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理念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与地位、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教材的内容与地位:1.本课是教材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的开篇章。2.鸦片战争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了解虎门硝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分析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认识英国借口虎门硝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他们由现象到本质的辨证思维能力和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情感。

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强中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一致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透露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当时的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反观此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封建专制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所以中国战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让学生明白,强大战胜弱小是历史规律,先进生产力,打败落后的生产力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将鸦片战争的原因作为重点。但是学生对于世界历史处于未知状态,因此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其中《南京条约》是危害最大的,所以作为了重点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学生难以理解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因此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

同时,我又对学情进行了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通过平常教育教学中的观察了解,发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和思维,以及史料的阅读能力,还掌握了基本的分析能力,但是在史论结合与辩证思维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以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对于中英两国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还是处于未知状态。所以我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法、启发式提问法、以及讨论归纳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则主要是培养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我主要是分成了五大部分进行讲授,并对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对知识点的教授时间进行了预设。首先是导入部分。

导入部分: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用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中英两国的位置及大小。英国距离中国如此遥远,他为何要飘洋过海来打我们中国?英国这么小,中国这么大,中国为什么会败给英国?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紧接着,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力量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发生了变化,英国迅速崛起,中国危机四伏,从而突破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一重难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展示资料,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一个知识点: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我运用的是图片展示法和史料分析法,首先展示中国和英国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正常贸易的资料。正常贸易,英国无法获利,让学生思考并知道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扭转中英贸易差。

接着出示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出英国向我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我国吸毒人数剧增,我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让学生了解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展示史实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史实材料,得出鸦片的走私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史实材料的能力。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资料使学生能够对鸦片的走私及危害有个直观的感受,得出鸦片走私“为害甚巨”,伤及清王朝的根本之结论。

紧接着出示林则徐的图片及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则徐,是林则徐让国人开始探索世界,了解世界,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

虎门硝烟部分内容,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完成这部分的内容,并强调虎门硝烟的影响,让学生知道虎门硝烟显示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资料展示,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个知识点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出示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鸦片战争的经过我采用了资料展示法,形象直观的展示出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展示《鸦片战争示意图》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可培养学生阅读历史示意图的能力。

第三个知识点《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片出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图片。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从图片中寻找所需信息,得出是“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紧接着出示《南京条约》表格,学生从自主学习后完成表格内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条款对中国的危害,深层次思考挖掘历史信息,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出《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以及“协定关税”的危害最大的结论。

学生自主学习后找出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师讲解两半社会的含义后

师生共同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从而得出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含义,进而突破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第四部分总结与练习。

课堂总结,力求知识主干突出,脉络清晰。

最后是两道简单的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主干。

最后,我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而来,尊重史实,学生主体。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