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诗词鉴赏

语文版九年级诗词鉴赏
语文版九年级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唐)王维(九上41)

【赏析指导】这首诗叙述了作者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赞美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评价练习】1、说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诗意。

答:描写边塞的情势,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方的大雁从人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可见诗人已到边关前沿。

2、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请细致描写画面景色及所表现出的意境。

答:茫茫沙漠中狼烟聚集直上,滔滔黄河落日依水而下,狼烟,孤独劲拔,落日,温暖苍茫。“一长”、“一直”,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之间,天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这首诗是王维早年边塞诗中的力作。此诗的风格可用那几个词来概括?

答:粗犷豪放,意境雄浑。

4、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使,表明作者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问边,表明这首诗的是塞外风光的字词有居延、汉塞、胡天、萧关等。

★《泊秦淮》(唐)杜牧(九上42)

【赏析指导】诗的目的: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根”,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达官贵人,诗歌借陈后主亡国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时代,还醉生梦死,苟且偷生的封建统治者。“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练评价习】1、“烟笼塞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这一景色与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描绘了秦淮河特有了美丽的夜景,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罩着寒水和岸沙,实为声色犬马之地,为下文抒发忧愤之情,讽喻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作铺陈。

2、“商女不如亡国恨”是在讽刺“商女”的愚昧无味吗?诗人真正讽刺的是些什么人?

答:不是,诗人真正讽刺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3、“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犹”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犹”是还的意思,凸表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主旨在于表现达官贵人不以国

事为重,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担忧国家的前途。

★4、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中考题)。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足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的画面-------------;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5、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无题》(唐)李商隐(九上43)

【赏析指导】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评价练习】1、写出了两个有情人的什么心情?

答: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东风无力”指春天将尽,春风已没有先前那种催生万物的力量,既点明时令,又造就一种伤感的气氛。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情人离愁别绪。

3

答:巧用比喻和谐音双关,并且对仗共整,“丝”——思,“烛泪”——相思之泪,曲折丰富的表达了两个有情人的生死不渝的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颈联和尾联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颈联表达了自己容颜变老,却关心读书在外的男子不要受凉,各自珍重之情。尾联:距离遥远,却以青鸟探看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情真意切,照应开头“别亦难”。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两个有情人难得一见,相见难,所以相别就更加难舍难分。两个“难”字,凸现两人深情厚意。

★★《浣溪沙》(宋)晏殊(九上44)

【赏析指导】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的描述,表达了惜春伤时,感慨年华的飞逝的情感。

【评价练习】1、“夕阳西下几时回”?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对落花叹息,对似曾相识归燕的迷离。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对应,为实笔,“似曾相识”与“无何奈何”相对应,为虚笔,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表达作者对美好时光难忘往事逝去的伤感。它们的内涵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3、“独徘徊”又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直接地抒发了词人的寂寞和忧伤。“独徘徊”,可见词境中有词人独自一人,独自饮酒,独自仁立亭台。句中“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

4、你认为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此词的情绪?

答:惆怅、失落、孤独、寂寞等。

5、词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传达感情?

答: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妙在哪里?

答: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8、“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因为“无可奈何”感伤惆怅寂寞而“独徘徊”。

★★《水调歌头》(宋)苏轼(九上45)

【赏析指导】这是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寓

哲理于抒情中,“千里共婵娟”更体现了诗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评价练习】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透露出词人怎样的情绪?

答:想脱离世俗、飞去月宫,但又害怕月宫中的寒冷,含蓄透露词人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三个动词有何妙处?

答:将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词人对人生和自然规律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不用悲伤,而应该摆脱束缚、乐观向上的思想。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诗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九上46)【赏析指导】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在四川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欣喜若狂,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心情。

【评价练习】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首联“涕泪满衣裳”表对胜利的喜悦,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的感慨。悲喜交加,“放歌”、“纵酒”表达欣喜若狂的喜悦心情,“即从”、“便下”表归心似箭的思归之情。

2、颔联和颈联写的是什么情景?

答: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颔联写家人欣喜和颈联写自己欣喜。)

3、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穿”、“便”、“向”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转瞬即过,描绘出一幅急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迫不有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滁洲西涧》(唐)韦应物(九上47)

【赏析指导】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描绘了西涧在晚潮时的雨中景象,描述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

【评价练习】1、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滁州西涧的景色。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景色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鹤啼鸣。傍晚带雨的春

潮流水更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这给我们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

2、“独怜”二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对无声无息者的同情。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蕴藏着作者怎样的心迹?

答: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中,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4、这首诗是作者漫游西涧后写下的一首绝句,有人说该诗句句写雨,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同意,在第一、二句中,“涧边”、“深树”已多少带出了晚潮的雨意,第三句“春潮带雨”、末句又用一“急”字,给人以音响,似闻雨声。因有雨至,故“野渡无人”,潮来而“舟自横”,写得合情合理,贴切自然,造字工精。

5、这首诗中的“幽草”、“黄鹂”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传达了作者恬淡闲适的心情。

★★《约客》(宋)赵师秀(九上48)

【赏析指导】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形象的刻画,展示了一个孤寂者深夜约客不至无奈和凄苦的特殊感受。

【评价练习】1、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乡村景色(雨、青草、池塘、蛙鸣、)。表现了家家都在雨中度过,那是很难捱的日子,单调而寂寞,为后两句蓄势。

2、“敲”字提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如梦令》(宋)李清照(九上49)

【赏析指导】通过女词人对海棠花的关注,表现了她憧憬美好生活,关切美好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评价练习】1、“试问卷帘人”中的“试”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活泼好逗,明知故问、情趣雅致的性格。

2、“绿肥红瘦”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试着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手法及所表达出的感情。

答:运用拟人、借代手法,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叶茂花残的神采。表现女主人公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关切。

3、阅读这首古词,按要求赏析填空

①“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作者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九上50)【赏析指导】作者借江水抒发了追昔抚今,望故乡不得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恢复中原的意志,不可阻挡的必胜信心,同时也表现了壮志难酬之感。

【评价练习】1、“行人泪”反映的是当时什么样的情景?

答:反映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可怜”二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失去它感到惋惜。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决心?这两句词现在有何含义?

答:比喻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是不可阻挡的。这两句词,现今引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正义之心是不可挡的。

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志向?

答:这是词人直接表露心迹。“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达了词人留在南方绝不投降,坚定的报国志向。

5、仔细诵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下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哀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受难,愤慨南宋统治者不抵抗侵略和自己报国志愿不能实现的真挚感情。

6、比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不同的心情,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杜甫在四川听到平判官军打了大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同故乡。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则是辛弃疾在江西造口抚今追昔,想象着金人当年的残酷,表达了自己忠于南宋坚决抗金的决心,这从“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和“青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句可以看出。

★★《关睢》(上古)(九下51)

【赏析指导】诗歌描写了一个男子对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的思慕、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评价练习】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一个男子对河边一个菜荇菜的思慕之情,真挚、健康而美好。

2、体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妙处。

答:形象写出追求不到的苦恼,从早到晚地想,思念是绵绵不断既深且长,,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蒹葭》(上古)(九下52)

【赏析指导】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评价练习】1、本诗的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答:本诗采用比兴手法,写景既点明时令,又烘托气氛,情景结合,使诗人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的情感与苍苍芦花,茫茫秋水融为一体,表达一种凄婉动人的情调。

★★《黄鹤楼》(唐)崔颢(九下53)

【赏析指导】这首诗由古代传说引出一番岁月沧桑、世事多弯的感慨,又由眼前的景物触发了怀念故乡的愁情。怀古气势磅礴,写景美丽如画,抒情婉转深沉。

【评价练习】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答: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晴日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眼望大自然美景,勾起浓浓的乡愁。

2、结合诗句说说崔颢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由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见诗人在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本句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愁绪。意境深远壮阔,给人愁而不怨的感觉。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也将“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九下54)

【赏析指导】这首诗善于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评价练习】1、诗中写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征?

答: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涨、

2、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句。

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阅读《钱塘湖春行》,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

②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外?

答: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4、“莺争暖树”句中“争”字用得好,试分析一下。

答:“争”字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展示初春的勃勃生机。

★★《相见欢》(南唐)李煜(九下55)

【赏析指导】“离愁”不是一般的愁,而是再也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苦,是由皇帝而囚徒的愁苦。“剪不断,理还乱”今天常被用来形容心情的烦乱复杂或有些事难以解决。

【评价练习】1、此词表现了作者的亡国哀思之情。其感情基调是凄婉。试从第一句来分析。

答:“无言”极写愁思重,难以言表,“独”尽显孤独之感,开篇就写出孤独寂寞。

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作用?今天用它有何新意?

答:运用比喻,以倒装手法,突出离愁如丝,深重难遣,越想心里越乱。

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通过哪些词体现出来?

答:通过“无言”“独”“寂寞”等词抒发了词人凄凉孤独的心情,“如钩”的弦月更是渲染了这伤感的情绪。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九下56)

【赏析指导】这首词借写“出猎”表现了作者要求保卫边疆,随时准备抗击辽与西

夏贵族统治集团侵扰的决心。上片写出猎的盛况,写得有声有色。下片写渴望效命边疆的豪情壮志,成功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这首词风格豪放,对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抒写柔媚情趣的婉约词风有较大突破,独成一家。

【评价练习】1、请从语言的角度鉴赏词的上阕。

答:“黄”“苍”指代猎犬和猎鹰,生动传神,是典型的诗词语言,“卷”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突出了诗人豪情洋溢的“狂”态。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狂”字是总起,且是贯穿全篇的诗眼。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3、“看孙郎”“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答:手法都是用典;“看孙郎”和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态;“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立功的决心。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这是全词主旨句。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5、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猪》,回答问题。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九下57)

【赏析指导】“行路难”为乐府古题,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开篇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嗜酒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

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练评价习】1、本诗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试选取角度简要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现了诗人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

“十千”、

2、“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是实写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是,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世道险阻和前途渺茫。“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雪满山”、“冰塞川”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前途的渺茫,既暗扣行路难,又抒写想要有所作为却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

3、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内心情感?

答“信、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以及他竭力从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4、这首诗围绕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矛盾展开,请分析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答: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变换的场景,生动而有层次地展示了作者时而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时而愤慨又茫然无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时而乐观旷达充满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内心冲突和情感变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九下58)

【赏析指导】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写,表明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衷心和勇气,同时也抒发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怀

?【评价练习】1、这是一首七律(体裁),作者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2)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既忠且怨”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诗人为国事献计献策,却“朝奏”“夕贬”郁愤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只想替皇帝“除弊”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诗人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颈联“家

何在”“马不前”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尾联“收骨”

进一步吐露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咏煤炭》(明)于谦(九下59)

【赏析指导】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思想以及甘愿为国为

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评价练习】1、写出主旨句并赏析。

答:“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表达自己为了百姓能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燃烧自己,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现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以及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2、写出诗中颔联并赏析。

答: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前一句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后句写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显出大手笔、的大气势。

3、颈联有哪些象征意义?

答:此联象征意义丰富,①寓意之一: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②寓意之二:还有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之意。

★★《虞美人》(南唐)李煜(九下60)

【赏析指导】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抒写个人的家国这痛,却带有普遍意义,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失去国土的感叹和满腔忧愤悲慨之情。

【练评价习】1、词中描写了哪些良辰美景?作者为何嫌“何时了”“又多少”?

答:词中将“春花秋月”“东风”“雕栏玉砌”与“知多少”的“往事”、“不堪回首”的“故国”、已改的“朱颜”形成对比,突出了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以及国

尽无休,可见其内心的悲苦。

2、默写词中名句并赏析。

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形象表达出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

★★《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九下61)

【赏析指导】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风格豪放,悲壮。“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评价练习】1、结合全词,解释“壮词”的含义?并从中找出体现壮词的语句。

答:壮词:①全词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②词中描绘了壮盛的军中生活场景:看剑,吹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③从语言风格上看,

都是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词语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④一句“可怜白发生”,也让本词风格豪放中显露出悲壮。

2、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3、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描述一下意境。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答:①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重点化——“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②这里写马、写弓,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这两句写得峻急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4、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列两题。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秋”字,点明出镇出征的时节,正是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战无不胜的前景,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赏析词中句子“可怜白发生!”

答:该句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前面字句词人驰骋想象,化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可怜白发生!”一句陡然下落,跌回冷酷的现实,白发已生,收复失地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既抒发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是对苟且偷生的南宋王朝的有力批判。

中考6分在向你招手!!!!!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一首36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字数:都是36字;句数:上下阕各有4句话;押韵:一韵到底;主旨: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一首36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⑵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2020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2020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 (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 地大不相同。 (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 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 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雁去。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 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 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 国的情怀 11、(1)一个“”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 (1)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2)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______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 【答案】(1)A (2)B (3)自己的雄心壮志 (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写法和感情。A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突出大海,而不是“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都是描写秋季景色。“秋风、红叶黄花”都是秋季的标志。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年8月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 (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

(完整)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一.看作者 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二.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为主。 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三.找意象。 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家国之情;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渔翁、鹦鹉洲喻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 四.定感情。 ①喜:欣喜欢快、闲适愉悦、豪迈奔放、感奋振作 ②怒:愤懑不平、苦闷压抑、愤世嫉俗、蔑视愤怒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重点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中考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1)阴阴;又 (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牛刀小试 一、诗歌鉴赏,请仔细阅读,细细揣摩,认真作答。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简要赏析。(3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2分)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冰壶洞》(明)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梅花》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泰山 (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 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 一般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 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欣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词欣赏含答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答案:(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泰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