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

2019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第三章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学生用书B78] 1.2018年11月20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出警讯称,2018年全美已经有32起病例,病因是食用受微生物感染的生菜,并呼吁民众避免食用生菜。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C) A.昆虫B.真菌 C.细菌D.以上都不对 2.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B) A.直接侵入人体的细胞 B.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C.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 D.破伤风杆菌和破伤风没有关系 3.下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中,致病菌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是(A) A.肺结核B.破伤风 C.细菌性痢疾D.霍乱 4.在学习了《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这一节后,班上的4位同学对细菌进行了如下的描述。甲同学: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乙同学:细菌既能使人致病,又能被人类利用。丙同学: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丁同学:所有的细菌都能侵入人体的细胞内,并产生毒素。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C)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丁 5.在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有一区域没有细菌生长,该区域可能生活着(D) A.酵母菌B.甲烷菌 C.大肠杆菌D.青霉菌 6.由于没有经常消毒,一些街边小吃摊的餐具上有各种致病细菌,小红同学因经常吃街边小吃而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小红妈妈送她到医院治疗,根据以上

信息,请回答: (1)肺结核是由__结核杆菌__引起的疾病,这种微生物属于__原核__生物。 (2)医生会给小红注射__抗生素__进行治疗。 7.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图3-2-1 (1)如图所示的三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的细胞结构的是__C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细菌有细胞壁,但无成形的细胞核__。 (2)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__粪—口__传播。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人体的自身生理功能杀灭,消化道具有这项功能的主要器官是__胃__,其原因是__胃液具有强酸性__。 8.人体体内本身有大量菌落,但一旦菌落总数超标,就可能会引起腹泻,严重的会导致胃炎、肠炎。某市对辖区鲜奶吧进行摸底检查,抽样检测结果发现17个鲜奶和酸奶样品中,3个批次的酸奶存在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D) A.饮用大肠菌群超标的鲜奶会引起消化道疾病 B.大肠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 C.低温保存酸奶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在酸奶中的繁殖 D.大肠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9.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想检验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B)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1.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素材 浙科

第1节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培养基的配置: 我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 配置1000ml的培养基(可由教师在实验前配置好,也可由学生分小组后在实验课上操作)。 1、配方: 牛肉膏 5g 蛋白胨 10g Nacl 5g 琼脂 20g 2、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3、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4、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7.0——7.2。 5、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皮筋勒紧,集中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1摄氏度、100千帕压力下灭菌15min。5——8套培养皿用旧报纸包作一包,于干热灭菌锅内160——170℃条件下灭菌2小时。 6、倒平板:灭菌后,待固体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三角瓶,使三角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三角瓶口的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倒过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向培养皿中转移已灭菌的培养基时,也不要把培养基沾在皿壁上。否则,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二、大肠杆菌的接种、培养: 1、接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

①操作步骤:将培养皿底部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3~5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恒温箱培养。 ②该方法原理及其注意事项: 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培养10~20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10-7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2、培养: 将接种后和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小时和24小时后,分别观察记录结果。 三、实验评价相关问题: 1、未接种的培养基是否有菌落?如果有,为什么? 2、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其颜色、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3、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不同的菌落,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单元综合测试浙科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单元综合测试浙科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2.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3.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 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4.下列操作与消毒和灭菌无关的是( ) A.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5.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这一理想的凝固剂,下列关于琼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 B.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C.琼脂凝固点低,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D.琼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 6.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B.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7.有关平板画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肠黏膜并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 .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再在LB 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分钟分裂一次。人们在培养细菌时,一般用接种环转移带菌的培养物。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再操作。 2.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8 h ,每毫升培养基中就有几亿个细菌。可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 h 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细菌,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烧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然后取0.1 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四、灭菌操作 1.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实验用具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所有容器都先封口,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 kg/cm2压力、121 ℃、15 min)处理,并在超净台上使用。 注意:实验中所需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为脱脂棉易吸水。 2.各种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 3.细菌转移过程要避免杂菌污染和菌种外泄。 注意:培养皿需倒置,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冲散菌落。 五、大肠杆菌培养与分离的实验步骤 1.在两个250 mL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 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 mL LB固体培养基,加上封口膜。将培养皿包好,连同培养基一同灭菌15 min。 2.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60 ℃时,关闭紫外灯,点燃酒精灯,并用酒精棉球擦拭桌面和实验者的手。在酒精灯火焰旁用右手持盛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拿培养皿,并将培养基倒入4个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置于水平位置上,待其凝固。 为什么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 【提示】酒精灯火焰旁约10 cm的空间是一个无菌区,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能防止杂菌污染。 3.扩大培养 先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红,再深入到大肠杆菌斜面,使环冷却后,取菌体,并将菌体放入三角瓶液体培养基中,封瓶后在37 ℃每分钟200转的摇床上振荡培养12 h。 4.划线分离 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接种环深入到摇床上培养后的菌液中,然后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连续划线,接种环需蘸菌液1次,划线后盖好皿盖,将培养皿倒置,在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 h后,可在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表明菌已被分离。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烟草花叶病原是一种“传染性的活性液”或“病毒”的学者是谁?(D) 最早提纯并结晶出烟草花叶病毒的学者是谁?(A) A、Stanley B、Mayer C、Ivanovsky D、Beijerinck 2、(1)类病毒最早由谁发现的(C) (2)拟病毒是由谁发现的(A) (3)朊病毒是由谁发现的(B) A、Gibbs B、Prusiner C、Diener D、Luria 3、第一个发现有实用价值抗生素的微生物学家是(C) A、Ehrlich B、Domagk C、Fleming D、Waksman 4、疯牛病的病源微生物是(A) A、朊病毒 B、拟病毒 C、立克次氏体 D、衣原体 5、估计现在在中国大陆HIV病毒的感染者已达(D) A、几百万 B、1000万 C、几万 D、几十万 6、在下列4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是(C) A、痢疾杆菌、酵母菌、衣藻 B、痢疾内变形虫、疟原虫、小瓜虫 C、蓝藻、念珠藻、颤藻 D、根霉、青霉、黄曲霉 7、下列生物与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的是(B) A、蘑菇和根瘤菌 B、蛔虫和乳酸菌 C、大肠杆菌和硝化细菌 D、酵母菌和蓝藻 8、某酒厂把糖化后的淀粉加入发酵罐,接种酵母菌后,酒精产量明显减少,检查结果为发酵罐密封不严,试分析反应的结果是(D) A、糖化淀粉消耗少 B、酵母菌量减少 C 、CO2的释放量减少 D、酵母菌量、CO2的释放量和糖化淀粉的消耗量都增加

9、红螺菌生活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它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在缺氧的条件下,以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使自身迅速繁殖。红螺菌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B) 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D、化能异养型 10、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有利于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 B、硝化细菌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硝化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和复杂细胞器的生物 D、硝化细菌与小麦同属于自养生物,但所利用的能量来源不同 11、某生物细胞内能发生以下化学反应,这种生物最可能是(C ) A、硫细菌 B、肉毒杆菌 C、硝化细菌 D、蓝藻 12、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易得破伤风,若伤口较浅则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你认为在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右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坐标图,不正确的是(B) A B C D 13、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是(D) A、螺旋体 B、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14、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C )

专题24 微生物的利用(试题部分)

第十单元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24微生物的利用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素养要素难度 1 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基与纯化培养 实验与 探究2018课标全国Ⅱ,37,15分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 中★★★ 2 微生物的分离 与计数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2019课标全国Ⅰ,37,15分中★★★ 分析解读本专题包括微生物的培养,特定微生物的纯化、计数等内容。试题情境贴近生活、生产,考查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目标微生物,以制备特定产品、治理污染等。也有与传统发酵技术内容融合考查,试题难度适中。复习时应注意:熟记微生物培养、纯化基础知识,通过剖析典型例题,构建微生物培养、筛选、计数题型的解题模板。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 【考点集训】 考向培养基与纯化培养 1.(2020届甘肃天水一中月考,37,15分)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法进行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选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 ℃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选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答案(2)①高压蒸汽灭菌有机碳②显微镜③细菌大量繁殖等量生理盐水低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2.(2019新疆乌鲁木齐质检,37,7分)有机物M是一种难降解的有害污染物。科研人员利用有机物M、磷酸盐、镁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出了能有效降解有机物M的细菌。实验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有机物M的目的是筛选,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来自培养基中的,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 (3)培养一段时间后,应选择培养液中有机物M含量的培养瓶,将其中的细菌转为固体培养,图中采用了法接种,培养后可获得单个菌落。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1)能降解有机物M的细菌选择(2)有机物M好氧型(或需氧型)(3)最少平板划线(4)灭菌(或无害化) 考点二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考点集训】 考向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2020届河北、安徽名校联盟联考,36,15分)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科研人员用黄曲霉素B1(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C9H6O2)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到AFB1降解菌,常从霉烂的花生、玉米和棉花中采样,原因可能是 。(2)筛选AFB1降解菌时,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加入琼脂的目的 是。接种后,培养基中AFB1降解菌的数量会逐渐。 (3)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实验小组对降解菌的发酵液进行离心,分别用上清液和沉淀物制成的菌悬液降解AFB1,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 ①分析以上信息可知,菌体降解AFB1的途径主要是。

九年级科学下册32_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案新版[浙教版]1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思考:1、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 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SARS 冠状病毒 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 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不同季节患流感的人数 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 备注 去年患流感时间 去年是性别 学号 班级 病 毒的大小

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 P72

思考: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1.空气传播:(流感等) 2.水传播:(甲肝等) 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 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 5.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 6.接触传播:(狂犬病等) 易感人群:传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练习: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健康人是易感人群。 从158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30次。流感是2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1918~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1/5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2000万人丧生。1957年,流感从亚洲开始,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在全世界肆虐,全球共有15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儿童死于这场灾难。1968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再次席卷全世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流感。但我国死于流感的人却很少。 思考: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

【精选】春浙教版科学九下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word教学设计2-生物知识点总结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的结构。 2.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及预防。 3.了解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教学重点 病毒的结构,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教学难点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网络创编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引入 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二、新授课 来自病毒的威胁 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如: 思考: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 6.得出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P72 思考: 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具体有: 1.空气传播:(流感等) 2.水传播:(甲肝等) 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 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 5.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 6.接触传播:(狂犬病等) 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练习: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健康人是易感人群。 流感流行的示意图: 从158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30次。流感是2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1918~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1/5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2000万人丧生。1957年,流感从亚洲开始,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在全世界肆虐,全球共有15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儿童死于这场灾难。1968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再次席卷全世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流感。但我国死于流感的人却很少。 思考: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1.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素材浙科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1.1大肠杆菌的培养 和分离2素材浙科版选修1 一、培养基的配置: 我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 配置1000ml的培养基(可由教师在实验前配置好,也可由学生分小组后在实验课上操作)。 1、配方: 牛肉膏 5g 蛋白胨 10g Nacl 5g 琼脂 20g 2、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3、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4、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7.0——7.2。 5、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皮筋勒紧,集中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1摄氏度、100千帕压力下灭菌15min。5——8套培养皿用旧报纸包作一包,于干热灭菌锅内160——170℃条件下灭菌2小时。 6、倒平板:灭菌后,待固体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三角瓶,使三角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三角瓶口的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倒过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向培养皿中转移已灭菌的培养基时,也不要把培养基沾在皿壁上。否则,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二、大肠杆菌的接种、培养: 1、接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 ①操作步骤:将培养皿底部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3~5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恒温箱培养。 ②该方法原理及其注意事项: 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培养10~20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10-7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2、培养: 将接种后和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小时和24小时后,分别观察记录结果。 三、实验评价相关问题: 1、未接种的培养基是否有菌落?如果有,为什么? 2、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其颜色、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3、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不同的菌落,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第2课时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学案 浙科版选修1

第2课时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学习目标] 1.进行微生物分离。使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采用涂布分离法,分离有脲酶的细菌。2.使用酚红指示剂检测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存在。3.说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实验原理。4.举例说明本实验分离出来的细菌不一定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 一、实验原理 1.脲和脲酶 (1)脲:又称尿素,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尿中都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脲酶:降解尿素的酶。 (3)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特点:含有脲酶,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其利用尿素的反应式为: (NH 2)2C==O +H 2O ――→脲酶2NH 3+CO 2。 2.实验目的 (1)使用专一的培养基(含有尿素)分离专一的细菌(有脲酶的细菌)。 (2)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知酶(脲酶)所催化的反应。 3.实验原理 (1)不同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种类不同,有一些细菌含有脲酶,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2)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降解产生NH 3,使培养基的pH 升高,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变成红色。 4.两种培养基的比较 项目 全营养LB 固体培养基 尿素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 组成 0.25g 蛋白胨,0.12g 酵母提取物,0.25gNaCl ,0.5g 琼脂糖,25mL 水 0.025g 葡萄糖,0.12gNaCl ,0.12gK 2HPO 4,0.25mg 酚红,0.5g 琼脂糖, 15mL 水,10mL 尿素溶液 灭菌 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10mL 尿素溶液采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 灭菌,其余用高压蒸汽灭菌,60℃时两 者混合 上述属于选择培养基的是尿素固体培养基。用琼脂糖代替琼脂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原因是:琼

九年级科学下册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教案浙教版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2、例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青春期肺结核及其 预防。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和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思考:1、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 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SARS冠状病毒 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病毒的大小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 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不同季节患流感的人数 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 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 P72 … … 初三 (2) … … 男 3 女 2 男 1 初 三 (1) 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 备注 去年患流感时间 去年是 否患流 性别 学号 班级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2课时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2课时) 1.病原体是() A.患病的人或动物B.携带病菌的人或动物 D.能引起人或动物患传染病的某些生物C.患传染病的人或动物 2.流感发生期间,学校对教室内外均用“84消毒液”进行了喷洒,这是为了()A.搞好环境卫生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3.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B.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C.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抵抗力D.对传染病人早诊断、早治疗 4.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医院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请分析回答: (1)上述文字叙述中,H7N9型禽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它是由______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______组成的。 (2)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H7N9禽流感患者属于______。 (3)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 5.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数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资料二:近几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通常通过血液和其它体液等途径传播。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_____。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___________,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的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答案和解析 1.D解析: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某些生物叫病原体。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D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喷洒消毒液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3.D解析:对传染病人,早诊断、早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4.(1)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蛋白质核酸(2)传染源(3)控制传染源解析:(1)H7N9型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核酸组成。(2)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H7N9型禽流感患者属于

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业达标测评浙科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业达标测评浙科版选修 1、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 A、固体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加青霉素的培养基 D、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解析】 分离微生物应使用固体培养基。 【答案】 A 2、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 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 【解析】 涂布平板操作过程中不需要接种环。

【答案】 C 3、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 D、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解析】 干热灭菌主要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紫外线主要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空气和表面灭菌。 【答案】 B 4、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擦拭双手 B、用氯气消毒水源 C、实验室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用酒精直接擦拭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解析】

玻璃器皿应用干热无菌箱在160~170 ℃加热1~2 h才能达到无菌目的。 【答案】 D 5、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 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再用 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解析】 涂布平板所用涂布器是玻璃器皿,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否则会变形,正确方法是沾取少量酒精,引燃。 【答案】 A 6、利用涂布分离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 B、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C、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阶段整合提升浙科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阶段整合提升 浙科版选修 构建 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 1、基本成分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无机盐,原因是: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与其他生物大体相同,也是主要由 C、H、O、N、P、S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归纳为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四大类营养。 2、培养基配方中四种营养成分比较营养物质定义作用主要来源碳源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无机化合物:CO 2、NaHCO3;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氮源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化合物:N 2、NH 3、铵盐、硝酸盐;有机化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水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在低等生物体内含量更高不仅是优良的溶剂而且可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除碳、

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质,某些化能自养菌的能源,酶的激活剂注: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无机碳,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有机碳。由此可见,培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基本物质。 二、实验注意事项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无菌操作,这是进行微生物实验中必备的操作要求,也是本模块多数实验的基本要求,应该形成无菌操作的行为习惯。无菌操作,既包括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也包括各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同时还要求在接种时,不能带有其他杂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这种无菌意识。辨认菌落和菌种种类时,要能大致区分细菌、放线菌与酵母菌菌落,有些用肉眼不能判断的菌落也可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判断。 三、平板划线(划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涂布分离)法比较比较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特点操作简单,但是单菌落不易分离操作复杂,但是单菌落易分离原理连续划线。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皿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操作注

九年级科学下册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教学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2、例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青春期肺结核及其预防。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和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在研究葡萄酒变酸和蚕病取得巨大成功之后,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的传染。 新授课: 一、来自细菌的威胁 1、什么是细菌: ①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②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④种类:杆菌、球菌、螺旋菌 螺旋菌 球菌 杆菌 2、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 ①有些细菌能侵入并破坏人体细胞。 ②有些细菌不侵入细胞内,但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1、 炭疽: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疾病。 美国”9.11事件”阴云未散,生化武器炭疽热病菌事件又接连不断在美国发生。当年有40余人因直接或间接接触夹带有炭疽热病菌的邮件而受感染,其中5人死亡。而之后法国首都巴黎和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发生有关炭疽热的报警。 炭疽病症状:发高烧、萎靡不振、容易疲劳,并伴有不时的干咳。病情会突然恶化,感觉呼吸困难、出汗、皮肤上浮现青色的斑点,严重者会休克,最终丧命。死亡率很高。 人类感染炭疽病的3种途径: 1、因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人的肠炭疽---饮食传播 2、因擦伤或割伤人的皮肤,感染了炭疽杆菌,引起皮肤炭疽---接触伤口传播 3、因吸入漂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而感染,引起肺炭疽---空气和飞沫传播 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见P 67表格 1 细菌性痢疾 ①性质: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旋细菌 菌落

2018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 选考加试部分 第12章 第30讲 微生物的利用

选考加试部分 第十二章生物技术实践 第30讲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①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②成分: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还需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无菌技术

方法 ? ????消毒???煮沸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灭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3)实验操作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细菌的分离方法: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1)划线分离法 ①方法: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使聚集的菌种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每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②应用:用于基因工程的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和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7~10-5倍,然后取0.1 mL 稀释度不同的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 3.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大肠杆菌特点: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繁殖: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 (3)细菌的扩大培养:用LB 液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用LB 固体平面培养基。 (4)大肠杆菌的分离操作技术 最常用方法是划线分离法,其操作步骤是: ①培养基灭菌:将刚配制好的50 mL LB 液体培养基和50 mL LB 固体培养基分别装入两个250 mL 的三角瓶中,加上封口膜,用高压锅进行灭菌。 ②倒平板:在酒精灯火焰旁将固体培养基分别倒在4个培养皿中,使培养基铺满平皿底部,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③接种扩大培养:靠近酒精灯火焰将大肠杆菌接种到三角瓶的液体培养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