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仙方言漫谈

福建莆仙方言漫谈
福建莆仙方言漫谈

莆仙地区通行的话早期是以闽南方言为基础的,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语基本上一致。但后来它又从闽南地区分立出来,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有自己特殊的声母。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类化的现象。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构成了莆仙地区特有的地域观念。在莆仙人的心目中,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

一莆仙方言现在使用的口语与古汉语有大量相同之处

“箸”在莆仙方言中指筷子。吃饭前一般说:“快去拿箸准备食饭。”说的就是快去拿筷子准备吃饭。古文中如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箸”就意为筷子,心里茫然吃不下而放下酒杯和筷子。

“鼎”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锅,莆仙方言里让客人多吃不要客气时就说“煮了一鼎饭”,意思就是“煮了一大锅饭很多,不要客气”。鼎为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畏”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怕,至今仍在莆仙口头语上使用。如“谁都不怕”叫“不畏一人”。倘若对某些权势不敢对抗,说:“畏你,还不行吗?”《战国策?齐策》中:“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意思是“我的妾赞美我的原因是怕我。”

“厮”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相。莆仙方言里“相打”叫“厮打”,“相熟”叫“厮熟”,“相骂”叫“厮骂”,用法与古代类同。《拍案惊奇》二刻卷三十五:“姑嫂两人多是与他卖糖厮熟的。”意思是“姑姑和嫂嫂多半是与他卖糖相熟悉。”

“凿”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用拳头打人的意思。如威胁别人的时候说:“小心我凿给你死!”就是“小心我打死你!”的意思。在古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那婆子揪住郓哥,

凿上两个粟暴。”意思是“那个老太婆抓住郓哥,狠狠地在他头上打了两个脑壳子。”

“矢”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屎、粪,大人怕半大的小孩子夜里尿床常常会说:“你现在赶紧去屙矢。”意思是“你现在赶紧去拉屎去,不然晚上又吵闹。”《资治通鉴》卷六:“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返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二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意思就是“赵王派使者去视察廉颇是不是还能征战。廉颇的仇人郭

开多给那个使者贿赂了金钱,让使者把廉颇说成不中用。廉颇见到了使者一次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且披上盔甲上马,用来显示自己还可以征战沙场。使者回去跟赵王说:‘廉颇虽然老了,但是还是特别能吃,可是跟我坐了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以为廉颇老了,于是不召回廉颇重用他。” “勘”在莆仙方言中是问的意思,“麻烦勘一下,去XX地怎么走?”意思就是“麻烦问下路,去XX地怎么走?”在古文中“勘问、推勘”意思是审问。《聊斋志异》:“当堂对勘”,意思是“在公堂上审问”。

“洗面”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洗脸,“赶紧去把面洗了睡觉”,就是“赶紧去把脸洗了然后睡觉”。《礼疏》则云:“《礼》:‘洗手谓之盥,洗面谓之頮。’”意思是“洗手叫做盥,洗脸叫做頮。”

“绝”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十分、异常,如“绝聪明”、“绝漂亮”、“绝调皮”等。《资治通鉴》卷二十八:“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

“暝”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夜晚。夜里”叫“瞑头里”。《齐谐记》“其子号泣而葬其母如法,朝瞑哭临”。这里“朝瞑”即“早晚” 之意“册”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书,到书店买书就说:“我买本册。” 意思就是:“我买本书。”老板就会明白是要买本书。“册”在现代汉语中为量词,在古文中是“书”的意思,如《尚书?金滕》:“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意思是“于是把书放在金滕的匮中。”

“使”这一词语在古代汉语里有各种用法,如“花钱”叫“使钱”, “出力”叫“使力”,“用人”叫“使人”,正与莆仙方言用法同。无曲选《救孝子》第四折:李万云:“张千,这钱这等好使,令史使我不肯去,你就去。”

“索”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绳子,爷爷山上砍柴时对我说:“给我拿几根索来。”意思就是“给我拿几根绳子来。”《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意思是“追到南度河,命令军官田晏、夏育慕先爬上去,放下绳子拉士兵上来过去。再次在罗亭大战,得了一场大胜利。”

“嚎”在莆仙方言中指哭,大人哄小孩:“你别嚎,我待会带你出去

玩。”意思是“你别哭了,我待会带你出去玩。”《老子》:“终日嚎而嗌不嗄”意思是“整天哭但是喉咙不嘶哑”。

“匿”在莆仙方言中指隐藏,小时候玩躲猫猫最后一个找不到会喊:“哈哈,我看到你匿在那了。”意思是“哈哈,快出来吧,我看到你藏在那了。”在古文中也有记载,如《史记?留侯世家》:“良乃更名姓,亡匿下

邳。”意思是“张良于是改了姓名,逃亡躲藏在一个叫下邳的地方。”

“涂”在莆仙方言中指泥土,大人责怪小孩子出去玩得太疯会说:

“去哪儿野去了,身上都是涂....”意思就是“你跑哪儿玩去了,弄得身上都是泥土.... ”古文中如《庄子,秋水》:“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意思是“是死了之后留下一副骨头在大堂上让人祭拜显得尊贵好,还是活着在泥土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好?”

“沃”这个词在干农活中用得比较多,指浇水。两个人一起在农田中相遇通常打招呼:“要给田里沃下吗?”意思是“你要去给农田浇水吗?”《说文》:“沃,溉灌也。”指出沃是灌溉的意思。

“伊”是莆仙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我在给我奶奶打电话时问到爷爷的近况。奶奶一般不直接提爷爷的名字而说:“伊还是爱喝点小酒.…”意思是“他还是爱喝点小酒”。与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伊”的意思相同,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而且不分男女。

“晏”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晚,“这么晏了你去哪儿”是“这么晚了你去哪儿”。陆游的诗《新晴出门闲步》:“废寺僧寒多晏起,近村农惰阙冬耕。”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早晨天气寒冷,寺庙里的僧人多半起来得晚,附近村子里农民也懒得起来而没进行耕作。”

昨暮:莆仙话“昨天”叫“昨暮”,“你昨暮在哪儿?”意思是“昨天你在哪儿?”古汉语中《史记》卷六十七:“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 ”这里的“昨暮”就是指昨天。

明旦:莆仙方言中“明天”叫“明旦”,“明旦村里有唱戏你去不去看?”意思是“明天村子里唱戏,你去不去看?”六朝宋敬叔《异苑》:“洛城小人失妻者,管辂为卜,教使明旦于东阳城外,,”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洛城有个人走丢了自己的老婆,管辂为他占了一卦,让他明天去东阳城外等,,”

今旦:莆仙方言中“今天”叫“今旦”。“今旦你要是敢去....” 意思是“今天你要是敢去....”古汉语中《史记》卷七十五:(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今天苏代从外面回来,看见木禺人与土禺人在说话,,.”

冰人:莆仙方言中媒人叫“冰人”。几个女人在一起闲话:“昨暮冰人去XX家了”,意思是“昨天媒人去xx家去了”。明?徐树丕《识小录》“冰人”条云:“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曰‘冰上阳,冰下阴,阴阳事也。诗:士如归妻,造冰未泮,婚姻事也。冰上与冰下语,为阳语阴介事也。

君当为人作媒。’称媒为冰人始此。”翻译成现代汉语:“孝廉令狐策有一天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圆梦的人为他解释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主阴阳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人阳语阴,主为人说媒,因而你当为人做媒,冰河开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称媒人为冰人。”

请告: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请假。“先生,我今天身体不舒服,想请告回家休息”这个一般是学生由于身体不舒服跟老师请假所说的。《资治通鉴》二百四十三卷“憬由是深衔之,数以目疾请告”。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憬于是在心里深深地记住了,多次都用眼睛有疾病的理由来请假。”

先生:在莆仙方言中是老师的意思。“先生,我家孩子今年学习怎么样?”这个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问老师多半会用到的话。《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意思是:“老师请坐,有什么事情劳烦您到这来。”

青盲: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瞎子。“这个青盲好可怜啊,什么都看不到。”意思是“这个瞎子好可怜啊,什么都看不到。”秦汉古语中《后汉书》卷八十一:“是时犍为任永及业司同那冯信,并好学博古。公孙述连徵命,待以高位,皆青盲以避世难。”

街路:莆仙方言中称“街道”为“街路”。“你今天去逛街路买了些什么啊?”意思是“你今天去逛街买了些什么?”古文《资治通鉴》卷二“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还不如带兵快速地奔袭到魏都,占据他们的街道。”

目睛:在莆仙方言里指眼睛。“咦,你目睛怎么红红的?”意思是“咦,你眼睛怎么红红的,是不是哭了?”宋?赵令畴《侯鲭录》:“商臣、王敦蜂目”条:‘余昔年曾任汀州掌狱录,见杀母黄曾,其目睛小而光跌,宛若蜂状。'

无好:莆仙方言中指的是事情不妙或不是好东西、好事。《资治通鉴》卷二十九:伯超惧,说休茂曰:“主帅密疏官过失,欲以启闻,如此恐无好。”

新妇: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媳妇,家庭长辈或乡里皆可如此称呼。其源很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个媳妇年纪轻轻的就遭逢大难,一生所有的寄托就在这个儿子身上。”

大穷:莆仙方言中指事情很坏、处境很不妙、体力受不了。这里的“穷”字,意为“凄惨”、“悲惨”,非“贫穷”之意。这也是古代的用法。《史记》卷七十五:孟赏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丹书曰:

“君闻秦欲以吕礼收齐,,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意思是孟尝君很害怕,就给秦国丞相穰侯魏冉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秦国打算让吕礼来联合齐国....如果齐国不被攻破,吕礼再被任用,您必将陷于极端的困境中。”

小郎:已婚女子对丈夫弟弟的称呼。这种称呼自晋朝开始。《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上(唐宣宗)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其下注:自晋以来,嫂谓叔为小郎。”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哪里有丈夫的弟弟生病了不去探视,是呆在一旁看好戏吗?’下面注解:自从晋朝以来,嫂嫂称呼叔叔为小郎。”

小姑:在莆仙方言中已婚女子对丈夫之妹的称呼。古乐府《焦仲卿妻》: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外家:莆仙方言称已婚女子娘家为“外家”。每次跟妈妈去外婆家路上遇到邻居都会跟妈妈打招呼:“去外家啊。”清代纪旳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先太夫人外家曹氏,有媪能视鬼。”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先太夫人的娘家曹氏,有个老夫人能看你到鬼。”

特故:莆仙方言中“故意如何如何”叫“特故如何如何”。如有人损坏东西,赔礼说:“对不起,我不是特故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赵盼儿唱:“我特故抄与你个休书题目,,”

尽行:莆仙方言中“全部”、“全都是”叫“尽行”。如“你尽行说谎话。”“尽行”也是元代俗语。元?杂剧《东堂老》第四折,正末云:“,,我存下这一本帐目,是你那房廊屋舍、条凳椅桌、琴棋书画,应用物件,尽行在此,,”意思是“我这边有一本账目,你的房廊屋舍、条凳椅桌、琴棋书画,应用物件等全部都记录在帐,,”

半中央:在莆仙方言中指事物之半或者事体的一半。如“你不能有头无尾,事体办到半中央,扔下不管”。明?徐树丕《识小录》“张

子房”条:“盖自家都不犯手,又凡事只到半中央便止。”

轻凫凫:莆仙话形容东西或人很轻,叫“轻袅袅”。《水浒传》四十四回:“布帘起处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但见: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

祖公:莆田人叫祖先为祖公,元杂剧《虎头牌》第一折,正未云: “叔叔,休那般说,一半儿则俺那祖公是开国旧功臣。”

二方言话语与本地的民俗习惯

目狗针:眼疾,针眼,麦粒肿,莆仙地区狗比较多,至U处溜达,经常看到一些不该看的东西,因此说别人眼睛乱转不老实就说目狗针。

涵空:谐音红腔,莆仙本地特色戏剧“莆仙戏”中花花公子唱戏时一般拿红腔,所以涵空有“骄傲”的意思,用来讥人太骄傲自负。

米汝:啤酒,这是一个外来词,由于莆田临海,受外国文化影响较大较早,啤酒的英语beer发音跟莆田的“米”字谐音,但是如果单纯的是一个米的话又不合常理,就加上酒的谐音“汝”,即是“米汝”以跟本地的“米酒”区别开来。

七寸:指的猪的肘子,莆仙一个村子的祖先原本是宁夏的一个乞丐沿途乞讨到该地,随后繁衍后代,由于是回族,对猪有讳称,所以称猪的肘子为七寸。

打浦:在莆仙方言里意思是成年男子,由于莆田地处沿海,莆仙人多以打渔为生,男子成年的标志就是单独能下海捕鱼,在莆仙方言中打渔也叫打浦,故而渐渐地用打浦来代替对成年男子的称呼。

桑叶或者室娘:妇女,古时莆田地区女子多在操劳家务的同时也种桑养蚕,也是一个代称。

牡蛎:在莆田发音中为单音节,与“活”的莆仙发音一样,所以莆田人经常谈及牡蛎以及于牡蛎有关的食品。

鳖,莆田土话,指团鱼,“鳖”与不会在莆仙方言中谐音,常用于讥讽推说“不会”的人。

尖嘴儿:莆仙方言里称老鼠为尖嘴儿,因为莆仙地区人迷信如果直接叫老鼠的话会被老鼠听到而导致家中粮食被老鼠发现,故而用老鼠的一个显著特点嘴巴比较尖而代称。

三莆仙地区地名

在莆仙地区的一些地名嵌入熟语,形成具有莆仙地区特色的熟语,以达到讽喻的目的。如“未有兴化,先有广化”说的是莆田广化

寺比兴化府还要古老;“清共木兰陂水一样”用来比喻清白之至。

在人名中有乳名跟学名并行,莆仙地区的地名则有俗名跟雅名的并用,俗名常从当地的自然特征取譬,雅名则经过深思,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地名的雅化多采取谐音的办法,就是选取同音词,如莆田市城郊的枋尾雅名为丰美,黄石乡的窑兜雅名瑶台;或者用音近的雅字眼好字眼去代替本来的俗字眼跟坏字眼,如忠门乡的下塘雅名霞塘,常态的庵口雅名为安口等。

莆仙地区的地名反映了莆仙特殊的地理环境。如埭意为汉唐围垦的涂堤,莆仙有洋埭,下埭,埭头等;礁、哆多用于岛礁名,莆仙有白礁、线礁、哆头、哆后等,这些都说明了莆田临海的特点。兴化平原沟渠纵横、水塘众多,在莆仙方言里也有所反映,如“坡”,“堰水为塘是为坡”,莆田就有地名为

石坡、木兰陂的地方。莆仙地区也多村寨,坂意为村寨。带有坂字的地名有很多:沙坂、林坂、下坂、南坂等。

四莆仙方言里一些有趣的俚语

大吃盐,冲男廉;咳嗽又看着可怜:意思是看着你贪吃觉得可恶,但是生病了又觉得可怜。与鲁迅的“怒其不幸,哀其不争“意思相近。

出门无死,出珠也会死:莆仙方言出门时出麻疹,一种急性传染病,儿童最易感染,能并发肺炎、中耳炎、百日咳等疾病;出珠即天花,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既是治愈,也会留下麻脸。在旧社会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这两种疾病死亡率都很高,而天花比麻疹的死亡率更高。此言意思是始终难逃一劫的意思,意同“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少年无歹女:此言意为每个女子在年轻时都长的如花一样,没有丑貌讨人嫌。同女大十八变的意思相近。

孔明火烧葫芦谷,烧死魏延也好:烧死司马懿也好这个是出自莆仙戏传统剧目《六出祁山》。司马懿是魏军统帅,魏延是蜀军大将,当时孔明早已看出他的反相,久后必生祸害。“烧死魏延也好,烧死

司马懿也好”。此言用来比喻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郑恩打输乞丐:此语出莆仙戏《高怀德》。郑恩自诩武艺高强,天下无敌,谁料被一个乞丐打败,原来这个乞丐是绿林英雄豪杰所扮,武艺更高强。此言告诫人们不可趾高气扬,以貌取人,亦不可欺辱弱势群体。

山里鹧鸪獐,海里马鲛鲳:鹧鸪是山里的一种飞禽,獐是山里的

一种的走兽,形体似鹿,但比鹿小;马鲛与鲳鱼都是海里的鱼,莆仙人认为这四种动物做成食品味道最佳,是山珍海味的代表。

结语:

现在使用莆仙方言的人逐渐减少,以上是我对莆仙方言的一些漫谈,由于能力上的有限,仅能在一些表层上展开,希望能对家乡方言的研究有用。

参考文献:

[1] 周长楫?闽南方言大辞典(修订本)[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2] 陈支平.闽南文化丛书-闽南方言[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3]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冯志纯.现代汉语(上册)[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

⑸袁家华?汉语方言概要[M].方言出版社.2006

⑹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7] 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 施耐庵.水浒传[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9] 何怀远.战国策[M].远方出版社.2005

[10] 刘义庆.世说新语[M].重庆出版社.2007

[11] 司马迁.资治通鉴[M].北京出版社.2008

福建莆仙方言漫谈

莆仙地区通行的话早期是以闽南方言为基础的,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语基本上一致。但后来它又从闽南地区分立出来,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有自己特殊的声母。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类化的现象。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构成了莆仙地区特有的地域观念。在莆仙人的心目中,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 一莆仙方言现在使用的口语与古汉语有大量相同之处 “箸”在莆仙方言中指筷子。吃饭前一般说:“快去拿箸准备食饭。”说的就是快去拿筷子准备吃饭。古文中如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箸”就意为筷子,心里茫然吃不下而放下酒杯和筷子。 “鼎”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锅,莆仙方言里让客人多吃不要客气时就说“煮了一鼎饭”,意思就是“煮了一大锅饭很多,不要客气”。鼎为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畏”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怕,至今仍在莆仙口头语上使用。如“谁都不怕”叫“不畏一人”。倘若对某些权势不敢对抗,说:“畏你,还不行吗?”《战国策·齐策》中:“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意思是“我的妾赞美我的原因是怕我。” “厮”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相。莆仙方言里“相打”叫“厮打”,“相熟”叫“厮熟”,“相骂”叫“厮骂”,用法与古代类同。《拍案惊奇》二刻卷三十五:“姑嫂两人多是与他卖糖厮熟的。”意思是“姑姑和嫂嫂多半是与他卖糖相熟悉。” “凿”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用拳头打人的意思。如威胁别人的时候说:“小心我凿给你死!”就是“小心我打死你!”的意思。在古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粟暴。”意思是“那个老太婆抓住郓哥,狠狠地在他头上打了两个脑壳子。” “矢”在莆仙方言中指的是屎、粪,大人怕半大的小孩子夜里尿床常常会说:“你现在赶紧去屙矢。”意思是“你现在赶紧去拉屎去,不然晚上又吵闹。”《资治通鉴》卷六:“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返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莆田话一些方言成语 ●三岁两秋 此语用来讽刺某人如二三岁的幼童一样,不懂事,不知羞。 ●厝边隔壁 莆田人称房子为厝,此语即左邻右舍。 ●孤形独相 指某人喜欢单独行动,性格孤僻,与众不同。 ●单丁孤姓 指旧时某户人家在村里是唯一姓氏,家里又只有一个男子,常受到他姓大户人家的欺侮,此语用来比喻势单力弱。 ●日曝雨“沃”(淋) 指在外受到烈日暴日西,暴雨淋身。 ●起早冥晏 指早晚时间。 ●张形做状 故意做个样子给人家看,即虚张声势的意思。 ●嘴长目凸 指某人怒气冲冲,说不出话时的脸面。 ●嘴歪目目聂(眨) 在特定的场合下,用嘴巴和眼睛向他人发出暗示信号。 ●讲天对地 天与地相差甚远,此语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意思。 ●有头有尾 指某人做事善始善终,让人满意。 ●头叫尾应 前头呼叫,后头答应。比喻某人反应敏捷,听从指挥,对上级格外殷勤。 ●无面无目 即不给人家脸色看的意思。 ●渡船客店 人在过河时才呼唤渡船,在远出时才投宿客店,所以此语是临时处所的意思。 莆田古代的方言儿歌,短小精悍,风趣活泼,天真无邪。读之琅琅上口,富有民间口头文学意味和浓厚地方色彩,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在!现选析数首,以飨读者。 (一) 天没边,海没底。鸡仔出世没“佬贺”①,鸭仔出世没“娘妳”②。 ①“佬贺”:爸爸;鸡仔只由母鸡孵出。②“娘妳”:妈妈;鸭仔旧时是借谷壳烤热的适当温度孵出。 歌词是对不肯赡养父母的子女进行无情的谴责,把这种子女比喻为鸡仔、鸭仔。

(二) “月娘光轰轰”①,“‘阿咪’‘物’吃奶”②“娘妳要摧拍”③,“阿妈”④走出牵。 ①月光很亮。“②阿咪”,男孩子。孩子要吃奶。③妈妈爱意地拿起小棍子要打孩子。 ④“阿妈”:祖母。 歌词形象地描述在月光下小孩子要吃奶的情景:天上月色溶溶,孩子天真可爱,慈母假意要打爱儿,祖母真心疼痛孙子。描绘出一幅人间天伦乐趣图。 (三) “鄂椎”①树顶叫,“各蛋”②地下跳。先生爱“放课”③,弟子爱“搭聊”④。 ①“鄂椎”:斑鸠。②“各蛋”,八哥。③“放课”:放假。④“搭聊”:玩耍、游戏。 歌词是对老师不督促学生功课而让儿童们虚度光阴“教不严,师之惰”的讥讽。 (四) 阿公“舂舂”①,“阿妈”②扫扫;播箕播播,鸡仔“余余”③,“府去,府去!”④ ①“舂舂”:舂米。②“阿妈”:祖母。③“余余”,鸡啄米声。④“府去”,逐鸡声。 这首儿歌以简练的语言,描述老夫妻“舂米”时的操作以及“鸡啄米”的情景。“府去”是方言的逐鸡声,饶有乡土气息。 (五) “舅公你‘者等’①,孙阿去市顶。”“市顶买什么?”“随便!”“买蛏”“蛏糊土。”“买蚮?”②“蚮乌乌”。“台③鸡?”“鸡细头!”④“做粿?”“‘袂’当 ‘罩’”。⑤ ①这里等待。②蚮:蛎房。③“台”,杀。④“细头”:还小。⑤“袂”,不会。“罩”,午饭。 这首儿歌是以对话的方式,无情地刻划出口是心非、假情假意的人的嘴脸。 (六)

俗语的形成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的形成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俗语的名称与范围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俗语与谚语等熟语的区别 熟语关系图 语义 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相同 这类俗语望文生义,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不打不相识」,意思就是「双方本来不相识,经过相打之后认识了」。 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同 同时具有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 修辞手法 俗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顶真、映衬、层递等。 比喻 比喻是俗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这类俗语往往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如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农田作物、生活用品等,来说明抽象、陌生的事物,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如,「兵败如山倒」用的是明喻,用「如」把本体「兵败」和喻体「山倒」连接起来,比喻军队战败;又如「穷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3],在本体和喻体间用「是」连接起来,比喻黄土能变成金子,人能由穷变富;借喻手法俗语运用得最普遍,好像「红花还得绿叶扶」[4],就是把喻体「红花还得绿叶扶」当成本体来说,比喻即使一个有本领、有能力的人也需要别人帮助。 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前者就是把物拟作人,后者就是把人拟作物。这种修辞手法往往带有讽刺、憎恶意味,用来突出人物待征,特别是思想品德、精神面貌、言行举止等,使形

形象精炼的民间俗语集锦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民间农业俗语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1、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 (壮族)-谚语 2、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深水藏大鱼(西班牙)。 4、一人想一点,两人添一点,三人凑齐全。 5、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6、十个种竹,一年成林,一人种竹,十年成林。 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中国谚语

8、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9、微风聚在一起,就有台风的力量(越南)。 10、恶狼难敌众犬,好手难打又拳。 11、好虎架不住群狼。 12、众人拾柴火焰高。 13、人多力大,龙虎害怕。 14、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15、大树成林不怕我,十根细线拧成绳。 16、树要成林,人要成群。 17、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18、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19、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20、百事靠人多,牌轩抬过治。 21、一人不敌二人智。 22、人多讲出理来,稻多打出米来。 23、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伊朗)。 24、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蒙古)。 25、一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 26、若是大家都走到河里,鳄鱼便不敢张嘴(马尔加什)。 27、夫妻合心,其利断金 28、狼众食人,人众食狼。 29、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

30、众人拾柴火焰高 31、人心齐,泰山移。 32、一人主张,不如二人商量。 33、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34、一人意思二人计,三人出个好主意。 35、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36、众人扶船能过山。 37、一人做事不到,二人谋事有余。 38、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淮南子〉。 39、深山里出鹞鹰,众人里出高人。 40、人多成王。

莆仙话

瞎马——吃饭 庵mui (二声)——稀饭 厚mui(三声)——干饭 蹋鞠——读书~~(踏读二声) 舞跟恩难豆~~靠KI~~!~~(有点难度,困难)(难读四声,豆读三声,KI读四声)这个准!跷席难---------笑死人 姨哑麦----小凳子(麦读一声) 晓醒__疯子,神经病(晓`醒均读二声) 哈邦----------下班(哈读二声) 姨哑----椅子 跨垫系---------看电视 静静不哈抖======》实在没办法(注:“静静,哈”读重音,“不。抖”读轻声。) 十在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系载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静静跨乃嘿————真的看不懂 果GE代GA拱~(我跟大家说) 少hing-------扫兴 薄良NIN---------没良心(NIN读一声) 阿爸------爸爸 妈妈------妈妈(妈妈都读一声) 阿码------奶奶 阿公------爷爷

阿哩-------弟弟 阿丫---------哥哥 捞里骂--------老太婆(老太婆就是爱骂人,所以叫捞里骂)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离-------------梨(这词不吉利,所以是离) 查------------书(天天都要翻,所以叫查) 垫瓦----------电话 打应gi--------打印机 骚凑----------扫地(这个读音准) 果爱敌---------我爱你~~ 舞跟楠豆-------有点难度 靠气------困难 蹋鞠——读书 达罗---哪里 哦女--------鸭蛋 等秋达楼踏聊瞎马本踹跨拐鸟瓜躲甲楼塌居跨垫系------中秋哪里玩吃饭了没出来看月亮我在这里读书看电视 还有几句 没连成----无耻 当你和朋友打游戏他用作弊时你可以说:你怎么这么没连成! 秋GI(阴平第一声)----手机 雕啊---------多少 当你看见一PLMM时想和他联系你可以说:秋GI雕啊-----手机多少 仅----钱

俗语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几乎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来源典故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折叠编辑本段名称范围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举例说明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9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1)

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 A 挨着勤的没懒的 B 拔根汗毛比腰粗 半斤对八两 饱汉不知饿汉饥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不吃馒头争(蒸)口汽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C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车到山前必有路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 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水才见两腿泥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D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子嘴,豆腐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 鱼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快学莆田话

快学莆田话 瞎马——吃饭 庵mui (二声)——稀饭 厚mui(三声)——干饭 蹋鞠——读书~~(踏读二声) 舞跟恩难豆~~靠KI~~!~~(有点难度,困难)(难读四声,豆读三声,KI读四声)这个准!跷席难---------笑死人 姨哑麦----小凳子(麦读一声) 晓醒__疯子,神经病(晓`醒均读二声) 哈邦----------下班(哈读二声) 姨哑----椅子 跨垫系---------看电视 静静不哈抖======》实在没办法(注:“静静,哈”读重音,“不。抖”读轻声。) 十在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系载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静静跨乃嘿————真的看不懂 少hing-------扫兴 薄良NIN---------没良心(NIN读一声) 阿爸------爸爸 妈妈------妈妈(妈妈都读一声) 阿码------奶奶 阿公-------爷爷 阿哩-------弟弟 阿丫---------哥哥 捞里骂--------老太婆(老太婆就是爱骂人,所以叫捞里骂)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离-------------梨(这词不吉利,所以是离) 查------------书(天天都要翻,所以叫查) 垫瓦----------电话 打应gi--------打印机 骚凑----------扫地(这个读音准) 果爱敌---------我爱你~~ 舞跟楠豆-------有点难度 靠气------困难 蹋鞠——读书 达罗---哪里 哦女--------鸭蛋 等秋达楼踏聊瞎马本踹跨拐鸟瓜躲甲楼塌居跨垫系------中秋哪里玩吃饭了没出来看月亮我在这里读书看电视 没连成----无耻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作者:————————————————————————————————日期: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汉语言文学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夏伊 摘要:武冈方言隶属于湘语区的娄邵片。本文以武冈城区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手法从俗语结构、俗语反映的民俗、俗语的变迁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方言与民俗的关系。 关键词:武冈市方言俗语民俗 一、俗语结构分析 (一)上下句基本押韵,讲究对称 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深受欢迎,这与其口语化的性质密不可分,又因为记诵传承的要求,俗语一般都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因此押韵和对称就成了俗语的基本特点。俗语结构多整齐对应,前后两部分的字数大多相等,在方言体系中总是表现出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

显而易见。 (二)语法结构多种多样 俗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所以基本上都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在使用俗语时,人们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让其独立成句。关于俗语多种多样的语法结构类型分析,学界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本文中,我们把俗语的结构分为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1.单句型俗语 单句型俗语是指由一个分句构成的俗语,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A.主谓句 武冈城区俗语中单句型俗语主要为主谓句。而又可以细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等。如例(4)、(5)则为名词性谓语句,是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而

例(6)则是用生长的树木来形容源头不好、但可传承出好的后代,为动词性谓语句中的述宾谓语句。 B.非主谓句 在方言中非主谓句型的俗语相对不多,较多为有关人的外貌、性格、能力、行为等的俗语,其中大部分又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如例(8)形容人爱说话,例(9)形容人偷偷地掉眼泪,都为述宾结构,整个俗语也仍为动词性非主谓句。而名词性、形容词性、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句型的俗语比较少见,如例(7)是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比喻一个人的身高较矮。 2.复句型俗语 武冈城区俗语的主要句型为复句型,可分为一般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复句等。 A.一般复句 ①并列复句型俗语 并列关系的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述说相关的几件事物,或者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以上两句都是由表相关事物的分句组成的俗语。 ②选择复句型俗语

莆仙方言俗语

莆仙方言俗语 鸭卜管鹅。 [注]卜管:想要管。 [解]鸭子想要管束大白鹅。比喻小的要指挥大的,不自量力。 牛囝(亻不)别虎。 [注](1)牛囝:小牛、牛犊。(2)(亻不)别:不认识。 [解]比喻年轻人不知危险,无所畏惧。 牛囝勿曾桊鼻。 [注](1)牛囝:牛犊。(2)勿曾:方言字,“未曾”的合音。(3)桊鼻:穿鼻环。 [解]比喻年轻未经挫折,不晓得厉害。 半目睁,半目瞌。 [注]瞌:闭上眼睛。 [解]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义。比喻看到了但不想认真去计较、干涉。 龟笑团鱼无毛。 [注]团鱼:鳖。 [解]比喻缺少自知之明,五十步笑百步。 新粪池,好拉屎。 [注]粪池:厕所 [解]比喻抢先使用新工具,图新鲜。 乞食身,皇帝嘴。 [注]乞食:乞丐。 [解]出莆仙戏《丁花春》(后改编为《状元与乞丐》)。“乞食身,皇帝嘴”就是剧中讥讽当乞丐的阿毜的道白。比喻生活穷困的人却还要挑食。 酱虾起无浪。 [注](1)酱虾:海里一种很小的虾。(2)起:掀起。 [解]比喻小人物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庐鼠走铁钉店去讨食。 [注](1)庐鼠:老鼠。(2)走:跑。(3)讨:找。 [解]比喻讨生活选错了地方。

三斤半鸡母,复是惊老鹞。 [注](1)鸡母:母鸡。(2)复:还。(3)老鹞:老鹰。 [解]比喻外表虽硕大,但本质还是懦弱。 猛虎不敌地头蛇。 [解]古人有“恶龙不斗地头蛇”之谚,不知道怎么到莆仙却变成了虎蛇相配。喻指外地人再强大也斗不过当地势力。 猪母见糟笃醉。 [注](1)猪母:母猪。(2)笃:借音字,就。 [解]一看见某物就迷上了。多喻好色之徒。 庐鼠尾再揪亦无血。 [注](1)庐鼠:老鼠。(2)揪:借用字,扯、拉。 [解]比喻榨不出什么油水。 鸭母听雷公。 [注](1)鸭母:鸭子统称。(2)雷公:指雷声。 [解]比喻听不出所以然,一无所获。 乌贼死,嘴复卜硬。 [注]复卜:借音词,还要。 [解]比喻明摆的既成事实,还要狡辩。仙游说成“鸭母死嘴复卜硬”,喻意同。 鸡嘴捏做鸭嘴。 [解]比喻硬要歪曲事实。 鸡敖揣米。 [注](1):瘦:(2)敖:善于。(3)揣:装,此指吃。 [解]还有一句类似的贬义谚语为“狗会食屎”。讽喻瘦子还特别能吃。 猪母游四城门。 [注](1)猪母:母猪。(2)四城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 [解]谚语可能由“太子游四城门”讹变来。佛典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于19岁时骑白马游观东西南北四城门,遇见生、老、病、死四大苦难,乃心生厌离,于是毅然抛弃富贵与权势,出家追寻出苦之道。莆仙戏中有《太子游四门》名曲。比喻无所事事,四处游荡。 鸡母屎会做咧药。 [注](1)鸡母:母鸡。(2)咧:助词。 [解]比喻再没用的东西也被充分利用起来。

中国民间俗语大全讲解

八月初一下一阵, 旱到明年五月尽。 长虫过道,大雨要到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锂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当今社会,方言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方言正面临着淡化或者被别的语言同化。因此在“推普”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本文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了合浦山口白话、海边话等方言中日常用得较多的俗语,并把这些俗语分成了时令节气、亲属称呼、礼乐、饮食等八个类别并进行分析、考释,从这些方言词汇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合浦山口方言的多样性和混杂性。 【关键词】方言俗语;调查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lects in the Shangkou area Chinese major SHI Wei-xing Abstract:Though dialects ar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alects faced with oblivions or assimilated by other languages Therefore when we are popularizing the “Pu Tong Hua” which is the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ll of us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our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is collecting many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by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and dividing these phrases into eight categories, such as seasonal cycle, relatives, music, diet and so on. Besides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is to these proverbs. According that vocabulary of dialects and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e diversity and the mix of those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Key words: dialect;phrase;investigation 1.前言 合浦县山口镇位于合浦县的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位置重要,地处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市—一北海、玉林、湛江的交界处。 山口镇辖山口街社区和山口、山北、山角、河面、水东、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山南、山西、山东、丹兜、永安等15个村委会,主要讲白话(粤语); 部分地区讲海边话。 (1)海边话:分布在沙田镇大部和山角、单刀、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以及白沙镇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六七万, (2)涯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河面、水东等村, (3)军话、黎话同属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单刀的部分、永安、山南、水东等地。同

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

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7471050.html,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作者:孟雪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内容摘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腹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人民口头俗语词。本文通过对这些丰富的俗语词资料进行比照分析,对其中的一些俗语词义项的源流加以考证,从而明了方言中俗语词的研究对我们更全面认识词汇发展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丘方言俗语词源流 关于俗语词的概念,郭在贻先生认为:“(俗语词)指古代文献中所记录的古代口语词和方言词之类。”黄征先生认为:“汉语俗语词是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口语中的新产生的词语和虽早已有之但意义已有变化的词语。”徐时仪先生认为:“以现代语言学的通常看法而论,俗语词就是古白话系统中的白话词,也就是口语词。”因此俗语词就是历史上某个时间段人们相沿习用的口语词,它往往不像雅言一样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而是以零星散落的方式存现于各种典籍古书中或者仅存于人们的口头中。俗语词的这种存在特点就为材料的收集和相关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即便如此,俗语词研究仍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古籍整理”,正如郭在贻先生所说:“俗语词的研究应该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否则便不能认识汉语词汇的全貌。”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豫东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是先商和商人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较长一段时间是以河南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而商丘方言作为河南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语言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保留了大量的俗语词。下面就考释几个典型的商丘方言俗语词,追溯其源头,考察其流变,从而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一.别 商丘方言中的“别”字与普通话中“别”表示“离别,阻止他人做某事”等常用义的用法相差很大,读音也不相同,商丘人习惯于读为去声“biè”,常见于以下语境中: (1)他就是个别脾气,你不用理他。 (2)你这个别筋,非得和他吵什么? 可以看出,在这里“别”作“执拗、不顺”等义讲,应为形容词。据《汉语大字典》:“别”是“彆”的简化字。《说文·弓部》:“彆,弓戾也。”段玉裁注:“弓戾者,谓弓很戾不调。”《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汉郑玄笺:“弭,弓反末彆者。”陆德明释文:“彆,《埤蒼》云:弓末反戾也。”

澳门歇后语总汇方言俗语大全完整珍藏版

澳门歇后语总汇-方言-俗语-大全完整珍藏版 001:绊倒趴在粪池边----离死(屎)002:《三字经》倒着念----人性狗(苟) 003:坐着火箭登天----直线上升 004:嘴巴上挂笼嘴----吃不开 005:钻在水道眼里叹息-----低声下气 006:猪油倒进水缸里----昏(荤)啦 007:白玻璃瓶装清水----看透了 008:坐车不买票----白搭 009: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010:左脚穿着右脚鞋----错打错处来 011:祖坟上长棵酸枣树----尽出带刺子货 012:霸王请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013:罢鸡钻草垛-----顾头不顾尾 014:战场上用兵-----虚虚实实 015:做大衣柜不安拉手----抠门 016:总统府的客人----有来头 017:辗转没有轴----玩不转 018: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019:桌子上唱大戏-----摆布不开020: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021:重锤掉在钢板上----落地有声022:众人的马,公家的驴----谁爱骑谁骑023: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024:棕树的一生----任人千刀万剐025:自由市场的买卖----讨价还价026:摘到果子捧伤腿----得不偿失027:斋公吃羊肉----开洋(羊)荤028:专往肥肉上贴膘----势力眼029:拽着树叶打滴溜----险乎得很030:葬瓶里的骨灰----是不自由的鬼031:针眼里看天----一孔之见 032:竹子做篱笆----结缘(圆)033:喻巴狗舔脚跟----亲的不是地方034:浴室里的灯----模模糊糊 035: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036:野猪头做贡物----虚情假意037:玉石娃妹----宝贝蛋儿 038:终身当会计----一长期打算039:中药店的揩桌书----尝尽了甜酸苦辣040:珍珠没眼儿----瞎宝贝

有中国地方特色的民间俗语谚语大全

有xx地方特色的民间俗语谚语大全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1、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江西婺源) 3、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嵩山天下奥,衡山天下秀,恒山天下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5、xx不到枉为人。 6、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7、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 8、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9、xx归来不看山。 10、xx自古一条路。 11、八字没一撇 12、拔根汗毛比腰粗 13、xx一张人皮 14、半斤对八两 15、半路上出家 16、饱汉不知饿汉饥

17、背着抱着一般沉 18、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19、笨鸟儿先飞 20、鼻子气歪了 21、比登天还难 2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3、比死人多口气 24、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5、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26、兵败如山倒 27、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9、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0、病急乱投医 31、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32、不吃xx,不知啥叫苦 33、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34、内地xx,关外xx。 35、xx百害,惟富一套。 36、xx屋里xx,xxxx里屋。 37、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结婚习俗(用方言翻译)

象头句后梳前达xx头前 前梳后夫妻随老老 脚踏金肖物,越做越有 金肖物深深财发万金 仙椅后后有人让有人疼 赞十盘全 红团圆圆,新娘妇嫁人做夫人 橄榄生生,一结婚就生 线面,万寿无疆,xx 红枣,早生贵子 龙眼干,xx做大官 苹果,家庭做好好 梨,做事聊聊心 花生,博士研究生 上轿赞句 上轿变十八样,夫人奶奶了象象 赞轿脚,好达高 赞轿夫,好丈夫 赞轿底,早早做娘底 赞轿边,xx

赞轿后,夫妻随后后 赞轿顶,代代大发展 赞葫芦,葫芦双双层 夫妻幸福万万年 下轿赞句 新郎公开轿门,生子中状元 新郎牵新娘,家庭做有有 新娘妇牵厅前,金银珠宝xx来 拜堂 今日结婚好日子,亲戚朋友来xx 现在新娘妇花轿到,欢迎大家来放炮 大人小孩围去看,畏惧害羞用伞罩 新娘妇花轿到礼岳,大人小子跑去躲 灶里有火用水泼,以后合家xx 现在新娘妇花轿到门前,手提布花遮脸前想要新郎公跑去牵才肯满意到厅前 厅堂布置崭崭新 xx结婚姻 一拜天地xx,花开并蒂xx xxxx,下代xx传多多 xx二转,添丁添家尾

xx三下,新郎公亦早做爸爸 进房 脚踏新娘房喜葱葱 新娘妇遇到一个好xx 喊起四句齐喊好 新娘妇xx娶财宝 年头结婚年尾生 生了七男共八女 胜过唐朝xx仪 问候父母 xx父母大人亲,感谢父母xx 夫妻交拜心连心,相亲相爱进洞房交杯酒xx 一杯美酒xxxx夫妻两人结成婚 奴和xx吃美酒世代传出好xx 二杯美酒敬贤妻 好酒xx吃下北肚 三杯美酒实在xx 今生今世真有缘 四杯美酒齐来饮 百年好合心相印

五杯美酒满盈盈 美酒佳肴庆成婚 六杯美酒吃得意 同心努力齐生产 七杯美酒敬新人 糖果看烟大家分 八杯美酒重如山 情投意合精神爽 九杯美酒结同心 百年好合随到老 十杯美酒吃不醉 尊老爱幼xx名扬试比酒量谁高低咱是一对好夫妻 两人对面结成双 xxxx 美满姻缘今朝成 事业成功竹成林 君奴交杯xx饮 相亲相爱好感情 夫妻两人要和气 奴说这话xx记

上海方言俗语趣谈

上海方言俗语趣谈 上海话最新流行语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 月抛型:隐形眼镜一种,又指每个月要换个恋爱对象的人。 排骨美女:以瘦为美的女性。 黑暗料理:路边食摊。 Old three old four:老三老四。 根号3:尚嫌矮的男青年。 跟包:跟在后面拎包。 跌停板:运气差到极点;绝对不受异性青睐。 死机:一时呆住了,反应不过来。 本草纲目:又笨又吵又戆又木。 奥特曼:落伍的人(outman)。 小花:花痴。 免提听筒:经常自言自语,没人爱听。 上海特有词汇 猪头三和寿头,洋盘和冲头,轧台型和出风头,大兴和大卡,赤佬、掼浪头、狗皮倒灶、扒分、吃生活,差头。 具体如下: 外加:而且;另外 撮几:吃饭

雷响哗西:打雷闪电 白相罐:玩具 行尽行是:非常多 熬少:赶快;抓紧 贼特兮兮:轻佻;不正经 闷特:吃瘪;没话说 架梁:眼镜 戳气:讨厌;烦人 洋盘:外行 辣手:厉害;特别麻烦 老派/黑猫:警察;条子 派派:堂堂;怎么说也算是... 弄松:捉弄 热昏:头脑发热或发晕,一时冲动 缺西:傻瓜 腻惺:恶心 寿头:吃了亏的傻瓜 敲边:托 小赤佬/小棺材:市井对小孩子的俗称;骂(年轻)人的话夜壶蛋:胡混、搅局、混水摸鱼 敲煤饼:嫖娼 轧姘头:婚外恋,红杏出墙

装无样:装傻 人来疯:过度兴奋下的装疯卖傻 触霉头:时运不济;倒霉 头皮矫:刺头;不服软 豁翎子:暗示 骂山门:骂街 饭泡粥:废话太多 洋泾浜:不标准的外文 拿母温:蝌蚪;后延伸为指旧时在上海的外国工厂内的监工内插袋:原指上衣内侧口袋,引申为通过关系做到一般做不到的事 脑力衰:形容脑子有问题 横竖横:豁出去了 捉扳头:找茬 敲竹杠:敲诈 立壁角:罚站 轧闹猛:凑热闹 拎勿清:看不清形势、搞不清状况 戆棺材(或戆大):傻瓜 吾册那:受挫折后发出的语气词。 吃家生:吃大亏,倒大霉或被硬物撞到 掼浪头:穷摆谱

上海方言俗语汇集

上海方言俗语汇集 上海方言俗语汇集1、【扎台型】 上海人的“扎台型”說得好聽點是爭強好勝,說得不好聽點是自我感覺太好了。上海小市民芝麻大點的事兒也會搬出來在人前炫耀一番,如“阿拉上個月去泰國白相睞!伐要太開心哦!”“阿拉今朝穿的新褲子,靈口伐?嶄口伐?” 台型原本指表演藝術中的舞台造型,舊時有些藝人為突出、抬高自己的“台型”,出資收買觀眾為自己捧場,講作“扎台型”。而有些藝人演出不力或者失手,被台下喝倒彩就如戲台倒坍一樣可怕,所以“坍台”、“坍招勢”自然就是丟面子了。 解放前常有有錢有勢的戲迷票友,為了追捧自己心儀的角兒,不惜動用重金給足“台型”。據《中國戲曲志?上海卷》記載,1921年著名京劇演員余叔岩來滬參加賑災義演,同台獻藝的另有程硯秋,當時滬上程派戲迷為數眾多,他們除了贈送大量花籃、銀盾、緞幛、詩文以外,還覓得高約三尺的大銀瓶一對,並刻以上下款,插上大花枝,在程上場前,分置台口左右。余派戲迷見後,發誓要壓倒對方,便臨陣派人四處尋購更大更氣派的銀瓶,結果真搬來一對高過三尺的大銀瓶,並重新上光上色,于余氏上台之際將其置于台口,因高過前者數寸且嶄新,故更加白光耀眼,台下為之熱烈叫好,

可謂“台型扎足”。 不怕“坍招勢”的人一定不思進取,相反好“扎台型”的人一定上進心強,對于一座城市,這是一樣的道理。這兩年讓上海“扎台型”的事情很多,比如APEC會議,比如大師杯網球公開賽,2010年世博會……但是有些上海小市民“鮮咯咯”扎台型扎過了頭,未免就讓人反感了。很多外省人就抱怨上海人動不動洋洋得意說“阿拉上海怎麼怎麼好”,有一回幾位山東朋友來上海,遇到個上海司機,人很熱心,但是他們實在受不了司機那些個“扎台型”的話,一會兒“阿拉上海有東方明珠!你們有伐?”一會兒“阿拉上海有金茂!你們有口伐?”搞得幾個山東大漢一路上“胸悶”像“養媳婦”一樣抬不起頭。 2、【別苗頭】 凡是上海人都喜歡扎台型,大家的“台型”碰到一起,自然就要“別苗頭”了,尤其是上海女人。 “別苗頭”最初指農村莊稼漢比誰家的稻苗長得好,後來才漸漸變成了上海人“攀比”的代名詞。最近在上海舉行的什麼風尚大典,就是一個娛樂明星別苗頭的“莊稼地”,一個個明星得意洋洋從地毯上走走停停,供人品頭論足,仔細想來這些光鮮的姿態背後,卻也有著一點比試虛榮的農民意識。 女人之間攀比虛榮可不光是在“賣相”上,那些有知識

教你学莆田话

教你学莆田话 瞎马——吃饭 庵mui (二声)——稀饭 厚mui(三声)——干饭 蹋鞠——读书~~(踏读二声) 舞跟恩难豆~~靠KI~~!~~(有点难度,困难)(难读四声,豆读三声,KI读四声)这个准!跷席难---------笑死人 姨哑麦----小凳子(麦读一声) 晓醒__疯子,神经病(晓`醒均读二声) 哈邦----------下班(哈读二声) 姨哑----椅子 跨垫系---------看电视 静静不哈抖======》实在没办法(注:“静静,哈”读重音,“不。抖”读轻声。) 十在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系载不哈抖======》实在没办法 静静跨乃嘿————真的看不懂 果GE代GA拱~(我跟大家说) 少hing-------扫兴 薄良NIN---------没良心(NIN读一声) 阿爸------爸爸 妈妈------妈妈(妈妈都读一声) 阿码------奶奶 阿公-------爷爷 阿哩-------弟弟 阿丫---------哥哥 捞里骂--------老太婆(老太婆就是爱骂人,所以叫捞里骂)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离-------------梨(这词不吉利,所以是离) 查------------书(天天都要翻,所以叫查) 垫瓦----------电话 打应gi--------打印机 骚凑----------扫地(这个读音准) 果爱敌---------我爱你~~ 舞跟楠豆-------有点难度 靠气------困难 蹋鞠——读书 达罗---哪里 哦女--------鸭蛋 秋GI(阴平第一声)----手机 雕啊---------多少 当你看见一PLMM时想和他联系你可以说:秋GI雕啊-----手机多少 仅----钱 角----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