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

第一章总则

编制背景为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遵义市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本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之一,坚持“五个统筹”,强化规划对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致力于和谐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1)生态保护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空间管治,建设节约型城市,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2)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从城乡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城乡统筹建设。同时,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满足弱势群体对于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3)区域协调跳出遵义看遵义,协调好区域发展关系,于区域谋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合作,积极接纳发达地区转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促进区域一体化。规划既要能指导遵义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要体现龙头作用,比相关规划看得更远,为相关规划修编提供依据。同时规划应从遵义特色出发,挖掘地方特色元素,为构建独具黔北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依据。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型产业的提升,打造城市品牌,建设集约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城市;(3)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充分保护和积极恢复生态环境,集约、

节约利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宜居城市。(4)有效利用山地特色,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红色旅游和会展等的发展,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地特色城市。(5)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重点解决用地、产业、交通、环保、水源、能源等问题。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08-2030。其中近期为2008-2015 年,中期为2016-2020 年,远期为2021 -2030 年,远景展望到2050 年。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汇川区、红花岗区、遵义县行政范围,总面积约5382 平方公里。此范围也是中心城市发展范围(以下称“中心城市”)。规划适用范围在遵义市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乡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乡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实施,充分发挥资源和文化优势,借助成渝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带动和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把遵义建成贵州省北部、川黔渝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西南部特大城市和国内外知名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城市现代化。(1)近期目标到2015 年,市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初步建成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稳定贵州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初步具备融入区域发展的条件。(2)中期目标到2020 年,中心城市实现基本小康,市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有一定程度提高,基本建成区域性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城乡差距缩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文化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3)远期目标到2030,在全国迈入中等偏上发展水平行列,成为贵州省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川黔渝交界地区经济中心,全面建成西南地区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4)远景目标到2050 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三番。成为经济活力强、文明程度高、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战略依托资源,立足城乡统筹,于区域谋发展,以跨越促发展,推动“工业强市、名城立市、文化兴市”,构建一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区域竞争水平高的现代化城市。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人口规模规划市域2015 年总人口为830 万,户籍人口780 万;2020 年总人口为870 万,户籍人口810 万;2030 年总人口为950 万,户籍人口860 万。远景2050 年人口控制在1000 万以内。市域城镇化水平规划2015 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3%,2020 年达到50%,2030 年达到60%。由此,2015 年、2020 年、2030 年城镇人口分别为350 万、430 万、570 万。市域城镇体系目标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若干小城镇为节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区,整合构建一个系统性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平高的城镇体系。Sss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实施三大战略:(1)点轴成网。(2)集约、强中心、农村城镇化。(3)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乡村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到2030 年在市域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构建“市域中心-片区中心-片区次中心”三级中心体系,打造“一核、两轴、四带”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1)四大发展片区四大发展片区分别是中部的遵桐绥城镇发展片区、西部的仁赤习城镇发展片区、东南部的湄凤余城镇发展片区、东北部的务正道城镇发展片区。遵桐绥城镇发展片区:是遵义市域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心。其中,遵义中心城区为全市域城镇发展的中心,也是片区发展的中心,桐梓和绥阳县城为片区发展次中心,城镇布局沿210 国道、326 国道和207 省道展开。仁赤习城镇发展片区:由仁怀、赤水和习水县辖区内城镇构成。该片区是名酒基地和红色旅游、山水旅游集中区。以仁怀市区为主中心,以赤水市区和习水县城为次中心,城镇布局主要沿赤水河两岸展开。湄凤余城镇发展片区:由湄潭、凤冈和余庆县辖区内城镇构成,是名茶基

地、农业加工、能源和边贸服务区,同时也是构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枢纽区域。该片区以湄潭县城为主中心,以余庆和凤冈县城为次中心,城镇布局沿326 国道和204 省道展开。务正道城镇发展片区:由务川、正安和道真县辖区内城镇构成,是铝工业基地、尹珍故地和仡佬族文化集中区。该片区以务川县城为主中心,以正安和道真县城为次中心,城镇布局沿黔北横向高速、207 省道和黔北高速布局。

(2)三级中心体系:市域中心-片区中心-片区次中心市域中心:指遵义中心城市。按照特大城市的建设标准,打造市域乃至黔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片区中心:为仁怀、湄潭和务川。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进行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辐射能力,增强区域服务水平。仁怀应依托白酒产业,一方面加快白酒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扩大发展规模,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加快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白酒产-研-展-贸一体化酒城。另一方面应限制资源型工业发展,鼓励绿色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湄潭应借助杭瑞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服务,促进建材业的改造升级,建设国内知名的绿色产业服务区。务川应借助当地丰富的铝矿开采和氧化铝基地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形成大型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同时要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建设具有仡佬族特色的山水城市。片区次中心:规划桐梓、绥阳、赤水、习水、余庆、凤冈、正安、道真6 个片区次中心,其中桐梓、绥阳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其他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建设,承担县域服务中心职能。桐梓应借助遵义电厂迁入和循环经济基地建设的机遇,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大力发展循环型煤电化工业和能源工业,加快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成黔北重要的工业卫星城、建材贸易基地和物资集散枢纽。绥阳应加强与重庆的联系,整合军工企业现有技术设备,发展装备制造等现代工业。同时,应加强城区旅游服务,塑造诗乡形象和田园城市风光。赤水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带动,完善和提升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吸引西南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游客,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同时,推进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化工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的联系,提高特色农业和竹加工业的发展。习水应加强对资源型产

业的优化开发利用,尤其是煤炭资源、天然气和电力能源,通过新型循环经济技术的试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浪费,优化城区环境,提高城区的经济实力。同时应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建设“绿洲红城”的中心服务区。凤冈应充分利用杭瑞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充分挖掘边界贸易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主导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建材贸易、绿色食品等产业,壮大遵义绿色产业的规模。余庆应加强边界贸易和地方性加工工业,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工业,同时加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正安应借助黔北高速公路,加强与重庆的联系,打开市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相关绿色产业,适度发展新材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同时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发展跨界旅游服务业。道真应加强仡佬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仡佬族文化风情街区,吸引来遵义东北部旅游的人群。同时发展以农副产品精细加工业,中药材产业,建材和物资集散等,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边贸小城市。(3)“一核、两轴、四带”空间格局一核:遵义中心城市,是市域和黔北区域发展核心。两轴:沿210 国道、渝黔铁路、遵崇—贵遵高速公路形成的南北发展轴和沿326 国道、杭瑞高速公路形成的东西发展轴。四带:一是沿赤水河谷形成的西部发展带,二是沿芙蓉江河谷形成的中部发展带,三是沿务川、湄潭、余庆一线形成的东部发展带,四是沿习水到务川一线形成的北部发展带。

规模等级结构按照遵义市城镇人口的增长趋势,规划2030 年形成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规模体系。1 个特大城市:遵义中心城区,规划城镇人口规模2030 年达到160 万人。6 个中等城市:每个城市人口规模在20-30 万,总计可承载140 万城镇人口。包括仁怀市区(中枢-茅台)、湄潭县城(湄

江-黄家坝)、桐梓县城(娄山关-燎原-楚米)、绥阳县城(洋川-风华-蒲场)、赤水市区(市区-天台-复兴)、习水县城(东皇镇)。5 个小城市:每个城市人口规模在10-20 万左右,总计可承载66 万城镇人口。这些城市包括凤冈县城(龙泉镇-河坝)、余庆县城(白泥镇)、正安市区(凤仪-安场)、务川县城(都儒-大坪)、道真县城(玉溪镇)。135 个小城镇:其中重点镇约37 个,每个城镇人口在2-5 万左右,总计可承载100 万城镇人口。一般镇约98 个,每个城镇人口均在2 万以下,其中1 万以下城镇数量下降为40%左右,总计可承载104 万城镇人口。

职能结构遵义市域城镇职能分为以下六类:(1)综合服务职能:重点是中心城区和副中心;(2)旅游职能:人文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旅游活动,旅游产品;(3)工矿职能:矿产资源开发,能源生产,工业生产;(4)商贸职能:依托特色工业发展的商业、贸易;(5)交通职能:物流为主,交通枢纽;(6)农工职能: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遵义中心城区为综合服务职能;仁怀城区为以工矿主导的综合服务中心;湄潭城区为以农工为主导的综合服务中心;务川城区为以工矿为主导的综合服务中心;桐梓城区为工矿型、交通型城市;绥阳城区为农工型、旅游型城市;赤水市区为旅游型、工矿型城市;习水城区为

工矿型、旅游型城市;凤冈城区为农工型、商贸型城市;余庆城区农工型、商贸型城市;正安城区农工型、交通型城市;道真城区农工型、旅游型城市。

综合交通规划总体发展目标:构筑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一级公路、普通铁路、内河航运、机场为重要补充的高效、快捷的“双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发展战略:“双快主导,网络一体,构筑123 时效圈”。即1 小时内通

达中心城市,2 小时内通达仁怀、湄潭、桐梓等地构成的环中心城市地区,该范围内任意点之间出行时间不超过2 小时;3 小时内覆盖市域和黔北综合经济区范围,并由中心城区通达重庆、贵阳、铜仁部分地区。高速公路规划:构建“两横三纵;两联一环”路网布局。“两横”是指黔北横向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三纵”是指赤仁高速公路、遵崇-贵遵高速公路、黔北高速公路;两联”是指仁新高速公路、遵道高速公路。“一环”是指环城高速公路,以遵崇高速公路为界分东、西两环。由杭瑞、遵崇复线、仁新高速组成,承担南北向高速公路之间交通转换,城区和周边各县市至机场的联络线。一、二级公路网规划:主干公路网构建“五纵三横一环”格局。“五纵”包括习(水)泸(州)公路,温(水)江(津)公路、G210,S207,务(川)余(庆)公路;“三横”包括松(坎)道(真)公路,仁(怀)桐(梓)凤(冈)公路,G326;“一环”是指泗渡-沙湾-毛石-金鼎山-松林-乐山-鸭溪-南白-三岔-龙坪-虾子-新舟-绥阳-泗渡构建的公路环,乌江-新民-尚嵇-团溪西坪-虾子一线公路形成东南环复线。

铁路网布局:铁路网布局形成“两纵一横两射”格局。“两纵”,渝黔铁路、渝黔快速铁路;“一横”,威吉铁路;“两射”,遵(义)赤(水)铁路、开阳城际铁路。渝黔快速铁路,设夜郎坝、桐梓东、泗渡、遵义(礼仪)、苟江5 个站。开阳城际铁路与渝黔快速铁路接驳,接入礼仪站,远景至桐梓。沿线设尚嵇站、深溪站。铁路客运枢纽是遵义站(礼仪),主要服务快速客运专线、城际铁路。货运枢纽包括南宫山货运站、桐梓楚米货运站两个。其中原南宫山编组站向南部苟江镇阁老坝迁移,承担货运编组、集装箱运输等功能。

港口与航道规划:以乌江渡港、赤水港为枢纽港构建“两主九副”的港口格局。乌江的三沙港、楠木渡港、沿江渡港、构皮滩港、大乌江港、河闪渡港和赤水河的茅台港、岔角港、土城港为综合性港口,其他一般港口(码头)为补充,满足物资储运中转需要和港口布局大中小结合。机场规划:遵义民用机场选址有2 处,一处位于中心城市边缘的新舟,作为主要机场,另一个处于仁怀银水,作为辅助机场。

产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依托能源和资源开发,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结合传统产业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塑造产业品牌,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构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集约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大发展战略:(1)工业集群化战略。(2)农业特色化战略。(3)服务业中心驱动战略。(4)区域融合战略。第一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变。重点培育和发展粮油、肉类、中药材、竹、辣椒、茶叶、果蔬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发展和农民增收。第二产业明确饮料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四类为主导产业,应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和制药为潜在主导产业,应大力培育。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现代物流、科技文化、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商贸、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

产业布局:规划形成“四区、两圈、两翼”产业空间格局。“四区”包括中部的遵桐绥产业经济区、西部的仁赤习产业经济区、东南部的湄凤余产业经济区和东北

部的务正道产业经济区;“两圈”是中心城市产业圈和环中心城市产业圈;“两翼”分别是西翼赤水、习水一带和东翼务川一带。中心城市以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制药产业为主。中心城区以一类工业为主,适度发展二类工业,禁止布局三类工业。中心城区外围三类工业区要积极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做好环保措施,加强节能减排。

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资源和能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1)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原则。(2)生态的原则。(3)合理利用和积极保护的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水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开源节流、节水措施、工程挖潜、污水回用、雨洪利用等手段,市域在2030 年供水保证率为95%的情况下,水资源能基本达到供需平衡。同时,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加强地下下水和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规划2015 年市域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1.5 万公顷,2020 年达到12.6 万公顷,2030 年将达到13.5 万公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相协调。2005-2020 年年均增加建设用地1770 公顷,2020-2030 年年均增长850 公顷。矿产资源: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实现资源储量的有效增长,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基本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对主

要矿产资源的需要。同时,调整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森林资源: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护,以林业重点工程为龙头,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能源:以一次能源(煤、水)的开发为基础,以电力为中介,依托煤、电,开

发其它优势矿产,以高耗能原材料及其制品为重点,将煤电进行再转换,减重、增值,克服能源原材料发展中低效益、大运量双重因素的制约。规划2009-2020 年,能耗比年均下降5%,2021-2030 年下降幅度增大,约为6%。到2015 年遵义市万元GDP 能耗将下降为1.34 吨标准煤,达到生态市的能耗标准。2020 年下降为约1.0 吨标准煤,2030 年达到0.6 吨标准煤。

旅游发展总体目标:把遵义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为核心,融国酒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品类型丰富、产品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大市,并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遵义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三个转变: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由数量增长型旅游向效益增长型旅游转变。总体战略:(1)中心驱动。在遵义中心城区范围内打造旗舰项目来大幅提升遵义的整体旅游形象。(2)资源融合。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机融合,建立合理的旅游线路,并从体制上解决多头管理问题。(3)区域联动。包括省际联动、省内联动和市域一体三个层面。旅游产品体系: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竹海、中国茶海等五个品牌景点为核心,打造“红色经典”、“白色诱惑”、“绿色休闲”、“彩色多元”和“新区新貌”五大系列构成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市场战略:划定三级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一级目标市场是四川、重庆、贵州,二级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及西南地区,三级目标市场是长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海外市场首先主攻港澳台市场,使其成为遵义海外市场的主体;其次要有重点地突破欧美市场,对潜在的客源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重点开发背包游、徒步游等旅游方式。旅游空间布局和游线组织:市域划分为“五区四线”旅游格局。“五区”分别为:(1)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区;(2)美酒河生态文化旅游区;(3)仡佬族文化风情旅游区;(4)

两江茶海文化旅游区;(5)大娄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在五大区格局下,构建城区、郊区和市域游线。“四线”为:(1)西线:赤水河沿线旅游,集休闲度假、红色文化体验、森林生态、科学教育等为一体。(2)中线:大娄山旅游。(3)东线:茶乡旅游,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4)北线:仡佬族文化旅游。集休闲度假、森林生态和地方文化于一体。

中心城区旅游格局在中心城区“1 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形成郊区精品旅游圈,体现休闲观光、地方文化和重要设施。以凤凰山、遵义会议会址、湘江-洛江为核心构建四条游线。(1)杨柳街和民主路构成的红色经典游;(2)湘江-洛江风光游;(3)丁字口商业区、中华南路商业街、澳门路饮食街、合众路饮食街等形成的商旅饮食特色游;(4)汇川区、礼仪新城、新蒲新区构成的新区风貌游。

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分区:分为3 个一级区,即北部山原山地生态区、西北河谷山地生态区、中南部丘陵盆地生态区。其中北部山原山地生态区又划分为道—正水土保持与农林生态亚区、芙蓉河谷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亚区、洪渡河谷城镇发展和水土流失控制亚区、大娄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西北河谷山地生态区可分为赤-桐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仁--习怀特色产业发展亚区、赤水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中南部丘陵盆地生态区可分为市中心城镇建设生态亚区、乌江流域生态控制亚区、湄潭—凤冈丘陵地开发保护亚区。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将遵义市划分成四个等级的生态控制区。一级生态保护控制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典型原生生态系统、珍惜物种栖息地、重要水源地涵养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极敏感区。二级生态控制区包括生态系统的敏感区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区,与整体生态维护密切相关的区域。三级生态控制区是河流节点、交通节点的主要分布区,其中部分地区将作为未来城市的后备用地。四级生态控制区包括工业区、居民区以及其他城市功能区。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水体质量逐渐改善,规划期末,城区段水体水质Ⅲ以上,出城段Ⅳ类以上,削减断面Ⅲ以上,其他水体Ⅱ-Ⅲ类以上,无Ⅴ类及劣Ⅴ类水体。规划的集中饮用水源达到Ⅱ类以上,尽可能达到Ⅰ类。大气质量逐渐改善,规划期末除了特定工业区允许大气质量为三类标准外,其他地区

应达到二类以上标准,特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应达到一类标准。酸雨程度控制在轻度污染以下。各声环境功能区达标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重大基础设施给水工程:到2015 年,所有城镇需水量和水质满足要求,县级以上城镇备有应急水源,农村30%以上人口共享城镇供水设施,农村另外70%人口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基本满足用水需求;到2030 年,所有城镇需水量和水质满足要求,且均备有应急水源,农村50%以上人口共享城镇供水设施,农村另外50%人口以分散或集中方式满足用水需求。建设水库增加调蓄能力,解决用水较集中的城镇用水需求,拟建的较大型水库有中桥水库、天门河水库和打秋坝水库等;在用水困难的山区兴建小水池、小山塘、集雨坪等设施,对雨水进行充分的集蓄利用,解决农村人畜用水需求;对重点水源保护区及水源涵养区严加保护和控制,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排水工程:2015 年县级以上城镇以及遵义市中心城市内的所有城镇均需建设污水处理厂,到污水处理率70%以上;到2030 年所有乡镇均需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80%以上,农

村污水条件具备时可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2015 年要求所有县级以上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市的所有城镇均需建设污水处理厂;2030 年要求所有城镇均在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之内。因地制宜选用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少的处理工艺,特别是小城镇,可以选择氧化塘等处理成本较低的工艺。提倡农村使用农家肥,加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水体沿岸划定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燃气工程规划:城镇居民用户燃气普及率近期80%,远期100%,尽可能发展公建用户、工业用户、燃气空调和燃气汽车等。县级以上城镇采用管道天然气。中小城镇条件具备时尽可能使用管

道天然气,以车载压缩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为气源;其他小城镇和农村凡以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有条件发展沼气的地方以沼气作为生活用气。环卫工程规划: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置齐全,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率100%;逐渐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医疗垃圾和危险固废等均能得到妥善处置。公厕设置满足人们需求。城市和农村均实行保洁,卫生条件优良。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实行垃圾100%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垃圾收运尽量采取密闭式收运,县级以上城镇建设压缩式转运站收运垃圾。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垃圾房或垃圾收集点。垃圾收运处理逐渐实行城乡一体化,扩大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加大农村地区的保洁力度,改善农村环境。电力工程规划:构建安全、稳定、合理、适度超前的区域供电网络,加强电源建设,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主要有遵义电厂异地迁改新建的桐梓电厂(2X600MW),以及长岩电厂、高滩电厂、石亚子电厂等。供电电压为500kV/220kV/110kV/10kV。建设500 千伏核心网架;加快220 千伏供电网络的延伸和扩大。全市共规划设置500 千伏变电站4 座,其中扩建1 座,新建3 座;220 千伏变电站19 座,其中扩建5 座,新建14 座。变电站建设应朝大容量,少占地方向发展。500kV 架空电力线控制走廊宽度75 米;220kV 架空电力线控制走廊宽度40 米;110kV 架空电力线控制走廊宽度25 米。通信工程规划:规划全市电话普及率40%,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80 万。按照大容量、少局所的规划原则进行局(所)规划。各县城电信机楼进行扩容建设,同时在中心城区新规划6 座综合通信机楼。全市移动网络容量普及率80%,移动电话用户数达760 万。建设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以满足遵义市未来发展对信息的需要。完善物流型重大邮政设施建设,并按普遍服务要求配置邮政局、所。邮政局所按邮政支局和邮政所级别设置,邮政支局占地面积按4000~5000 平方米控制。根据规划

管理单元人口密度确定邮政所服务半径,每个邮政所的建筑面积约300m2,可附设于建筑物内。同时在居民集中点、商业区增设邮政代办点。规划在火车站附近设一处大型邮政处理中心,用地面积21400 平方米。完善农村通信网络,扩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和贫困地区通信基础网络的覆盖面;在保证基本通信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遵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旅游城市,黔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全国绿色产业基地。

主要职能(1)名酒、名烟、名茶基地。以茅台国酒为龙头,广泛采用绿色技术,大力发展酒、烟、茶等产业,形成全国性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2)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旅游城市。严格保护长征文化、国酒文化、黔北地域文化和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弘扬和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以红色历史为主线,构建集旅游、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中国着名旅游目的地。(3)能源、新材料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依托丰富的资源和能源,面向川渝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之一和我国西南地区的新材料重镇、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之一。(4)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绿色宜居城市。在黔北地区构建经济、文化、交通、科技、贸易中心,构建贵州省副中心城市,带动黔北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塑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周边地区人口到遵义居住。

城市规模中心城市2030 年人口规模达到224 万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20km2,展望2050 年人口规模为250 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248km2。中心城

区2030 年人口规模达到160 万人,总用地面积为515km2,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143km2,人均建设用地89.5m2。展望远景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75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58km2。(中心城区用地平衡表见附表)

第五章中心城市城乡统筹与空间管制

城乡统筹规划目标在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重点开展城乡统筹,主要包括:(1)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带动;大农村地区发展。(2)构筑城乡互动发展的产业模式;(3)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基本服务设施的均衡化;

(4)引导乡镇工业进工业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大村集中,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城乡空间体系构建由“中心城区-重点建设组团-重要市镇-一般乡镇”构成的网络化、组合型城乡空间体系。(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由主城区、新蒲副城区、南白副城区、坪桥-深溪环山工业区构成,是城市建成区集中连片的地区,承担综合服务功能。(2)3 大建设组团:是中心城区外围3 个重要的开发地区。乌江组团:乌江-三合-苟江地区,以能源、旅游、运输、冶炼化工、贸易加工为主,远期作为装备制造业拓展区。尚稽组团:尚稽-团溪-西坪地区,以新材料、贸易加工、能源产业为主,重点发展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是遵义未来重要的工业储备用地。机场组团:新舟(机场)-虾子地区,发展集航空物流、轻型产业园、商业服务等职能为主的综合服务新区。机场新区用地南北带向发展,南部靠近虾子发展以农产品为特色的轻型产业园,北部靠近机场及机场快线发展物流及商贸,中部沿洛安江作为新区的居住中心。(3)15 个重点市镇:除去3 大建设组团包含的9 个

重点镇外,还包括金鼎山、山盆、鸭溪、高坪、泗渡、板桥等个重要的镇。其规划城镇人口在3 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特色农业资源,是城市向乡村辐射的重要节点。(4)16 个一般乡镇:包括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沙湾镇、茅栗镇、新民镇、鸭溪镇、石板镇、乐山镇、枫香镇、泮水镇、马蹄镇、松林镇、毛石镇、芝麻镇、铁厂镇等16 个一般乡镇,其规划城镇人口都在2 万以下。主要承担农村集贸、农业生产服务等功能,是城乡衔接的基层窗口。

四区划定与城乡空间管制

在遵义中心城市范围内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禁建区面积为4582.85 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西北大部和西部片区。具体分布在巷口、龙坑、泗渡、高坪、鸭溪、海龙、金鼎山、松林、毛石、沙湾、山盆、板桥、永乐、芝麻、马蹄、洪关和枫香等地。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注重高山地区生态建设,25 度以上陡坡耕全部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进一步提高水源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增强蓄水保土能力与水体自净能力。限建区面积为298.84 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分布于规划范围东部、南部、西南和西北地区。具体分布在新蒲、虾子、喇叭、西坪镇、茅栗、三合镇、石板、马蹄镇和山盆等镇。本区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以有限制性地进行建设。加大区内建设规模和强度的控制力度,强调相对集中而整体分散组团式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及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型产业,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沧州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管理办法

沧州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管理办法 CFS-2011-14003 沧州市城乡规划局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管理 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及《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规划设计条件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提出的规划建设要求,是指导和审定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设计以及土地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相关规定,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第五条规划设计条件的提出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为依据; (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 (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四)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五)合理节约和集约用地,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景观; (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

(八)符合城市防灾、减灾要求,保障城市安全。 第六条规划设计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用地范围、面积、性质和可兼容内容,包括规划用地、可建设用地和可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规划道路、绿地及河流等其他用地。 (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包括容积率(或允许的建设总量)、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临近历史风貌地段、文物古迹、视线景观走廊、电台、电信、气象台、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应按相关规定控制项目的建筑高度。对沿街建筑有控制要求的应提出明确的建筑控制要求。 (三)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设施配置要求。 (四)绿化配置要求,包括绿地率、公共绿地、绿化带、防护绿地等。对古树名木应明确提出保护要求。 (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要求。 (六)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提出的其他要求。 第七条规划设计条件分为强制性和指导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包括:用地范围、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或允许的建设总量)、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退让、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面积(或建设规模)。 2 指导性内容包括:建筑风格、色彩和景观环境等要求。 第八条规划设计条件中用地性质分类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第九条可兼容性用地应在规划设计条件中予以明确。 第十条规划设计条件的提出应满足《沧州市城乡规划局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

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扩张策略。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5)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8)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9)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11) 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8)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2) 第八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第九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33) 第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37)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9) 第十二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50) 第十五章远景发展规划 (54)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6) 第十七章附则 (59) 图纸目录 (60)

前言 陈埭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环境与形势也对陈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观97版总规,一方面其未能很好预测陈埭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实施中差距较大,许多方面没有得到执行,使得近几年来城镇的规划建设处于相对缺乏规划指导、管理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陈埭城镇发展规模迅猛,远远突破了97总规的预测,规划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随着《晋江市域概念规划》、《环泉州湾中心城市与泉州都市圈概念规划》、《晋江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一层面规划的编制,陈埭城镇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路,同时滨海大道、晋江大桥、双龙路延伸线、仙石污水厂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确定、落地,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统筹思路和条件。为此,陈埭镇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受陈埭镇人民政府委托,在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的指导下,我院从2004年5月开始现场调研、主要专项研究等各项前期工作,2004年12月对专项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2005年3月提出了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并与陈埭镇和市建设局进行了讨论、沟通与协调,2005年6月,完成总体规划评审稿;2005年9月,进一步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及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等单位的意见,2005年12月24日,组织规划成果评审会,并获得较高评价,原则通过,针对专家提出的深化修改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最终形成本成果,现提交陈埭镇人民政府予以上报审批。

沧州西部新城

西部新城强势迎龙年 自席卷河北省的“三年大变样”浪潮以来,整个沧州的城市发展就与西部新城牢牢绑定,不可分割。兔年岁末,龙年将至,对于象征整个沧州新都会水准的西部新城而言,城市的未来景象已经愈发清晰。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沧州到北京不到1小时,到天津仅用20分钟,如此速度不仅助力沧州跨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更为沧州的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机遇,而首当其冲的获益者必然是西部新城。作为联动环渤海与长三角的动脉,以及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之一,京沪高铁被看做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发展的优越道路。在2012年,随着列车数量的增加与环渤海经济活动的升级,高铁对于沧州的重大意义将更加全面地展现在每一个狮城人的面前。 2011年11月30日上午,西部新城举行了沧州新城企业总部项目开工奠基仪式,21个企业总部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市相关领导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为项目培土奠基。市相关领导在致辞中说,实施沧州新城企业总部项目,是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扩大沧州影响的重要窗口。沧州新城企业总部项目,包括沧州日报社传媒大厦、渤海大厦、天成大厦、图书大厦等21个工程,总占地448亩,建筑面积90.178万平方米,总投资34.6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与沧州体育馆、沧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一场三馆”遥相呼应,对塑造沧州西部门户形象,建设功能完备的迎宾商务大道,构建完善

的城市道路景观体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项目落成,也就是沧州新的中央商务区与中央生活区圆满璧现之时,沧州的都会进程更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回首2011 流津时代与狮城共进 在2011年,整个西部新城最为令人瞩目的大事件,当数体量约1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流津时代横空出世。大手笔的规划、极富未来人居生活理念的规划思想,以及涵盖“政商文教”等多元化业态的现代建筑,将为西部新城构筑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活平台。 2011年11月10日上午,位于沧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流津时代接待中心,举行了盛大的落成揭幕仪式。项目发展商,实力雄厚的沧州建投公司,和北京上市地产企业万方地产的高层领导共同参与了揭幕仪式。现场配合河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标准的制定,双方就升级区域优势,以流津时代为样本、建设高标准生态示范小区的话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2011年12月4日,流津时代为回馈狮城父老,倾情冠名“2011沧州群星演唱会”,为沧州带来周华健、迪克牛仔、苏慧伦、黑豹乐队等诸多华语音乐圈中的明星大腕,为狮城带来一场高水准的音乐盛宴,更为沧州的2011留下一串完美的音符。 品阅千载筑创未来 流津时代2012再展宏图 作为西部新城最具规模的大盘,体量近180万平方米的流津时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 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 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 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 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 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 的城市扩张策略。 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搜狐10-27 17:01 大未来泉州的中心城市要这样建(组图) 大泉州城市经济圈不断扩大昨天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革命性的要求。近年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省里关于发展壮大三大中心城市以及建设泉州湾城市经济圈、城镇密集带等部署,逐步形成并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的工作思路。总体想法测测你的手机号能领多牛的股广告继续坚持“打开大门、治理两江、保护古城、建设新区”城建方针和“东进、南下、西拓”发展方向,按照“两期三步”思路,北承福州,南接厦门,淡出闽东南,建设大泉州。坚持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山区县城、重点小城镇四层联动,加快推进晋江、洛阳江两岸城市建设步伐,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城镇滨海沿江带状连接为拱卫的泉州湾都市圈。从发展格局讲,要往中心城市靠,使中心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实平台,凸显工贸旅游港口城市这一经济功能定位;从发展态势讲,要往海上逼,通过城市中心外迁、城市单元调整、港口规划建设、临海产业发展,凸显泉州湾滨海城市这一特色优势和形态定位;从发展目标讲,要往第一层面上挤,实现“城市版本升级”,全面发挥作为全省第一层面、三大中

心城市之一的带动、先导作用,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这一区位、层级定位。城市定位泉州中心城市立足省域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泉州湾滨海城市的城市定位,市域政治、文化、科教、商贸中心和市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基地、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职能,跨江、面海的发展方向,框定泉州湾滨海城市基本形态。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上,改变以原有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拓展的思路,采用区域资源整合模式和基础设施共建、生态共保、产业共聚、利益共享的方式,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分步整合、扩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实现建设泉州湾滨海城市的目标。区划调整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泉州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合理扩大泉州市中心城区规模。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在不增加原县级行政建制的前提下,逐步整合辖区行政建制,明确城区功能分工,妥善处理好市、区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平稳过渡。两期三步近期分为两步:第一步,凸显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的定位,培育城市经济增长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先对具备建制并入中心城区行政区划条件的现中心城市八大组团的乡镇和惠安县(共约1500平方公里)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整合工业园区,发展港区经济,突出中心城市的港口功能,并使泉港区与中心市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政策解读

《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政策解读 一、修编背景及过程 根据《福建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要求,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省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制定本地区的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我市目前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是市政府2011年批准实施的。该规定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我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后我局根据国家、省、市陆续出台新的发展思路及2012年《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稿、2014年新版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等多项新的技术标准、规范的出台,进行了多次的增补。 2017年1月,正式版的《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经省政府批准,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省政府的批复要求,我局依据《省技术规定》,结合泉州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情况,启动了新版《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修订工作。经过多轮的讨论研究、并多次征求各行业专家及全市各相关主管部门单位意见,2018年版《市技术规定》经市政府研究同意,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修编思路 以市政府2011年批准的《市技术规定》的框架为基础,梳理历年以来国家、省、市出台的各类技术类文件,将涉及到城乡规划管理的内容纳入此次技术规定修编。市技术规定具体内容以省技术规定为依据,结合泉州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条文设置突出规划管理主旨、专注规划审批,条文内容力求精简、实用,尽量删除与规划管理职能无关的条文,删除主要指导规划编制的条款,删除原则性、“套话”性质的条款。文本尽量瘦身,对于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及文件等已有专项规定的,相关管理内容不在全文引用。 跟踪先进城乡规划理念,将“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垂直绿化、公交优先、慢行系统、综合管廊”等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纳入此次修编内容。 三、篇章调整 原2011年版《市技术规定》共分10章,原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均引用其他规定,且与规划管理无关,故本次修编予以整体删除。本次修编后,2018年版《市技术规定》缩减为9章,条文总数由原有的282条缩减为238条。 四、2018年版《市技术规定》主要内容解读 2018年版《市技术规定》按照规划管理的阶段和主要内容,共分九章,分别为:总则、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建筑环境景观规划管理、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管理、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管理、特别地区的补充规定、附则。 第一章总则,主要阐明《市技术规定》修订目的、法律依据和适用范围。

沧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2001年11月6日--市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惩处建设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行政处罚法》、《省城市规划条例》、《省城市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办法》、《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建设部部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市城市规划区。凡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土地利用和各项工程建设,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区围:市所辖新河区、运河区、沧县全境及大浪淀水库所占区域。由规划建成区和规划控制区组成。 (一)规划建成区围:南至307国道以南500米,北至北二环路以北500米,西至西二环路以西500米,东至径一街以东500米,市城市规划区神黄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两侧各500米。 (二)规划控制区围:规划建成区以外至城市规划区围的区域。 第四条黄骅港城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可派驻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规划管理工作。 (一)负责规划建成区的规划管理。

(二)负责规划控制区所有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负责规划控制区市计划部门下达计划的建设工程、城市水源地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规划管理。 (三)负责城市规划区的规划检查,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第六条新华区、运河区、沧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辖区围具体行使下列规划管理权: (一)负责在规划建成区的城市居民和村民翻建住宅的初步审查,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核发规划许可证。非规划特殊要求,不得批准在建成区新建、扩建平房住宅。 (二)负责协调组织编制规划控制区村镇规划,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法律程序报批。 (三)负责对其发证建设项目的监察。 第七条沧县、南皮、孟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权限以外所辖区的城市规划管理。 第八条城市建设、土地、房管、市容、文物、人防、水利、地震、园林、市政、公用、环保、公安、工商、供电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有关规定协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细则的实施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城市规划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编制。其中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十条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结合项目建设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城市重要区域或地段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编制各项规划应注重城市设计。 第十一条抗震、人防、电力、电讯、防洪、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环保、园林、绿化、文物保护、广播电视、消防、教育等专业规划,由其主管部门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二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