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1、双眼视觉定义:双眼同时注视外界的一个物体感知为单一物像的过程也叫双眼单视。

2、双眼视野:颞侧90o、鼻侧60o、总共约为150o、双眼视野约为180o、中间120o、

颞侧30o为各眼单独所有,呈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3、Worth分级:第一级同时视双眼同时感知物像、第二级为平面融像两眼物像融合

为一,但不具深径觉、第三级为立体视觉产生三维空间的深径觉。(worth认为双眼视觉必须具有第一、二级才能产生第三级的立体视觉。)

4、形成双眼视觉条件:①双眼良好的注视力、②双眼同时视、③双眼黄斑中心凹相同

视觉方向、④双眼视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⑤视野双眼需要足够大的重叠、⑥双眼视神经应有视交叉。

5、双眼叠加作用:是指各眼所获取的信息相加而产生超越单眼的双眼视觉功能。

6、双眼叠加作用几种程度:①双眼相辅相成作用、②双眼完全或线性叠加作用、③双

眼部分叠加作用、④双眼无叠加作用、⑤双眼抑制作用。

7、两眼视觉掩饰作用对应拥挤现象。

8、复视:是由于同一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将外界的一个物体看成

两个的现象。(由于视网膜对应关系异常)

9、混淆视:是外界的不同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

10、双眼视差:在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又叫视网膜视差

11、双眼视网膜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①水平视差、②垂直视差、③旋转视

差。

12、双眼单视圆:是在物理空间中刺激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所有点的轨迹。

13、Panum区是指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

时受刺激时,仍产生双眼单视。

14、注视:表示被注意物体的物像稳固的维持在黄斑中心凹处,并随时间长短将物像保

持在此处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

15、注视反射:当目标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时随即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上。

16、扫功能:矫正黄斑中心凹与注视目标之间位置的错误。扫视运动的分类:1、随

意性扫视运动2、反射性扫视运动3、自发性注视性扫视运动。

17、跟随运动:使得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图像。

18、调节:调节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

19、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他所需要的调节量为调节需求。

20、调节近点:双眼使用最大调节时才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点。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

眼能清晰的看到的最远距离处物体的位置。调节范围:远点至近点的空间线性范围。调节幅度:调节远点和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度表示形式。

21、聚散: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22、辐辏需求:令两眼单视所需的辐辏量为辐辏需求。

23、隐斜:在打破融像的情况下出现的眼位偏斜。

24、AC/A=(近距辐辏需求﹣远距隐斜﹢近距隐斜)/近物调节需求或

AC/A=瞳距﹙mcm﹚﹢近测距﹙﹚×(近隐斜﹣远隐斜)

25、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理解)

26、不等像:是指两眼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光学因素和神

经因素。

27、调节幅度:①移近移远发:⒈矫正屈光不正,⒉开近灯,近用视标至于被检眼前40cm

处,⒊以1m/s移近被检眼,直至视标变模糊或变成两个,记录此刻视标至眼镜表

面的距离(发生复视,此点为破裂点)再移远至刚能看清视标,记录距离,取两次的平均值。⒋记录近视标与主点之间的距离,距离倒数为调节幅度。

②远近视标负透镜法:远视标负镜片法:⒈矫正屈光矫正,⒉注视远近距离视力

表,选择最佳实力上一行嘱被检者注视。⒊在被检者眼前加负透镜,直至事物变模糊所加度数为眼镜调节幅度。近视标负镜法: ⒈矫正屈光不正⒉开启近读灯,将近用视力表置于眼前40cm,嘱被检者注视⒊在被检眼前加负透镜,直至视标变模糊,所加度数再加上40cm处诱发2.5D调节即为眼睛的调节幅度

28、调节灵敏度:①远近距离切换法:⒈矫正症患者屈光不正;⒉分别在6m、40cm设

立远近视标;⒊先注视6m视标,看清后注视40cm视标开始计时,待看清晰后再注视6m视标清晰后为一周期;⒋测定一分钟内完成的周期数⒌正常值≥25次/分。

②镜片切换法:⒈良好的照明;⒉非老视者单眼或双眼,选择合适翻转拍;⒊嘱患者

注视差眼最佳近视力上一行或二行视标;⒋先将正透镜至于眼前,看清晰后翻转到负透镜开始计时,清晰后再翻转到正透镜,再看清为清一个周期;⒌双眼检查建议使用偏振片和偏振读物。

29、调节反应:⒈矫正患者屈光不正;⒉将FCC视标放在40cm处照明昏暗;⒊将交叉

柱镜负镜轴放在90o位置;⒋调整好瞳距,确认被检者双眼均无遮盖;⒌嘱被检者注视视标,询问被检者哪一组线条清晰;⒍(⒈指导被检者报告哪组线更清晰,线条偏上或偏下,或正好交叉。

⒉若垂直线比水平线清晰,减低照明;若水平线比垂直线清晰或一样

清晰,直接向下进行。

⒊若照明降低后被检者仍然报告垂直线清晰,则翻转JCC,再比较:

①若被检者仍报告垂直线清晰,则该被检者总是垂直更清晰,因此无

法用此方法来测量调节滞后量,结束测量,记录为“垂直偏好”。

②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清晰,则记录为调节超前。

⒋如果被检者报告水平线条较清晰或两组线条一样清晰,双眼同时以

+0.25D级率增加镜片度数,直至垂直线清晰为止。

⒌同时减少正度数,直至两组线同样清晰。

⒍所增加的正镜度数即为调节滞后量,可作为试验性近距离阅读附加

镜。

⒎FCC测试得到的值可作为试验性阅读附加镜的度数,在此基础上。

⑴双眼同时添加试验性阅读附加度数,要求被检者对近距视标进行阅

读。

⑵根据清晰或舒适与否以及清晰范围等,增加或减少阅读附加度数,直

至清晰和舒适。

⑶试镜架试戴并适应或调整。

⑷开出处方。)

30、正负相对调节:⒈矫正屈光不正;⒉在40cm处双眼同时注视最佳视力上一

行视标,双眼同时增加正镜度数(或负镜),直至视标变模糊;⒊变化镜片量即为相对调节量;⒋先测负相对调节,再测正相对调节;⒌正常值:

①(NRA)负相对调节:﹢2.00D-﹢2.50D

②(PRA)正相对调节:≥﹣2.50D

31、集合近点(NPC):⒈矫正患者屈光不正,调整近用瞳距;⒉将近视标至于患者眼前

40cm处,嘱患者双眼注视视标,给予合适照明;⒊将视标在40cm处平稳向眼前移

近,记录患者发生复视的临界距离,同时检测被测眼,若发现被检眼忽然散开,则证明放弃集合,记录散开瞬间的距离,即为集合近点距离(破裂点);⒋然后将视标向回撤退,记录被检眼恢复融像的距离,同时监测被测眼忽然恢复集合,记录此距离即为集合恢复点距离(恢复点)。⒌正常值:集合近点:7-10cm。

32、正负融像性聚散:①近距离水平融像检测:⒈矫正屈光不正,调整近用瞳距;⒉将近

视标至于眼前40cm处,选择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设置为垂直单列,嘱患者注视;⒊将双眼的旋转棱镜O至于垂直方向,旋转棱镜,匀速递增底向内的棱镜量(BI)

⒋分别记录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点,视标破裂点(发生复视)的双眼棱镜值,将其相

加;⒌并以同样速度减少BI值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变为一个(恢复点)的值⒍同样方法测近距BO值⒎正常值:近距:BI:11-15/19-23/10-16 BO:14/18-28/7-15

33、模糊点:不能代偿由于棱镜在视网膜上引起的物象移开

34、破裂点:用尽所有聚散离仍不能维持单一的视网膜像

35、恢复点:视网膜像移开减少到可以重新动用聚散力合成单一的像

36、远距水平融像检测:⒈矫正患者双眼屈光不正,调整远用瞳距;⒉选择最佳远视力上

一行视标,将视标设置成垂直单列,嘱患者注视;⒊将双眼的旋转棱镜O至于垂直方向,旋转棱镜,匀速递增底向内棱镜量(BI);⒋分别记录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点、视标破裂点(发生复视)的双眼棱镜值,将其相加;⒌并以同样速度减少BI值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变为一个(恢复点)的值;⒍以上所测BI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的棱镜度值即为远距负融像性聚散力;⒎同样方法测量BO值,为正融像性聚散力;⒏正常值:

远距:BI ×/5-9/3-5

BO 7-11/15-23/8-12

37、近距、远距垂直融像检查大体相同,即改为匀速增加BU、BD的棱镜。

38、Worth四点灯:33cm视网膜中心投射范围为6 °,查周边融合,包括正常与异常对应;

6m投射范围为2 °,查中心融合,右红左绿。

39、Von Graefe 法-DLP(远距离水平隐斜):⒈矫正屈光不正,远用瞳距;⒉双眼前

放置三棱镜:OD:12△BI(测量棱镜) OS:6△BU(分离棱镜) ;⒊嘱患者注视单眼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视标;⒋让患者双眼睁开,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右上,一个左下;⒌让患者注视左下方视标,用余光注视右上方视标;⒍逐渐减小右眼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视标垂直对齐,记录此时右眼棱镜底向和度数;⒎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棱镜直至患者有看见两个视标,一个左上,一个右下;⒏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棱镜底向和度数;⒐两次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两次测量结果应小于3△}(DVP)远距离垂直隐斜:同(DLP)棱镜放置:OD:12△BI(分离棱镜) OS:6△BU(测量棱镜)。{两次测量结果应小于2△}

40、NLP 近距离水平隐斜:基本同远距注视距离改为40cm,注意:所用视标为小方块或

水平单排近视标NVP:基本相同。

41、马氏杆远视标法:⒈双眼远距全矫;⒉右眼前加水平Maddox杆;⒊使用点光源;

⒋询问是否同时看到一条垂直亮线和一亮点及其相对位置;⒌匀速改变右眼棱镜(约

1△/秒)使点线两次重叠;⒌记录棱镜度数。

42、病例

43、眼外肌肉起始点和作用:内直肌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前的Zinn总腱环的内下部,

止于鼻侧角膜缘约5.5mm。使眼球内转,与眼球壁的接触弧长约为6mm。外直肌起始于Zinn总腱环的跨越眶上裂的部位,止于颞侧角膜缘约6.9mm。使眼球外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 专业介绍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人类学以及“λογο(-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这个学科名称首次出现于德国哲学家亨德在1501年的作品《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当时人类学这个字指的是人的体质构造。[1][2] 当代人类学具有自然科学、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源头。[3]它的研究主题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个是追溯人类今日特质的源头与演变。民族志(ethnography)同时指称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据人类学研究而书写的文本。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则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类学的基本关注问题是:什么是智人的定义?谁是现代智人的祖先?人类的体质特征是什么?人类如何做出行为?为什么在人类不同群体之中,有着许多变异与差异?智人在过去的演化历程,如何影响其社会组织与文化?依此类推。 自从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与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十九世纪晚期与二十世纪早期从事人类学研究后,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这个学科就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区分开来,人类学强调对脉络的深度检视、跨文化比较(社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屈光度检测、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眼科、眼镜店等第一线工作,从事眼镜行业验配,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眼镜验配、眼镜营销和管理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眼视光学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营销和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医学和眼视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熟悉有关法规和管理。 (3)社会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 具有眼视光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及营销,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知识和眼视光营销学基础知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一般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职守,以人民健康为先。 (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3)业务素质: 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营销、眼镜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通过各项课程和健康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及从事眼视光工作的良好作风、仪容仪表等。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职业技能考核要求 经过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考核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参加社会劳动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考试,掌握眼视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五、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眼应用光学》课程 《眼应用光学》是视光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应用光学基础》的基本规律,掌握和处理几何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继课程眼睛光学和眼屈光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部课程均为理论课。 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2、《眼镜技术》课程 课程性质:眼镜是现代屈光矫正临床三大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矫正眼睛屈光不正、保护眼睛健康和提高视觉功能的一种特殊医疗器具,因为眼睛的生物特性,所以眼镜的校正功能相对眼睛的医疗健康而言,被称为“光学药物”,它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并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总学时:138学时;理论学时:10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适用专业:眼视光技术;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3、《眼科学》课程 本课程是供三年制专科眼视光学专业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眼的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眼科检查法等基本技能,以及眼科用药等基本知识。 眼科学基础是将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将恢复或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术、药物、光学器具等达到理想视觉状态。视光学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学好眼科学基础对于眼病防治和视光医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眼视光师对眼科学要有所了解,才能提高眼科学与屈光不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掌握眼科学知识也有助于眼视光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中文摘要》 平面广告设计或商业广告影片(CF)除了造形的技巧外,首重创意。但是广告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仍然常停留在造形技巧上,或是视创意为〞黑箱〞,或是视创作为文、图分论。如此一来往往不能精确的分析广告设计的巧妙之处。事实上,广告设计受传播学科、造形艺术的影响甚巨,到底是怎么影响?要如何分析? 本研究主要由探传播学的发展,来讨这种广告设计创意方法上的转变,期望能建构一套能圆满诠释广告设计〞创意所由〞的理论。 论文分四部份: 第一部份: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第二部份:提出设计创意模式与类型 第三部份:广告设计案例分析 第四部份:结论 我们国内对广告设计实务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是对广告设计学术的重视则仍待加强。至今,我们广告设计界所引用的学术成果,往往还停留于原则、常识阶段,否则即为跨国公司的作业模板所规范,乃至广告设计的评论,多半文、图分论,连广告设计人才培育也都呈现文案升至创意总监,美工升至美术设计或是艺术指导。总不见兼通文、图的人才与作品。 事实上,广告设计的发展早已不只文、图之事,更包括了:影片制作、配音、市场规划、促销活动、、、怎么在90年代还以这般分科来培养广告人才? 本研究体认广告设计的跨学科性,试图从与广告设计最为密切相关的近代传播学科,来分析这些学科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并建构初步的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进一步更以近期广告实例,进行〞整体的〞分析(而不是片面的、单一学科的评论)。期望这样的广告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能带给国内广告设计创作者更大、更真、更有利的挥洒空间。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创意、理论 国内近期广告设计的创意分析:兼论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1、双眼视觉定义:双眼同时注视外界的一个物体感知为单一物像的过程也叫双眼单视。 2、双眼视野:颞侧90o、鼻侧60o、总共约为150o、双眼视野约为180o、中间120o、 颞侧30o为各眼单独所有,呈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3、Worth分级:第一级同时视双眼同时感知物像、第二级为平面融像两眼物像融合 为一,但不具深径觉、第三级为立体视觉产生三维空间的深径觉。(worth认为双眼视觉必须具有第一、二级才能产生第三级的立体视觉。) 4、形成双眼视觉条件:①双眼良好的注视力、②双眼同时视、③双眼黄斑中心凹相同 视觉方向、④双眼视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⑤视野双眼需要足够大的重叠、⑥双眼视神经应有视交叉。 5、双眼叠加作用:是指各眼所获取的信息相加而产生超越单眼的双眼视觉功能。 6、双眼叠加作用几种程度:①双眼相辅相成作用、②双眼完全或线性叠加作用、③双 眼部分叠加作用、④双眼无叠加作用、⑤双眼抑制作用。 7、两眼视觉掩饰作用对应拥挤现象。 8、复视:是由于同一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将外界的一个物体看成 两个的现象。(由于视网膜对应关系异常) 9、混淆视:是外界的不同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 10、双眼视差:在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又叫视网膜视差 11、双眼视网膜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①水平视差、②垂直视差、③旋转视 差。 12、双眼单视圆:是在物理空间中刺激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所有点的轨迹。 13、Panum区是指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

时受刺激时,仍产生双眼单视。 14、注视:表示被注意物体的物像稳固的维持在黄斑中心凹处,并随时间长短将物像保 持在此处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 15、注视反射:当目标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时随即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上。 16、扫功能:矫正黄斑中心凹与注视目标之间位置的错误。扫视运动的分类:1、随 意性扫视运动2、反射性扫视运动3、自发性注视性扫视运动。 17、跟随运动:使得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图像。 18、调节:调节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 19、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他所需要的调节量为调节需求。 20、调节近点:双眼使用最大调节时才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点。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 眼能清晰的看到的最远距离处物体的位置。调节范围:远点至近点的空间线性范围。调节幅度:调节远点和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度表示形式。 21、聚散: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22、辐辏需求:令两眼单视所需的辐辏量为辐辏需求。 23、隐斜:在打破融像的情况下出现的眼位偏斜。 24、AC/A=(近距辐辏需求﹣远距隐斜﹢近距隐斜)/近物调节需求或 AC/A=瞳距﹙mcm﹚﹢近测距﹙﹚×(近隐斜﹣远隐斜) 25、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理解) 26、不等像:是指两眼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光学因素和神 经因素。 27、调节幅度:①移近移远发:⒈矫正屈光不正,⒉开近灯,近用视标至于被检眼前40cm 处,⒊以1m/s移近被检眼,直至视标变模糊或变成两个,记录此刻视标至眼镜表

人体工程学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人体工程学对展示设计的影响 过大的密度,也容易造成参观人群堵塞,会使人感觉疲劳,影响展示整体效果;陈列密度过低,则会显得展示空间空旷、缺乏内容。陈列的密度大小还与展厅的空间跨度、净高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受展示物的视距、展品的陈列高度、展品的大小、展示形式以及不同观众类型等因素影响。展示空间较宽敞时,可使陈列密度稍大,也不显得拥挤;如果展示空间低矮,同样的陈列密度也会显得拥挤。展示对象的尺寸较大,展示视距又近,也会使人觉得空间拥挤。 1视觉的传达是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应用 在展示设计中,除了人的尺度和活动中的相关尺度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视觉活动。眼睛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器官,信息获得有80%依赖于视觉。人的视距,视角以及视觉习惯是合理组织陈列高度的依据。陈列高度是指展品或版面与参观者视线的相对位置。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人对陈列高度的适应受人体有效视角的限制,一般陈列高度不宜超过350厘米;经常运用的展示高度是80~250厘米之间的区域。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水平视线高度以上20厘米,以下40厘米之间这个60厘米宽的水平区域,如果以亚洲人一般标准高度165厘米左右,最佳的陈列高度应在125~185厘米之间,重点展示的对象陈列在此区域内,较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接受信息之前往往人们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经过选择之后,往往注意力会集中到那些准备接受的信号上面。因此,引起注意是展示设计的重要手段和成功的基础,只有引起注意才能产生以后的理解,确信,记忆行为并导致最终的行为。 展示效果最终需要面对的是人,如何吸引和维持住他们的注意力,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根据人体工程学中视觉心理和人的心理规律,可采用以下方法。 2增大展示效果的强度

传播学专业 各方向介绍

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眼视光专业 双眼视复习提纲答案

双眼视觉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近视眼戴远用眼镜看近时,视线不能通过镜片光学中心,产生了基底(A )的棱镜效果。 A.内方B.外方 C.左方D.右方 2.具有相同视觉方向的点是(A)。 A.视网膜对应点B.视网膜非对应点 C.正常视网膜对应D.异常视网膜对应 3.测量水平聚散力时,(B)表示在发生复像后重获双眼单视的能力。 A.模糊点B.恢复点 C.破裂点D.融合点 4.(C)使得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物像。A.扫视运动B.前庭眼反射 C.跟随运动D.视动性眼震 5.理论单视圆上的任何一点都成像在(B),被感知为单一视。 A.注视点B.视网膜对应点 C.panum 区D.主点 6.集合不足表现为:(D)。 A.正常AC/A 比率,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外隐斜 B.正常AC/A 比率,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内隐斜 C.低AC/A 比率,看远内隐斜,看近更高度内隐斜 D.低AC/A 比率,看远外隐斜,看近更高度外隐斜 7.可以辨别隐斜视和显斜视的方法是(B)。 A.交替遮盖法B.遮盖-去遮盖法 C.Von Graefe 法D.马氏杆法 8.对于集合过度的患者,需矫正内隐斜量为8 Δ,梯度性AC/A 比率为8 Δ/D,其附加度数为 (B)。 A.-1.00DS B.+1.00DS C.-1.00DC D.+1.00DC 9. 使用Von Graefe 法检查眼位偏离的方向和程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D)。 A.左眼3Δ外隐斜 B.左眼3Δ外斜视 C.3ΔBU D.3ΔBI 10. 负融像性聚散组的数据包括(D)。 A.垂直视差量 B.正相对调节 C.调节幅度 D.融像性聚散灵活度检测的BI 部分 11. 隐斜是双眼无融像状态下的眼位分离,为抵偿内隐斜,需使用(D)。 A.正相对聚散B.负相对聚散 C.正融像性聚散D.负融像性聚散

视觉人类学

一、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形象刻板印象分析 我是一个喜欢看动漫的人,而众所周知,日本动漫在动漫行业确实是独树一帜的。而看了多年的动漫,不难发现很多框架较大的动漫都会涉及到中国。而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动漫对中国形象有了一个刻板印象。 (1)中国人出场男人唐装女人旗袍的复古印象。这一点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印象了,在国内已经被大多数人给遗忘的古典服饰好歹还是被日本人给记住了。这种刻板印象却突显了国人的悲哀,日本人的和服至今依旧是一种正式的正常的穿着,而在国内却是鲜少见到唐装旗袍,这些东西都是出现在特定的场合了,真正的只能成为一种文化而已了。再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他们的印象都是停留在这些复古服饰呢?即使在现代甚至是未来背景的动漫中(如《叛逆的鲁鲁修》《四驱兄弟》等),中国人依旧是穿着复古,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一个古代的文明国度?发人深思。 (2)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只有乡村没有城市。这种刻板印象的产生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无论是在怎样的一部动漫中看到的始终只是中国那么一个乡村,更甚者中国角色是从深山老林出来的。这样的刻板印象,是中国的落后所造成的,虽然地大物博,虽然中国人自己自信满满,但是外国人却始终是把中国划归了落后的国家。 (3)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充满了神秘感。在绝大多数提到中国的日本动漫中,中国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古老的令人好奇的国度,而其中的中国角色也会拥有一些神秘的能力,切换到中国的场景也经常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的刻板印象。 总之,从日本动漫中可以发现许多日本人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或好或坏。我们也需要反思反思这种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了。 二、浅谈孙明经 孙明经,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一个被尘封的记忆,一段没能载入历史的遗憾。 孙明经先生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影视建设而奋斗,他参与了国家电影、广播、摄影高等教育的创建工作,创建了国家电影、广播、电视、摄影高等教育最早的十几门课程,同时也建设了其教材,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影、电视、广播、摄影的大学教师和高级人才,还拍摄了可观数量的教育电影及科学考察照片(亲自摄制科考及教育电影63部,负责组织摄制110

双眼视觉学重点内容

1.眼位视觉中心方向:以中心凹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2.偏心注视:若是以中心凹之外的点作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3.Hering第三法则:当两眼对称集合时,在各眼视轴上重叠的物体看起来位于头的中间平面上。 4.视网膜对应点: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视网膜上的某一点对应,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5.理论单视圆:通过注视点和两眼入瞳中心的几何圆。 6.运动融像:两眼的聚散运动,以使两眼的对应点重合。 7.感觉融像: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里过程,联合两眼各自获得的图像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 8.Panum区: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将产生双眼单视。 9.Panum空间:是Panum区在外界空间的投射,其范围包括单视圆的前后区域。 10.双眼视差: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 11.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内,看起来近于注视点。 12.非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外,看起来远于注视点。 13.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它所需要的调节量。 14.聚散需求:两眼转动中心连线,即基线至外物距离之倒数,单位为米,与瞳距大小无关。 15.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16.视觉混淆:两个不同物体成像于两眼的视网膜对应点上,被看成在一个视觉方向上,造成视觉混淆。 17.隐斜:在无需融像时,两眼视线不对准视标的眼位。 18.双眼单视清晰区:BO模糊线,BI模糊线与调节幅度水平线及远距水平线所成的平行四边形。 19.负相对调节:在双眼付出一定量调节和集合的基础上,保持集合不变,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即在全矫的基础上加正镜至模糊,所增加的正镜量。 20.正相对调节:在集合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能调动的最大调节量,即在远距矫正的基础上加负镜至模糊,所增加的负镜量。 21.图形分析法:将调节和聚散测量结果在x、y轴坐标绘制出,已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清晰舒适的双眼单视或有双眼视觉问题。 22.集合不足: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23.散开不足:远距内隐斜而近距眼位在正常范围,AC/A比率低。 24.集合过度:远距隐斜正常,近距内隐斜,AC/A比率高。 25.散开过度:远距高度外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范围,AC/A比率高。 26.调节滞后:调节反映趋向少于调节刺激。 27.正融像性集合:BO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8.负融像性集合:BI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9.Sheard准则:要求融合储备应该至少为需求的两倍。 30.Percival准则:将双眼单视清晰区的中间1/3宽度与调节刺激在零至3D之间的范围确定为舒适区,需求线应通过舒适区,否则就不符合Percival准则。 31.1:1准则: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同内隐斜一样大。 简答 1.相比较单眼视觉,双眼视觉的优势有哪些? 答:增加了人眼的视觉分辨率、扩大视野、消除单眼的生理盲点,并提供了三维的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是形成双眼的过程,即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投射到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区),神经兴奋沿视路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视皮层)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过程。双眼视觉功能并非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当单眼异常,或出现双眼协调异常,则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诸多不便。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学科的交叉点。本课程将介绍正常双眼视觉的发生、发展、重点阐述双眼视异常的临床检查和处理方法,并能介绍规范化的儿童双眼视觉异常的诊断、治疗原则和训练方法。 一、正常双眼视觉功能的发生、发展 1、双眼视觉的生理机制:双眼视觉是一种极为精细复杂的生理现象,理解其机制需要掌握以下概念: 1.1视网膜成份:单位面积的视网膜受到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沿视路传到视皮层,从视网膜到视皮层所有参与这一知觉过程的组织总称为视网膜成份。视网膜成份的特性:感知外界物体、方向知觉(空间投射)。 1.2视网膜对应点(对应成份):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两眼黄斑中心凹是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1.3视界圆与Panum空间:视界圆(Horopter):又称Vieth-Muller圆、双眼单视界。即通过注视点与二眼结点所画的圆。无限远的弧面称为基础面。Panum 空间:视界圆内、外一定距离的物体,会引起双眼轻微的差异,但不产生复视,这个距离于正前方窄,周边宽,该区域为Panum空间。Panum空间内物体被感知为立体的单一印象。 1.4生理复视:存在生理性复视提示有双眼单视。

2020年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

2020年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本文将系统的对复旦大学中文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招生情况,专业介绍,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录比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及复旦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新祥旭考研聂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 一、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招生情况: 专业代码0501Z1 专业名称艺术人类学与民间 文学(学术学位) 招生人数 2 研究方向01艺术人类学理论与实践02文学人类学 03视觉人类学 04音乐人类学 05民间文学理论 06戏剧人类学 07舞蹈人类学 08中外民间文学史 0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705文 学语言综合知识;④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 备注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人。 二、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介绍 通过对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及其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

健康,在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领域内掌握系统专门知识、具有较强文字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一门)和计算机工具、独立从事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的理论研究、教学和文化、新闻、事业单位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三、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复试分数线 年份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 2018 55 90 345 2017 55 90 340 2016 60 90 350 四、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报录比 年份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其中推荐免试人数报录比2017 5 2 1 2.50 2016 3 2 1 1.50 2015 2 2 / 1.00 五、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三册,严家炎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 《众妙之门——文本细读》陈晓明 《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临床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指南

温州医学院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年6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5 日期: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linical vision optic)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389 课程总学时 40(理论总学时24/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5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临床视觉光学基础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人眼基本光 学结构、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视觉光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 屈光不正以及矫正方法等的新进展。 学习本科目的目的是掌握视觉光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人眼基本功能,了解屈光 不正以及其他视功能障碍的矫正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视觉光学是研究人眼视觉光学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生理物理学、生物化

学,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眼镜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眼视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2011年8月第4次印刷 (2)参考资料: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 《primary eye care》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结合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考核体系包括理论、实践与平时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理论考核严格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实践技能考核分站限时,现场打分,既考核熟练程度又考核心理素质。平时考核除涉及参与和作业情况,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传播学课程论文.

目录 一、摘要―――――――――――――2 二、关键词――――――――――――2 三、发展史―――――――――――2 四、影视传播的概要―――――――――――8 五、结束语――――――――――――11 六、参考文献―――――――――――12 影视与传播 一、摘要: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描绘美好爱情的琼瑶剧,或是俊男美女的偶像剧、综艺节目,还是记录客观生活的纪录片、引人深思的文艺片,甚至是天真可爱的动画片、令人恐惧的惊悚片等等,这些集结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各门艺术的影视都可以在人们放松休闲的同时进行传播。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活动。而影视传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快最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领域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特别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交互电视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影视艺术更是如虎添翼,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艺术魅力和传播能力。二、关键词: 传播学(Communication science 、影视传播(Television transmission、电视(Television、传播(Communication、历史(History、发展(Development、诞生(Birth、发明(Invention三、发展史:

人类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影视传播作为人类传播 活动发展的产物,其自身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那么接下来,就由我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介绍一下影视传播的发展史。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符号和信息传播时期,语言文字时期,大众传播时期。而影视传播就属于大众传播时期。 (一影视的诞生: 1.电影的发明: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可以说没有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电影的产生。而电影的产生则是以视觉暂留为物质基础、以摄影与放映为科技基础而诞生的。 电影史前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们的执着追求,创造出了符合这一新的科学观念的形象的媒介语言——运动的光学幻觉,而从19世纪20年代初,科学家、发明家们把这一现象与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暂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会立即消失,而会继续停留一段时间。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又出现了供绘画时成像用的透镜暗箱。以后又出现了氯化银、硝酸银等具有感旋光性能的感光物,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为摄影 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49年爱迪生实验室发明了“电影视镜”后,电影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电影视镜”是一个可放50英尺胶片的大柜子,影片首尾连接成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里面装有放大镜,人凑在窥孔上就可以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中国人称为“西洋镜”。 中国对电影的认识和实践也有比较早的记载。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亡”的学说,是人类对“光影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双眼视觉学(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3分) 人的单眼视野在水平位上颞侧约90度,鼻侧约60度,总共约150度。双眼视野约为1 80度,中间120度为双眼所共有,是双眼视觉功能之所在。 A. 对 B. 错 2 【判断题】(3分) 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眼视网膜上的某一点相对应(生理盲点除外),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A. 错 B. 对 3 【判断题】(3分)

当头位不变,眼球转动时,头位中心方向会发生改变 A. 错 B. 对 4 【判断题】(3分) 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 A. 错 B. 对 5 【判断题】(3分) 立体视觉能准确地作外物定位和在外界环境中的、自身定位。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2分) 叶房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不等像 A. 错 B. 对 2 【判断题】(2分) 视网膜像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眼轴长度和眼镜放大率 A. 错 B. 对

3 【判断题】(2分) 超过5%的两眼不等像会影响立体视阈值 A. 对 B. 错 4 【判断题】(2分) 视疲劳和头痛是不等像最常见的症状 A. 错 B. 对

5 【多选题】(2分) 不等像是指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_和_两个基本因素决定。 A. 心理因素 B. 光学因素 C. 屈光因素 D. 神经因素 第三章测试 1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刺激相等数量的感受野,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A. 错 B. 对

2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的感受野的数量不相等,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A. 对 B. 错 3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不等,而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也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感受野的数量恰好相等,则大脑皮层仍感知等像。 A. 错 B. 对

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4456174.html, 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 作者:邓启耀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1期 摘要:看或被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就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在场观看?观看者和被观看者处于什么关系?透过我们的观看,呈现的是自己文化的影像记忆,还是现实人文的多重镜像?我们的图像如何具有我们的文化特质等问题,本文结合2009年在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研讨情况,对“我看人,人看我;我看人,也看我;我看人怎么看我”三个视觉人类学角度做些论述,以期和学界同仁分享大会研讨成果。 关键词:视觉人类学;我看人;人看我;我看我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1-006-06 2009年 7月27日—31日,号称人类学民族学奥运会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昆明召开,有来自国内外的三千多学者参加。大会分为若干论坛,影视人类学是其中规模最大的论坛之一,有18个专题组。“视觉表达和跨文化观察暨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影视人类学论坛引起较大反响的专题组之一,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美术馆和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笔者和法国亚威农艺术学院雅克·德冯特(Jacques Defert)教授、摄影理论家李媚教授共同主持。本专题组有来自中、 法、美、日等国的40多位学者参加,根据论文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我看人:谁是我?谁是他者?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第二单元为“人看我,我看我:本文化持有者自述和视觉分享”,第三单元为“我看人,人看我:局外人和局内人的对视与对话”。 研讨会开始,笔者作为执行主席做《我看人看我》的专题主持开场白,笔者认为,看或被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问题是,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在场观看?观看者和被观看者处于什么关系?透过我们的观看,呈现的是自己文化的影像记忆,还是现实人文的多重镜像?我们的图像如何具有我们的文化特质?已故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我看人,人看我”的人类学观察,从视觉人类学角度可以在不同的断句情况下理解:我看人,人看我;我看人,也看我;我看人怎么看我等等。这是本专题组研讨主题策划的一个结构性考虑。 一、我看人:谁是我?谁是他者? 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研讨会是对尘封半个世纪的摄影大师庄学本影像的多学科学 术研讨。庄学本作为中国现代影视人类学的杰出先行者和摄影艺术家,他的摄影考察以及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历史丰富性以及文化、艺术品质,无疑值得后人发掘与研究。本次会议研讨主题为:20世纪初中国的西部开发和边地摄影、庄学本与中国人类学摄影、拍摄者与被拍摄者、 他者观看的多种方式、民族学:国家建构与民族认同的人类学考察、中国历史中的影像人类学

《眼镜学》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 眼视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1年9月

《眼镜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Ophthalmic lense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 39(24/15)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眼镜学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镜镜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眼镜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眼镜学设计、材料等 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学习眼镜学的目的是掌握眼镜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眼镜镜片的基本知识和 眼镜的安装工艺技术,了解镜片设计、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眼镜学是研究眼镜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材料学、生物化学,同时作为一种医疗器具,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视光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眼镜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第3次 印刷瞿佳主编适用于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The Ophthalmic Lenses》《眼镜学》双语教学英文材料自编教材瞿佳主编 (2)参考书: 《眼镜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 2004 年7月 《眼镜学》中国标准出版社瞿佳主编 1993年 《眼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瞿佳主编适用于本科生和大专学生 2005年9月 《中法眼视光学实用系列丛书》瞿佳吕帆审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1、《光学基础和数学》作者:周翔天 2、《老视》作者:刘晓玲 3、《渐进多焦点镜片》作者:陈浩 4、《眼镜架》作者:保金华 5、《眼睛片材料与制造》作者:保金华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英语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英文教 材 《Ophthalmic Dispensing》Clifford W. Brooks第二版英语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

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社会信息: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是它诞生的基本条件。信息社会亦称"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 信息革命: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反映、接收、传递、交流、综合分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与手段的革命性变革。信息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所能得到的各种物质手段来延伸、扩展和强化人的脑力劳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和分散化。信息革命对社会的推动首先体现在它使得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推动力。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从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为目的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语义空间:即语言意义的世界,一般来说,信息是意义和符号的统一体,内在的意义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动作、表情、文字、音声、图画、影像等符号)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每一种符号体系在广义上都是传达意义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构成了特定的语义空间。传播既是在社会空间进行的,也是在语义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语义空间,即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或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否则传播过程本身便不能成立。 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的反应。受传者回传给传播者的信息成为反馈,获得反馈信息,是传播者改进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人际传播中,反馈是直接,及时,灵活的;而大众传播的反馈则是具有间接性,迟延性和制度性等特点。 信源:指信息的提供者或新闻发布者和报道者,传播过程第一个环节。由于人们一般是根据信源的可信性来判断信息价值的,所以心愿的可行性如何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信源的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双眼视觉学课程代码:1313、495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眼视光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与双眼视觉相关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法;异常双眼视觉的分类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涉及正常双眼视觉和异常双眼视觉的检查和处理。包括:双眼视觉基础、双眼视觉检查、异常双眼视觉的检查及分析处理等。 双眼视觉学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是眼视光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对眼视光实践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眼双眼视觉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双眼视异常的基础知识,又要学会综合运用双眼视觉知识,指导临床工作,有效地处理临床常见的双眼视觉问题为患者提供清晰、舒适和持久的视觉矫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双眼视觉学是视光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视光学知识,与临床密切联系的一门必需课程。与视光学理论和方法、斜视弱视学等重要专业课程联系紧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正常双眼视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常双眼视觉的生理及双眼视觉的发育,掌握斜视与双眼视觉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正常双眼视概述(重点) 识记:双眼视觉的特点。双眼视野的大小及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理解:双眼视觉的临床分级:同时视、平面融像和立体视觉。 (二)双眼叠加作用(次重点) 识记:双眼叠加作用的定义和分类。 应用:双眼叠加作用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三)视觉方向(重点) 识记:视觉方向的相关概念,包括视觉方向、眼位中心视觉方向、主视觉方向、二级视觉方向等。 识记:视网膜对应点、Vieth-Müller圆的定义。 理解:双眼视差与立体视觉的关系。 应用:复视和双眼视觉混淆产生的原因。 (四)双眼融像(重点) 识记:双眼融像、运动融像和感觉融像、Panum区和Panum空间的定义。 识记:异常视网膜对应、抑制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理解:产生融像的原理及影响双眼融像界限的因素。 应用:聚散和双眼视觉的关系,单视圆的测量方法。 (五)立体视觉(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