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

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
高考力学实验运动学试验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 的交流电源.

(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 (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 6=65.00cm ,d 3=19.00cm ,物体的加速度a= m/s 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1)0.1,交流; (2)

53

10

d d - f ; (3)3.0; (4)偏小. 【名师解析】(1)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为50HZ ,则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0.02s .

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1/f=0.1s .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

532d d T -=53

10

d d -f 。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得a=63329d d d T --=2

0.650.190.1990.1

--? m/s 2=3.0m/s 2

; (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Hz ,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 2

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2、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选取ABCD 纸带上四个点,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 =________ cm ;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 m/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0.02 s (2)0.70 0.50 5.0

3、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②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 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AB ②0.80 0.40

实验2、探究弹簧与其伸长量的关系

1、一个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砝码,改变弹簧的弹力。实验中作出小盘中砝码重力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

(1)由图乙可知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

(2)由图乙可求得小盘的质量为________ kg,小盘的质量会导致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参考答案】:(1)200 (2)0.1 相同

2、(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某次测量如图1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 cm.

(2)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作成x﹣m图象如图2:(重力加速度g取9.8m/s2)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知,这种规格的弹簧劲度系数为N/m.在图象的末端图象变弯曲的原因是:.

(2)从图象可以看出在0~4.9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

根据胡克定律F=kx得:k== N/m=35N/m.

图象之所以发生弯曲是因为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不再符合胡克定律;

3、将两根自然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粗细也不同的弹簧套在一起,看作一根新弹簧,设原粗弹簧(记为A)劲度系数为k1,原细弹簧(记为B)劲崖系数为k2、套成的新弹簧(记为C)劲度系数为k3。关于k1、k2、k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和电阻并联相似,可能是

乙同学:和电阻串联相似,可能是k3 =k1+k2

丙同学:可能是k3=

(1)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见图甲)。

(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

a.将弹簧A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的自然长度L0;

b.在弹簧A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每个钩码的质量m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1;

c.由F= 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L1-L0计算弹簧的伸长量,由k=F/x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d.改变,重复实验步骤b、c,并求出弹簧A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1;

e.仅将弹簧分别换为B、C,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求出弹簧B、C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2、k3。比较k1,k2、k3并得出结论。

(3)图乙是实验得到的图线,由此可以判断同学的猜想正确。

【参考答案】:(2)nmg 钩码的个数(3)乙

由图乙所示实验得到的图线,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原粗弹簧A劲度系数k1=25N/m,原细弹簧为B劲崖系数k2=37.5N/m,、套成的新弹簧C劲度系数为k3=62.5N/m。即k3= k1+k2,由此可以判断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4、把两根轻质弹簧串联起来测量它们各自的劲度系数,如图甲所示。

(1)未挂钩码之前,指针B指在刻度尺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记为________ cm;

(2)将质量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Ⅰ的下端,逐次记录两弹簧各自的伸长量;所挂钩码的质量m与每根弹簧的伸长量x,可描绘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kⅡ=________ N/m;(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

(3)图丙中,当弹簧Ⅰ的伸长量超过17 cm时其图线为曲线,由此可知,挂上第________个钩码时,拉力已经超过它的弹性限度,这对测量弹簧Ⅱ的劲度系数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弹簧Ⅱ的弹性限度足够大)。

实验3、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

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和__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解析】:(1)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至O点的拉力一定沿AO方向;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由于误差的存在,不一定沿AO方向,故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参考答案】:(1)F ′(2)B(3)①C E②C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2、用如下的器材和方法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圆形桌子透明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滑轮,其中,滑轮P1固定在桌子边,滑轮P2、P3可沿桌边移动.第一次实验中,步骤如下:A.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并使结点O静止;

B.在白纸上描下O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O点为起点,作出三拉力的图示;

C.以绕过P2、P3绳的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O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

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D.检验对角线的长度和绕过P1绳拉力的图示的长度是否一样,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1)这次实验中,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则第三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一定大于且小于。

(2)第二次实验时,改变滑轮P2、P3的位置和相应绳上钩码的数量,使结点平衡,绳的结点(填“必须”或“不必”)与第一次实验中白纸上描下的O点重合。实验中,若桌面不水平(填“会”或“不

会”)影响实验的结论。

【参考答案】(1)m;3m;(2)不必;不会

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甲所示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平衡小车所受阻力的操作:取下________,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轻推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则应__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__________为止。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所得的实验图象,横坐标m 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

2、某组同学设计了“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如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细砂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细砂和小桶的总重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得。

(1)如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根据纸带可求出电火花计时器打B 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探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时,某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将实验数据都在坐标系中进行了标注,但尚未完成图象(如图丙所示)。请继续帮助该同学作出坐标系中的图象。

(3)在“探究加速度a 与合力F 的关系”时,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与合力F 的图线如图丁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

【名师解析】:(1)AC 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AC 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B 点的瞬时速度,故

v B =AB +BC 4T =(6.19+6.70)×10-24×0.02

m/s =1.6 m/s 。

由逐差法求解小车的加速度,a =(CD +DE )-(AB +BC )4(2T )2=(7.21+7.72-6.19-6.70)×10-2

4(2×0.02)

2

m/s 2=3.2 m/s 2

【参考答案】:(1)1.6 3.2 (2)见解析图 (3)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3、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 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 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 1、s 2、…。求出与不同m 相对应的加速度a 。

⑥以砝码的质量m 为横坐标,1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 1

a

-m 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成反比,则 1

a

与m 应成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 1、s 2和s 3。a 可用s 1、s 3和Δt 表示为 a =________。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 1、s 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 1=________mm ,s 3=________ mm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_ m/s 2

③图丙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

【名师解析】:(1)①平衡好小车所受的阻力,小车做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间隔基本相等。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 +m )a ?1a =M F +m F ,1

a

与m 为一次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操作如下: (1)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应_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起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________为止。

(2)已知小车质量为M ,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要使细线的

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和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 ________M (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 (3)图丙为小车质量一定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小车加速度a 与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之间的实验关系图象。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的质量M =________kg 。

(3)根据mg =(M +m )a 变式为1a =M g ·1m +1g 由题意知k =M g ,b =1g ,所以M =k

b

由图象可知k =0.9-0.1

100-0

=0.008,b =0.1,所以M =0.08 kg 。

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1、如图是某小组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与拉力传感器,把滑块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通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钩码相连,光电门安装在B 处。测得滑块(含遮光条和拉力传感器)质量为M 、钩码的总质量为m 、遮光条的宽度为d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当气垫导轨充气后,将滑块在图示A 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拉力传感器记录的读数为F ,光电门记录的时间为Δt 。

(1)实验中是否要求钩码总质量m 远小于滑块质量M ?________(填“是”或“否”);

(2)测得AB 之间的距离为L ,则对滑块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为减少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AB之间的距离 B.减少钩码的总质量 C.增大滑块的质量 D.减少遮光条的宽度

【名师解析】(1)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无关,故不需要钩码总质量m远小于滑块质量M;

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方法如下: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带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 cm。

(2)如果每次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则所作图象关系是________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

A.s t B.s t2C.s t-1D.s t-2

(3)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必须保证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释放

【名师解析】:(1)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知,示数为:10 mm+0.05×15 mm=1.075 cm。

【参考答案】:(1)1.075 (2)D (3)C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小物块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光滑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

落点记为M1;

(2)在钉子上分别套上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重复步骤(1),小物块落点分别记为M2、M3、M4…。

(3)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①为求出小物块从桌面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g已知)。

A.小物块的质量m B.橡皮筋的原长x C.橡皮筋的伸长量Δx

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②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物块做功分别记为W1、W2、W3、…,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L1、L2、L3、…,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应以W为纵坐标、________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③如果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参考答案】①ADE②L2③系统误差

4、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1)为了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调节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D.所加钩码的质量尽量大一些

(2)如上图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O、A、B、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测量,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m/s.

(3)甲同学经过认真、规范地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小车开始运

动时打下的点记为O,再依次在纸带上取等时间间隔的1、2、3、4、5、6等多

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如图是根据这些实验数据绘出的v2-s图象.已知此次实验中钩码的总质量为

0.015kg,小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0.100kg,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则由图

象可知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钩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乙同学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但经多次实验他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变化量小一些,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滑轮的轴处有摩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长木板的右端垫起的高度过高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答案(1)AC (2)0.36 (3)0.18 (4)C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6V、50Hz的交流电源上,自由下落的重锤质量为0.5kg,选出一条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A、B、C、为连续打出的点,

取g=9.8m/s2,O为始起点,则:

(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 B= __________m/s,

(2)从起点O到打下点B点的过程中,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___J。(ΔEp、ΔE k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造成ΔE P>ΔE K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V B=0.98m/s ΔEp=0.245J 动能的增加量ΔE k=0.240J 实验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m、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

(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mm;

(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 A .t h -图象 B .t h 1-图象 C .2t h -图象 D .21

t

h -图象 (3)经正确的实验操作,小明发现小球动能增加量

2

2

1mv 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你认为增加释放高度h 后,两者的差值会 (填“增大”、“缩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6分)(1)17.804~17.806mm (2)D (3) 增大

3、图(1)为“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装置,图(2)为实验中所打出的一条纸带,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中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 .若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则电源用220V 、50Hz 的交流电源

B .应先通电打点,后松开纸带

C .重锤只要选用体积很小的就行

D .本实验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一定小于动能的增加量

(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0Kg ,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O 为起始点,A 、B 、C 为相邻的点,测得OA=0.78cm 、OB=1.79cm 、OC=3.14cm ,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 2

,则重物在B 点时的动能E KB = J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

(3)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h ,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 ,描绘v 2﹣h 图象,并做如下判断: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 . 【参考答案】(1)B (2)0. 174,由于阻力的影响,(3)不正确.

(2)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能量守恒分析重力势能减小量大于动能增加量的原因.B点的速度m/s=0.59m/s,则B点的动能=≈0.174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阻力的影响,使得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

(3)如果v2﹣h图象为直线,仅表示合力恒定,与机械能是否守恒无关.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在重物下落h的过程中,若阻力f恒定,根据mgh﹣fh=,可得,则此时v2﹣h图象就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以要想通过v2﹣h图象的方法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必须看图象的斜率是否接近2g.

4、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b,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读出b=________mm.

(2)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________.

(3)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ΔE 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 、B 间的距离,作出的v 2

-d 图像如图丙所示,并测得M =m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

.

答案 (1)3.85 mm (2)b t (3)m +M b 22t 2

、(m -M

2

)gd (4)9.6

(4)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12(M +m )v 2=(m -M 2)gd 则v 2

=2×m -

M

2M +m

gd

若v 2

-d 图像,则图线的斜率:k =2×

m -

M 2M +m 由图像可知:k =2.40.5则有g =M +m m -M 2

×k 2

代入数据解得g =9.6 m/s 2 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气垫导轨上有A 、B 两个滑块,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滑块间用绳子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图乙为它们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 ,由图可知:

(1)A 、B 离开弹簧后,应该做________运动,已知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200 g 、300 g ,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闪光照片有明显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计此失误,分开后,A 的动量大小为________ kg·m/s,B 的动量的大小为________ kg·m/s。本实验中得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匀速直线;滑块应该有加速过程,然后再匀速运动;

(2)0.018;0.018;A、B的动量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飘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 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或“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 kg,小车B的质量为m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2)小车A在碰撞前速度v0=BC

5T

10.50×10-2

5×0.02

m/s=1.050 m/s

图21-2乙

小车A 在碰撞前动量p 0=m A v 0=0.4×1.050 kg ·m/s =0.420 kg·m/s

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v =DE 5T =6.95×10-2

5×0.02

m/s =0.695 m/s

碰撞后A 、B 的总动量p =(m A +m B )v =(0.2+0.4)×0.695 kg ·m/s =0.417 kg·m/s。 【参考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4、如图21-2甲,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图2中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1m 多次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 ,测量平抛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2m 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1m 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2m 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1m 、2m

B.测量小球1m 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 .分别找到12m m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 、N E .测量平抛射程OM,O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④经测定,127.5m m g ==45.0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21-2乙所示。 碰撞前、后m 1的动量分别为p 1与p 1’,则p 1∶p 1’= ∶11;若碰撞结束时

m 2的动量为p 2’,则p 1‘∶ p 2‘=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1

12''

p p p +为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撞小球m 2平抛运动射程ON 的最大值为 cm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70)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8.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斜槽末端的切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 (2)关于这个实验,下列选项中的会增大实验误差的有AC(填选项代号)。 A.斜槽末端不水平 B.斜槽轨道不光滑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 D.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 (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如图(b)所示:在轨道上从起点O点起,沿水平方向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x与曲线交于两点A、B,过A、B作水平线交于y轴,则OA、AB两段的竖直位移大小之比y1:y2=1:3。 【解答】解:(1)检查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将小球放在槽的末端看小球能否静止,如果小球静止则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A、当斜槽末端切线没有调整水平时,小球脱离槽口后不做平抛运动,但在实验中,仍按平抛运动分析处理数据,会造成较大误差,故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会造成误差,故A正确; B、只要让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 力,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因此,斜槽轨道不必要光滑,所以不会引起实验误差,故B错误;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则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小球不是做平抛运动,故C正确; D、根据实验原理,则要求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确保以同一初速度平抛运动,

故D错误。 故选:AC。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相等,则运动时间相等,而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从起点开始,连续两个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 故答案为:(1)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2)AC;(3)1:3。

2013高考物理 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14 力学实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四、力学实验 1.(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21题)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①v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中(填选项)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纸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纸带○1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答案:(1) ○1 2.10cm,或② 2.40cm。 (2)1.13m/s,1.25m/s。小于 (3)C 解析:(1)选择纸带○1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cm,选择纸带②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cm。

(2)选择纸带○1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2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4.52 20.02? × 10-2m/s=1.13m/s。 选择纸带②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5.00 20.02? × 10-2m/s=1.25m/s。 (3)分析纸带上的点距离可以看出,纸带○1做匀加速运动,纸带②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以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项C正确。 2.(18分) (1)(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9(1)题)(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 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 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 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C②0.653 解析:①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要去掉细线另一端的钩码。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选项AB错误。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选项C正确。 ②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18.59-5.53 20.10 ? ×10-2m/s=0.653m/s。 3.(13分) (1)(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21(1)题)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__________(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________mm。

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总-专题7:力学实验

201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分类汇总 专题7:力学实验 1. (2017新课标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 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 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 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 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 水滴 )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 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 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 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 2位有效数字) 2. (2017新课标Ⅱ)(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 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 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 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 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 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 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 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 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 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 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 则v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v= 。 (2)由图(c)可求得,vA=cm/s,a=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2017新课标Ⅲ卷6分)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 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 大小为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 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 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 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 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N和F2=5.6 N。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一、实验题 1.某同学利用图(a )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细绳跨过固定的轻质滑轮,两端分别挂质量为m 1=0.20kg 、m 2=0.10kg 的槽码1和2。用手托住m 1,让细绳伸直系统保持静止后释放m 1,测得m 2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 。以m 1和m 2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并比较从静止至m 2到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 p 与动能的增加量△E k ,就可以验证m 1和m 2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回答下列问题:(取g =9.8m/s 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用游标卡尺测m 2的厚(高),示数如图(b ),则d =___________cm ; (2)若t =13.7ms ,则m 2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________m/s ; (3)测得释放前m 2与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 =0.50m ,则△E p =___________J ;△E k =___________J ; (4)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p k p 100%E E E δ?-?=?=?___________。 2.利用图(a )所示装置研究某弹簧的长度随弹力变化的关系并测定其劲度系数。一组同学将弹簧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弹簧旁,并使刻度尺的“0”刻度与弹簧上端的固定点对齐。通过改变其下端悬挂的钩码个数改变弹簧的弹力F ,记录弹簧下端对应的刻度L ,作出L —F 图像如图(b )所示,则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 (2)另一组同学在实验中刻度尺的“0”刻度在弹簧固定点的上方,你认为这对测量结果有没有影响______(填“有”或“没有”),理由是_________。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学实验题

课时作业(二十六)[第26讲本单元实验] 基础热身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将固定在重物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再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B.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打点计时器下方,再接通电源 C.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取下固定在重物上的打好点的纸带,再切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K26-1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则(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重锤的速度v B=__________m/s; ②从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__________J; ③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26-1 2.在用如图K26-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6-2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速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技能强化 3.2011·德州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图K26-3 4.2010·安徽卷利用如图K26-3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0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0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 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 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 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 处装有图b 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 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 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则物块通过B 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 、t 表示); (3)测得A 、B 两处的高度差为H 、水平距离L .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 01234 01234 5 45 50 45 可动刻度固 定 刻 度 固定刻度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9)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2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装置完成实验。 (1)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是ABDE。(填选项前的字母)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甲。(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3)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若合力测量值F'是准确的,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①作图时两虚线分别与F1线和F2线不严格平行平行;②确定分力的方向不准确存在误差。。 【解答】解:(1)A、为了读数准确,在进行实验之前,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故A正确; B、为了减小实验中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 并平行于木板,故B正确; C、为减小实验误差,细绳套应适当长些,两细绳套不必等长,故C错误; D、为减小实验误差,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故 D正确; E、为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故E正确。 故选:ABDE。 (2)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际值,其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32 力学实验(一)(解析版)

2020年5月全国名校联考最新高考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一期) 力学实验(一) 1、(2020·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某同学用弹簧OC和弹簧测力计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量及方向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为90°,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____N;(图乙中所示) (2)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增大弹簧测力计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___ 、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3.50(3.48-3.52)(2). 变小(3). 变大 【解析】 (1)[1]由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3.50N; (2)[2][3]若弹簧秤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可知弹簧秤a的示数变小,b的示数变大。

2、(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小华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出了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个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中_____。 (填写序号)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小红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了小车运动的v一t图象: 第一,先把纸带每隔0.1s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 第二、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第三,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一t图象。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 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 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 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 =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总复习

力学实验总复习 一、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一般实验应用点迹清晰、无漏点的纸带中选取有足够多点的一段作为实验纸带。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还要求纸带包含第一、二点,并且第一、二两点距离接近2.0mm 。 2.根据纸带上点的密集程度选取计数点: 打点计时器每打n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时间间隔为n 个打点时间间隔,即T =0.02n (s )。一般取n =5,此时T =0.1s 。 3.测量计数点间距离: 为了测量、计算的方便和减小偶然误差的考虑,测量距离时不要分段测量,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即测量计数起点到其它各计数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得: 1s S I =,12s s S II -=,23s s S III -=,34s s S IV -=,45s s S V -=,56s s S VI -= 4.判定物体运动的性质: ⑴ 若I S 、II S 、III S 、IV S 、 V S 、 VI S 基本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围作匀速直线 运动。 ⑵ 设△s1=II S -I S ,△s2=III S -II S ,△s3= IV S -III S ,△s4= V S - IV S ,△s5= VI S - V S 若△s 1、△s 2、△s 3、△s 4、△s 5基本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围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 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测出第n 点的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 的距离,由平均速度公式就可求得,如上图中第4点的瞬时速度为:T s s T S S v V IV 223 54-=+= 。 ⑷ 测定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一般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将如上图所示的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 的位移I S 、II S 、III S 、IV S 、V S 、VI S 分成两组,利用2 aT s =?可得: 213T S S a I IV -= 、223T S S a II V -=、2 33T S S a III VI -=,再算出的1a 、2a 、3a 平均值,即:

高中高考物理试卷试题分类汇编力学实验.doc

2019 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实验 1. (2018 全国理综 ). ( 11 分) 图 1 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Hz 的交流电 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 t 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 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 (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 小吊盘中不放物块, 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 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 ________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 释放小车, 获得带有点列的纸袋, 在纸袋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 m 。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 没 5 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 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 s 1,s 2,?。 求出与不同 m 相对应的加速度 a 。 ⑥以砝码的质量 m 为横坐标 1 为纵坐标, 在坐标纸上做出 1 m 关系图线。 若加速度与小车 a a 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 1 与 m 处应成 _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 (2)完成下列填空: a (ⅰ) 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 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 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 s 1、s 2、s 3。a 可用 s 1、s 3 和 t 表示为 a=__________。 图 2 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 s 1、s 3 的情况,由图可读出 s 1=__________mm ,s 3=__________。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a=__________m/s 2。 (ⅲ)图 3 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k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 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 ___________。【解析与答案】 ( 1)间距相等的点。 ( 2)线性(2)( i )远小于 m b ,若牛 (ii) a s 3 s 1 s 3 s 1 50( t )2 2(5 t )2 s 1 3.68 1.25 2.43cm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 1.【2017·新课标Ⅰ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 )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 )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 )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 )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 )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 【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 )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302s s 453 t ?==,所以A 点位置的速度为:0.1170.133m/s 0.19m/s 2A v t +==?,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24512()()6()x x x x a t +-+=?,解得a =0.037 m/s 2。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名师点睛】注意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 2.【2017·新课标Ⅲ卷】(6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 轴,纵轴为y 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 )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 )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 固定在y 轴上的B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 位于y 轴上的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 端沿y 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 ,此时拉力F 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 )所示,F 的大小为_______N 。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专题三

2009年高考力学实验专题三 1.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安排如下,其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错误的,根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其中不必要和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选项前面的字母) A .用天平称出重锤的质量 B .把纸带固定在重锤上,并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提升到一定高度 C .拆掉导线,整理仪器 D .断开电源,调换纸带,重做两次 E .用秒表测出垂锤下落的时间 F .在三条纸带中选出合适的一条,用刻度尺测出记数点与起始点的距离,记录数据,并计算出结果,得出结论 G .把打点计时器接在蓄电池两电极上 H .接通电源、释放纸带 I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边的铁架台上 2.(1)(8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两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①要使和电火花计时器,关于电火花计时器及其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点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B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4—6V 的低压交流电源 C .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D .重物带动纸带运动后,按下脉冲输出开关,在纸带上打出一列小点,纸带拉出后, 立即松开脉冲输出开关按钮。 ②按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 ,若O 点是第0个点,N 点是第n 个点,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下列利用图中数据计算N 点速度大小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 .gnT v n = B .T n g v n )1(-= C .T S S v n n n 21-= + D .T d d v n n n 21 1-+-= 3.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 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kg 的重物自 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 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 的纸带,O 为第一个点,A 、B 、C 为从合 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 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 2。那么: (1)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2)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 点和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从O 点到所取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E P = J ,动能增加量△E P = J ; (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4)实验的结论是 。 4.如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6-2020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总-力学实验(原卷版)

2016-2020五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总-力学实 验(原卷版) 【2020年】 1.(2020·新课标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 (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______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 (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 (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 (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1、Δt2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12; (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_______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 cm,m1=1.50?10-2 kg,m2=0.400 kg,△t1=3.900?10-2 s,Δt2=1.270?10-2 s,t12=1.50 s,取g=9.80 m/s2。计算可得I=________N·s,Δp=____ kg·m·s-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7)定义 Δ =100% I p I δ ? ?,本次实验δ=_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 2.(2020·新课标Ⅱ)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动的加速度。

2020届高考物理必考经典专题 专题14 力学实验(含解析)

2020届高考物理必考经典专题 专题14 力学实验 一、概述 1、高考对于基本仪器的读数作为基础知识考查频率较高。在力学部分,考查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弹簧测力计、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大多数时候是填空题,注意估读和误差分析 2、力学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能否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能否完成这些实验的关键,利用纸带直接测量的时间和位移,可以计算研究对象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若结合其它物理量的测量,还可以解决与上面这些量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问题,例如:计算动能、重力势能、动摩擦因数、功率、转速等,从而延伸出很多与纸带有关的力学实验。 3、图象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图象具有既能描述物理规律,又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表示物理量之间定性定量关系及变化趋势的优点.当前高考试题对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考查的频率较高。 二、考点提示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1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有2位,且对齐格数不估读。 (2)螺旋测微器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必须有3位,对齐格数要估读,同时还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打点计时器及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低压交流4~6 V;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纸带的应用: 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若Δx=0,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若Δx 不为零且为定值,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求解瞬时速度。 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求打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只需在这一点的前后各取相同时间间隔T 的两段位移x n 和x n +1,则打n 点时的速度T x x v n n n 21 ++= (4)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3、图象法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优越性表现在: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有效地减少偶然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较方便地获得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数值。 图象法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1)合理选取坐标轴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专题十四、力学实验.docx

专题十四、力学实验 1.(2013 高考浙江理综第21 题)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 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 c,, 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 两点间的距离为;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①和②上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v ①v 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图中(填选项)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纸带○1 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纸带○1 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答案: (1)○1 2.10cm,或② 2.40cm。 (2) 1.13m/s , 1.25m/s 。小于 (3) C 1 2.10cm,选择纸带②读出b、c 两点间解析: (1) 选择纸带○ 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距离为 2.40cm。 1 4.52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选择纸带○ 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

v = 4.52 × 10-2m/s=1.13m/s。 20.02 选择纸带②读出c、 e 两点间的距离为 5.00cm 。求出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 = 5.00 × 10-2m/s=1.25m/s。 20.02 (3)分析纸带上的点距离可以看出,纸带○ 1 做匀加速运动,纸带②做加速度逐渐减小 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以带○ 1 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 得,选项 C 正确。 2.(18 分) (1)( 2013 高考福建理综第 19( 1)题)( 6 分)在“探究恒力做功 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填选项前字母) A. . 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 . 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 A、 B、C 计数 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则打 B 点时小车的 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 C② 0.653 解析:①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 ,平衡摩擦力时要去掉细线另一 端的钩码。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选项AB错误。实验时,应使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选项C正确。 ②打 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18.59-5.53 ×10-2 m/s=0.653m/s 。 20.10 3.( 13 分)(1)( 2013 高考山东理综第 21( 1)题)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__________( 填“ A”“ B”或“ C”) 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________mm。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物理实验 第1讲 力学实验提升训练

专题五物理实验 第1讲力学实验 1.(2016·淮安三模)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王同学用了两个量程为 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拉力,实验之前他先检查了弹簧测力计,然后进行实验。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和拉力F1、F2的大小及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仍将结点拉到O点,再记录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最后取下白纸作图,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实验前必须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以下检查项目必需的是________。 A.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 B.将弹簧测力计用力拉,看是否能达到最大量程 C.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互钩对拉,检测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 (2)如图1是王同学研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在白纸上画出的图,根据物理实验读数和作图要求与规范,请指出图中存在的三种错误。 图1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前必须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需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互钩对拉,检查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选项A、C正确。 (2)画力的合成矢量图时,力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按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记录数据,辅助线用虚线,据此可以指出图中存在的三种错误。 答案 (1)AC (2)①矢量F1、F2、F未画上箭头②记录力的大小的有效数字有错误③F 与F1、F2末端连线应该用虚线 2.(2016·扬泰南三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2甲所示,某小组完成了一系列实验操作后,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纸带上某个清晰的点标为O,然后每两

2020年高考物理十四大必考经典专题14 力学实验

【专题14】力学实验 一、概述 1、高考对于基本仪器的读数作为基础知识考查频率较高。在力学部分,考查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弹簧测力计、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大多数时候是填空题,注意估读和误差分析 2、力学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能否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能否完成这些实验的关键,利用纸带直接测量的时间和位移,可以计算研究对象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若结合其它物理量的测量,还可以解决与上面这些量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问题,例如:计算动能、重力势能、动摩擦因数、功率、转速等,从而延伸出很多与纸带有关的力学实验。 3、图象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图象具有既能描述物理规律,又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表示物理量之间定性定量关系及变化趋势的优点.当前高考试题对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考查的频率较高。 二、考点提示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1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有2位,且对齐格数不估读。 (2)螺旋测微器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必须有3位,对齐格数要估读,同时还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打点计时器及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低压交流4~6 V;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纸带的应用: 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若Δx=0,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若Δx 不为零且为定值,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求解瞬时速度。 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求打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只需在这一点的前后各取相同时间间隔T 的两段位移x n 和x n +1,则打n 点时的速度T x x v n n n 21 ++= (4)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3、图象法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优越性表现在: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有效地减少偶然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较方便地获得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数值。 图象法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1)合理选取坐标轴 合理选取坐标轴就是要选择好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确定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和标度,明确坐标原点处所对应的物理量的数值。

2020物理高考备考专题《力学实验》(高考押题)(原卷版)

高考押题专练 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 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1)表格中空缺的数据应为________. (2)已知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不计小球与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若仅仅换一形状完全相同,但摩擦不能忽略的斜槽(其余装置、位置均不变),表格中竖直位移y的数值与上表相比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部分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小球的直径为d,并在A点以速度v A竖直向上抛出;另一部分同学团结协作,精确记录了小球通过光电门B时的时间为Δt,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为h.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完成下列问题: (1)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