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作业答案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
环境化学作业答案

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答: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 、 1972 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 、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

答: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例如:

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

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

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人们盲目施肥,造成

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

: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

而且五大圈层相辅相成,一个受到影响会引发其他的影响,进而造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的活动最终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受。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及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答:(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我对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

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4、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

答:以汞为例,说明其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见下图。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为二甲基汞。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在弱酸性水体(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

第一章:典型化学污染物

1.列举几种典型的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物质),说明其主要来源和危害。

答:重金属:

1.汞(Hg):

来源:俗称水银,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且能挥发的金属。汞污染主要来自使用和生产汞及其化合物的工厂所排放的含汞“三废”。氯碱、塑料、电子、炼金和雷汞生产排放的废水是水体中汞的主要来源。土壤汞的污染主要来自燃煤、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中汞的污染主要来自含汞金属的冶炼废气以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的含汞废气和颗粒态的汞尘。在正常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范围内,汞主要以单质汞、HgO·H2O和HgCl2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

危害:汞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其熔、沸点在金属中最低,无色、味,引起水污染,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又危害人及其他动物。汞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还会引起口腔消化道症状、腐蚀性肠炎等。金属汞和无机汞在人体内大部分可以排泄出去,但在水中由于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汞被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是一种有机汞,有很强的亲脂性,会积累在中枢神经,并排出缓慢。典型的有“水俣病”事件。

其中,

对于植物的危害体现在:汞是危害植物生长的元素,如果土壤中的共含量过高,那么汞不但能在植物体内积累,还会对植物产生毒害。

对于人类的危害体现在:汞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金属汞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皮肤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汞化合物侵入人体,被血液吸收后可迅速弥散到全身各器官。人体对汞虽然有一定的解毒和排毒能力,但重复接触汞后,可能引起肾脏损害,排汞能力随之降低。同时,甲基汞能改变细胞通透性,破坏细胞离子平衡,抑制营养物质进入,损害肝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

2.铅(Pb):

来源: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广。铅污染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来自于矿山开采,汽车废气、冶炼、制造以及使用铅制品的工矿企业,如蓄电池、电缆包铅、油漆、颜料、农药、陶瓷等。

危害:在环境中,铅是所有有毒物质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它每年使成千上万的人中毒,尤其是对城市地区的儿童威胁最大。铅在降尘中广泛存在,它们会降到农作物上,或者通过食物的制作过程将其污染。因此,饮食和呼吸是人体铅暴露的主要途径。再者,饮用水中也可能含铅。铅的长时间、低剂量暴露会引起贫血,还会损伤儿童神经功能、视觉能力以及导致神经损伤、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另外,还会出现厌食、

疲劳、头疼等症状。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对铅多导致的危害非常敏感,其机体的快速发育也会吸收更多的铅。在孕妇怀孕期间,铅可以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尤其是在即将分娩前这种影响非常显着,经常接触高浓度铅的孕妇出现流产和死产的比例非常高,即使接触浓度很低的铅,也可能引起婴儿体重下降、听力损伤或者智力水平下降,新生儿血铅浓度约为母亲血铅浓度的80%-100%。此外,有机铅还可以经皮肤直接进入血液。铅主要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并随钙摄取量与血液酸碱值的变动而变动。比如过度劳累、发烧会使血液中pH下降(血液偏酸),导致铅中毒症状,摄取含钙量高的食物则会使铅中毒症状减轻。

3.锡(Sn):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状态存在,主要是锡矿石。

来源:锡污染主要是有机锡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业。锡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马口铁和锡箔,在食品工业中还可作为包镶材料。锡的化合物在陶瓷工业上可制造珐琅,锡也可在医药上用于治疗皮肤传染病等。在使用锡的过程中,也向环境排放大量锡。有机锡农药和防污涂料是水环境中有机锡的主要来源,用于杀虫剂的有机锡会直接对土壤、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同时,作为PVC稳定剂、杀菌剂和木料防腐剂等的有机锡也是锡污染的一个来源。

危害:锡本身是无毒的金属,大多数无机锡化合物属于低毒或微毒类,少数无机锡对动物有明显毒性。有机锡是一类具有较

高毒性的物质。研究表明,生物长期处于有机锡污染环境下,即使浓度很低的有机锡也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有机锡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一般接触有机锡后1-8天即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等明显精神症状。

4.镉(Cd):是一种白色金属,抗腐蚀、耐磨,稍经加热易挥发,属于分散元素,在各圈层中的储量以及各个圈层中的迁移通量都较小。

来源:水体中镉污染物的来源可追溯到含镉矿物开采、冶炼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各种镉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等领域。排入大气的镉主要来自钢铁工业、废物灰化、火山活动等。土壤中镉的来源主要是抛弃的废物、煤的燃烧、钢铁生产、磷肥和锌的生产等。

危害:镉和汞一样,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镉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通常与抑制酶系统的功能有关。在人体内半减期为10-30年,对人体组织和器官害处是多方面的,能引起肺气肿、高血压、神经痛、骨质松软、骨折、骨炎等病症。镉还具有“三致”毒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引起前列腺癌、呼吸道癌、肾癌,阻断睾丸酮的合成,从而对胚胎生长发育产生显着影响。无机非金属物质:

1.氰化物(cyanide):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通常人们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是指包含有CN-的无机盐。

来源:水中氰化物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污染。氰化物和氢氰酸广泛用于采矿提炼、摄影、冲印、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煤气、染料、塑料、合成纤维以及洗涤等行业,这些行业都会排放工业含氰废水,其中电镀工业是排放最多的。另外,氰化物还被大量用于黄金开采中,这也是一个污染来源。

危害:氰化物都有剧毒,而且中毒非常迅速,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皮肤吸收、伤口侵入、呼吸道吸入、误食等,而水质和环境的污染使人与其他生物体被动吸收更是防不胜防。氰化物进入人体后,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瘫痪,使呼吸酶及血液中血红蛋白中毒,引起呼吸困难,全身细胞会因缺氧窒息而使机体死亡。

2.砷化物(arsenide):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

来源:环境中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工、冶金、火力发电等工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以砷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农药。

危害:砷具有毒性,易从五价还原到三价,而三价砷比五价砷的毒性更强。有研究表明,在人工培养的细胞中,三价砷可发生类似于汞甲基化的过程,甲基化后的产物具有高活性,能够损伤DNA。同时,砷还具有致癌性,并能引起催化剂中毒。

2.什么是POPs?POPs的判别标准是什么?POPs公约涵盖了哪些污染物?如何分类?

答:定义:POPs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远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特征: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四个特征:

(1) 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由于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及化学降解作用有较高抵抗力,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就难以分解,可以在水体、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滞留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2) 可蓄积于食物链中,对高营养级生物造成影响。因POPs具有低的水溶性、高脂溶性特点,导致POPs从周围环境介质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可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达到中毒浓度。(3) 能够通过长远距离迁移达到偏远的极地地区。POPs具有半挥发性使得它能够以蒸气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便于在大气中做长距离迁移,并可通过“蚱蜢跳效应”、“全球蒸馏”等迁移到偏远的地区。

(4) 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有毒或有害的影响,如可以产生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及内分泌干扰效益等。

POPs的判别标准:

(1) 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在空气中的半衰期大于2天,在水中的半衰期大于2个月,在土壤或沉积物中半衰期大于6个月。

(2) 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一般其生物富集因子(BCF或者BAF)大于5000;其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105。

(3) 能够经过长远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地区,一般在空气中的半衰期大于2天。

(4) 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

POPs公约是指《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在2001年,该公约包括了12种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别为艾氏剂、氯丹、狄氏剂、DDT、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六氯苯、多氯联苯、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呋喃。其中前9种属于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六氯苯也是精细化工产品,六氯苯和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呋喃也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质和含氯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次生污染物。2009年,POPs公约的第四次缔约国大会又增加9种POPs,分别为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开蓬/十氯酮、五氯苯、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六溴联苯、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前5种属于杀虫剂,后4种属于溴代阻燃

剂,五氯苯也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质和含氯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因此,现在POPs公约涵盖的污染物及分类归纳如下:

3.PCB, PBDE, PCDE, PFOS/PFOA分别指代什么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水平、毒理学效应和污染防治措施。答:①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多氯联苯。它的结构由两个以共价键相连的苯环所组成,如图。PCB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低挥发性、低水溶性、较高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和生物富集因子,高度化学惰性及髙介电常数,能耐强酸、强碱及腐蚀性。

PCB

来源:PCBs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入环境:随工业废水排放进入环境水体,从密封存放点渗漏或在垃圾场所沥滤释放到环境,由于焚烧含PCBs的物质而进入大气,由于世界各国大多数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停止生产PCBs,环境中PCBs主要来自于废旧电器设备。

环境水平:自从瑞典科学家于1988年在野生动物和鱼类体内检测到高浓度PCBs后,PCBs污染问题才逐渐被重视。据WHO的数据,全世界生产的约200万吨的工业PCBs,有31%左右已排放到环境中。与国外相比,我国生产的PCBs总量虽不多,但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足,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挥发和泄漏以及对废旧的电力电容器的拆卸等环节,已使相当数量的PCBs进入环境,

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污染。同时,由于PCBs的长距离迁移性和“蒸馏效应”,在北极、南极和西藏南迦巴瓦峰的一些动物和雪水中都发现了PCBs,在人体中,据2003年报道,有3/4因纽特女人血液中PCBs含量超出了安全值的5倍。2004年报道在俄罗斯靠北极地区人群中的5%人血脂中PCBs含量超高。因此,PCBs的环境水平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安全许可值。

毒理学效应:PCBs具有毒性,最低致死计量为500mg/Kg(人经口)。涂敷于动物皮肤时,能使局部表皮增厚,毛囊肿胀,肝脏出现脂肪变性等。而且还具有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严重的PCBs 中毒会使动物产生腹泻、血泪、运动失调、进行性脱水和中枢神经抑制等症状,甚至死亡。肝脏是PCBs中毒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时研究表明,中毒病人免疫系统可能受抑制。PCBs还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家禽等也具有生态毒性。

污染防治措施:

1限制开放性使用或禁止生产和使用PCBs。

2治理已有的PCBs污染。目前PCBs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热分解法、氯解法、加氢脱氯法、微波等离子法、金属钠法、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法、湿氏催化法、水泥法、微生物法、掩埋法、焚烧法等。其中焚烧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法,但必须在专用的高效焚烧炉中进行,不能随意焚烧。

3争取国际援助,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中国的PCBs焚烧处置的技术水平。在国外专家与环境咨询机构的帮助下,建立PCBs处置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开展PCBs污染场地修复的示范工程研究。

4尽快颁布中国PCBs废物限期治理的管理规定,对其进行限期处理,并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PCBs污染防治规划及技术经济政策框架。

②PBDEs: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多溴代联苯醚,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溴代阻燃剂,结构如图。具有与PCBs相类似的结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PBDEs

来源:PBDEs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纺织业、塑料和电器产品等行业中。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PBDEs可通过蒸发和渗漏等进入环境,焚化和报废含有PBDEs的废弃物也是PBDEs在环境中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阻燃剂生产厂边也直接排放一些PBDEs。进入大气中的PBDEs会通过大气干湿沉降作用向水体和土壤转移。家具是室内空气中PBDEs的主要来源。

环境水平:PBDEs极易从产品散逸出来进入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环境中PBDEs的含量逐年升高。PBDEs由于具有低挥发性和水溶性而极易吸附于泥土和颗粒上,所以大部分沉积在据污染源较近河流的底泥中和空气悬浮颗粒中,而低溴代联苯醚具有比高溴代联苯醚更高的挥发性、水溶性和生物富集

性,所以普遍存在于河底底泥、水、空气和生物样品中。据检测,在一些与PBDEs产业发达的地区如土壤、大气、河底底泥、鱼类及电子垃圾拆解工人血液中,高溴代和低溴代联苯醚含量都很高。室内空气中的含量一般高于室外。在食物、血液和母乳中也有检测到高含量存在。

毒理学效应:一般认为,由于PBDEs和PCBs在结构上很相似,其毒性也具有相似性。PBDEs会扰乱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尽管如此,也不能认为它们毒性相同。PBDEs不像PCBs和二恶英那样会对Ah受体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低溴代的PBDEs具有较高的致癌性和内分泌干扰特性,而高取代的PBDEs毒性较小。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痕量的PBDEs可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可能对人体和高级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对生物有肝肾毒性、生殖毒性、胚胎毒性、神经毒性和致癌性等,能干扰内分泌,改变动物的本能行为,对人类特别是儿童可能具有潜在的发育神经毒性。

污染防治措施:

1禁止使用PBDEs,并制定出台相关法规。

2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并对有害废弃物作严格的规范性处理。如将电子产品回收,通过处理后再使用;不回收的,全部掩埋。3国家建立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和相关的采购标准,优先采购环境友好的产品,引导电器与电子产品生产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③PCDEs:polychlorinated diphenyl ethers,多氯代联苯醚,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并能造成全球污染的有机氯化合物,其结构如图。

PCDEs

来源:PCDEs与PCBs有相似的用途,可作为液压油,电子绝缘体、阻燃剂、润滑剂和增塑剂,其衍生物也用作杀虫剂和抗菌剂。PCDEs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除了其工业用途外,还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氯代苯酚和氯代苯氧乙酸的副产物,历史上氯代苯酚和氯代苯酚钠盐广泛用于木头防腐剂、杀真菌剂和除草剂等,这些化工品含有一定量的PCDEs,另一来源是不完全燃烧过程如城市垃圾焚烧炉等,这些不完全燃烧过程向环境中排放PCDEs。

环境水平:PCDE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介质、生物体和人体中广泛存在,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污染。目前已在飞灰、沉积物、鱼、海鸥、猫头鹰和人体脂肪组织中检测到了PCDEs。PCDEs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营养级中已观察到,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PCDEs最高。

毒理学效应:一些研究表明,PCDEs具有与PCBs相似的免疫毒性,能够引起广泛的毒性和生物化学响应。PCDEs可影响到生物体诸如免疫功能、激素代谢、生殖遗传等各个方面。PCDEs的靶器官是肝脏和甲状腺。PCDEs先进入血液和肝脏后,再分配到动

物脂肪和肌肉中。还有研究表明,PCDEs还可能影响出生率,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污染防治措施:

1禁止使用该类物质。

2加强环境分析方法研究,大力推广更准确的采用低分辨质谱的内标法,长期目标应是推动高分辨率质谱的普及使用,以取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3开展标准物质合成。

4进行毒理研究。

5加强新型绿色阻燃剂的开发。

6加强环境基础研究,抓紧有关政策的制定。

④PFOS/PFOA: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与PFOA(perfluorocaprylic acid,全氟辛酸)是环境中常被检出的两种典型的PFCs(全氟化合物),且它们是多种PFCs在环境中的最终转化产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且不易降解,结构如图。

PFOS

PFOA

来源:PFOS和PFOA的使用量很大,环境中的PFOS和PFOA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产品中含有或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的该类表

面活性剂(如PFOA类表面活性剂);二是含有该类物质基团的产品在自然界中降解释放。一般认为,PFCs如PFOS和PFOA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厂等。

环境水平:PFOS和PFOA在环境中分布广泛。目前在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土壤、海洋、所有的动植物及人体血清中已检出,而且在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几乎所有的自来水水样检测中发现了他们的存在,其浓度大致在几个到几十个ng/L左右。

在我国圈养大熊猫等多种濒危动物血清中检测到PFOS和PFOA,在污染区域的鱼体中检出包括PFOS和PFOA在内的7中PFCs,并且我国部分人群血清的PFOS浓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并且在北极动物的血液中也检测到其存在。

毒理学效应:PFCs类的共同特点是不会被人体降解,属于表面活性类物质,可自由分布在细胞壁、细胞膜等界面,对细胞正常的膜内外物质交换基因表达产生干扰影响。同时,研究发现,PFOA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并可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体重和肝脏的变化,造成肝脏细胞变行或坏死。并且,研究表明,PFOS和PFOA能和POPs一样造成神经行为的缺陷。PFOS和PFOA 还能影响人类精子的活性,对睾丸间质细胞产生毒害性,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对细胞和基因产生遗传毒性,并有一定的致癌性。

污染防治措施:

1.限制或禁止PFOS和PFOA的生产和使用。

2.控制环境候总PFCs的安全浓度,如应用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对PFCs进行吸附,利用高级氧化技术、纳滤和反渗透工艺控制等。

3.继续毒理性研究,对其引发的毒作用机制,敏感指标等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制定规章,寻求经济而有效的控制新技术。4.寻找更高效的工艺处理如净水工艺灯,更好的处理所含的PFCs,降低其浓度。

5.研究PFCs类代替品或回收减排,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PFCs。

4.PAH, PCDD, PCDF和Dioxin分别指代什么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水平、毒理学效应和污染防治措施。

答:①PAHs:Polycycle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是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以及其衍生物的各种化合物的总称。以下是萘、蒽、菲的结构,如图。

萘蒽菲

来源:PAHs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人为来源是主要来源。天然来源包过火山爆发、森林植物和灌木丛燃烧等。有些藻类、微生物和植物也能通过生物合成产生一定数量的PAHs。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也是PAHs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秸秆、烟草等汗碳氢

化合物的物质,经过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中热分解都会产生PAHs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吸烟、蚊香驱蚊等过程也会产生。在适当环境和充分时间和100-1500C的低温下,有机物的裂解也能产生PAHs,还有一部分来自化石燃料本身的流失,如炼油厂、化石厂的废弃物、原油泄漏、传播泄漏等。

环境水平:PAHs在环境中微量但是分布很广。国外东京,葡萄牙、慕尼黑、伦敦等地的PAHs的污染都在几个或几十个ng/m3以上,而我国一些燃煤城市如南京、杭州、天津、呼和浩特、兰州等地污染物的平均在几千个ng/m3以上。

毒理学效应:

PAHs就有“三致”毒性,并且由于其亲脂性和惰性,可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存在很长时间,这使其环境生态风险更大。PAHs 的毒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三致毒性”:一些PAHs如苯并芘等具有很强的致癌性或致癌诱变性,长期接触这类物资可引发皮肤癌、肺癌等。

2.对微生物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3.光致毒性效应:某些PAHs经紫外光照射后毒性可能会更大。污染防治措施:

a预防措施:燃料必须经过燃烧充分,可减少多环芳烃的生成量。室内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室内多环芳烃的含量。

b防治措施: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高起专环境化学复习题全解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迁移形式是物理-化学迁移。 ⒉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299.3J/mol < E < 598.5 kJ/mol 。 ⒊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异丁烯 > 正丁烯 > 乙烯 > 正丁烷。 ⒋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爱根核模、积聚模和粗粒子模,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 <10μm 的颗粒物。 5.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 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6.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153.5kJ/mol < E < 299.3kJ/mol 。 7.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雨滴的形成就属于成核作用。 8.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代换型酸度和水解酸度。代换性Al3+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10.含镉废水通入H 2 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水中Cd2+浓度是6.81×10-20 mol/L (已知饱和H 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解离常数K 1 为8.9×10-8,K 2 为1.3×10-15,CdS 的溶度积为7.9×10-27)。 11.已知25℃时,E0(Fe3+/Fe2+)=0.68V,a(Fe3+)=0.01mol/L, a(Fe2+)=0.1mol/L。计算pE0为11.52,pE为10.52。 12.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示范试卷一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18分,每小题 3 分) 1. 环境化学 2. 大气的温度层结 3.K OW及其环境学意义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水体富营养化 6. 绿色化学 二 、填空(本题共16分,每小题 0.5 分) 1、在对流层中,当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则出现了逆温 现象。 2. 大气颗粒物湿沉降去除包括 和 两个过程。 3. 大气中主要氧化性自由基为 OH,请用方程式表达其主要反应途径 ; 。 4. 请列举一种CO2以外的温室气体 。 5. 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催化SO2的氧化;2)。 6. 冰的密度 水,是因为在两种状态下,水分子形成 的结构不一样。 7. 写出水体总酸度的表达式 。 8. p E的一般表达式为 。 9. CH3OCONHC6H5的水解反应产物为 、 和 。

10.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11. 土壤颗粒是以为骨架,附着着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因为结构不均一,在研究吸附时,有学者提出将其分为和 ,来表示其结构变化的难易性。 12.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 、pH等。(尚有很多答案) 13. 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范德华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14. 是产生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 15. QSAR的全称是 ;其中一个结构参数E lumo的含义为 ;代表分子 电子能力。 16. 例举一个可被还原有机污染物 。 17. 写出一个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 。 18. 影响Fenton反应的主要条件有:pH值、H2O2浓度、 、反应温度。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稳定、 。 20. 为了提高修复现场的微生物修复效率,接种活性微生物,并为其提供适宜条件,这一技术称为 。 21. 请例举一个绿色溶剂 等 。 三 、简答题及计算题(本题共66分,每小题 6 分)

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 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 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 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 和HC 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 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 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其中是指D p ≤μm 。 对于碳酸平衡,pH=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 3-。 在高pE 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有害物质的 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研究的综合性;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 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 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解;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平流层中危害: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 +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西北大学环境化学习题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方式有 和。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 污染所引起的。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气中的重要自由基有、、、、等。 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等,其中 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 8、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9、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 10、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______、热层和逃逸层。 11、硫酸型烟雾为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型烟雾。 12、大气中CH4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水化学实验指导

武汉轻工大学 实验指导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水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Hydrochemistry 课程编号:0713011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实验项目总数:3 实验学时:12 授课班级:水产养殖1201、1202和1203班 使用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水化学实验指导书》陈佳荣主编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雷衍之主编 任课教师:董桂芳职称:副教授 所在单位:动科学院院系(部处)水产养殖教研室

实验一水体溶解氧测定(碘量法) 一、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Mn2+与水中溶解氧反应生成亚锰酸(H2MnO3),再在酸性条件下,使亚锰酸与碘化钾反应,析出单质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和浓度,计算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 1、固定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锰(或氯化锰)反应,生成Mn(OH)2白色沉淀。Mn(OH)2 迅速与水样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H2MnO3棕色沉淀。 Mn2+ + 2OH- = Mn(OH)2↓(白色) 2Mn(OH)2 + O2 = 2H2MnO3 ↓(棕色) 水中的溶解氧被转化到沉淀中的过程称为溶解氧的固定 2、酸化将固定后的水样加入硫酸酸化,当溶液中有碘化钾存在时,H2MnO3迅 速将I-氧化为I2。 H2MnO3 + 4H+ + 2I- = Mn2+ + 3H2O + I2 3、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2。 2S2O32 - + I2 = 2I- + S4O62 - 测定过程的计量关系为:滴定每消耗1mol的Na2S2O3,相当于水中含 有1/4mol的O2,也就是8.0 gO2。 二、实验仪器 1、溶解氧测定瓶250 ml 1个。 2、碱式滴定管30 ml 1支。 3、刻度移液管5 ml、2 ml、1 ml各1支。 4、容量瓶1000 ml 2个,100 ml 3个。 5、锥形瓶250 ml 1个。 6、碘量瓶250 ml 1个。 7、棕色试剂瓶1000 ml 1个。 8、烧杯100ml 6个。 9、移液管25 ml 1支。 三、实验试剂及配制 1、硫酸锰溶液: 称取520gMnSO4·5H2O或480 g MnSO4·4H2O(364.75gMnSO4·H2O)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 至1000 ml。也可用400 g MnCl · 4H2O配制。 2、碱性碘化钾溶液: 称取500 g NaOH和150 g KI,分别溶于蒸馏水中,然后 将两溶液混合,并稀释至1000 ml。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环境化学填空选择题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 化学组成 和 性质 有关,去除方式有 第一章绪论 、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 的约占 __80%-90%_ 。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 机械、物理 -化学 和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 _工业 _、 __农业 _、__交通_、和__生活 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 环境效应可分为 环境物理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 三种。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 _ A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h ν NO + O (2)HNO 2 + h ν HO + NO 或HNO 2 + h ν H + NO 2 (3)HNO 3 + h ν HO + NO 2 (4)H 2CO + h ν H + HCO 或 H 2CO + h ν H 2 + CO (5)CH 3X + h ν CH 3 + X 2、大气中的 NO 2可以转化成 HNO 3 、 NO 3和 HNO 3 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 O 3 的反应机理如下: CH 2(O 3)CH 2 O 3 + CH 2 == CH 2 H 2CO+H 2COO

(2)--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

示范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1、环境化学 2、大气垂直递减率 3、生物强化技术 4、水体富营养化 5、绿色化学 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 1、存在于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 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 破化学键的能量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 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 ;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 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9、硫酸型烟雾主要发生在 季气温较 的时候。 10、在我国影响降雨酸性的主要离子有SO42-、Ca2+和 。

11、请写出Cl?和ClO?协同消耗臭氧的两个方程 、 。 12、直径小于0.1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通过 去除。 13、水分子形成 ,造成水的沸点和熔点异常高。 14、发生专属吸附时,重金属主要作为 与颗粒物表面基团作用。 15、写出氧化还原电位E与反应自由能 G的关系 。 16、请用方程式列举一个有机污染物的还原反应 。 17、请写出水解的假一级速率常数表达式 。 18、一个化合物在水体中发生光化学降解的速率随着溶解性有机质出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是因为有机质即可以充当光化学反应的 ,又可以充当猝灭剂。 19、土壤颗粒是以 为骨架,附着着 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是一个不同分子量 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体,其结构中包含 、脂肪链和 等。 20、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 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含量、 、 等。 21、络合剂的一个危害是加大沉积物中重金属 。 22、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 、范德华 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23、请写出DDT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方程 。 24、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25、从分子水平上,植物可分泌 等物质,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表现出对重金属 的耐受性。 26、生物体内,糖类物质最终通过 过程而代谢。

环境化学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2+ hν NO + O (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 (3)HNO3 + hν HO + NO2 (4)H 2CO + hν + HCO 或H2CO + hν H2+ CO (5)CH 3X + hν + X 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 3、NO3和HNO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 CH2(O3)CH2 O3 + CH2 == CH2H2CO+H2COO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Cl + O3O2 + ClO ClO +O O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__爱根核模__、__积聚模___、_粗粒子模__。 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_。 1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_、CH4__、_CO__、_氯氟烃___等。 11、CFC-11和Halon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__CFCl3____和 CF2ClBr____。 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风__和____湍流___的影响。 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_、_飘尘_、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 1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SO2__、__颗粒物、硫酸雾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16、大气中CH4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发酵、动物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的排放。 1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__NO3-、__Cl-_、__HCO3-__。 18、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光往往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 19、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 、Ca2+、NH4+。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 A B C D 的影响。 A风B湍流C天气形势D地理地势 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A C D 的光离解。 A O3 B HCHO C H2O2 D HNO2 3、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B C 。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 4、酸雨是指pH___C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5、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_A B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 C 碳氢化合物 D SO2

环境化学填空

环境化学填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填空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链终止;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 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 17.导致水俣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等 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值在至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 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 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 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海南大学水环境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海南大学 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东坡湖水质综合评价及不同深度的水质对比作者:杨志杰 指导教师:王世锋 专业班级: 13级水产养殖学2班

学号: 20132111310086 时间:二○一五年六月十日 水化综合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东坡湖水质综合评价及不同深度的水质对比项目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杨志杰20132111310086 占家鸿20132111310093 杨菲20132111310085 徐磊20132111310084 报告人姓名及学号:杨志杰20132111310086

2015 年 6 月10 日

东坡湖水质综合评价及不同深度的水质对比 一、实验概述 从事渔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时经常要对特定水域的水化学环境进行调查与监测,以便了解该水域环境状况。我们水产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特别重视水环境的质量。 任何调查和监测都是用极少数的水样代表所调查水域的整体状况。因此,所采集水样能否准确全面的反映所调查水体的整体状况十分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调查和监测的首要任务是获得有代表性的水样。获得最具代表的水样关键是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布设是根据调查监测目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水与天然水体的混合情况等因素选定,原则是用最小的工作量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调查一般采用网格式布站,池塘通常在池的四角离岸3米处和池中心采样。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不能取到深度跨越更大的水样,仅能以海南大学东坡湖分别为表层水(0米)、0.5米和1米作为我们此次实验的水样。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仍能大概反应此东坡湖分层的水质情况。我们采完水样后,立刻对其进行水样分析,因此无须考虑到水样的储存,可以减少此实验步骤。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海南大学东坡湖水质的基本情况,掌握养殖水化学环境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准确指出水质的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为该水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化学(王红云版)复习(选择)

环境化学(王红云版)复习题 一、选择题(二、三章) 1、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大气垂直递减率Γ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的大小有关,当Γ<Γd时,大气结构为(D)A不稳定B极不稳定C中性D稳定 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大而降低,即Γ<0时,称为(A) A逆温气层B等温气层C增温气层D递减气层 3、光化学烟雾一般在(B ) A白天形成傍晚消失,中午或稍后最低B白天形成傍晚消失,中午或稍后最高 C傍晚形成白天消失,中午或稍后最低D傍晚形成白天消失,中午或稍后最高4、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按其成分的可变性可分为稳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确定组分,下列哪种气体属于稳定组分(B)A SO2 B O2 C飞灰D CO2 5、伦敦烟雾型污染主要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A)A SO2 B CO2 C NO D NO2 6、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B) A 烟雾是蓝色,强酸性B烟雾是蓝色,强氧化性 C 烟雾是绿色,强氧化性 D 烟雾是绿色,强碱性 7、对流层大气质量是大气层质量的(C)A 25% B 50% C 75% D 90% 8、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9、造成气候变化的大气层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臭氧层的质量在平流层的10-35Km处达到最大。B形成海陆风局地环流时,白天形成海风夜晚形成陆风。 C山风和谷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转换时,它们的方向相同。 D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可以不穿宇航服。 11、以下哪个选项表示日落前一小时逆温开始生成的情况(B) (A)(B)(C)(D) 12、光化学烟雾含量最多的污染物是(A)A O3 B PAN C H2O2 D 醛类 13、大气中甲氧基的主要来源是(D) A CH3ONO·和HO2· B CH3ONO2和RO2· C CH3ONO2和RO· D CH3ONO·和CH3ONO2 (四、五、六章) 1.土壤剖面形态不包括(C)A淋溶层B基岩层C沉淀层D母质层2.土壤有机质不包括(D)A腐殖质B生物残体C土壤生物D土壤矿物质3.主导土壤母质转化为土壤过程的主要因素是(C) A腐殖质B时间C土壤生物D土壤矿物质 4.土壤中的铬污染会使动物发生(C)A肺癌B自然骨折C糖尿病D心脏病5.土壤中的镉污染一部分与低金属硫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分布到各内脏器官,最终主要积于(C)A心和肺B肝和肺C肾和肝D肾和肺 6.下列不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的是(D)A降水B地下水C灌溉D湖泊7.土壤中农药向大气的(A),是大气农药污染的重要途径。 A扩散B迁移C转化D挥发 8.农药分子中存在的某些官能团有助于吸附作用,以下哪个官能团的能力最强(B)A-OH B-NH2C—NHR D—COOR 9.下面哪个表达错误(A ) A.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化学降解 B.物理吸附的强弱决定于土壤胶体表面的大小 C.一般将沸点在230℃以下的单元酚称为挥发性酚 D.就酚类化合物的毒性程度来说,从苯酚的最大,通常含酚废水中以苯酚和甲 酚含量为最高 10.土壤中对农药最彻底的净化是下列那种降解(C) A 化学降解 B 光化学降解 C 微生物降解 D 物理化学降解 11.氟在自然界的分布形式,那项是不正确的(B) A 萤石(CaF2) B 单质氟 C 水晶石(Na3AlF6) D 磷灰石[Ca5F(PO4)] 12.下列那项不属于氟不足时出现的病症(C) A 佝偻病 B 骨质松脆 C 脚气病 D 龋齿流行 13.下列农药蒸气压高的为(C)A DDT B 狄氏剂C 有机磷 D 林丹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为(D) A物理吸附的强弱决定于土壤胶体比表面的大小 B在同一类型的农药中,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度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 小,而被土壤吸附的量越多。 C农药的挥发。迁移虽可促使土壤本身净化,但却导致扩大,加深其他环境因素 的污染。 D各种农药的蒸气压相差不大,它们在土壤中挥发快慢大致相当。 15.下列农药分子中存在的哪一种官能团的被土壤胶体吸附能力最强(B) A -OH B -NH2 C -NHR D-COOR 16.下列不属于土壤污染物质的是(D) A 锌 B 洗涤剂 C 炭疽杆菌 D 铵盐 17.汞的迁移转化过程中难溶化合物为(B) A P基汞 B HgO3 C HgCl2 D Hg(NO3)2 18.土壤环境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下面哪一项是发生类型(D) A水体污染型B大气污染型C农业污染型 D 以上全选 19.土壤空气主要由以下哪几种元素组成(A) A N2、O2、、CO2 B N2、CO、O2 C NO、CO2、O2 D C、O2、 N2 20.农药分子中存在下列哪种官能团的吸附能力最强(B) A -OH B-NH2 C -COOR D -NO2 21.下列哪类化合物质既有挥发性又对环境造成污染(A) A 酚 B 脂 C 酮 D 醇 22.怎样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D) A疏松土壤B用水淹没C施加大量有机肥D增加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含量 23.下列哪一项能引起农药在土壤中降解(D) A光和作用B光化学反应C光解作用D光化不降解 24.农药在土壤中的主要迁移途径(B) A 气体挥发 B 土壤固相物质吸附 C 随水淋溶 D 移到土壤之外 25.土壤中的氟说法正确的是(D) A 难溶形态存在的氟易被植物吸收,对植物不安全 B 为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 C 氟不是重要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 D 可随水分状况以及土壤的PH值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迁移转化 26.对酚污染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工业废水的排放 B 石油化工工业C生活污水排放D生物体的分解 27.关于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不包括的内容是(A) A物理降解B微生物降解C化学降解D光化学降解 28.土壤空气和大气中哪些含量高(A) A N2、O2、CO2 B N2、CO2、H2 C NH3、O2、CO2 D CH4、Cl2、 H2 29.以下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错误的是(C) A 对汞中毒区,施入硝酸盐 B 对镉中毒区,采用参土法或换土法 C 对铅中毒区,降低土壤的PH值 D 对砷中毒区,施加硫粉 30.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于(D) A大气降水B降雪C灌溉D以上全选 3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汞是一种对植物及人体无生物学作用的有毒元素 B 铬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但浓度较高时对生物有害 C 镉对于生物体和人体来说是必需的元素 D 从环境污染效应来看,常把砷作为重金属来研究 32.土壤剖面形态中深度最深的是以下哪个层次(D) A 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D基岩层 33.以下土壤组分中占比例最多的是(C)A空气B水 C 矿物质 D 有机体 34.同一类型的农药中,(A) A 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小。 B 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越大,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大。 C 农药的分子越小,溶解越大,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大 D 农药的分子越小,溶解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小。 35.化学农药挥发作用的大小,不决定于(D) A 土壤的湿度,温度 B 农药本身的蒸气压 C 影响孔隙状况的质地与结构条件 D 农药本身的溶解度 36.不属于动物体内污染物分布影响因素的是(C) A 污染物与不同部位的亲和性C血流速度B通过细胞膜的能力D置换竞争 37.植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A) A表面附着及植物吸收B专属吸附及离子交换 C表面附着及离子交换D专属吸附及植物吸收 38.毒物难于通过生物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是(C) A肝-肾B胎盘C血-脑D胆-肝 40.被动扩散是由于(A) A 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 脂溶性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C 脂溶性物质从两极向中间聚拢。 D 脂溶性物质从中间向两极扩散。 41.胃的PH值约为(A) A 2 B 3 C 4 D 5 42.下列各器官对各种毒物都有生物转化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 A 肝脏 B 肾脏 C 胃 D 肠 43.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之一的日本熊本县“水俣病”,是因为当地居民食用了被 周围石油工厂排放的含(A)废水污染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甚至死亡的“疾 病”。A 汞 B 镉 C 铅 D 铍 44.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生物浓缩系数的因素(D) A物质本身的性质B生物C环境D水体 45.下列哪项不可以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B) A 生物放大 B 生物自净 C 生物富集 D 生物积累 46.各形态的汞所具有的毒性从小到大为:(B) A 金属汞、有机汞、无机汞 B 无机汞、金属汞、有机汞 C 无机汞、有机汞、金属汞 D 有机汞、金属汞、无机汞 47.假设两种毒物单独作用的死亡率分别为M1和M2联合作用的死亡率为M,则 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死亡率分别表示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