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

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

【重点】电离概念的建构

【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请对画出常见的物质树状分类图

【板书】见后图(副板书)【导入】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今天我们进入第二节,离子反应。

【板书】略在学案对应位置画出树状

分类图

复习第一节物质

分类,为本节课

的开展做好准

备。

【导入】展示实验装置

简单介绍(如图)

【实验1】分别用蒸馏水和盐酸做实验,观察现象

提问:灯是否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观察、思考、

在学案对应位置记录现象

水:灯不亮

盐酸:灯亮

1、引导回忆。初

中曾做过导电

性实验,时间

较长,多数学

生记忆已经较

模糊。

2、引导学生按照

“宏观→微观→

符号”的思维方

式分析,为后

续实验及分析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

,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化学 3、教学课时:3课时,本小节为第1课时。 【教学课题】 —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2节的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这一节内容的起始课。《离子反应》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从教材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又是研究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进一步深层次认识化学反应的必备技

能,是中学生现在以及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知识的必备基础。 结合高考尺度,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状况: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高一学生在化学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以前就接触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和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因此学习起本节课来比较轻松。 2、学生能力情况:高一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仍然是形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动地位,因此,直观、形象生动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学生的心里状态: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普通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南宁市第三中学杨恒建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介绍第一部分。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第十单元)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也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3、通过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特征得出酸、碱和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离子反应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 化钾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 FeCl3=Fe2++3Cl- B.H2SO4=H2++SO42- D. Al2(SO4)3=2Al3++3SO42-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4《离子反应》(第1课时)

第4节离子反应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学会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4. 培养运用归纳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熟悉的例子归纳离子反应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按已形成的思路进行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简要的话进行记忆,使认识得以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示更为广阔的化学天地,立志于从事化学、化工研究和生产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感受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交流研讨】P98,学生完成 【回顾小结】1.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1)写拆删检(2)离子不能共存法 【板书】2.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 【提问】离子发生的产所在什么地方? 【学生】水溶液中 【追问】实验室制备氨气——2NH4Cl + Ca(OH)2===CaCl2+ 2NH3↑+2 H2O有没有离子反应? 【学生】没有,因为不在水溶液中发生的 【提问】在必修1中我们学到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什么? 【学生】生成沉淀、生成水、生成气体(也有可以知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举例】SO42—、Cl—、CO32—的检验以及MgCO3沉淀的转化 【教师】其实,生成水和生成像水一样的弱电解质也可以,比如讲,CH3COONa与盐酸HCl 反应、NH4Cl与NaOH反应大量Na2CO3与少量盐酸 【板书】生成弱电解质 【举例板书】CH3COONa+HCl===CH3COOH+NaCl CH3COO— + H+=== CH3COOH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第1课时) 陈华权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 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二)强、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提交者:刘学涛 答题内容: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美化PowerPoint,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里插入艺术字,使这篇演示文稿美观、别具一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边上机操作,边探讨交流、边活动边总结的方法,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 2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 4 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CO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品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教案方案(设计) 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课型新课 授课教师 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 修)Ⅰ 学生情况 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实验现象的分析。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教学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内容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课标分析】 本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是否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是否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能否用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初中学生已经知道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为什么能够导电?这都是学生有待于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另外,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为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法分析】 本课时对电离概念的简历是以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如何导电这一事实为载体的,而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键的概念,也不具备晶体、极性分子等相关知识。在初中,学生所建立的物质溶解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科学的,因此对电离概念的建立会有阻碍作用。从学生的认知方式看,学生对导电实验的感知是感性认识。如何从微观上理解导电的本质,大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因此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借助于电脑动画这一教学媒体尽快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记忆型偏好的学生理解该部分知识要弱于发问质疑型与原理原则型科学认知偏好的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多给记忆型偏好的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在理解电离的概念后,通过书写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再通过分析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由于电离、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是为认识离子反应而准备的,不能像以往的教学处理一样,费过多的时间探讨电解质,如辨析一些物质到底属不属于电解质等,只是让学生认识常见有哪些物质是电解质以及它们会电离出什么离子就可以了。 教学中应该强调的问题: 1.电离的概念,理解电离概念时应注意:(1)电离的条件: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2)电离不需要通电;(3)电离的本质: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2.书写电离方程式应注意:(1)注意配平;(2)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3)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不能拆分。 3.电解质,注意:(1)研究对象为化合物;(2)单质不是电解质;(3)电解质需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学法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

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能力目标】通过酸、碱、盐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实验与探究] 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下表中物质的导电性吗?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思考与交流] 1.上述哪些物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 [归纳与整理]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④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⑤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以NaCl溶液为例说明为什么有些电解质溶液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3、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实践与探究]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Cl、HNO3、H2SO4、NaOH、Ba(OH)2、NaCl、KNO3、MgCl2 [思考与交流] 1.根据HCl、HNO3、H2SO4的电离,我们对酸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2.能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吗? [归纳与整理] 5、酸、碱、盐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案20 (2)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极少数的盐。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溶于水后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 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微 粒(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 存在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 电解质分子 实例 ①多数盐(包括难溶性盐); ②强酸:HNO3、HCl、HClO4、 ①弱酸:H2CO3、CH3COOH、 HClO等;

H2SO4等; ③强碱:KOH、NaOH、Ba(OH)2、Ca(OH)2等②弱碱:NH3·H2O、Cu(OH)2、Fe(OH)3等; ③水 【注意】 (1)CO2、SO2、NH3等物质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H2CO3、H2SO3、NH3·H2O 等电解质导电,不是其本身电离出离子,故应为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难溶的盐如AgCl、CaCO3等,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易溶的如CH3COOH、NH3·H2O等在溶液中电离程度较小,是弱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导电能力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溶液导电能力是由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电荷数目的多少决定的,只是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类型、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弱电解质溶液。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即电离程度。 (4)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中还要特别注意其概念的研究范畴——化合物,溶液、单质即使导电也不是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状态 (1)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电离过程并没有停止,此时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就达到了电离平衡。 (2)建立过程 (3)电离平衡的特征

高中化学 2.2《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⑵知道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⑶通过电解质的电离掌握酸、碱、盐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⑵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铜和氯化钡溶液是否发生反应,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 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出发,探寻反应本源; ⑶通过交流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导电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养 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⑵通过实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 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法指导】 ⑴“指导学生有序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描述实验现象。 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认识,得 到正确结论。 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发表独立见解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钻 研教材,尝试攻克难点,培养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离子反应(第1课时) 【温故知新】 1.(自学、讨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盐?它们在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 2.(自学、讨论)NaCl溶液为什么能导电?什么是电离? 【课堂研讨】 1.(自学、思考)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练一练】 ⑴下列哪些物质能导电? 铁能氯化钠晶 体 不能盐酸能 铜能氯化钠溶液能稀硫酸能锌能硝酸钾晶体不能烧碱固体不能铝能硝酸钾溶液能烧碱溶液能 金能葡萄糖溶液 不能硫酸钡不能 结论与原因: ①金属单质能 (填能、不能)导电,原因:金属单质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②氯化钠固体及酒精不能 (填能、不能)导电,原因:无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 ③表格中的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烧碱固体、硫酸钡有什么方法能使其导电?为什么? 前三者配制成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 ④葡萄糖固体熔化后能导电吗?为什么? 不能,无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

《离子反应》(1)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 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过渡]请同学们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并进行实验并 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投影](多媒体展示)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 NaCl 固体 NaCl 溶液 KNO 3 固体 KNO 3 溶液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硫酸溶液 蔗糖溶液 酒精溶液 能否导电 硫酸溶液、NaOH 溶液、KNO 3溶液和NaCl 溶液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课堂练习]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 溶液能导电,NaCl 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投影分析]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 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要求学生仔细观看 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板书]3、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投影并分析] - ++=Cl H HCl - ++=3 3NO H HNO - ++=24 422SO H SO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