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改已经实施好几年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期盼,更是广大学生的福音。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教师怕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打着新课改的幌子,依旧老一套;2.对新课标研究不透,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原因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广大语文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弯。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

其实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贴近“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源泉”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二、放眼“全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而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二者紧密联系。认得表现欲望,认得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

上应要求学生朗读、默读、读书课文,教师也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运用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是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应该是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再次是写,除了课堂上的写作以外,应多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校内阅读书报、讲故事、朗读诗文、学书法等。听故事、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写调查报告,写所见所闻所感等。

三、突出“主体”

传统教学主要是发挥教师讲的作用。岂不知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对于学生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知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自己学习实践活动是不可想象的。在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让其充分展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读感知,读而生颖研读演练,运用迁移。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合适学习的情景,科学地引导,灵活地组织,平等地参与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为其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过程”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记住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在新课改实施下初中语文课堂中,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每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每个环节的过程是什么,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同时教师要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

尤其注意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五、强调“合作”

新课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学科中,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和讨论,融合彼此见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合作学习在新课改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当我们在文教学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之时,当我们在世纪之交苦苦思索语文教学真谛时,我们是否可以结合前人的探索与未来的要求,走出一条可行之路呢?我想只要我们用于改变观念,大胆创新,一定会找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

浅谈对新课标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师们的工作,而研究《新课标》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搞好一线工作的前提。所以,我认真研读了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有一些了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新课标》首先指出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所以我们必须得进行课程的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 而要推进课程改革,那么我们就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有个全面的认识。对于语文而言,它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看来,要真正使学生永久性发展,就必须培养其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提高素养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根据课标所提到的这几个观念的转变,我也认识到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育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新,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通过自己两年来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在具体教学时,我们要学会用课程意识来整合教材;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是在老师控制下有效展开;在探究时,应选择适当内容;在合作时,应注意形式和效果的统一;而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游戏;多媒体,只是辅助不能替代所有。 对于初中语文新课标第四阶段的学习要求,识字和写字能力是基础。而对于阅读,我看到了这样的转变: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阅读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对于写作,我认为提高作文能力必须和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达到听、说、读、写一体化,必须注意到要和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曾经记得有专家说过:“学生书面语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罗嗦到简洁的过程,从多写到精练的过程。”对于口语交际,我认为首先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交际氛围。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下,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语文教师应把口语交际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切不可忽视,应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把口语交际训练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于综合学习,我们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的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探讨一些学习和生活中有意义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加以拓展学习。 以上就是我在认真阅读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后的一些所思所感。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对《新课标》的认识肯定不全面,诚恳地希望老师给我以指正,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进步。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感悟的是准确合理的语文材料,而诗歌的语 言是习惯的颠倒。传统诗歌教学重视诗的主题和背景的深入讲解,使诗成了“支 离破碎”的知识点;却忽视了让学生感悟诗的美,感悟诗人的激越情怀。教师应 让学生懂得从诗文的反复朗读,从意境和想象中感受诗的美。诗不再作为教师 讲解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中学新课标强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而诗歌的 教学能够让学生体味诗语的凄清与缠绵,快乐与梦想.在诗意中感受人生的美 好,涤滁人心灵深处的杂念。我们应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探讨其怎么样感受 诗的美感,进而了解鉴赏诗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因声求气意境想象通感陌生化 在古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诗句的翻译和诗的主题背景的分析上。使学 生对诗的理解仅停留在“叙事”的表象,体味不到诗的美,更不知怎样去感悟诗。《中 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 习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新课 程教学。具体到教学实践,就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和能力)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 维(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能够阅读、鉴赏诗歌,是 现代中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从审美角度来看,诗以语言为媒介,借助带情的景来表现 作者的情思。即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希文《对床夜话》)强调“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此外了解诗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有助于赏诗。下面从四个方面来 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 一.要反复朗读诗歌,揣摩诗的情思与美感。 鉴赏古诗时,不在诗义上过多的分析,重点体味诗句整体上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领悟诗的主旨。诗歌是抒情的,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就能显示诗人的喜怒哀乐。唯有不断的朗读反复体味诗句;才能真正品味诗歌,了解诗人。如同那憾人心弦的歌曲,只有演唱出来,才能令人陶醉。清代桐城派作家讲究“因声求气”,就是说,欣赏古诗,必得高声朗读,从音节的抑扬顿挫里体会作者的辞气,进而体悟他的感情,再进而领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 我们从李白的《行路难》这篇课文来印证。作者在这首诗中主要写自己的苦闷彷徨,但又有不甘心寂寞、勇往直前、起伏变化的情感。与其说个人情感与内心的一波三折,不如说表现在辞气的变化上。尤其体现在关键词句上,这必须通过朗诵,“因声求气”才能体现出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钩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沧海。”前两句的节奏明快清新,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三四句语意一下子凝重低沉,“四顾”“塞”“满”以仄声表伤感(以仄声表伤感, 以平声表激越,兴奋之情,这恐怕是中国诗神的韵律特征。①)让人体味作者的抑郁愁苦之 情。五六句缓缓道来,“闲来”二字又轻又涩,舒缓的语气中似有千种忧愁,万般无奈。我们从以上诗句的语气舒缓、急促的节奏变化中,感受到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 1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 摘要:新的教学形式给科学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科学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势下,科学课的评价必须注重解决评价主体的问题,并且要端正对评价功能、评价目的的正确认识,同时注重在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小学科学评价方法 正文 一节科学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是本学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正式启动,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新教学模式需要发展学生许多新能力,因此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学生的能力已经不适合用过去的评价方法去评价。面对新的目标要求,科学课如何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学生?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评价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评价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 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 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权利,更应是学校、社区、家长、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 5.评价的时机:全程化。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的实施及探索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适用于大专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论、教师论、教研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备课、上课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中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试讲,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故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主要是微格教学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见习、实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4学时,实训教学68学时。 页脚内容1

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我今天听了专家的分析后感触颇深静下心来想想当今的改革感到形势非常明朗。“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探索。一、激励学生自己学数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绝对的接受学习也没有绝对的发现学习总是两者相互交替、有机结合的。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二、激发学生“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三、引导学生享受思考的快乐。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是在积极思考大胆的发言中突然闪现。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四、鼓励彰显个性的自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各国都非常关注评价的主动性评价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在教学中如果把这彰显个性的机会留给被评价者引导他们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结合老师、其他同学等外部评价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才会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龙潭二小陈娟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5、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

浅议新课标下的班主任工作

浅议新课标下的班主任工作 发表时间:2019-08-23T09:44:42.8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作者:徐琨 [导读] 现如今,不同价值观、社会不良的风气无不冲击着孩子的心灵。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里岔小学266324 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身上倾注满腔的爱心、细心、诚心和信心,就可以用自己的光亮照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用我们的热温暖每一个稚嫩的心灵,用我们的情感化每一个学生。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严格要求,一视同仁 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没有要求,就不可能有教育。”班主任对待学生、处理班级事务时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现如今,不同价值观、社会不良的风气无不冲击着孩子的心灵。在这种环境下,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更要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特意召开主题班会,大家献计献策,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全班同学达成共识:在校谁乱买零食,其他同学将有一次共享机会。这条班规制定以来,很长时间没人破戒,然而时间一长,总有同学忍不住。我协同班委会通知家长后,对其进行了批评。通过这件事,同学们都感受到生活在集体中谁也不可能搞特殊化,大家都有责任、有义务遵守班规、班纪,共同维护班级荣誉。 二、真诚呵护,爱心无限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无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待转生,均应一视同仁,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赏识他们的可爱之处,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体现在思想上、学习上,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学生生病了,我会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学生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天冷了,提醒学生添加衣服……这些虽是小事,但在学生心中的记忆却是深刻的。 三、随机取材,适时教育 如今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学习中他们索取的多,付出的少。通过实践,我觉得随机搜集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能号召和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养成“我为人人”而非“人人为我”的好态度、好习惯。 记得以前我教过一名叫王小海的学生,因为家境贫穷,每学期除了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外,不舍得花一毛钱。升入中学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承担了学校的垃圾清运工作。每次给我打电话,他都兴奋地说:“老师,我再也不为生活费发愁了,每月200元报酬我都花不了。”我把他的事迹讲给班里的学生听,让他们谈谈各自的体会。同学们在赞叹之余,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学会节约、学会感恩。 四、以人为本,耐心引导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种种问题,例如早恋、沉迷网络、有暴力倾向等。对于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一味的说教和管制是收效甚微的,而应该进行合适的引导,相信他们经过独立思考之后,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在一次班会上,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外国有一个小男孩,他喜欢邻居的一个小女孩。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想娶邻居家的小女孩作太太。”他妈妈摸着他的头问他:“你有车吗?”儿子摇摇头。“你有房吗?”儿子又摇摇头。儿子很沮丧,妈妈接着教育儿子:“孩子,你现在条件不允许,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实力了再去娶她。”儿子点点头,明白了妈妈的意思。从此,他努力学习,最后发展得很优秀。同学们听了这个小故事后,有几个早恋的孩子迅速放弃了对方,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来了。这样,不但解除了学生的思想禁锢,处理事情更理性、更正确,而且经历了他们人生中不平凡的一课,这样岂不是比那些苍白的说教更有意义? 另外,作为班主任要能管能放,管主放次,分工负责,分层管理。日常工作中可以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护、卫生管理、班团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班长管全盘,纪律委员管纪律,学习委员管学习,文娱委员管文娱活动的组织,合作小组组长管本组所有事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平时与班组干部要多沟通、多培训、多督促,还要多到学生中去了解班组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在放手的同时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不求皆尽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时代在发展,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会更高,我们要与自己的学生一起追随时代的潮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在平凡的工作中用爱和真诚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在默默中实现做老师的价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的生活情境,提供给学生解题的背景,学生才会把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标签: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1 创设生活情境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課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只要我们经常像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2 结合生活实际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

浅析小学英语新课标下的教学

浅析小学英语新课标下的教学 【摘要】小学英语新课标正是小学英语教育的新起点,是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基础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精神,充分把握好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同时要体现英语新课标的五个基本教学目标(语言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摈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落后观念。突出的特点在于: 1 注重素质教育 学生的情况是各异的,有的学生注重视听,有的学生注重实际操作,还有的学生注重感性理解,更有游戏型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依据实际选取涵盖全体学生又能个别兼顾的课堂教学设计。 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1 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根据课堂内容,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

和生活实际,积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精心设计教学,灵活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自信,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学习目标尚未明确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看重的是老师教的乐趣,自己从中学和玩的乐趣,所以,教师课堂上的幽默、新奇的手段、独特的设计等,都会使小学生爱学英语。 1.2 尊重学生,和谐气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弯下腰来,走到学生中间,尊重每个学生,做他们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并对他们在学习当中的每一个闪光点都给予奖励和鼓舞,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教师要特别注意那些看似调皮的学生,实际上他们更爱参与,只是在知识不足时,会显得拘谨和逃避,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英语学困生。所以要多给他们些参与游戏和互动的机会,并做到主动肯定,让他们不至于成为英语学困生。 2 体现灵活开放 小学英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但不论哪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与切实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分不开。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熟悉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我拜读了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本书内容包括语文课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及讨论,综合性学习及讨论,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语文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评价,新时代语文教师的素养,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十二章。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以教育科学的规律为支撑点,把握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导向,围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设情景,导入案例,致力于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此书对我所研究的课题《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究》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融入学法指导,对学生

的教育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便于学生参与各项语文学习活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语文文化的广阔天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传统教育赏识尊重,激发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盼望着得到赏识和尊重,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赏识、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情绪变化,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努力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实施赏识教育,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创造条件利用网络,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网络途径,努力创造条件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浅谈新课标下人教版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

浅谈新课标下人教版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 中譬t奚季2011年第1O期 10.3969/i.issn.1003—6822(j).2011.10.013 浅谈新课标下人教版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 魏宗仁.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075000) 摘要:本文进行了新旧教材的对比,说明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新课标下的新教材能从多方面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没有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想使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师素质是至关重要 的.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迅速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依照课标,真正地用好新教材,上好新教材,使学 生喜欢新教材,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新教材特点建议使用 2009年新学期开始河北省高中开始实施新课 改,使用新教材,这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来说无疑是 一 次教学上的挑战和变革.笔者进行了两年的新教 材教学,对这套教材的特点有一些见解,与大家共 勉.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共有1O个模块,每模块 5个单元.其中模块一至模块五是必修模块;模块六 至模块1O为选修模块.纵观这10个模块,这套新 教材有以下特点: 1.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学 生喜欢这些话题 从warmingup到learningtip,各个环节循序渐 进,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环境 保护,道德法制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热点话题都 包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各地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 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能力.这 些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接受. 2.与以前教材比较.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 安排上更加合理.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框架是:Warmi~up; 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about Language(Discoveringusefulwordsandexpressions, 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UsingLanguage(1isten- ing,speaking,readingandwriting);SummingUp; LearningTip.而前面一套教材的框架是:Goals; Warm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 Post-reading;Languagestudy(Wordstudy;Grammar);

最新在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目前,在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的各自不同的见解。我校是新的联办学校,通过联合初期两年来的观察、考查、分析、总结,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我校数学科组决定开展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结合当前的情况,根据各年级学习任务,初步确定的一个试验方案:低年级结合生活实际,使数学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计算的速度;中年级则注重培养数感,提高学生口算、笔算的速度,能运用运算定律提高计算速度;高年级要求加强速算训练及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来提高计算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得出如下几点做法: 一、让数学计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新教材常常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中,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使用的方法有: 1、创设不同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计算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把计算生活化,常常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联系玩游戏、制造故事情节、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巩固“10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出示小狗爬上10层台阶回家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狗回到家前要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动画显示小狗爬上2层台阶,先请学生列出算式:可能是10-2=8,也可能是10-8=2。让小狗继续往上爬,根据小狗爬的结果,列出算式。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狗回家的过程中得到了练习,巩固计算,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了,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 又如:在表内乘法教学时,我们创设这样的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们进行比赛计算6+6+6+6+6+6+6+6和8+8+8+8,看谁算得又对双快?”孙悟空笑着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它们的得数是48和32。”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出用乘法口决来计算。这时我就介绍乘法的意义,通过创设这种生活中故事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而且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近几年来,小学课本中出现了不少篇幅的文言文,它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小学生认识、吸收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几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对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层面,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非常陌生的,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对于教师来说,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仅是初次较学文言文,而且面临的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因此教好小学文言文,确非一件易事,在新课标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把握小学文言文教学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正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目标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具体体现和补充,因此,小学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我通过实践觉得教好小学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趣为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这点上我认为,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落点应放在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对文言文感到新奇有趣,摒弃畏难情绪,而不应放在仅仅教懂、学懂这几篇短文上,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始终尝试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 1、在预习中捕捉兴趣,如在教学《活见鬼》时,我就要求学生搜集关于鬼的知识课前交流。 2、在朗读中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3、在表演中培养兴趣。如学《学弈》时,我让学生编成课本剧表演。 二、读为本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指导文言文朗读,一般这样展开: 1、学生默读,因为第一遍读,学生有生字障碍,需看注释和查阅工具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3、教师教读,学生跟读,必要时还要对一些难读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停顿。 4、全班齐读。 5、自由读。 6、熟读成诵。 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要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觉参与。 1、首先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把握大意。 2、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3、放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通过这样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理念)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内容理念)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容理念)5、教师理念:6、评价理念7、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课程目标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多元互动策略;问题情境策略;信息运用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把手整合策略;赏识激励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与学的调整策略;时间运筹策略;复习应考策略。 以前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有关知识,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进行备课、讲课以及教学设计等内容。因为《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今天我们研究一下《初中语文教学法》,重点研究学习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法。 初中阅读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2、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 1、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 2、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 3、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三)阅读教学的灵魂——“民主、科学、个性” (四)课堂阅读教学的开放 1、教学内容的开放 2、教学形式的开放 3、学生思维的开放 4、教师思想的开放 (五)阅读教学的过程转变——“教——学” 二、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策略(p69~76) (一)走向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5-01-05T14:06:49.5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作者:阿里木·达吾提[导读] 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早就提出,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是力量之源。 阿里木·达吾提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841000 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早就提出,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是力量之源。教育创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漠视这一点,否则就有可能负罪于国家、人民,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一、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阻碍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程改革的紧迫性越来越突现于我们的面前,我们一方面面临着改造旧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面临着新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迷茫。何去何从,作出选择已属不易,教育教学实践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几十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在艰辛地探索着教育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社会和政治等方面施加的种种影响,应试教育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到今天仍然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力。使我们无法摆脱这一旋涡。以考试成绩论好坏,仍是教育管理和社会评价的重中之重。试问在这种环境中,谁还敢真心去致力于素质教育,还是明则保身重要。当然,这也有新课程实施还没有完善的缘故。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也适应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和习惯,要改变这一点,谈何容易,如果不下大决心,不花大力气,要扭转这种倾向是可想而知的。其次,书面考试成绩仍是学生升学天平上的重中之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社会对应试教育的偏爱,也使得教育不得不被其左右。导致有些学校为争得社会信誉和生源,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又大大向前跨越了一步,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书面考试与素质教育是否能够相容?回答是肯定的。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只不过素质教育考试与应试教育考试有着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应试教育的考试是给教师和学生一锤定音,其过程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认识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新课程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简而言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和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思想认识指导着教育的方法和过程。在应试教育时代,学生只能是装载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接受知识,对所学知识不能怀疑,不能挑战,只能遵循。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是被动的学习知识,接受着所谓纯知识的教育。至于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到底有多少联系,知识的实用价值如何,则很少有人去关心。纯技能化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发展被严重异化,从而形成了高分低能的怪现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扼杀,教育的结果就好比工厂里的产品,以统一的面貌掩盖了个性差异,教师的眼中只有分数,学生的眼中也只有分数。分数取代了一切。除了成绩,什么也不关心,冷漠化的教学,造就了冷漠的学生,情感冷漠,心灵冷漠。试问这样的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社会吗?能够与人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吗?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只有当教育和个性特点相适应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效益。所以,“以人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出发。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生活,感受学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关系是参与、合作、引导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唯我独尊,要真正地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努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期待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教学生六年,要想到学生六十年。”这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学习中不断去体验着成功,享受着辛勤之后的喜悦,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并使之不断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就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课程改革 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我们该怎样想,怎样做的问题,怎样给自己作一个明确的定位,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她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课程专家的共同参与,才能使课程改革得以顺利的进行。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学习,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把握课改的精神和实质。其次,我们需要的是务实精神,认真剖析自身与教改存在着哪些差距。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再次,要重视教师在课改中的合作、交流,集众人的智慧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不采用高利害的评价,尽可能多的采用低利害的评价。考试目前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如果我们过分看重了结果,必然会产生高利害的评价。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打击,影响学生在后一阶段的学习,这是以阻碍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本次期中考试后,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对他们表示理解,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我感到这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一种恐惧,一种抵触,而是情绪比较激动,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这就是采用低利害的评价产生的结果,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在数次的考试中挑自己最满意的成绩带回家,要掌握批语的艺术,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而不是在教师的威压下作表面的妥协。 灵性的学生,呼唤灵性的教学,让我们以全新的风貌,走进新课程,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