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一、什么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医、药、护、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监护人要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用药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用药系统。完整的用药流程包括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妥善配药、病人遵嘱、治疗得到跟踪处置等环节。合理用药反映了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其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概念不明确,药物治疗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及用药流程中有脱节现象。

、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

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 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

由于约70% —80 %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 %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由此可见,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由于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滥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应在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按疗程服药。

三、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

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常见病,都自己买药服用。但往往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为此,当引起重视。如果你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用药情况,不妨改进一下:

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并发细菌感染时,

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功能性腹泻不应使用抗生素

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 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

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病

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对于与上述病人有接触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亦有效。但丙种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流感、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则无效。

皮炎、瘙痒症用激素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此药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或不愈。因此,患有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先选用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四、中西药用药的准则

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虽属药效较温和、安全的药品,但吃药前应特别注意包装上的说明

及标示,如用法、用量、服用时间、适用症状、效果等,不可随意服用。

服西药

1一般人用药

⑴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体质的人,用药须特别小心。阿斯匹林的副作用是较伤胃,所以肠胃状况不佳者不可过量。服用胶囊或其他特殊药品时,除非医生特别交代,否则不可咬碎或磨碎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⑵严格遵守服药时间,不可擅自提前或挪后。

⑶药丸请用开水送服,切勿干吞,也不能用茶、牛奶、饮料等送服。

⑷吞食胶囊前先喝水润滑食道,以免造成胶囊粘在食道中发生意外。

⑸有些药物服用后不可立刻躺下,以免造成食道灼伤等,请遵医嘱。

⑹服药后不可饮酒,不可喝含酒精的饮料,也不能吃葡萄柚,因为酒极易增强药的副作用,而葡萄柚含黄酮类成分,与特定的药物同时进食会有药物过量的危险。

⑺服用有沉淀物的药液时,吃前应先摇匀,以保证药量正确。

⑻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过量。

⑼吃剩的感冒药,切勿让其他感冒患者服用。即使同为感冒,其病因及个人体质也各不相同。

⑽感冒时,不要擅自服用上次自己感冒时吃剩的药。首先是药品保质期的原因,其次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感冒的原因也不一定相同。

(11)勿吃来路不明的草药或偏方。

(12)从医院拿回来的药,需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免药物变质。

(13)有些感冒糖浆含有可卡因”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导致成瘾。

2小儿用药婴幼儿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还未接触过各种感冒病毒,因此比较容易感冒,而小儿的用药剂量和成人也有所不同。所以小儿服药应特别注意:

⑴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给小儿服药,如说明书上说6?10岁的孩子一天

服3次,一次服3颗;3?6岁的孩子一天服两次,每次服2颗。若你的孩子5岁,贝U只能按后者的规定服用,千万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

⑵购买药品时,不要选用胶囊或颗粒较大的药品,以免给小儿服用时引起窒息。医生开的药物若比较大颗,可碾碎后再给小儿服用。

⑶将买回的药放在小儿够不到的干爽的地方,以免孩子误食。

3孕妇孕妇感冒时服用任何药物,均需医生同意。但仍要特别注意:

⑴怀孕初期三个月内,如果随便服用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流产。⑵怀孕末期也不能任意

服用解热药,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⑶孕妇不可食红花或药性猛烈的药,因红花有活血功效,所以孕妇最好不要自行服用草药以免影响胎儿及孕妇的健康。

⑷目前已知对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抗癌药、麻醉药、口服避孕药、口服抗凝血药、口服降糖药等。

4老人老人不管在肠胃吸收力、肝及肾代谢药品的能力都比年轻人差,感冒时不要随意到药店自

行买药,最好是去医院治疗。

家中若有记忆力不好的老人,家人应特别注意老人的服药时间、剂量和服药后的情况,如有痒、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送其到医院。

服中药

1一般人都有西药治急症,中药养身、治慢性病”的观念,因此,有人因为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而想改吃中药,甚至有人即服用西药又服用中药。若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应间隔1?2小时,也就是让胃部排空,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2中药西药同时吃或打算停服中西药前,应告诉医生,征求医生的意见。以气喘患者为例,有些类固醇药物是不可私自停用的;同样,高血压患者也不能任意停用降压药。所以,在决定停西药或打算配合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告诉医生,以免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3服用中药病好后,切不可不经医生同意,随便推荐给别人吃。因中医主张对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发展症状来辨证治疗,因此,对自己有用的药对别人不一定有相同的功效,弄不好还可能延误了别人的治疗。

4当归、枸杞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但有自体免疫系统问题的患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应注意不可随便服用上述药材。

5很多人有病喜欢喝药酒,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药材的新鲜度(有些泡酒的药材是发霉的)外,药酒本身性温补,不适合高血脂、肝功能不佳的患者,饮用时需多加小心。

6服中药时应以温开水送服,不能用汤、果汁等。在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绿豆汤

五、服药时别不注意剂量

不少病人有个坏习惯,服药时不看剂量,咳嗽了就喝口药水,感冒了就吞几粒药片。这种

习惯很不好。要知道,每种药物的最适宜剂量范围,是经过许多专家的反复实践和研究才最后确定的。剂量过大会引起中毒,剂量过小就发挥不了治疗作用。

通常,我们按照剂量的大小把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把人体能够耐受而

不致中毒的最大剂量称为“极量”,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而引起质变、导致病人中毒或死亡的剂量,分别称为“中毒量”和“致死量”。“常用量”则是对大多数人最适宜的治疗效量,它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常用量并非对每个人都是最适宜的剂量。有的人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而有的人对某种药物不敏感。这种现象与喝酒时各人对乙醇的耐受程度不一样相似。所以在家庭用药时,应根据病人以往的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剂量。

药物常用量是指16 —60 岁的病人一次平均用药量,老人、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量要适当减少。在家庭用药时,必须注意观察病人服下药物后的反应,如血压的高低、心率的快慢以及脸色、表情等,以作为判断用药剂量是否安全的依据。

六、家庭用药十大误区

时间错位:不少人服药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视夜间。按照要求,有的药一日服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有的每隔8小时1次。可是病人往往在就餐时服用,这样就导致白天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很低,影响疗效。

药量过大: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随意加大剂量会十分

危险。

药量偏小: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其实这样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可产生耐药性。

时断时续: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无法控制疾病发展。

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可能引发慢性感染。

当停不停: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甚至会蓄积中毒。

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如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甚至危及生命。

随意换药: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如伤寒用药需3-7日,结核病需半年。如随意换药,将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也难以找出原因。

多多益善: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可增强疗效,但配合不当会产生抵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

以病试药:有人患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屡找偏方、验方使用。这样会使不少人病情加重,失去手术时机,病情恶化,难以救治。

七、记住最佳的服药时间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专家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故此,应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达到最佳疗效。

铁剂:贫血患者补充血剂,如果晚上7点服用,比早上7点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4倍,疗效最好。

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

降血压药物: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血压药1日3次,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抗菌素及消炎类药物:抗菌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消炎药物,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等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的1次服药。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 8 6 0 )宜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抗过敏药: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它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选择每晚睡前服用,因为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

八、谨慎使用抗生素,确保用药安全

青霉素会引起致命性过敏休克反应,红霉素会损害肝功能,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等问题的出现,使人类担忧在未来面临感染性疾病无药可用的境地。对此,药学专家指出,只要谨慎使用抗生素,是可以确保用药安全的。

在最近的一次相关专题的会议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主任唐尧曾对媒体介绍,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导致有害的反应,医学上把这类有害的反应称为“药品不良反应”。我国对其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其中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通常,人们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问题、甚至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等同起来。某些病人服用药品后感觉到不适,认为是药品的质量出了问题,甚至抱怨医生乱开药、开错药。

其实,药品不良反应是建立在药品质量合格、诊断正确、治疗方案合理的基础上的,是由于药品自身问题造成的有害反应,所以药品不良反应不能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药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药品的使用与疾病的诊断、适用症状和人群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目前,国家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 )两类,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则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所以,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医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往往是难以预测的,而且新药上市所进行的动物实验具有局限性,许多药品不良反应在动物实验阶段难以发现,多数情况下排除了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而一些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难以发现,且更易发生于特殊人群中。因此,对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尤其应提高警惕。

据不完全统计,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年浪费我国卫生资源近7 亿元。有报道称,四川省在今年上半年已接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500 多例,为去年同期的3 倍。针对药品不良反应增多的情况,目前,四川省已经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点近千个,今年也将建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当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将迅速进行调查确认、控制处理。

从2004 年7 月1 日起,国家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但此规定并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如人们生活中90 %的感冒其实并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但民众对此并不知情,一遇到感冒、发烧就到药店自由购买并服用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而且大多是凭经验用药,服用剂量也是随心所欲,这种做法,不仅造成药品浪费,而且对健康造成隐患。

九、服药用水有讲究

用温白开水送服药最好,因为温白开水不会影响各种药物的吸收。

?水温的选择

多酶片等:胃蛋白酶合剂、胰酶片、多酶片、酵母、乳酶生、维生素C 等,药性遇到高温极容易受到破坏而失效,因此服用时不宜用开水冲化,而应以温开水送服。

小儿麻痹糖丸:宜用凉开水送服。

各类止咳糖浆:各类中成药止咳糖浆的止咳作用,部分依靠糖浆覆盖在咽部黏膜表面,以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咳嗽。若用开水服,会使药液稀释,失去止咳作用。

?服药不宜用的水

汽水:例如退烧药阿司匹林属于酸性,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用汽水服药,会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

牛奶:牛奶是营养很丰富的饮料,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钙,如用牛奶服用四环素、硫酸亚铁等药物,会形成不溶解的复合物质,会影响肠道吸收,减低药效甚至使药物失去方效。

果汁:含果汁的饮料都含有果酸。如用果汁服红霉素,常会影响小肠的吸收,从而降低药效。

可乐饮料:因为可乐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兴奋剂,如用可乐饮料服用药物,会和药品产生抵抗作用,使药物失去药效。

药用酒:一些镇静药物如果用酒送服,会使人昏昏欲睡,病情加重,严重的会导致血压降低。如阿司匹林加上酒精,人服食后易造成胃出血。

十、学会吃药,康复快,专家传授服药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谁都会有个头疼脑热,吃药也就在所难免。别看这拿药、喝水、吞咽的简单步

骤,里面的学问和讲究还不少。药学专家王功立教授为病中服药的患者提出了几条注意事项。

■避免重复用药对一种药品既有通用名(法定名),又有习惯用名(别名),还有五花八门的商品名,认准药品通用名就可避免重复用药。

建议患者在用药时千万要看清楚药品的通用名(法定名)。因为有些厂家在药品包装上将商

品名印得很明显,而将通用名(法定名)印得很小,不易察觉。如果患者只认商品名,生病时服用不同品牌的同一种药品,无形中就会使药物剂量增加许多倍,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

■三种药不宜喝热水送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服用以下三种药不宜喝热水。

第一种是消化类药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这类药中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第二种是维生素类药维生素中的维生素C 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第三种是止咳糖浆类此类糖浆为复方制剂,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影响对咳嗽的尽快治疗。

■油盐酱醋影响药效油盐酱醋会对一些药物产生影响,甚至减低药效。油脂能降低某些抗生素的药效。缺铁性贫血病人在服用硫酸亚铁时,如果大量食用油脂食物,会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对铁的吸收。

建议对风湿病伴有心脏损害的患者,要限制食盐的摄取量,因为盐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食盐过多还会降低一些利尿药的效果。

而酱油一般用大豆制成,其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因而食用酱油的同时,服用四环素族抗生素药物或抗结核类药物,药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降低抗菌效果。

醋的PH 值在7.0 以下,它与碱性及中性药物同服时,可使酸碱中和,药物失效。醋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这类药物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降低,可在尿路中形成磺胺结晶,产生尿闭和血尿。

一、合理应用维生素

维生素作为人体健康必须的营养要素之一,一般不能在人体内自身合成,主要从膳食中获得。友谊医院王汝龙教授建议,全面均衡饮食可不必补充维生素。

据王汝龙教授介绍,维生素按用途可分为治疗用维生素和营养补充用维生素两大类。治疗用维生素按缺乏症进行选择,按需治疗,如维生素A 用于治疗夜盲症;维生素B1 用于脚气病;烟酸用于糙皮病;维生素C 用于坏血病;维生素D 用于佝偻病。营养补充用维生素主要应用于饮食不平衡的人群,应小剂量、多品种、经常或连续服用,这样有利于吸收和利用;把维生素当成补品大剂量滥用或不适当应用维生素,不但无益,有时甚至有害。王汝龙教授提醒大家注意不当应用维生素对身体的负面影响。维生素按理化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的维生素A、D、E 等易在体内蓄积,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长期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维生素E 毒性很低,常规剂量应用,无不良反应。水溶性维生素除维生素K 外,一般容易排泄,不易蓄积,且无毒性,如维生素B1 、B2 、C 等过量服用,很快会被排泄出体外;维生素K 是抗凝血药物,其剂量必须严格控制。

王教授还提供了成年人营养补充用维生素每日参考用量:维生素A 为1.5mg ;维生素D10 为yg维生素E 为30mg、维生素C为60mg、维生素B1(盐酸硫胺)为1.5mg、维生素B2(核黄素)为1.7mg、烟酰胺为20mg、维生素B6为2mg、维生素B12为6俱、泛酸为10mg、叶酸为400俱、生物素为300俱。

十二、如何识读医生的处方?

每日用药次数通常以分子式书写,如每日3 次写作3/ 日,每4 小时1 次写作1/4 小时等,或用拉丁文简写,其含义简介如下:

g 克,mg 毫克,ug 微克,ml 毫升,u 单位,qd 1日1次,bid 1 日2次,tid —— 1日3次没,qid ——1日4次,qod ——隔日1次,qw ——每周1次,biw ——两周1次,qn——每晚睡前1次,q2h ——每2小时1次,q8h ——每8小时1次,2?3次/d ——每日2?3次。皮下——皮下注射,肌肉——肌肉注射,静注——静脉注射,静滴——静脉滴注(即输液、打吊针、打点滴)。

处方下端医生需签全名,方可生效。

十三、天寒药品也会“生病

在冬季,寒冷的天气对家中药品的保存是十分有利的。不过有一些药品在较低的气温下时常

会犯一些毛病,大家不能忽视冬季对药品的合理存放,要提防低温导致药品变质或不能正常使用

软膏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剂型。在寒冷的环境里,它较容易发生质地的变化(尤其以“硝酸甘油软膏”等乳状软膏为多见)。假如你在冬天里,发现家中的软膏,尤其是一些眼用软膏,出现粗糙的颗粒状物质,就不能再使用了。日常保存这一类药品,应切忌过低的温度。

橡皮膏药在冬天常会出现黏性变小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橡皮膏药中所用基质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很多人买后发现膏药不黏,于是就找商家扯皮,商家也常喊屈。其实使用前只要把它微微加热就可以正常使用。但必须注意,加热切忌过高的温度,以免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

曾经有老年患者反映:某医院使用变质的甘露醇注射液,里面都变成固体了,护士还偷偷加热溶化后使用。经调查,也是虚惊一场,原来甘露醇注射液在偏低的气温下会析出水晶状的固体,不少患者以为这是变质的药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