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1、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按照美学园林以及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展现园林植物的美感,保持自然和艺术的和谐之美,增强园林的观赏性。设计人员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需要了解植物间的观赏性能以及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进行合理的把握。

园林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注重变化,根据均衡的原则,对于体量以及质地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在树形、线条以及质地等方面表现差异性以及变化性,但是,变化和差异中需要具备相似性,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感觉,还能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如果植物的色彩比较浓厚,体量较大,质地表现粗厚,枝叶繁茂,给人以沉重感;如果色彩比较素淡,体量较小,数量较少,质地表现轻柔,枝叶比较疏朗,给人以轻盈感。

2、人性化的设计

通过园林绿化,能够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果生态设计没有注重美感,缺少文化内涵,就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国的园林文化,与自然规律以及人文相结合,对园林的生态功能、审美观念、意境创造进行综合考虑,使园林规划更具有生态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结合园林要素的相互关系,注重绿量,设计合理,表现园林植被的寓意,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文物等,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形成标志,给人们创造足

够的活动空间。

3、注重生态功能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整合人工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使植物景观实现多样化,根据市民的生活空间,结合自然过程的整体性,注重进行绿地镶嵌,使廊道保持贯通,在人口密集区以及郊区都要注重绿地的发展,大力建设生态廊道,使城市的园林生态形成网络。

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中,绿量是基础,如果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比较复杂,叶面积的指数比较高,光合作用的能力比较强,稳定性好,能够防御风沙和尘土,生态效益比较高。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提高绿地率,使群落结构实现复杂化,不断完善园林景观。

园林竖向设计的原则与任务

园林竖向设计的原则与任务 其主要涉及的事物有: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及竖向设计的基本步骤,竖向设计的任务及其目的 园林竖向设计应与园林绿地总体规划同时进行。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自然地形和园林建筑工程中各单项工程(如园路、工程管线、园桥、构筑物、建筑等)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园林工程经济合理、环境质量舒适良好、风景景观优美动人。这是园林竖向设计的基本工程目标所在,而不仅仅是安排若干竖向标高数字以及使土方平衡的问题。 一、园林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竖向设计是直接塑造园林立面形象的重要工作。其设计质量的好坏,设计所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设计的艺术水平如何,都将对园林建设的全局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中除了要反复比较、深入研究、审慎落笔之外,还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 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进行竖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使园林地形的起伏高低变化能够适应各种功能设施的需要。对建筑、场地等的用地,要设计为平地地形;对水体用地,要调整好水底标高、水面标高和岸边标高;对园路用地,

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只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在此基础上,同时注重地形的造景作用,尽量使地形变化适合造景需要。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对原有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要深入分析,能够利用的就尽量利用;做到尽量不动或少动原有地形与现状植被,以便更好地体现原有乡土风貌和地方的环境特色。在结合园林各种设施的功能需要、工程投资和景观要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地形改造 3.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造园应因地制宜,宜平地处不要设计为坡地,不宜种植处也不要设计为林地。地形设计要顺应自然,自成天趣。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要力求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前后错落,疏密有致,灵活自由。就低挖池,就高堆山,使园林地形合乎自然山水规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同时,也要使园林建筑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仿佛天然生就,难寻人为痕迹。 4.就地取材,就近施工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1、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按照美学园林以及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展现园林植物的美感,保持自然和艺术的和谐之美,增强园林的观赏性。设计人员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需要了解植物间的观赏性能以及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进行合理的把握。 园林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注重变化,根据均衡的原则,对于体量以及质地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在树形、线条以及质地等方面表现差异性以及变化性,但是,变化和差异中需要具备相似性,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感觉,还能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如果植物的色彩比较浓厚,体量较大,质地表现粗厚,枝叶繁茂,给人以沉重感;如果色彩比较素淡,体量较小,数量较少,质地表现轻柔,枝叶比较疏朗,给人以轻盈感。 2、人性化的设计 通过园林绿化,能够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果生态设计没有注重美感,缺少文化内涵,就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国的园林文化,与自然规律以及人文相结合,对园林的生态功能、审美观念、意境创造进行综合考虑,使园林规划更具有生态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结合园林要素的相互关系,注重绿量,设计合理,表现园林植被的寓意,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文物等,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形成标志,给人们创造足

够的活动空间。 3、注重生态功能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整合人工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使植物景观实现多样化,根据市民的生活空间,结合自然过程的整体性,注重进行绿地镶嵌,使廊道保持贯通,在人口密集区以及郊区都要注重绿地的发展,大力建设生态廊道,使城市的园林生态形成网络。 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中,绿量是基础,如果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比较复杂,叶面积的指数比较高,光合作用的能力比较强,稳定性好,能够防御风沙和尘土,生态效益比较高。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提高绿地率,使群落结构实现复杂化,不断完善园林景观。

(完整word版)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清河公园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基地为杭州市城北某处的公共开放空间。 2、场地现状分析 基地总面积3.3公顷,呈倒“L”型,基地总体地势平坦,标高基本在34.04-34.10米之间,月牙河常水位33.50米,汛期标高为34.00米,旱期标高为33.00米,西北侧有一处水杉林,东侧有一条5.5米宽的小区消防车道,月牙河为城市非主要泄洪支流。 3、周边环境 基地北临月牙河,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艺术产业园区和写字楼,南侧为城市次干道路。 4、现状分析 根据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基地设计主要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需要以及与西边艺术产业园区的相协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亲水感,所以设计主要解决问题即是公园的交通组织,艺术展区位置设置。 二、规划社计依据 1.清河公园规划设计条件。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清水公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游人休闲、锻炼、游览的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锻炼、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1、核心设计思想 清水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游客的观赏心情,不同心情,观赏的区域,选择的区域,景点,道路不同,不同心情选择游览不同的景色。主要设计目的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焦虑,各个年龄层人们休闲娱乐,亲水的放松场所,公园设计了一些相对比较幽静,环境优美,可游可歇的场所,可以弥补现代城市休闲所欠缺的功能。同时公园在核心区布置了一个较大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2级抬升的圆坛,正中是一个大气古朴的的千手观音雕像,使广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集散中心,平时可供大家参观游览,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大的集会演出祭祀活动等。总的来说清河公园定位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穿行,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可以到其中歇息,清晨可以在公园小路上晨跑锻炼,假时可以在其中喝茶观景。本设计考虑到东边艺术产业园区的条件,在设计区域东边建立了一幢3层的艺术展览馆,艺术展览馆南面是一个小型观鱼广场,人们可以在此享受观鱼喂鱼的乐趣,艺术展览馆滨水过桥,可到东面运动场,运动场设置为四楼,主要提供一些室内健身器材,当然也包括茶咖一体的简单服务设施。

园林设计说明集锦

** 莱茵苑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护城河,通过形式丰富的驳岸处理手法将吧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商业街区的建筑形式与沿河绿化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景观画面。 形式丰富——沿护城河250米的河岸处理分成多种类型。 下沉式的河边散步道——比地面标高低90㎝的河边散步道,夹于绿树成荫的两边,既是沿河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该街区独有的散步环境。 木制观景平台——结合地形将原本较为局促的空间扩大为观景平台,通过平台挑出低矮的驳岸,伸出水面,将商业空间融合到舒适的水面环境,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成为沿河风光带的一处亮点。 亲水码头——街区中心广场与河岸的交接处,设计了下沉的亲水码头,结合中心旱喷广场、下沉小广场及河边散步道,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感受。 特色景观链——通过狭长的地下光带贯穿整个商业街区,作为景观联系带,串联各个景观节点。设计时,青石板铺装中夹毛面玻璃,玻璃覆盖暗藏灯光的凹槽,局部还注入流动的水,这样的组合既形成了材质上的多种对比,又使整个商业街区内的“发光水系”与护城河的水系并列穿行,在夜晚结合音乐喷泉,无形之中为商业气氛注入了无限活力。 人文特色——再现扬州民俗风情为整个商业街区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概念,运用具像的雕塑、生动的浮雕等景观元素来体现了扬州地方文化色彩,为整个商业街区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底蕴。情趣性雕塑主题:民间艺人、街头评书、市井再现等,让人们与这些栩栩如生的“扬州人”亲密接触,增加了商业街区的人情味和情趣性。 功能与景观紧密结合——商业街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结合景观设置了小型表演舞台、儿童活动空间、购物休憩空间等,将该街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场所。街区中心广场的设计,结合了水景幕墙为视觉焦点,同时也是小型舞台的背景,提供了市民多种娱乐活动的场所。同时在街区东侧较为开阔的地方,设置了以花坛堆砌的儿童滑梯、沙坑、趣味景墙、景观架等系列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活动场所。 人性化设计——绿色停车场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分街区两侧设置,保证整个商业街内的步行系统。且设计以绿色大乔木和低矮灌木围合停车场,将停车空间隐于绿色之中,保证了商业街的美观。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包括哪些呢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是怎样呢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包括哪些呢园林规划设计步骤是怎样呢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包括哪些?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是怎样?这两个问题是许多学习园林设计行业者关心的问题,为了能够完整清晰的解答这个,深圳市第一家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广东省优秀园林企业、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的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园林规划设计师对园林规划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请看下文: 关于园林规划设计步骤,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园林规划设计师总结为一下几个步骤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二: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

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三;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四;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在这里不妨可以举个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例子,其完成的小区项目,业主基本上都很满意,不存在差评的行为,也就说明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实力强大。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五;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

园林生态设计中的四最原则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在对环境的营造中,设计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生态”。现在流行的从设计类型上分,大致有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生态设计等;从项目赋予的前缀命名上分,有生态公园、生态广场、生态花园、生态小区、生态道路、生态湿地等等。许多项目,都将“生态”赋予设计的第一头衔,似乎这样才符合时代要求。但事实上我们对“生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存在大量“反生态”做法。如没考虑广场遮阴甚至几乎没有绿地而铺满花岗岩的广场,也被冠于“生态广场”的称号;不考虑现状地形地貌及现有景观资源,大动干戈地建园,也称为“生态公园”;在没有任何水资源的情况下,大挖大填营造所谓的“生态湿地”;道路只有中间2米宽的绿化带,甚至两侧行道树的种植池都没有预留,也称之为生态型道路绿化等等。基于以上的环境建设误区,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出在园林生态设计中具有操作性的设计措施——“四最原则”。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原则无论是新建还是提升项目,在设计之前对现场的地形、植物、水文、气候、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等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及分析,使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设计手法应基于对场地的解读上,让设计灵感源于对场地精神的尊重。而现在有些年轻设计师对现场认识不足或者不重视现场调研,导致出现一些“反生态”的设计。生态设计坚决杜绝将原有的树林改造为花海、大草坪;对现有水资源视而不见,而另辟场地大肆开挖;对场地地形不清楚,在山上大建广场,甚至将整座山丘推平以建设活动场地等现象。设计应强调最少的人工干扰和最大限度的现状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营造适宜的园林景观效果。

最高绿地率原则众所周知,绿地的生态效果比硬质景观要大得多。设计应根据项目性质,在满足人们活动、游憩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绿地面积最大化,达到最高的绿地率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的欣赏水平及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逐渐从人工回归自然。如小区景观从重硬景、轻软景到现在的重软景、少硬景的转变;对道路、公园、河道、旅游区等景观,更加强调植物景观效果及对自然风景的需求。 最适宜的本土化设计原则充分利用本地材料,如乡土植物、场地自然再生植被(野花、野草)、当地硬质材料的运用,强调就地取材,营造具有本土风情的独特景观。有些设计师会认为本土植物不美,推崇珍稀、少见、外来植物,认为那才是高档的。其实植物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搭配得当,并符合美学规律,它就是美的。有人认为豪华的铺地、精致的欧式小品与廊架、人工雕琢的水景那才叫好,其实有地域文化特色、记得住乡愁的乡土景观才是我们应该崇尚与追求的。 最优节约性设计原则从建设角度上看,因设计定位或材料控制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应该杜绝。如一味地提倡所谓的“高大上”的设计口号,进口豪华石材大面积铺地;种植所谓的高档苗木,一株乔木价格抵几十株甚至上百株的普通品种乔木价格;为了初期效果而大量建造人工喷水池,后期因维护成本高而无法运营;在绿化提升改造项目中动辄推倒重来等等。我们应提倡节约型的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条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营造景观。从养护管理的角度上看,无论硬景还是软景的选样与搭配,应强调最少的人工维护。硬景材料多选择耐久、耐脏、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老师比用教案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 老师常用教案 第一章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和“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一节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图1.1)。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考证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形成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图1.2也是一种景观,园林的一些基本成分已尽在其中。景观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不必急于对景观下定义,还是先看看景观规划设计师具体做的东西。第二节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图1.3所示是一个小项目,基地30m×40m见方,可以称为街头小绿地,或小游园。从材料、功能、形式等来看,这样一个项目中包含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为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海展区作的一个方案,题为“上海花园”。中间是“好大一棵树”,把树拿掉后可以看清平面布局。(图1.4)。另一个已建成的项目是同济大学校园一角——黑松林的改造。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景观设计,基地范围不大,规划手笔不多,但却包含了不少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追求。概括地说,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管树木不是很大,但是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从一个垃圾山变成今天的样子(图1.5)。景观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一定要有精神文化的东西在里头,这方面,与建筑和城市相比,景观更为专长。尽管建筑与城市也强调精神文化,但是它们最基本的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景观设计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范围内,偏重于艺术性和精神活动,一切建造与布置都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透过这一片“欧化”的墙,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未完成的亭,其寓意是:一片墙代表西方文化的框架,亭则代表东方文化,这一作品意在强调东、西文化的交流,寓意着同济大学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场所,有意将亭设计成未完成的形式,寓意是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把知识学到手,再去把它补全(图1.6)。图1.7时芝加哥的一个带状的河畔公园设计。芝加哥与上海的格局有相似之处,有一个很大的湖——密歇根湖,另外有一条南北向的河——芝加哥河穿越而过。公园基地位于芝加哥河南端沿河分布的一块空地处,此地原来是铁路战场,旁边有中国城,在基地的远景中可以看到西尔斯大厦。此外,公园基地中部上空被一高架交通桥所分割。在这个方案中,作者也强调东、西方园林的交融,但要比这幅水彩画复杂,它包括交通组织、人流排布、意义创造,而意义又是要通过形象来说话的,不能仅仅停留于言语文字。其特点是:以高架交通桥为界,将全园分为西方园和东方园两部分,沿一个东方的长城逐渐转换为一个罗马的大台阶,东方文化自然而然向西方文化转型,而这也正好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城墙将铁路、中国城等划在界外,而一个颐和园式的长廊实现了虚实对比。事实上,这个设计,尚未动手之前,总平面还未成形之初,作者脑子里已有了那幅水彩画的景象。搞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需要这样的意念和意象。这一点与城市规划不一样。城市规划拿到一个项目之初,最先关心的是经济情况、人口情况;园林则不一样,园林最先关心的是“立意”。建筑也强调立意,但建筑或者是建筑群的艺术发挥跟景观的艺术发挥相比是大大受限制的,工业建筑也好,商业建筑也好,哪怕是最具艺术性的大歌剧院,还是有功能要求的限制。悉尼歌剧院已经不错,但它仍不如景观建筑来得自由。景观尤其是园林,应该当作艺术品来作,从这方面讲,景观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都是一脉相

园林景观毕业设计说明参考

曲畔人家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庭院位于美丽的承德。整个庭院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庭院内有起伏的小地形,用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地形高差约有2米。好庭院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是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二、整体设计依据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花架,石凳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体现环境特色,亲近自然,形成整体风格,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整体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体现环境的功能、局部氛围的创造以及细部构造的尺度宜人等。如迷人的紫藤花架,空旷的石片露台,美观实用的水池,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人本身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空间,即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3、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4、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的私家庭院。 5、坚持“文化性”的原则。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色。 四、整体设计总体要求 环境设施对主人的健康、精神及心理产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好的居住环境要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生理因素等,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充足的阳光为人们所必需。新鲜的空气对也尤其珍贵,能在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休息散步,无疑是人们的一大享受,而这些要求,通过植物都可以达到。在具体的设计中,在植物配置上,总的要求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的“春意早临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步骤方法(doc 19页)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步骤方法(doc 19页)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环境艺术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综合学科,它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灯光多种材料,吸收文化、历史等人文内容,并结合特定环境创造出色彩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活动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和环境建设之中。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doc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区域地块十分规整,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平面构图线条简洁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二、总体特色: 本案景观设计中心以简欧风格为主。各处造型看似简单但又韵味十足,充分体现了一个中高档小区所具备的条件。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融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三、具体景观设计 站在 XX大道上, XX主入口景观立刻会映入你的眼帘,棕色的石材形象墙纹理十分考究,墙面上的兽头喷水透露出高贵的气息,潺潺的流水顺台阶而下,形成一处独特的跌水景观,周边的绿植在水面倒影出绿色的斑斓,是不是和您梦里家的颜色不谋而合呢。 顺主入口往上,路边的香樟会尽力用他的臂膀来为您提供一丝清凉,花池里盛开的鲜花争奇夺艳,努力为这里的环境绽放属于它的美丽。 不觉已来到中心广场,这里是我们活动交流的空间。站在景观轴线上,园里的景观即刻呈现在您面前,触手可及的是精美的植物图案,跃入您耳朵的那是跳跃的喷泉,中心处的景亭极具异域风情。简练的线条搭配细致的小品,整洁的绿植和规则的水景交相辉映,一种大气的感觉浑然天成。 四、交通系统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 五、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XX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 0 一一年十月

景观设计步骤及流程

景观设计步骤 一、前期分析。 1、认真阅读甲方的设计任务书,充分了解业主的想法和对项目的要求。 2、对项目的原始地形地貌、地域文化、周边环境等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找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根据业主的要求和原始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项目进行概念性策划,对甲方进行及时反馈,与甲方要 求有矛盾的地方,应及时协调和沟通。 4、对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项目的风格、性格、类别,确定项目大的格调和地域文化特色。并与甲方沟通,打成一致意见。 二、概念设计 1、根据前期的综合分析,对项目进行概念性规划。 a、项目内容总策划,景观设计确定项目的各项内容。 b、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安排项目各个地块功能。 c、进行交通分析,确定主要路网和入口。 d、确定公园的大体竖向,力比泰,规划山形水系。 e、确定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 f、确定绿化总体构成。 2、功能安排,合理安排商铺、管理用房、厕所等各种必须的辅助设施。 3、对景观节点进行大致规划,确定基本造型和竖向。绘制剖面图。 4、对照明、排水进行概念规划。 5、讲概念设计与甲方进行景观设计进一步沟通。 三、景观方案设计 1、对交通路网和入口进行深化设计,完善交通路网。 2、对山形水系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竖向设计。 3、对景观轴线、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竖向、铺装、小品设计。 4、对绿化进行深化设计,规划密林、疏林、草坪、水生植物,植物空间、变化、基调、主调、辅调、配调等。 5、对亮化、场地排水等设备进行进一步规划。 6、完成场设计说明、设计分析、方案分析、总图、效果图、剖面图、意向图等内容,形成汇报文件。(文本、展板、幻灯、视频、模型等) 7、对甲方进行方案汇报,确定方案。 四、设计扩初 1、对项目进行深化设计,完成竖向、铺装、小品、乔木和灌木分类。 2、分区设计,完成每个区的平面图、尺寸图、竖向图、铺装图、剖面图、小品设计图。 3、完成灯具布置图。估算用电容量。 4、完成排水规划图。确定给水、排水、水面控制、循环等内容。 5、彩色饰面材料表、灯具表、成品选型表等彩色辅助设计内容。 五、后期施工图设计与服务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08-03-23 13:35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

生态园林的构建原则

一、生态园林的构建原则 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追求生态美、人文美、自然美、个性美的前提下,要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展的差别。我国许多城市的园林建设已正在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如杭州、苏州、桂林、石河子、南京等。南京市在将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光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和土壤生态类型的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生态位原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植物可否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定居和生态园林的兴衰与成败。 在生态园林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瘩、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成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综合保存(一)区就是这样建设的,各种树木大小皆俱,高矮搭配,构成三到四个树层。第一树层高度一般都在20m以上,它们的树冠高高举出成为凌驾于下面林冠层之上的巨树,如红豆、高山榕、小叶榕、菩提树、榄树等。第二树层由15一20m高的大树构成,树冠郁闭,是构成林冠(森林天蓬)的主要层,有厚壳桂、龙眼、水石梓、木瓜榕等。第三树层高5一10m,由中、小乔木构成,树木密度大,有白颜树、鱼尾葵、无忧花等。在幼树灌木层之下为通常疏密不等的草本层,有赦桐、大叶仙茅、板兰、尊叶、海芋、山姜、老虎须、巢威、’肾威、鹿角威、文殊兰、千年健、龟背竹、广东万年青、越南万年青等。层外植物有黄藤、瓜子金、娱蛤藤、爬树龙、南蛇藤、扁担藤等。上层乔木树种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具有古木参天的效果,尤其小叶榕、高山榕可利用众多下垂的气根造成独木成林及绞杀现象的景观。中层乔木鱼尾葵叶形婆婆,果序长垂奇特,无忧花树干和枝端在1一5月开满金黄色的花朵,争奇斗艳。此层的树种都比较耐荫,种子更新能力强,可以形成一个很稳定的层次。下层植物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林下的荫生环境;地被层中的大叶仙茅、板兰、尊叶、海芋、山姜、老虎须都是叶形巨大,姿态各异,具热带植物特色;林下的板兰、文殊兰、蜘蛛兰在

园林设计说明

江南水乡风格休闲庭院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休闲院的园林绿化设计是在整个休闲院建设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休闲院要体现的是一种江南水乡风格,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能达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目的。 二、绿化设计依据: 1、由我公司提供的施工平面图; 2、庭院景观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景观设计以古典江南水乡的风格为主导思想,做到自然、简洁、大方;体现江南古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最终使整个休闲院具有休闲、娱乐、度假的功能。 四、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创造一个幽雅江南水乡的环境,通过营造 优美的环境,创造一种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现代、生态、环保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 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以四季不同花色的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并用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达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3、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的环境,体现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绿化的总体布局,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的主体。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利用自然、美化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五、具体设计: 1、休闲庭院门口和主干道的设计:体现整个休闲院的设计思想,即一种江南水乡庭院的风格,进行合理的绿化造型和植物配置设计; 2、鱼塘周围的设计:鱼塘的之间的两条过道要以一种江南水乡古建筑廊道的风格设计,在过道边是配置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同时设置一些桌椅和钓鱼平台,鱼塘的左侧设计为自然式驳岸; 3、休闲区的设计:整个休闲区要体现一种自然、安静、小桥流水人家的设计风格,休闲

园林规划设计程序与内容

园林规划设计程序与内容 一、熟悉任务书 设计发第一部就是熟悉设计任务书。在此阶段,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愿望、项目的造价和时间期限等内容。这些内容是整个规划设计的根本依据,在任务书阶段很少用到图样,常用以文字为主要的文件。 二、基地调查与分析 掌握了任务书阶段的内容之后就应该着手基地调查,收集与基地有关的资料,补充不完整的内容,对整个基地及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基地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料调查 (1)气象资料温度(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湿度(最冷月平均、最热月平均、雨季或旱季月平均)、降水量(逐月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 量积雪和冻土厚度、风(夏、冬季平均风速,全年风向玫瑰图)。 (2)地形情况地形的起伏变化状况、走向、坡度、裸露岩层分布情况等。 (3)水系情况水系的种类及其分布、水文特点(流速、流量、流向、水深、洪水位、常水位、枯水位等)、水质情况、水利设施情况等。 (4)土壤资料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地下水位深度。 (5)植物资料现有植被的种类、数量、高度、生长势、群落构成,古树名木分布情况及观赏价值评定等。 (6)建(构)筑物建(构)筑物的位置、高度、门窗位置(朝向、高度)、用途、材料、结构、色彩、风格式样、个性特点等。 (7)管线设施水管、煤气管、电缆、电力线、电信线等的位置及它们的地上高度、地下深度和额走向等。 2、社会条件及人文资料调查 调查国土规划、地方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明确城市概括,包括城市人口、面积、、土地利用、城市设施、城市法规等。调查名胜古迹位置、性质及可利用程度; 调查社会现有娱乐设施和城市景观、地区防灾避难场所。 3、城市环境质量调查 调查市区各种污染源的位置、污染范围、各种污染物的分布浓度及天然公害灾害程度。 4、城市现有绿地技术经济资料 它包括现有公共绿地位置、范围、面积、性质、绿地设施情况及可利用程度; 现有各类绿地用地比例、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绿色面积;适于绿化、不易修建用地的面积;郊区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情况;当地苗圃面积,现有苗种类、大小规格、数量及生长情况。 5、调查结果发呢系与评价 设计师在掌握上述情况以后,还要对其综合分析和评价。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有助于用地的规划和各项内容的详细设计。分析评价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分析评价、文化娱乐分析评价、景观分析评价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等。 三、方案设计阶段 综合考虑任务书所要求的内容和基地情况及周边环境条件,提出一些方案构思和设想,确定一个或几个较好的方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功能分区,综合基地条件、空间及构图确定各功能区的主要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与分级、广场和停车场的安排、建筑及入口的确定等内容)。常用的有功能关系图、功能分析图、方案构思图、及总平面图。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科学原则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科学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及现代的科学技术。从构成园林绿地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要素出发,结合园林设计理念对城市的各类园林绿地进行生态建设.建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园林绿地。生态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生态系统通过能量与物质交换,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态效益最高,与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高级人工系统。其对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为城市中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的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遵循环境对植物景观具有客观影响的原则 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生态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客观的,是以科学的研究数据为支持的,因此他是科学的。某种植物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里,受到该环境条件的特定影响,通过新陈代谢,于是在植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这就是其生态习性,因此,在进行植物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 (1)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低温会使植物遭受寒害和冻害。在低纬度地方,某些植物即使在温度不低于0℃,也能受害,称之寒害。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或早春,当气温降到零度以下,导致一些植物受害,叫冻害。冻害的严重程度视极端低温的度数、低温持续的天数、降温及升温的速度而异,也与植物抗性大小而异。 高温会影响植物的质量。如一些果实的果形变小,成熟不一,着色不艳。 在园林实践中,常通过调节温度而控制花期,满足造景需要。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植物体都含有60%-80%,甚至90%以上的水分。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以及光合、呼吸、蒸腾等生理作用,都必须在有水分的参与下才能进行。水是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子传播等重要的生态因子。因此,水可直接影响植物是否能健康生长,也具有多种特殊的植物景观。 自然界水的状态有固体状态(雪、霜、雹)、液体状态(雨水、露水)、气体状态(云、雾等)。雨水是主要来源,因此年降雨量、降雨次数、强度及其分配情况均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概述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园林、园林绿地系统的范畴和 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园林规划设计 基本原理进行园林设计和创造 素质目标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原 则

目录CONTENTS 2.1 绿地的含义和范畴01020304 2.2 绿地的功能 2.3 绿地类型和特征 2.4 绿地指标 05 2.5 绿地规划与布局

2.1 绿地的含义及范畴 21 标题内容 “绿地”,《辞海》释义“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宜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植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城市绿地 ◆风景绿地 ◆其他绿地

6吸附粉尘,减低对人体的危害。7杀菌作用。植物本身的杀菌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例如悬铃木、紫薇、圆柏等。8降低噪音。噪音会影响人体健康、情绪、听力,使人容易疲劳。林带可降低噪音8-15分贝,尤其叶茂植物。9净化水体。树木吸收雨水,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吸收污水池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化学元素等、水葫芦、水葱、荷花等标题容1调节温度。影响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太阳辐射等 2调节湿度。调节绿地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3调节气流。带状绿地可以将夏季季风方向一致时可将城市气流引入城区,冬季可以减低寒风气流,改善气候 4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10净化土壤。吸收泥土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5吸收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等,净化 空气

1调节温度。影响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太阳辐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