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作者:————————————————————————————————日期: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以人文资

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也就是说,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参观者、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活动的集合。我市各类文化遗产资源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这些文化遗产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我市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1.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开发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玉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扎实组织开展好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开发力度,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采取重点保护等措施,并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优势,在全市旅游景点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比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品展览;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文物特色的高附加值的工艺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组织开展对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和历史名人等地方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的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最基本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因此,在对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华夏文明

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找准特色和优势,强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一是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即铁人文化产业传承示范区,石油红色文化产业园、新能源风光文化产业园、赤金峡生态文化产业园、火烧沟历史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50个,实现文化旅游总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通过对包括文化旅游业、娱乐传媒业、健身休闲业、文化服务、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以项目集聚资本、整合资源,着力培育地方骨干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促进玉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围绕以赤金峡旅游景区和玉门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和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为核心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核心景区的内涵,加快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品牌培育,借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景区。三是积极推进精品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突出“科学规划指导、重点项目推进、景区品质提升”三个重点,做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将玉门国家公园、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青山水库万亩胡杨林、玉门“铁人”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成为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复合型精品旅游景区。

(二)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86433”工程

充分挖掘全市旅游资源,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玉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以

玉门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以游客组织和目的地构建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与潜力、生态环境等条件,并通盘考虑与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及周边县市的旅游融合与合作,实施玉门文化旅游业发展“86433”工程,即:

1.建成8大知名精品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激情金峡”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石油摇篮”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神韵丹霞”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梵音禅韵”莲花山旅游景区、“大漠春晖”玉门文化博览园、“碧水金沙”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风舞玉门”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埙声羌情”火烧沟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八大精品旅游景区。

2.打造6条精品旅游线路:由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故居纪念馆、火烧沟文化遗址、吾艾斯拱北、骟马城遗址、嘉峪关等组成的东线旅游精品线路;由敦煌、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玉门国家公园、赤金红山寺、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汉长城烽燧等组成的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玉门国家公园、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空中旅游精品线路;由清泉玫瑰沟、汉代长城烽燧、风电新能源旅游景区等组成的户外旅游精品线路;由玉门文化博览园、“玉门”、玉泉湖、玉泽湖公园、玉门市博物馆、玉兴湖等组成的城市旅游精品线路。

3.办好4个系列旅游节会:利用赤金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办好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利用火烧沟文化遗址和玉门丰

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办好火烧沟文化节;利用黑沙窝沙浴民俗活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花海、清泉、赤金等地特色农产品及特色美食,办好玉门民俗文化节;利用玉门国家公园奇特的丹霞地貌、硅化木等自然景观,办好丹霞文化旅游节。

4.建设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清泉人参果、清泉羊、玉门敬酒、玉门甘草、花海蜜瓜、花海“四宝”(红花油、食葵、枸杞、辣椒面)、奇石古玩、独山子和小金湾刺绣为代表的地方名优特产旅游商品,研发以抽油机、风电机模型、铁人雕像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商品,研发以火烧沟彩陶、青铜器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商品,建成清泉饮食文化市场、赤金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商品市场和新城区旅游商品市场等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

5.建设3大户外运动胜地:充分发挥玉门独有的戈壁、大漠、河流、冰川、雪山、空域等资源优势,举办由平原向山脉挺进,由戈壁向河流延伸,由陆地向天空拓展的“水陆空”立体化户外运动项目,打造以走、跑、飞、驾、攀、骑、漂、蹦为核心理念的八大系列户外运动赛事,形成以玉门国家公园中国?玉门户外运动胜地、丝路水世界?赤金峡的西北第一漂水上运动胜地、“飞越玉门”西部首个风动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航空旅游体验之都的三大户外运动品牌竞相发展格局。

(三)以赤金峡漂流文化节为切入点,打好节会经济牌

国内节会活动的广泛开展,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节会活动方兴未艾,节会经济以其旺盛生机,正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先后承接和举办了酒泉市职工篮球赛、甘肃省青少年乒乓球赛、“谁是球王”西北赛区足球大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了“激情盛浩·唱响玉门”明星演唱会,通过以上赛事旅游、会展旅游和户外运动,让更多的人关注玉门、走进玉门、宣传玉门。“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创新旅游节会模式,结合旅游景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节会活动,更好地发挥节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精心包装策划特色节会,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达到节会与旅游相融合、节会与产业相结合、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的目的。二是利用节会推动旅游发展,通过节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我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市抓住机遇,领风气之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在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将此项工作置于更宽的评价视域、更高的标准平台上来考量,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大力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特色品牌。

(一)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夯实根基

文物保护工作是挖掘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条件,离开有效的文物保护,空谈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无异于缘木求鱼。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濒临破坏的古遗址和亟待维修的古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当数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在城市改造、大型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毁于一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研究、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最佳途径,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落实的同时,做好地方文物法规的完善配套工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改造、重组和深度开发。

(二)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污染少、带动就业强、产业关联度高、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颁布了《旅游法》、《全民旅游休闲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决定》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市在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跃”战略的同时,将牢固树立“彰显大气魄、构建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形成大品牌、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目标,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

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

(三)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让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永远充满活力。

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就是要充分展现玉门文化的独特风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此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体现玉门人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腾飞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是各类节会活动,还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从内容到形式上防止雷同化。要加强同省内外各兄弟城市的联系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大胆改革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怎样有利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就怎样改革体制机制,要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增强活力,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以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

以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 舞狮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今天,老师就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 瞧,这只调皮的小狮子一蹦一跳地上了台,它长得十分可爱,铜铃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还穿着一身鲜红的“衣裳”,张着 血盆大口,真惹人喜爱。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挥了挥,好似在向我招 手呢!然后,小狮子跳上一根木桩,抬了抬前爪,慢悠悠地跳了过去,突然,它的脚一踏空,我的双眼猛得一闭,然后提心吊胆地睁开, 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狮子在梅花桩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为它捏了 一把汗!然后,小狮子来到了钢丝前,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轻而易 举地走过了钢丝,两位舞狮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里顿时响 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小狮子跳梅花桩就更精彩啦!看,它在梅花桩上来了一个180度 旋转,然后,又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梅花桩上,又在一根又一根的梅 花桩上做不同的动作,看得我们是眼花瞭乱,目不暇接,舞狮快结 束了,小狮子又来了一个360度翻跟斗,我们个个都赞不绝口,一 起喝彩,教室里又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看完舞狮表演,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能把舞狮表演得这么活灵活现,舞狮的两位叔叔在台下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 时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刀剪剑、伞、扇属于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发明的。它们不仅具有可 供欣赏的物质外观,也在长期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着精神 文化的内涵,成为体现历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审美文化的载体。 在那里我还见到了奇形怪状的剪刀,有的只有半边;有的刀片是 正方形的······

参观完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真是一种荣幸,我为祖国骄傲!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古老的民族艺术,这些,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表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的精神。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国古老茶文化的知识。 看过“以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的人还看了:

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写作素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936884.html, 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写作素材 作者:管爱平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年第25期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挖掘乡土写作资源”“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乡土体验”“抓住本地新闻事件,培养学生乡土情怀”“走近乡土文化名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积极挖掘乡土写作资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写作教学;乡土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写作,总有许多学生抱怨“没东西可写”。这与部分教师一味强化“写作技法”,忽视学生真情实感的写作教学有必然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发乡土写作资源,帮助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习俗的美、乡情的美……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语文课程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挖掘乡土写作资源 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融入家乡,尽可能扩展他们的生活空间,给他们更多接触自然、深入社会的机会,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和风俗人情,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描绘乡土景观,表现自然之美 指导学生观察和表达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龙泉这片土地,既有雄壮巍峨的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又有三江(瓯江、闽江、福安江)源头、充满神秘色彩的披云山;既有纵横城郊丘陵上的油菜、桑田、山涧,又有独具风韵的溪流、廊桥、池塘……因此,我选择以乡土景物的描写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仔细观察身边的美景,从身边的景物中发掘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描述乡土习俗,感受人情之美 各地都具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都有极具地域色彩的风土习俗,如龙泉就有“婚嫁做新客”“龙泉石马抢龙灯”“安仁元宵舞板龙”等习俗。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独具特色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笔者曾组织学生以“家乡独特的(习俗)”为题写作,要求动笔前先进行本村(地)典型习俗的调查与整理。由于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都是学生切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报告

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与幼儿发展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报告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幼儿园许卫红 【摘要】:本文从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入手,通过对课程内容选择及实施过程中适宜性的剖析,运用幼儿教育的理论,阐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幼儿教育;适宜性;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漳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众多的名胜古迹及民间艺术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远近闻名的漳州水仙花、布袋木偶、八宝印泥以及云洞岩、南山峙、红军进漳记念馆等名胜古迹,还有漳州风味小吃、民间艺术、杰出人物、雄伟建筑……而我园地处古漳州知府老城区,古建筑:府程小吃一条街、老字号商业街、孔庙、比干庙、华表、中山公园,还有漳州木偶剧团、花市撒散在幼儿园的四周,古文化气息每日目染着入园离园来来往往的孩子们。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鉴于上述的认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在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精神而确定教育目标后,我园寻找教育时机,分别在大、中、小班年段开展适宜性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幼儿对家乡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培养

登封民间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登封民间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登封市直属第二初级中学 一、课程资源分析 登封的民间传统风俗是不断发展变异的历史文化流动载体,是我们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积淀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心里特征和文化特质。不了解登封的民间传统风俗,就难以充分认识登封。登封有厚重的民间历史文化,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生活、礼仪往来、民俗崇拜,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又有嵩山地区的独特性,可使我们深深感触到登封人民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大气磅礴的凝聚力、博大精深的融合力和继往开来的创造力。 登封地区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大致可分为创世帝系神话、佛道宗教故事、中岳风物故事、嵩山龙神传说、登封特产传说、少林武术故事、历史名人故事、民间故事等几个系列,尤其是创世帝系神话中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滚麽成亲》《龙马负图》《夸父追月》《杨二郎担山赶太阳》《皇帝战蚩尤》《尧访许由》《舜帝访贤》《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文学教授、民俗学研究专家张振犁先生通过对登封地区、嵩山地区的神话故事的考察、对比和分析,认为嵩山开辟了创世神化,认为三皇五帝功业在嵩山,最后得出了“嵩山是中华民族的神话集中的神殿,嵩山是东方的奥林匹亚圣山”的结论。 登封是佛、道、儒三角荟萃之地,登封的民俗信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登封市人民既崇拜中华民族的始祖和英贤,如三皇、大禹,又信仰佛道二教的神灵,如佛祖、观音、太上老君、关帝、登封人民还信仰有鲜明嵩山地域特征的中岳大帝、无极老母和九龙圣母等。中岳大帝是嵩山的山神,无极老母作为登封民间道教最高的神灵,理所应当受到敬奉。因出于善心,为道士洗袍而未婚生育的九龙圣母和“九龙爷生的丑,掂住尾巴扔到山后头”的九龙王也备受人们崇敬礼祀。春节期间,登封农村都要供奉各类神灵,如天地全神、灶神、门神、井神、送子神、龙王爷、马王爷、土地神等。灯节期间,很多村庄都要做火神社、花姑社等神社,这些在展示登封民间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展现出了我们汉民族信仰的历史文化轨

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地方晚报以地域文化、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 突出本地特征, 牢牢抓住读者群,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生存之道。《牡丹晚报》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立足本土,为沉寂的历史拂去灰尘文化资源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地方晚报占据丰富的矿藏。可以说,每个地方、每座城市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都拥有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这种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对本地读者而言,一定是熟悉和亲切的、雅俗共赏的,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对外地读者而言,也是陌生和新鲜的、赏心悦目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几年来,《牡丹晚报》不断选取新的报道角度,挖掘新的文化内涵,先后组织新闻策划活动,从当地悠久的历史、传统上做文化,使报纸不断出新出彩,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菏泽是一座有着500 多年历史的老城,但近几年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大道拓展延伸,那些鱼塘莲池、古老街巷正在逐渐消失。那个有着“花城水邑”之称的小城,正在被一个数倍于它的新城湮没,成为人们美好的怀念与追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使其不至于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从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逐渐消失,我们策划了一期《寻找菏泽城市失去的记忆》的

专题报道,从当地两位老同志自发寻访菏泽老城的故事入笔,写到菏泽城的历史演变、遗迹踏访等等,用4 个版的篇幅做了深入的报道,并配发了主题为“老菏泽,您是否还记得”的一个整版的老照片版,让读者对菏泽老城的历史、演变及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有了一个全貌式的了解。 菏泽传统文化基础深厚,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已淡出人们的记忆。在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举办期间,我们组织策划了两期“菏泽传统文化集萃”专辑,对面塑、戏曲、唢呐、武术、书画、鲁锦、剪纸、砖雕、民间礼乐等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用10 多个版的规模进行了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集中展示。通过记者深入的采访、生动的文笔,从朴素、本色的生活中寻找这些瑰丽奇异的文化瑰宝,也希望能使菏泽的传统文化如一脉香火,世代绵延。 实地寻访,让尘封的文化重现生机 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做菏泽最好的新闻”的口号,在全力抢抓本地动态新闻的同时,积极做好以宣传本土文化为主的“稳态新闻”,在承续历史文化、挖掘现有资源上下工夫,以更深入的探寻、更宽阔的视野关注菏泽的历史、文化,力争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 我们组织策划了“菏泽历史文化遗迹踏访”大型采访活动,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记者沿着先人的足迹,在菏泽大地上进行了探寻,从堌堆、牌坊、墓葬、古塔到古城址、古战场、古建筑,追溯历史的变迁,感怀博大的文化,在《牡丹晚报?新周刊》上连续刊发了7 期共30 多个版的特别报道,对菏泽现存的历史遗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既有生动的现场采访,又有翔实的权威史料,成为深入全面的盘点式报道。

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确保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首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不仅对实施保护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在具体的运用中要严格掌握,避免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成为违反规律的草率操作与竭

泽而渔的过度开发,以免动机良好措施不当的“保护”反倒成为毁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而且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凡是涉及上述关系的,都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最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挖掘津市本土资源的方法

挖掘津市本土资源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9-06-18T13:52:22.7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7期作者:肖亚竹[导读] 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强调幼儿园应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幼儿教育,鼓励幼儿独立探索,提高自学能力,挖掘幼儿学习潜能,提高幼儿审美。湖南省津市市教育局415400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强调幼儿园应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幼儿教育,鼓励幼儿独立探索,提高自学能力,挖掘幼儿学习潜能,提高幼儿审美。如何更好地挖掘当地的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的必备条件。作为幼儿教师本文提出了本土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并分析了挖掘湖南常德津市本土资源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丰富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本土资源挖掘津市 一、本土资源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幼儿艺术教学之前,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掘本土资源:历史文物、自然景观、民俗活动、区域人文、地方特产等津市本地资源价值,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分析。选择能够符合幼儿实际需求的内容融入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津市的本土资源有利于幼儿园立足津市本市的民间文化和地方特色进行幼儿日常教学活动,让孩子能从幼儿时期就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城市的地方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促进幼儿发展,帮助幼儿尽早地了解常德津市本土文化特色,接受本土文化气息和艺术的影响,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幼儿家庭生活和谐。更是能让幼儿的课堂教学更加有地方特色,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地方文化气息,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幼儿教学之路。 二、挖掘本土资源的原则 在幼儿的所有教学教育活动中本着安全第一位的原则。作为教师因幼儿行动能力问题理应把幼儿的安全作为首先考虑的原则;在安全第一原则的基础之上,幼儿教师也理应谨记所有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能给幼儿良好的教育,让幼儿识人明理;在前两原则基础之上还应有为幼儿快乐的原则。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在挖掘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考虑到这点。 三、挖掘本土资源的方法 1.利用社会资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增加儿童的归属感,而在幼儿教育中挖掘本土资源是增加儿童归属感的好方法。教师们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在到各地的观察学习访问过程中,学习和观察其他幼稚园如何开展幼儿本土资源教学活动以及采取的教学活动形式;然后每位教师通过总结学习交流所得,并结合自己所在幼儿园的优势劣势,并结合到津市当地的文化特色中收集各种使用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加入常德丝弦、津市花鼓戏,把《定军山》、《寒江关》这些地方戏剧荆河剧,花鼓戏《孟姜女》、《三娘教子》引入其中,虽然幼儿们无法进行演奏,但是能够经常性地欣赏到常德丝弦、津市花鼓戏表演,对幼儿的归属感和学习兴趣都有帮助。 2.利用本土人文历史资源。教师首先要了解津市在人文历史方面有哪些可利用资源,津市古为荆楚之地,是孟姜女家乡、车胤故里,“车胤囊萤照读”、“孟姜女传说”,是国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荆河剧《定军山》、《寒江关》,花鼓戏《孟姜女》、《三娘教子》在澧水流域广为流传,被选编进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还有《澧水号子》。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的孟姜女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另有,同名的民歌、电视剧和越剧《孟姜女》。2010年津市嘉山孟姜女传说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可以把这些人文历史加入到幼儿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讲解地方曲艺艺术、排演简单短小的话剧剧目等。在故事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进行幼儿教育。在幼儿园故事教育中增加如车胤、孟姜女等有地方色彩的人文故事,讲述“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幼儿要学习车胤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的精神,还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名人,这样更能起到树立榜样的作用。 3.利用本土地方特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用幼儿喜欢和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因此除了津市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教师可以了解津市当地的地方特产,如牛肉粉、饺子、木子腐乳、藠果等一系列有名的津市当地特色小吃,都是小孩子们喜欢的。作为常德津市当地特色的组成部分,教师也应该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参观米粉的制作和品尝米粉,或者组织亲子活动、美食节让家长带着孩子包饺子,让幼儿喜欢上地方特产和传统文化。通过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活动,融入津市本地的文化特色,给幼儿留下对于津市本地文化的深刻印象和感受。让幼儿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 总体来说,挖掘常德津市本土资源应该因地制宜,宗旨就是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担当、分享、团结与互助,这才是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本土资源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学习、游戏活动,还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挖掘本土资源方面,我们认识挖掘到的还只是一小部分,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合理创新和优化,能够更好地融合到幼儿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学习成长最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花云利用家乡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游戏的开展[J].东方宝宝,2012,(1)。 [3]津市市人民政府津市概况.2009,06,25。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劳技课实践内容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劳技课实践内容 ——小学劳技课教学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萧山区靖江一小朱玉华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增补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材内容,与校园文化、学校常规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等结合,让学生了解、品味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民俗技能。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俗技能 从2008年起,我国将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日与传统节日的结合,是我国政府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积极行动,是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懂得自己国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还应注意运用劳技教育中所蕴含的技术文化、艺术性和民族精神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人文因素,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打动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们现在使用的劳技教材中,涉及到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如:四年级下册的《菱形风筝的制作》,五年级上册的《小手链》、《缝香袋》,五年级下册《可爱的小陶童》,六年级下册的《漂亮的宫灯》等等。由此可见,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利用自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 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劳动与技术学科特点,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一些现状:虽然各门学科中或多或少都有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但真正全面了解祖国四大传统文化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学生不多,更别提其他的传统节日。虽然有很多学生对我国民俗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对刺绣、包粽子、中国结、包饺子、做汤圆、剪纸等传统技艺挺感感兴趣,但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尝试和参与。

如何从现有客户挖掘潜在客户价值

《如何从现有客户挖掘潜在客户价值》 课程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客户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源泉,随着竞争对手的日益增多、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售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客户对于服务的期望值也在不断的提升。 课程收益 如何通过客户关系的维系、巩固、深化,达成牢不可破的战略合作型客户关系。 如果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及时主动的服务,帮助客户预预警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何通过深度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寻求商机,以双赢为原则,在为大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挖掘客户潜在价值为企业带来利润。 课程大纲 一、客户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营销对客户资源的影响 2、提升销售与营销回报的空间 3、提高精细化营销的效果 5、有效沟通对精细化营销的反馈率

6、在老客户数据中挖掘销售机会 二、大客户关系服务管理 1、大客户的服务技巧 A.保持服务频率 B.变化服务形式 C.避免过渡服务 2、大客户个性化服务技巧 A.什么是个性化服务 B.个性化服务的形式 3、大客户的有效走访 A.明确走访目的 B.制订走访计划 C.客户走访步骤 D.信息收集整理 4、有效管理大客户档案 A.客户档案的内容 B.客户档案的更新 C.客户信息的分析 三、如何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1、大客户动态管理策略

A.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关怀 B.变推荐产品为发掘需求 C.帮助客户才能创造价值 2、竞争对手的动态管理 A.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 B.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 C.竞争对手的信息反馈 3、被动服务变主动管理 A.响应服务-被动解决问题 B.主动服务-主动发现问题 4、客户的流失预警防范 A.客户流失征兆分享 B.建立客户预警机制 5、客户信息的动态管理 A.主动搜集 B.准确判断 C.及时反应 四、如何挖掘大客户的核心思想与潜在价值 1、了解大客户销售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2、帮助客户分析购买前后的绩效对比 3、学会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

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南漳县板桥镇新集完小陶礼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作为山区学校怎样建设符合本校实情的校园文化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几年板桥镇新集完小挖掘本地区文化资源,探索以“琢”为主题,以“力琢璞石为美玉,甘为学子谱明天”为理念,营造“温润典雅,方正有致”的校风,“精雕细琢,博雅致学”的学风,“点石成金,琢璞为玉”的教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充分发挥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在学校发展的一种体现方式。新集完小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建构有特色、有理念学校文化。板桥文化底蕴丰厚,曾被称为“文化之乡”,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冯氏民居;有青龙寨等许多古山寨;有道教圣地九龙观。这里能工巧匠很多,还有冯哲夫等文化开明人士。特别是民国时期的乡政府、省级文物碉堡楼就在校园内。学校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确定以“琢文化”为学校文化。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古建筑和地方知名的能工巧匠,传承工匠精神;从冯哲夫等开明人士身上学习板桥人纯朴善良的质量;通过了解伍荣显等一大批从本校走出去的省市县领导成长经历,学习他们少年刻苦学习,建设祖国,走出大山后,心系家乡发展,热爱家乡的质量。同时了解板桥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建筑、雕刻、木器

加工等艺术,薅草锣鼓、花鼓戏、玩龙灯、划旱船、巫音喇叭等文化活动。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得到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热爱科学、感恩社会等方面教育。 二、精心设计环境文化,净化师生心灵。 学校依据本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如精心打造文化墙,操场四周悬挂“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标语、运动图示和体育活动要领、安全常识等;结合“琢文化特色”将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分别命名为“琢玉楼”“怡然居”“探根楼”。每班教室宿舍分别命名为“寻根班”“探根班”“追梦居”……同时每个学习小组也都有本组特色的组名。 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着眼实处,从细处下功夫。教学楼、综合楼过道两边贴有《三字经》《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学生守则》等;走廊上悬挂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仁义礼智信”图解;餐厅的墙壁、柱子上贴有文明就餐、爱惜粮食等制度、警示语,还有关于理想、励志、奋斗、守法等宣传画和标语。校园的皂荚树命名为“百年树”,桂花树命名“书香树”,拱桥命名“状元桥”。让校园内“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并彰显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在校园生活中受到文化环境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三、用心布置制度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健康的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师生的言行,同时也能够为师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向上的氛围。因此,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

(完整版)谈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风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乃至一万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卓绝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在这里,要谈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不太实际,于是我挑选民俗风情来表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理解。 民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现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表现民族传统、心态、生活方式的因素,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 例如,所谓古者“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正是早期自然生活习俗的真实写照;例如江南的竹文化,北方的牧区毡蓬住房形式,这些独特的文化风俗正是由于当地的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再例如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灵魂的迷信,成为后世信仰民俗传承的主要来源。 而把以上那些民俗活动总结并表现的更为有组织和系统的当然是我国的那些传统节日了。在我国现代的生活中的传统民俗节日,因剔除了封建迷信糟粕,往往只保留了节日的外在习惯,如节日的饮食、娱乐活动等。从内容上考察,传统节日可以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其中既有单一性的节日,更多综合性的节日。 节日都多种多样,那我们的民俗自然有多样性这一特点!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时的多次文化融合,佛学的东渐,汉、唐了两代文化整合的气魄,元、清两代的多民族共处,这众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反映在我国的民俗上,决定了它们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必然要呈现出多民族性的特点。 我国民俗特点的另外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其的实用性。 实用性,即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民俗学界普通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民俗信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俗事项有利于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因此,可以说民俗活动乃是一种所为的活动。由于折中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事象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表现合家团圆,亲友间礼尚往来的情感交流活动,这表明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心态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和”,“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实用性也就是扣准这个“和”字。我国民俗的实用性,具体地说,可以巩固和强化家庭的世系,增强祖宗观念和家庭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民俗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起到助团结、促和睦、调感情等作用,通过礼仪和祝愿的渠道,使亲朋好友团聚,加强人的伦理观念,调和人的思想感情,使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趋于和谐。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例如赛龙舟、荡秋千、赛马、斗马、跳月、走街、踏青、登高、对歌、除旧扫房、迎春喜祝、民间花会、游艺表演等等,与人们追求的健康、调剂生活、增强情趣、娱乐休息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传统民俗具有多种功能,其“良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不健康的“陋俗”则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对传统民俗中的“陋俗”必须加以改革,剔除糟粕的东西。中国著名学者、民俗学专家钟敬文教授指出:“民俗现象,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概括起来,民俗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民俗对人们可以在法律、纪律、道德、行为等方面起规范作用。民俗与国家政策法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一个国家的政治措施要符合民心民情,要结合国情,而民俗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正是重要的民心、民情、国情的标志所在。培根说:“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为,则多半取决于习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XX高邮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内容提要:本文就XX高邮如何立足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现代工商名城、东方邮都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湖旅游名城”的区域性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以发掘、彰显邮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遗产特质,突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探索出一条符合高邮市情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进行了调查和思考。文章对高邮城市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思路进行了概述并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加快推进独具高邮特色的运河风景、邮都风情、珠湖风光,建议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利用现有本土文化,查找缺失,规划旅游产品;二是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挖掘文化,提升旅游产品;三是借助周边城市资源,寻找合作,拓展旅游产品;四是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搜寻特色,创新旅游产品。 关键词:文化资源高邮旅游开发 Mining thoroughly advantages of city cultural resource, Advanc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oyou,Jiangsu Content summary: This article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about exploring a wa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nsistent with Gaoyou situation, by how Gaoyou bases on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中国国粹――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脸谱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谈有致,钩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勾的脸部各部位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京剧――京胡 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 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本世纪五十年代始用钢丝弦。 琴杆又称担子,全长49厘米。用五节紫竹、白竹制。上方第一、二两节置弦轴,底节插入琴筒,筒里的杆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复共鸣。琴筒长11.4、后口直径4.3厘米,用毛竹制,前口蒙蛇皮,后敞口。弦轴黄杨或黄檀木制。琴码竹制。弓子江苇竹制,上拴马尾,长74厘米。张二弦,设有“千斤”。五度定弦,据唱腔和曲牌不同分别为:反二簧do、Sol弦,二簧Sol、re弦,西皮Ia、mi弦,反西皮re、Ia弦。常用的是D调、E调二簧京胡和E调、G调西皮京胡。音域约两个八度。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上,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 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用于伴奏或独奏。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其它剧种。独奏

挖掘本土资源 促进幼儿发展

挖掘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纲要》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挖掘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让幼儿“与资源亲密的对话”,是我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举措。这些资源成为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园地处闽西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和发达地区相比,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贫乏,可直接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有限,但我们发现山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阔的自然资源,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的价值。但是如何将这些家乡的本土资源变为适合孩子学习、探索的资源呢?又如何将本土资源有机整合、促进幼儿发展呢?在《纲要》精神指导下,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立足三明本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性活动,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家乡本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三明有神奇的景观、有丰富的特产、有美味小吃等这些本土资源所隐藏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可爱的家乡》,从名胜古迹、家乡特产、特色小吃等线索构建主题网络。 1.结合家乡的旅游胜地,开展教学活动

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日益增长的今天,多少优秀的历史文明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现如今面临着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在缺乏资源保护的情况下,这种威胁尤为严重。只有意识到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有可能将它们发扬光大,永远闪耀着光辉。在今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乡教育的具有极好的推动作用。因此,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道路,还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笔宝贵财富。 关键字:兴县、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发展创新 引言: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青春导航”实践队于兴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活动。通过调查采访、参观体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兴县现存于世的民间特色传统文化十分丰富,“李家湾道情戏”、“盲人说书”、及民间特色小吃尤为著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继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发展不容乐观。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民间特色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从兴县的传统文化发展之中探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经济社会的今天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正文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进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们集中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追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璀璨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对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弘扬。

对本土资源的认识

对本土资源的认识 ————浅评苏力教授的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摘要:苏力先生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提出“本土资源说”,主张中国的法治建设走一条“经验演进式”的道路,挖掘法治的本土化资源,建设有本民族特色的法治国家。当代中国不应该不加考虑地引进西方的法律体系(成文法),不应该将中国的法律建设变成“西方法律移植到中国”,还应该考虑中国民间特有的习惯法和社会运行习惯,即本土资源。因此,在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时候,必须考虑中国自身的社会现状,这样才不会陷入法律变为“具文”的尴尬境地。 关键词《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本土资源;法律多元: 读苏力教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思想旅程,因为追求法律至上的读者必须时时在理想与现实的进路中进行理念和思维的冲击碰撞。评论这本书,更非“Yes”或“No”的简单回复,因为其中朴实的语言,个案的分析,细小的角度,实证的方法似乎又与逻辑和思辩的法治观格格不入。对法治现代化方案的反思和挑战,这正是苏力对“什么是你的贡献”――这一学术界永恒的解说。 整个20世纪,中华民族都在为法治理想而奋斗。从清末沈家本修律到孙中山“五权分立”之构建,从“六法全书”的制定到“依法治国”口号的提出,中国法制建设在追求法治理想国的同时不自觉间又忽视了自身的理论构建和实证调查。理想主义者普遍赋予法律超越精神的品格。他们认为软弱无力的个人只有依崇法的权威,才能满足人性的个人主义对自由、安全、平等诸价值的需要。然而,人性本恶的哲学思考并不必然导致人的认识心理对法律权威的尊从。因为生命的法律在绝对意义上总是俯首听命于人类。 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苏力否认了法――正义的大写真理的普适性。他运用吉尔茨关于任何法律都是一种地方性认识的观点,将法律界定为一种“实践理性”。法律的运作不仅需要书斋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常识,关注中国现实。因为“我们的研究不是为寻找法的理想的完美范式,而是人类已造就出来的法的社会现实”。“纯粹法学”中的法只是一个没有血肉和五脏六腑的空壳,犹如行尸走肉,毫无原动力。法只有从威权化、诗歌化、神圣化的色彩中摆脱出来,将观察的视野扩大到社会习惯性规则中,才能在理念性光环的照耀下,追求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