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新建西宝铁路客运专线DIK519+596.97~DIK520+395.6、

DIK520+444.4~DIK521+772.78两段路基施工图(图号)西宝客专施(路)

02-01-02

2、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通用结构详图(图号)西宝客专施通(路)-01。

3、设计技术通知单(编号)XBLJ-05。

4、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及相关技术规X。

5、参考中铁一局集团X西、武广、京沪、哈大等路基施工经验。

二、使用X围:

本方案适用于DIK519+596.97~DIK521+772.78段所有桥涵过渡段填筑。

三、编制目的

1、明确过渡段改良土和级配碎石的填筑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2、检验设计参数。

3、确定施工参数、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为过渡段填筑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X围内共设12处过渡段填筑,4处桥台过渡段和8处涵洞过渡段。台后路堤填筑采用倒梯形过渡的方案。过渡段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掺5%P·C32.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3%P·C32.5水泥长

度不小于20m,过渡段后4mX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C32.5水泥。线路纵坡1‰,为直线段。过渡段下部地基为预钻孔冲扩挤密桩和CFG桩。

过渡段主要分两种类型,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和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时应进行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我部过渡段工艺性试验选于DIK521+716(1-4.0m×4.0m)涵洞和漆水河特大桥XX台,平均填土高度6.5m。

1、取弃土场

过渡段取土场设计位置位于DIK526+000右9.0km庞家村,取土场面积113亩。弃土场选定在本段路基附近废弃砖厂,进行地基处理中桩挖土弃土。设计取土场被政府部门规划用于其它,取土场变更为北于村DIK521+300及白家孔DIK521+200处两处土场,取土场面积128亩。

2、改良土拌合站

过渡段改良土拌合站设置于DIK520+600右侧,采用WBC500拌合机,设100t水泥罐2个,每小时生产改良土240m3,用于生产包边土4%、6%改良土填料。

3、级配碎石拌合站

过渡段级配碎石拌合站设置于DIK521+400处左侧,采用JS750强制式搅拌机,设2个拌合机,每小时生产级配碎石混合料150t,用于生产过渡段掺3%、5%级配碎石填料。

3、主要工程数量表

4、施工便道

级配碎石拌合站及路基段施工便道已拉通,便道宽度7m,便道结构形式为底层30cm灰土、以上铺设60cm建筑垃圾、上层铺设10cm砂砾或碎石,并形成横坡,能够满足雨季恶劣天气情况下运输通行要求。

5、现场施工场地条件

本段工程地处兴平市,施工资源条件较好。施工场地平坦,条件较好。

6、材料供应

过渡段掺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所需水泥,所选冀东海德堡PC32.5水泥生产量及储量丰富,满足本工程所需水泥供应要求。

三、劳动力组织及机械设备配置

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施工要求,由项目副经理牵头,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安质部、试验室具体实施,在项目副经理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主要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2、施工队伍组织

根据过渡段施工特点,计划安排1个施工队伍,负责包边土、级配碎石运输、摊铺、平整、碾压。

3、劳动力配置

根据工作的需要组织施工队伍,考虑工程的特点,重点抽调我公司机械筑路公司的人员,并配备技术能力强,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合理配置现场劳动力,满足施工要求。

包边土、级配碎石运输:现场管理人员1人;操作司机10人;修理工2人。

推平碾压:现场管理人员2人;操作司机6人;修理工1人;其他配合施工人员2人。

现场技术人员:4人。

现场领工人员:1人。

试验检测人员:3人。

现场人员安排:

(1)技术人员:闫歧、王伟、王磊、郭晨

工作安排:闫歧为路基过渡段技术负责,郭晨收集整理资料,王伟、王磊负责现场施工,王伟配合落实各项技术工作。

工作内容:水准测量、检验批资料、收集试验资料、安全质量、环保以及现场施工中的协调。所有技术工作必须有记录,记录必须详细,包括抄平记录,拌料开始、中断和结束时间,碾压遍数和碾压时间、施工顺序,参加施工人员和分工情况,工程量等。

(2)领工员:詹建生

工作安排:詹建生为级配碎石、水泥土混合料填筑领工,主要负责进行各种机械调配工作。

工作内容:路基过渡段上的埋桩挂线、画方格、指挥倒料、排水工程施工、边坡修整、马道维护、现场形象宣传,领工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民工和机械做合理的调整。需详细记录施工机械种类、数量及使用时间,民工分配和考勤。

(3)拌和站:站长王军喜,主操作手等生产人员8名,电工1名。

全面协调级配碎石、水泥土混合料生产过程和操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负责对两处拌和站的突发事件和机械问题的处理。

工作安排:8名生产人员分两个班组进行生产和日常机械保养,保证拌和机平稳、正常生产。民工数量根据生产情况由拌和站确定。操作手需记录生产情况生产时间、机械详细运转情况,每小时出料数量和日生产总量,上报水泥用量和

存储情况。严格做好交接班记录。

(4)测量人员:X鑫、牛猛

工作安排:施工放样和资料整理。

(5)检测人员:王波、周鑫园2名由试验室安排

工作安排:现场压实系数、7天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灰剂量、K30、Evd、水泥进场检测,试验记录及报告整理,所有资料当天完成。

各部门记录表由工程部提供,填写后各部门保留原始记录,将工程部所提供表格交接班时统一交付现场技术员。

4、材料配备

材料供应按照设计要求本着合理的调配原则,确保施工过程合理、有序进行。采购材料的检验和交货验收,由监理工程师按照规X或规定进行验收,方可用于过渡段施工。

5、设备配备情况

主要机械及检测设备配置表

过渡段施工方案(一工区)

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BLTJ-1标段一工区(DK683+620~DK695+215) 路基与隧道(桥梁)过渡段 施工方案 中铁十局宝兰客专(甘肃段)项目经理部一工区 二○一五年四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设计依据 (2) 四、施工准备 (4) 五、施工方法 (8) (一)地基处理 (8) (二)边坡防护 (9) (三)路基排水 (10) (四)沉降观测 (10) (五)与路基本体同步修建的其他设施 (10) (六)施工 (11) 六、施工注意事项 (11) 七、质量保证措施 (13) 八、安全保证措施 (14) 九、环境保护措施 (15)

路基与隧道(桥梁)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 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7、《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5-2009) 8、《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9、《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10、《宝兰客专施路设计图》 二、工程概况 工点起迄里程DK695+158.0-DK695+215.0,其中DK695+190.4-DK695+209为1孔16m东沟中桥,长18.6m。路基段为DK695+158.0-DK695+190.4,DK695+209.0-DK695+215.0,全长38.4米。本施工段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月林沟内,小里程端接乍岭隧道,大里程端接东岔隧道。 工点主要以填方形式通过,最大填方边坡高10m,最大挖方边坡高3.5m。工点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粘质黄土、细角砾土、

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总结了路桥过渡段产生差异沉降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路桥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从而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能够提高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 施工措施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超载运输是公路运输的主要问题。这些对桥梁因超载和设计、施工的缺陷,台背回填处路面出现差异沉陷或跟桥台脱开,导致了车辆通过台背时跳车严重。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在现代公路建设中变得非常重要。因此,路面的平顺程度很受人们重视,尤其在桥梁引道处,桥台与路基存在刚度差异性以及路基差异沉降等原因,导致路面不平顺,进而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导致了车辆的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中路桥之间一般都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使路桥之间的刚度逐渐变化,降低差异沉降,避免桥头跳车现象,下面我将从以下讨论这个问题。 1 路桥过渡段的常见问题 1.1 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不合理,粗粒料填筑法、钢筋混凝土过渡板(即搭板法)和加筋土法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能够降低路桥间的刚度变化。从公路工程建设指南可知,桥头引道过渡段一般采用搭板结构。虽然人们设置搭板但是桥头跳车现象仍然严重,桥头搭板断板现象仍然常见。从设计上讲有以下常见情况: 1)根据桥的大小来设置桥头搭板长度一致主要为:a.大中桥,搭板长度为8m; b.小桥,填土高度小于0.5m 的通道以及涵洞,一般的搭板长度为5m。但是,桥头引道路堤是处于高填方路段,软基路段桥涵结构与桥头路堤相比较而言沉降量大,一定要加长搭板长度,避免差异沉降,进而降低桥头跳车现象。 2)由于未考虑地基上的板计算,导致了未考虑台背路堤沉降,雨水冲刷带走台背填土等原因自然原因导致搭板与台背路堤脱空的不利受力状态。严重的搭板设计强度不足,产生断板,引起桥头线形突变,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车辆跳车现象。 3)桥头搭板一般不作专项设计。但是,从工程实践可知,合理地处治软土地基,实施台后填土压实是消除路堤填筑土体沉降的条件,而可靠的搭板设计是解决桥头跳车的重要保证。 1.2 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治不佳 从统计学研究以前案例发现,由于软路基导致的桥头跳车,从设计方面分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K146+000~DK2+993.445 新建铁路甬台温线站前工程第Ⅰ标段,地处宁波市区,地貌为海积平原区,河沟密布,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较发育,水位埋深0.5~2.0m。地下以粉质黏土为主,多呈软塑状。本标段设计速度目标值:160km/h,分为K146+000~K148+400;K148+614.35~K150+860.00;K150+860.00~K153+620.00;K153+620.00~DK2+993.46四个区段,线路总长9.007km。原地基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方式,桩顶设置0.5m碎石垫层,其间铺设一层高强度双向土工格栅(K153+620~DK2+993.46右侧段间铺设一层高强度土工格室),基床底层1.9m采用A或B组填料,基床表层0.6m采用A组填料填筑。路堤工后沉降量为正线:ΔS≤20cm,桥路过渡段:ΔS≤10cm。填筑总方量为:A、B组填料为97886m3。 全线采用机械化施工,路桥、涵过渡段及其它特殊地段采用人工填筑施工并以机械配合。一、编制依据 《新建铁路甬台温线路基设计总说明》 《甬台温铁路新建工程软土浸水路堤设计图》 《甬台温新建铁路路基设计大样图集》 TB 10001—2005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 10202—2002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 J 161—2002 TZ 212—2005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二、填筑材料及质量要求 1、桩顶碎石垫层 采用未风化的碎(卵)石和砾石(渗水性好),其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物。 2、土工格栅、土工格室 精编双向土工格栅:副宽≥5.0m,抗拉强度不小于80~110 KN/m,对应延伸率10%。 精编双向土工格栅:副宽≥3.0m,抗拉强度不小于25 KN/m,对应延伸率10%。 高强度土工格室:抗拉强度≥200 MPa,延伸率≤10%,焊缝强度≥1500N/10cm 3、基床以下路堤填料 采用B组碎石土,其粒径大于60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尖棱状为主),细颗粒含量≤30%,最大粒径≤300mm。

路基与桥涵(隧道)过渡段专项方案

表A.0.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项目名称: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施工合同段:JHS-Ⅳ标编号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客运专线工程 (GDK172+152-DK176+847.92 路基工程)路基与桥涵(隧道)过渡段施工方案 项目名称: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客运专线工程 建设单位:长吉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黑龙江中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监理二标监理站施工单位: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JHS-Ⅳ项目部四工区 编制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 审定人: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路基与桥涵(隧道)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J 1147-2011 (2)《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施工图路基设计大样图集《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吉珲大样图施路-04 二、工程概况 GDK172+152~DK176+847.92段路基全长4695.92m,本施工段落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境内,前接西山隧道,后接大石头特大桥以填方、挖方形式通过。本段路基过渡段形式包括路隧过渡段、堤堑过渡段、路涵过渡段及路桥过渡段四种形式。过渡段位置统计如下:

三、设计文件说明 1. 路桥过渡段设计如图所示 2. 路涵过渡段设计如图所示

3.路堤与路堑设计如图所示 四、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投入情况 1.施工人员情况: 为确保过渡段的顺利进行,中铁九局吉图珲项目部四工区路基架子队专门成立了过渡段试验段施工组织机构。如表 管理机构成员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1、适用范围 桥台和路堤设置过渡段,适用范围如下: 索家沟大桥0#台、化雨特大桥0#台、枣桠沟大桥3#台、孙家沟3#台、李渡四线0#台、泉水沟0#台和8#台、朝阳沟0#台和10#台、曹家院子0#台和5#台、龙虎沟0#台、玉笔山6#台、苏娜0#台和6#台、杜天坝0#台和17#台、龙头沟0#台、洞党沟1号桥0#台和4#台、蒋家湾0#台和37#台、大竹沟6#台。 2、基坑回填 台尾基坑采用C15砼回填至W3岩层顶面,其余至原地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回填,砼回填前,应将基坑内积水和虚土清除干净。 3、原地面处理 过渡段填筑前,应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并将原地面积水排干。 基底表层的松软土和腐殖土要清除干净,松散土层进行翻挖并分层回填压实,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前应通知试验室进行原地面压实质量检测,满足地基系数K30≥60MPa/m的要求。 原地面坡度陡于1:10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小于0.8m,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底设2~4%向外倾斜的坡度。 孙家沟3#台、曹家院子0#台和5#台、龙虎沟0#台、玉笔山6#台、苏娜0#台和6#台、杜天坝0#台和17#台、龙头沟0#台、洞党沟1号桥4#台的过渡段范围内基底自原地面以下挖除换填厚度应满足设置

过渡段需求,且不小于50cm。 4、过渡段设置 1)过渡段顺桥向上部长20m,下部长5m。 2)路肩顶往内侧2m处按照1:1放坡,内侧部分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外侧部分填土。级配碎石每填筑一层,外侧土同步填筑。外侧土填筑坡度同相邻段路基为1:1.5。 3)在两侧坡脚处,台背往过渡段方向设置干砌片石,顶宽05m,高度1m,长度0.5m。 4)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0m、厚0.5m 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排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5)过渡段具体布置见下图: 桥台和路堤过渡段纵断面图

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福平铁路FPZQ-4标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1.编制依据 -------------------------------------------------------------------------------------------------------------------------- 1 2.工程概况 ----------------------------------------------------------------------------------------------------------------------------- 1 3.适用范围 ----------------------------------------------------------------------------------------------------------------------------- 3 4、资源配置 -------------------------------------------------------------------------------------------------------------------------- 3 4.1人员配置 -------------------------------------------------------------------------------------------------------------------------- 3 4.2填料来源 -------------------------------------------------------------------------------------------------------------------------- 4 4.3机械配置 -------------------------------------------------------------------------------------------------------------------------- 4 5.过渡段采用形式------------------------------------------------------------------------------------------------------------------- 4 5.1隧路过渡段 ----------------------------------------------------------------------------------------------------------------------- 4 5.2桥路过渡段 ----------------------------------------------------------------------------------------------------------------------- 5 5.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6 6.施工参数 ----------------------------------------------------------------------------------------------------------------------------- 8 7.施工方案 ----------------------------------------------------------------------------------------------------------------------------- 8 7.1现场准备 -------------------------------------------------------------------------------------------------------------------------- 8 7.2材料实验 -------------------------------------------------------------------------------------------------------------------------- 8 7.3施工放样 -------------------------------------------------------------------------------------------------------------------------- 8 7.4基底处理 -------------------------------------------------------------------------------------------------------------------------- 9 7.5搅拌运输 -------------------------------------------------------------------------------------------------------------------------- 9 7.6过渡段平整 ----------------------------------------------------------------------------------------------------------------------- 9 7.7碾压 --------------------------------------------------------------------------------------------------------------------------------- 9 7.8监控量测 -------------------------------------------------------------------------------------------------------------------------- 9 8.质量控制措施 -------------------------------------------------------------------------------------------------------------------- 10 8.1劳动主体控制------------------------------------------------------------------------------------------------------------------ 10

论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应用

论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作者结合高速公路的施工和运营情况,分析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研究,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增加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沉降,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road &bridge produce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proposed reason bridge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ridge between irregularities, and can prevent or avoid the bridge jumped phenomenon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vehicle running. keywords: bridge, the transition section,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的分析 1.1桥头地基处治不利 在桥头,有些存在软土地基,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依然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图的设计方面,对地基的探测和物理力学性研究不全面,造成桥头路基处治遗漏或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新建西宝铁路客运专线DIK519+596.97~DIK520+395.6、DIK520+444.4~DIK521+772.78两段路基施工图(图号)西宝客专施(路)02-01-02 2、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通用结构详图(图号)西宝客专施通(路)-01。 3、设计技术通知单(编号)XBLJ-05。 4、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及相关技术规范。 5、参考中铁一局集团郑西、武广、京沪、哈大等路基施工经验。 二、使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DIK519+596.97~DIK521+772.78段所有桥涵过渡段填筑。 三、编制目的 1、明确过渡段改良土和级配碎石的填筑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2、检验设计参数。 3、确定施工参数、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为过渡段填筑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范围内共设12处过渡段填筑,4处桥台过渡段和8处涵洞过渡段。台后路堤填筑采用倒梯形过渡的方案。过渡段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掺5%P·C32.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3%P·C32.5水泥长度不小于20m,过渡段后4m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C32.5水泥。线路纵坡1‰,为直线段。过渡段下部地基为预钻孔冲扩挤密桩和CFG桩。 过渡段主要分两种类型,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和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时应进行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我部过渡段工艺性试验选于DIK521+716(1-4.0m×4.0m)涵洞和漆水河特大桥西安台,平均填土高度6.5m。 1、取弃土场 过渡段取土场设计位置位于DIK526+000右9.0km庞家村,取土场面积113亩。弃土场选定在本段路基附近废弃砖厂,进行地基处理中桩挖土弃土。设计取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和主要技术标准 1.1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云桂线广西段施工图》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 1.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250km/h; 二、工程概况 正线路基长度共计共12146米,其中过渡段长度2690米,包括以下六种形式:路基与桥台连接处过渡段、路堑与隧道连接处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路堤路堑过渡段、半挖半填过渡段、两桥(隧道)之间短路基过渡段。 隧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料填筑,路涵、路桥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料填筑。 过渡段填筑在结构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及基坑回填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 三、施工准备 1、施工队伍配置 为确保本工程的安全、优质、高效、如期完成,项目经理部下设四个专业路基施工队伍。 2、设备配置 依据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等要求,配备足量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种资源。

四、施工组织及安排 4.1施工人员安排 1、主要管理人员 表1 主要管理人员 4.2施工机械设备安排 过渡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合,自卸车装运土方,挖掘机整平,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所需机械设备见下表2。

4.3检测仪器、测量设备的配备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路堤与桥梁过渡段施工 设置方式图如下:

(1)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填料分层填筑,底宽5m,纵向坡度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计算,满足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 (2)必须待桥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并完成基坑回填及防水层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过渡段填筑。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并在桥台或涵洞侧面画填筑分层线。 (3)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4)根据施工情况确定主要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分层压实厚度按35cm控制,台后2.0m范围外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在过渡段的桥台台尾后2.0m范围内采用冲击夯夯实,防止施工过程中碰到桥台,松铺厚度按20cm控制。当过渡段比路堤先施工时,向路堤方向合理延长,在施工路堤时再进行刷坡处理。 (6)台后基坑采用C15素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回填,浇筑后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一致。 (7)路基过渡段的外包土应与过渡段同步施工,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料质量,不得使用级配碎石掺水泥质土填筑,后期绿色植被不容易成活,b值取1.8m。 (8)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填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路基过渡段技术总结

过渡段技术总结 摘要:过渡段是保证刚性路基过渡到柔性路基的重要纽带。本文针对路堤与桥台、路堑与桥台、路基与路堑、路基与涵洞、路堑与隧道、桥隧之间短路基等过渡段制定了施工方法、工艺和要点,提出了过渡段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标准,要求过渡段与路堤同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具进行碾压,边角部位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压实质量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 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 1、过渡段填料要求 (1)过渡段级配碎石的碎石粒径、级配和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在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标。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砾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料的粒径、级配和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2)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 (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确保路堤各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2.1 机械设备配臵 主要机械设备配臵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设备。其中碾压设备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小型振动压实机。 2.2 一般规定 (1)在路堤与桥台、路堑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过渡段,按设计要求施工。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2)过渡段的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温福铁路福建段(Ⅰ标)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报审表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编制:郭志红 审核: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温福铁路福建段(Ⅰ标)一工区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我工区路基过渡段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隧路过渡段等,为确保过渡段施工质量,编制了过渡段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如下: 1、过渡段基底处理 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相邻隧道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基坑回填 桥台后基坑及横向结构物基坑应严格按照设计选用回填材料及时回填并分层压实,避免积水。 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 3.1、过渡段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3.2、桥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3.3、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3.4、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 3.5、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3.6、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3.7、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进行控制。 3.8、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3.9、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4、桥隧过渡段施工:当桥台与隧道进口较短时,设置刚性过渡段,基床表层为掺入5%水泥的级配碎石,表层以下1.7m范围内换填C20混凝土,顶宽10.5m(2.95+2.95+4.6)。 当需要设置无碴轨道时,整个基床厚2m、宽10.5m(2.95+2.95+4.6)范围内采用C20混凝土浇筑。

过渡段施工方案

过渡段施工方案 主要类型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半堤半堑路基过渡段、隧道与路基过渡段等形式。过渡段结构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需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1,过渡段施工方法; 1.1路基与桥台过渡段: 台尾过渡段路堤长度为L,且不小于20m。 过渡段长度L=2h+A 其中:L——过渡段长度,m h——台后路堤高度,m A——常数3~5m 台尾过渡段路堤设置方式图见图3-2-18。 图3-2-18 台尾过渡段路堤设置方式图

过渡段采用A组土分层填筑(砂类土除外),其压实度标准满足表3-2-12要求。 表3-2-12 桥路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压实标准表: 填料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 K30(MPa/m) 动态变形模 量E vd(Mpa) 空隙率n(%) 变形模量 E v2(Mpa) A组填料≥150 ≥50 <28 ≥60 台后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并做好横向排水工作。 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 台背不宜碾压的2m范围内应掺3%~5%的水泥。 路堤基底原地面场地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1.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过渡段的长度按下式确定: 过渡段长度L=2h+A 其中 L——过渡段长度,m h——台后路堤高度,m A——常数,2m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见图3-2-19。

图3-2-19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 (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但当横向结构物顶面距离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的1/2时,可不设过渡段。 (2)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h≤2.0m时,单侧过渡段路堤总长不小于2倍横向结构物两侧路堤高,且不小于20m,采用倒梯形一次过渡。 (3)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高度h>2.0m时,单侧过渡段路堤总长不小于2倍横向结构物顶距地面高,且不小于20m,采用倒梯形一次过渡。 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应首先采用A组填料填筑斜交部分,然后现设置过渡段,以减小单根轨枕横向刚度的差异。 路基与横向构筑物连接处,在一定范围内加强轨道横向刚度过渡,以实现平顺过渡。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见图3-2-20。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交底 一、级配碎石级配范围 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表 二、过渡段设置方式 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级配碎石不掺加水泥。 1、桥台与路堤过渡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长度: L=5+2×(H-0.6)。 式中 L----过渡段长度(m) H----台后路堤高度(m) (2)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图示:

L=5+2×(H-0.6) 桥台与路堤过渡段设置方式图 Ⅰ-Ⅰ断面图 (3)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在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m、厚0.5m 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排水管( RCP-20NG(A)材料性能:聚丙烯复合材料,管径为200mm的内支撑型圆形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将渗水排出路基以外。 无砂混凝土块技术要求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 L=2+2×(H-h1);高度不高于结构物顶标高。除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的1/2时不设置过渡段外,其它情况均设置过渡段。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图 Ⅱ-Ⅱ断面图 坡脚 坡脚路堤与斜交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平面示意图 (横向结构物顶与路肩高差小于2.5m)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 (工区)

No:HBCJ20110407WGSG1JD-ZG-01标段别:WGSG1类别:工区 中铁十六局集团WGSG2标段一分部项目经理部 施工交底纪要 时间: 2011年04月07日 主持人:刘斌 参加单位:项目部施工技术部、试验室、安全质量部、各工区全体技术人员 关于黄冈站路基过渡段施工交底纪要 一、技术要求 1过渡段采用的级配碎石加5﹪水泥填料采用场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2过渡段的布置形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二.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1过渡段施工一般规定 1)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过渡段的基坑回填C15混凝土,过渡段横向建筑物顶部及其两侧各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掺5%水泥,当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过渡段原地面处理后应符合路基基床底层压实标准,H>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 MPa/m,EV2≥45MPa。 2)过渡段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3)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选择试验段做摊铺压实试验,确定主要的工艺参数;桥路、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桥、涵、结构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

4)过渡段所用级配碎石、水泥、土工合成材料等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经检验合格方可用于施工。 5)过渡段填筑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摊铺厚度根据工艺性试验确定;压实标准应符合各部分的设计要求。 6)桥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7)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8)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压实标准同相邻路基。 2.2过渡段布置形式:

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新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 DK1053+430-DK1058+800段 路桥过渡段 三级技术交底 (三管段-路基三工班)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蒙华铁路MHTJ-20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九月 技术交底书(三级) ZT1101MHTJ-20-04 单位:蒙华铁路MHTJ-20标段四工区编号:

年月 编制:复核:签收: 日 注:“技术交底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工点负责人作为施工依据,一份留存备查,并办理交接手续。 技术交底书(三级) ZT1101MHTJ-20-04 单位:蒙华铁路MHTJ-20标段四工区编号:

路桥过渡段剖面图 台号 台背底面 高程(h ) 台背顶面 高程(H) 填筑高度(m ) 台背顶宽度 (m ) 台背底 宽度 (m ) 备注 渭水三门峡台 底宽度未考虑路堤挡 渭水荆门台 李家坎子三门峡台 李家坎子荆门台 4个桥台统计表 1、基坑回填:承台施工结束后,清除承台施工时遗留的各种垃圾,排除基坑积水,清除基坑底的松土和被水泡软的土,台背及两侧采用C20素混凝土进行灌注,台前采用原状土进行回填。 2、渗水墙: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 的内支撑排水管,将渗水排向路基坡脚外(两侧应比过渡段填筑宽度各超2m ,以便渗水引至路堤排水沟)。施工前先将原地面进行填前压实,然后安放内支撑排水管,排水管四周包裹1m 高、宽中粗砂反滤层,施工中应注意避免损坏排水管。反滤层上部采用

年月 编制:复核:签收: 日 注:“技术交底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工点负责人作为施工依据,一份留存备查,并办理交接手续。 技术交底书(三级) ZT1101MHTJ-20-04 单位:蒙华铁路MHTJ-20标段四工区编号:

路基回填过渡段施工工艺

过渡段施工工艺 一、适用范围 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四标段(XXTJIV)第六单元(DK1713+536.18~DK1820+029.65)全段范围内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桥路、隧路、桥桥、桥隧刚性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施工。 二、施工准备 1.过渡段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 2.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A、B组填料、水泥、碎石等原材料。 三、过渡段类型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结构型式如下图所示: 桥路过渡段结构型式图

I-I断面图 过渡段长度:L=A+2×(H-0.4)(式中L为过渡段长度,H为台后路堤填高,A为常数3~5m),且过渡段长度不小于4倍桥台高,且不小于20m。 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且满足路基基床表层的有关要求,与桥相连接不小于L1的范围内掺入5%水泥。表层以下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掺入3%~5%的水泥。 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外设置倒梯形的过渡段,倒梯形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采用A、B组填料填筑。 过渡段与桥台结合部位设宽1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在渗水墙底部设直径 =100mm 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过渡段桥台基坑范围以C15混凝土回填。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结构型式如下: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 I-I 断面图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

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 200km/h以上过渡段结构形式按涵顶至路肩高度h≤1.5m和h>1.5m两种情况设置,分别如图“200km/h以上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200km/h以上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1.5m)”所示。 过渡段长度:L=2+2×(H-0.4)(h≤1.5m时)或L=2+2×H1(h>1.5m时),其中L为过渡段长度,H为涵洞后路堤填高,H1为涵洞顶距涵后路基地面高。当涵顶至路肩高度h≤1.5m时过渡段及其后倒梯形过渡段总长度不小于4倍路堤填高且不小于20m。 当涵顶与路肩高度h≤1.5m时,在不小于过渡段和倒梯形过渡段长度范围内基床表层、涵顶及两侧各2m及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填筑。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外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倒梯形过渡段采用A、B组填料填筑。当涵顶距路肩高度>1.5m时,涵顶及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 过渡段的基坑采用C15混凝土或碎石分层回填。 路堑地段涵洞两侧基坑回填级配碎石,轨底距横向结构物的垂直高度小于等于1.5m时,基床表层以下至涵顶填级配碎石掺5%的水泥。如“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所示。 3. 隧路、桥桥及桥隧相连地段刚性过渡段

某地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某地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案 某地铁线为确保桥头土质路基的密实稳定,控制其工后沉降,于K2+349.09高架桥头处设置路桥过渡段一处,该过渡段路基作特殊填筑处理。 1、填筑范围 由地面线开始,自桥台背后3m,以1:1.5的坡度回填至路基顶,

2、填筑材料 过渡段所用填料为级配砂砾石,级配砂砾石的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超过20%,其级配符合“砂砾石级配范围表“要求。过渡段与下部填土之间颗粒级配满足D15<4d85的要求。 砂砾石级配范围表 3、填筑方法 (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土的浸泡或冲刷。 (2)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路堤填筑,其基床及路堤本体的填筑材料和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3)路桥过渡段与相邻路基、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4)为确保过渡段填筑过程中桥台及挡土墙稳定,在桥台及挡墙背后2m范围内,使用振动振荡建筑夯和人力配合填筑。 (5)在桥台四周2m以外,使用大型机械分层填筑与振动碾压时,其分层厚度、填料质量及密实度均与2m以内要求相同。 4、注意事项

(1)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C10混凝土,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2)路桥过渡段离桥台背后3m范围内做0.2m厚的C10混凝土基层,基层顶部设4%的人字横向排水坡,纵向为平坡。基层底部夯填密实。 (3)根据设计要求,路桥过渡段分层填筑前做好台背粘土防水层。该粘土防水层紧贴台背,厚15cm。 5、检测手段 主要进行含水量、压实度及地基系数检测,现场测试时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灌砂法测定密实度,K30承载板试验测定地基系数。 (1)K30承载板试验 1)跟据检测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侧点处土质均匀,不含杂质。 2)整平测点位置时尽可能保持压实土的原状态,如有凹下部位,可用砂子垫平,但砂子厚度不超过2mm。 3)安放承载板应用水平尺校正,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承载板要与反力荷载中心对正,以减少承载板水平移动。 4)将千斤顶放置在承载板上,并使承载板、千斤顶、反力荷载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5)安装沉降量量测装置时,要将支脚放置在距承载板边缘1.5m、距荷载反力支点(车轮边缘)1.0m以外,并安装调好百分表。

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案

目录 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案 0 1编制依据及原则 0 1.1编制依据 0 1.2编制原则 0 2工程概况 0 2.1工程概述 0 2.2设计概况 0 3资源配置 (1) 3.1管理人员配置 (1) 3.2劳动力配置 (2) 3.3机械设备配置 (2) 3.4测量、试验检测仪器配置 (3) 4施工准备及技术要求 (3) 4.1施工准备 (3) 4.1.1材料准备 (3) 4.1.2技术准备 (3) 4.1.3试验准备 (4) 4.1.4现场准备 (4) 4.2施工相关要求 (4) 4.2.1填料要求 (4) 4.2.2施工工艺要求 (6) 4.2.3压实标准 (6) 5施工方案 (6) 5.1施工方法 (6) 5.2施工工艺流程 (7) 5.3过渡段倒梯形处填筑工艺 (8) 5.4施工过程 (9) 5.4.1基坑处理 (9) 5.4.2施工放样 (10) 5.4.3填筑、摊铺、整平 (10) 级配碎石在级配碎石拌和站集中拌合,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为防止运输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变低,使含水量较最优含水量(4.5%)大1%,以减少级配料运输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10) 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填筑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做成向两侧5%坡度的横向排水坡。框架涵两侧级配碎石虚铺厚度为30cm。 (10) 5.4.4碾压、检测 (10) 5.4.5养护 (11) 5.4.6过渡段沉降观测 (11) 5.5施工要点 (11) 5.6注意事项 (11) 5.7质量检测指标 (12) 6质量保证措施 (13) 6.1质量保证制度 (13) 6.2质量保证措施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