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通则与技法

笔法通则与技法
笔法通则与技法

笔法通则与技法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艺术是生活美的升华,那么书法就应该是写得最美的字了。但书法历史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米芾的《苕溪诗帖》潦潦草草,扭扭歪歪,简直如信手乱涂,全无讲究,竟被尊为旷世经典。相反那些工整洁净、行款均齐的唐人写经,却不登名录。这不禁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究竟字写成什么样子才算书法,才能从普通的写字升华出来成为艺术?

仅仅以审美的眼光去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生活和艺术是不够的,做为生活中的写字是出于生活实用目的的实践。它唯一的目的是记录语言和保存语言。清晰、工整是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需要。然而“以美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做为社会生活的写字也不例外。但由于写字功用、目的、限制、写字的美只能从汉字固有的结构美中去挖掘,去获取。平正是汉字美的根本体现。所以平正的写字也给人以美的感受,也可令人爱不释手。唐人写经,就是这类写字的典范。

做为艺术的书法则不同。书法专一的目的是审美。不复存在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问题。是唯美是为。书法虽然不排斥实用目的,但已退居到次要的屈从的地位了。如前我们提到的《祭侄稿》、《苕溪诗贴》,我们眼中的“潦潦草草”的“涂鸭”是书家的激情的淋漓的宣泄,是高层次的美,我们视而不见是眼光不够,是审美意识的肤浅。

所以,仅仅以审美的角度来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是不够的。一是靠不住,因为我们的眼光有深有浅;二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定量的审美尺度将二者截然分割开来。但这不等于说书法和写字混淆不分。做书法,它与写字的最大不同,它于汉字固有美之外又开辟出一处更为广阔的审美领域:点画的形态美和质量美。这一审美领域的开发使写字发生了质的飞跃——生活升华为艺术,写字转化为书法。

点划形态和质量的刻画,是通过系列地操控笔锋的技能和方法来实现的。书学上刻画点划形象的具体技能和方法为用笔。《祭侄稿》、《苕溪诗帖》正是因精于用笔,故被尊为经典;唐人写经虽然也能悦目,因疏于用笔故不见经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笔是写字与书法的分水岭,用笔是生活和艺术的分界线。

正因如此,所以用笔一直是古今书人最为关注的事情。然而到具体措施,盖莫能言。即便有所指证,也如中医论病,而语焉不详。一方面是因为用笔技艺高难,语言难以表述,一方面也是因为笔锋的运作极不显现,书家自身也多不能实证,即便偶有所悟,也不过大概。所以涉及到用笔的具体措施,古今不见有传。

笔法可分为通则和基本技法两部分:

一、笔法通则

1.铺毫法则

铺毫指的是笔锋运行时所有每一根锋毫都必须顺顺地平铺纸上。哪怕提笔少至只有两根锋毫着纸,也应如此。

铺毫是一切技法的平台,悖离铺毫法则一切技法都失效。

2.弹力中介法则

弹力中介法则是施力法则。笔锋的运作必须通过笔毫自身的弹力来操控,指腕的力量不可直接加到笔锋上去这就是大力者并非自然书家的道理。弹力之于笔毫犹烈马之于缰。失去弹力的控制,锋毫则不能同步。

3.笔势法则

笔势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行要依笔势而行。笔势是指笔锋运行时的姿态与体势,其要点是最适合在运行方向上运行的笔锋的体势,追踪锋面是依势行笔的要领。即在不同的运行方向上,必须以相应朝向的锋面着纸。这样可以避免笔锋扭拧,产生有害的扭力——“麻花劲”,以导至“笔主运”情形的发生。

古人称的“使转”就是指转换锋面的技术。这是高难的技能。用笔的全部学问,几乎尽在使转。

4.藏锋法则

藏锋指的是笔锋的运作要在画内完成。唯一的目的是避免笔锋在转换体势时,锋端将已写好的点画造型涂抹破坏掉、锋欲藏,必须缩,缩锋必要提笔。一画之内要数次变换笔锋,因而要数次提笔。所以古人特别强调“要提得笔起”。所谓“提得笔起”是说要提得精准,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又不可不足。之后,还有笔心位置问题。这又是一项高难的技术。

5.涩行法则

涩行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行必须抓取笔下的涩力而行。关于涩力产生的机理,我们可简单理解为不可使笔锋滑行纸上就可以了。抓住涩力行笔,则点画有笔力,否则则浮则漂,所谓疲软者,即是。用笔通则实为用笔根本大法。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指的就是这部用笔通则。后人不明乎此,大有不以为然者。以为时代有变,风尚有别,不囿古法,才能创新。何其“千古不易”为!勇于创新,斯足可道,然风尚可以变革,客观规律不可变革。用笔法则即非权势的规定也不是名人效应,而是顺应书写工具故有的物理属性的法则。因而“用笔千古不易”是科学论断。“天不变道亦不变“,笔不变法亦不变。

二、用笔基本技法

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的技术措施。用笔的基本技法总的来说只有三法:藏锋法、使转法、和收笔法。

1.藏锋法

藏锋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但这并不是藏锋技法的全部。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置必发生变化。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置决定骨的位置,在转向时是要求前后两笔的骨必须在转向处相连接。一但错位,便有皮连骨断感。因此笔锋转向后,需要重新调整笔心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这件工作目力不能及,全凭感觉,非经久演习不能把握。这是用笔之难的所在之一。调整的方法有二:

移心法,移心法在提笔缩锋时先顾及笔锋的体积,缩准后再移动笔锋将心点调至所需的位置上去。此法适用于初学。

抽锋法,抽锋法是先顾及心点位置,确定后再将笔锋缩小到合适的大小的方法。这个方法酷似从剑鞘中抽出宝剑的动作,剑鞘的口部边缘好比心点位置,鞘内宝剑部分好比缩后的笔锋。抽出宝剑时,无论存留在鞘内的剑短长多少,剑口的位置始终不变,因此称为抽锋。抽锋法是移心法的简化。特点是迅捷。但需要在移心法熟练的基础上学习。

2.使转法

使转技法是转换笔锋锋面的技法。使转有二种情形,一种是在发笔处完成使转,运行时平拖直过,此为唐法;一种是将使转过程拉长,甚至贯穿行笔全程,此为晋法。

使转中锋面的转换有二法,即内擫和外拓。以锋端着纸,逆时针方向摇搅笔锋,以选择合适的锋面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方向摇笔选择锋面,则为外拓。二者效果是不同的:内擫笔意流动且近圆,外拓笔意爽利而近方。锋面转换的角度我们用肉眼是观察不出的。书写中全凭手的感觉。当毫铺时,我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道刀刃般的折痕,我们称为锋刃。锋刃角度的变化我们会感知得非常清楚,感知锋面的转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化来实现的。二者的变化是对应的。

二法中以内擫为难,欲要拉长转体过程,摇锋落纸后须使笔锋与笔身有些许扭角,以产生一定扭力,在行笔过程中利用这个扭力的释放,使笔锋自然转动,产生流转韵律,效果极为生动。

3.收笔笔法

收笔笔法是一画书写结束时将笔锋提离纸面的方法。其目的是重新将铺展的笔毫聚拢成尖锥状,以便下一笔的书写。具体做法是提行,利用墨液的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将笔毫聚合在一起。因此收笔也称提收。

提收也有二种情形:一是于画内提收,画外不见痕迹。此为藏锋收笔。二是于画外提收,即笔锋突破画界,外见形迹,此为出锋收笔。凡画之末端出锐尖者皆为出锋收笔,如悬针竖。

4.辅助笔法

除基本技法外,尚有辅助笔法。辅助笔法算不得真正用笔技法,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用笔目的一种辅助手段。基本上有用逆和用衄。(1)用逆。落笔之先,先以锋端按落笔方向相反的方向划行少许到所需位置按下。其作用只是保证落笔的位置准确和毫铺,与“藏其气”、“筋力内含”这些莫须有的玄话无关。

(2)用衄。用衄是锋面选取完成后,发笔前的整理工作。方法是横向振动笔锋。目的有调整心点、调整锋向、调整毫宽。书学上有所谓“蓄势”,指的就是这一过程。

三、用笔境界

元赵孟頫有论“用笔不精,虽善犹恶“。意思是如果用达不到一定的境界,结字再妙,那么以书法的眼光来看,也是令人厌恶的。我们知道,用笔是书法的艺术形式。形式上不完美,尽管有容,当然没人要看。

用笔的境界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是技能、二是功力。技能的最高境界是全面,不乱法度。全面即无偏无废,无偏可避免习气,无废造型无滞碍,点画多变。“不乱法度”,法度即《通则》。不乱法度,即严格遵守通则,笔锋运行不可稍有悖离。表现为笔意明朗,节奏鲜明。功力的最高境界是精准,表现为韵律精准,轻快自如韵律给人以举重就轻的感觉,给人以笔力感,其次是造型准;方圆分明。做到精准,就需善用锋端。所以董其昌强调要“提得笔起”。提得笔起和轻快自如的韵律都源自臂力。不能达到臂坚如铁的程度,不足以做到精准。

方法可短时内学得,功力非时日不可。切不可“朝学弄笔便暮夸已能。”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图解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图解 1 横横画要写平稳 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2 竖竖画要写垂直 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3 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 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4 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彭其汉 摘要: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积淀了国人的深层智慧,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书法之滥觞,其深层次的文化性自古至今贯穿于书法教育的始末。进入20世纪,传统文化受西方外来文化的的影响,学科分类思想日益为我国教育体系所重视,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书法学”体系便应运而生。然而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西方快餐文化的充斥已使得书法的传统文化性愈来愈弱。现代科技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诸如电脑的普及)等等导致书法蕴含的艺术精神丧失殆尽。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精神人格精神人文精神 绪论: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都要上升到书法的艺术精神,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意与天成,书法艺术的作品不能只是汉字勾画出的线条、符号,其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精神,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他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计算机软件里的艺术字体更不能与书法艺术沾边,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艺术性,民族性,独特性,也会失去他的世界性。因此,发掘、保存、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是迫不及待的,又是任重道远的。 一、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 书法指书写的法度。 1、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2、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3、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点的教学

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点画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硬笔楷书运笔规则; 2、使学生明确写好“点”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硬笔楷书的运笔规则2、各种“点”的写法。 【教学重点】各种“点”的写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8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简评学生笔画用笔的优缺点,从而导入新课——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 二、讲授新课 (一)运笔规则 [要重点强调“轻重、快慢”是硬笔楷书笔画运笔的核心,用笔有轻重笔画就有粗细的变化,运笔有快慢线条就有韵律美] 运笔规则就是笔在纸上运行写出笔画的规则。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好比建筑中的砖瓦、音乐中的音符,虽然很简单,但却是基础。笔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效果,因此就必须学习写各种笔画的运笔规则。例如一点是怎样写成的,一横又是如何写成的。硬笔书法的笔画虽然简单,只是粗细基本上一致的简单线条,但只要写得得法,同样能显出力与美。运笔的规则可以归纳为四点: 1

1、有轻有重 要写成一个笔画,不管是点横竖撇捺钩提折,是直的笔画或弯的笔画,是长的笔画或短的笔画,都必须起止分明,有提笔、行笔和收笔三个基本动作,而在完成这三个动作时,用力的大小轻重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起笔收笔应稍重,行笔过程要稍轻;转折停顿处应稍重,笔画过渡的牵丝要稍轻(牵丝是因行笔速度快而在连写笔画的过程中形成的纤细笔迹)。 所谓重,不是说用力越大以至划破纸才好,“重”是指起笔、收笔或转折时把笔尖按下并稍停顿的动作。“轻”也不是说用力越小以至字迹看不清楚才好,而是指与“重”比较起来按笔较轻并且行笔流畅不停顿的动作。重时按力稍大,轻时按力稍小。按力重,写出的笔画就粗;按力小,写出的笔画就细。轻重结合,就能使写出的笔画有粗有细,有起有伏,富有力感和弹性美。 2、有快有慢 写字好比唱歌,要有抑扬顿挫,要讲究节奏。写字的节奏主要表现在书写时用力的轻重和书写速度的快慢上。 轻重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只讲快慢。在一个字中,起笔收笔应慢些,行笔则要轻快;转折停顿处要慢,直行笔画则宜快。一句话,重的地方要慢些,轻的地方则可快些。这好比骑自行车,骑起来了可以快蹬,而上车、下车、刹车时就要慢—点。直路可以快骑,转弯则要慢行。 3、有起有止

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

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 中国书法传统技法的基本体系 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实践形态,是人们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总结、创造并不断完善的汉字书写方法。书法技法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书法技法由笔法、结字法、章法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连,相互影响。 第一节笔法 笔法指运用毛笔正确书写的方法,是使所书点画线条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的一种手段。笔法是书法技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它包括执笔和用笔两部分。 一、执笔 执笔是毛笔的执持方法。执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所书作品的好坏,因此,在初学时就养成正确的执笔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古人对执笔方法进行过多种尝试,诸如单钩法,双钩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法、握管法,等等,名目繁多莫衷

一是。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其实这"虚而宽"就是方法。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书家的实践、筛选,终于总结出一种被大多数书家所接受的执笔法,即唐朝陆希声提出的"挟、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挟”,指大拇指第一节的内腹斜而仰地贴住笔的靠身一侧。"押",指用食指的第一节斜而俯地贴住笔的外侧。"钩",指紧贴着食指的中指用第一节或第一、二节弯曲处钩住笔的外侧。"格",指用无名指抵住笔管,配合食指、中指向内的钩力,既使笔基本平衡,同时又使运笔更加灵活。"抵",指用小指自然地顺势托住无名指,从而使五指作用于笔时能更加协调,使力量达到均衡。然而,同样是五字执笔法,由于手指弯曲的角度以及执笔的深浅与松紧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势。只要在书写时手指、手腕能灵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无论写小字或写大字,坐着或站着,枕腕或悬腕,其执笔姿势都应该做到笔正而手灵。掌握了正确的执笔之后,还应进一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 l.枕腕法 把右手枕在桌面上,或将左手手背垫在执笔的右腕下,叫枕腕法。这时手掌要略微竖起,手掌与桌面所形成的夹角较大,一般在75度左右用这种方法只宜写小字。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 [摘要] 从艺术最终的目的来说,艺术本来就是人类自由心灵、人类创造力最完整、最伟大的表现。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受书法的影响较大,其绘画技法延用了书法的书写形式。众多画家都在探索以书法入画的各种可能。为此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画与书法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及书画的当代性何以创新、发展。 [关键词] 书画同源字的造型线条性笔墨 在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国绘画和书法应认真加以呵护和继承,并使其成熟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得以创新发展,以民族性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千百年来,说者甚多,但大都语焉未祥。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论题是一个因时而异的概念,在书画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外延和内涵。若执着已见,作出结论,就难免以偏概全,从而也就无法理清其间的关系和头绪了。 中国艺术审美形式,延续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习惯。中国山水画是我们的先民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发展了自然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是文明的进步发展。中国绘画其特殊材料和欣赏习惯,在用笔和表意上,同中国的书法和字的造型有很多相通之处,有“书画同源”之说。 一、早期的汉字与绘画的关系 我们知道,绘画的前提是“应物象形”,也就是对具体物象的模拟;书法的前提则是可供书写的汉字,而汉字的结构原则乃是“六书”。“六书”以象形为首,次为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转注、假借其实是用字的方法并不是构字的原则,而指事、形声、会意,实在也带来某种象形的成分。因此,论书法的起源,实际上就是文字的起源与绘画的关系密切,自无可怀疑。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古代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之中,每有象形的符号,既是文字,又是图画,我们可以看一些象形文字是怎样组成的: 例如: 日,像已升起的太阳。 月,像上弦月形。 雨,像雨滴自天空而降之形。 山,像山峦起伏之形。 目,像眼睛之形。 口,像人口之形。 羊,像羊头、弯角、两目或耳形。 人,人的侧视形,像头臂身腿之形。 这些象形文字,足以说明画的结构跟书法是很有渊源的。而上古图画,如彩陶、岩画、青铜纹饰等等中,每有近乎符号的形象,即是图画,又是字。 二、中国画与书法用线性 前面说到字的组成是由大自然的一切物象形成的,那么推到魏晋以后,“书画同源”的命题将进入到画法等同于书法。 因为,这一段时期对于书法创作来说,不仅仅需要通过书写的诗文内容来说明问题而更需要通过点画的使转如轻重、疾徐、顿挫、提按等所谓“用笔”的节奏

楷书书写技法十八要诀(陈振元)

楷书书写技法十八要诀(陈振元) 几乎所有研习书法的人都希望自己掌握更高超的技艺。人们也曾记起南北朝时王僧虔对书法的一段经典的论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技艺”“神采”都是书法艺术含量的具体体现。只有艺术含量高的字才更生动,更鲜活,更耐人寻味,更有艺术价值。所以,它成为研习者孜孜以求的主要问题。 提高书法艺术含量有两点必须要做。首先是不断对古今的范例进行临摹,久之就会大有长进。这还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和总结方法和理论,借以悟出其所以然。本文就是作者通过多年研习,积累并提练出来的《楷书书写技法十八要诀》。内容如下: 一、形端体正 汉字楷书近于方形,书写时,只有形端体正,才能使人看起来平稳、庄重,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各点: (一)平正。例如:正字,横向笔画可以略有抗肩、微弓,但必须基本持平,尤其是最后一横,更要求端正平稳。 (二)中正。例如:堂字,中竖需要在居中位置垂直书写。虽然上下断开,但必须在中间对正,才能显出“堂堂正正”。 (三)方正。不少字都要注意到方正。例如:里字,中间略有收缩,但基本做到了方正形态。要注意追求方正时不宜过分牵强。 (四)匀称。例如:壹字,左右轻重相当,基本匀称。局部笔画形态可以不完全相同,以免得呆板。 二、笔位准确 这是指在能形成字的最佳结构时笔画的书写位置,这一点集中反映出一个人的书法功力,他要求人们对入笔位置、运笔方向、收笔终点等都要做到意在笔先,并

且准确无误地表现于书写过程中。 (一)入笔位置准确。例如:可字,为了俊俏,它的竖钩,必须适度向左停靠,具体从何处下笔十分值得研究。 (二)运笔方向准确。例如:之字,之的撇笔很容易写得坡度大而上兜笔,这样的书写是败笔。应该是沿缓坡有力直伸,才能使整个字挺秀。 (三)局部架构准确。例如:海字,海的难点在于左下酷似斜梯形的母字,其中横三和竖三在方向与弯曲度上都有细微变化。找准每一笔位置与方向才能形成最佳构合。 (四)中间插笔准确。例如:健字,健的中间部分要最后填写,所添两笔,在入笔、收笔、宽窄、方向上都要合体、适度而且自然。 三、认格定位 在楷书中,每个字的大小比较均匀,进行定位认格则在全局上显得整齐、肃穆。具体书写时,除了考虑到字不离格之外,还要依照字的大小、长短、宽窄等进行灵活处理,不要拘泥于刻板的形式。 (一)方形字处理。例如:國字,这是一个典型的方形字,书写时要置于格的中间。但仔细观察应是稍为窄长,左右两侧都要留适当余地,否则会显得过于宽大,影响美观。 (二)扁宽字处理。例如:幽字,这是一个扁宽形字,书写时,要尽量向中间挤,但左右压线也属正常,中竖虽偏高,但格的上下都会有空白。 (三)小型字处理。例如:日字,它短小精悍,书写这种字时,笔画要尽量粗壮,以求与其他字有大体相等地位,但终归要稍小些。 (四)长型字处理例如:盧字是一个长形字,在上下往中间尽力压缩以后,仍然避免不了上下略微出格,只有如此,才不会失其真正面貌。 四、斜中求正 有的字由于笔画倾斜,容易使重心偏移。克服这个困难,第一要找准该斜笔画

36个基本笔画的讲解

《36个基本笔画的讲解(上)》 练字“一板通”三个练习模块: 一:基本笔画。学写36个笔画。 二:偏旁部首。学写59个部首。 三:结构规律。学习27个规律。 一、“基本笔画”模块——学写36个笔画 1.长横 口诀:顿、横、顿 书写要点:(1)左低右高。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书写习惯。 (2)身体上弓。笔画有力量。 (3)两头顿笔。笔画有力。 2.短横 口诀:横 书写要点:(1)左低右高。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书写习惯。 (2)两头都没有顿笔。 3.垂露竖 口诀:顿、竖、停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 (2)身正不斜。 (3)收笔停驻,不用顿笔。 4.悬针竖 口诀:顿、竖、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 (2)身正不斜。 (3)收笔出尖。 5.短竖 口诀:竖 书写要点:(1)个头短小,书写轻快。 (2)不顿笔。 6.长撇 口诀:顿、撇、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撇身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7.竖撇 口诀:顿、竖、撇、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撇身先竖再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8.短撇 口诀:撇、尖 书写要点:(1)笔画短小,起笔不顿。书写干脆利落。 (2)撇身稍微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9.横撇 口诀:撇、尖 书写要点:(1)笔画短小,起笔不顿,横向出撇。书写干脆利落。 (2)撇身稍微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10.提 口诀:顿、提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笔画直。 (3)提笔快,尾巴尖。 11.竖提 口诀:顿、竖、提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提笔快,尾巴尖。 12.横折提 口诀:横、折、提 书写要点:(1)横画短。起笔不顿。 (2)竖笔正。 (3)提笔快,尾巴尖。 13.长捺 口诀:捺、脚 书写要点:(1)起笔轻,不顿笔。 (2)捺身弓,很有力。 (3)捺脚粗壮,脚头尖。 14.平捺 口诀:捺、脚 书写要点:(1)起笔轻,不顿笔。 (2)捺身弓,很有力。 (3)捺脚粗壮,脚头尖。 15.左点 口诀: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 (2)点身弓,向左斜。 16.右点 口诀: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 (2)点身弓,向右斜。 17.竖点 口诀:顿、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顿。 (2)折笔竖点。 18.挑点 口诀:点、挑 书写要点:(1)起笔轻点。

毛笔书法草书技法

[标签:标题] 篇一: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一、从基本功入手 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二、推荐范本 “圣教序”、“书谱”、”自叙帖““、“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 ★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品。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六、十二条用笔细节 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

国画用笔--笔法

中国画用笔--笔法 骨法用笔 这是谢赫"大法"中的第二条。"骨法"系指形体结构.包括面貌、骨骼的部位,"用笔'概指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技巧。连起来讲,是说明用笔不能脱离开形体与结构的准确性,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晋代顾恺之已经提出了骨法的要求,但他尚未与用笔联系在一起,通过今天广大国画家的实践,对“骨法用笔”方面又有了新的涵义。这是因为过去谢赫"六法"的制定是专对人物而言的,现在用这一条指导绘画,既应体现其原有的同于人的结构,又应体现用笔之骨力。在用笔方面,也比古代的线法描法,有了更多的发展,即状物写形中同时要使用笔与形体一致,不绵软、不纤弱。单从用笔的要求上,荆浩还提出过筋,皮、骨、肉的四势之说,更加丰富了不同等线之变化。 中锋与侧锋 毛笔的笔头共分三段,最关的部位是 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的为笔根。 通常绘画使用的是笔根以外具有弹性的部 位,国画一切技法变化都是笔锋与笔腹作 用于纸上的结果。 中锋执笔是将笔管垂直.与纸成90 度,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笔线 挺拔流畅,一般使用于勾勒人的面部及衣 纹等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与纸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一边光,而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山水人物画在皴、擦部位上多用侧锋,画出的线有厚、重、毛的感觉。在轮廓部位上多使用中锋为佳。除了白描以外,一幅画常要中、侧锋合用,大多数画家是如此,但也有象元代画家倪云林偏爱用侧锋去画山石的。 藏锋与露锋 藏锋是为了使笔线含蓄而不露火气,有意不露锋芒,以强调某些物体的质感。藏锋的用笔有钝拙之意味。 露锋用笔是在笔画首尾处都留下明显 的笔痕,看起来锋芒毕露。藏锋和露锋,在 书法上吸取了许多经验。藏锋,采用了书法 的笔法,即在落笔时,线条当往右行的笔先 往左行,收笔时再向左缩回,于是头和尾的 锋芒裹藏在内了。 凡是按照自然书写习惯顺序行笔的,都 叫顺锋,比如画一道线,一般习惯都是由左 往右拉,要是画直线,一般则由上至下拉,

书法基础:毛笔小楷练习指导

书法基础:毛笔小楷练习指导 一、执笔与运腕的特点 要写好小楷,执笔与运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郑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尽管总的执法上与写行书及大楷并无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是基本 所谓“指实”即为擫、压、钩、格、抵的五指执笔法。擫以大指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点。压用食指上节端压住笔管外方,力量与大指相对。钩用中指上节靠近横纹处,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管,力量朝右下方。格用无名指爪肉相接处紧贴笔管,力量与中指相对。抵用小指紧贴无名指下端,藉以增加无名指的指力。由于五指的合理分布,力量由四面聚集笔管,一枝笔就坚实稳定地执在手中。书写小楷,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拔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蹬,浅则易出入,有的人认为拔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灯心,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认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状如马蹬(即凤眼执笔法),这三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指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书写小楷,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赵宧光《寒山帚谈》中说:“握管太紧则

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这确为心得之语,笔力要透过肩、肘、腕、指贯注到笔尖,各关节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紧张用力,执得太紧则力止于管,腕部紧张则力止于腕,纵有臂力,亦不能贯注于笔尖,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必须欲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书写小楷时,若执笔太深(即执管在食、中指中节处),则掌势必不能虚,指深掌实,运笔时就不能回旋进退,容易导致气机窒滞,调运不灵的毛病。书写小楷时,执笔又不宜过高,以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低则沉着而坚定,字无飘忽之弊。书写小楷,腕宜平,掌宜竖(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则手掌微微竖起,与纸面保持一个斜直角度)。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书写小楷,在运笔时笔管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动着的,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惟意所使,及其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则笔势自然圆活。特别是书写以方笔侧锋为主的小楷时,在发笔时,握管不宜正中直下,当使笔管向右后下方微微倾斜,以侧取势,则内无阻遏,自当流畅,往往可以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总之,执笔之法,但取适意,不可好奇,这样才能使笔力行到充分的发挥。 (二)指死腕活是写小楷的基本运腕方法 书写小楷,手腕要松动灵活,不可过于紧张,用力过甚,反使手腕僵死,纵有腕力,亦不能将此力发挥出来,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笔锋,通过提按、顿挫等动作,暗换笔心,使之达到中锋行笔的目的,只有藏锋画中,才能沉劲入骨,使笔力充沛,笔势圆活,故作小楷时,笔头宜刚劲,而手腕令轻便,方寸以内的字以运腕为主,

书法艺术的专业训练

---------------------------------------------------------------最新资料推荐------------------------------------------------------ 書法藝術的專業訓練 書法藝術的專業訓練○ 黃簡一、基礎課(一)初級課程筆法 1、主题介绍所謂筆法,就是毛筆的用法。 毛筆是一種軟性的書寫工具,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經驗的人,會覺得很難用。 其實毛筆的表現力遠遠超過硬筆,而經過一段訓練之後,使用毛筆便會得心應手。 書法線條好不好看,取決於毛筆用得好不好。 書法入門的初級課程,將非常詳細地講解用筆方法,務求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毛筆。 書法是用線條寫字形,國畫是用線條寫物形。 打下了用筆基礎,不但書法有用,同時也奠定了國畫的基礎。 2、基础课程編號內容用帖說明 L1-0101 認識毛筆自編教材 L1-0102 認識手腕自編教材 L1-0103 認識線條自編教材 L1-0104 認識墨色自編教材 L1-0105 用鋒自編教材L1-0106 運筆自編教材 L1-0107 永字八法自編教材 3、扩充课程要找一本好帖,作為範本。 所謂好帖,當然是水平高,對於初學者來說,清楚也很重要。 很多拓本模模糊糊的,起筆用筆不見鋒芒,還有很多缺筆、斷筆、石花,對初學者帶來很大的煩惱。 1 / 12

初學者臨帖最好用大字墨跡本,用筆看得清楚。 本課程只用墨跡本,不用拓本。 由老師帶領學生臨帖,並詳細解釋怎樣讀帖、怎樣用筆。 編號內容用帖說明 L1-0201 傳為南宋張即之所書張即之書杜甫詩兩首上海博物館藏本。 雖然名氣不顯,但字形大,用筆熟練有法度,足資初學者參考。 L1-0202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美國亞洲博物館藏本。 墨跡本,用筆變化多,筆勢清晰。 是學習書法者最好的範本。 (二)二級課程筆勢 1、主题介绍對於很多人來說,筆勢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其實講明白了,就是筆鋒行進的軌跡。 沈尹默先生說: 筆勢「是每一種點畫各自順從著各具的特殊姿勢的寫法」。 我們都知道寫字有筆順,但書法並不是照筆順來寫字的,而是有自己的規律。 作為一種手寫體,它是照筆勢來行筆的。 這和英文字母的大小寫一樣,一是印刷體,一是手寫體,手寫體並不依照印刷體的筆順寫的,而是依照筆勢來寫的,二者是不一樣的。 所謂書法,只是行勢而已。

最新从书法角度漫谈国画教学 张大千国画鉴赏

一、书法元素成就了历代国画大师 但凡古今国画大师,平时作画时很注重书法的线条,无论是虚处还是实处,都用得很精到,这一切皆来自于对于书画同源的虔诚。 了解过吴昌硕的人,会知道他在书法和篆刻上成名之后,40多岁才开始跟任伯年学画,一下笔任伯年就说吴的线条已经超过了他。这大概就是书法上用力的缘故。所以后来吴昌硕在国画领域占有很高的位置,尤其70岁后以篆籀笔法入画,苍朴之气扑面而来,鲜有人及。 黄宾虹认为:“上古奇字,书与画合,必先有画,而后有书。上古之画,不可谓非上古之书也。”从而说明了绘画与书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多年金石学的考究,对书法、绘画的深切认识,笔法变得更加泼磔锋芒、苍厚老辣、刚健婀娜、变化多端。黄宾虹在山水画中弱化和淡化了用色、用墨、用皴,而是凸现了理趣。对线条追求的是“气韵酣畅”、“浑成一气”。这也正是他深刻理解并且实践了书法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二、书法元素在国画作品中无处不在 众所周知,在中国画中,线与墨与色严不可分,所以要达到三者的和谐和统一不是容易的事,而在这三者中,我以为用线是最难的,所以不象墨和色,假以时日便可以有长进。中国画始终如一采用线条造型的方法,创造了中国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早在南朝,绘画理论家、画家谢赫就提出“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和“骨法用笔”等理论,要求画家为表现已感受到的物体形象、骨力和气韵,必须通过生动而有力的线条来结构画面的形象和意境,归结为“骨法用笔”为特征的线性造型。 国画作品贵在运笔,运笔时只提不按便飘浮无力,提之极为断。只按不提就粗卤板滞。提按的运笔技巧是在充分理解笔理笔法又自然沉着,既熟练又似有意无意之间进行运笔方显笔力沉厚,故意提按,画的线条断续无气苍白无力疲软显丑。提中有按,按中带提,顿时无提,挫时无按,提、按、顿、挫相互交融运笔,线条方显变化万千,生动有趣,笔力千钧。掌握国画的笔法墨法可轻松自如在创作中表现线条的奔放苍劲、凝练朴质、雄狂激越、浑厚华滋、隽秀工整。止为点、行是线、积点成线、綫是点的延伸。运笔快慢之间所表达的感情丰富多彩,变化万千。运笔少变化其表达的感情单调无味。 三、书法元素在国画教学中的现状 现代美院的学生们学了太多的色彩和构图,在书法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少,所以象没和到位,感觉不舒服。此外在书法美学中,历来书论均极重视线条美的价值,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线条是书法美的极致,在书法审美中具有极其独立的美学价值,可见线条的重要。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有些人误以为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隶、楷、行、草为顺序,其实不然。 一、书法艺术的产生 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尤其是从甲骨文的结字看,已体现出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因此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整齐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每字的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毛公鼎》、《散氏盘》是其代表作。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各诸侯国在不同的艺术追求下,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绚烂多彩的局面。如果说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毛笔表现力丰富,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构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

劲凝重,结构茂密浑厚。“石鼓文”开始向小篆转化。它不仅是以后秦统一文字的基础,而且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关于隶书的产生,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说:“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因罪入狱,在狱中整理隶书三千字,得到秦始皇赞赏,赦免其罪并封为御史。此为传闻,虽不足为信,但是,秦代隶书出现已成定论,只是秦代隶书还多有篆意。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同时,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刂”,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书法与国画之笔法

书法与国画之笔法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 说过: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在此强调了笔法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笔法亦是中国画的基础。­ 那么,何谓笔法呢?笔法顾名思义即用笔或曰之关键的技法。笔法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这就是笔法。­ 因此,是否理解并掌握用笔之法,是书法与国画的重中之重。不仅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入书法与国画的大门,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后在书法与国画方面的艺术成就。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一定时期(甚至长时期)的反复练习,而且要勤于思考,分析运锋铺毫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即不同的笔法下,点画线条所产生的形态,从中找出一些艺术规律。笔法,在整个书法国画艺术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书法与国画同属于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古今书法、国

画艺术家都十分强调笔法,且他们在笔法上都具有扎实的功夫和精湛的水平。­ 书法的用笔笔法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运笔方向、用笔技法等等。­ 中锋是在笔毫的正中,作书时将笔的正中之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就能使点画圆满遒劲。这是因为笔在点画中间运行时,墨水顺笔尖均匀地自两面渗开,达于四面,点画就没有上轻下重或左轻右重等缺点,这样的线条就带有丰润圆劲,富有立体感的特点。中锋之法乃是最基本笔法。­ 偏锋,又称侧锋,就是用笔时将笔偏于一侧,中锋也偏到笔画的一边,所以写出的点画一边光一边毛,一边浓一边枯,常呈锯齿形。­ 藏锋,具体地讲就是藏头护尾。即把笔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直接外露出来。藏头,就是指起笔,要“横画直下,直画横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护尾,就是指收笔要“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把笔锋最后护起来。藏锋的笔画给人以含蓄沉著,浑厚凝重之感。藏头是将笔尖逆落纸上,锋藏而行。护尾是将笔毫回收锋尖。­ 露锋,又称出锋,即不回收掩藏,这大多是用在一笔之末,指露出笔锋的收笔动作。主要笔画用藏锋时,副笔可用露锋。藏锋中显示笔力骨气,露锋时要丰实遒劲。­

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学习书法首先都会学习正楷,那么楷书怎么书写呢?楷书写法有哪些要求呢?今天 我们就来讨论下楷书的起笔和收笔,这些都是有要求和方法的, 楷书的笔法——起笔与收笔 任何一个点画的形成,都离不开起笔、行笔与收笔三个环节。楷书,尤其重视这 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谈:“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 肤之丽。”又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求笔画沉实劲健、骨丰肉润的艺术效果。王羲 之更是把起笔、收笔的藏头护尾提到用笔的首位,他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起收不露锋芒,而让筋骨气势蕴 含于点画之中。历代书家对起笔、收笔为何如此重视呢?因为它是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比较下图:很显然,图a没有笔法可言,点画的起收没有法度,因而形态粗疏简陋;图b用笔 得法,尤其重视起笔、收笔的环节,故点画形态爽利有神。由此可见,深究用笔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起笔及其方法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 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人、折人,间或亦用顺人的方法。 ①逆入 逆人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 逆人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图a);如果与顿笔、折 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如图b)。 在楷书里面,点、横、竖、撇、捺的基本样态多用逆锋,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 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先中间后两边。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

中国书法笔法论

中国书法笔法论 首先就“一阴一阳之道”展开。笔法,即书法的运笔方法,线条制作方法,线条为中国书画最基本的表达形式。中国书画选择了线条作为其基本表现手段和形象组织。线条之哲学意义来于“一阴一阳之道”。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元气构成,元气由阴阳二气构成,二气又生成万物。 道即道路途径,即线条。书画选择线条作为基本表现形式是具有其极为深刻的。这把握了事物的最终与根本,线条有其特质:一为简单。《周易》之易,意为“简单”、“变化”和“不易”。与西方相比,在刻画物象上可能有不足,但传神上则过之。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因此选择了与之相对的最为简单的线条来表示。二为自由:相对于面与块来说,线条要自由的多,线条为中国书画最大的特征,其笔法制作并不简单。笔法是由有限到无限,由形象到抽象的要。书法之艺术价值和生命价值在哪里呢?在形式上说,这既非象征,也非再现,现时是一种纯粹的表现艺术,比任何艺术都有更纯粹的表现艺术,形式美极为突出。 在如何由形下达到形上,笔法也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笔法之所以为要律,原因在于:一、书法技法简单,可谓“至简”。正因其技法简炼,决定了某技法的某种特定性。这反映了中国一个典型的审美原则:“切中肯,把握内涵”,“减迹象以增内含”。奉戈尔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为道日报”的文化,西方文化是“为学日益”的文化。 二、书法创作的对象也是简单的汉字。书法创作好明不能超出汉字,所谓“以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两个简单决定了中国书法笔法,特殊性与重要性。这是要谈一下“矩”的概念。有了矩,就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无限的表达。今天进行书法创作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繁多只能描绘事物的外在形象,是“小巧”“小美”而已,是“世俗浅薄”之美,是一种感观性之乐,是有限的、容易破灭的。真正的艺术是一种简单,少,纯。叫做“高贵的单纯性和平凡的伟大”。 线条可以产生出一种内部的动人力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表现出比我们感观更广阔的东西。 笔法的物质基础是毛笔。毛笔的一个最大特点,柔。柔能生刚,柔能胜刚。笔法的粗细虚实实相对藏出,毛笔都可以轻易完成。毛笔还有弹性,弹性在笔划上就体现出“柔能生刚”。辜鸿鸣说过,毛笔可作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再谈一下笔法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何使用笔法呢?书法以笔法为基本技术,“骨力形似皆在于写意而归于用笔”。“字中有笔如禅字句中有眼”。赵孟钏担 帽饰 Ч挪灰啤!吧剖檎哂帽剩 簧剖檎呶 仕 谩!笨涤形 苍 担菏榉ㄖ 盍⒃谟帽省H绾斡帽誓兀恳弧⒁ 时试似浔痉郑 馐怯帽实淖钪饕 奈侍狻:挝 痉郑勘实搅Φ揭獾剑 时仕椭粒 荒苌帘苋∏桑 豢尚疟省R 龅秸庖坏悖 丶 谟诟鋈说闹鞴郯盐眨 谐渥愕木 窳α亢桶盐彰 实哪芰Γ 誓 嗟谩C 始慈幔 钟小胺妗保 帽室 锏礁咧柿康谋驶 V泄 榉ㄊ恰靶础背隼吹模 皇腔 隼矗 龀隼矗 璩隼吹摹!靶础奔础靶骸保 锤星榈匿中埂? 二、要中锋用笔,这是用笔的基本规律。符合中庸之道的用笔精神。中庸并非中间,而是追求最佳、最适合。 三、要有藏出,藏锋与出锋要合理的搭配。“书贵藏锋”,但不能以模糊为藏锋。“藏则含其气味,出则耀其精神”。王羲之说:要十藏九出、十曲九直、十起五伏。以劲

行楷书写技巧

行楷书写技巧 一、楷书、行书与行楷 1、楷书: (1)定义: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就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字形较为正方得一种字体。《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2)特点: ①用笔方面:楷书得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要求严格,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笔数,笔顺,一定得行笔规则就是不可以随意改变得。 ②楷书笔顺方面:楷书得笔顺比较固定,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就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加之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得。就一般情况而言,楷书得笔顺就是不可以改变得,改变了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 2.行书、 (1)定义: 行书就是在楷书得基础上发展起源得,介于楷书、草书之间得一种字体,就是为了弥补楷书得书写速度太慢与草书得难于辨认而产生得。“行”就是“行走”得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就是楷书得草化或草书得楷化。楷法多于草法得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得叫“行草”。 (2)特点: 行书得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点画以露锋入纸得写法居多; ②以欤侧代替平整; ③以简省得笔画代替繁复得点画; ④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得呼应; ⑤以圆转代替方折; 3、行楷 (1)定义: 行楷字,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就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得行书字体。 (2)特点: ①行楷用笔方面:行楷得用笔则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得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得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使转合理,行笔巧妙。还可以依照书写者得习惯而使笔画得行笔出现各种变化,甚至依照个人不同得审美与书写风格去追求或创造出不同得笔道线条。 ②行楷笔顺方面:行楷得笔顺不就是一成不变得。行楷得书写,根据实际需要,个别地方由于书写到具体部位时,笔画得连结、萦带、减省等使字形变化,相应得笔顺也随之改变了。有得字中得笔画可以先写、也可以后写、但这也只限于一些非主要得笔画,字中得主笔就是要按照书写顺序来写得。

行书的15种笔法与27种运笔方法

行书运笔的27种方法 1、中锋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侧锋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4、露锋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7 、顿笔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 、提笔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 、按笔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11、方笔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14、顺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25、驻笔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少驻。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26、纵笔过笔与提笔相结合,即在过笔中渐渐将笔提起,凡竖、撇、捺等收尾出锋而不藏者皆为纵笔。如纵鸟出笼去而不返。 27、战笔在长的笔画途中加力,似遇阻力而又抖擞、战栗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