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黄山手绘第二讲一点透视

(完整word版)黄山手绘第二讲一点透视
(完整word版)黄山手绘第二讲一点透视

透视

主讲人:梁军

时间:2012年06月17号19:00

(其中下划线表示梁军老师讲课内容以及亮点;

蓝色部分表示理解重点;

红色加粗部分代表名词解释或者内容提要。)

前记:今天讲下透视,因为这一章比较复杂,每年都有同学晕掉,所以提前讲一下,对应的培训时间是7.18-7.20

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有3个层面,观、抄、造

首先我们来搞懂透视的来历与作用。

观是观察,也就是说每个正常人都有感知形体、透视的能力,这个是基础。

抄是描绘能力,像大家的写生课程,就是摘抄客观世界。

造—则是创造,构建一个模拟现实的设计“盗梦空间”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造的思维,用描绘的能力,让每个人都能观察明白。

(插入

——老师我一直有个疑问,你们所讲的更多的是偏向造型设计,可是我又有很多的设计作品看到的是和材质有关的。

——材质不会单独存在

——可是这些都没有学,我们这样的设计会不会有些空洞啊

——必须要依附在一定的造型上。

——材质我们有单独一章来讲。

——这个我们以后再讨论,今天讨论的是透视。)

详解观、抄、造:

给大家3张图片。

第一张,是什么?

好了,我们把它描绘下来,

这就是观和抄的能力。

现在我要求大家把这个物体长高1倍,以6个不同角度画出来。

(罗剑老师:恩这是锻炼三维的空间转换能力了,好方法!继续)

这种能力就是“造”

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运用透视知识精确地计算出一个全新物体,并分析出它在各个任意角度内的明暗变化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物体让你“抄”了,你的大脑会经过分析、思考,最后将分析所得的结果在纸上形成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虚拟物像,也就是说你需要“造”。

——这一部分一直觉得挺难的,像我们没有学过素描什么的,在这方面的处理要弱写——造难度指数五颗星

——因为那些高考班的老师自己都不懂。

——所以,我们课程的重点的重点就是解决大家的这个问题。

而透视就是连接线条和空间的桥梁。

这是我最苦恼的,现在的艺术生,学习学习不行,艺术艺术不行。

罗剑——这是我最苦恼的,现在的艺术生,学习学习不行,艺术艺术不行。

这种“造”的能力,是产品手绘能否绘制好的核心,因为我们要绘制的物体“观”不到,也“抄”不到。需要提到的是,很多人临摹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当他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思维时却一塌糊涂,原因就在于临摹时你只是在“抄”,没有分析和思考,这种照猫画虎的临摹最多能让你的工具使用娴熟一点,剩下的就是浪费时间。

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透视的历史:

(个人认为其实是透析空间与画纸的关系)

从远古时期人们在洞穴上用壁画记录生活开始,人类就在不断寻找通过二维平面记录与创造三维世界的途径,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文艺复兴时期进入了成熟期,形成了系统的线性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等系统的透视理论知识,为人类记录客观世界及虚拟三维世界找到了一把正确的钥匙。

这其中达芬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真的有可能是一个穿越回去的人。

(罗剑:这是从根源上去了解了,追溯到人类起源了,从人类的本质上去全面了解)

线性透视就是结构透视,

空间透视是色彩纯度的透视,

隐没透视是近实远虚的透视。

(时彦:也就是空间的关系)

透视我们都听过,也知道。但作图时它究竟怎么用,可能没有多少人认真去想过。画图时,我们会假想我们和我们要画的物体间有一个平面存在。

这个平面就是画面。

这个是顶视图。

红点是你站立的位置。

中间隔了一个纸面。

现在我们把这个平面图转过来,让它立体化。

可以看到,当你站在那个位置,去看那个物体的时候,它在纸面上的那样的。

这一步需要搞清楚的是,我们是假想,我们和物体间有一个平面,然后把物体通过透视变化,投影到那个平面上,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画面。

(阿蕊:就是成像,照相机原理对吧)

好,我们用这种投影原理来看一个顶视图。

我们用这种投影原理来看一个顶视图。

(M-M就是纸面)

——恩,刚才不是说了吗,假想你和物体间有一个纸面存在。

M-M现在就是这个纸面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物体在纸面上的投影是什么样的。

蓝色的线在画面上是不是会比真实的长度短?

透视就是这样形成了

好,这个是透视形成的原理。

一点透视

(思维跳跃很快,加油加油!!!↖(^ω^)↗)

我们先来看一点透视。

当物体的某一基本面与假想平面平行时形成的透视关系为一点透视。

其特征为:与假想平面平行的线长宽比例不变,只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而与假想平面垂直的线则发生纵深透视变形并向灭点消失,也就是透视知识中的“变线”。

这段话能不能看懂。

是的,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时彦:也就是平行透视)

那我们再看一个顶视图

现在我们设定一个物体。宽度为1,长度为2,高度为1.

离我1.5米远,在我视平上上方1米的位置。

顶视图是不是变成这样了。

好,那我们来看透视图。

——是顶部在视平线下方1米,刚打错了。

这个图是不是,和我们刚才设定的结果是一样的?

这个就是1点透视的形成原理。

(插问——灭点和视点有啥关系

梁军——通常情况,灭点在视点的正前方。

——A2就是物体在视平线下方1米的距离啊)

然后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一个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和一定的视角下,只能得到一个唯一的结果。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决定一个物体透视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大家答约:视角视距光线物体尺寸

投影(这个被pass了)

决定一个物体透视结果的因素有:

1、离物体的距离

2、看物体的角度(决定是1点透视还是2点透视)

3、物体在视平线上方还是下方,左边还是右边。

那我们再想象一下,一个立方体,在视平线上方,并且在左边。我们能看到这个立方体的哪几个面?

所以我们能用透视画出多个角度。

物体本身是这样的。

这就是一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但是会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苦恼的一个问题。

刚才有同学已经问到了,纵深变化的线因为已经发生透视变形了,其长度不好确定。

这就是确定纵深变化长度的办法

M是消失点。

一点透视里消失点是对称的。

——梁老师,如果自己画的图有些大且灭点在纸张之外时,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

梁军老师——这个在两点透视的时候会讲。任意角度,不定灭点和消失点,我们照样能画出来。

M点到VP的距离等于人离物体的距离。

是不是一个45°的等腰三角形?

(——那个直角代表的是视角么?

——因为是平行透视,那个角肯定是直角啊)

(马锋——灭点和消失点有什么区别啊

——一点透视里,灭点在人眼与画面垂直的位置。)

我们继续看刚才这个图。

点A到VP的线是不是发生透视变形了?

如果要求变化后的1米,从点A往灭点方向拿1米,并往反方向连M点。相交的点就是发生变形后的1米。

(梁军——具体怎么来的,在QQ里说不清,要结合两点透视才能解释明白。暑假我们再详细讲解。)

好,我们再看一下刚才那个图。

VP点和M点与物体的关系。

物体一定要在两个M点之内。

而且要和M点保持一点距离,不要贴着M点。

有谁能知道原因是什么?

VP点到M的距离=人离物体的距离这个能不能明白?

物体超出M点,那说明,我离物体很近了,看不到全貌了。

即:

晓宇say——物体到人眼后方就看不到了

刘帅——那不就是假想纸平面的极限情况只能是紧贴在物体表面上的意思么……

假想纸平面不可以进入物体内部

梁军——额,你这么理解也行。

大家看,这种情况下,物体就会超出M点。

那我们就看不到物体的全貌了。

(刘帅——这个是因为人眼是个“定焦镜头”,离得太近了画面就收不全了= = 这时候要是有超广角就没问题了= = )

好,涉及到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外边缘是不是贴着M点?

刚才还说了一个问题,除非你要透视感很强的效果,否则不要贴M点。

原因在于,人眼的极限视域是156°,最大视域是90°(也是G点部分角度是直角的原因),而舒适视域是60°。

所以我们要把物体放到这个60°范围内

梁骥——还是晕啊。。。物到M=P到M=人到物?

刘帅——帅高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并且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

老梁——红色的点是不是灭点的位置?

两根蓝色的线是不是相等。

那站点G到VP是不是等于VP到M

姚晓宇——那站点G到VP是不是等于VP到M

老梁——M在透视里是真实存在的啊

你离物体的距离不一样,M点的位置肯定也不一样啊刘帅——M点就是视线边缘和纸平面的交点

这样,M点是不是就变窄了?

你就记住一点,物体要在M点之内。

一点透视我们讲了这么多,但是要明确它适合干什么用。

一点透视有一个面和我们平行。

也就是说,当产品的设计信息集中在某一个面时,或者这类产品的某一个面最具有感染力的时候,适合用一点透视。

这也是我们选择一点透视的原则。不能瞎用。

董亚娟——老师,能附一张一点透视的产品图吗

一点透视。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场景很复杂,可以考虑用一点透视,因为它简单!

董亚娟——为什么说一个面和我们平行啊?

老梁——不要忽略,这个我们专门有一节是形体的透明化训练。

作业:

1、自行设定一个物体尺寸,你离物体距离,物体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上下左右),画出6个角度。

2、运用前面讲的快速定纵深距离的方法,画1:1:2的物体,画满整张纸。

图片理解:

和这样的

额,不敢多讲了!两点透视留到下个礼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