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拓展A卷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拓展A卷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拓展A卷

(8)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拓展A 卷

1、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HClO

B.2Cl

C.3NaHSO

D.3NH

3、等质量的3KClO 分别发生下述反应: ①有2MnO 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

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4KClO (高氯酸钾)和KCl 。 下列关于①和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生成KCl 的质量相等

4、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5、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

选项

X

Y

Z

A 非金属单质 非电解质 纯净物

B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C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A.A

B.B

C.C

D.D

6、某无色溶液含有①Na +

、②Ba 2+

、③Cl -

、④Br -、⑤23SO -、⑥24SO -

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7、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2+-24

Na Ca Cl SO -

、、、

B.2++-3

H Fe C CO H l -

、、、 C.2+-244Mg NH Cl SO +-

、、、 D.+3+-3

K Fe NO OH -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 +

=2Fe 3+

+3H 2↑ 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Cu 2+

=Cu+Fe 2+

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2+H +

=Mg 2++H 2O

D.Cu(OH)2与稀硫酸反应:2++2424Cu +2OH +2H +SO H O+CuSO --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分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NO 2不是酸性氧化物,Na 2O 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⑤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0、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氧化物的元素组成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②根据分散系分散质微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③根据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有碳元素将化合物分成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⑤ D .②⑤⑥

11、已知G 、Q 、X 、Y 、Z 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且四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① G→Q+NaCl

② Q+H 2O

X+H 2↑ ③ Y+NaOH→G+Q+H 2O

④ Z+NaOH→Q+X+H 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 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 、Y 、Q 、Z 、X

B.X 、Z 、Q 、G 、Y

C.X 、Z 、Q 、Y 、G

D.G 、Q 、Y 、Z 、X

12、已知I -、Fe 2+

、SO 2、Cl -

和H 2O 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 -

C.2Fe 2+

+Cl 2=2Fe 3+

+2Cl -

D.3+2+2+224

2Fe +SO +2H O=2Fe +SO +4H -

13、—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Ba 2+

的溶液中:-+2243Cl K SO CO --

、、、

B.含有大量H +的溶液中:2++234

Mg Na HCO SO --

、、、

C.含有大量OH -

的溶液中:32+2-4Mg l N SO O C --、、、

D.含有大量Na +

的溶液中:24+3+H SO O K N --

、、、

14、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列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24H SO

24Na SO NaOH NaCl B KCl 23K CO

KOH HCl C 2O

CO CuO C D

Fe 2CuCl

Ag

HCl

A.A

B.B

C.C

D.D

15、O 3具有强氧化性,将O 3通入KI 溶液中发生反应:O 3+I -+H +

→I 2+O 2+H 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2O 3+2I -+4H +

=I 2+2O 2+2H 2O B.每生成1分子I 2,转移2个电子 C.O 2是还原产物之一

D.该反应能说明O 2的氧化性强于I 2

16、已知:① Cl 2+FeI 2=FeCl 2+I 2; ② 2Fe 2+

+Br 2=2Fe 3+

+2Br -

;

③ Co 2O 3+6HCl=2CoCl 2+Cl 2↑+3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 ② ③ 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 2、Fe 3+

、CoCl 2 B.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 2>Fe 3+>Co 2O 3 C.反应③ 中HCl 既体现出还原性又体现出酸性

D.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Cl 2+FeBr 2=FeCl 2+Br 2可以发生 17、已知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 2FeCl 3+2KI=2FeCl 2+2KCl+I 2, ② 2FeCl 2+Cl 2=2FeCl 3,

③ 2KMnO 4+16HCl(浓)=2KCl+2MnCl 2+8H 2O+5Cl 2↑

若某溶液中有Fe 2+、I -、Cl -三种离子,要将I -氧化除去而又不氧化Fe 2+和Cl -

,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 A.Cl 2

B.KMnO 4

C.FeCl 3

D.HCl

18、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

式:+-3

2NO +4H +3e =NO+2H O

,已知KMnO 4、Na 2CO 3、FeO 、Fe 2(SO 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体现出硝酸具有__________(填硝酸的性质)。 19、已知乙醇(C 2H 5OH)能与K 2Cr 2O 7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

应:2K 2Cr 2O 7+3C 2H 5OH+8H 2SO 4=2K 2SO 4+2Cr 2(SO 4)3+3CH 3COOH+11H 2O 。Cr 2O 72

-和Cr 3+

在溶液中分别显橙色和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离子反应。 (2)写出Cr 2(SO 4)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能否用这一反应来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_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皮鞋很忙”的恶搞段子曾经风靡网络,揭露了某些行业用烂皮鞋制造酸奶或毒胶囊的不法行为。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22Fe CrO ()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价。-2CrO 是一种酸根离子,则22Fe CrO ()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24K SO 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填序号)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

装置是下列中的( )(填序号)。

A. B. C.

(4)现有10mL 明胶的水溶液与5mL 24Na SO 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2-4SO 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碳酸镁属于盐类。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有关问题。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HClO 和3NaHSO 属于电解质;2Cl 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3NH 的水溶液是氨水,其溶质32NH H O ?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氨水可以导电,但3NH 本身不会电离,因此3NH 是非电解质。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5

-2

-102

3

2MnO 2K ClO 2K Cl+3O ↑?

,+5-2

+7-13

44704K ClO 3K ClO +K Cl ℃

,前

者被氧化的是O 元素,被还原的是Cl 元素,后者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均是Cl 元素。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3KClO 发生反应生成KCl 的质量不相等。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mn 之间。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A 项错误;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同,C 项错误;粒子直径小于100nm 的纳米碳酸钙粒子能透过滤纸,D 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 项,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为化合物,而非电解质和非金属单质之间不是包含关系,错误;B 项,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属于离子反应,错误;D 项,Mn 2O 7是酸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1)可知,溶液显碱性,一定含有23SO -

,则一定没有钡离子;有机层显橙色,说明有单质溴生成,因此一定含有Br -

;(3)中白色沉淀是硫酸钡,但由于23SO -也能被氧化生成24SO -

,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24SO -

;(4)中沉淀是氯化银,但在前面的实验中加入了氯水,所以也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又因为溶液中必须含有阳离子,所以钠离子必须含有,答案选A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时需要弄清楚离子之间的反应。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项,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 +

=Fe 2+

+H 2↑,错误;B 项,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 2+

=Cu+Fe 2+

,正确;C 项,氢氧化镁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Mg(OH)2+2H+=Mg2++2H2O,错误;D项,Cu(OH)2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OH)2+2H+=Cu2++2H2O,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①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是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因为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话不可能一种是分子,一种是离子,因为分子是电中性,而离子是带电的,所以说两者不可能同时一样的,故②正确;

③依据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可知,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

④依据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分析判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④正确;

⑤两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如FeCl3和Na2S反应生成硫单质氯化亚铁和氯化

钠;AlCl3+Na2S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

故选B.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均是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故①错误;

②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②正确;

③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是熔融态下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故③错误;

④一般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有碳元素将化合物分成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故④错误;

⑤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电子转移,所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⑤正确;

⑥根据反应的吸放热情况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故⑥正确;

故选D.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所给反应中氯元素的变化规律。由①得出Q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高于G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析②:H 2O 中的H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Q 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 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故X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高于Q;分析③:Y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在G 与Q 之间,且Q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高于Y,G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低于Y;最后分析 ④:Z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在Q 与X 之间,且Q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低于Z,X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高于Z 。综上所述,A 项正确。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H 2O 2的还原性小于SO 2的还原性,A 项反应不可能发生。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 项,Ba 2+

可与2243SO CO --、反应生成BaSO 4、

BaCO 3沉淀;B 项,H +

可与3HCO -反应生成CO 2和H 2O;C 项,OH -与Mg 2+

反应生成Mg(OH)2沉淀。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A 项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

B 项中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之间均不能反应;D 项中乙与丙、丙与丁均不能反应,故A 、B 、D 项不符合题意。

C 项中反应可依次为甲和乙:2CO+O 22CO 2,乙和丙:CO+CuO

2Cu+CO 2↑,丙和丁:2CuO+C 2Cu+CO 2↑,甲和

丁:C+O 2CO 2,丁→乙:2C+O 2

2CO 。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项中的离子方程式虽然满足原子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配平后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 3+2I -+2H +

=I 2+O 2+H 2O,故每生成1分子I 2转移2个电子,A 项错误,B 项正确;O 3和O 2中O 元

素的化合价均为0,故O 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C 项错误;该反应能说明O 3的氧化性强于I 2,而不能说明O 2的氧化性强于I 2,D 项错误。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 项.反应①中I 元素由FeI 2中的-1价升高到I 2的0价,I 2是氧化产物;反应②中Fe 元素由+2价升高到+3价,Fe 3+

是氧化产物;反应③中Cl 元素由HCl 中的-1价升高到Cl 2中的0价,氧化产物为Cl 2;错误;B 项,由反应①得出氧化性:Cl 2>I 2,由反应②得出氧化性:Br 2>Fe 3+

,由反应③得出氧化性:Co 2O 3>Cl 2,错误;C 项,反应③中部分HCl 中Cl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部分HCl 中Cl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Cl 既体现出还原性,又体现出酸性,正确;D 项,由反应②得出还原性:Br

,则Cl 2与FeBr 2反应时先氧化Fe 2+

,后氧化Br -,错误。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规律,然后再应用其规律。由①知氧化性:Fe 3+

>l 2,还原性:I ->Fe 2+

;由②知氧化性:Cl 2>Fe 3+

,还原性:Fe 2+

>Cl -;由③知氧化

性:24MnO Cl ->,还原性:Cl ->Mn 2+

。由此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 4>Cl 2>FeCl 3>I 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 2+

>Cl ->Mn 2+

。所以KMnO 4可氧化Cl -、Fe 2+

和I -,Cl 2可氧化Fe 2+

和I -,FeCl 3只能氧化I -。本题选C 。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1.3FeO+10HNO 3=3Fe(NO 3)3+5H 2O+NO↑; 2.酸性、氧化性

解析:1.反应中3NO -得到电子被还原,则另一种反应物是还原剂,应为FeO,Fe 元素的化合价

从+2升高到+3,失去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10HNO 3=3Fe(NO 3)3+5H 2O+NO↑。

2.反应中有硝酸盐和NO 生成,所以体现出硝酸的酸性和氧化性。

19答案及解析:

答案:1.是;2.()3+22443Cr SO =2Cr +3SO -

;

3.是;Cr 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了,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4.能;该反应前后有颜色变化,K 2Cr 2O 7在酸性条件下遇乙醇发生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绿色 解析:3.反应中Cr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4.272-Cr O 和Cr 3+

在溶液中分别显橙色和绿色,可利用颜色的变化检验乙醇。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1.+2; 2.C; 3.C; 4.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2BaCl [或()322B (a )NO Ba 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2.溶液很稳定,A 项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B 项错误。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C 项正确。

4.检验2-4SO 可用2+Ba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高一化学必修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高一化学必修课本问题 答案全册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 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 BaCl 2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 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 P9实验实验现象:(1)加四 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 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 ()()(42424 2== = mol Na 2CO 3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 1 , 表2 , , ,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hapter 3, compulsory Vol ume 1 of new chemistry textbook for senior o ne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章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 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这三小节主要是介绍了 四个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概念的应用(计算和定量实验)。这四个概念中物质的量处于 核心地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物质的 量的导出量有关计算主要包含了这样的四对换算关 系: space prefix =o /> <图1一 1>这样通过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就建构了这样一座桥 梁: <图1一2>而化学这门学科正是要在微观粒子的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所以学习化学的人都必须在头脑中建构起这样一座桥梁。同 时摩尔计算是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量实验则是高

中化学重要的二个定量实验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是意义重大。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二、新老教材的比较新大纲 旧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摩尔质量 b 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c、d 气体摩尔体积 b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c、d 物质的量浓度 c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按章节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按章节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 2 + Na 2SO 4 = BaSO 4↓+ 2NaCl SO 42- + Ba 2+ == BaSO 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 2NaCl CO 32- + Ca 2+== CaCO 3↓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CO 32- + 2H +== CO 2↑+ H 2O 4、铝与硝酸铜溶液反应: 2Al+3Cu(NO 3)2= 2Al(NO 3)3+ 3Cu 2Al+3Cu 2+= 2Al 3++ 3Cu 5、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 2 Na 2O 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 +O 2=2Na 2O Na 2O 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2Na 2O +O 2 △ 2O 2 6、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 2O = 2 NaOH + H 2 ↑ 2Na + 2H 2O = 2Na + + 2OH -+H 2 ↑ 7、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 2O 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 2Na 2O 2+2H 2O =4Na ++4OH -+O 2↑ 碱性氧化物Na 2O 与水的反应 Na 2O +H 2O =2NaOH 8、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9、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 2CO 3+2HCl = 2NaCl + H 2O +CO 2↑ CO 32- + 2H + = H 2O + CO 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 2CO 3 + HCl =NaHCO 3 + NaCl CO 32- + H + = HCO 3- NaHCO 3+HCl =NaCl +H 2O +CO 2↑ HCO 3-+H + = H 2O +CO 2↑ 10、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 3 △ Na 2CO 3 + H 2O +CO 2 ↑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必修课本问题答案(全册)复习过程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 (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 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 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 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 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 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 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 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 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 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 1.50 mol Na 2CO 3 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 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 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 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 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一、重点聚焦 1. 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 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 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 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 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 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 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 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 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 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 用3%的NaHCO3 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 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 溶液冲洗。如果 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 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 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期末模拟试题(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Mn —55 Fe —5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实验操作:①取液体试剂,②取固体试剂,③溶解,④过滤,⑤蒸发。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 (H 3P O 4)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 g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 L 4.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H 2 B.O 2 C.Cl 2 D.SO 2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FeCl 3溶液反应:Fe +Fe 3+==2 Fe 2+ 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3-+OH -== CO 2↑+H 2O C. 金属铝加入到NaOH 溶液中:Al+2OH -+H 2O====Al+2H 2↑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 溶液 I 2 加热,升华 B KNO 3 K 2S O 4 BaCl 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O 3 CaO 盐酸,过滤

(2019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2019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 物质的分类胶体 [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同素异形体。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4.会制备Fe(OH)3 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同素异形体 (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 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

(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 (1)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 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 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 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2.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提示:不一定,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3.悬浊液中的微粒直径均大于10-7 m 吗? 提示:否,悬浊液中含水分子,其直径小于10-9 m 。 4.向Fe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得到Fe(OH)3胶体吗? 提示:否,得到Fe(OH)3悬浊液。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任何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常用的方法。 (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注】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或略有差 异。 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 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化合物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无机化合物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注】冰水混合物、胆矾、明矾、水银等并非混合物,均为纯净物。 ①酸的分类:酸可依据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也可按照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酸 多元酸:H3PO4无氧酸:HCl、H2S等 ②碱的分类:可依据电离出O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也可按照溶解性,将碱分为可溶性碱、难溶性碱。 一元碱:NaOH、NH3·H2O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碱 多元碱:Fe(OH)3、Al(OH)3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③盐的分类 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 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CO2、SO2、SiO2等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如Fe2O3、CaO等 氧化物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