个类别进行了核心定义,其内涵和外延不清晰,损失比例判断存

在较大的空间,使各行在认定标准掌握上存在差异,各行不良贷

款率的差距不能反映其资产质量的真实差别,不利于银行间的比

较和监管当局的统一监管。二是高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规

定,影响了贷款风险分类的准确性。《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要求商业银行除提取一般准备金以外,还要根据贷款风险程度提

取专项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而且准备金的提取要和贷款风险程

度相匹配,比率较高,如对可疑、损失类贷款的专项准备金计提

比例分别为50和100。目前,工行、农行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比例仍然较高,按要求计提对银行当年的利润影响较大。部分行

为了短期政绩,人为调整贷款的风险类别,使贷款的风险程度不

能真实反映。三是部分法规、制度与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不匹配,

不利于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推行。如《贷款通则》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中不良贷款的判定标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等。

(二)五级分类方法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因素不均衡,影响分类结果的质量。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与一逾两呆定量分析方法不同的是其定性

的分析判断

,而不是单以贷款是否到期评判贷款的风险,这是该方

法的优点,但在分类审批认定工作中决定划分级别的因素绝大部

分为定性因素,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主观性风险判断容易造成

分类结果不准确:

1、目前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中,完全依靠分类人员的主观判断,没有定量指标作为参考,而在实际的分类工作中,会有各种

各样的外部因素影响着分类人员对贷款风险的判断,甚至影响分

类人员对贷款级别的划分,极易造成高估或者低估风险。

2、分类结果在不同地域间的贷款分类差异较大。由于没有一

个统一的定量标准,在一个地区分类级别为正常的贷款,用另外

一个资产质量较好的地区的贷款风险标准评判,很可能就会被认

定为关注类,甚至次级类,这样由于地区之间贷款风险分类标准

不同,甚至同一地区不同银行的分类标准不同,很容易出现对贷

款风险整体高估或者低估风险现象。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主观性的

因素使不同支行对客户甚至同一客户存在的风险状况判断不一

致。

3、不同的经济周期同样也影响着分类的结果。在经济萧条期,大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反之,在经济快速增长期,相当一

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经济周期

对贷款的偿还能力会有很大差异。这样判断企业还本付息能力就

有较大差异。因为分类人员要摆脱局部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困难的,出现随着国家或区域经济形势的变化,不自觉改变分类标准的现象。

(三)现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中存在技术性障碍

l、现行计算贷款预期损失比率的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其计

算公式中分子项“预计贷款本息损失额”在通常情况下很难确定,除非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否则在我国法律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决定其损失额度的不确定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地方政府的行

政干预,有企业领导人的道德风险,有地方司法环境的影响等等。在上述情况下,我们确定的贷款预期损失比率只能是一个主观判

断数值,其科学性难以保证。

2、几种类别之间如何明确划分界限。譬如按照人民银行的现

行“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正常类贷款是:“借款人能够履行

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

贷款是:“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些可

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进入正常类和关注类的前体是

借款人必须依靠正常营业收入能够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是“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和“存在一些

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显著区别在哪里呢?这是很难

把握的,因此必然会出现同一笔贷款,既可以分为“正常”类,

又可以分为“关注”类,如何科学确定其分类结果,在实际操作

中存在难度。

再如,次级类贷款可以有20%(含)以下的损失比率,可疑类

贷款的损失区间在大于20%并小于等于90%之间,预期损失比率

在90%以上的贷款为损失类,在损失比率无法或难以科学、准确

确定的情况下,一笔贷款究竟是次级类还是可疑类贷款,是可疑

类还是损失类,是很难把握的。

3、个人类贷款的风险分类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内个人信贷

需求的增长,逐渐出现了个人小额抵押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

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耐用品消费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汽

车消费贷款等多个个人类信贷品种,这些贷款的特点是额度不大,但户数多,贷款后管理工作量大,尤其在我国尚未建立个人征信

体系、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每笔个人类贷款存在或者

潜在的风险,这样给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个

贷笔数多,逐户逐笔按照公司类客户分类方法进行搜集材料只能

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几乎不可能,因此各行基本是将

一逾两呆分类中各级别与五级分类中的级别相对应,这种相对应

的方式容易产生低估或高估贷款风险的问题。

四、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亟

待改进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少数分支机构还处于应付摸索状态。

五级分类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工作,技术性也较强,还需

要多个部门参与,在规范管理上有一定难度,需要各级领导给予

高度重视和关心才能做好。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行对五级分类工作

是非常重视的,但从目前看,各商业银行下属的一些分支行出现

偏差。一是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重经营、轻管理”,着重抓收息、抓盘活、抓保全,轻视了信贷资产的动态监测、风险管理,表现

在贷款五级管理推行后,各行的培训、指导、检查工作没有跟上,措施不硬,使基层行产生了可重可轻的思想,把贷款风险分类看

成是一件简单的统计报数工作,影响了贷款分类质量。二是企业

对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不重视,缺乏理解和支持。表现在贷

款企业不主动向银行报送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个别企业受利益

驱动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三是政府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对“贷款

五级分类”制度反映平淡,认为是银行的事,宣传、支持不力。

这种“配角”或陪衬情况,与考核导向是大有关系的。一些

分支行领导实际上并未重视这项工作,少数单位甚至认为是“软

指标”和多此一举的“负担”,没有在这项工作上真正用力。尽

管各家商业银行都曾多次强调和进行通报,但因为没有考核压力

和激励动力,一些行的工作还处于敷衍应付状态,个别领导对这

项工作很少过问,业务部门缺乏专人管理,数据输入、上报不及时,平衡性、准确性较差等。

(三)基层信贷人员数量少,培训少,难以达到岗位素质要求。

目前各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个通病是基层信贷人员人少、事多、任务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五级分类是一个新事物,

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不多,尽管从上至下层层都搞了一些培训,但

并非人人都搞明白才上岗,未经培训而边干边学的人不少,许多

基层信贷人员对分类岗位要求达到的会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等技

能实际并不具备。此外,由于信贷人员岗位流动较快,部分早期

获训人员已换岗或调出,分类工作又有工作量大(每笔业务均要分类)、事务集中、频率快、时间紧等特点,基层信贷人员几乎是超负荷工作,不堪重负的抱怨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类质

量和效率。

这种对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应付现象的突出表现在客户端信

息收集和分类依据的基础材料上。自20__年起实行按季上报制度后,对客户经营、财务、还本付息的情况必须进行动态跟踪和采集,但有的分类材料提供的背景数据是前两年的,没有最新信息;有的信息残缺不全,如只有少量财务信息,没有非财务信息;有

的干脆将上季度的分类结论直接引用;个别的什么信息都没有,

就填一个结论、签个名,而后面的审核人员清一色只盖个名章。

总的看来,由于前台客户部门或不够重视,存在对贷款风险分类

工作的应付现象,致使现在五级分类的基础材料不过关,导致分

类的随意性、偏差性较大。

(四)技术支持手段保障欠有力,影响分类工作时效和真实性。

目前的五级分类工作,尽管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相应的指导

原则、管理规定、实施办法等制度,但在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保

障能力和管理技术含量方面还比较欠缺。有些基层行还是手工作业,有的虽然依托了已经开发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但

由于该系统与会计账务信息统计分属于两条线运行,加之在开发

后打的“补丁”较多

,导致系统稳定性、严谨性不够,信息传输过程中经常

出现漏缺或丢失现象。这种情况致使各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和总行

每抽取一次数据或做一次汇总分析都要花大量时间查询,上下反

复传递核对,既影响了效率,也使分析管理人员对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缺乏自信。

(五)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质量还有较大差距

1、对分类核心定义掌握不一致,分类工作质量参差不齐。由

于五级分类核心是对借款人还款能力有效性的判断,虽然也有一

些定量指标,但依靠经验和定性因素决定形态的成份较大,而大

多数基层人员又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在理解上也有偏差,尤

其对损失率的估计很难界定清楚和准确,故对不良贷款发生高估

或低估的情况还比较多,有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五级分类不良

率低于一逾两呆不良率几个百分点,有的则高出很多。从整体上看,工作质量参差不齐,数据详实性令人存疑。

2、贷款风险分类次数过于频繁影响分类质量。按以往按季度

进行贷款风险分类中的经验,贷款余额大、户数多的商业银行如

果要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分类工作,从上一次贷款风险分类工作

结束到下一次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开始,中间的时间间隔大概在一

个月左右,短时间的间隔不仅不利于分类质量,而且增加管理费

用的支出。一是贷款风险分类的间隔时间短,借款人的情况变化

不大,信贷经营部门处于一种机械性的工作状态,疲于应付贷款

风险分类工作的完成,因此分类材料变动不大。二是由于大部分

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在第二个月的上旬完成,并且有的企业的财

务报表为季报,在第下个季度才能够完成,所以贷款风险分类所

参考的财务数据信息滞后,不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当期财务情况

和存在的风险。三是对大部分经营情况比较稳定的企业和已经形

成呆滞的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的情况变化不大,甚至没有什么变化,但每次贷款风险分类仍然要对这些客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再加上频繁的分类,这种费用支出更大。

3、分类工作中所取得的企业财务资料与实际分类时间不相匹

配影响贷款风险分类质量。在五级分类工作中,由于每期的分类

工作开始时间与财务报表的报告期不能统一,所以在分类工作中,所参考的财务数据不是本期的财务数据,只可能为上一期、甚至

上二期的财务数据,这种情况不利于分类工作的动态管理作用的

及时性、准确性,致使实际分类目标的经营状况要滞后。

(六)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效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分类与管理衔接不紧密,对实际工作的指版权所有导作用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已制定了相关管理

规定,但大部分规定中只讲了如何分类、上报和各相关部门的职

责分工,而没有强调如何将分类结果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挂钩,

没有把五级分类真正同防范资产风险、改善信贷质量和提高经营

效益结合起来。这样五级分类工作就成了一项孤立、临时、阶段

性的工作,弱化了新管理办法的功能,故而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分类材料只满足应付上报的需要,而缺乏将分类中发现的客

户或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反馈到信贷经营或政策制定等部门作为

改进工作或决策的参考,更缺乏按贷款风险分类等级提取贷款损

失准备金的安排。二是缺乏对分类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和维护,

忽视了贷款五级分类对商业银行资产的适时监控、及时反映企业

的经营现状。分类质量的高低准确与否与分支行的管理经营业绩

好坏没有对应关系,许多人感到不疼不痒,弃之不允,用之不安,出现了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分类经办人员辛辛苦苦做出了分类

材料,另一方面管理部门汇总分析上报后就将这些材料“束之高

阁“,既形成了资源浪费,也挫伤了分类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三是有的分类程序(如“本级认定、分级审批、逐级上报”)决定了分类数据的滞后性,不能及时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五、商业银行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途径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五级分类在贷款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分类工作的认识,以考核压力和激励动力把五级分类工作

向前推进。

针对分类工作的认识及分类方法在贷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要从意识上改变商业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对五级分类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消除对五级分类工作的消极应付态度。在这方面,

中国银监会要在推行中起到牵头的作用,要时刻关注五级分类方

法在各家商业银行的执行情况,根据各家商业银行的实际应用情况,扬长避短,从定义、分类标准上以及在贷款管理中的应用等

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使五级分类方法更加合理和科学,使各

家商业银行真正把五级分类方法作为贷款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从而主动应用五级分类方法,而不是在政策制度下被动的使用。

其次,在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中,尽快推出包括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在内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考核体系,切实与经营管理业绩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运用挂起勾来,对超过上下限的商业银行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达到理想值的商业银行及其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考核压力和激励动力推进五级分类方法的实施。

(二)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大科技开发力量,将信贷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托。

在人力资源分配上,目前除一些以负债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外,偏重资产业务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基本都存在基层信贷人员人少、事多、任务重、人员素质不高等通病,这种通病已经引起了各商业银行的重视,如中国建设银行已经明确下文要求各级行的信贷人员占比达到15,并且准备实行风险系统垂直管理制度。针对这种情况,各商业银行应该增加基层信贷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基层信贷人员培训,提高分类人员的质量,信贷经营人员与风险分类人员相分离,设置专职信贷风险分类人员,保持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稳定,宣判风险分类档案管理,必要时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例、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贷款户数等指标规定一个综合性的人员配备指导意见。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技术含量。目前,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完善的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各类管理和分析数据、

信息可以迅速、准确的汇总,由于各商业银行从总行到分行再到

支行有很多的层次,如果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单纯依靠手工

进行五级分类数据的汇总其工作量巨大,且准确性难以保证。目

前虽然各商业银行均在不同程度上开发了相应的五级分类支持软件,但汇总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仍不能完全保证,且在实际的

应用中,抽取和查询数据的效率不高,系统稳定性和严谨性不够。各商业银行应该加大五级分类支持软件的科技开发力量,在保证

系统稳定和严谨的基础上,与会计帐务信息统计相联接,依托信

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三)增加贷款五级分类中定量分析的占比,使分类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从银监会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意见看,认定每笔贷款的

级别的依据中个人的主观分析,也就是定性分析占比过大,主观

分析过大直接的可能是人为因素影响分类结果,不利于商业银行

的信贷资产质量评价和考核。建议对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进行一

些修改,增加定量指标的占比,使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达到一定

的平衡,减少高估或者低估风险的可能性。一方面,在原有定性

判断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定量分析的指标,从而提高定量分析的

占比,对定性判断进行修正。另一方面,将部分具有一定弹性的

定性判断

标准进行量化,使分类人员在分类工作中主观判断和量

化指标相结合,规范和统一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

(四)建议银监会就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在商业银行间进行横向比较,推广好的经验,使商业银行间取长补短。

在以往几年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各商业银

行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分类的方法和制度,有的商业银行还开

发了自己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甚至相当的完善,成为了贷款风

险分类的依托平台,但也有的商业银行在五级分类工作存在很多

不足的地方,如有些的商业银行机构目前还没有实现微机操作,

完全依靠纸制手工作业,这不利于档案管理、数据汇总和信贷信

息的查询。这些商业银行间的优势和劣势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

各银行间对管理手段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对自身及其它银行存在

的优势和劣势不明确,不利于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的发展。在这个

方面,银监会可以就此进行横向比较,加强互相学习和行际交流,使商业银行间取长补短。

(五)营造商业银行敢于暴露风险、真实反映贷款风险的环境。一是要转变观念。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要生存就要

承担风险。在市场经济中,贷款发生损失是必然的,健全贷款风

险分类制度是为了使贷款损失最少。二是商业银行要改进现行降

低不良率的单一考核标准,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指标

体系,引导鼓励基层信贷人员全面获取、运用信息,真实反映贷

款的风险类别,充分发挥贷款风险分类发现问题和揭示风险的核

心作用。三是监管部门要鼓励商业银行敢于对贷款风险进行真实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 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凤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凤台联社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凤台联社辖内各信用社以及总部营业部。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

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各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凤台联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各信用社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定。 第二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五条根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第六条信贷资产风险的核心定义分别为: (一)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编辑]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

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关注类参考特征: 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 b.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c.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d.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e.担保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f.贷款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90天(含)。 g.本笔贷款欠息不超过90天(含)。 资料之一:关注类贷款,其他银行还列举如下特征: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分析报告模板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分析报告为了做好**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确实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资产的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和《省农村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以及《**市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县联社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县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组织机构》、《**县农村信用社风险分类工作估价小组》。按照文件精神,我们认真核对帐务,查找资料,严格审核,稳步推进此项工作,现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县原非信贷资产总计**万元,合并抵销后资产总计**万元,其中: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万元;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万元。初分情况:正常类**万元(其中:正常类**万元,关注类**万元);不良类**万元(其中:次级类**万元;可疑类**万元;损失类**万元)。 二、风险分类结果如下: (一)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共计**万元,包括现金**万元和准备金存款**万元,这两项资产都属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依照账面价值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共计**万元,其中: 1、专项央行票据**万元,2005年9月1日,根据人民银行\银监

会精神,置换不良资产,其中置换不良贷款**万元,置换历年亏损**万元,到2007年9月到期,根据《实施细则》在兑付期内的专项央行票据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2、存放同业款项**万元,是各社在县农行、县工行、市御河分社为了方便结算的款项,各行经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且能按期支付利息,按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正常类。 3、入股联社资金**万元,是县联社入省联社清算中心的资金,为了方便资金结算,按照《实施细则》入股联社资金直接划分为正常类。 4、待处理抵债资产总计**万元,其中:(1)**信用社**万元,是**年依法起诉贷户**和**年起诉**而收回的抵债资产,分别是**作价**万元和**作价**万元;(2)**信用社** 万元,是**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年依法起诉贷户**,以**抵顶,作价**万元;(3)**信用社**万元, 是**年依法起诉贷户**而收回的抵债资产——**,作价**万元。这些抵债资产不论是车辆、设备,还是厂房都已严重毁损、贬值,使用价值低,难以变现,持有年限最短的达5年多,最长的也达10年多,预计损失率都在90%以上,按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划分为损失类。 5、其他应收款共计**万元,其中: (1)诉讼费共计**万元,包括**信用社共计**户**万元;**信用社共计**户**元;**信用社共计**户**元;**信用社共计**户**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市商业银行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部门及职责权限 第三章五级分类的标准和主要特征 第四章贷款五级分类的原则及特别规定 第五章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流程 第六章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方法 第七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 第八章贷款五级分类考核与评价 第九章贷款五级分类后期管理 第十章罚责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风险程度,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化解信贷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国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一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等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有负债。 第三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并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 第六条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可以使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及时发现其管理的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动态、真实、全面地把握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 (二)可以使贷款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贷款评估、审批、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 (三)为分析和预警信贷风险、制定信贷政策及收贷收息和开拓业务提供依据; (四)正确评价各级支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绩效,为信贷业务授权提供依据; (五)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七条分类围和时限要求

569159_贷款五级分类调查报告

封面 企/事业单位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底稿 客户名称 经办信用社名称: 年月日

企/事业法人客户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底稿 规范格式 债务人名称: 客户编号: 客户经理:机构名称: 填报日期: 一、客户背景材料 (一).职工人数:内容(略) (二).资产规模:内容(略) (三).债务人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对主要关联企业关系应简要说明); 内容(略) (四).简要发展沿革和经营业绩介绍; 内容(略) (五).债务人目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必须说明上一会计年度的经营业绩);需提供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 内容(略) (六).债务人与农村信用社业务合作情况; 内容(略) 1.农村信用社是否与债务人发生过信贷业务: 内容(略) 2.贷款等授信业务还本付息情况:

内容(略) 3.已经掌握的债务人在其他金融机构或信用社的资信状况: 内容(略) 二、授信业务背景材料 (一).授信的申请理由及申请时的还款来源: 内容(略) (二).授信业务的审批层次,审批结论的主要内容(应专门说明是否为有条件同意,条件内容、审批条件落实情况): 内容(略) (三).授信协议签订和债务人支用情况: 内容(略) (四).授信业务的担保情况(包括担保有效性情况、保证人担保能力的进一步分析,抵质押物价值变动情况): 内容(略) (五).贷后管理的简要情况(要说明近三期对该笔授信业务五级分类的结果): 1.贷后管理情况: 内容(略) 2.近三期对该笔授信业务五级分类的结果: 内容(略) 3.本次分类理由及结果: 内容(略)

(六).如果一个债务人有多笔贷款,则逐笔说明。 内容(略) 三、风险分类分析报告 (一).影响偿还可能性的各类风险因素分析: 通过对企业财务、现金流量、非财务和担保的综合分析,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内容做出如下评价: 有利因素:内容(略) 不利因素:内容(略) (二).针对贷款业务的现状和债务人的经营、财务状况,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内容(略) (三).上一期分类时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 内容(略)

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

阿荣旗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讲义 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此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物、新课题,为了将全区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完成,便于各级农村信用社对非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我们结合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制作了相关分类工具表。现就操作步骤、现金、业务周转金类资产、同业债权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固定资产类、在建工程类相应工具表的填制讲解如下: 操作步骤 一、各信用社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和《阿荣旗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二、核对账务、收集有关资料; 三、编制工作底稿 1、资产项目:填列资产所属会计科目名称; 2、资产名称:填列具体资产名称; 3、编制内容应具体包括:资产形成时间及原因、资产

现状、具体分类理由及依据、分类结果。 四、填制工具表 现金类资产、存放联行款项等(附表1-1) 在填制工具表前必须按分类程序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填制工作底稿确定分类结果,然后按分类结果填制认定工具表。 1、现金资产、存放联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属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由于风险很低或无风险,风险分类时可直接依照账面净值法认定为正常类。分类前应收集如下资料: (1)分类日期的现金日记账(复印件);(2)日报表(复印件);(3)对账单(复印件)。这些能较全面的证明这些资产的状态,当然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分类社要多收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证明材料。但在实际分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历史问题,出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不能划分为正常类的情况,比如前些年有的信用社在人民银行融资中心的钱,现在融资中心取消了,但这部分资金就不应该仍放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核算,而应根据资金的性质调整到相应的科目。 填这张表时在填报说明中要注意第二项,现解释如下:

信用风险管理办法

XXX制度 信用风险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XXXXXXXXX-XXXX 编制部门: 审核: 批准: 版次号:A/0 生效日期:年月日

目录 修改记录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组织和职责 (7) 第三章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11) 第四章信用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15) 第五章信用风险的报告 (23) 第六章授信政策 (24) 第七章附则 (28)

修改记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XXX(以下简称“我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并降低信用风险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以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我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第三条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经风险调整收益: (一)提高资产健全性,以特定的借款人、企业集团、行业、地区、产品等类似的风险特征对信用风险进行分类并管理,防止信用风险向某一方面偏重,把信用风险可能导致的非预期损失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内。 (二)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管理因交易对手不履行债务而导致的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及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损失指对我行的价值、财务状况、声誉、客户或员工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五条本办法所指信用风险管理指对信用风险进行主动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或化解、报告的过程。 第六条本办法管理对象包括除交易类账户和衍生产品外的所有银行账户表内外资产,主要包含计量信用风险暴露项目,即各项贷款、拆放同业和买入返售资产、存放同业、银行账户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不可撤销承诺及或有负债。 第七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 (一)全面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渗透到各项业务中,覆盖所有部门、各个支行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执行。 (二)及时调整。信用风险管理与我行面临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根据经营战略、理念、外部经济、政治即监管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三)成本与收益匹配。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与具体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和特点相适应,并在风险管理成本和收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 第八条为有效改进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一)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二)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将信用风险和其它风险以

2020年(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财务知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于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仍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仍款意愿良好,运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仍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仍贷款有充分把握。(2)借款人可能存于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仍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 a.借款人生产运营正常,主要运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壹直能够正常足额偿仍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2.有下列情况之壹的壹般划入关注类 (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运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壹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和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

(4)借款人运营管理存于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且、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X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运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仍的变化; (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制度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 (9)借款人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 (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且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12)借新仍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仍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仍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仍能力较强 (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仍; (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关注类参考特征: a.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或财务情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仍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西安市碑林区民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科学评估信贷资产质量,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措施,遵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 号)和本公司的贷款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担保人的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变化,以及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的可能性,或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类别,进行风险管理的工作措施。 第三条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的: (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二)发现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监控,保全信贷资产价值; (三)将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分类管理的成效; (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业务考核提供基本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在影响分类结果的诸多因素中,要以本办法第八条的核心定义作为重要标准,进行关键因素的评估,确定贷款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从严确定其分类级别。 (五)客观性原则。贷款风险分类实行以逾期时间和担保方式相结合的脱期法为基础,分析判断认定为辅进行分类。 第二章分类对象 第五条分类的对象包括:由本公司承担风险、贷款余额不为零的各类贷款资产,都应当按照本办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和反映贷款质量。委托贷款可以参照本办法,但暂不作具体要求。 第六条贷款风险分类以单笔信贷业务为基本单位,不进行拆分分类。即一笔分期还款的个人贷款如果部分已逾期、部分尚未到期,则应将整笔贷款余额评估风险做统一分类。 第七条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限于贷款资产的本金,无本纯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一、指导原则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二、贷款的详细标准: 1 正常贷款的详细标准: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本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银监发[2003]22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银监会决定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2004年起,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的资产范围将从《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规定的各类信贷资产,扩大到开出信用证、承兑、担保(含保函、备用信用证)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上述表外业务风险分类结果单独统计报告;表外业务一旦出现垫款或履约行为,计入资产负债表时,须按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划分,并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上报分类结果。 信托投资公司发放的委托贷款暂不实施五级分类。 二、从2004年起,五级分类的实施范围将扩大到所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从现在开始,应当在制度和操作方面着手准备,从2004年起试行五级分类。 三、从2004年起,已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停止执行“一逾两呆”分类制度,同时要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加强贷款期限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对贷款按逾期时间长短情况进行统计和监测。 从2004年起,各机构应按季上报五级分类的数据。目前已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4年起可以停止向银监会报送“一逾两呆”的分类数据,但应按季报送逾期90天、180天、270天、360天和360天以上五个档次的贷款数据。 四、各机构应将贷款逾期天数作为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逾期天数的计算应建立在贷款合同期限与贷款实际所需的资产转换周期相一致的基础上。各机构在贷款审核发放时应认真匡算贷款实际所需周期,依此确定贷款期限。 五、各机构应严格按照《指导原则》和本通知的要求对有关资产实施五级分类。对于透支、贴现、各类垫款、进出口押汇等信贷类资产和有关表外业务,各机构应当根据其风险特征、历史损失状况以及自身的管理经验和水平测算实际风险状况,并制定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各机构可知行制定各类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方法,试行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并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四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界定的标准: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务院批准的为“呆账”。呆账的核销要经财政当局批准,仅需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还不到贷款总量的1%)。 银监会实施的贷款五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的标准: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次级类;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可疑类;逾期36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损失类。与此相对应,正常类贷款、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须分别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分别为1%、5%、25%、50%和100%。 央行1998年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中根据贷款的风险度仅以文字表述的形式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

贷款五级分类测试题(含答案)

涡阳联社农贷会计学习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测试 社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原则为风险原则、真实原则、 审慎原则、灵活原则、动态管理原则。 2、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四大分析工具是借款人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非财务分析。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4、进行贷款担保分析,主要从担保法律上的有效性,价值上的充足性,担保存续期间的安全性和执行上的可变现性进行评估。 5、在五级分类条件下,不良信贷资产包括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 6、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助学贷款,这三类贷款可先按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初步分类,再根据每笔贷款的实际情况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 7、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对象不同,将贷款分为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贷款。 8、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未经正常贷款审批程序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 9、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至少划为次级类。

10、信贷资产类别由上级调入下级的,由发放单位的贷款分类小组进行最终认定。由下级调至上级的,由贷款发放单位提出调整建议并上报 县联社或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后,按指引规定的权限确定分类结果。 11、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原则上划为关注类: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贷款担保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 1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一个借款人建立起完整的档案。 1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所发放的贷款最高划为关注类。 14、需要重组的贷款至少划为次级类。 15、《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和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16、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主要依据核心定义,结合借款人的农户信用评定等级、担保因素和逾期时间进行分类。 17、100万元以上自然人其他贷款和100万元以上企事业单位贷款无论结果是否发生变化,必须按季重新撰写分类工作底稿和分类认定表。 二、单选题(在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每题分,共30分) 1、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C)。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报告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报告 xxxx市农村信用联社: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面提升资产质量,根据省、地联社制定的《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方案》要求,xxx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现将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信用社辖四个行政村,截止今年12月末我社总资产xxxx 万元,(比资产负债表多xx万元,其中,累计折旧x万元,呆帐准备xx万元)其中信贷资产xxxx万元,占资产总额xxxx%,非信贷资产xxx万元占资产总额xxx%。 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结果 1、非信贷资产总额xxx万元,其中安全性非信贷资产x万元,占非信贷资产总额2.72%,其中现金及业务周转金x万元,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2、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总额xxx万元,占非信贷资产总额97.27%,其中(1)专项央行票据金额为xx万元,占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总额20%。我社于xxxx年x月x日入帐,未超过三年兑付期,按照风险分类法规定为正常。 (2)同业债权 1)存放同业款项xx万元,占风险性非信贷资产6.27%,即存放联

社款项xx 万元,能正常支取,存取方便,经营良好,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2)入股联社资金,我社98年7月3日入股联社资金5万元,交易对手为xxxx联社,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3)固定资产,今年末我社现有固定资产xx万元,占风险性非信 贷资产10%,其中房屋建筑面积120㎡,金额x万元,交通工具x 台,金额x万元,累计折旧x万元,固定资产净值x万元,按照风险分类法定为正常, 三、为了有效开展xxx农村信用社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工作,我社成立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组织。 组长:xxx 副组长:xxx成员:xx xxx 办公室设在我社营业室.负责我社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初分工作。 以上就是我社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初分情况,请联社领导批示!

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修改后) (2006年9月2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以及财政部《信用社呆帐核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下称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信用社)。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

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信用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信用社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认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DOC)

西宁市商业银行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部门及职责权限 第三章五级分类的标准和主要特征 第四章贷款五级分类的原则及特别规定 第五章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流程 第六章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方法 第七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 第八章贷款五级分类考核与评价 第九章贷款五级分类后期管理 第十章罚责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风险程度,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

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一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等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有负债。 第三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并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 第六条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可以使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及时发现其管理的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动态、真实、全面地把握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 (二)可以使贷款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贷款评估、审批、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 (三)为分析和预警信贷风险、制定信贷政策及收贷收息和开拓业务提供依据; (四)正确评价各级支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绩效,为信贷业务授权提供依据; (五)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5-2-13关于加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的通知

关于加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的通知 (银监发[2004]7号 2004年2月18日) 各银监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时掌握和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加强对商业银行持续、审慎、有效监管,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2004年开始,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四家银行)信贷资产中的不良贷款、非信贷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和表外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和考核。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当前,不良资产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降低不良资产对四家银行综合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银监局、四家银行要认真执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和监测工作,保证不良资产“双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制度,加强监测和考核。不良资产按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分类。不良贷款实行按月分析和监测并形成分析报告,报告可采取简报形式;不良资产整体情况实行按季分析和考核并形成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报告要内容详实、重点突出。对不按要求及时报送报告的银监局和银行,银监会将对其通报批评,并按照有关规定,视程度轻重追究责任。 三、改进内部监管岗位设置,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为适应当前监管工作和四家银行综合改革的需要,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设立“驻××银行监管小组”,主要通过参加四家银行总行经营管理的有关会议、查阅有关文件等方式,收集、分析四家银行总行经营管理和综合改革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同时,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和各银监局四家银行监管处要按照“专业化监管”原则设置监管工作岗位,即设立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综合监管工作岗位。其中,“信贷资产监管岗位”主要承担信贷资产、表外业务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对有关风险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分析,对涉及信贷、表外业务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监管意见;“非信贷资产监管岗位”主要承担非信贷资产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对有关风险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分析,对涉及非信贷业务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监管意见;“综合监管岗位”主要对涉及四家银行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监管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价四家银行整体风险状况,提出综合监管意见。 各银监分局对四家银行分支机构监管部门的内设工作岗位由各银监局自行确定。 附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持续、审慎、有效监管,促进商业银行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 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 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 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 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

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编辑] 贷款五级分类制的标准 具体标准如下: 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