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关系中的的文化因素

论国际关系中的的文化因素
论国际关系中的的文化因素

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姓名:赵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韩玉贵

20040426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

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芝fp 孙纷铉哗肛

签字日期:2004年中月彩日签字日期:2004年#月“日

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中文摘要

文化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与政治、经济、

军事等因素不同,文化深入地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其他因素中。随着国际关系

研究的发展,人们不满于单单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所谓“硬”因素的研究,尤其是

冷战后,国际关系领域越来越重视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中有影响的新观点往往都是以文化作为切入口。

与此相应,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也出现了一股文化热。但目前在国际关系领

域内的文化研究往往局限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意义与影响这个角度,对文化

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的进程却探讨不多,本论文就是尝试着从“怎么样”这一角度来说

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近年来,文化视角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新宠儿。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刚刚

才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视角,但它充分反应了国际关系学者们对已有研究范式的不满

和对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索。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概念和国际关系

理论研究范式中的三种文化视角。通过几种“文化”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国际关

系领域里的文化就是以价值观、信念为内核的,影响国家对外行为和对外政策制定执

行的观念系统,就是指行为体的互动而形成的集体知识,是一种社会共有的、结构化

了的知识,包括规范、惯例、风俗和制度等。并规定了本文的论述范围,本文的主体

是论述文化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的,而不是单纯地把文化在学理上到底起多大作用的

讨论作为理解的重点。接着,本部分叙述性地论述影响较大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湿特的建构主义和日本学者平野健一郎的国际文化理论。

第二部分:在国际关系领域里,对文化的分析必然涉及其内部的层次结构,因而

采用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方法来阐释文化的静态结构,进而说明文化知识与权力

的联系、文化与国际关系是如何互动的。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便是采用约翰逊

的“文化循环论”来论证文化的动态流动,具体包括“文化力”的产生、

文化的生产、

文本的形成和文化的阅读。对于文化的这种简约分析,虽然并不能涵盖文化全部内容,

但对于文化的静态属性和动态作用模式的分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把文化放在全球的语境下思考,这便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文化

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其实,与经济全球化一样,文化也在全球化。某种程度上的文

化流动就是文化全球化,可以说文化全球化已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并且日益深刻地影

响人类社会的生活。在当今,政治军事这些“硬权力”的争夺已:经减弱,文化这样的

2

“软权力”的争夺在文化全球化影响下日益激烈,给各国的外交决策和文

化决策带来

了新的挑战。对于文化全球化的研究,我们除了要了解“文化全球化”本身外,还要

了解该概念的历史传承关系及其对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本文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

某种特质文化搭载其载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并且不断和异质文化互相认识、选择

和排斥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全球文化共识的形成和文化差异性、民族性被日益重

视的矛盾统一。

第四部分:根据前三部分的分析,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本部分提出了“中国对外

战略的文化选择”用语,这里主要是阐明这样的道理:外交决策的选择除了世界形势

的外在因素的制约外,还有文化观念的制约。这也就是说,结构与进程的共同制约一

个国家的外交决策。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日关系、中国与G8、联合国中的中国、

911事件与阿富汗战争和中国的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等七个方面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

读。

关键词:文化;静态属性;文化的动态作用模式;文化全球化;中国对外战略的

文化选择;

分类号:D80

3

in internationalrelations

the

Theculturalfactors

as

thathas usedresearchmethodand

Tllisthesis discussestheculture being

primarily

of

theories??Thecultureisonethe

in relations

ofthe international

the ont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Inale of

relations

theinternational

researchof study importantobjects

as and suchthe

factors

international fromthese politics,economy

relations,different

and other

the factors.

etc.,culture permeatespolitics,economy,military

military thoroughly

with

relations aredissatisfied

with ofinternational

Alongdevelopment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国际关系含义、内容和形式,知道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多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率。 之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有情境的了解,教师播放一段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视频。 导入实录:同学们,咱们先看一段视频,思考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达成最终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协议?结果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各国都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国际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环节二:新课教授 过渡:说到国际关系,我们并不陌生,国际关系就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都有哪些呢?我们看几组图片:

学生回答。 分别反映了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和经济关系。 内容反映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有竞争、合作与冲突。 教师引导模拟联合国。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日本和中国,就钓鱼岛到底属于谁的问题进行辩论。学生辩论。 教师引导:中国代表和日本代表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阐述观点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说出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我们知道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接下来,我们活学活用,谈论一个案例。 小组讨论,二战期间美日开战,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现代美日关系非常紧密,美日合作很多。这背后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举出具体例子。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二战期间美日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各自的国家安全,现在美日关系考虑的是发展问题,美国基于政治环境考虑,日本基于经济发展考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以上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课下大家搜集三个有关中国与外国经济合作的案例,并分析背后考虑的经济因素,下节课找人分享。 五、板书设计 教师引导:中国代表和日本代表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阐述观点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说出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我们知道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接下来,我们活学活用,谈论一个案例。 小组讨论,二战期间美日开战,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现代美日关系非常紧密,美日合作很多。这背后的决定因素都有哪些?举出具体例子。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二战期间美日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各自的国家安全,现在美日关系考虑的是发展问题,美国基于政治环境考虑,日本基于经济发展考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以上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课下大家搜集三个有关中国与外国经济合作的案例,并分析背后考虑的经济因素,下节课找人分享。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说课稿

说课稿 08政教二班XX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所要说课的内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此课,我将分一下个六个方面进行说课。既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分析以及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思想比较激进,急需正确的引导。同时,高一学生对国际政治知识了解较少,在实践上也接触较少,但有高一年级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减小了教学难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结构、地位和作用: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八课第二框题的内容,第八课把同学的视野从各个主权国家转移到多姿多彩的国际社会,学习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就不得不提及影响国际社会的决定因素,也就是本框题所讲的国家利益。可以说,本框题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国际关系的关键,是人们正确观察和判断国际政治现象的一个重要依据,掌握这一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国家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国家观的重要部分,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有积极作用。 2.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学生学习能够正确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掌握国家利益的决定作用,同时能够运用本课知识说明我国在外交事务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的行为。由此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知能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学生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和高一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而提出的,学生平时对国际政治接触较少而且两个概念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单项选择题 1.1949年,西方成立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组织是(B)。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巴黎统筹委员会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华盛顿统筹委员会 2.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 A.1960年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B.1968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3.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具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是的(A)。 A.乔治·凯南B.享利·基辛格C.斯坦利·霍夫曼D.莫顿·卡普兰 4.科索沃战争让欧盟得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C)。 A.完全脱离北约B.和美国分享领导权C.建立独立防务D.维持现行体制 5.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C)。 A.《罗马条约》B.《布鲁塞尔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6.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C)。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7.万隆会议通过内容广泛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D)。 A.五项原则B.八项主张C.九项声明D.十项原则8.提出"和平共处"、"和平共渡"、"和平竞赛"的"三和"路线的是(B)。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9.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A)。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 10.我国首次向海外派出维和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的任务区是(B)。 A.塞拉里昂B.东帝汶C.中东D.埃及边界11.1989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是(C)。 A.安哥拉B.津巴布韦C.纳米比亚D.莫桑比克12.1971年7月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而秘密访华的美国人是(A)。 A.基辛格B.布热津斯基C.布什D.万斯 13.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是(D)。 A.安全理事会B.国际法院C.秘书处D.联合国大会 14.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C)。 A.1958年B.1960年C.1971年D.1973年15."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从解决(A)问题而开始提出的。 A.台湾B.香港C.澳门D.香港及澳门 16.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1973 17.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B)。 A.莫斯科B.上海C.东京D.墨西哥城 18.在东欧各国中率先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C)。 A.匈牙利B.捷克斯洛伐克C.南斯拉夫D.波兰19.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A)。 A.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B.商业资本的全球化 C.借贷资本的全球化D.产业资本的全球化 20.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思想路线是(C)。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21.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C)。 A.杜鲁门政府B.尼克松政府C.卡特政府D.里根政府 2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D)。 A.1989年B.1991年C.1993年D.1995年 23.下列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属于制度机制导向型的是(A)。 A.欧盟B.东盟C.亚太经合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 24.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困难,被称之为"失去的10年"是指(C)。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南南合作的形式有(ABCE)。 A.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B.积极开展货币金融与合作 C.进行技术合作 D.进一步加强政治与外交合作 E.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 2.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期间就台湾问题发表的观点包括(ABCDE)。 A.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B.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不支持台湾独立 D.不支持"一中一台" E.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3.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对日本天皇的规定包括(ABD)。 A.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 B.天皇地位以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C.天皇总揽统治权,神圣不可侵犯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极其变化 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国际关系的实质,说明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中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清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过程: 展示中美关系图片 1.国家交往剪影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一)小组合作探究 1.中美关系“敌对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的动力是什么? 3.2011年1月19日,《中美联合宣言》发表以后有同学认为中美关系从此一帆风顺了,请你谈谈看法。 中美关系“敌对状态”成因分析 ?意识形态 ?朝鲜战争 ?与国民党的关系 ?台湾问题 ?与日本、韩国的关系 ?…… ? 结论一:国家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的成因分析 ?1969年中苏交恶 ?美国身陷对越战争泥潭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妥善解决了台湾问题 结论二: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1.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关系 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 2.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 (1)什么是国家利益,其地位如何? (2)国家利益是如何决定国际关系的?

小组合作探究 2011年1月19日,《中美联合宣言》发表以后有同学认为中美关系从此一帆风顺了,请你谈谈看法。 国际关系史上经典名言赏析: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想一想 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国家力量强大的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原因 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内容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国家: ①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 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增强国家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 (2)中学生: ①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义务。 ④敢于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高一政治教学案2——22 第八课第二框 一、温故知新 材料一:在当今世界,联合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XX年7月,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决定进一步参与联合国、非盟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混合行动”。 材料二:在联合国解决伊朗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过程中,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对联合国改革提出了多项自己的主张。 请按成员性质、地理范围,说明联合国所属国际组织类型。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二、学习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家间的合作、竞争和冲突的表现和根源,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理解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问题与探究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的含义:之间、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关系、关系、 关系、关系等。 .国际关系的形式:、、 和是其基本形式。 .: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和 。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 。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二、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原因:

.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国家交往剪影:这些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的什么内容?这些关系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自主探究2】阅读教材95页中国与美国交往的一些重要事件。 回答: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判断】 主权国家为维护其国家利益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辨析】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如何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四、巩固练习 .XX年8月8日,格鲁吉亚对其宣布独立的自治省南奥塞梯采取军事行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社会反映不一。俄罗斯国家坚决反对,美英等国表示支持。导致各国反映不一的根源是 A.社会制度B.国家利益 c.国家力量D.宗教信仰 .XX年10月,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亚欧会议45个成员领导人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通过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向全球展示了亚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决心。亚欧能携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亚欧各国的国家利益完全相同B.亚欧各国存在共同利益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依篇也纯粹个人乱写,同老师UP噶也有D出入,唔好当真!!有咩唔岩就发去班群讨论,又或者+我Q348288332。 1、(多)1947年春天美国借口希腊、土耳其的威胁,需要对他们进行援助以填补真空,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多)大西洋联盟政策: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 3、(多)1971年7月,尼克松首次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论,即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 4、(单)1958年,法、意、荷、比、卢几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开始起飞。 5、(单)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 6、(多)以美元为中心(即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7、1969年10月28日伯兰特正式提出“新东方政策”。 8、(单)戈尔乔夫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核心内容是: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9、(单)华沙军事条理组织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同盟。 10、(单)在东欧国家中最早被“清除”出去的国家是南斯拉夫(1948年6月)。 11、(单)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2、(多)发起及讨论不结盟运动噶五条友:A多托、B纳赛尔、C尼赫鲁、D恩克鲁玛、E苏加诺。 13、(单)伊朗是政教合一制。 14、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战略(内向发展战略)是把发展本国制成品的生产放在优先地位。 15、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6、(多)冷战期间,东西方关系有哪几个特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德国问题是东西方关系的焦点,集团间的对峙是东西方斗争的重要形式,东西方关系有时紧张到了极点。 17、南北关系包括南北经济关系和南北政治关系两个范畴。在当前,经济发展问题是其核心问题。 18、(单)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核心是北方国家属于垄断和主导地位,控制与剥削南方国家。 29、(单)不结盟国家在其第一次首脑会议上,就进一步发展了亚非会议“经济合作”的原则。 20、(单)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联合宣言》,“77国集团”就此形成。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说课稿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安徽省郎溪中学肖璐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学情、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我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又超越课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说学情 学情,是指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内的各方面的总和,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学情:1. 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济、政治知识,而经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又了解了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国际关系知之较少,对重要的政治理论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相应的积累,因此理解起来较为吃力。2. 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近一年的高中政治课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政治学科性思维方法,如:“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从政府、党、公民”三个角度看问题等。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经过近一年的高中生活,同学们的整体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同学间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但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又有差距。所以学生学习需要合作,也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条件。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从乌克兰说起。学生试说自己对乌克兰事件的了解。思考为什么乌克兰会出现内乱。(二)进行新课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材料,并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3)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4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5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中美关系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关系

形 势 与 政 策 论 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中国国际形势 关键词:国际关系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交流与合作 一、大国关系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7.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

为2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3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17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广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是后发国家,发展起步晚;历史上曾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压迫和剥削;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市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无论在经济贸易上还是政治军事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5、世界政治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主要指一些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政治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政治格局,随着这些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系统。根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世界政治格局可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四种形式。 6、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为解决玻利维亚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一套激进的经济转型方式,并广泛应用于东欧中亚一些国家,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稳定化为必要条件。由于这种经济转型方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把它称为“休克疗法”。实践证明,“休克疗法”作为一种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

中国的国际关系

中国的国际关系 摘要: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暂时告别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全世界人民表达了各自对于和平的渴求。但是尽管如此,世界格局还是在消无声息地改变着,总体的太平并不能掩盖背后的战火,世界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国际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又需要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世界大环境和中国的关系两方面来阐述中国复杂的国际关系。 关键词: 国际关系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一、目前的国际大环境。 自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格局没有大的战争,小的冲突却每天都在发生,大国之间没有真枪实弹的较量,但综合国力的各方面较量却日趋激烈。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经历过战争的人民深刻地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人们渴望过上和平祥和的生活。尽管如此,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意识形态和宗教文化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是很尖锐,加之恐怖活动的频发,人们渴望的生活似乎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到来。

国际关系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内容涉及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在二战及其后的冷战时期,政治关系似乎是主流的国际的关系。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冷战关系的结束,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关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和合作,少了一些冲突和战争。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除了主要的经济实力以外,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发展本民族文化,警惕外来文化的肆意入侵成为了文化人的重要课题。 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但是由于底子薄,意识形态的原因遭到国际冷落,加之“文革”等政治因素,中国的发展并没有随着二战结束而立竿见影。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人沿着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渐行渐远,中国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发展起来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已经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强。中国在联合国的发言权和声音越来越响,在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在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IMF等国际组织中的身影也变得更加活跃。可以说,现在是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现在的世界更加离不开中国。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既然国际关系那么复杂和重要,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也就格外引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心得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心得本学期,我学习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课程,到今天课程结束了,但是我却有了很深刻的感触。 对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本身,很容易上让我们去了解并熟悉的政治知识,这学期中,我们接触了很多跳出条条框框的对现实世界、政治、制度等的评述与考量。将一副真正场景展示给我们。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上有了一个大概而全新的理解。以前看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之类的一些东西时,往往觉得是套话空话,很无聊,现在通过这门课,我倒是开始能在这些言语中读到一些弦外之音,让我自己也感觉很欣喜。而上课时,并不是仅仅讲制度,老师也讲了很多制度现状,说实话,真的有很多东西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说有些东西,以前并未能联系起来看,现在通过上这门课,打破了这种区隔化,使得我对世界政治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以前那种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状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世界格局》为我开启并引导了相关知识的理解,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学习和更新这方面的内容。在还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就已经充满了很大的好奇心,因为从小跟着爸爸一起看实时政治,所以对政治这方面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我很有信心,能将这门课学好。 这门课程从社会学一样,都是由马惠平老师讲授给我们的老师,两节课的讲课形式都差不多,但是对于讲社会学老师更加温和,讲国际关系,老师更加严肃,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这门学科有了更大的兴趣。在家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大都一样用PPT和图片给我们展示,老师能教实时新闻用用得恰当自如,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课本上的执行而且还能给我们讲述很多课外知识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和体验。并且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了解,发现老师也是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她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提倡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对待政治上的问题。针对这门课程,我们拥有一个叫做国际关系的演讲,每个同学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时事政治进行演讲,并且每个人准备一个视频来对自己的演讲加以补充。和社会学不同的是,国际关系,并没有社会学那么温和语气平缓,而是更加激愤。大家都基本上是脱稿演讲,每个人都有精彩的内容,听完以后你会有自己的想法,你会更加激动。有了激动的演讲,再加上令人振奋的视频,你会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考试大纲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考试大纲 2009年12月 一、总体要求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一门政治类基础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这门课的考试也在于着重考察学生对于这些基本状况和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要想顺利地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首先要知道如何复习这门课程,其次是要知道如何解答各类试题。就复习这门课程来说,首先是要通读教材(刘廷忠主编《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高教出版社2008年5月印),其次是要突出重点,(可以参看以下材料相关的绍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后就是要有广泛的课外积累,因为书上、课件中教师的讲授并不能包含全部和最新的知识点。复习好本门课程后,还要知道如何解答各种题型,考试才能考得更好。学生必须认真复习相关材料,做好教材附带的思考题,完成相关作业。 二、试卷结构及各种题型的评分标准 1、试卷结构 本课程试卷的主要题型、题序、题量及计分如下: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计10分) 这种题目一般有4个选项,要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采用排除法是回答这种问题最佳方法,将一些最不可能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最符合题意的,或者有时根本不用这样排除,一眼就可以看出和选中,这要靠平时的积累。 (2)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名词解释最重要的是切中要害,不要罗哩罗嗦。将这个名词最重要的部分答出来就行,不需要拖泥带水,唯恐落下什么。记住,回答名词解释简明扼要。 (3)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简答题相对于名词解释肯定要回答得多一些,但相对于论述题又要少一些。最重要的是答对要点,1、2、3、4…地列举出来,没有必要展开。 (4)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计30分) 论述题是最复杂的一种题型,学生不仅要答对要点,而且要答全面,要每一个要点都展开详细的论述,将这个题的前因后果都交待清楚。做论述题最重要的是观点明确、段落清晰、条理分明,不要没有条理,叫人摸不清主次 三、每章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1、《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观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这样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又说:近代以来,每一个民族的生产都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马恩全集》卷3,页42)。后来列宁也说:“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它完全国际化。”(《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卷19,页239) 看来,当下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说法不够完整,经典作家说的是全方位的,是“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全球化。

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余进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丘吉尔说过,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相同的国际关系的主体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常常会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合作、竞争乃至于冲突的状态。究根及底,是因为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 20 多年的“不承认”政策。 1979 年 3 月,美国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89 年 6 月,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停止双方高级官员互访,暂停两国间一切军售和商业性武器出口。 1999 年 5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材料二: 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82 年,中美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公报。 1997 年 10 月,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1 年 12 月,美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问:中国与美国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为什么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呢?这里面有许多因素。 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方面因素会影响国际关系。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长达 10 多年不承认社会主义中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干涉中国内政问题等等,这就是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和地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从政治因素和历史因素来看,美国和中国分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从地理因素来看,中国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美国在远东的发展,所以说,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国际关系。 二、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

西工大16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线作业

奥鹏17春西工大16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5 分。) 1. 发展中国家之间为了求得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的互助和合作称为()。 A. 发展合作 B. 共同合作 C. 南北合作 D. 南南合作 正确答案: 2.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状况称为()。 A. 危机 B. 通胀 C. 膨胀 D. 滞胀 正确答案: 3. “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称为()。 A. 斯大林模式 B. 社会主义模式 C. 政治体制模式 D. 经济体制模式 正确答案: 4.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称()。 A. 计划经济 B. 社会经济 C. 公有制经济 D. 国民经济 正确答案: 5. 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称为()。 A. 世界经济全球化 B. 世界经济区域化 C. 世界经济一体化 D. 世界经济多极化 正确答案: 6. 在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发展具有全面性战略意义的问题是()。 A. 时代主题 B. 时代潮流

D. 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 7. 政治制度是()的统一。 A. 权利与地位 B. 政权与军权 C. 金钱与威望 D. 国体与政体 正确答案: 8. 由两个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轮流执掌政权的制度称为()。 A. 一党制 B. 多党制 C. 两党制 D. 两党联合制 正确答案: 9. 以市场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通过市场供求变化调节和运行的经济称为()。 A. 数量型扩大再生产 B. 效益型扩大再生产 C. 外向型扩大再生产 D. 粗放型扩大再生产 正确答案: 10. 战后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不包括()。 A. 两大阵营的分化 B. 第三世界的形成 C.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D. 两大阵营的形成 正确答案: 11. 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是()。 A. 发达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发达国家的和平 D. 发展中国家的和平 正确答案: 12. 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分为()个阶段。 A. 2 B. 3 C. 4 D. 5 正确答案: 13.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称为()。 A. 以新代旧 B. 另起炉灶 C. 以新换旧 D. 另作安排

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摘要: 与政治、经济、军事相比,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更为隐性。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国际关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同质文化是国际关系和谐之力;异质文化是国际关系冲突之源;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和谐之基;文化融合是国际关系和谐之本。关键词: 文化; 国际关系; 和谐 冷战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由生存利益转移到发展利益上来。与之相适应,在国家利益结构中,意识形态、军事安全地位有所下降,文化、经济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文化成为影响冷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强调,“‘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而不同,异而不斗;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① 要了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就必须首先弄清文化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特征。学术界已有的文化概念可大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历史积累而成的不断变化的复杂的有机系统,包括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的若干层面。狭义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其核心是潜藏在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下的观念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文化概念均指“狭义文化”。 在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的作用时,应注意文化的如下特征: 一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文化的存在是以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区域来分布的,当今世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文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甚至冲突。“文化形态史学家亨廷顿曾将文化归纳为八大文明,即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日本文明、①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0f5917258.html,/news/china/20031211/1000047.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