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1.当物体的运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必然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所对应的状态叫做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做临界条件。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同时抓住满足临界值的条件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2.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是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要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3.产生临界问题的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动距离h 时,B 与A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 .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

D .在B 和A 分离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体上,斜面体质量为M=2 kg ,斜面体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 ,要使物块m 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 的取值范围。(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

【答案】14.4 N≤F ≤33.6 N

例3:如图所示,左右带有固定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 放于长木板上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 N ,物体的质量为0.5 kg ,物体与木板之间无摩擦,现使木板与物体M 一起以6 m /s 2的加速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时( )

A .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零

B .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3 N

C .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D .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6 N

例4: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o 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上的顶端O 处,细线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0.5 kg 的小球,取210m g 。

(1)当滑块静止时,线中拉力T 等于多少?

(2)当滑块从静止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恰好对斜面无压力,经过2 s

小球运动的位移是多少?

例5:如图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斜面光滑,斜面倾角分别为60°和30°,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光滑定滑轮连接着两个小物体,物体B 的质量为m ,

,重力加速度为g 。

(1)若A 的质量也为m ,由静止同时释放两物体,求当A 刚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2)若斜面体不固定,当斜面体在外力作用下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水

平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要使A 、B 两物体相对斜面都不动,分析物体

A 的质量和加速度a 的关系。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问题

高中物理常见临界问题(极值问题)分析处理训练 一问题概述: 当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物理过程与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物理过程与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即分界限的现象。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在物理中的生动表现。如:力学中的刚好滑动;正常行驶;宇宙速度,共振;电学中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光学中的临界角;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等 解决临界问题,通常以定理、定律为依据,分析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的形式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找出临界状态,临界条件,从而通过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再根据变化情况,直接写出条件。 所谓极值问题,一般而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求最值结果。求解极值问题的方法从大的角度可分为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物理方法即用临界条件求极值。数学方法包括(1)利用矢量图求极值(2)用三角函数关系求极值;(3)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极值;(4)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极值。(5)导数法求解。一般而言,用物理方法求极值直观、形象,对构建模型及动态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而用数学方法求极值思路严谨,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若将二者予以融合,则将相得亦彰,对增强解题能力大有裨益。极值问题与临界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有区别的,但高考中极值问题通常都可用物理临界法求解。 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耐心讨论状态的变化,可用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露出来)假设法(即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与题设是否相符,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数学函数极值法等方法找出临界状态。然后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可以理解记住一些重要的临界条件及状态: 物体自由地沿斜面刚好匀速下滑则μ=tgα。 物体刚好滑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 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或最小。 两物体刚好相对静止必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 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相对速度相等。 速度达到最值——沿速度方向的合外力为零(曲线运动时则切向合外力为零) 两个一同运动的物体刚好(不)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刚好为零,速度、加速度相等。 刚好到达某点——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刚好(不)滑出——物体到达末端时二者等速。 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绳端物体刚好到达最高点——绳拉力为零,重力是向心力, 杆端物体刚好到达最高点——物体速度等于零。 两个物体刚好(不)分离——两物接触且弹力为零,速度加速度(垂直接触面方向)相等。绳刚好拉直——绳直且拉力为零,绳刚好拉断——张力等于绳所能承受最大拉力。 刚好不相撞——两物体间距为零时等速。 碰撞过程碰后相对速度为零时,损失的动能最大 粒子刚好(不)飞出两极板间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轨迹与板边缘相切,粒子刚好(不)飞出磁场区——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宝鸡文理学院附中何治博 一、临界与极值概念所谓物理临界问题是指各种物理变化过程中,随着条件的逐渐变化,数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某种物理现象的发生,即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发生质的变化(如全反射、光电效应、超导现象、线端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速度等),这种物理现象恰好发生(或恰好不发生)的过度转折点即是物理中的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临界状态恰好发生(或恰好不发生)的条件即是临界条件,有关此类条件与结果研究的问题称为临界问题,它是哲学中所讲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具体反映。极值问题则是指物理变化过程中,随着条件数量连续渐变越过临界位置时或条件数量连续渐变取边界值(也称端点值)时,会使得某物理量达到最大(或最小)的现象,有关此类物理现象及其发生条件研究的问题称为极值问题。临界与极值问题虽是两类不同的问题,但往往互为条件,即临界状态时物理量往往取得极值,反之某物理量取极值时恰好就是物理现象发生转折的临界状态,除非该极值是单调函数的边界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类问题的界线又显得非常的模糊,并非泾渭分明。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虽然没有在教学大纲或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但近年高考试题中却频频出现。从以往的试题形式来看,有些直接在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

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的物理规律,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也有一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周密讨论状态的变化。可用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从而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性化;或用假设的方法,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与题设是否相符,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也可用数学函数极值法找出临界状态,然后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从以往试题的内容来看,对于物理临界问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力和运动的关系部分,对于极值问题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力学或电学等权重较大的部分。 二、常见临界状态及极值条件解答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相关条件,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可以理解并记住一些常见的重要临界状态及极值条件: 1.雨水从水平长度一定的光滑斜面形屋顶流淌时间最短——屋面倾角 为0 45 2.从长斜面上某点平抛出的物体距离斜面最远——速度与斜面平行时 刻 3.物体以初速度沿固定斜面恰好能匀速下滑(物体冲上固定斜面时恰 好不再滑下)—μ=tgθ。 4.物体刚好滑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高中物理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1.当物体的运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必然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所对应的状态叫做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做临界条件。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同时抓住满足临界值的条件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 2.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是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要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3.产生临界问题的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 N =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 =0。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动距离h 时,B 与A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 .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 D .在B 和A 分离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重点专题练习:(临界问题)(精选.)

课堂练习:(临界问题) 1、一劲度系数为m N k /200=的轻弹簧直立在水平地板上,弹簧下端与地板相连,上端与一质量kg m 5.0=的物体B 相连,B 上放一质量也为kg 5.0的物体A ,如图。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 压A ,使B A 、均静止。当力F 取下列何值时,撤去F 后可使B A 、不分开 ( ) A.N 5 B.N 8 N 15 D.N 20 2、如图,三个物块质量分别为1m 、 2m 、M ,M 与1m 用弹簧联结,2m 放在1m 上,用足够大的外力F 竖直向下压缩弹簧,且弹力作用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自然长度为L 。则撤去外力F ,当2m 离开1m 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__,当M 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刚为零时,1m 的加速度为 。 3、如图,车厢内光滑的墙壁上,用线拴住一个重球,车静止时,线的拉力为T ,墙对球的支持力为N 。车向右作加速运动时,线的拉力为T ',墙对球的支持力为N ',则这四个力的关系应为:T ' T ;N ' N 。(填>、<或=)若墙对球的支持力为0,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或 。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 A 、两物体紧靠在一起,如图。A 物体的质量为m ,B 物体的质量m 5,A F 是N 4的水平向右的恒力,N t F B )316(-=(t 以s 为单位),是随时间变化的水平力。从 静止开始,当=t s 时,B A 、两物体开始分离,此时B 物体的速度方向 朝 (填“左”或“右”)。 5、如图,在斜面体上用平行于斜面的轻绳挂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 ,斜面体倾角为θ,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g 取2/10s m ),求: (1)当斜面体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轻绳拉力为多大; (2)当斜面体向左加速运动时,使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为零时,斜面体加速度为多大; (3)为使小球不相对斜面滑动,斜面体水平向右运动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为多少。

高中物理临界问题解题技巧类解

高中物理临界问题解题技巧类解 临界问题是物理现象中的常见现象。所谓临界状态就是物理现象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中间过程,临界状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瞬时性、突变性、关联性、极值性等。临界状态往往隐藏着关键性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切入口,在物理解题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求解临界问题通常有如下方法:极限法、假设法、数学分析法(包括解析法、几何分析法等)、图象法等。 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要使”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问题时,一般把物理问题(或过程)设想为临界状态,从而使隐藏着的条件暴露出来,达到求解的目的。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解决办法是采用假设法,把物理过程按变化的方向作进一步的外推,从而判断可能出现的情况。数学分析法;是一种很理性的分析方式,把物理现象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工具加以推导,从而求出临界问题,用这种分析方法一定要注意理论分析与物理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切忌纯数学理论分析。图象法: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反映到物理图象中,通过图象分析求出临界问题。下面列举的是高中物理各知识系统中典型的临界问题。 一、运动学中的临界问题 例1、一列客车以速度v 1前进,司机发现前方在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正在以速度v 2匀速前进,且v 1v 2,货车车尾与客车车头相距s 0,客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匀速运动。求客车的加速度a 符合什么条件两车才不会撞上? 分析:这一类问题一般用数学方法(解析法)来求解。若要客车不撞上货车,则要求客车尽可能快地减速,当客车的速度减小到与货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对静止,若以后客车继续减速,则两车的距离又会增大;若以后客车速度不变,则两车将一直保持相对静止。可见,两车恰好相碰时速度相等是临界状态,即两车不相碰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的位移之差△S ≤S 0。下面用两种方法求解。 解法一:以客车开始刹车时两车所在位置分别为两车各自位移的起点,则,客车:21112 s v t at =-,货车:22s v t =, 两车不相撞的条件:21,v v at =-120s s s -≤。 联立以上各式有:2 120 ()2v v a s -≥。 解法二:客车减速到2v 的过程中客车的位移为:1212v v s t += , 经历的时间为:12v v t a -=;货车的位移为:22s v t =,

高中物理临界问题总结

高中物理临界问题总结 物理常见临界条件有哪些呢?正在备考的同学们赶紧来看看高中物理知识点物理常见临界条件汇总。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临界问题总结 1.演绎法:以原理、定理和定律为依据,先找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即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2.临界法:以原理、定理或定律为依据,直接从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量入手,求出所研究问题的特殊规律和特殊解,以此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和推理,即采用林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由于临界状态比一般状态简单,故解决临界问题时用临界法比演绎法简捷。在找临界状态和临界量时,常常用到极限分析法:即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临界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和“极小”,“极左”和“极右”等),从而把隐蔵的临界现象(或“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先分析临界条件 物理学中临界问题题1 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A.处为拉力,为拉力

B.处为拉力,为推力 C.处为推力,为拉力 D.处为推力,为推力 解析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指向圆心,小球在最低点时所需向心力沿杆由a指向O,向心力是杆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重力的合力,而重力方向向下,故杆必定给球向上的拉力,小球在最高点时若杆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球的重力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球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设此时小球速度为vb,则:mg = m vb = 当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vvb时,所需的向心力Fmg,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若小球的速度vvb时,杆对小球有向上推力,故选A、B正确 评析本题关键是明确越过临界状态vb = 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将发生变化。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和周期性问题高中物理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和周期性问题 一、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画出运动轨迹、找出圆心、求半径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受力图 4、确定向心力的来源 5、由牛顿第二定律r T m r m r v m ma F n n 222)2(π ω====……列方程求解 二、临界问题常见类型: 1、按力的种类分类: (1)、与弹力有关的临界问题:接触面间的弹力: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 绳子的拉力:从无到有,从有到最大,或从有到无 (2)、与摩擦力有关的弹力问题:从静到动,从动到静,临界状态下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 2、按轨道所在平面分类: (1)、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2)、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三、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单向约束之绳、外轨道约束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临界问题: 特点:绳对小球,轨道对小球只能产生指向圆心的弹力 ① 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mg=mv 2/R →v 临界=Rg (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的速度) 即此时小球所受重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Rg ,当v >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V 临界(实际上球还没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做斜抛运动) 例1、绳子系着装有水的木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kg ,绳子长度为l=60cm ,求:(g 取10m/s 2) A 、最高点水不留出的最小速度? B 、设水在最高点速度为V=3m/s ,求水对桶底的压力? 答案:(1)s m /6 (2)2.5N

变式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细绳系住,使其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1)若过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小球的受力情况分别如何?(2)若小球在最低点受到绳子的拉力为10mg ,则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及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2、单向约束之内轨道约束下(拱桥模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汽车过拱形桥时会有限速,是因为当汽车通过半圆弧顶部时的速度 gr v =时,汽车对弧顶的压力FN=0,此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做平抛运动, 因为桥面不能对汽车产生拉力. 例2、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顶部有一小物体, 如图所示。今给小物体一个水平初速度0v = ) A.沿球面下滑至 M 点 B.先沿球面下滑至某点N,然后便离开斜面做斜下抛运动 C.按半径大于 R 的新的圆弧轨道做圆周运动 D.立即离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 3、双向约束之轻杆、管道约束下的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物体(如小球)在轻杆作用下的运动,或在管道中运动时,随着速度的变化,杆或管道对其弹力发生变化.这里的弹力可以是支持力,也可以是压力,即物体所受的弹力可以是双向的,与轻绳的模型不同.因为绳子只能提供拉力,不能提供支持力;而杆、管道既可以提供拉力,又可以提供支持力;在管道中运动,物体速度较大时可对上壁产生压力,而速度较小时可对下壁产生压力.在弹力为零时即出现临界状态. (一)轻杆模型 如图所示,轻杆一端连一小球,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 (1)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0v =.这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不能转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此时支持力mg N =. (2) 当0v << mg N <<0,N 仍为支持力,且N 随v 的增大而减小,

高中物理力与平衡、临界问题习题与答案

物体的平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定限度 .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 C.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D.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3.一个弹簧挂30N的重物时,弹簧伸长1.2cm,若改挂100N的重物时,弹簧总长为20cm,则弹簧的原长为 12cm B.14cm C.15cm D. 16cm 4.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并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力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能无解 B.可能有一个解 C.可能有两个解 D.一定有两.将一个力F=10N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中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6.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向上抛出后的物体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B.两物体相互挤压时,其弹力沿接触面垂直的方向指向施力物体 .轻绳的拉力方向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D.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可分解成下滑力和正压力 7.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O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1-87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Na,对b球的弹力为Nb,对c球的弹力为Nc,则 A.Na= N b= Nc B.Nb>Na>Nc C.Nb<Na<Nc D.Na>Nb=N c 8.如图1-88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增大水平力 F,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一定增大

高中物理--约束问题与临界值doc

2010物理学科高考总复习----约束问题与临界值问题专题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的各种版本中,都未曾提及约束问题。然而,有关约束问题的习题却不少,就是在高考中也常出现这类题型。至于中学物理竞赛试题中更是屡见不鲜,并常以拔高题出现。下面拟就中学物理中有关约束问题,作一浅析。 1.有关约束问题的基本概念 如果某一物体被限制在某一曲面或曲线上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的运动受到约束。那么该曲线或曲面就称为约束。例如图1中单摆小球被限制在圆弧上运动;图2中物体m沿(光滑或粗糙的)斜面下滑,物体m被限制在斜面上运动;图3中导体ab被限制在导电滑轨M N上运动等等,都属于约束问题。图1中的摆线,图2中的斜面,图3中的滑轨等都叫约束。由此可以看出,约束既是实在的物体,又是某些物体对别的物体运 动限制作用的抽象。 约束的分类随依据不同而异。按约束随时间改变与否,可分为 稳定约束与不稳定约束。例如图2中,如果斜面体是固定的,则称 为稳定约束,如果斜面体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m下滑时,斜 面体本身也作加速运动,则称为不稳定约束。按其约束的方向来分, 可分为单向约束和多向约束。如图1中,小球每时刻都只在沿绳伸长的方向受限制,则称为单向约束;图4中,带电小圆环沿绝缘杆在电磁场中下滑时,除沿杆的方向以外,其他方向都受到限制,称为多向约束。从约束的光滑情况来分,又可分为光滑约束和有摩擦约束。 力学中把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例如图1中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图2 中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等都叫做约束反力。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约束反力是因其起源和

作用而得名,在含意上有其狭义的规定性,就性质而言都属于弹力,且都是约束对研究物体的作用力。 2.约束反力的求解 约束反力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往往不能预先知道,也不是都能由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而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被限制在约束上这一条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1]一质量为m的小球,与长为l的细绳组成一单摆。现将此单摆拉到与竖直线成α角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在摆动途中,摆绳被一钉子A所阻,钉子与摆的悬挂点o相距r, 两者连线与竖直线成β角。如图5所示。试求: (1)摆绳为钉子所阻后,绳子张力的表达式。 (2)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若摆绳发生弯曲,在此情 况下,L、r、β、α之间的关系。 [解析](1)小球从开始摆动到摆绳发生弯曲之间,都属于 单向约束问题。小球摆到图示位置B时,是以钉子A为圆心的,以L—r为半径的圆周运动。设绳子对小球的约束反力为T,AB线与竖直夹角为θ,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此时法向方向方程 式(1)、(2)联立解得 (2)若绳子发生弯曲,则T=0,意味着约束解除,由此条件求得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连接体问题和临界问题

[学习目标]掌握动力学连接体问题和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会分析几种典型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一、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运动状态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如图1所示,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

图1 2.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或一部分)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 (1)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 (2)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移,往往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

如图2甲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A、m 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地面光滑,则A、B间的弹力为多大? (2)若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A、B间的弹力为多大? (3)如图乙所示,若把两木块放在固定斜面上,两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方向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加速,A、B间的弹力为多大?

图2 答案(1) m B m A+m B F(2) m B m A+m B F(3) m B m A+m B F 解析(1)若地面光滑,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m A+m B)a, 然后隔离出B为研究对象,有F N=m B a, 联立解得F N=m B m A+m B F. (2)若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μ(m A+m B)g=(m A+m B)a1,然后隔 离出B为研究对象,有F N′-μm B g=m B a1,联立解得F N′=m B m A+m B F. (3)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斜面的倾角为θ, F-(m A+m B)g sin θ-μ(m A+m B)g cos θ=(m A+m B)a2 以B为研究对象 F N″-m B g sin θ-μm B g cos θ=m B a2 联立解得F N″=m B m A+m B F. 连接体的动力分配原理:两个物体(系统的两部分)在外力(总动力)的作用下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时,单个物体分得的动力与自身的质量成正比,与系统的总质量成反比.相关性:两物体间的内力与接触面是否光滑无关,与物体所在接触面倾角无关.

河南省罗山高中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l临界问题

2009年罗山高中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临界问题 一、特别提示 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 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 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二、历年高考题 1.(19分) (05年,全国Ⅰ卷 24)如图,质量为1m 的物体A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 地面上的质量为2m 的物体B 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 ,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升一质量为3m 的物体C 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 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 换成另一个质量为)(31m m 的物体D ,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 刚离地时D 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解析: 开始时,A 、B 静止,设弹簧压缩量为x 1,有 k x 1=m 1g ① 挂C 并释放后,C 向下运动,A 向上运动,设B 刚要离地时弹簧伸长量为x 2,有k x 2=m 2g ② B 不再上升,表示此时A 和C 的速度为零,C 已降到其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与初始状态相比,弹 簧性势能的增加量为△E=m 3g(x 1+x 2)-m 1g(x 1+x 2) ③ C 换成 D 后,当B 刚离地时弹簧势能的增量与前一次相同,由能量关系得 E x x g m x x g m m v m v m m ?-+-++=++)()()(2 1 )(21211211321213 ④ 由③④式得 )()2(2 12112 31x x g m v m m +=+ ⑤ 由①②⑤式得 k m m g m m m v )2()(2312 211++= ⑥ 2. (06年,全国Ⅰ卷 20)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 2 mv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 2 mv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答案 :B 3.(15分) (07年,全国Ⅰ卷 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i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1)设经过时间t ,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t-vt/2=13.5

高考物理题中的临界问题.docx

高考物理题中的临界问题 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另一种物理状,可能存在一个渡的折点,物体所的状 通常称界状,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称界条件。 解答界的关是找界条件。多界,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界状出了明确的暗示,,一定要抓住些特定的 掘内含律,找出界条件。 一、做直运的物体“达到最大(小)速度”的界条件: 物体加速度等于零1.如图 3— 25 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固定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右端,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水平向左的外力推物体把弹簧压缩,使弹簧 长度被压缩了 b ,弹性势能为E。已知弹簧被拉长(或者压缩) 图 3— 25 x 时的弹性势能的大小E p1 kx 2,求在下述两种情况下, 2 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1)地面光滑。 (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3.如图( a)所示,光滑的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间距为L、导轨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导体棒垂直跨接在导轨上。 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不计,且接触良好。在导轨平面上有一矩 R m v 1形区域内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开始B L 时,导体棒静止于磁场区域的右端,当磁场以速度v1匀速向右移 (a) 动时,导体棒随之开始运动,同时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 f 的恒 定阻力,并很快达到恒定速度,此时导体棒仍处于磁场区域内,求导体棒所达到的恒定速度 v2;

4 如图所示,一根长L = 1.5m的光滑绝缘细直杆MN,竖直固定在场强为 E ==×105N / C 、与水平方向成θ=300角的倾斜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杆的下端 M固定一个带电小球 A ,电荷量Q=+×10-6C;另一带电小球 B 穿在杆上可自由滑动,电荷量 q=+×10一6C,质量 m=×10 一 2 B 从杆的上端 N静止释放,小球92 kg 。现将小球 B 开始运动。(静电力常量 k=×10 N·m / C2,取g =l0m / s2)。求小球B的速度最大时,距M 端的高度 h1为多大? 6.一竖直绝缘杆MN上套有一带正电q ,质量为m的小铜环,环与杆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杆处于水平匀强电场和水平匀强磁场共存的 m q 空间,如图3— 4— 45 所示,电场强度为E,磁感应强度为 B ,电场 和磁场方向垂直。当自由释放小铜环后,它就从静止开始运动,设场 区足够大,杆足够长,求环在运动中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用长为l 的绝缘细线悬 挂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 角θ (<45o)。如果不改变电场强度的大小而突然将电场的方向变为 E m 竖直向下,电场方向改变后,带电小球的最大速度值是多少? 8.如图,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相互 垂直。在电磁场区域中,有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A E 圆环,环上套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已知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 O B

高中物理常见的“临界条件”

高中物理常见的“临界条件” 一、刚好不相撞 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或者接触时速度相等。 二、刚好不分离 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零,且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三、刚好不滑动 1.转盘上“物体刚好发生滑动”:向心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2.斜面上物体刚好不上(下)滑: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3.保持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的最小水平推力: 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4.拉动物体的最小力: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四、运动到某一极端位置 1.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等效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等效重力”)等于向心力,速度大小为(gR)1/2[(gˊR)1/2] 2.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3.刚好运动到某一点:到达该点时速度为零。 4.物体刚好滑出(不滑出)小车: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小车速度刚好相等。 5.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两个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粒子沿极板的边缘射出(粒子运动轨迹与极板相切)。 6.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磁场: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五、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加速度为零 1.机车启动过程中速度达最大匀速行驶:牵引力和阻力平衡。 2.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时达稳定状态:感应电流产生的安培力和其他力的合力平衡 六、某一量达到极大(小)值 1.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速度相等。 2.圆形磁场区的半径最小:磁场区是以公共弦为直径的圆。 3.使通电导线在倾斜导轨上静止的最小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平行于斜面。 4.穿过圆形磁场区域时间最长: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为圆形直径两端点。 七、绳的临界问题 1.绳刚好被拉直:绳上拉力为零。

高中物理中的临界问题

一、刚好不相撞 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或者接触时速度相等。 二、刚好不分离 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零,且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三、刚好不滑动 1.转盘上“物体刚好发生滑动”:向心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2.斜面上物体刚好不上(下)滑: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3.保持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的最小水平推力: 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4.拉动物体的最小力: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四、运动到某一极端位置

1.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等效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等效重力)等于向心力,速度大小为(gR)1/2[(gˊR)1/2]. 2.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3.刚好运动到某一点:到达该点时速度为零。 4.物体刚好滑出(不滑出)小车: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小车速度刚好相等。 5.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两个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粒子沿极板的边缘射出(粒子运动轨迹与极板相切)。 6.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磁场: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五、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加速度为零 1.机车启动过程中速度达最大匀速行驶:牵引力和阻力平衡。 2.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时达稳定状态:感应电流产生的安培力和其他力的合力平衡。 六、某一量达到极大(小)值 1.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速度相等。 2.圆形磁场区的半径最小:磁场区是以公共弦为直径的圆。 3.使通电导线在倾斜导轨上静止的最小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平行于斜面。

4.穿过圆形磁场区域时间最长: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为圆形直径两端点。 七、绳的临界问题 1.绳刚好被拉直:绳上拉力为零。 2.绳刚好被拉断:绳上的张力等于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3.绳子突然绷紧:速度突变,沿绳子径向方向的速度减为零。 八、运动的突变 1.天车下悬挂重物水平运动,天车突停:重物从直线运动转为圆周运动,绳拉力增加。 2.绳系小球摆动,绳碰到(离开)钉子:圆周运动半径变化,拉力突变。 3.物体运动到曲面和水平面的交界处:对支持面的压力突变。 4.稳定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突然加速或减速:卫星变轨,做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 以上这些问题是给出的就是一些已经条件,而你是不是经常忽略这些条件呢?那么怎样判断这道题讲的是临界条件呢? 以下有两个题眼: 什么是临界问题? 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临界问题的“题眼”? 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刚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高中物理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专题

08 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 【复习目标】 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的六大问题类型的特点和通用解决方法;在具体问题中能够识别问题的类型,并能够应用本节课所学方法作图、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的六大类型问题中轨迹圆圆心可能的位置。 【基础回顾】 1、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后,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公式为r = ,周期公式为 ;当粒子速度增大时,轨迹半径 ,周期 ;当磁感应强度增大时,轨迹半径 ,周期 。 2、若已知某时刻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则粒子仅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心一 定在 线上;若已知粒子绕圆心转过的偏转角为α,则粒子转过这个角度所用的时间为t = = = ;在轨迹半径确定的情况下,粒子偏转角越大,所走过轨迹弧长越 ,对应的弦长 。 【热身探究】 问题类型一:已知入射点和入射速度方向,但入射速度大小不确定(即轨道半径不确定) 【例1】如图所示,长为L 的水平极板间有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 度为B ,板间距离也为L ,板不带电.现有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 力),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感线以速度v 水平射入磁场,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 可采用的办法是( ) A .使粒子的速度v 5BqL 4m C .使粒子的速度v >BqL m D .使粒子的速度BqL 4m

高一物理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连接体问题和临界问题-------教师版

专题强化动力学连接体问题和临界问题--教师版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科学思维:1.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2.掌握动力学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会分析几种典型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一、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 2.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做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或一部分)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 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移,往往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例1如图1所示,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m A=10 kg,m B=20 kg,F=600 N,求此时轻绳对物体B的拉力大小(g取10 m/s2). 图1 答案400 N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和单独对B受力分析,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高中物理常见的临界条件

高中物理常见的临界条件 一、刚好不相撞 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或者接触时速度相等。 二、刚好不分离 两物体仍然接触、弹力为零,且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三、刚好不滑动 1.转盘上“物体刚好发生滑动”:向心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2.斜面上物体刚好不上(下)滑: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3.保持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的最小水平推力: 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4.拉动物体的最小力: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平衡。 四、运动到某一极端位置 1.绳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等效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等效重力”)等于向心力,速度大小为(gR)1/2[(gˊR)1/2] 2.杆端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3.刚好运动到某一点:到达该点时速度为零。 4.物体刚好滑出(不滑出)小车: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小车速度刚好相等。 5.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两个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粒子沿极板的边缘射出(粒子运动轨迹与极板相切)。 6.粒子刚好飞出(飞不出)磁场: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五、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加速度为零 1.机车启动过程中速度达最大匀速行驶:牵引力和阻力平衡。 2.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时达稳定状态:感应电流产生的安培力和其他力的合力平衡。 六、某一量达到极大(小)值 1.两个物体距离最近(远):速度相等。 2.圆形磁场区的半径最小:磁场区是以公共弦为直径的圆。 3.使通电导线在倾斜导轨上静止的最小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平行于斜面。 4.穿过圆形磁场区域时间最长: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为圆形直径两端点。 七、绳的临界问题 1.绳刚好被拉直:绳上拉力为零。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临界问题教案

临界问题 (一)、支持力(压力)或绳的拉力为零 例1、如图11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0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滑块至少以加 速度a= 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当滑块以a=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 。 分析与解:当滑块具有向左的加速度a 时,小球受重力mg 、绳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N 作用,如图12所示。 在水平方向有Tcos450-Ncos450=ma; 在竖直方向有Tsin450-Nsin450-mg=0. 由上述两式可解出:0 045 cos 2) (,45sin 2)(a g m T a g m N +=-= 由此两式可看出,当加速度a 增大时,球受支持力N 减小, 绳拉力T 增加。当a=g 时,N=0,此时小球虽与斜面有接触但无压力,处于临界状态。这时绳的拉力T=mg/cos450=mg 2. 当滑块加速度a>g 时,则小球将“飘”离斜面,只受两力作用,如图13所示,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45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cos α=ma,Tsin α=mg,解得mg g a m T 522=+= 例(2005年全国卷Ⅲ(新课程))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 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 。重力加速度为g 。 a A P 450 图11 mg a T N 450 图12 mg a T α 图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