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股票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股票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股票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摘要: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格,内在价值表现为股票所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未来收益。以内在价值为基础,投资者和融资者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下通过交易博弈最终形成股票的市场价格。本文就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二者关系的公司治理因素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阐述,并且介绍了由于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而产生的股票泡沫问题。

关键词:股票价格内在价值公司治理股票泡沫

一、问题的提出

股票价格的不确定性是证券市场上永恒的话题[1]。股票从一级市场发行到二级市场流通以及随之可能发生的股票配售、股票回购、可转债转股的各个阶段,股票价格对市场主体都有不同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初始的股价水平还是流通时的股价变化都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决策和盈亏状况,如何评估股票内在价值、如何完善股价形成机制是各方都密切关注的问题。

二、股票内在价值与外在价格

关于股票价格的形成,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票存在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其内在价值在一级、二级市场的体现。这类股价决定理论称作基本价值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股票不存在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供求双方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投机行为的影响。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股票市场是有效市场,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漫步”( random walk) 的轨迹。这类以效率市场为假设前提的股价决定论,称作“随机漫步理论”。

当股票进入资本市场后,股票价格就成为企业价值的可观察的市场表现[2]。股票价格是价值因素、环境因素等各种影响因素集合的表现,其中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可能完全解释现实股价的形成原因。价值是企业内在资本及其产生经营能力的表示。下面本文就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展开阐述。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MH) 是经典金融学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由Samuelson (1965) 首次提出[3],经Eugene Fama 和Michael Jensen 等学者的努力,将其发展成一套认识金融市场的理性分析框架[4]。有效市场理论在20 世纪70 年代达到顶峰,并一直是经典金融学的主流思想。有效市场假说的经典定义来源于Fama(1970)[5],即“价格总是‘完全反映(fully reflect) ’了所有可得信息(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的市场被称为是‘有效的’。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8 年,波尔和布朗( Ball and Brown, 1968)对年度报告盈利数字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的剩余收益与股票投资者的超额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能获得超额盈利( 即好消息) 的公司,其股票投资者能够获得超额报酬( Abnormal Return) ;反之则否[6]。与此同时,比弗( Beaver, 1968)研究了公司信息披露中财务报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公司年报披露的当周,其股价的波动幅度和交易量均显著地高于其他交易周[7]。波尔和布朗、比弗所倡导的这一经验研究方法一般被称为信息观( Information Perspective) ( 汤云为,陆建桥,1998)[8]。它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理论假定,即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有效的,股票价格反映了公司内在价值。但它仅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价中去的,因此,在这种方法下,股票价格的形成是一个黑匣子。在随后的数十年中,信息观在证券市场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研究者们发现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异常现象,股票价格不仅反映了信息,还反映了噪音交易者( Noise Traders) 的噪音( Black, 1986)[9],从而人们认为股票市场可能并没有像所假设的那样有效( Ball, 1995)[10]。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对市场有效性假说的质疑,这就促使人们转变研究重点,重视股票的内在价值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关注股票的计价模型( Valuation Model)。内在价值是50多年前约翰·伯尔·威廉姆斯在《投资价值理论》中提出的,巴菲特将其浓缩为:“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期间能够期望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1930,欧文·费雪( Irving Fisher)提出了确定条件下的价值评估理论。在确定性情况下,投资项目的价值就是未来各期现金流量按照一定利率折算后的贴现值。若预期现金流贴现值大于现在的投资额,则值得投资;否则投资没有价值[11]。在他这一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派生出多种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Williams( 1938) 的股利贴现模型。他认为,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是“将今后能领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资本还原的现在价值的总和”,买进股票意味着“现在财富和未来财富的交换”。由此,Williams 推出了以股利贴现来确认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的最一般的表达式[12]。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Myron J. Gordon 等人提出了零增长股利贴现模型、固定增长股利贴现模型以及有限增长期股利贴现模型。1938年,Preinreich 提出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当时这个模型是直接基于股利贴现模型而建立的。由于没有明确的优于股利贴现模型的理论基础,证券市场也没有发展到能提供足够稳定的数据对其正确性进行检验的程度,因此该模型并没有被人们接受。直到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股票内在投资价值模型有了新的进展。Collins , Kothari ( 1989)等研究表明,会计盈余与公司内在价值相关[13];Landsman ( 1986)[14],Barth ( 1991)[15],Shevlin ( 1991)[16]的研究认为,账面净资产包含公司未来活动的相关信息,而且在理论上如果存在强势有效市场的话,

仅仅运用账面净资产就足以进行公司内在价值的估价,这时其他任何信息都是多余的。基于这一研究结果,学者们得出了公司内在价值与剩余收益和账面净资产的函数关系。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模型是基于帐面价值和剩余收益的F-O 模型。在深入研究净剩余理论的背景下,奥尔森和弗尔森( Ohlson and Feltham)将股票价值与股东权益和未来收益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收益的内在投资价值模型,即F-O 模型。奥尔森( Ohlson, 1995)[17]在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假定剩余收益和其他信息遵循特定的一阶自回归过程,把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表示为股票账面值、剩余收益和其他信息的线性组合,构建了一个动态线性信息模型( linear informat ion model) ,利用这一动态模型对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地,弗尔森和奥尔森( Feltham and Ohlson, 1995) 通过合作证明了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账面值、剩余收益和其他信息之间的线性关系[18]。他们的模型后来在理论界被广泛地接受, 并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为F-O 模型。以F-O 模型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充分证实了该模型的解释能力。Bernard( 1995) 、Penman & Sougiannis( 1996) 和Francis 等人( 1997)的实证结果证明,与股利和现金流贴现模型相比,F-O 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和解释股票价格[19]。Frankel ,Lee( 1998) 和Dechow 等( 1999)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与现行的其他模型如较简单的市净率策略相比,基于F-O 模型的策略可以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20]。科基( Koji Ota, 2001) 把奥尔森等人的假设延伸到高阶自回归过程,获得了包括奥尔森线性模型在内的7种形式,并运用日本证券市场的实例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通过附加信息可以提高奥尔森模型的解释力,但是却不得不付出误差项序列相关性提高的代价[21]。李贵河( Gunhee Lee, 1999) 用韩国公司的财务数据对奥尔森模型和弗尔森-奥尔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韩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进行了比较[22]。

尽管Fisher,Williams等学者提出的股票内在价值理论极具开创性,但由于市场充满着太多不确定性,在完全确定的前提下研究企业的价值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并且现实中企业的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千差万别,股利贴现模型的参考价值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23]。针对不确定性问题,莫迪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 提出了著名的MM 理论[24]。MM 理论主要解决的是不确定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回答了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关系的问题。在引入不确定性时,他们认为每一个企业的收益流量是不确定的,可以当作服从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而股票的收益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该股票能够带来的期望收益。在不确定情况下,企业价值的定义是:在资本市场有效率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企业的权益市场价值和债务市场价值之和。莫迪里安尼和米勒的理论框架是现代价值评估的思想源泉,它促进了现代价值评估理论的蓬勃发展。

在国内,田志龙,李玉清( 1997) 最早对净剩余收益进行了介绍[25]。随后,汤云为、陆建桥( 1998) 从会计研究的角度,着重介绍和剖析当代证券市场基本理论,评价各种理论的得失和适用条件[26]。赵宇龙(1998) 对上海证券市场的研究发现,未预期会计盈余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相关,这一发现支持会计盈余数据的披露

具有信息含量的假设[27]。陈晓、陈小悦、刘钊(1999 )对1994—1997年A股市场的研究证实, A股市场上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28]。赵宇龙、易琮( 1999) 由经典的股票定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推导出企业成长系数模型,然后以深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税后净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成长系数[29]。陆宇峰( 1999) 利用1993-1997 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对原始的F- O 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30]。清华大学朱武祥(1999)认为市盈率中隐含着竞争优势持续期,据此提出了竞争优势持续期市场预期模型[31]。陈信元、陈冬华和朱红军( 2002) 在F-O 模型的基础上,在回归方程中引进了规模和流通股比率两个解释变量,考察上海证券市场1995-1997 年度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了剩余收益、收益和净资产三个变量对股价解释能力,同时还研究了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在中国证券市场定价中的作用[32]。张人骥,刘浩,胡晓斌( 2002) 把剩余收益理论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起来构建了全新的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RIR[33]。陆静,孟卫东,廖刚(2002)利用1999-2001年的数据,比较了公司每股收益和自由现金流量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证实了公司每股收益比现金流量能更精确地解释股票价格[34]。赵志君(2003)指出了传统线性信息模型的不足, 提出了公司存续期有限和公司存续期无限但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情况下的内净率( 内在价值-净资产比率) 决定模型。通过模型得出股票内在价值决定于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净资产增长率, 以及公司存续期或剩余收益的存续期[35]。钱岩松等(2009)采用线性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股票价格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得出股票价格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反映公司资产质量的指标每股净资产、反映市场因素的指标股票历史价格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6]。

三、公司治理与股票的内在价值

公司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股票的内在价值也传导了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公司治理、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为:公司治理决定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决定了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公司治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越发突显和引人关注。Bushman 和Smith(2001) 曾指出,未来的公司治理研究应转向资本市场,加强对公司治理与股票价格关系的研究[37]。事实上,自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公司治理研究就已经转向了资本市场[38]。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解,学者们着重强调了其功能:Tricker(1984) 认为,治理是确保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39]。Shleifer 和Vishny(1997) 认为,公司治理是投资者确保获得投资回报的途径[40]。李维安(2005)认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它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41]。

McConnell 和Servaes(1990) 分析纽约证券交易所1976 年的1173 家公司和1986 年的1093 家公司发现,Tobin Q 与公司内部股东的股权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42]。Bushee,Noe(2000)的研究显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改善,会吸引短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数量,进而导致公司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增加[43]。Dechow 和Dichev(2002) 认为,较好的公司治理

会导致较高的信息披露频度和信息价值含量,有助于增强股票流动性[44]。Newell 和Wilson(2002) 研究六个新兴市场发现,公司治理状况最差与最好公司的股价相差10-12%[45]。Ferreira 和Laux(2007) 从并购限制的角度实证分析治理机制与股价信息含量的关系发现,反并购条款的数量与股价波动性负相关[46]。Bebchuk、Cohen 和Ferrell (2009)运用1990 -2003 年IRRC报告的数据构建经理层堑壕指数,实证分析发现,买入低堑壕指数公司的投资组合和卖出高堑壕指数公司的投资组合,在大多数时期收益高于市场水平[47]。

在国内,吴齐华、刘景和饶刚(2001)研究股权集中度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正相关[4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4)运用其编制的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指数(CCGINK)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能使公司具有较高的未来财务安全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资者愿意为此支付溢价[49,50]。潘福祥(2004)以自己构建的公司治理指数衡量治理水平,用Tobin Q和市净率衡量公司价值,实证分析发现,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51]。雷明全,肖小锋(2005)分行业实证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家电行业外,其它行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股价波动显著负相关[52]。李增泉、余谦和王晓坤(2005)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与所有权安排之间的关系发现,所有权结构对股价同步性具有显著影响[53]。李维安和牛建波(2006)利用上市公司的年度累计超额收益率(CAR)衡量治理溢价,以公司治理指数(CCGIN K)衡量治理水平,验证了治理溢价的存在性[54]。李维安和郝臣(2007)借鉴Fama-French 三因子定价模型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溢价发现,在考虑市场溢价因子和规模因子的情况下,买入公司治理好的投资组合和卖出公司治理差的投资组合,可以获得8.4% 的超额收益[55]。王福胜和刘仕煜(2009)以2007 年中国沪市578 家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治理效率替代公司治理水平,以流通盘市场附加值作为治理溢价变量,得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公司治理溢价的结论[56]。袁知柱和鞠晓峰(2009)实证分析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因素对股价波动同步性的影响发现,制度环境较好的省市,股价信息含量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信息含量呈倒U 型关系,双重上市、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股东与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价信息含量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和审计质量对股价信息含量没有显著影响[57]。沈艺峰、肖珉和林涛(2009)考察国内1184 家上市公司的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发现,公司层面较差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增加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其股票流动性[58]。蒋海、张博和王湛春(2010)以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相关论文中的464 个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微观治理机制越好,其股价波动同步性越低[59]。

国内外学者在股票内在价值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了公司的会计信息,公司治理等各方面。各种理论和模型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内在价值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具体化。

四、价值投资理论

对于股票内在价值理论的研究使得价值投资理论得以盛行。许多投资者关注股票的内在

价值,更加关注证券市场上的价值投资。所谓价值投资,最核心的、最根本的就是要选择具有发展潜力而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股票[60]。

价值投资理论相对于目前证券市场上流行的其他投资理论,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最早对价值投资理论的经济学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了“价值决定价格,而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著名的价值规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对价值投资进行了论述:“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具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并不是完全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61]。但是,假定现实资本的增值不变,那么,这种证券的价格的涨落就和利息率成反比”。

1934年底,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合著了他酝酿已久的《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价值投资策略被首次提出[62]。最初定义的价值投资以金融市场的三大特征为基础:第一,金融债券的价格受一些影响深远但又变化莫测的因素的支配。格雷厄姆将这种非人力因素成为“市场先生”。第二,尽管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涨落不定,但许多资产具有相对稳定的基础经济价值,即证券的内在价值。第三,在证券的市场价格明显低于计算所得的内在价值时购买证券,最终必将活的超额的回报。1936 年,承接《证券分析》,格雷厄姆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著作《财务报表解读》,格雷厄姆试图通过该书引导投资者如何准确、有效地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继《财务报表解读》之后,格雷厄姆又于1942 年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引起很大反响的力作《聪明的投资人》,向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更详细的阐述了他的理念和技巧。纽约证券分析协会强调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意义就像欧几里德对几何学、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一样重要”

[63]。1958 年,菲利普·费雪出版了《非常潜力股》一书,至今仍是所有美国投资管理研究所的指定教科书。1959年,菲利普·费雪又出版了《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该书出版后,马上成为了广大投资者必备的教科书,随即成为《纽约时报》有史以来第一部投资方面的著作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菲利普·费雪被誉为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他执着于成长性投资,重视公司经营层面质化的特征,是现代投资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股票前,首先要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确定自己准备买入的企业的价值是多少,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支付的价格。因此,价值评估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64]。

价值投资理论经过许多价值投资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构建起了以“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为核心的价值投资理论体系。最初,内在价值以格雷厄姆的观点为主,强调上市公司的绝对价值,也就是公司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清算价值。后来才逐步加入菲利普·费雪关于成长型价值的观念,将公司的无形资产以及未来的成长预期也计入公司的内在价值当中。在格雷厄姆和费雪投资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而形成了目前价值投资理论的理论基

础,这也就是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所认同的价值投资理念。

国内的许多研究者也以中国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对价值投资理念进行了研究。王春艳等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随着庄股时代的结束,重视上市公司基本面,以价值发现、价值提升的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价值投资是将来引导中国股市的趋势所在,是中国股市的出路所在。从各方面角度看,我国的沪深两市已初具投资价值[65]。李亚白等以价值投资策略为线索,对我国股市2008-2009 年时段内高市盈率和低市盈率的股票收益率水平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分析,以被跟踪股票组合的收益率水平和市场收益率水平的实证分析对比发现,在中短期内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进行价值投资是有效的,并可以此获得超额收益[66]。

现实的证券市场中不乏投机者,但是更多的则是忠实的价值投资者。他们专心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股票的技术面。对于有真正投资价值的公司,他们倾向于长期持有,等待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甚至超过其内在价值。

五、股票泡沫

价值投资的前提是股票价格应该以内在价值为基础,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不会长期偏离其内在价值。当股票价格长时间过度偏离其内在价值时,股票泡沫问题就出现了。股票泡沫是证券市场畸形发展的结果,若泡沫长期存在,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人民的福利将造成极大损害。

Kindleberger(1978)将泡沫定义为“股票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陡然上升,价格的上升使人产生出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吸引新的买主,通常投机者只对从股票交易中获得的盈利感兴趣”[67]。Blanchard(1979)证明,在投资者理性预期下,股票价格方程的解仍有可能出现泡沫成分,并将其命名为“理性投机泡沫”,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68]。接着,Blanchard和Watson(1982)以股票价格的理性预期模型为基础,用概率统计方法研究了股市的泡沫问题[69]。Granger和Swanson(1994)利用“一般化随机鞅”给出了理性泡沫解的集合,几乎囊括学术文献中所有的理性泡沫解[70]。West(1988) 讨论了基于传统模型确定股价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非标准化”的价格确定思路[71]。Allen 和Gorton( 1993) 认为股票价格的泡沫源于市场本身的自发行为[72]。Kane, Marcus and Noh( 1996) 揭示了股票市场的易变性(volatility )和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73]。Garber(2000)认为泡沫是“股票价格变动中有一部分无法用基本面解释”[74]。Rosser(2000)认为投机泡沫是“在一段时间内并非由于随机冲击造成的价格偏离基本价值的现象[75]。

在中国,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方星海( 2001) 认为“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来看, 中国股市无疑存在巨大泡沫。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又有大量资金在等待进入股市,这个泡沫在短时间内不会破裂。……中国股市泡沫的破裂,将会危害整个中国经济。”[76]。戴园晨( 2001) 将经济理论和中国股市的实际相结合。比较全面、深入地讨论了泡沫产生的机理,并深入分析了中国股市中的种种扭曲、不正常之处[77]。李迅雷( 2001) 探讨了中国股市泡沫可能持续的时间问题[78]。梁宇峰( 2001) 从宏观货币政策目标的角度研究

了股市泡沫问题,考察了“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已经出现的股市泡沫做出反映, 即是否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股市[79]。

六、结语

股票价值是股票市场的重要概念,对股票价值内涵及价值体系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将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理念[80]。本文着重讨论了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其外在价格之间的联系,并且阐述了公司治理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水平决定了该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再加上其他宏观,微观的影响因素共同构成了现实的股票价格。由股票内在价值引申出的价值投资理念被许多市场参与者所推崇。虽然股票泡沫随处可见,但是随着证券市场发展的日益健全成熟,股票价格回归其内在价值的过程是顺其自然的,坚持价值投资可能是最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公司价值与股票价值、股票价格的相互关系,外在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仍是需要继续进行下去的工作。

七、参考文献

[1]张普,吴冲锋.股票价格波动:风险还是价值?[J].管理世界,2010(11):52-61.

[2]董放.股票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7-78.

[3] Samuelson, P. A.,“Proof that Properly Anticipated Prices Fluctuate Randomly”[J].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1965, 6(2):41-49.

[4]张峥,徐信忠.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2006(9):155-167.

[5] Fama, E.,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2): 383-417.

[6] Ray Ball, Philip Brown.”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8, 6 (2) : 159 – 178.

[7]Beaver, W.,”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8,6(3): 67-92.

[8] 汤云为,陆建桥. 论证券市场中的会计研究:发现与启示[J].经济研究.1998(7):50-59.

[9]Black, F. ,“Nois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6,41(3): 529- 543.

[10]Ball, R . , “The Theory of Stock Market Efficiency: Accomplishments and limit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5,8(1): 4-18.

[11]Irving Fisher.“The Theory of Interest”[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30.

[12]Williams, J. B.,”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8.

[13]Collins, D. W. , S. P. Kothari, 1989.”An analysis of intertemporal and cross-sectional de terminants of earnings response coeff icien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9,11(2):143-181.

[14]Wayne Landsma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ension Fund Property Right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6,61(4):662-691.

[15]Mary E.Barth.”Relativ e Measurement Errors among Alternative Pension Asset and Liability Measur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1,66(3):433-463.

[16]Terry Shevlin.”the Valuation of R & D Firms with R & D Limited Partnerships”[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1,66(1):1-21.

[17]Ohlson J.,”Earnings, 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arch, 1995, 11(2) : 661 – 687.

[18]Feltham, G . A . , J. A . Ohlson, “ 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O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 1995,11(2):216-230.

[19]Victorl .Bernard.”The Feltham-Ohlson Framework: Implication for Empiricist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5,11(2):733-747.

[20]Richard Frankel,Charles M.C.Lee,”Accounting Valuation, Market expect ation, and the Cross-sectional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8,25(3):283-319. [21]Koji Ota,” A Test of the Ohlson ( 1995) Mode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Japa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1995,37(2):157-182.

[22]Gunhee, Lee,1999,” Application to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 ( the Korean Experience)”,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343321.html,.

[23] 刘熀松.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与中国股市泡沫问题[J].经济研究,2005(2):45-53.

[24] Modigliani, F. , M. H. 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 f Investmen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3):261-297.

[25]田志龙,李玉清.一种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收益的公司财富评估方法[J].会计研究,1997(5):47-49.

[26] 汤云为,陆建桥.论证券市场中的会计研究:发现与启示[J].经济研究,1998(7):50-59.

[27]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 1998, (7):41-49.

[28] 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 J ].经济研究,1999, (6):21-28.

[29]赵宇龙,易琮.对我国各行业未来成长能力的实证考察: 一种市场视角[J].经济研究,1999(6):37-44.

[30]陆宇峰.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投资决策有用性——基于“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的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1999.

[31]朱武祥,邓海峰.股票市盈率中隐含的竞争优势持续期[J].经济研究,1999(12):40-49.

[32]陈信元,陈冬华,朱红军.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J].金融研究,2002(4):59-70.

[33] 张人骥,刘浩,胡晓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RIR 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财经研究,2002,28(7):68-74.

[34]陆静,孟卫东,廖刚.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 J ].经济科学, 2002, ( 5) :34 – 42.

[35] 赵志君.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度分析[J].经济研究.2003(10):66-74.

[36] 钱岩松, 刘银国, 朱龙. 公司绩效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23(05):46-51

[37] Bushman, R. M., Smith, A. J..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2(1-3): 237-333.

[38] 李维安,张立党,张苏.公司治理、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投资风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6):135-146.

[39] Tricker, R. I.. Corporate Governance. New York: 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1984.

[40] Shleifer, A., Vishny, R. W.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Finance, 1997, 52(2): 737-783.

[41] 李维安. 公司治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2] McConnell, J. J., Servaes, H..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 27(2): 595-612.

[43] Bushee, B. J., Noe, C. F.. Corporate Disclosure Practice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Stock Return Volati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8(3): 171-202.

[44] Dechow, P. M., Dichev, I. D.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Accounting Review, 2002, 77(Suppl.): 35-59.

[45] Newell, R. and Wilson, G.. A Premium for Good Governance.Mckinsey Quarterly, 2002, (3): 20-23.

[46] Ferreira, M. A., Laux, P.A. Corporate Governance, Idiosyncratic Risk and Information Flow. Journal of Finance, 2007,62(2): 951-989.

[47] Bebchuk, L. A., Cohen, A., Ferrell, A. What Matt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9, 22(2):783-827.

[48] 吴齐华, 刘景, 饶刚. 持股集中度与股价波动关系的实证分析.证券市场导报, 2001, (6): 4-9.

[49]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管理世界, 2004, (2):63-74.

[50]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149 家上市公司的研究. 管理世界, 2006, (3): 104-113.

[51] 潘福祥. 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4): 107-112.

[52] 雷明全, 肖小锋. 公司治理结构与股份波动. 经济论坛, 2005,(7): 82-84.

[53] 李增泉, 余谦, 王晓坤.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经济研究, 2005, (1): 95-105.

[54] 李维安, 牛建波. 公司治理、治理指数与治理溢价: 基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 的经验研究. 北京: 首届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年会, 2006.

[55] 李维安, 郝臣.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溢价实证研究. 武汉: 第六届管理科学国际大会特邀报告, 2007.

[56] 王福胜, 刘仕煜.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公司治理溢价研究——兼谈如何检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5): 151-160.

[57] 袁知柱, 鞠晓峰. 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股价信息含量. 管理科学, 2009, 22(1): 17-29.

[58] 沈艺峰, 肖珉, 林涛. 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经济研究, 2009, (7): 131-142.

[59] 蒋海, 张博, 王湛春. 公司治理机制与股价波动同步性研究.价格月刊, 2010, (4): 22-34.

[60] 崔柳.价值投资的“审美疲劳”新探———由上市公司市盈率引发的思考[J].公司治理,2010(5):78-79.

[6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朱登缩译,南海出版社,2007.

[62] 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分析[ M ]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63] 任秋娟. 基于巴菲特投资理论的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4):127-129.

[64] 陈长伟.价值投资理论代表人物投资思想解读[J].理论经济学,2013(1):87-89.

[65]王春艳,欧阳令南.价值投资于中国股市的可行性分析[J].金融研究,2004(1):32-36.

[66]李亚白,何露. 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股票市场效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166.

[67]Kindelberger C.Manias,Panics,Crashes”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is”[M].New York:Basic Book,1978.

[68]Blanchard,O.J.Speculattives Bubbles.”Crashes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J+.Economics Letters,1979(3):387- 389.

[69]Olivier J. Blanchard, Mark W. Watson.“Bubbles,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s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 ,1982:295-316.

[70]Granger.C,N.Swanson.”An Introduction to Stochastic Unit Root Process”[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4.

[71]Kenneth D. West.“Bubbles , Fads, and Stock Price Volatility Test:A Par tial Evalua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88,43(3):639-656.

[72]Allen F. , G . Gorton.“Churning Bubbles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y ,1993,60( 4):813-836.

[73]Kane, A . , A . J . Marcus, Jaesun Noh.“The P/E Multiple and Market Volatility ”, Financ ial Analyst Journal ,1996,52( 4):16-24.

[74]Garber,Peter.”Famous First Bubbles”[M].MIT Press,2000.

[75]Rosser,J.,Barley.”From Catastrophe to Chaos:A General Theory of Economic Discontinuities”

[76]方星海.股票泡沫与对策[J].资本市场,2001(7).

[77]戴园晨.股市泡沫生成机理以及由大辩论引发的深层思考——兼论股市运行扭曲与庄股情结[J].经济研究,2001(4):41-50.

[78]李迅雷.中国股市的泡沫效应及持续性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1(8):4-11.

[79]梁宇峰.控制股市泡沫与货币政策目标[J].证券市场导报,2001(5):53-57.

[80]徐爱农.股票价值的经济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6,17(05):118-124.

影响股票价格主要因素

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 供求关系 股票市场何以与经济学息息相关, 无疑是其价格的升跌无不由市场力量所推动。简单而言,即股票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的拉锯衍生而来,而买卖双方背后的理据,却无不环绕着大家各自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看法。基本上来说,股票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可由公司派发股息时出现,但由于上市公司股票是自由买卖的,因此当投资者沽出股票时,便可得到非股息所带来的现金流,即沽售股票时,所收回的款项, 倘若股票的需求(买方)大于供应(卖方),股价便会水涨船高,反之当股票的供应(卖方)多于需求(买方),股价便会一沉百踩。这个供求关系似是简单无比,但当中又有何许人能够准确预测这供求关系变化而获利呢? 另外,坊间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股价越大的公司,其规模就是越大,股价较小的公司,规模就越是细小,我可以在这里跟大家说:“这是错误的!”倘若甲公司发行股票100,000张,每股现值$20,即公司现时的市值为$2,000,000。而乙公司发行股票达400,000张,而每股现值$10,即乙公司的市值则为$4,000,000,可见纵使乙公司的股价较甲公司小,其市值却较甲公司大! 公司盈利 纵使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有芸芸众多,但“公司盈利”的影响因素却是大家不会忘记的。公司可以短期内出现亏损,但绝不可以长期如此,否则定以清盘结终。所有上市公司均有责任定期向公众交代是年的财政状况,因此投资者不难掌握有关公司的盈利状况,作为投资股票的参考。 投资者的情绪 大家可能主观认为只要公司盈利每年趋升,股价定必然会一起上扬,但事实往往是并非如此的,就算一间公司的盈利较往年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升幅,公司股价亦都有可能因为市场预期有百分之六十的盈利增长而下挫。反之倘若市场认为公司亏损将会增加百分之八,但当出来的结果是亏损只拓阔百分之五(即每股盈利出现负数),公司股价亦可能会因为业绩较市场预期好而上升。另外,只要市场憧憬公司前景秀丽,能够于将来为股东赚取大额回报,就算当刻公司每股盈利出现严重亏损(譬如上世纪末期的美国科网公司),股价亦有可能因为这一幅又一幅的美丽图像而冲上云霄。总之,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并不单单停留于每股盈利的多少,反而较市场预期的多或少,方才是决定公司股价升跌的重要元素。 与此同时,油价、市场气氛、收购合并消息、经济数据、利息去向,以及经济增长等因素,均对公司股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股价变动是可以预算得到吗? 可能上述问题会促使你阅读以下文章,对吗?事实上,不单阁下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不少投资人,句括经济学者以及投资专家对此更是左思右想,然而问题的答案却仍然是个谜。尽管如此,有不少研究指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财务管理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企业重组及股权交易等产权交易活动已蓬勃开展起来。而开展产权交易的前提与核心无疑是企业价值大小,因此,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同时,伴随着财务理论的发展,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得到了广泛认可,这就要求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能准确反映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VA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运而生。如今,EVA价值评估法已经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从理论上而言,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EVA价值评估法,知道EVA价值评估法是当前主流企业价值评估法——自由现金流估价法的演进,其提出了新的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从现实意义而言,研究可以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便于企业兼并收购活动的定价,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引导企业管理者重视价值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 预期目标:研究将主要通过财务预测,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熟悉、了解了EVA价值评估法的基础上,用EVA价值评估法对得润电子的历史价值进行评估,并对今后几年该公司的价值进行预测,以利于投资者、管理者了解该企业的价值,做出相应决策。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司价值评估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原先的模型进行修正,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准确。Hemnatha S B Herath和John S Jahea Jr(2002)在他们的论文中,基于期权定价理论,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于在股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评估管理弹性的价值。 (2)在原先的理论基础上,加入新的理论,让两者相互结合,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Alvaerz和Stenbacka(2001),为了确定多阶段技术项目中的最优临界值,将马尔可夫链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更新技术和采用现有技术的实物期权价值。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与规范、市场创新不断深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WTO的加入和QFII的引入使得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投机思维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缩水,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经成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投资价值是一种资产投资理论,它是非强调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其精髓在于如何寻找及评估价值,投资价值者的原则是市场价格远低于股票内在价格,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定位分析,选择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并应用投资技巧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最大的盈利目的。 一.白酒类市场宏观分析 夏芳在《茅台进入下降通道高端白酒市场或生变数》一文中讲述茅台的涨价和降价这一事实,通过记者采访白酒专家铁犁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的回答作为开题,展开对白酒降价原因的分析,专家们认为茅台的降价是因为价格过度飞涨,导致不少经销商大量囤货,价格下降时对囤货的消化:另外,限制“三公”消费也是价格下降的主因,去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开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机关事务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白酒企业追求“伪时尚”?》,郭佑辰在文章中认为“无酒不成席”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酒习惯,它所指的是餐桌上要有酒,而且越是重要、正式的场合越是不能离开酒,尤其是白酒。从市场发展来看,白酒这个特殊的产物,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地位、层次、品位、圈子等特征的价值联想,还能出色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对白酒选择特点为:对白酒有选择差异大,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因为消费心理差异之大,选择白酒品牌往往差异很大,且消费者众口难调,优质及低劣的白酒在市场上会同时存在;伪时尚趋势明显,目前的中高端白酒消费,基本以商务、政务宴请为主,而宴请方主要是满足对方或自己的某种心理欲望。白酒品牌的选择不仅能体现主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而且还能折射出主人的生活品位及个性性格等特征,“时尚”开始成为一些消费者心理诉求的重要要素,但白酒,自古以来和时尚都相距甚远。 田聪和王建强的《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认为,白酒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白酒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很大。现状分析:在1996 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值801.3 万吨,至2004年一直处于衰退状态,从2004年开始,,我国白酒行业一路稳步回升,产量逐年增长,幅度逐步递增。另外,由于白酒是一个粮食消耗性产业,与国家倡导的环境保护政策不太吻合,国家可能会在产业政策上对白酒行业进行结构性限制与整合,重新进行资源配置,鼓励大中型白酒企业发展,这对大多数中小白酒企业将会很不乐观。一.白酒产量波动原因分析: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其次是替代产品的发展。二.白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一)从“品牌战”到“品类战”,,我国白酒产品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茅台、五粮液的第一集团。其次是以泸州老窖、洋河、郎酒等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竞争相当激烈,各品牌都想从第二集团脱颖而出,成为继茅台、五粮液之后的第三品牌。(二)其他酒类对白酒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酒类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取消关税壁垒,洋酒大量进入,国内的啤酒、保健酒、黄酒、加上国际葡萄酒等都给白酒行业的扩张带来了压力,不断蚕食着白酒的市场份额。三、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高端白酒市场继续垄断,2010 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的销售额整个白酒行业销售额的百分分别为39%、37%、7%;中高档酒竞争加剧,低档酒销量减少,调查显示,有32.5%的消费者择20- 40 元的白酒,38.7%的消费者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顾客忠诚度 ---文献综述

顾客忠诚度评价方法 一、顾客忠诚度的定义 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Newman和Werbel(1973)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Bloemer和Ksaper(1995)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Richard Ol iver(1999)对忠诚度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顾客忠诚是顾客对在其未来进行购买某种类似产品或者服务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承诺,这种承诺会导致顾客在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趋向选择同一品牌或者公司的产品”。Rowley(2005)认为顾客忠诚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俘获(captive)型、便利寻找者(convenience一seeker)、满意(contented)型和承诺(committed)型。国内学者罗海

个股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炒股最根本的就是炒个股价值财务主图让你认识个股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灰色区域是由三条线组成,代表了一个箱体,上线是箱顶,下线是箱底,中间的虚线是价格中枢,他们的排列类似黄金分割,股价未突破的线均有压力,股价突破了的线均有支撑,突破任一根线回抽该线就是买点。 年认同价:=MA(C,240); LL:=BARSSINCE(FINANCE(42)); 价格中枢:=(SUM(年认同价,0)/LL); G:价格中枢*1.2,LINETHICK2,COLOR009900; G1:价格中枢*0.8,LINETHICK2,COLOR009900; STICKLINE(G1>0,G1,G,8,0),COLOR5F5F5F; 毛利润率:=FINANCE(21)/FINANCE(20); 成长价值:年认同价*(1+毛利润率),COLORYELLOW,LINETHICK1; 收益价值:年认同价+FINANCE(33),COLORRED,LINETHICK1; 价格中枢,LINETHICK1,COLORFFBB00; A:=(3*C+L+O+H)/6; X:=(20*A+19*REF(A,1)+18*REF(A,2)+17*REF(A,3)+16*REF(A,4)+15*REF(A ,5)+ 14*REF(A,6)+13*REF(A,7)+12*REF(A,8)+11*REF(A,9)+10*REF(A,10)+9*RE F(A,11)+8*REF(A,12) +7*REF(A,13)+6*REF(A,14)+5*REF(A,15)+4*REF(A,16)+3*REF(A,17)+2*RE F(A,18)+ REF(A,20))/210; 回调认同:EMA(X,13),COLORFF00FF; STICKLINE(CLOSE>=OPEN,OPEN,CLOSE,3,1),COLORRED; STICKLINE(OPEN>CLOSE,CLOSE,OPEN,3,0 ),COLORFFFF50; STICKLINE(CLOSE>=OPEN,CLOSE,HIGH,0 ,0 ),COLORRED; STICKLINE(CLOSE>=OPEN,OPEN,LOW,0 ,0),COLORRED; STICKLINE(OPEN>CLOSE,CLOSE,LOW,0 ,0 ),COLORFFFF50; STICKLINE(OPEN>CLOSE,OPEN,HIGH,0 ,0 ),COLORFFFF50; AA:=CLOSE/REF(CLOSE,1)>=1.09; STICKLINE(AA,OPEN,CLOSE,3,0),COLORYELLOW; STICKLINE(AA,LOW,HIGH,0,0 ),COLORYELLOW;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探讨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专业200X级X班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财务风险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界,财务风险已经成为现在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里边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到的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James C. Van Horn, John M. Wachowicz Jr(2001)在《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里面更宽泛地说明了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财务风险的类型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财务风险产生因素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客户价值识别研究文献综述

客户价值识别文献综述 摘要:客户价值识别是CRM实施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文章综述了客户价值的内涵,分析归纳了客户生命周期模型、客户感知价值模型、竞争可得性模型的优劣,来引出较为完善的客户识别多维框架模型。 关键词:客户价值识别;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客户感知价值;竞争可得性;客户识别多维框架模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企业之间客户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归结起来,现今企业花招百出的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无非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然而企业获取的客户中并非所有的客户都是忠诚的,作为企业,如何识别客户,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展开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也愈发的重要。鉴于此,有必要对国内外各种客户价值识别的理论方法进行梳理,使企业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时更加事半功倍。 一、客户识别的概念 客户识别即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根据大量客户的个性特征、购买记录等可得数据,实现确定出对企业有意义的客户,作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对象,从而为企业成功实施CRM提供保障。 客户识别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与传统的客户细分与客户选择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营销理论对整个客户群体按照多种因子进行细分,从而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而客户识别则是在已确定的目标市场中通过一系列测量从而筛选出对企业有意义的目标客户。 二、客户识别中的维度 (一)客户感知价值维度CPV(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客户感知价值从客户角度出发,指的是客户感知到的产品效用与支付价格之间的平衡。产品的价格、质量、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的个性偏好都会影响客户感知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只有CPV较高的客户才可能与企业建立并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相对的,CPV较低的客户则与企业建立客户关系的可能性较低。由于“客户将从那些他们认为能提供最高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商品”

股票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股票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摘要: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格,内在价值表现为股票所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未来收益。以内在价值为基础,投资者和融资者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下通过交易博弈最终形成股票的市场价格。本文就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二者关系的公司治理因素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阐述,并且介绍了由于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而产生的股票泡沫问题。 关键词:股票价格内在价值公司治理股票泡沫 一、问题的提出 股票价格的不确定性是证券市场上永恒的话题[1]。股票从一级市场发行到二级市场流通以及随之可能发生的股票配售、股票回购、可转债转股的各个阶段,股票价格对市场主体都有不同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初始的股价水平还是流通时的股价变化都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决策和盈亏状况,如何评估股票内在价值、如何完善股价形成机制是各方都密切关注的问题。 二、股票内在价值与外在价格 关于股票价格的形成,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票存在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其内在价值在一级、二级市场的体现。这类股价决定理论称作基本价值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股票不存在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供求双方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投机行为的影响。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股票市场是有效市场,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漫步”( random walk) 的轨迹。这类以效率市场为假设前提的股价决定论,称作“随机漫步理论”。 当股票进入资本市场后,股票价格就成为企业价值的可观察的市场表现[2]。股票价格是价值因素、环境因素等各种影响因素集合的表现,其中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可能完全解释现实股价的形成原因。价值是企业内在资本及其产生经营能力的表示。下面本文就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展开阐述。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MH) 是经典金融学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由Samuelson (1965) 首次提出[3],经Eugene Fama 和Michael Jensen 等学者的努力,将其发展成一套认识金融市场的理性分析框架[4]。有效市场理论在20 世纪70 年代达到顶峰,并一直是经典金融学的主流思想。有效市场假说的经典定义来源于Fama(1970)[5],即“价格总是‘完全反映(fully reflect) ’了所有可得信息(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最全的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1绪论 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与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进行资本扩张,增强市场影响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带来了国民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许多规范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及其配套指引,这些都促使资本市场中的并购历程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84年7月,保定市纺织机械厂以承担兼并企业全部债权债务的形式,并购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该厂已处于连年亏损,几乎面临倒闭状态的企业,这是发生在中国的首例并购案例,它开创了中国国有企业间并购活动的先河。过去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发生了许许多多类似的并购活动,掀起了一股股来势凶猛的企业并购浪潮。但由于企业并购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几十年,加之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资本运营的体系不完善,许多制约企业并购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与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企业的并购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方面的推动,尤其体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当中。但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不断推进,许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角度,主动进行并购活动。 第二,并购价值的评估方法陈旧。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配套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的良性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并购价值的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重置成本法和收益法,它们被盲目地广泛使用,而没有考虑到不是所有的并购类型都适用这两种方法。重置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当前企业资产价值的静态度量,而没有考虑到企业资本未来的收益能力。重置成本其实评估的并不是企业的价值而是当前资产的价值。同时,收益法在我国某些并购案例中也并不适用,因为使用收益法所需的部分行业参数中目前市场条件下很难获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中的评估方法应用。 第三,我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大多是通过并购双方直接接触完成的,投资银行等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在西方发达国家,从并购发动、融资安排到价格确定等各个环节,中介机构都起到推动作用。但我国尚处于缺位状态的中介机构,不得不使我国的企业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市场化、规范化。 .2研究意义 资本市场中并购事件无一不牵涉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产权的转移,能否成功转移都需要合理的定价来支撑,这使并购资产的定价机制也面临考验。能否合理地评估并购资产的价值,决定了交易价格对资产真实价值的反映程度,也就决定了企业间并购交易能否顺利实现,同时它还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纵观资本市场中层出不究的并购案例,其并购的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并购的主体也各不相同,那么目标企业定价所适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所体现的评估方法特点也就不同,因此,在并购资产的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运用对资产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为切入点,立足于不同的并购类型,着眼于研究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分析不同的并购类型下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试图在资产定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上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从而体现了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对于今后并购活动中的资产定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6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和原因 (一)财务风险和分类 财务风险也称为融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因为各种 不可预测的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是一个经济利益相对的概念,指的是未来经济利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分为广义和狭义,决 定论者定义风险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狭义的风险。其他专家认为, 损失的风险不但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从这 个角度看,风险是不确定性,这盈利和亏损可能会对企业构成威胁,可能 也带来机会,这是广义的概念,财务风险能够大致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外部看,中小型企业业务活动的各种类型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也会受到自己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大致分为外部和内部原因。当一些行业激励措施鼓励和倾斜的状态,对一些产业也将是有限的。在内部,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最重要原因。 未知的内部责任,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严重的资本损失,所以不能保证基 金的安全性、完整性,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内部融资,增加了财务风险管 理的不科学因素。 二、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风险分析 从财务管理现状的角度来看,有以下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很多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不严,导致闲置资金或不足,没有严格的信贷政策。中小企业基金中,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怀疑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很多中小企业基金的使用往往是没有计划性的 需要时资金紧张,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导致财务风险,进而使得公司 遭受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财务风险的不 确定性。对未来的业务和财务都有影响。 (三)盲目的投资 多样化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个要求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在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之前,选择了多元化的 投资,使投资最终失败。 (四)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财务控制失效 很多中小企业不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库存系统,成本会计系统,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不完善的基本体系虽然得以构建,但没有认真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解,内部意识薄弱,导致混乱基金账户管理。财务管理是基于运企业的 管理需求,人为地增加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从风险的角度看,一 方面,财务风险没有适当的评价体系。中小企业会依赖于会计和财务部门的控制功能,而不是实行特定的评估和分析财务活动的活动,会计部 门就承担财务预测、分析得功能,一些公司甚至处于不健全会计部门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不完整的状态,从而使财务会计信息对财务风险评 估不足。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仅仅专注于销售增长和总利润实现, 导致过度使用基金。中小企业,因为盈利水平有限,更关心生产和销售收益。注重短期收益,即使它也可能意识到财务风险的优点和缺点,但 是成本因素,他们不愿意改善财务风险预测和控制技术投资。所以,虽 然表面上降低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商业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现实,从而要想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小财务风险,但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将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

顾客忠诚度文献综述

关于顾客忠诚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客户价值选择的变迁,当今企业市场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市场占有率,而是客户对其满意程度以及拥有多少忠诚的客户。客户满意是企业留住客户,并使之发展为忠诚客户的前提;忠诚客户的数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以及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忠诚;客户满意 一、引言 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为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开始集中为对顾客的争夺。争取和保持顾客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当今企业既要不断的争取新顾客,又要努力保持现有顾客。其中顾客忠诚以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巨大贡献成为了当今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二、顾客忠诚度的内涵 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Fredrick(2001)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Fredrick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

证券基础知识大全:股票的价值与价格

(一)股票的价值 股票的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从而得出有关股票价值的不同含义。 1.票面价值。股票的票面价值又称面值,即在股票票面上标明的金额。主要是确定每股股份在公司中所占的份额。例如,某公司发行股票的总面值为5000万元,每股的票面价值为1元。那么,一股股票就代表该公司的5000万分之一。在我国,股票的票面价值统一规定为1元人民币。 2.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又称股票净值或每股净资产,是指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资产的价值,又称股票净值。股票的账面价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Va=(T—P)/Nc 式中:Va—股票的账面价值; P—优先股股票的总面值; T—公司资产的净值; Nc—普通股股票的总股数。 公司的资产净值是指公司的资本额(股票面值总额)加上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其中,各种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尽管没有以股利的形式分派出来,但仍属于股东。因此,净资产也称为股东权益。 3.清算价值。清算价值是指公司撤销或解散时,资产经过清算后,每一股份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在理论上,清算价值等于清算时的账面价值,但由于公司的大多数资产只以低价售出,再扣除清算费用后,清算价值往往小于账面价值。 4.内在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即理论价值,也即股票未来收益的现值,取决于股息收入和市场收益率。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股票的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又不完全等于其内在价值。受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市场价格围绕着股票内在价值波动。 (二)股票的价格 1.股票的理论价格。 股票代表的是持有者的股东权。这种股东权的直接经济利益,表现为股息、红利收入。股票的理论价格,就是为获得这种股息、红利收入的请求权而付出的代价,是股息资本化的表现。 静态地看,股息收入与利息收入具有同样的意义。投资者是把资金投资于股票还是存于银行,这首先取决于哪一种投资的收益率高。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收入的理论,如果股息率高于利息率,人们对股票的需求就会增加,股票价格就会上涨,从而股息率就会下降,一直降到股息率与市场利率大体一致为止。按照这种分析,可以得出股票的理论价格公式为:股票理论价格=股息红利收益/市场利率 2.股票的市场价格。 股票的市场价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股票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因而,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就有发行价格和流通价格的区分。股票的发行价格就是发行公司与证券承销商议定的价格。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有三种情况:(1)股票的发行价格就是股票的票面价值。(2)股票的发行价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场上的价格为基准来确定。(3)股票的发行价格在股票面值与市场流通价格之间,通常是对原有股东有偿配股时采用这种价格。国际市场上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参考公式是: 1 2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分析报告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地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地工具,正确评价企业地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地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地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地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地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地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地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he 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地作用,采用什么样地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地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地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地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地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地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