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潘静霞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并以江苏省句容市“都市晴园”与“香江丽景”小区为例,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式,结合现代居住区的整体情况,指出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多层次享受的需求。居住区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只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而言,居住区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由此,居住区景观作为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居住区景观的现状

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居住区环境从设计理念到营造手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 缺少人文关怀

当前,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主要停留在绿化量的控制上,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方面的缺乏细致研究,对人们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仅仅重视空间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缺少人情味。具体表现在较多从环境的空间及形态组织上追求变化,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的潮流,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缺少人文关怀。

1.2 缺少个性特色

任何地方,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形成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和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应强调对其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在现代的居住景观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诸如填埋自然水体或挖掉山体的现象。对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特色。

1.3 缺少细节处理

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过于强调景观化和追求视觉效果的潮流;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效果;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偏重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观赏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小尺度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和景观的细节处理。

2 居住区景观整体营造

2.1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1]。居住区景观设计功能上要求简明,造型上要求新颖别致,带有意境与特色,并具有组合空间、美化环境、方便居民生活、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所等作用。

2.1.1 功能性原则

人的生活需求分为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居住区的景观配置应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一方面应满足居民出行、户外休息、游赏、娱乐、交往等需求,合理布置道路,设置各种室外休闲活动场地、设施、绿化等,另一方面应考虑居民的试用心理,其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私密性、舒适性和归属性,景观设计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气氛。

2.1.2 地域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的创造出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应尊重本土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1.3 生态性原则

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背景。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原则就是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精神渴望,使居住者的生活更加接近自然地同时,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材料的选择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居住区景观尽可能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时,通过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能源的节约也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还要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管理、试用及更新的便捷。

2.1.4 艺术性原则

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标题,具有艺术性是景观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自然美、形式美、意境美等多个艺术层次。现代人的居住理念已经从“生存意识”发展到更高层次的“环境意识” ,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重视环境中的审美感受。景观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等,让景观环境给人带来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和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更能潜移默化的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

2.1.5 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在满足景观功能性及实用性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水、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并尽可能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2.2 居住区景观总体环境

居住区的景观大致划分为五部分:绿化种植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场所景

观[2]。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从大的背景出发,充分的考虑地域特点。对总体环境的把握是确定居住

区景观特色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当地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发掘,是通过对居住生活的综合分析,对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生态技术的科学把握,提炼、升华创造的

一种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进而形成的精神与物质和谐统一的居住景观。居住区总体景观塑造应以创建安心、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为目标。

3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

居住区景观可分为入口景观、道路景观、绿地景观、水景景观、小品设施景观、场所景观六类。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3.1入口景观

居住区入口景观在居住区整体景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居住区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景

观。入口景观既是居住区与城市空间的分隔,也是居住区空间序列的开端。居住区入口是对外展现居住区特点与风采的窗口,它具有实用性、标志性和文化性等功能。入口景观的构成根据其功能特点划分,主要包括住区形象标识、大门、休闲集散广场、步行通道、回车场地、公共设施等,这些构成要素在提供入口功能的同时,共同形成入口的整体景观形象[3]。

3.2道路景观

居住区道路作为景观骨架,是居住区景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区道路的首要功能是组织交通,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因而其景观特征首先应符合导向要求,形成视线走廊,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其次它应为居住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具有生活街道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根据人、车使用要求可将居住区各级到了主要划分为车行道路和步行道路两类。

3.2.1车行道路

车行道路担负着居住区内部与外界之间的机动车和

非机动车的交通联系,是道路系统的主体。车行道路尺

度较宽,连续贯通,是构成居住区景观骨架的基本要

素。在设计中要把握好各级层次,做到架构清楚,通常

采用舒展的曲线形式,形成合理、通畅、优美的框架。

在铺装设计上,居住区的车行道可采用混凝土、沥青等

耐压材料,如“香江丽景”居住区沥青铺设的车行道,

路面平整,线条简洁,便于居民通行,也有采用其他材

料组合,产生更多的路面铺装效果(见图 1 )。

3.2.2步行道路

图1沥青车行道路步行道一般与小区内的绿地结合设置,用来联系户外活动场地以及各类绿地之间的交通,按照

步行道路承载的交通量、主次地位与功能要求,可将其设定为四个层次,即步行干道、宅间步道、

园路与健康步道等。各级层次之间应清晰有序,可通过尺度对比、材质划分、色彩区别等方式界定。

步行道路的铺装要有人行交通和人行休闲之分:人行交通道路可采用混凝土组合块材、砖或石

材铺砌而成,如“香江丽景”居住区彩砖铺装的人行道,这种铺装设计的路面较为平整、舒适、耐

磨,并且便于清扫和较为美观(见图2)。人行休闲道路,如园路、健康步道等以漫步、游憩、休闲、

赏景为主要功能的游步道,这类铺地在色彩、质感、纹样上应变化丰富,多用碎石、卵石、木板等

材料拼砌而成。如“都市晴园”居住区鹅暖石铺装的园路,设计的线条优美,与绿化景观相结合,

图2彩砖铺装人行道图3鹅暖石铺装园路

图4居住区宅旁绿地路图5居住区停车场绿地

在便于居民日常休闲漫步赏景的同时,又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见图 3 )。

3.3绿地景观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居民

在居住区内生活、休息、活动时间最长,利用率最高的绿地[4]。居住区绿地应具有丰富生活、美化

环境、改善居住小气候、保护环境卫生和分隔空间等多项功能。它为整个居住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居住绿地规划时应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内涵丰富,按照绿地等级和居住区中的相关区位,

划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以及道路绿化、平台绿化、停车场绿化等几个方面。 江丽景”居住区的宅旁绿地采用小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植物高低错落,颜色分明,既不遮挡 居民采光效果,又能起到美化环境,愉悦心情的作用。而停车场绿地选择了大乔木和草坪结合,效 果简洁分明(见图 4、图5)。

3.4场所景观 户外活动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环境 设施配备设计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居住区在建设时应当按照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需求来布置活

动场地,一般常见的场所有住区休闲广场、健身运动场地、儿童游乐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等。这 些场所景观应当注重空间边界的设计,通过提供各类辅助性设施和多种合适的小空间,以达到拥有 良好的场所感和认同感。

3.5水景景观

在居住区设置水景,不只是满足人们观赏需求,还可以是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产生宁静、舒 适的感受。水景景观可调节环境小气候的湿度和温度,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设计居住区水景时应充分结合地理区位、地形地势及水源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的为居住 区居民提供各种舒适的亲水环境 [5]。水景景观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景桥、木栈道、喷水雕 塑和驳岸等。“都市晴园”居住区和“香江丽景”居住区均采用人工的方法来修建水池或与山石结 合的自然山水池,并加以景桥或碎石驳岸,增加了居住环境的景观层次,扩大了居住空间,也增添 静中有动的乐趣(见图 6、图7)。

3.6小品及设施景观 环境小品和景观设施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而设置的,应考虑其景观效用,与住区的整体环境相 协调,有时通过出色的设计也可成为居住区景观中的亮点和小区的标识。居住区中的环境小品与设 施的布置应结合居住区规模与空间环境,并考虑人在室外环境活动的行为特点,在设计中应以创造 适合居民生活的安全、健康、舒适的住居环境为目标。

“香

图6 “都市晴园”居住区水景景

观 图7 “香江丽景”居住区水景景观

361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指一些小体量的构筑物,也可称为庇护性景观,是针对其具有可进入的遮蔽性空间而

言的。建筑小品主要包括亭、廊、棚架、景墙以及膜结构小品等。 “都市晴园”居住区内的膜结构 和现代亭,既有建筑空间的功能要求,能够遮雨避阳,又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充满现代感(见 图8、图9 )。

图10石材雕塑小品

图11金属雕塑小品 362雕塑小品

雕塑小品一般是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视觉中心, 在给人们带来视觉审美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精 神生活,体现出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特征。居住区常用金属雕塑、石材雕塑、木料雕塑和植物雕塑 等。“都市晴园”居住区内两处雕塑小品都以小巧的格局和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既能与周围环 境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提高了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又让居住区增添了生气(见 图 10、图 11)。

3.6.3设施景观

设施景观石居住区整体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便居民生活与游赏的必备要素。居

住区内设施景观一般有照明设施、休息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工程设施等,如,座椅、垃圾

图8膜结构建筑小品 图9现代亭建筑小品

桶、指示标志、台阶、围栏、树池等,能够借其优美精巧的造型,成为环境中的点缀,使居住区的每个角落都有独特的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提升居住区环境的整体品位。

4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对居住区环境空间的塑造和意境的烘托

以及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6]。植物选择时应尽量尊重当地原生态面貌,对原生古树进行保护

和利用。通过植物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居住区植物群落的自然和谐。

4.1植物配置的原则

4.1.1易长易管原则

居住区绿化普遍宜选择易于管理、易于生长、少修剪、少虫害,能够事宜当地气候的植物品种,

并以速生植物为主。

4.1.2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衡量一个作品是否适用的最终标准。植物应与环境的功能相适应,如考虑遮阳、

住宅朝向、行道树宜选择树冠大、遮阳能力强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及青少年活动场地的绿化忌用有毒或带刺植物,一些杨花落果、落花树木对于体育活动场地亦不适合。达到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

4.1.3艺术效果原则

居住区内应采用特色性、主调性植物将极大增强环境的特色和感染力,同时也需要考虑四季的

绿化效果,注意乔木与灌木,常绿和落叶以及树姿、色彩上的多层次搭配,并对居住区中心、入口等重点部位作特别的效果处理。“都市晴园”居住区的游园,在水景景观中心位置用常绿的花灌木

配以颜色艳丽的红枫,使得整体景观层次丰富,生动活泼(见图12)。

图12色彩丰富的植物配置图13统一的植物配置

4.1.4以人为本的原则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并分不同地区,

因地制宜。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位。如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至5种,北方冬、春季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应以乔、灌木结合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

4.1.5统一与协调原则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统一与协调原则乃是最重要的原则。统一是指通过一种脉络线将各部分贯穿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整体感[7]。协调是指各部分间与环境保持适配而不产生冲突。要达到统一与协调原则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选定一个元素作优势元素,要么是数量上,要么是空间上分配上占据优势地位。“香江丽景”居住区公共绿地大部分均采用红叶石楠等灌木与草坪结合,而红叶石楠等灌木以不同姿态呈现在绿化景观中,达到了统一与协调的植物配置原则(见图13)。

4.2植物配置的方式

植物配置方式是指居住区观赏树木搭配的样式或排列方式,按平面形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

混合式三大类。

4.2.1规则式

规则式植物配置整齐、严谨,具有一定的株行距,且按固定的方式排列,可形成规则的形态,

能产生较严肃的效果。多在入口等处布置。

4.2.2自然式

自然式植物配置自然、灵活,参差有致,没有一定的株行距和固定的排列方式,更具灵动性,

体现植物的自然美,使整体效果更加轻松而富有韵律感。

4.2.3混合式

混合式植物配置是在某一植物造景中,同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配置方式,能形成多

层次的绿化结构,表现整体造型美。

4.3常用的植物种类

居住区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长年有花,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创造出丰富的季相变换[8]。不同植物的选择,使景观的更有视觉差异的效果,增强植物景观的趣味性。植物的色彩往往具有心理上的暗示作用,例如深绿色能使空间显得安详静谧;浅绿色较为明亮,令人感到心情上的放松;色彩斑斓的植物群会使人愉悦,有使景物向前突进的感觉。居住区常用的植物有

5居住区景观的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立居基地,居住区的空间构成和环境特点,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理念的变化、环境意识的整体增强而发展变化的[9]。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人

们生活中的首要目标。因此,探索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和改善居住区景观显得尤为必要。

5.1追求生态性

现代化的城市进程,加大了高层建筑的建设密度,人们的视线受阻,空间感受十分压抑,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大空间、高通透性、自然化程度较高的环境。因此,景观设计应强调自然性、生态性和实用的创造性。

如尽可能多采用嵌草铺装,增加绿化面积;在围墙、栏杆处用攀援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休闲

座椅与植物的种植池结合,节省了空间也多添加了一丝特色的绿化景观效果。

5.2重视整体性

居住区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设计中不能把各个组成空间割裂成片段,应而更注重居住环境设计的整体性。要做好园林空间层次的系统安排,将居住区构建成一个互相联系的园林环境,保证景观的真实性,从而满足居民的心理寄托与情感归宿。如一个居住区的中心绿地,可以河流或园路的方式,延伸到居住区的其他空间,然后设置不同类型或主题的空间场所,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空间。

5.3体现多样性

居住区内既要有综合的集中空间,又要有适合集体和个人的分散性活动空间,空间类型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当前居住区的绿地空间,中老年人和儿童日常使用率最高,而现居住区适合这类人群的活动场所较少,休闲设施不齐全。如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是以群体活动和小范围交往、谈话等活动为主,所以应针对以山、水、绿篱、树从或建筑小品进行间隔,形成相对独立且视线干扰小的绿地空间,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而儿童对生活休闲设施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

居住区园林小空间的规划和休闲设施的安排比例应日益增多,类型应更加多种多样,丰富而具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蔡强. 居住区景观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王晓俊. 风景园林设计[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2.

[4] 胡俊. 南京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2008,16.

[5] 何佳明. 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树种应用浅析[J]. 现代园艺,2011,(8):26.

[6] 吕俊光. 浅谈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3):104-106.

[7] 方明.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2):29-30.

[8] 白德懋.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徐文辉.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