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再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时2分钟)

1、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多媒体播放合唱队的演出。

2、这是合唱队的演出,大家觉得大哥哥、大姐姐们唱得好不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合唱队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星星合唱队)【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合唱队表演的形式拉近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预时23分钟)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汇报。

3、合唱队的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自己思考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

说一说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比原来少了?

学生可能会说:

①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人数增加了。

②新加入的人比离开的人多,所以人数增加了。

③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相当于加入了6人,所以人数增加了。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没有动笔就顺利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看,哥哥姐姐们又给我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4、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小组的想法归纳一下。

5、集体交流做法,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

【方法一】

52-9=43(人) 43+15=58(人)

52减9表示9人毕业后剩下的人,再加上新加入的15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52-9+15=58(人)

教师说明这样的算式里有加法、有减法,就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计算这样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方法二】

15-9=6(人) 52+6=58(人)

毕业了9人,新加入了15人,相当于加入了15-9=6(人)用原来的人数52加上6就是现在的人数。

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15-9+52=48(人)

思考: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

【方法三】

52+15-9=58(人)

52加15表示如果不算毕业的人新加入了15人后一共有多少人,但是9人毕业了要减去9.

思考: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6、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师:谁愿意给大家一个做题又快又对的金钥匙呢?(学生各抒己见)7、鼓励学生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解决了问题,哥哥姐姐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课件播放:“二年级的弟弟、妹妹们,你们真棒,祝你们学习进步!”)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更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机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引导。】

(三)尝试应用(预时10分钟)

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课件出示:“说一说”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

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提升(预时3分钟)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如果你来当小老师,你会让同学们注意什么呢?

1、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计算加法要注意进位

3、计算减法要注意退位

4、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

5、要抄准数字,看清运算符号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再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时2分钟) 1、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多媒体播放合唱队的演出。 2、这是合唱队的演出,大家觉得大哥哥、大姐姐们唱得好不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合唱队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星星合唱队)【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合唱队表演的形式拉近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预时23分钟)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汇报。 3、合唱队的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自己思考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

说一说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比原来少了? 学生可能会说: ①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人数增加了。 ②新加入的人比离开的人多,所以人数增加了。 ③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相当于加入了6人,所以人数增加了。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没有动笔就顺利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看,哥哥姐姐们又给我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4、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小组的想法归纳一下。 5、集体交流做法,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 【方法一】 52-9=43(人) 43+15=58(人) 52减9表示9人毕业后剩下的人,再加上新加入的15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52-9+15=58(人) 教师说明这样的算式里有加法、有减法,就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计算这样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方法二】 15-9=6(人) 52+6=58(人) 毕业了9人,新加入了15人,相当于加入了15-9=6(人)用原来的人数52加上6就是现在的人数。

星星合唱队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上册第6-7页。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上册第6-7页。在此之前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为二、三年级的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我的思考之一:如何让学生全面的寻找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能看得到,有的学生在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时,存在找不全以及找不到有用的信息这两种情况。所

以在本机可这种给出两条数学信息时,一定要让学生在汇报时就将全部信息完整的叙述出来。】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 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二、自主探索 【我的思考之二:如何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在学习单元知识

最新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6闪烁的小星星优质说课稿

《闪烁地小星星》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地主题是《情趣交融,快乐学习》,我地说课内容分成以下四个部分:一、把握课程,说教材;二、激发兴趣,说教法;三、体验乐趣,说学法;四、培养兴趣,说程序。 一、把握课程,说教材 《闪烁地小星星》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册第八主题单元《神奇地天空》中地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旋律平稳、起伏较小、音调活泼、富有童趣。本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地音乐综合课,我给本课时地教学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闪烁地小星星》,在歌唱及表演中表达对星空地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丰富地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感受夜晚优美宁静地意境。 (3)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节奏地音乐表现不同 地情绪。 其中: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在歌唱及表演中表达对星空地喜爱之情。是本课地教学重难点。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大家都知道:所有智力方面地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低年级音乐教学应该特别注重兴趣地激发。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 2、视听教学法3、拓展延伸法。力求让学生带着浓厚地兴趣,愉悦地心情,积极主动

参与开放而富有活力地课堂教学。 三、体验乐趣,说学法 课标指出:“一年级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带有幼儿好奇、好玩、好模仿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教学本课时注重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习地方法:想象法、模仿表现法等。引导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以自己地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地乐趣。 四、培养兴趣,说程序(这一部分是我说课地 主体部分) 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唱歌曲、激情导趣;变换形式、提升兴趣;变奏欣赏、延伸兴趣。

文档《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初步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4、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含义。 5、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带学生去老师家做客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5分钟的新课准备、15分钟的新授和20分钟的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 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并能分析问题; 2、探究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 你会吗?(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100以内连加、连减运算知识复习) 1、10-9+8=9 8-6+7=9 2、15+26+44=85 98-25-26=47 二、新知探究 1、情境分析 —同学们,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唱歌。 —原来呀,他们是星星合唱队的成员。那么,从这幅图里你能发现哪些与我们的数字有关的信息? —合唱队原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那么,9人毕业了说明他们怎么了? —说明他们离开了合唱队。 2、问题探究 —你能说一说,合唱队人数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因为加入的人数是15人,比离开的人数9人要多。 —你能算一算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吗? —52-9+15=58(人)15-9=6(人) 52 43 52+6=58(人) -9 + 15 4 3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3、巩固练习 ①你会吗?(用竖式计算) 68+25-39=5492-47+36=81 ②(练一练)1、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6-27+19=48(人)27-19=8(人) 56 29 56-8=48(人) -27 +19 29 48 答:现在车上有48人。 三、知识小结 在运用竖式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时,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差),再算它们的和(差)与后一个数的和(差)。 四、作业布置 P7.2填一填(做在书上) P8.3 48+32-16 57+22-45(做在作业本上)

《星空》说课稿

《星空》说课稿 如东县丰利小学严明明 《星空》,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主题,本单元包含的音乐作品有:《小星星变奏曲》、《闪烁的小星》、《小白船》等,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堂设计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本课的基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用美好的音乐作品打动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不仅知之,而且好之、乐之,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针对《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课在“审美、创造发展、表现与社会交往”方面对学生的三大价值体现,结合《星空》这一课程文本自身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唱、演、奏、听,使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感受不同歌曲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绪。 2、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群体意识和友爱精神。 3、通过与自然、美术等学科的融合,调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应被忽视,也不容替代,所以我确立了一个拓展目标:能用简单的词汇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尝试创编歌词、给歌曲取名等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这亦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 《音乐课程标准》把感受与鉴赏定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否积极和主动,是让学生学会感受和鉴赏的关键,在这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促进者和引导者,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成为教学的重点。 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特点,针对一年级同学的学习特征和认知心理特征,我在进行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由学生“听、唱、说、演、奏”等手段,让学生多方位的感知音乐,自然领会音乐的情感、速度、力度、节奏和音高。通过多媒体电脑创设的直观图像让学生自然进入“星空”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体会到音乐之美。 本着“教法服务于学法”的指导思想,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视觉图像法:通过电脑多媒体创设“星空”的卡通情境(深蓝的天空中,

《星星合唱队》教案1

《星星合唱队》教案 课时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齐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你们都喜欢唱什么歌呀? 学生自由谈一谈。 师:一个人唱歌叫独唱,那如果有很多人一起唱,叫什么?(合唱) 合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只有有效的合作才能唱出美妙的歌曲。而对我们而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合作交流,使我们的合作事半功倍。 今天,我们就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星星合唱团”有关的知识。 二、互动新授 师:我们学校就有一支合唱队,他们是由各年级唱歌优胜者组成的,在过去的各级比赛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们的名字叫星星合唱队。他们原来有52人,但今年这支合唱队有9人毕业了。于是指导教师要重新挑选15人加入合唱团。 你们说说,看合唱队的人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先独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同小组的同学。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生1:减少的是9人,增加的是15人,增加的人数多,所以总人数比原来多。 生2:毕业的人数少,新加的人数多,所以人数比原来多。 生3:因为15—9=6(人),所以增加了6人。

生4:因为52—9=43(人),而43+15=58(人),58比52大,所以增多了。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有这么多方法证明合唱团的人数是增加了,而且还有的同学出来现在合唱团的人数。但他们是用列两个算式来计算的,我们能不能列一个综合算式来计算呢? 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综合算式,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综合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52—9+15 这道题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它是加减混合运算) 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加法还是减法呢?(先算52—9=43,再算43+1=58) 52—9=43求的是什么?(毕业走掉9人后,合唱团还剩多少人?) 那43+15=58又表示什么呢?(在9人走后,又新增15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要计算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先算15—9=6(人),表示比原来增加了6人,再算52+6=58(人),就是现在和合唱队的人数了。 (1)我们可以把增加的人数先加上:52+15=67(人)再去掉毕业走了的9人:67—9=58(人),这样得到的也是现在合唱队的人数。 (2)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到的竖式来计算52—9+15的结果。 你们会用竖式来计算这道题吗?试一试。 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汇报交流。 5 2 4 3 —9 +1 5 4 3 5 8 师:还有更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 5 2 —9 4 3 +1 5 5 8 教师在展示学生的计算后,同时再一次强调易错的地方。 同学们还提出了另一种不同的算法是:52+15—9,现在,你们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他的结果。 学生计算后,集体展示订正。 同学们解决了合唱团的问题,但淘气这次遇到了麻烦,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起去看

关于中班音乐《小星星》说课稿

关于中班音乐《小星星》说课稿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中班音乐《小星星》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 动作建议音乐A部分:双手做眨眼睛的动作。 音乐B部分:身体创编圈圈舞的。 音乐A部分:感受重音,双手从上至下洗澡动作。 音乐C部分:小手握拳做流星,在空中划流星的弧度。 游戏玩法建议在音乐欣赏的后半部分增加了魔法棒变星星的游戏,因此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儿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强光。(如太阳光,手电筒的光等)二、教学活动建议【活动准备】 激光笔人手一个。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乐节奏,巩固幼儿节拍的稳定性。 2、尝试根据音乐的旋律创编肢体动作,并将身体动作转换成用道具操作动作来演绎音乐节奏、句子和情绪。 3、在音乐游戏中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活动过程】 1、熟悉环境,问好。 1 1 5 5 1 6 6 5-1 4 4 3 3 1 2 2 1-11客人老师你好啊~ 小朋友呀你好啊~2、观看"星星"表演一一完整欣赏音乐(1)故事:小星星特别想变成流星,星星妈妈说:要有本领才行呀,第一天,要会眨眼睛,第二天,跳4个圈圈舞哟,第三天,流了好多的汗要洗洗澡,变得香香的,第四天变成

流星,我们一起看看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2)教师随着音乐用手电筒往墙壁打光,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提问: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3、幼儿肢体演绎故事一一熟悉故事情节,分段感受音乐(音乐声音小点一一背景音乐)。 导语:来,我们一起帮帮小星星学本领。 A、眨眼睛: 导语:首先我们要教给小星星眨眼睛,你的小手能变成大眼睛吗?你会怎样眨? B、跳圈圈舞: 导语:哇,小眼睛变亮了,我们来圈圈舞,你会怎样跳圈圈舞?(音乐圈圈舞)C、洗澡: 哦一一流汗了,我们洗洗澡。(音乐洗澡)D流星:听(音乐流星)一一流星。 4、幼儿和教师律动表演《小星星》一一完整演绎音乐。 导语:小朋友们好棒哟,学会了小星星的本领,小星星邀请我们一起舞蹈来。 放音乐《小星星》教师随着音乐用魔法棒在图谱上演示,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5、星星游戏之舞一一幼儿操作魔法棒分段熟悉旋律。 (1)导语:刚才,你们都变成了好美的流星,我许了个愿望,给每人一个神奇的礼物。 (出示魔法棒)(2)教师给每名幼儿发一个魔法棒,幼儿操作魔法棒表演星星之舞。

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 队教案北师大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7页 教学目标: 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图意。 引出问题:1、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二、探求新知。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15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的人数比52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现在的人数比52多。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 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2减9; 还可以有以下列法:15-9=6(人)52+6=58(人) 即现在合唱队有5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三、完成练一练1:先看情境图,说明其义,再解答: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探求解答。生试讲: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8人,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少。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 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 加法数式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位1要写得小。 还可以有以下列法:27-19=8(人)56-8=48(人) 即现在车上有4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商店里原有89台电脑,卖出去35台后,有运进18台,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 2、计算。 68+25-39?92-47+36 3、独立完成其余习题。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例1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15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 竖式:(略) 例2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 竖式:(略) 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3、星星合唱队 一、教学内容 《星星合唱队》(教材第6、7页)二、教学目标

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初步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 面。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4、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含义。 5、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带学生去老师家做客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variations of little star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音乐是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声乐技术演奏的,从唱歌到说唱 ; 仅存在器乐作品,仅存在声乐作品以及将唱歌和乐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教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乐感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属校本教材,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钢琴变奏曲《小星星变奏曲》和辅助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变奏曲及运用。 音乐知识“变奏曲”这一概念放在初二年级下学期教,主要是让学生在上学期欣赏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中接触过的“变奏、变奏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认识,理解和简单的运用。让学生更理性地欣赏音乐作品,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不稳定的年龄段,生性好强易冲动,喜欢表现,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求知欲比较强,《小星星变奏曲》主题合乎学生年龄特点比较熟悉意境,较易想象,并且在上学期已接触过“变奏、变奏曲”等音乐知识。因此,在讲解欣赏上较为

易懂,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较为容易调动,但也正因为初二年级 学生兴趣广泛,好动性强,因而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控力较差, 其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阶段,加之乡村音乐教育不规范,基础设 施较差,使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后易忘,知识新旧连接较难。此外,创作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心理上放不开,这些因素都给本课 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教学方 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说目标、重点难点 (一)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初步掌握“变奏曲”的主题变奏创作的几种手法。 2、通过习题运作,加深理解,吃透“变奏曲”的含义,使 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3、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提高学生音乐感受,欣赏 和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重点 1、对“变奏曲”含义的理解。 2、在听觉上感受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3、通过习题运作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变奏曲”的几种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加与减星星合唱队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星星合唱队》教学反思 《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星星合唱队》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与运算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努力立足于新课标的精神,根据二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下车”、“上车又下车”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我在学生的表演中间,适时穿插引导:“现在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了问题,从而领悟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本节课我从教师节活动导入:教师节时,我们每个年级都准备了一首歌送给老师,看看我们的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正在排练歌曲准备送给他们老师呢?大家顿时兴趣黯然,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情境图上。接着,请大家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之后,我抛出问题: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其实这对学生估算意识和数感的培养相当重要,因此我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紧接着提出数学问题,从中筛选: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都会列式,我重点引导为什么加,为什么减,让学生明白毕业了就是离开了要减掉,加入了就要加进去。由于前面已经计算了连加连减,大部分学生都懂得分两步计算,但个别学生前面喜欢三个数摞在一起加或减,这时就出现三个数摞在一起又加又减,我重点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清楚加减混合不能三个数摞在一起算。本节课主要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针对题目中有关键字如毕业,加入,借出,还回,卖出,运进……大家都能轻松写出加减混合算式,但针对叔叔:我比你大29岁,阿姨:我比叔叔小5岁,淘气今年8岁,阿姨今年几岁呢?这类型学生就有点糊涂了。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计算阿姨的年龄,需要知道叔叔的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年龄,一步一步推算出我们的问题。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还比较差,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不断渗透、加强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说课稿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毛泽东) 2 雨说(郑愁予) 3 *星星变奏曲(江河) 4 *外国诗两首蛔蛔(济慈)与蛐蛐夜(叶赛宁) 1.《沁园春?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 案-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 队》教案,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星星合唱队》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 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探究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一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包括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本班学生的计算习惯和能力还不高,所以在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与同伴交流。 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再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总结归纳法

新北师大二上《星星合唱队》

3、星星合唱队 一、教学内容 《星星合唱队》(教材第6、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四、教具学具 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杨黠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准备从下列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沁园春·雪》编排在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首词在重庆谈判时发表,立即轰动文坛,被誉为雄视千古的词作。这个单元还有我国新诗《雨说》(郑愁予)、《星星变奏曲》(江河),以及外国诗两首《蛔蛔与蛐蛐》、《夜》(叶赛宁)。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八年级阶段对诗歌的欣赏稍有基础,但本课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代表作有极高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所以理解有相当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1、多形式诵读诗歌,体味诗歌音韵美。 2、品味词语魅力,感悟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第一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有抽读--范读--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从方式上看,从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多形式诵读之后,引导学生就所读画面用语言进行表述,借此使学生感知文意;针对词的下阕,找到品评诗歌的切入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3 星星合唱队教案

3星星合唱队 课时目标导航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6页)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一、情景引入 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1)15-10+3(2)7+8-9 二、学习新课 1.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教材第6页上面的情境图。 (1)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明确:合唱队的人数变了;合唱队原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方法一)15-9=6(人) 52+6=58(人) (方法二)52-9=43(人)

43+15=58(人) 列成综合算式:52-9+15。 提示:对于算式52-9+15,应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先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出示教材第6页问题3情境图)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幅图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的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式就是8+29-5。 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第二幅图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汇报。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1)27>19,下车的人数比上车的人数多,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少了。 (2)56-27+19=48(人) 答:现在车上有48人。 第2题:94527960 第3题:75-35-28=12(个) 答:还剩下12个易拉罐。 四、课堂小结 在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案模板诗歌

教案模板诗歌 【篇一:初中语文教案:《诗两首》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案:《诗两首》教案模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 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学生自 由回答 2、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 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 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 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 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 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 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 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 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 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 的美。 【篇二:现代诗歌说课模板】 初中课文现代诗说课集子 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篇目: 七上:《在山的那边》《理想》《郭沫若诗两首》 七下:《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木兰诗》

小星星变奏曲说课稿

《小星星变奏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属校本教材,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钢琴变奏曲《小星星变奏曲》和辅助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变奏曲及运用。 音乐知识“变奏曲”这一概念放在初二年级下学期教,主要是让学生在上学期欣赏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中接触过的“变奏、变奏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认识,理解和简单的运用。让学生更理性地欣赏音乐作品,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不稳定的年龄段,生性好强易冲动,喜欢表现,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求知欲比较强,《小星星变奏曲》主题合乎学生年龄特点比较熟悉意境,较易想象,并且在上学期已接触过“变奏、变奏曲”等音乐知识。因此,在讲解欣赏上较为易懂,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较为容易调动,但也正因为初二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好动性强,因而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控力较差,其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阶段,加之乡村音乐教育不规范,基础设施较差,使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后易忘,知识新旧连接较难。此外,创作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心理上放不开,这些因素都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说目标、重点难点 (一)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变奏曲”的知识概念,初步掌握“变奏曲”的主题变奏创作的几种手法。 2、通过习题运作,加深理解,吃透“变奏曲”的含义,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3、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提高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重点 1、对“变奏曲”含义的理解。 2、在听觉上感受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3、通过习题运作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变奏曲”的几种手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 (三)难点 1、在听觉上与概念上帮助学生对“变奏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何辨别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2、学生在实际创作中运用“变奏手法”。 四、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分层辨析与读谱结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