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作业

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作业
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作业

端午节的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端午节的来历: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节日习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文化影响: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端午节本身的纪念屈原的意义,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放假一天。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赛龙舟,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祭伍子胥的“苏州端午习俗”,就是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三个省份当地人民庆祝端午节时的习俗。

工业革命:

另一方面,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著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昂贵、常出事故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型式的电动机,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后,较为经济、可靠的三相制交流电得以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种起动方便的汽车有三个轮子,每分钟的转速约二百五十次,时速约十五千米,带有一个用水冷却的单缸发动机,功率为3/4马力,用电点燃。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

莫尔斯电报机发报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9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三次工业革命

21世纪的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1]

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许多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决。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如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在技术革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有科学理论的概括。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一般来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2017春《欧洲文化入门》平时作业

1.第1题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condition of the Jews during the Roman time was NOT true? A.In 64 B. C. Pompey conquered Judea and turned it into a Roman province. B.The Jews had to pay heavy tax, but they enjoyed limited self-rule. C.Faced with Roman persecution, the Jews had to worship the Roman emperors as gods. D.The Jewish people hoped for salvation led by a prophet.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5 此题得分:1.5 2.第2题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as NOT a factor that brought about the agricultural growth during the Central Middle Ages? A.The climate improved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B.More lands were under cultivated. C.Farming technology improved greatly. D.The food price dropped drastically.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5 此题得分:1.5 3.第3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form measures resulted in the moral decline of the Romans? A.limiting the amount of land owned by individual citizens B.selling grain at a low price to citizens C.distributing public land to landless citizens D.cutting down land taxes or rent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对欧洲文化的认识

对欧洲文化的认识 2012-8-14 14:2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时间:2011年10月13日 江时学: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参加我们所网站主办的讨论会。网站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想活跃我们的学术空气和丰富网站的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作为研究欧洲文化的科研人员,我们有义务搞清楚欧洲文化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来回答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文化?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在、妇孺皆知的词。我在 (A. L.Kroeber A?克鲁伯和C?克拉克霍恩撰写的《评文化的概念和定义》 (1952年) and C. Kluckhohn: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Cambridge, Papers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American Archeology and Ethn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Vol., XLVII - No. 1, 1952, pp. 41-79. )一书中看到,1871~1951年期间出现了164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我还在I?贾米森撰写的《资本主义与文化:英、美制造业企业的比较分析》(1980年)(Ian Jamieson:Capitalism and Cultur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Gower, 1980, p. 9. )一书中看到,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使用的定义,也有160种之多。你们在研究欧洲文化时,究竟是如何定义文化的? 邝杨:文化的概念应从两个角度看。从一般的学科角度看,特别是社会学,文化主要体现为价值观、规范、认同以及符号体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应特别注意到文化是一个被使用的概念,含义有变化。从英语词源学上看,文化起初有“培育、培养”之意,后来,在浪漫主义时期,又着重指精神层面的发展,再到后来,文化概念又包含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含义。因此,文化概念从历史角度来说不

欧洲入门文化试题及答案

欧洲入门文化试题及答案 A myth is ___. 选项: A、an accepted narrative B、 an oral literary work traditionally accepted C、 a tradition D、 a retelling 学员答案: B 题号:2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Common types of myths exclude___. 选项: A、cosmic myths B、 myths of the gods C、 myths of heroes D、 myths of mortals 学员答案: D 题号:3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Myths____. 选项: A、are all religious

B、 all explain the interaction of divine and human worlds C、explain the origin of man and nature D、 are all ture 学员答案: C 题号:4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The ancient Greeks___. 选项: A、learned myths from Rome B、 firmly believed myths to be true C、 wrote many myths D、 learned myths from China 学员答案: 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The early Hebrews___. 选项: A、concentrated on the role of a supreme god B、 believed in only one god C、 worshipped all the divine characters D、 followed the practice of the Greeks 学员答案: A 题号:6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1 内容: The early Christians were against ___. 选项:

2018年最新西方文明通论答案

2018年最新西方文明通论答案 文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单选题】18世纪是欧洲的启蒙时代,“文明”的概念正式形成,其概念包括()。C A、科学、民主、和谐 B、民主、民权、民生 C、科学、进步、理性主义、人道精神 D、科学、人道精神、唯物主义 2【多选题】18世纪,欧洲人界定文明的两个角度是()。AB A、通过与古代中世纪的文明写照 B、通过对比当时欧洲内外的文明 C、通过对奴隶制的界定来区分 D、原始社会之后就是文明社会 3【多选题】在当今社会,下列关于“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文明是一种价值尺度 B、意味着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所达到的状态及发展趋势 C、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改造自然和组织社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D、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人道和进步状态,与野蛮、黑暗和落后相对立 4【判断题】18世纪,史学家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蒙昧时期、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X 5【判断题】“文明”一词,与拉丁文“ci对is”市民(公民)直接相关。()对 文明的要素——人性进步与人类能力提高

1 【单选题】按照时间顺序,人类经历过的时代依次是()D A、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 B、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气时代-计算机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 C、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计算机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 D、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计算机时代-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2 【单选题】最初,中国古典冶炼青铜器主要是用作()。D A、服装装饰 B、生产工具 C、生活用具 D、礼器 3【多选题】人类能力的提高的核心是什么()AC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进入奴隶社会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使用工具 4【多选题】人类文明的核心标志,包括()。ACD A、金属的冶炼 B、书籍的出现 C、城市和国家的出现 D、文字的出现

2018年西方文明通论答案

文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单选题】18世纪是欧洲的启蒙时代,“文明”的概念正式形成,其概念包括()。C A、科学、民主、和谐 B、民主、民权、民生 C、科学、进步、理性主义、人道精神 D、科学、人道精神、唯物主义 2【多选题】18世纪,欧洲人界定文明的两个角度是()。AB A、通过与古代中世纪的文明写照 B、通过对比当时欧洲内外的文明 C、通过对奴隶制的界定来区分 D、原始社会之后就是文明社会 3【多选题】在当今社会,下列关于“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文明是一种价值尺度 B、意味着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所达到的状态及发展趋势 C、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改造自然和组织社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D、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人道和进步状态,与野蛮、黑暗和落后相对立 4【判断题】18世纪,史学家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蒙昧时期、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X 5【判断题】“文明”一词,与拉丁文“ci对is”市民(公民)直接相关。() 对 文明的要素——人性进步与人类能力提高 1

【单选题】按照时间顺序,人类经历过的时代依次是()D A、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 B、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气时代-计算机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 C、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计算机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 D、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计算机时代-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2 【单选题】最初,中国古典冶炼青铜器主要是用作()。D A、服装装饰 B、生产工具 C、生活用具 D、礼器 3【多选题】人类能力的提高的核心是什么()AC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进入奴隶社会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使用工具 4【多选题】人类文明的核心标志,包括()。ACD A、金属的冶炼 B、书籍的出现 C、城市和国家的出现 D、文字的出现

欧洲文化作业判断题93分

作业 1.第1题 Lyric is a poetic form so called because it was originally sung by individuals or a chorus accompanied by a musical instrument called the lyre.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The Holy Roman Emperor Charles V helped the Pope in the movement of Catholic Counter-Reformation.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During the Renaissance, many Italian scholars began to learn Greek because they wanted to translate Latin works into Greek.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Romanesque architecture was known by its massive quality, round arches, barrel vaults, thick walls, sturdy pillars, small windows, large towers and decorative arcading.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Romance combined features of both vernacular epic and vernacular lyric.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欧洲文化的论文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添些学校 《xxx》结课论文 题目:欧洲文化之哥特式建筑 姓名:黄文泽 性别:男 专业: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欧洲文化之哥特式建筑 欧洲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无论是其人文艺术方面的发展还是其自然科学的严谨都吸引了广大的研究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经过本学期老师对欧州文化的讲解,我对本来就很感兴趣的欧洲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从其起源、建筑特点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简述下我眼中的欧洲建筑的代表——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超高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是地位。 其特点主要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的感觉.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线线条,宏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的空间, 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里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是基本的拉丁十字型,但是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建筑结构也十分多样,主要有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等,下面就各国建筑代表为例来介绍哥特式结构在建筑上的体现。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十二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型,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种装饰风格,所以在意大利很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建筑.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很多的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认为是中世纪的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

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的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行的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德国的教堂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形制和风格,如德国的马尔堡的圣伊莉莎白教堂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德国教堂建筑的最早特点:屋顶平缓,陡坡屋面罩在拱顶上,高度相等的教堂中厅和侧厅,教堂内部采光是依靠端体墙上高窄普通的窗户,全然去除尖顶、高侧窗、飞扶壁等等之类的样式,可谓一大创新。 以挺拔、动感、飞扬而著称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在欧洲各地流行了近四个世纪之久,虽然走向了落寞,并曾经一度被文艺复兴时期的的艺术家们评为是野蛮的象征,但哥特式建筑艺术给欧洲各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那一座座哥特式教堂以及具有哥特式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便是最好的证明。 综上所述,探讨哥特式建筑建筑艺术不仅仅是对建筑,建筑艺术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宗教,历史,人文背景。对于我们更好的解读中世纪那段特殊的历史进程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由于哥特式建筑艺术本身就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存在语言方面的差距,再加上所学知识有限使得本文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对于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也较肤浅。更深层次的探讨和论证还有待继续深入的研究,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哥特式建筑艺术。

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作业

端午节的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端午节的来历: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节日习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也成为艺术创造的理想形象。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意志、机智灵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使希腊人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蕴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祇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的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古代希腊文化是现代欧美文化的重要渊源,它不仅反映在建筑、雕塑等有形迹可循的那些领域,尤其深刻地反映在宗教、哲学、诗歌、戏剧等意识形态领域。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发祥期,其总体特征(或曰类型)近似于同时期的古西亚、埃及的宫殿文化。希腊语文化勃兴于古风时代。随着城邦的繁荣、大殖民运动的拓展,进入公元前7—前6世纪,各种文化门类、职业逐渐形成,到公元前5—前4世纪古典时代达到鼎盛。 古希腊美术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因此也被视为爱琴美术的延续。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可是除了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公民自认为希腊人外,很少有人像雪莱那样以哲理的想像认为自己是希腊人。那么究竟谁是希腊人呢?历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后来沦为北方蛮族的奴隶,并逐渐分流为多立克人和爱奥尼亚人,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语言,所以称他们为希腊人。“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后来创造出许多雕刻艺术杰作的希腊人正与这典雅、优美之名相称,可谓名副其实。 希腊三面临海,北面连接欧洲大陆。境内多天然良港,可以经过地中海通向世界各地,为航海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内陆多山,土地贫瘠,但是盛产大理石,为雕刻艺术提供了极方便的物质材料。到了公元前12世纪,爱琴海文明受到北方蛮族入侵的严重破坏。但不屈的希腊人在这块曾经有过丰厚文明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灿烂的希腊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真正始祖。进入奴隶社会的希腊半岛,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城郊农村组成大小不等的国家,各自为政。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和比赛。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荣光,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发现人体美,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人体。大政治家伯里克利斯说:“我们是爱美的人。”希腊民族是爱美、创造美的民族。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正如马克斯所指出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它的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

2018春季欧洲文化入门在线作业

作业 1.第1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form measures resulted in the moral decline of the Romans? A.limiting the amount of land owned by individual citizens B.selling grain at a low price to citizens C.distributing public land to landless citizens D.cutting down land taxes or rent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Beginning in the 4th century, army units of German were__. A.suppressed by the Romans B.eliminated by the Romans C.welcomed into the Roman Empire to defend the Romans D.driven by the Romans to settle in depopulated areas.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ancient Greek sculpture is NOT true? A.The beauty of human form wa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B.The archaic Greek artists created two sculptural human forms, the kouros and kore. C.The classical Greek sculptors represented human body less naturally or relaxed. D.The Hellenistic Greek sculptors liked to represent extreme emotions in the human face and figure.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论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摘要: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的希腊神话(希腊语:ελληνικμυθολογα)是一种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古希腊文化有持续了近三千年前的悠久传统,在世界文学史上,只有中国文学和印度文学可以与之相媲美.而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园地”.希腊文学开创了欧洲文学的先河,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逐渐浸入到欧洲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文学、建筑、绘画等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希腊神话;罗马文化;欧洲现代文学;欧洲现代艺术;英语语言;影响 一,希腊神话的起源 希腊神话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

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二,希腊神话中神谱的组成 在希腊神话中根据神谱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还有青铜时代。青铜时代的神谱即为最新,最近一代的神谱。新神谱诸神都居于奥林匹斯山上,宙斯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有十二主神:奥林匹斯主神之首,众神之主宙斯;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的赫拉;大海之神波塞冬;冥王哈迪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光明,预言,音乐,医药之神阿波罗;妇女之神、狩猎女神、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等。 三,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区别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神也有七情六欲,没有禁欲思想。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美丽就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文化概观》作业4

18下第四次作业 《西方文化概观》综合训练 判断题 (1~50题:每题1.4分;51~75题:每题1.2分。满分100分) 1、最早的希腊文明又被称为爱琴文明。(√) 2、迈锡尼文明既有对克里特文明的借鉴,又有北方粗狂的特点。(√) 3、迈锡尼文明最早是由希腊土居建立的。(×) 4、希腊神话有个显著的特点是神兽同形同性。(×) 5、“阿德涅之线”和“代达罗斯的故事”都属于克里特神话。(√) 6、希腊悲剧的深刻性在于让人关注故事和英雄背后的命运。(√) 7、古希腊神话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朴素的宇宙起源观和自然演化观。(√) 8、希腊城邦文明时期的“殖民地”和现在意义上的的“殖民地”性质不同。(√) 9、斯巴达的社会被分为三个阶层,最顶层的是斯巴达人,其男性都是战士。(√) 10、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完成,形成三权分立的最初模型。(√) 11、古希腊人以奥林匹亚竞技会作为纪元。(√) 12、《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剧作。(√) 13、古希腊的悲剧往往产生于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冲突,是善恶相争的结果。(×) 14、古希腊的喜剧题材不弘大,剧情不复杂,整体短小、精悍。(√) 15、希腊的喜剧以讥讽挖苦为特点,体现出调侃、解构、恶搞。(√) 16、哲学最早发源于希腊。(√) 17、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大数学家也是一个神秘主义宗教的创始人。(√) 18、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所写的《历史》一书主要内容是伯罗奔尼撒战争。(×) 19、希波战争之前,希腊是分离主义,希波战争之后,希腊开始帝国主义。(√) 20、9世纪中叶罗慕洛斯和雷穆斯两个兄弟在台伯河畔建立罗马城,罗马历史由此开始。(×) 21、公元前1世纪,整个希腊沦为罗马的殖民地。(√) 22、古罗马的早期是王政形式,由库利亚大会选举产生的国王不是终身制的。(×) 23、东罗马的政治中心是罗马,官方语言是拉丁语。(×) 24、在罗马历中,七月是献给奥古斯都的,八月是献给凯撒的。(×) 25、土耳其入侵罗马帝国后,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了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26、文化上希腊、罗马一脉相承被称为希腊罗马文化,也叫做古典文化。(√) 27、希腊人在被罗马人征服的前后都始终瞧不起罗马人,认为他们是一批非常凶悍的乡巴佬。(√) 28、罗马的宗教典型表现为是对希腊宗教的一种模仿。(√) 29、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是奥古斯都政治统治的黄金时代。(√) 30、法兰西人最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罗马人。(×) 31、罗马人的英雄主义和纵欲主义都是其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 32、东方源远流长的享乐之风纵欲主义,先后腐蚀了希腊和罗马。(√) 33、西方文化发展到今天,仍然可以被称之为基督教文化。(√) 34、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掠夺了大量犹太人作为奴隶,这些犹太人被称为巴比伦之囚。(√) 35、基督教在罗马的传播最初是以上层人民为主。(×)

西方文明通论满分答案

1 文明作为价值尺度的内在要素,并未体现在()。 ?A、人性的进步 ?B、人的能力的提高 ?C、制度的优化 ?D、社会的发展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 19世纪史学家划分人类社会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蒙昧时期 ?B、混沌时期 ?C、野蛮时期 ?D、文明时期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奴隶制度的产生代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文明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它的词源是希腊文civis。() 我的答案:√得分: 0.0分 1 人能力的提高()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A、关键 ?B、基础 ?C、核心 ?D、条件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2 列克星敦的小桥桥头为纪念先烈,立()纪念碑。 ?A、美军战士和英军战士 ?B、美军战士 ?C、英军战士 ?D、法军战士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3 人类经过的时代中没有()。 ?A、青铜时代 ?B、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时代 ?D、银器时代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4

下列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 ?A、磨光石器 ?B、畜牧业的出现 ?C、制陶 ?D、冶炼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B 5 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唯一核心标志。()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1 坡芽歌书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 ?A、纳西族 ?B、壮族 ?C、水族 ?D、傣族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2 描述文明特征与内容需要考虑的因素中不包括()。 ?A、地理环境 ?B、制度设施 ?C、生活方式 ?D、教育水平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3 人类最早的文字是()。 ?A、甲骨文字 ?B、埃及纸草 ?C、楔形文字 ?D、欧洲字母表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4 社会组织规模的扩大意味人类社会组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统治者驯化人民。()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中华文明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已完成成绩: 75.0分 1 “西方文明提出挑战,其他文明相对应战”是人类历史的一个()。

入门欧洲文化 中文

第一章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可以说是欧洲文明的起源,所以这一章节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章节。我们先看希腊的发展。 希腊文明分为几个时期,她形成于公元前800-500年,经历了古典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腊化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希腊文明达到顶峰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也就被罗马文明所取代。 这段历史的重要大事有: 1、公元前12世纪,随着特洛伊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荷马史诗描述的正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以利亚特》和《奥得赛》)。这里要注意的是,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并非荷马生活的时代。荷马生活在公元前700年。 2、公元前6世纪,希腊世界开始有了全面改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其中两个重要的城邦国家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发展起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社会,公元前594年,梭伦成为雅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雅典之所以在当时拥有卓越的地位,是因为它在打败庞大的波斯帝国这场重大战争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3、由于雅典的不断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慌,因而在公元前431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修昔底得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在其作品中,详尽描写了这一战争。 4、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专横跋扈,底比斯和雅典为求相互保护而结成新的联盟。公元前371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底比斯和雅典联军,他的闻名世界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了希腊。至此,古典时代结束,希腊化时代即将开始。 古典时代的希腊造就了一批哲学家和剧作家。哲学家主要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苏格拉底提出自由辩论的重要性。柏拉图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既能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贫苦阶级接受的社会,并构件了唯心主义的根基。亚力士多德寻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秩序。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这一时期希腊也造就了像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这样的数学家,以及像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得这样伟大的历史学家。 希腊的艺术和建筑在神庙上得到最高体现。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圣地帕台侬神庙就是卫雅典娜女神建造的。 接下来我们从希腊文明走向罗马文明。 希腊化时代与罗马时代前期相互交融,最终过渡到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经历了早期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64年)、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公元前27年)、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和后期帝国(284-476年)。公元前500年,罗马开始了独立城邦的生涯。经过三次布诺战争,罗马渐渐地满足了它的征服欲。战争中尤里乌斯恺撒声名鹊起。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称,罗马早期帝国形成。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其文化处于极盛时期。这段历史时期被成为“罗马和平”。但罗马的伟大也就仅至于此。罗马的伟大时代随着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的去世而告终。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彻底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陷落。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占领。 说到罗马的文化,它基本源于希腊,但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有重大贡献。 罗马人对欧洲文化所作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它所创立的罗马法律。 在政治文化方面,罗马出现了以下比较重要的人物: 1. 恺撒他是古代罗马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传世之作有《高卢战记》、

欧洲文化 第一次作业97

1.第1题 The poetic creation of _____ glorifies Rome’s conquests and achievements. A.Virgil (70-19 B. C.) B.Horace (65-8 B. C.) C.Ovid (43 B.C.-17 A. D.) D.Juvenal (55-130 A.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The largest and most famous of all Hellenistic cities is ____. A.Athens B.Sparta C.Alexandria D.Thebes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true about the early Christians? A.They defied the Roman political authorities B.They accepted the idea that emperors were divine. C.They banned paganism D.They suffered religious persecution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Which one of the countries below was not part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A.Armenia B.Turkey C.Israel D.Iraq 您的答案:B

欧洲各国企业文化特点

一) 推行理性管理。建立讲求实效,灵活多样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经营中严守法律,坚守信用,讲理性效率。 (二) 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政府和企业都把研究与开发,作为一项生死攸关的战略任务来抓。重点是产品更新,技术更新。政府对企业采取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三) 具有着眼于世界市场的战略眼光。重视产品在全球的推广与销售,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培训国际营销人员,开发了一批国际知名度较高的产品。 (四) 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这是欧洲文化中,人文精神、追求民主的必然要求,各企业为此,均设立一些监督机构,参与组织。 如“经理参与系统”,“半自治团体”,“工人委员会”,“工作改善委员会”等。 欧洲国家 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价格的道德楷模。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仁慈的,上帝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崇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欧洲人还注重理性和科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 虽然欧洲企业文化的精神基础是相同的,但由于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欧洲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存在着差别。英国人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世袭观念强,一直把地主贵族视为社会的上层,企业经营者处于较低的社会等级。因此,英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比较讲究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不是用优异的管理业绩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加入上层社会,因此在企业经营中墨守成规,冒险精神差。 法国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主义,傲慢、势利和优越感,因此法国人的企业管理表现出封闭守旧的观念。 意大利崇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企业管理上显得组织纪律差,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程度低。但由于意大利和绝大多数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组织松散对企业生机影响并不突出。 德国人的官僚意识比较浓,组织纪律性强,而且勤奋刻苦。因此,德国的企业管理中,决策机构庞大、决策集体化,保证工人参加管理,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论证,但决策质量高。企业执行层划分严格,各部门负责只有一个主管,不设副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广泛而正规,许多法律都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参加企业监事会和董事会来实现。按照《职工参与管理法》规定,二万人以上的企业,20名,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劳方的10名代表中,企业内推举7人,企业外推举3人;10000~20000人的企业中,监事会成员16人,劳方代表8人,其中企业内推举6人,企业外推举2人,10000人以下的企业,监事会成员中的劳资代表均各占一半

欧洲文化作业

Outstanding dramatists and their plays Early in their remote past , the Greeks started to perform plays at religious festivals .Out of these origins a powerful drama developed in the 5th century B.C. Performances were given in open-air theatres , with the audience sitting on stone benches and looking down at the stage from three sides. I will list that the outstanding dramatists of anticent Greece were Aeschylus,Sophocles,Euripides,Aristophanes . Firstly,Schylus, son of Euphorion, a scion of a Eupatrid or noble family, was born at Eleusis 525 B.C., or, as the Greeks reckoned time, in the fourth year of the 63rd Olympiad. His first occupation was in a vineyard, and his reverence for the god of the vine inspired him to follow the bent of his genius and contribute to the spectacles then newly established in honor of Dionysus. He wrote such plays as Prometheus Bound , Persians ,and Agamemnon .In these plays there are only two actors and a chorus . Yet they manage tostir and move the audience deeply by showing heroes and heriones in complicated human situations ,out of which there is no escape but death . The play are written in verse . Aeschylus is noted for his vivid character

欧洲文化线路展示与利用初探

186 1.“欧洲文化线路”发展历程 1.1“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的成立及影响“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一词,最早由欧盟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下文简称欧盟)于1987年提出,旨在以“时间范畴”与“空间范畴”上的旅游为手段,向社会展示欧洲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是怎样构成一个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整体1 。在欧盟的推动下,成立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EuropeanInstitute of Cultural Routes)(下文简称欧洲委员会),负责推进欧盟各国的文化线路研究和保护工作,增强欧洲文化共识。1993年,欧盟第一条文化线路遗产“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西班牙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是上述机构的研究成果下促成的。 在此背景下,“文化线路”才在国际遗产领域引起广泛关注。1994年,以文化线路为主题的专家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之后,文化线路作为遗产类型的理念开始形成。1998年,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的CII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并在2008年正式通过《文化线路宪章》(简称宪章),对文化线路的定义及特征有了纲领性的界定。与此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也在2005年版的《实施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中,以“遗产线路(Heritage Routes)”为名,将文化线路列为世界遗产的特殊项目2 。 作为概念的发源地,欧洲文化线路的认定、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也在近30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2“欧洲文化线路”的核心理念 CIIC《宪章》详细阐释了文化线路的定义和特征;2014年版的《操作指南》也明确提出了作为世界遗产类型的“文化线路”的定义;欧洲委员会则在《扩大“文 化线路”的部分协议的规定》3和《“欧洲文化线路”授予条件修订》4 两个文件中,对“欧洲文化线路”的概念作了最新阐释。上述三者的定义,本质都是以保护文化线路的价值作为出发点,但又有所区别。其中《宪章》与《操作指南》定义文化线路的名词虽然不同,但描述性的文字无实质上的差别。相比较之下,欧洲委员会认同的定义与标准则是站在欧洲普世价值和文化共识的基础上的。 《扩大“文化线路”的部分协议的规定》把文化线路描述为:文化线路,是一处文化性、教育性遗产,同时也是一项旅游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条或数条基于特定历史路径、文化概念、人物或现象的旅游线路,这些路径、文化概念、人物或者现象对理解和尊重欧洲超越国家界限的普世价值有重要意义。《“欧洲文化线路”授予条件修订》则对“欧洲文化线路”称号的授予提出了有关研究、保护和管理的要求,特别强调应建立独立的保护管理平台。 从概念的阐述能够看出,欧洲委员会特别强调“欧洲文化线路”在当代的社会价值:阐释欧洲记忆、历史、文化,有助于理解当今多样化欧洲社会;促进年轻人的文化交流;促进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的认识,来自于欧洲委员会多年的实践经验,截至2014年,欧洲委员会共认定了24条“欧洲文化线路”。 2.“欧洲文化线路”的展示与利用 2.1展示与利用理念 欧洲委员会对“欧洲文化线路”的展示利用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促进欧洲年青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其二,促进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实践和创新;其三,实现文化旅游和可持续文化发展4。 ①促进欧洲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文/杨浩祥 Yang Haoxiang 欧洲作为“文化线路”概念的起源地,对文化线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的统筹下,欧洲文化线路经过四十余年的保护和利用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在文化线路的展示利用方面,以“文化体验式旅游”为主导的模式,使欧洲文化线路价值的传承与再生能够落到实处,对我国文化线路和其他线性遗产的展示利用是有借鉴意义的。 As the homeland of Cultural Routes, Europ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ts development. With 40 years’ practice of Cultural Routes prot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Cultural Routes gained abundant of experienc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Routes. The way which called experiential tourism of culture, makes the concept of value inheritance and revival come true. It definitely be worth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Europe for our Cultural Routes prot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other Heritage Routes. 作者简介 杨浩祥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 ABSTRACT 欧洲文化线路;遗产展示与利用;文化体验式旅游 Cultural Route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Interpretation of Heritage;Experiential tourism of Culture KEY WORDS 欧洲文化线路展示与利用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Route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a)应包含大量年轻人组成的活动,促进“欧洲公民”概念的发展,增加它的多样性 (b)通过实地接触的方式突出切身的、真实的体验(c)鼓励不同社会背景和地区的欧洲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增加共识 (d)引导不同层面的教育机构参与到保护行动中②促进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实践和创新 (a)探索遗产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文化艺术活动和项目应得到鼓励 (b)在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实践中,要突出最具创造性的,并把它们与技术发展史联系起来,不管这种实践是属于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创新工艺装置、建筑、音乐、文学或者其他 (c)开展有助于消除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壁垒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在欧洲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上 ③实现文化旅游和可持续文化发展 (a)从区域、国家和欧洲等全方面考虑文化旅游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b)充分利用印刷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可能的电子媒介,以便唤起社会对该线路文化主旨的意识 (c)促进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欧洲东南西北不同地理区域、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对话 2.2展示与利用案例 2.2.1提供不同“主题”的游览路线 登录每一个已认定的欧洲文化线路的门户网站,都可以便捷地找到与该线路有关的自助旅游体验项目。文化线路主题和规模的宏大、遗产内容的丰富多样的特性,具备为游客的观光旅游提供了多样的“兴趣点”的可能。 进入圣地亚哥朝圣路线(The Santiago De Compostela Pilgrim Routes)的门户网站5,能快速便捷地找到该路线不同主题的自助旅游项目,如“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