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的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能用几分之几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在用几分之几表示时不受总数和每份数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驱动、初步探究

1.谈话: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2.课件出示例题场景。(4只小猴分4只桃)

教师提问: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4

1,你从这里还能看到哪些分数?(42、4

3) 教师让学生重点说说

4

3是怎么想的? 生:1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1,3只小猴就是3个41,一共分得这些桃的4

3。 师追问:谁来说说4

3在这里的意思? 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这些桃的43。 二、比较辨析、自主建模

1.桃子总数改变(总数变了)。

(1)桃子的只数变为“8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现在,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4

3。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8只桃平均分成4份,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

3。 (2)桃子的只数变为“20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现在,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谁再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

4

3。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20只桃平均分成4份,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3。 (3)比较三次分桃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桃子的总数不同,却都可以用4

3表示呢? 师生追问:看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时,关键要看什么?

2.猴子只数改变(份数变了)。

(1)猴子的只数变为“5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把20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教师追问:为什么4

3变成了53? (2)学生根据要求改条件。 教师继续提问:谁来改变这里的一个条件,但要求还是能用5

3来表示? 3.师生小结:用几分之几来表示时与总数没有关系,与分成的份数和要取的份数有关。

三、多层练习、巩固内化

1.基本练习。

口答:

(1)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课本第69页第2题)

说说每幅图里的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占了几份。

2.重点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课本第68页第1题)

(2)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课本第69页第3题)

(3)算一算。(课本第69页第4题)

组织集体汇报交流。

重点交流第(1)题:第三、第四幅有两种答案,重点讨论几分之一的那种。 1朵红花是占了总朵数的61,那为什么2只山羊占了总只数的3

1呢?(学生

明确: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3.游戏。(比一比谁最心灵手巧)

(1)一堆小棒有12根,拿出这堆小棒的3

2; 教师追问:说说你是怎样拿得又快又准的? (2)一堆小棒有12根,拿出这堆小棒的

43; (3)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请学生说分数,大家一起拿小棒。(六分之几、十二分之几)

4.情境判断。

猴妈妈要把27只桃子分给三只小猴。 猴子淘淘拿走了这些桃子的31,猴子乐乐拿了剩下桃子的3

1,猴子圆圆也拿了剩下的3

1。三只小猴拿到的桃子一样多吗? 四、课堂小结、全面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几分之几

第3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2.通过练习,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出示小猴图)还记得它们吗,上一次我们在小猴子分桃子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4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谈话:猴妈妈准备了一盘桃,要把这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2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让学生图上分一分,涂一涂。 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3 1) 引导:一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一份是3 1,2只小猴取走这盘桃的几份?(2份)是几分之几?(3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

分得这盘桃的31。2只小猴一共分得2个31,2个31是3 2。 2.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1份是2个,每份就是5 1,2份就是2个51,是52;3份就是3个51,是53;4份就是4个51,是5 4。 (2)辨析:有的同学认为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就是这些桃的10 2,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思考把什么看成一份。再填一填、说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思考:把灯笼和鱼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灯笼或几条鱼,应该把这样的几份图上颜色。然后让学生涂一涂。 3.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8根小棒,分别拿出这些小棒的32和6 5。 提问: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拿出这样的几份?(指名上台演示) 说一说:你还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几? 4.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先观察线段图,说说把这条线段图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独立填空,最后指名汇报答案。 5.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9题。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几角是1元?(10角)1角是1元的几分之几? (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元的10 1,即1角) 让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答案。 四、反思总结

三年级上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上册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设计教案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

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三、1、教学例1. 1.方法一:激趣探究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出示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17人,9+8=17(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14(人)。……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里程表(一)》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 863-(285+578) 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几分之几”》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几分之几” 一、教学目标 1.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几分之几;帮助学生建立几分之几的概念,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几。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81和12 1 师:在这个分数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8 1 表示什么? 师:那 12 1 表示什么? 2.填空: 我们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 )份,第一份是它的( ),第四份是它的( ),每一份都是它的( ),共有( )个 6 1 。

3.出示下图: 这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 教师提问: 谁知道这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 生:我认为应该用 4 3 表示。 师:谁同意他的说法?你们愿意用手中的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吗? 要求:小组合作,折一折、画一画,分别找到正方形的41、42、43、4 4。 (2)汇报交流: 生: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1份涂色,这1份表示这个正方形的4 1。 师:那这一份呢? 生: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41。 生: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是这个正方形的4 2。 师:你把2份涂了色,你能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4 1? 生:42里面有2个4 1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 4 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操场教学楼北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 2 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出示主题图:2、请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并且说说你是从那里找到的。3、请同学汇报一下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5、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问问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小组汇报讨论过程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问题: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 120 米,又向走了 米到游泳馆?2、说一说,小红、肖兰、小明上学的路线?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二、 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 学习新课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 设计与评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 2、通过同桌合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几,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有一种游戏,风靡了全国。想信很多人都玩过。今天,老师把这个游戏带到了课堂。这就是——开心农场!想不想玩?好,咱们就来玩农场种菜的游戏。 [课件出示开心农场图] 课件出示农场中的正方形地,复习1 4

这儿有块正方形的地,老师想用这块地的1 4 来种草莓。我应该怎么办呢? 课件出示: 师板书: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它的1 4 。 谁能再说说1 4 是怎么得到的? 大家一起来说一说!(教师演示折纸并张贴) 小结:看来,对前面学习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大家理解得非常清楚! [评析:学生看到时下流行的“开心农场”这一情境,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瞬间被激发,同时巧妙地引出了对几分之一的复习。] 二、操作感悟、探究新知。

1、认识四分之几。 ⑴认识2 4 。 ①设问: 把一块地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块地的1 4 。如果要用这样的2份来种 草莓,又能得到哪个分数呢? ②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一个正方形代表这块地,把它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2份画上斜线。想一想,涂色部分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③汇报交流。 师:现在,你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数数看。(1、2、3、4)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涂色的有几份?(1、2)数一数。 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用2 4 表示? 指名说,师引导: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是它的2 4 。 其他人听明白了吗谁能照着他说 谁还能再说一遍(板书、张贴)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一起来说。 师:同学们真不错!我们来给这块地的2 4 种上草莓。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缪智萍 一、教学设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节内容。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教材提供了情境图和操作活动。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所以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一、利用书上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让学生“我要学”。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二)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三)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提供的素材,我设计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演示法,激励法。学生的学法是:合作法,操作法,比较推理法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纸及纸带、蜡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秋游吗?看,三一班的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出示91页—92页主题图),他们多高兴呀,有的在玩积木、有的在折纸、有的在喂鸽子、有的在分西瓜,小明和小亮也饿了,小明拿出来一个月饼,把它切成了两半,一人一半(引导生说出一人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一人一份)。 师:看谁还能在图中找出其它平均分成几分的。 生:根据图回答。 师,好,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引导出狗兄弟买月饼分月饼的故事,并填空。 师:我们看看狗兄弟怎么分月饼的,用刀对半切开来,平均分成两份(师用课件把分月饼的过程演示一遍)。 师: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数表示吗?(不能)那“一半”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生根据经验可能说是0.5,也可能说出12 。) 师:真不错!0.5是我们学过的小数。12 是一个什么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2-3例1和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 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毫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量程中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讨论回答: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4)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5)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根跳绳长2() 一支铅笔的长上18() 一张DVD光盘大约厚1() 2、根据一张DVD光盘大约厚1()填什么单位?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题1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观察后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予以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厚。(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各小组汇报测量的结果。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3)同学们的估计与实际的数据差多少呢? (二)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2、1厘米中间有十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毫米。大家数一数,1格中有多少个小格,又叫多少毫米?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学生交流后总结出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让学生归纳得出:1厘米=10毫米。 3、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让学生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得对不对。 (2)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让学生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电话卡、银行卡、医疗保险卡等) (3)学生合作完成: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用手势表示1毫米有多长。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测量那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1)先估测,后判断。 (2)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 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几分之几教案及课后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 教师:陈英宁 学校:严家渠小学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份是三个 41,也就是它的34 ; 学生说:4份是四个41,也就是它的4 4 。 教师强调:4 4 其实就是1. 2、认识十分之几。(出示第92页例5) 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 师:每份是这条彩带的几分之几? 生:每份是这条彩带的10 1 。 师: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 生:3份是它的103,5份是它的105,7份是它的107 ,9 份是它的109 。 小结:像42、43、103、10 7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今天认识了新朋友---几分之几,你能举出分数的例子吗? 大家举出的例子都非常好!那么你们愿意尝试一下老师给你们出的更具挑战的题吗? 生:齐声说,愿意! 开始:第一关 你能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吗? ( 4 5 ) ( 5 9 )

( 23 ) (35 ) (5 9 ) 第二关 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得正确吗?为什么? 分数的大小比较(第93页例6) (1)52○5 3 小组合作:先涂色表示这两个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说说为什么. 学生汇报: 52 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 5 3 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都平均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比3份少,所以52﹤5 3 。

(2) 66○6 5 动手操作:先涂色表示这两个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说说为什么。 学生汇报: 66和65都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6 6 表示这样的6份,即全部。而65表示这样的5份,即一部分,所以66﹥6 5 。 小结: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第三关 第四关 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五关 写出合适的分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三篇】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健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异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优秀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例外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合适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所以 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结壮,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计算简单的分母在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准备:例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二、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页 1 第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的呢?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3、想一想 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提问: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个桃是4个桃的几分之几? 三、想想做做(64-65页)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几个的情况。)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课题: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7~89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分数概念抽象,学生初次学习分数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几分之一表示的含义。 教学用具:两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和两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周末小明和小红去野外郊游,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想)(出示例一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答(学生说出每种食品的数量) 师:这些好吃的怎样分才能让他俩满意呢? 生答(板书:平均分) 师:那什么叫做“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依次讨论: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个?(2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得几瓶?(2瓶) 进一步讨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自然引出“半个”。 启发:同学们发现,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这两种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以前学过的1、2这样的整数表示,那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呢?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节内容。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教材提供了情境图和操作活动。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所以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一、利用书上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让学生“我要学”。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二)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三)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提供的素材,我设计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演示法,激励法。学生的学法是:合作法,操作法,比较推理法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纸及纸带、蜡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秋游吗?看,三一班的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出示91页—92页主题图),他们多高兴呀,有的在玩积木、有的在折纸、有的在喂鸽子、有的在分西瓜,小明和小亮也饿了,小明拿出来一个月饼,把它切成了两半,一人一半(引导生说出一人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一人一份)。 师:看谁还能在图中找出其它平均分成几分的。 生:根据图回答。 师,好,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引导出狗兄弟买月饼分月饼的故事,并填空。 师:我们看看狗兄弟怎么分月饼的,用刀对半切开来,平均分成两份(师用课件把分月饼的过程演示一遍)。 师: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数表示吗?(不能)那“一半”用一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解决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铺地砖展开的,通过“阅读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加强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核心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图理解分析题意,感悟用“画图”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解题计划,并能表述清楚,正确解答,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解题计划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先画一画,再填空 (1)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正方形,每行能摆()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的长方形,每行能摆()个,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这样的长方形。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40里面有()个2。算式: 150里面有()个5。算式: 7200里面有()个9。算式: (2)填空 5平方米=()平方分米9分米=()厘米 70分米=()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下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的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能用几分之几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在用几分之几表示时不受总数和每份数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驱动、初步探究 1.谈话: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2.课件出示例题场景。(4只小猴分4只桃) 教师提问: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4 1),你从这里还能看到哪些分数?(42、4 3) 教师让学生重点说说 4 3是怎么想的? 生:1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1,3只小猴就是3个41,一共分得这些桃的4 3。 师追问:谁来说说4 3在这里的意思? 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这些桃的43。 二、比较辨析、自主建模 1.桃子总数改变(总数变了)。

(1)桃子的只数变为“8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现在,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4 3。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8只桃平均分成4份,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 3。 (2)桃子的只数变为“20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现在,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谁再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 4 3。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20只桃平均分成4份,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3。 (3)比较三次分桃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桃子的总数不同,却都可以用4 3表示呢? 师生追问:看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时,关键要看什么? 2.猴子只数改变(份数变了)。 (1)猴子的只数变为“5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把20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教师追问:为什么4 3变成了53? (2)学生根据要求改条件。 教师继续提问:谁来改变这里的一个条件,但要求还是能用5 3来表示? 3.师生小结:用几分之几来表示时与总数没有关系,与分成的份数和要取的份数有关。 三、多层练习、巩固内化 1.基本练习。 口答: (1)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课本第69页第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