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题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题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题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测试题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D、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2.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下面或旁边,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 ]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B.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身上的热

C.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使汗水蒸发,而蒸发需要吸收身上的热

3.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5.下面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 ]

A、熔化,凝华,汽化

B、凝固,凝华,液化

C、液化,熔化,升华

D、汽化,熔化,升华

6.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7.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8.关于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9.若将冰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冰和玻璃都会熔化,但冰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初春,江河湖面上的白雾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人体

正常体温是_________。

12.图中a 温度计的读数是 ,b 温度计的读数

是 。

13. 用同样多的O ℃的水和O ℃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14.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

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

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15.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雪条是

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回答:⑴图中的“白

气”是_____形成的.⑵关于“白气”,符合实际的是_____图.

16.某种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

像回答下列问题: (l )该晶体的熔点是 ;

(2)该晶体从300℃到开始熔化共用了 min ;

(3)该晶体熔化用了 min 时间;

(4)该晶体熔化后温度最高升到 ;

(5)图像中 ___ 段物质处于固态, 段物质

是液态,BC 段物质处于 状态。

17.某固体从50℃开始熔化,到70℃还没熔化完,则该固体是________。

18.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

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19.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雾”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

三、实验题:(24分)

21、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 (4分)

(1)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关系的.

(2)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关系的.

(3)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的.

(4)整个过程中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探究的。

22.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0分,每小题2分)

(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20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2)当水沸腾时,小明的温度计如图21所示,此时水的沸点_ ℃;如果继续

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 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温度逐渐升高,从杯底冒上来的气泡越来越

_____(填“多”或“少”)。气泡上升到达水面时破裂,放出_________。

(4)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

沸腾状

(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

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

(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a b 2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0分,每空2分)

小明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

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2

(1)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该物质是(填“海波”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

(3)在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则该物质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它又继续熔化。说明该固体熔化时需要,温度____________。

四、综合能力题:(24题6分,25题10分,共16分)

24. 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水银-39 ℃

煤油-30 ℃

酒精-117 ℃

我国某科学家要到最低温度是-80℃的南极去考察,应该选用上面那种液体做的温度计?为什么,请简单解释一下。

25、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

图,江、河、湖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

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

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

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

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

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初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带习题与复习资料

讲义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 学前准背 1.常见化学元素和符号 2.常见元素化合价 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口诀如下:“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3类: ①物质状态的改变(气液固三态变化): 水的沸腾、水的凝结、衣柜里放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病人输氧时钢瓶中液氧气化。 ②物质外形的变化: 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砂石粉碎、小麦磨成面粉 ③电、磁、声: 电磁现象、电热现象、灯泡发光、振动发声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蚀、酒的酿造、牛奶变质、矿石冶炼成金属、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照相底片曝光等等。(3)物理变化Vs化学变化:

A.铁锅生锈B.水的蒸发C.粮食酿酒D.酒精燃烧答案:B 例题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 冰雪融化 C. 灯泡发光 D. 石蜡熔化 答案:A 例题3.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炬成灰 B. 木已成舟 C. 铁杵成针 D. 滴水成冰 答案:A 例题4.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美酒飘香B.食物腐败C.切割玻璃D.水的沸腾答案:B 例题5.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属导电 B. 煤气燃烧 C. 干冰升华 D. 酒精挥发 答案:B 例题6.春节中的活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包饺子 B、看春晚 C、放烟火 D、贴窗花 答案:C 例题7.净化天然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B.挥发 C.过滤D.消毒答案:D 例题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蜡烛燃烧 C.黄金铸币 D.海水晒盐 答案:B 例题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三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90分钟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O 16Mg 24S 32Cl 35.5Ag 108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A项,食盐水与胶体是不同的分散系,它们没有交叉关系;B项,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C项,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D项,混合物、单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不相互交叉,D项正确。 答案:D 2.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①钠的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可溶于水的物质④电解质⑤钠盐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解析:各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①对;NaCl、Na2SO4都不能与硝酸反应,②错;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③对;都是电解质,④对;Na2O不属于钠盐,⑤错;NaCl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⑥错。C项正确。 答案:C 3.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甲:SO3+H2O H2SO4,乙:C+H2O(g)CO+H2,丙:3NO2+H2O2HNO3+NO,丁:2Na+2H2O 2NaOH+H2↑,故C项正确。 答案: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NH3是电解质 B.标准状况下,6.72 L NO2气体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3 C.向水入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 D.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离子:Na+、N O3-、N H4+、S O42- 解析: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电离,只能说NH3·H2O是电解质,故A项错误;标准状况下,6.72 L 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3NO2+H2O 2HNO3+NO可知,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3,故B项正确;HClO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C项错误;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与N H4+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错误。 答案:B 5.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Na+、N H4+、Br-、Cl- B.K+、Na+、Al O2-、S O42-、Si O32- C.Na+、HC O3-、S O32-、CH3COO- D.H+、Fe3+、Na+、N O3-、S O32- 解析:A项,能大量共存;B项,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硅酸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醋酸,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H2SO3,其能被硝酸、铁离子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D 6.如图表示一些物质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 ...的是 X Y Z H A分散系胶体溶液大雾 B电解质酸碱盐 C元素周期表的纵列主族副族卤族 D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酸 解析:B项中酸、碱、盐应是并列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其溶解性小于Na2FeO4。 K2FeO4与水的离子反应是4Fe 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工业上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图1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23分)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 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 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 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 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 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 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 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259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6.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7.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9.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10.如图2,仔细观察下方的“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两个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图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习(含解析)

2019年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 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B . 燃料燃烧 C . 橙汁榨汁 D . 品红扩散 2.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A.酒精和白醋B.铁粉和木炭粉 C.食盐和蔗糖D.氧化铜粉末和二氧化锰粉末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水的电解C.瓷碗破碎D.干冰升华 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房屋倒塌B.山体滑坡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A.食醋B.盐酸C.大理石D.蒸馏水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 A.CaCO3CaO + CO2↑ B.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 C.2Cu + O 2CuO D.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BC) A.H2CO3H++HCO3-HCO3-H++CO32-B.H2SO42H++SO42- C.NaHCO3Na++H++CO32-D.NaHSO4Na++ H++ SO42- 6.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 A.I2O4 B.I3O5 C.I4O7 D.I4O9 7.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Na2O中,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2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8.汽车为期中含有氮的氧化物,它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汽车行驶时,由于点火化的作用,在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有N2+O2放电2NO;N2+O2放电2NO;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C)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 + F2 + 2OH-RO4- + 2F- + 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B)

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刚出冷库的冻肉表面有白色颗粒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会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3.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35℃﹣42℃ B.家用寒暑表是用来测量气温的 C.常见的温度计一般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形成的是() A.护目镜上的“水雾”B.早春,冰雪消融 C.玻璃上的冰花D.热泉上的“白气”5.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

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华 6.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7.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B.2℃C.4℃D.6℃ 8.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9.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B.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2.下列变化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Cl-→Cl2B.FeCl2→FeCl3 C.C→CO2D.KMnO4→MnO2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中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Cl-,所以NH4Cl不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 4 5.下列反应中,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C.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a2+=BaSO4↓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 2 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7.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动物呼吸B.植物光合作用

2010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1.(10福建省晋江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10福建南安1.)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 3.(10,娄底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 4.(10陕西)9.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D】 A.绿色植物B.世博会开幕C.电解水探究D.相互划刻光合作用燃放烟花水的组成比较硬度 5.(10揭阳)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右图)的主体 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 是 A.强度高B.能导电C.耐腐蚀D.抗震性好 6.(10肇庆市)4.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B.敞放的固体烧碱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D.干燥木材吸水7.(10南昌市)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烟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8.(10南京市)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 9.(2010·辽宁鞍山,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10.(2010·辽宁鞍山,4)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泪”是指液态石蜡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11.(2010·辽宁鞍山,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1、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 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 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它是国际 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它以-273℃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3)两者的关系:T=273+t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 .... ....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 .....,待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 如图4-1中乙正确 ..、甲和丙错误 ..。 4、温度计读数:如图4-2中甲的示数为9℃;乙的示数为-16℃。 (甲)(乙) 图4-1 图4-2 图4-3 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8℃(或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 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4-3中体温计的 示数为36.8℃。 6、几种新颖的温度计:气体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红外测温计、电子体温计、 光测高温计、电阻温度计。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态。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 ..和沸腾 (1)蒸发: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 象。蒸发有致冷作用。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题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测试题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D、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2.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下面或旁边,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 ]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B.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身上的热 C.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使汗水蒸发,而蒸发需要吸收身上的热 3.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5.下面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 ] A、熔化,凝华,汽化 B、凝固,凝华,液化 C、液化,熔化,升华 D、汽化,熔化,升华 6.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7.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8.关于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9.若将冰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冰和玻璃都会熔化,但冰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初春,江河湖面上的白雾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该物质的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 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 D. 具有特殊香味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降雨 B. 水分蒸发 C. 煤的分解 D. 药品研碎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A. 制作石器 B. 烧制陶瓷 C. 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还原性 B. 状态 C. 硬度 D. 导电性 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容易分解而成为白色的硫酸铜,工业上精炼铜、 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制法 D. 用途 9.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切玻璃 B. 氢气冶炼金属 C. 天然气作燃料 D. 稀硫酸除铁锈 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11.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面食代表之一。下列制作板面过程 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擀面 B. 切条 C. 扯面 D. 煮面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氧气用于气焊 1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反应:Na+H2O=Na++OH-+H2↑ 2.属于纯净物的物质是( ) A.矿泉水 B.干冰 C.浓硫酸 D.盐酸 3.“灰霾加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珠三角臭氧浓度严重超标” 光化学烟雾主要有害物质是O3。它是由排放到大气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O3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2KI+H2O = 2KOH+I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主要是汽车排出的废气造成 B.根据O3和KI溶液反应反可知,有1mol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6mol C.光化学污染属二次污染。 D.O3和KI溶液反应中O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液氯 C.生理盐水 D.漂白粉 5.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还原剂的是() A.2F2+2H2O=O2+4HF B.2H2O2H2↑+O2↑ C.Na2O+H2O=2NaOH D.C+H2O CO+H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7.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 2CuFeS2+ O2=+2FeS+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FeS2仅作还原剂 B.若有1mol 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4mol电子转移 C.方框中的物质应是CuS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基础知识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不能紧靠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从液态变为固态叫;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热,凝固要热; 2、固体可分为体和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的物体传给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热、液化要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有关: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的大小有关,越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1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0扬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一一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凝华 2、(2010广东)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3、(2010福州)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 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4、(2010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5、(2010南通)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6、(2010鸡西)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7、(2010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8、(2010宜昌)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9、(2010龙岩)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及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 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 答案:D 3.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4.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5.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压强: (4)密度: 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

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7.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 8.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答案:无色无味气木条燃烧更剧烈燃烧的木条熄灭 9.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 思路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C、D均属于新物质、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体现了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A是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选择A。 答案:A 10.(1)石蜡是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状态,密度______________ (大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检测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Al2(SO4)3 =2Al3+ + 3SO42- B.AlCl3 = Al3+ Cl3- D. M g(N O3)2 = Mg+2 +2NO3- D.KMnO4 =K+ +Mn7+ +4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液态氯化氢能导电 C.液态氯化钠能导电 D.熔融的液态钠是电解质 3.下列反应中,铁元素被氧化的是…………………………………………….()A.FeS +2HCl = FeCl2 + H2S↑ B. Fe +H2SO4 = FeSO4 +H2↑ C. FeO + 2HCl =FeCl2 +H2O D. Fe2O3 +3CO = 2Fe +3CO2 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 + 2H+ = H2O +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 +6H+ = 2Fe3+ +3H2↑ 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 + 2H+ = H2O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 + OH- =H2O 5.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是………………………………………………() A.稀硫酸不是分散系 B.一种分散系里只有分散质和分散剂两种物质 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D.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态),有9种组合方式的 6.下列各组,可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A.Na2CO3、Na2SO4、K2CO3、K2SO4 B.石灰石、氯化钙、纯碱、氯化钠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 D.氢气、盐酸、苛性碱、小苏打 7.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各组分散系,需用丁达尔效应区分的是………………………………….() A. 溶液和浊液 B. 胶体与胶体 C. 溶液与胶体 D. 溶液与溶液 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Na+ 、Ag+ 、CO32-、Cl- B. K+ 、Ba2+ 、SO42-、Cl- C. Na+ 、K+ 、CO32-、Cl- D. Na+ 、K+ 、Cl-、SO42—10.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反应,在该反应中,铁做了…………………………………………………………………….() A.氧化剂 B.还原剂 C.被还原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11.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