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

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
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

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截肢患者往往心灵遭受的创伤,痛苦要大于身体所受的创伤,痛苦。截肢患者术后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长期被不良心理所困扰,可影响躯体疾病康复,因而在术前,术后积极进行常规的护理的同时正确实施心理护理,不但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并能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的自信心,对能恢复及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截肢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5-01

截肢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健康,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对于患者来说,突如其来的残酷现实,是身体和精神双重打击,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产生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极为不利。故对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术前心理护理

1.1 安抚患者情绪。对急诊入院后的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慌,烦躁,甚至情绪失控,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及语言攻击等,此时护士应与家属一起给患者营造一个友善的氛围,对患者应表示关心,理解,体贴及同情其遭遇。态度和蔼,多用安慰性语言,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到位,避免牵动患肢增加伤痛。[1]

1.2 鼓励患者证实现实,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告知其截肢术的必要性及拒绝手术的危害性,主动向其介绍伤情,治疗方式及

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两周见习的体验,虽然觉得有点辛苦,但还是蛮开心的,因为在与临床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尤其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对于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就像是一副“偏方”,不管是于病情轻还是重的病人,如果护理的得当,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在市立医院本部的呼吸内科,大多数都是肺部感染的病人,多数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但是其中有些就是偏于年轻的,所以他们每天表现出来的就是非常焦虑紧张,从每天的晨间护理就发现他们的心情都不是太好,总是忧心忡忡的样子,我们的老师就会刻意的和他们多多聊聊其他的事情,从而转移一下注意力。我们给他们做血压、脉氧的测量时候,他们也比较关心结果,只要有一点点异常,他们都会比较紧张,会非常忧虑的担心结果,然后我们就会耐心的和他们讲,血压的结果早上和午后会不同,运动前后也会有所不一样等等之类的影响因素。他们听完我们的解释之后,才会有所放下心来。还有其他日常的护理都可以反应出他们忧桑的心情。其实对于他们身体的康复是不好的,所以作为护士的我们,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更要注意这些患者的心理变化,解开他们的心扉,从而对于病情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利用见习回校的空余时间,在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想如何通过一些方法从而更好的与这些慢性病病人交流沟通,我了解到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反应可粗略的分为三个时期:初患疾病时的震惊,随着治疗过程的展开,病人的期待心理受到挫折,他们往往会感伤自己将要失去的生活,将要经历的痛苦,从而感到无助,绝望,孤独;随着病程的延长,病人逐渐进入病人角色,此时,有些病人会表现出角色强化。影响慢性病病人心理变化的因素除疾病本身外,还与病人的部分社会生活能力丧失,就会适应不良问题等消失,而常见的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与:1.震惊;2.抑郁心境;3.敏感多疑;4.紧张忧虑;5.角色强化; 了解了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我们就要想出解决的方法,对于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五点护理措施:1.提高疾病的适应性;2.提供心理支持;3.情绪疏导;4.社会支持;5.认识调整;而在这五点里面,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与临床的实际特点,我们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还有情绪疏导,对于初次急性发病的病人,我们要耐心解答其疑问,询问其需求,并且给予安慰及恰当的心理指导,告诉他们病区的环境特点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多多鼓励他们。而对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病人,我们应该做到心理与生理护理相结合。就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叔叔,我们就可以和他们聊聊其他的方面,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多多鼓励他们,给予积极地心理暗示,从而调节一下病房的氛围。 经过见习,结合临床的真实情况,对于心理护理的认识及其重要性又提高了一个台阶,看看常见的护理心理学,结合实际情况,做一个有心的护士,才会做到更好的把握患者的心理,更好的将心理与生理相结合,从而促进病人病情的恢复。

【精品文献】骨科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精品文献】骨科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题目:骨科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编辑:司马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越来越发达~以及人类的不断老化~交通事故、跌倒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骨折病人越来越多。目前~提高住院病人3—5天内手术率与接台手术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因医院人员编制有限~手术室间配备有限~接台手术更是每天不断的增多。为了做好骨折病人接台手术的心理护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168例骨折接台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有168例接台手术病人。男94例~女74例~年龄从12岁至90岁~其中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病人55例~股骨粗隆骨折支架外固定术病人80例~髋关节臵换术20例~膝关节镜病人13例。 2 护理体会 2.1做好术前心理评估~耐心真诚做好解释工作术前一天~接到手术室安排后~通知接台手术病人的大概手术时间。评估病人情绪、心态。护士以真诚的态度、柔和温暖的语言向病人耐心的解释手术要接 台的原因是由于第一台和第二台手术病人年龄大、病情重、创伤性大、危险性高等。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医院安排手术的时间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配合医生的时间以及手术室间的安排等来决定的。无关乎病人职位高低、经济条件好坏、文化水平高低等条件~让病人觉得安排合理~无担忧与愤怒不平等情绪。对于特别紧张、有埋怨、不平、不理解情绪的病人~护士应多关怀。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在手术中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2术前提供手术有关信息手术病人对自己病情不了解~术前应向患者全面详细的介绍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预后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讲解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的目的。并主动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医德的可信性,主动介绍主刀医生成功病例的病人到病房进行探访~解除病人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2.3指导病人进行松弛训练教会病人配合手术减轻痛苦和不适而进行的自我调整方式。指导术前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挺腰抬臀等活动。并根据需要合理进行训练行为示范~让病人术前充满信心~并让病人觉得被尊重、重视~解除病人心理障碍。 2.4做好术前用药一般手术病人有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术前夜不能入睡。可适当让病人术前口服安眠镇静药~让病人心情放松入睡。对于接台手术病人~早上应多巡视~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疑问~定时巡查病人~及时发现病人不良情绪。口唇干裂者~可用湿棉枝涂抹嘴唇。接台手术等待时间长的病人~尤其老年骨折病人~多伴有一至二种脏器疾病~由于等待时间长~心情紧张~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时还会出现四肢发凉、发抖等情况~可提前适当予NS加能量合剂静脉点滴、低流量吸氧~防止发生低血糖。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平时有口服降压药片的~可在清晨六时左右用一小口开水送服1,2片降压药片。有糖尿病病人早上测量空腹血糖~但不能注射胰岛素。髋部骨折的病人~因术前一天已做好手术皮肤准备~拆除了伤下肢皮牵引后~防止病人伤肢的疼痛和骨折的移位~要改变用裸套牵引。夜间伤肢疼痛~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接台手术病人等待手术时间稍长~在等待中~要让病人有充分的休息和舒畅的心情。 2.5家人支持和配合医护人员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向病人家属解释病人术前家人陪伴的安全性、重要性。让家人陪护。安慰、鼓励、关心病人~解除病人被冷落、被遗弃及恐惧的感觉。使病人保持心情平静~对手术充满信心。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1.术后心型特点 多数患者术后因病灶已切除,表现情绪稳定、能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疼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但有少数患者,由于情绪应激,仍有不良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是承受大手术的患者,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还活着,颇感侥幸,这时他们迫切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但由于手术位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术后不久的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更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开始,感到紧张、痛苦难熬.2—3天后疼痛缓解,但对预后的担心又紧紧地围绕了患者。 (2)惧怕心理:疼痛是术后最主要、最痛苦的不良感觉。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平素惧怕疼痛者,在术后表现尤甚,可能会呻吟不止或痛苦哀叫。疼痛不仅使患者产生惧怕心理,还可使其烦躁焦虑,可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不敢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3)疑虑心理:患者的心身经受手术打击之后是较为脆弱的,各种不适和虚弱状态使其产生种种疑虑,如手术是否真正成功,疾病是否已经根除,机体功能是否能够恢复等,并希望医护人员能确切答复。 (4)依赖心理:手术使患者遭受痛苦、产生应激,更加强化了“患

者角色”被动依赖心理。表现为情感受得脆弱、幼稚、顺从、撒娇、依赖。此时,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照顾,自己能做的事比如洗手、洗脸、吃饭、翻身、大小便等都不去做.全依赖他人的帮助。 (5)抑郁心理;术后患者平静下来,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思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不能及时下床活动,卧床又影响丁心、肺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和继发感染等。 (6)缺陷心理:一部分破坏性的手术,如截肢、毁官、肚器移植和手术造成的各种重要功能破坏等,尽管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保全了生命,但却导致了患者N6B体生理缺陷,给患者造成了难以平复的缺陷心理。具有缺陷心理的患者多表现出自卑感,不愿和他人接触,孤独,回避,内心有强烈的压抑感。 2.术后心理护理 (1)消除疑虑:当患者从麻醉中醒来,或从手术室回到病室,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手术已成功地切除了病灶,即使术中不顺利或病灶未能切除,亦暂时不能把真情告诉患者,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措施。态度应和蔼,让患者知道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的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胸腹部手术术后需咳嗽排痰,但患者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生怕造成疼痛或致刀口裂开。这时,应向患者重复强调术前训练时所说的咳嗽方法,鼓励其大胆咳嗽排痰,并告知其适当的活动,刀口不但不会裂开,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刀口愈合。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二、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empirenews.page--]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由于老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与之前的有很大差异,且在干休所里的社交范 围明显减少,人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部分老干部难以适应,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出现忧郁、焦虑、孤独、失落、愤怒、怨 恨等不健康心态及情绪,极易导致其出现异常行为,或诱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 身心健康。在对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可通过增加沟通时间、增进相互 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法改善其精神状态,逐渐克服心理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心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修养好、生活 经验十分丰富,且对社会有很多贡献,这对干休所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 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越来越多,现已发展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1]。对干休 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不但要熟练掌握他们的病理、生理、心理状况,而且 还需善于沟通,消除不良情绪,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 提高其生活质量。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整 理报道如下: 1. 心理特点分析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与退休之前的有较大差异,部分老干部一 时难以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表现出忧郁、焦虑、孤独、失落等不健康心态,极易导致异常行为的出现,或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其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自尊与自卑并存、空虚孤独、没有安全 感以及焦虑犹豫等。 1.1 自尊与自卑并存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一般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离休前可能是 单位的核心人物,在单位、家庭及社会上备受周围人的尊重与爱戴,所以,一般 情况下,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尊心很强[2]。而离休以后,其影响力和权威 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它们容易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沉,有明显 的失落感。 1.2 孤独空虚 由于干休所的活动范围较小,社交人群单调,且亲朋好友纷纷去世,与儿女 分居,生活十分空闲且整日无所事事,精神十分空虚,不免感到孤独、寂寞。 1.3 焦虑忧郁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的身体状况不理想,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遇到繁琐的事情就有心有余但力已不足的感觉,情绪自然就会忧郁焦虑。若干休所 老年慢性病病人与儿女居离的较远或生活得不到子女或周围人的体谅、理解与支持,其症状会明显加重,易出现心情压抑、焦虑不安、急躁易怒以及嫉妒别人等 状况。 2 护理对策 开展干休所护理工作,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统一思想,充 分认识该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2.1 增进理解和相互尊重 在护理过程中要理解、关心慢性病患者。依据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社会角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本)讲课教案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 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第一窗口,是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时间最早,人数最广泛,病种类型最多的部门。大部分门诊患者都处刚进入患者角色,行为退化,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恐惧.紧张等。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确诊,达到最佳治疗。做好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保持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进行诊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门诊护士素质及护理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志[1]。针对门诊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寻找对策。 1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急诊患者病情急,来势猛,缺乏思想准备,来就诊时主要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惊慌,急躁,易怒。希望医务人员最好的,技术过硬,尽快详细的检查,及时、准确的诊疗。能马上缓解或解除自己的痛苦。 1.2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慢性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到处求医,服药杂,多,疗效差,多次复诊常使他们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些患者甚至认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表现为对好的建议或指导多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1.3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外科患者以外伤,急诊为多,大都需要手术治疗。其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心态,在心理上还没能完全接受”患者”这个现实,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遇事易激动。甚至与医生,护士发生口角。 1.4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初诊患者对医院的环境陌生,患者到医院就医,一般都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在这个诊疗过程中,由于医院面积大,科室和专业又进一步细化,患者在就诊时,常常要来回多次,加上求治心切,希望尽快办理就诊手续,希望医护人员尽早明确诊断,或者害怕病情加重,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表现出焦急、烦躁情绪,甚至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2 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是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需要。与患者交谈时要正视患者,专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让其感觉到你是值得信赖的,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敬.绝不能敷衍患者及恐下患者。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作为一个称职的医护人员,常常要做到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这句话常记心中。同时在做病情介绍时尽量不要用医术语,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重视患者的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就能使患者避免窘境,从而得到患者信任。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武威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专科)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何婧 学号:1413010415 指导老师:王菲 完成日期:2016年9月26日 教学系:护理系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录 1 什么是心理护理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5 2.1 疼痛的心理护理 5 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6 2.3恐惧的心理护理 6 2.4悲伤的心理护理 6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6 4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7 4.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8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9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11 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12 5护理措施13 致谢14 主要参考文献15 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关键词: 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直接接待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场所,是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时间最早,人数最广泛的部门。医疗质量的高低,服务态度的优劣,不仅影响医院医疗工作和医疗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医院的信誉。门诊病人以数量多、流动性大,相对停留时间较短为特点。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以疼痛为主症,如急慢性咽喉疾病、鼻疖肿、鼻出血、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病症。中医理论多认为是与“上火”有关。所以在耳鼻喉科就诊的人群多有心烦气燥的表现,情绪波动大,发生矛盾的机率也高。多数容易发生医患、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造成就医人群中的紧张气氛,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创造平和有序的就诊环境,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情绪表现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分析原因,作出判断,寻找对策,妥善解决。本文结合门诊耳鼻喉科病人就诊时间的心理反应特点分析探讨耳鼻喉科门诊就医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以取得心理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1 门诊耳鼻喉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病人对医院的就医环境陌生,就医环节流程不熟悉,常发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现象。尤其是耳鼻咽喉科急危重症病人多,①急诊病人病情急,来势猛,缺乏思想准备,病人多有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的表现,医患、护患、病人与病人之间易发生矛盾,造成就医

人群气氛紧张,就医协调管理困难;

②极度痛苦: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或者是气道异物所造成的气道阻塞的病人,窒息感明显,致使有濒死的恐怖感,此种病人的突出表现是惊恐万状,急噪易怒;③恐惧不安:鼻衄的发生多具突然发作,来势汹涌的特点。病人往往无思想准备,特别是幼儿,看见出血即表现害怕哭闹,精神高度紧张、惊慌,随着出血量及出血次数增加,病人由紧张发展为恐惧,故来诊时多为面色苍白甚至虚脱,幼儿患者则大声哭闹,家属着急,惊慌失措。④择优心理明显:希望就诊时医护人员是最好的,技术是最过硬的,服务是最优秀的,能马上缓解或解除自己的痛苦,期望值过高,一旦要求不能马上实现就怒气冲天。 1.2药到病除、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 门诊患者大多都对疗效有一定疑虑,想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多次复诊常使他们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些病人甚至认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患者总希望看一次医生就能“立竿见影”[2]。 许多慢性病患者到处求医,服药杂、多,疗效不明显,到门诊复诊希望碰到最好的医师,获得最好最新的诊治方法,及早根治病患。①普遍存在失望、悲观、消极、自卑的心理状态。②由他人推荐或经媒体信息来医院就诊,抱着一线希望,对诊断、治疗总是满腹疑虑,对用药和治疗都存有戒心。③对正确的治疗及康复均无信心,对好的建议或指导多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1.3专科检查治疗病人的心理特点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当一个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带着疾病来到医院时,总时处于一种陌生、恐怖、痛苦、焦虑,接触的都是陌生事物,远离家人,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室,没有安全感,而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因此,准确分 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意义重大。本文浅谈手术病人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 1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 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 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心理挫折的联想等。这种反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可见到,是手术病人 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手术和无住院史或无手术史的病人。病人往往焦躁 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意外和发生并发症、后遗症。对手术目的、施 术医生和术后效果也极为关心,想方设法地询问和探究。同时还怕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动作 粗暴。对此,一定要认真进行术前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使病 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要亲善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 们的提问。术前所做的各种检查,要及时给以解释。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在术 前予以说明。术中尽量减少物品和器械的碰击声,避免高声喧哗和窃窃私语。手术之后经常 访视病人,观察病情,在生活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处理问题。 2悲观和绝望反应及其护理 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 存在这种反应。病人的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虑较多。其表现, 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严重 者违犯院规和法纪。前者多见于内向性格的病人,后者多为外向性格病人的表现。无论哪种 病人,都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患,增强生活 信念。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密切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注意语调的平和、言 语的清晰、明了,还要注意语言的效果。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手术 以后,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尤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从而使之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3疼痛反应及其护理 手术以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诉。这种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 镇痛剂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 脆弱以及兴趣索然、犹柔寡断和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剧。所以,要耐 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 们精神爽快,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思想压力。 护士要懂得谈话的艺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所处的家庭、工作环境,智力和疾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语言文字以求恰到好处。保持病房安静,床铺舒适。在一切 操作中,动作要准确、轻柔、迅速,避免疼痛刺激,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剂,也可以争取得到 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4变态心理反应及其护理 变态心理反应是指手术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例如:子宫切除、 截肢术后的病人或者心理上对手术准备不足,而社会对手术评价又不高,可能导致术后忧郁。表现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而术前严重失眠加上手术创伤可能引起术后谵妄。病人有答非所问、定向不全和恐惧等症状。术后病人发生变态心理反应,尽管与病人的素质

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骨折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prn; 3. 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 4. 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5. 准确记录出入量; 二.骨折部位的处理: 1. 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2. 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 3. 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 4. TAT测试,使用TAT; 5. 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 6. 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 7. 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 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 8. 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有异常不适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告诉护士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 1. 简要告知病人及家属采取的抢救措施(如包扎、固定、使用止血带等)的目的,教育家属保持冷静配合抢救,并根据情况留陪护;

2. 安慰病人,减轻其恐惧感; 3. 医护人员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生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常规: 1.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2. 让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 接受手术,并根据病情落实陪护; 3. 讲解此类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强患者信心; 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者给镇痛剂,协助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测定并记录生命体征; 5. 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 6. 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7. 术前备皮,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遵守医嘱使用术前药,带病历药品进手术室 8. 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和安慰病人; 二.术后护理常规: 1. 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 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2. 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 3.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证睡眠; 4. 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

2018年骨科常见病护理计划

一股骨颈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骨折移位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或长期卧床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适当的体位,防止骨折移位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防止髋关节外旋或脱位;通过下肢支架、皮牵引固定保持患肢于合适位置。 (2)卧硬板床:卧硬板床休息,经医师许可后患侧卧位;更换体位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 (3)正确搬运病人: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防止关节脱位或骨折断端造成新的损伤。 2、指导病人正确活动 (1)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 (2)指导病人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3)髋关节功能锻炼: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周后,帮助病人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指导病人借助床栏更换体位。 (4)转移和行走训练: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指导病人坐起、移到轮椅上和行走的方法。非手术治疗的病人8周后可逐渐在床上坐起,坐起时双腿不能交叉盘腿,3个月后可逐渐使用拐杖,患肢在不负重情况下练习行走,6个月后弃拐行走。行人工全髋

关节置换术的病人,2~3周时允许下床后,指导病人在有人陪伴下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患肢方可持重。 3、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1)便器:病人卧床期间使用适宜于卧床病人的特制便器。 (2)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和平整。 (3)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和皮肤护理。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发生髋内翻畸形的危险与保持正确体位有关 2、功能锻炼不积极与疼痛及对疾病认识不足有关 3、潜在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措施】 1、保持正确体位 (1)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如患肢内收,可发生髋内翻畸形。(2)去除牵引后仍要保持患肢外展,平卧时两大腿间放一枕头,侧卧时不能卧于健侧。 2、指导病人正确的功能锻炼 (1)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之能够克服困难主动进行锻炼。(2)掌握正确的锻炼时机和方法。患肢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 (3)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3、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保持床铺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定时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经常用温水擦身,以防压疮发生。 (2)鼓励病人扩胸、深呼吸、咳嗽以锻炼肺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室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情绪变化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了解病人心理特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不良情绪,对提高诊疗效果、减少病人痛苦、防止疾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门诊病人尚未完全进入“病人”角色,往往存在“急躁、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故对门诊病人的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谈谈本人从事门诊护理工作的体会。 1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1.1门诊病人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确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他们通常需要及时的获得病情信息,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初次就诊的门诊病患者会有一定的陌生复杂心理,病人来到医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常感到困惑和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的诊治。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前因后果,治疗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1.2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表现为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还往往表现为抗拒与依赖赖的用药心理。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补气养血成分的药物,对

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1.3大多数门诊就诊病人刚进入“病人”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 2 门诊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门诊护士需要积极主动的观察病情,寻查病因,实施治疗,了解思想,接受建议,征询需求。然而,门诊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各自的习惯和爱好,心理需求则不尽相同,对病人的外部心理观察是我们门诊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探讨门诊病人的心理,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应制定下列措施: 2.1挂号室及住院处是门诊的窗口,我们要热情相接,礼貌相待,在其挂号、候诊、就诊、治疗、划价、收费、取药等过程中,用我们的言行去赢得真诚的信任和融洽的感情,做到认真解答病人就诊时的置疑,对老人、儿童、残疾、文盲、农村患者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必要的指导,解决他们就诊时的心理障碍和实际困难。 2.2治疗室是一般实施治疗的地方,我们应“细”字当头,认真“三查七对”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介绍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利用墙报、板报等宣传手段介绍有关卫生预防常识,使患者能在心理上感到主动的配合及自我保健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面,对幼儿应多给予疏导,注意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 摘要】护士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 消极心理反应程度,可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51-01 手术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疾病如:肿瘤、穿孔、腹腔内大出血等,都必须 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病人的精神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手术病人除了承 受疾病的刺痛外,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师和术 者的期望和信任等。心理学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病人 的心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地 配合手术治疗,这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极为有益[1]。 1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 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 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等,还有一些 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和焦虑心理,手术患者焦虑心 理来自多方面,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怕疼痛,怕术中、术后出现意外, 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对自己术后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 时间休养,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对这一些情况考虑过多,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能配合 手术。 2心理护理方法 2.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认 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耐心说明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告知病人术前应如何禁食水、用药和手术的体位。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 麻醉和手术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嘱病人好好的休息有利于手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 配合好麻醉。说明皮肤准备、术前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要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及不做手术的危害,告知病人要勇于面对现实, 战胜病魔,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 2.2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2.2.1动作轻柔 病人进了手术室,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使患者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 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2.2.2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术中要正确的运用语言,准确的表达情感,和 病人谈些比较轻松愉快的问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谈话时态度要和葛可亲,必 要时做些手势和动作,同时也要做个好听众,认真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发言,当病人过 度激动哭泣时应给予安慰,也可诱导继续谈些别的话题,在手术中医护人员要用心工作不要 闲谈,不要谈易使病人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到应有 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的配合手术[3]。 2.2.3注意仪表言行使病人感到可信可亲 病人入室后往往会产生“生命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的念头。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 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应注意仪表整洁,态度和蔼,如果在室内随意嘲笑、闲谈、喧哗, 甚至对病人漠不关心等,必然会让病人感到手术没有保障或引起反感,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 思想负担[4]。 2.2.4注意沟通的技巧

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6-01-07T15:40:18.493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8期供稿作者:郝明晓高燕吴爱玲 [导读] 北京市316医院外科创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受外力而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感觉运动消失、大小便障碍的一种病症。 郝明晓高燕吴爱玲 (北京市316医院外科北京 100093)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截瘫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措施,促进身心健康,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总结我科近3个月来12例创伤性截瘫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利用护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增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认识度增加,消除悲观情绪,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促进早日康复。结论: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干预,增强了治疗效果,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需要医护人员、社会、家庭共同参与。 关键词: 心理护理;创伤性截瘫 创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受外力而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感觉运动消失、大小便障碍的一种病症。一般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1]。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创伤性截瘫患者日益增加,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心理、生理受到巨大打击,且病程长、恢复慢,患者虽肢体瘫痪,但头脑清楚,思维清晰,情绪波动大,容易失去生活信心,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多疑、缺乏自信甚至厌世等。针对这类患者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或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科3个月来收治的12例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创伤性截瘫患者12例,其中高位截瘫4例,下半身瘫痪8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9岁,平均住院日82天。出院时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3例,部分自理9例。 2 .心理特点 2.1入院初期心理特点 易出现震惊、恐惧恐惧等心理反应。无法接受截瘫的事实,寄所有期望于医生,希望自己能够治愈。 2.2 康复期心理特点 悲观、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态度消极,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病人长时间住院,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想出院,认为出院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和麻烦,习惯了医院生活,认为出院不安全,害怕别人嘲笑、嫌弃。 经过家庭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患者自信心增强,希望早日康复,能正确的面对现实。希望得到疾病相关最新的治疗及康复,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主动同病友交谈,参加社会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等。 3 .心理护理 3.1 入院初期心理护理 3.1.1 安抚情绪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诉患者已脱离危险环境,在医院有医生和护士在身边,,医护人员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度过难关,认真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家属陪伴,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3.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合作,增加患者的信任度,降低患者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感[2]。与患者沟通神情镇定自若,平心静气,语言委婉。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目前治疗的项目、目的、重要性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步骤等。 3.1.3 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病室保持整洁,床单位清洁干燥,加强基础护理。 3.2 康复期心理护理 3.2.1 轻生患者的护理 24小时专人陪护,保障环境安全避免锐器和其他致伤因素的存在,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有计划的同病人交谈,以支持的态度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真实想法,理解他们的心情,忍让、安抚、疏导患者,引导患者情绪宣泄。讲解以往残疾人成功案例,提供成功案例图片和资料,增加患者的信心。 3.2.2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患者的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神态来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反常的行为等,如患者双眼紧闭、眉头紧皱、沉默不语、唉声叹气、目光呆滞等神情变化。根据患者具体的心理状态,及时的评估和护理。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康复需要一个过程,不可以操之过急,告知每天治疗的进展,在治疗中患者的一些进步,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告知患者残疾不等同于残废,指导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脸、穿衣、刷牙、吃饭、等。告诉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目的,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康复和锻炼。减少患者呆坐、卧床时间,有步骤的安排病人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的阳光、新鲜空气、花草树木等,给患者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转移注意力,舒畅胸怀,鼓励对生活的向往。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和爱好开展适合患者的活动,如读书、看报、鼓励患者参加团体户外活动,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2.3 建立强大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家人对患者的态度是影响病人情绪的重要因素,家属的支持患者治疗的动力。鼓励亲人、朋友、同事帮助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消除被社会遗弃的恐惧心理。高额的医疗费、沉重的家庭负担、日夜照顾的疲劳使患者家属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家属心理也很值得关注。护士给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帮助。随时主动的向家属介绍病情及治疗进展,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桥梁,耐心的指导家属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及时发现家属的不良情绪,倾听家属的烦恼,耐心开导。耐心的解答他们的疑问,树立自信心,与患者共同面对生活。 4 .讨论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创伤性截瘫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文献报道,世界各国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大致相同,一般为每百万人口每年新发30-40例,我国每年大约发生5万例[3]。创伤性截瘫对患者和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患者的心理非常复杂,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过程。心理康复的护理不同于一般临床护理,临床护理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护理,缺乏主动参与的替代护理模式。我们应该做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不断学习新观念,不单纯的把护理工作局限于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与病人有效沟通,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样需要家人、朋友、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