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分析与防护

常见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分析与防护
常见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分析与防护

电磁与环境

Electromagnetic & Environment

中国无线电 2007年第10期

32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常见电气设备在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危害。这主要由于在运行使用此类设备时会产生各种传播形式的电磁能量辐射,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移动电话及基站、医疗设备、雷达、烘干设备以及部分家用电器等各类无线电或非无线电设施,都可能对人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电磁污染(E M F)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相关标准

当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电磁场穿过人的身体时,只有非同相位的波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譬如手机的频率是1.8G H z,波长约15厘米,穿过人体的相位不止一个,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而常用的交流电只有50赫兹,波长有6000千米,穿过人体的电磁波只可能是一个相位,在强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有两方面,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神经效应为主,高频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以热效应为主。

由于对电磁辐射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不同理解,不同国家所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在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国际非电离协会(I C N I R P)的推荐标准,没有考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而只是考虑已有明确研究结果的热效应,标准限值较宽松;俄罗斯、中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标准限值较严厉。

目前在我国有广泛影响的标准是《电磁辐射防

护规定》(G B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 B9175-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电磁辐射照射限值作了规定:50H z工频按磁场强度大小为标准计算,具体单位为μT,如果辐射在0.4μT以上属于较强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辐射在0.4μT 以下,相对安全。射频电磁场以功率密度或者场强大小为标准计算,具体单位为μW/c m 2或者V/m,30M H z~3000M H z这一公众最敏感范围内的标准限值为40μW/c m 2,并对不同类型的波又作了不同的规定,其中长、中、短波应小于10V/m,超短波小于5V/m,微波小于10μW/cm 2。

2 常见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分析

2.1变电站等大型电力设备

近年来城市用电量持续大幅增加,然而按供电要求,一个大的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只有0.56k m~3k m左右。随着城市的发展、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新建的变电站只有进入居民区,才能把电力输送到附近的居民家中满足居民的用电需要。这也引起了居民的担心,变电站到底有没有辐射?电力系统使用的频率是工频50H z,按照电磁波传播的观点,50赫兹的电磁波的波长大约是6000公里,通常情况下人体长度最大为两米左右,比起波长6000公里50赫兹的电磁波来说,电磁波穿过一个人几乎都是同相位的,另外,工频电磁辐射是一种极低频率的电磁场,空间传输能力差。在几十米的范围内,其能量几乎全部衰耗。因此,50H z的工频电磁波产生的感应磁场对人体是无害的,其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它对周边的影响主要以电磁感应效应为主,而并非电磁辐射。卫生部门以及电力系统曾对输变电设施操作员、维修工等长期近距离接受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密切的健康监测,没有发现任何因电

常见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分析与防护

■ 江苏省泰州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崔忙良 吴俊杰 窦沛沛

电磁与环境

Electromagnetic & Environment

中国无线电 2007年第10期

33

磁辐射致病的案例,这也说明了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变电站与居民住宅或其他环境敏感目标保持适当距离便不会影响周边环境,具体参考标准为:220千伏为20米,110千伏为15米。

2.2 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电视机 等家用电器

(1)微波炉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以热效应为主。家用微波炉采用2.4G H z主频,对食物进行封闭式加热,食物内的水分子受到这种强电磁波辐射后产生大量摩擦而变热,同样的方式,如果密封不严密,微波炉泄漏的微波能量也能使人体内的水分子变热,影响人体的健康。经测试,微波炉门中央0.05m处,其电磁能量大小达到30.14μW/c m 2,到1m外便衰减到0.41μW/c m 2。因此只要正确地使用微波炉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在接通微波炉电源时,应注意至少离微波炉1米,眼睛不要看着炉门,不可在炉前久站。食物从炉中取出后,最好先放几分钟再吃。

(2)电磁炉对人体的影响较多,主要是热效应和电磁效应。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电磁共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食物。因此,电磁炉只对某些金属起作用,比如说铁。值得一提的是人体血细胞内铁元素含量很高,而对人体细胞来说,即便是很小的加热也是致命的,因此,在使用电磁炉时不可离炉太近。另外,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极低频电场与磁场,如果血液或细胞中存在有磁性物质,就容易受磁诱发作用,造成重金属在体内积累,妨碍血液和细胞的正常活动等,从而影响到人体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把这种极低频的电磁场作为可疑致癌物之一。实际测量表明,正在使用的电磁炉正前方0.1m处磁场强度达8.70μT,即使远离到0.3m以外,也有1.00μT。因此,要使用电磁炉,从选购时就应该注意,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使用时也应当尽量远离工作或通电的电磁炉,一般1.5米就可以了。

(3)电热毯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电磁感应。人体与通电的电热毯之间的感应电压可达40~70伏特,可以产生15毫安的感应电流,实际测得电热毯中央部位的磁场强度达到0.55μT,这种电磁波足以危害人体的健康,即使关上开关,仍然会扰乱体内的自然电场,

对孕妇、儿童、老人的损害最大。所以应尽量少用电热毯,如果一定要用,也最好提前打开,并在睡觉之前取出电热毯。

(4)电视机分为两种类型。其中C R T电视对人体的影响较为复杂,其内部的设备诸如高频电子枪、偏

转线圈、高压包以及周边电路等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类型的高频、低频电磁波,但是这些辐射的强度都不大,并且只在屏幕前方及机箱后面附近存在,实际测量表明,紧贴着显示屏前约为1.00μT,机箱后面约为4.8μT,但屏前磁场在正常观看距离3m处测得的结果只有0.12μT。因此只要与电视保持一定距离,就不会受到电视机的辐射影响。而对于液晶电视,不论是屏幕前还是正面3米的范围内,测试结果都是0.1μT,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其他常见家用电器具体测试结果参见下表。

表1 常见电器的电磁测试结果

2.3 电脑、无线路由器、手机、基站 等通信设备

(1)电脑在运行时的辐射来源于各个部位,包括主机箱、C R T显示器、键盘与鼠标。其每一部分的辐射量值为:主机170V/m、屏幕218V/m、键盘1000V/m、鼠标450V/m。在使用时,要与电脑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宜过长时间操作,休息时头部不易距键盘过近,有条件的用户尽量使用无辐射的液晶显示器。尽可能使用无线键盘鼠标,因为无线设备的直流供电,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有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

(2)无线路由器的发射功率在50m W左右,天线增益约2~3d B i,比较而言,信号强度仅有手机的5%。因此这种小功率的无线路由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是它可对电磁环境可造成累计效应,所以在

购买时就应当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大功率的室外无线

电磁与环境

Electromagnetic & Environment

中国无线电 2007年第10期

34

A P,家中使用时,功率不要调得过大,不要把无线路由放在卧室,使用时应摆放在离人体较远的地方,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等等。另外,家中有孕妇、儿童、老人时也尽量不要使用无线网络。

(3)手机的数量在日益增加,手机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包括待机状态)会向基站发射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有研究表明,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并在脑中形成累积。而脑细胞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细胞受到过强的辐射加热会死亡,这时胶质细胞就会增殖,从而形成肿瘤,严重的还会产生癌变。因此,手机辐射问题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当手机在离最近的基站较远或者信号强度不够时,其功率自动控制功能会使手机自身的功率加大,这个时候最好不要使用手机。一般而言,手机的功率在通话接通瞬间最大,超过1000m W,而接通后的通话过程会比较稳定,维持在800m W左右。使用手机时应注意,在通话接通瞬间,不应该使手机靠近头部,应等到接通1~2秒后再进行通话。在携带手机时,不要把手机靠人体太近,晚上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打手机时应尽量使用耳机并缩短通话时间,以减少手机对大脑的辐射。 (4)通信基站的密度也随着手机使用数量的增多而增加。一般而言,通信基站的发射功率不会超过25W,天线高度在35~55m,增益约12d B,测试表明,基站天线10m处的功率密度远远低于标准的40μW/c m 2。并且,基站的密度越大,它覆盖的通信面积就越小,其发射功率就会越低,产生的辐射也就越小。总地来说,通信基站对人体的辐射相当小,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污染。

2.4 X光机、CT机等医疗设施

在医疗设施中,会产生电磁波辐射的主要有X光机、核磁共振、电磁理疗机、C T机等。该类设备主要配备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而医院方面也了解此类设备电磁辐射的危害,在放置这些设备的房间都加了屏蔽层,以减少辐射泄漏。因此大家大可不必担心这类设备的辐射。

2.5 高频切割机、热合机等工业电磁设备 这种类型的工业电磁设备遍及城乡,分布地域广泛。此外很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高频振荡源质量很差,且没有任何屏蔽措施。此类工业设备频点多,频率跨度大,谐波分量较多,且辐射强度大。我们对最常见的热合机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在30M H z~300M H z频段,单个热合机工作时电场强度综合值最大达到41.62V/m,多个热合机同时工作时可达到95.65V/m,在距热合机工作车间30m处,电场强度也有5.229V/m,均超过了国家规定5V/m的标准。工业电磁设备容易对无线电通信产生有害干扰并可能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居民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此类设备,一定要加强治理。另外,也要树立防范意识,注意远离有此类设备的工厂。

3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我国在控制电磁辐射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要求电视台、微波站、雷达站等大功率发射设备远离主城区,必须设置在市内的设施如变电站应须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防距离,等等。但是,光靠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注重自身的防护:

(1)避免同时使用多种电器产品。不要把家中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之中。如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电器,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单个电器的辐射对人体可以忽略不计,但很多电器同时使用就很可能使电磁辐射量明显增加。另外,除尽量避免多种家用电器同时启用,也要与通电的家用电器保持一定距离,对于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设备还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使用。

(2)减少电磁辐射载体的影响。应经常对居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保持家中整洁。灰尘是电磁辐射的重要载体,即使电器关闭,电磁辐

射仍然可以留在灰尘里影响人体的健康。电器一般都会产生静电,灰尘因为静电的作用极易黏附在电器产品上,因此对于电器产品最好做到天天擦拭,清洁电器上的灰尘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一定要做到断电操作。

(3)注意饮食调节。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绿茶,这些都有助于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

射的能力。

电磁辐射污染危害及防治和应对措施

电磁辐射污染危害及防治和应对措施 提起室内环境污染,大家马上联想到氨气、苯、甲醛等的危害。但如果有人告诉您“电磁辐射污染”也很危险、很可怕,可能很多人就不能理解了。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电磁波污染,是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所以被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 近年来,国内外对电磁辐射危害的相关报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危害和影响: 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以及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美国德克萨斯州癌症医疗基金会针对一些遭受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所做的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影响人们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某省对某专业系统16名女性电脑操作员的追踪调查发现,接触电磁辐射污染组的操作员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8人10次怀孕中就有4人6次出现异常妊娠。有关研究报告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畸形儿出生率也有所上升。 可以导致儿童智力残缺。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名新生儿中,有35万人为出生缺陷儿,其中25万人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专家警告: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等。表现为心悸、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另外,还会导致失眠、白细胞减少、女性经期紊乱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对视觉系统的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还会对视觉系统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另外,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群。

电磁波的危害和防护

电磁波的危害和防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器、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家庭不可或缺的东西。然而,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电磁波可能成为“电磁污染”,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1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其伤害程度会随时间和影响程度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电磁波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被诱发意想不到的病变。 2 电磁污染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2)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身体组织、骨骼发育,导致视力、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3 电磁波的防护 3.1电磁环境标准及相关规定 为控制现代生活中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身体健康,1989年12月22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9175-88),规定居住区环境电磁波强度限制值:长、中、短波应小于lOV/m,超短波应小于5V/m,微波应小于10μW/cm2。我国有关部门还制订了《电视塔辐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国家环保局也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1]。电磁辐射污染成为继废水、废气、固废、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影响城镇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污染源。由于电磁辐射无形、无色、无味、无声,而且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都是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东西,如输电线路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广播电视为人们提供了新闻娱乐,手机为人们的通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所以电磁辐射被称为是“充满柔情的空中杀手”[2]。 1 中磁辐射的产生及分类 1.1 电磁辐射的产生 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地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称为电磁波。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量输送出去,这种现象称为电磁辐射。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

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和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工作在以上环境或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 1.2 电磁辐射的分类 电磁污染源一般分为天然和人为的2大类,天然的电磁污染,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来自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高频熔炼等),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塑料热合机、高频干燥处理机、介质加热联动机等),短波与超短波理疗机,无线电发射机,微波和加热器与发射设备,以及汽车火花干扰源等等。目前城市环境中的辐射污染源主要是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天线,电磁污染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空间辐射、导线传播和复合污染。 2 机理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电磁辐射例子

由北京金融街地区的电磁辐射事件,关注电磁污染与自身健康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cident in Financial Street, Beijing, concerned about the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and its own health 2007年1月中旬起,在北京金融街区域(礼士路和复兴门附近),电子卷帘门和汽车遥控器经常无故失灵,居民怀疑与电磁辐射(功率大的无线发射设施)有关,并担心这种电磁辐射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在1月28日市政协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上,由市政协委员提到,而且市环保局副局长透露:不排除这可能是一些通讯类的发射或接收设施引起的,而目前国内关于电子污染防控的法规还不健全。市环保局已经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希望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对在京相关单位各类无线发射设施展开统一调查。回顾以往居民担心电磁辐射对自身健康的影响而导致群体纠纷的事件,如朝阳区南十里居,北四环科学院南里,西北旺百旺家园等等。 人们,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生活、居住的人,时刻处在无形的“波磁海洋”中。了解电磁辐射知识,正确对待电磁辐射,自我主动预防无形的危害,已是关键所在。 我国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 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主要通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引起人体热平衡的失调;造成白内障;破坏睾丸的生精能力,导致不育等等。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主要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电磁辐射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大类。人们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的人工设备,也都产生电磁辐射。这些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主要分为五大类:广播电视电磁设备类,包括广播、电视、调频等设备;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类,包括通信、基站设备、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等;工、科、医电磁设备,如高频冶炼炉、塑料热合机、大型医疗电磁设备等;交通系统设备,如磁悬浮列车、地铁等;输电线路系统设备,如高压交流直流输电系统、变电站、换流站等。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离不开的输变电设施、输电线路、动力与电热设备或家用电器等都或多或少地产生着电磁辐射。对无所不在的电磁辐射要有正确的认识。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针对人体易敏感频段的电磁辐射的限值,比西方和国际上的要严格、标准高。 世界各国的许多研究机构、医学专家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经常受到电磁辐射的人员,其各种癌症发病的比例偏高。高压线附近居住的人们,不管是生理影响还是心理影响,反映出现头晕、恶心、烦燥、工作效率降低、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事例,现在是越来越多。据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的报告,达到或超过132千伏的高压线在数十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11-66千伏的高压线在十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度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而埋藏在地下的高压线只在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为了在更短的距离内、更多地削减电磁辐射,可在埋藏地段的土壤中,尤其是经过生活、工作区的,镶辅以匹热迷能高性能新型材料(有磁滞损耗机制的材料)制成的板块或半环圈,从而减少埋藏的深度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压电力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的一份写于2001年的调查报告称:居住在高压线周边,有电磁辐射下的儿童,其白血病发病率比居住在别处的儿童的高

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标准总汇

数国家采纳为电磁照射的安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采用ICNIRP 导则规定的安全限值,并积极着手电磁照射标准的协调工作,希望全球采用统一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在欧洲,先后出台了EN50361、EN50383等针对无线通信终端和基站的照射基础测试标准和EN50360、EN50384、EN50385等相应的产品标准。这些标准均采用ICNIRP导则作为电磁照射限值要求,同时针对特定产品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目前针对现场环境的基站电磁照射标准EN50400和EN50401等正在制定过程中,不久将会推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一直采用ANSI/IEEEStdC95.1标准作为电磁照射限值要求。2005年,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已经对IEEEStdC95.1进行了修订,采用了与ICNIRP相同的限值要求,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将采用该标准。美国现行的无线通信终端电磁照射测试方法标准是IEEEStd1528,针对基站等的测试方法标准是ANSI/IEEEStdC95.3。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目前已经推出了针对无线通信终端电磁照射测试方法的标准IEC62209-1,该标准将取代原有的EN50361和IEEEStd1528。针对其他类型设备的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 过去我国多个相关的国标同时并存,几个单位同时又在制定或修订类似的国标。截至目前,我国电磁照射相关的国家标准有: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GB10436-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6203-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这些标准分别由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和原机电部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制定与发布。这些标准规定的电磁照射限值和测量方法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这种状况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以及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将废止这些旧的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8月组建了“全国照射人体有关电、磁和电磁领域评定方法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新的工作组以保护环境和人身健康为目的,协调各部门团结合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组将于2006年3月推出《无线通信终端电磁照射暴露限值》国家标准,并在今后陆续推出针对整个频段的电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适量的电磁辐射能促进生物生长,给生态以平衡,给人体以健康,造福于文明世界;超量的电磁辐射则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有损人体健康。而如今电磁辐射污染越来越严重,那么电磁污染辐射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 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过量的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均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一般而言,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指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按照电磁波频率的大小,人为电磁辐射源又可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其中射频辐射源释放的电磁波的频率较高且频谱范围较宽,其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也较大。

现在输电、通信、武器发射、交通等系统和领域都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污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通信行业的基石发展迅速,在市郊地区会安装很多大功率的电磁波的发射基站,这种基站在接受和发射信号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为了方便城市居民的通讯需要,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基站在城市中非常常见,若城市基站的安装位置不合理就会对基站附近的居民造成严重的电磁波的污染。在城市和农村都能随处可见高压输电的设备,这些高密度的设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的污染程度。 为了便于交流文化和信息工作,很多地区安装了发射系统,如果这些发射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不符合要求,就会严重干扰附近区域的居民和其他发射系统。目前交通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高铁、飞机等交通提高了居民的出行效率,但是这些交通工具严重干扰着广电设备和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 室外电磁污染非常严重,但是室内的电磁辐射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一些依照电磁工作原理的产品正在源源不断的进入居民的生活之中,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随着而来的电磁辐射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问题构成严重的威胁。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体系及暴露限值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体系及暴露限值 2012年01月18日 14:10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纺织报》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我国自1988年以来,先后由卫生部、国家环保局和电子部起草制定过6个有关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由卫生部制定颁布的电磁标准包括:GB 18555-2001 作业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GB 1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 10437-1989 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 10436-1989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 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有GB 8702-1988电场辐射防护规定。此外针对环境防护还制定了HJ/T 10.3-199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24-1998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两个标准。 电子部制定的电磁防护标准有GB 12638-19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 但是,由于各部委从各自的业务和学术观点出发,尚不能统一得出最终的标准稿,目前仍停留在“征求意见稿”的阶段。 此外,电磁防护国军标有:GJB 7-1984微波辐射安全限值、GJB 475-1988微波辐射生活区安全限值、GJB 476生活区微波辐射测量方法、GJB 1001-1990作业区超短波辐射测量方法、GJB 1002-1990超短波作业区安全限值、GJB 2420-1995超短波辐射生活区安全限值及测量方法、GJB 3861-1999短波辐射暴露限值及测量方法。 针对上述标准标龄偏长、内容混乱的问题,由总装备部牵头、对1984年以来制定的7个涉及电磁防护的国家军用标准进行归并统一,也考虑了“暴露”、“限值”概念及重新界定“暴露限值”的GJB 5313《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在2004年出台了正式版本。 最新制定的《GB/T 23463-2009 防护服装微波辐射防护服》标准,规定按照GJB5313的暴露限值和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场强计算至少经过具备的电磁辐射防护服屏蔽效能。同样,公众是否需要穿着电磁屏蔽防护服,也只要根据该标准提出的对应频率下暴露限值及所处环境的实际电磁场强度,即可下结论。 下图列出了国内典型电磁标准的暴露限值的对比情况。为了便于比较,均采用电场强度作为暴露限值的评价指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典型电磁标准的暴露限值均表现为在频率轴上“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走向,即对于约30MHz以下频率的电磁波,以及约10GHz以上的电磁波对人体的损伤较小,人体即使暴露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也可耐受;在约30MHz~10GHz的范围内成为最敏感的频段,各典型电磁标准均规定了相对较低的暴露限值,即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人体只能在较低的场强下方可耐受。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目录

式中:第M个辐射N频段辐射的辐射水平; 对应于N频段的电磁辐射所规定的辐射限值。 5 监测的质量保证 5、1电磁辐射监测事先必须制定监测方案及实施计划。 5、1.1监测点位置的选取应考虑使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不同的监测目的,应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案。 5、1.2监测所用仪器必须与所测对象在频率、量程、响应时间等方面相符合,以保证获得真实的测量结果。 5、1.3监测时要设法避免或尽量减少干扰,并对不可避免的干扰估计其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 5、1.4监测时必须获得足够的数据量,以便保证测量结果的统计学精度。 5、2监测仪器和装置(包括天线或探头)必须进行定期校准。 5、3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取舍以及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应按统计学原则办理。 5、4电磁辐射监测应建立完整的文件资料。仪器和天线的校准说明书,监测方案,监测布点图,测量原始数据,统计处理程序等必须全部保留,以备复查。 5、5任何存档或上报的监测结果必须经过复审,复审者应是不直接参与次项工作但又熟悉本内容的专业人员。 6 名词解释 6、1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6、2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指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剂量率。 6、3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在空间某点上电磁波的量值用单位面积上的功率表示,单位为W/M2。 或在空间某点上坡印廷矢量的值。 6、4等效辐射功率(equivalent radiation power): 6、4、1在1000MHZ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的乘积。 6、4、2在1000MHZ以上,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全向天线增益的乘积。 6、5热效应(thermal effect):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5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 防护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电磁辐射作为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的一种新形式,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将电磁辐射列为必须控制的公害之一。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致伤效应,目前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眼睛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损伤。抗辐射镜片能有效阻止有害电磁波进入人眼,从而降低电磁辐射对人眼的伤害。 1电磁辐射 在空间区域内当存在变化的电场时,会在临近的区域引起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新的

电场,交替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中按照一定速度由远向近传播,形成了电磁波。低频的电磁振荡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传递,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几乎没有能量辐射出去,而是全部返回原电路。当电磁振荡频率逐渐变高时,电磁振荡既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也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高频率电磁振荡,磁电互变速度加快,能量不再以电振荡的形式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在不借助任何介质的情况下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电磁辐射[1]。电磁辐射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职业场所和生活环境中,生物体时时刻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磁场辐照。自然

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 2005-12-15 22:27:11( 浏览次数:4051 )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若干基本概念 1. 常见的电磁辐射源 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2. 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 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2.1 近区场及特点 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 应场。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E 1 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2.2 远区场及特点

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l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l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2.3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 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我们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另外,应该有对近区场一个概念,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1米。二.电磁辐射污染的简单测试 1.根据测试对象及环境选用测试仪器 在对某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尽可 能多的了解此电子、电气设备的各种电气指标、运行参数,在此前提下,确定采用不同的测试仪器。一般来说,对近区场的电磁测试,如果测试频段在短波段或微波段,可选用国产的701型三维场强计或其它三维场强计,其测试频率范围大致在几百KHz至1GHz左右。对变电站或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进行测试时,应选用工频电磁场测试设备。对远场区测试时,根据不同的测试频段,可选用频谱仪或干扰场强测试仪。测试时,应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考试题与答案

1、手机信号强度和电磁辐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0分) A手机信号越强,手机辐射越小 B手机信号越强,手机辐射越大 CCDMA2000 DTD-LTE 正确答案:A 2、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通信领域应用范围内的辐射强度标准限值功率密度为() (2.0分) A20微瓦/平方厘米 B30微瓦/平方厘米 C40微瓦/平方厘米 D50微瓦/平方厘米 正确答案:C 3、基站和手机,哪一个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影响相对较大?() (2.0分) A基站 B手机 正确答案:B 4、下面哪种电磁辐射体需环境评估通过后方能建设?() (2.0分) A陆上、海上移动通讯设备 B步话机 C额定功率20W基站 D功率较小的室内分布系统 正确答案:C 5、下面哪种辐射属于电离辐射?() (2.0分) A基站辐射 B核辐射 C电视机辐射 D微波炉辐射 正确答案:B 6、基站环评验收时,需选取多少基站进行站址现状环境测试?() (2.0分)

A10% B20% C30% D40% 正确答案:B 7、下面哪种设备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小?() (2.0分) A电热毯 B电视机 C移动基站 D收音机 正确答案:C 8、我国在30-3000MHz这一通信领域应用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标准限值比欧美工业化国家要更加严格,其中美国的标准是我国的()倍? (2.0分) A2 B5 C15 D25 正确答案:D 9、下面哪个方式可以查询苹果手机的信号强度?() (2.0分) A呼叫*3001#12345#* B呼叫*3002#12345#* C呼叫*3003#12345#* D呼叫*3004#12345#* 正确答案:A 10、经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多年来对省内数万座基站的现场监测,所有基站都符合电磁环境安全的要求,而且95%以上的监测点的数据小于(),远低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 (2.0分) A1微瓦/平方厘米 B5微瓦/平方厘米 C10微瓦/平方厘米 D15微瓦/平方厘米 正确答案:A 11、下面哪种辐射属于电离辐射?() (4.0分)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299-73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微波炉、手机等家电和通讯工具不断普及,为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这些电子产品又产生了各种有害电磁辐射,成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新的污染源,即通常所称的“电磁污染”。 这些有害的电磁辐射不仅影响了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它。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还相继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产生电磁污染的产品(即电磁兼容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德国,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在VDE/0876标准中还把电子设备的辐射划为4个等级。其中N区为适用于居住区,规定在30~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心得体会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心得体会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 __人类环境 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自此反应了人们对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视。但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对人们危害日渐明显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源俩方面,一类是天然的电磁辐射:如果自然界 中雷电、火花放电等都会引起电磁辐射,这些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强烈的,但不是普遍存在,反而是对通讯和仪器设备的干扰十分明显。还有一类是人为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各种电磁辐射系统、广播电台发射台、导航系统、电视发射源和微波接受站等。人为的电磁辐射随着人们对这些设备的频繁使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电磁辐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通讯、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的辐射污染,交通系统电磁设备的电磁辐射污染,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污染。像现在,移动电话的使用已经是特别普遍,不管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几乎都是人手一部。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增加,手机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一问题越

来越暴露了。长期使用手机的人,会有疲惫、头痛等现象,甚至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手机辐射除了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外对医疗设备、飞机正常飞行等也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还有,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电脑使用频率高的人的更能明显的看到自己因为接收电脑辐射而产生的 身体上的变化,电脑辐射容易使眼睛疲劳、视力降低、头痛,甚至对妊娠和胎儿的有着很明显的危害。在生活中,像我们经常使用的电磁炉、微波炉、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磁也都存在着电磁辐射,同样也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预防辐射对我们的危害,尽量做到把危害减到最低限度,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我咨询了相关专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寂寥,提出的几方面的建议: 1)加强宣传电磁污染的危害,引起人们的重视。 必要时采用一些方法,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指定的空间和范围,可以采用屏蔽室、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睛、屏蔽罩等防护措施。 2)在生活中,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标准----电磁辐-防护规定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UDC614.898.5 GB8702-88 (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88年6月1日实施) 1 总则 1.1 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或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但本规定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 1.3 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范围为100KHZ~300GHZ。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下图。

1.4 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1.5 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则,努力减少其电磁辐射污染水平。 1.6 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部门,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标准),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限值(标准)应严于本规定的限值。 2 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2.1 基本限值 2.1.1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2.1.2 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2.2 导出限值 2.2.1 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 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1要求。 表1 职业照射导出限值 150/0.40/ (0.5)(0.0015 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对照参考。 2) 供对照参考, 不作为限值; 表中f是频率, 单位为MHz; 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2.2.2 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2要求。

电磁辐射的危害防护及测试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1)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2)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美国得克萨斯州癌症医疗基金会针对一些遭受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所做的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3)影响人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4)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6)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白内障等。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 二、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 (1)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2)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 (3)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 (4)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5)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三、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 (1)家电的摆放: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反射。可在电脑桌上放置一盆仙人掌,这样有助于减少辐射。可以放几瓶水吸收电磁波,必须是塑料或玻璃瓶,绝对不能是金属杯盛水。(2)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 (3)手机的使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4)保持安全距离: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

配电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的咨询

配电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的咨询 根据国家环保局18号令的要求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输变电工程等电力建设项目在建设之前都要请有专门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要经过专家评审,环保主管部门批准,方能动工建设,建成后还要经过国家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环保验收。我国输变电设施的频率为50赫兹(通称为工频)它很不容易产生辐射。国际“电磁兼容”标准中规定,9000赫兹以上的频率才称为“射频”。也就是说9000赫兹以下频率的电源因辐射量太小,可以认为它们基本不会发射电磁波。50赫兹工频比9000赫兹还小180倍,它的辐射功率就更小,对人身不会产生影响。根据实际测量,即使对于500KV的超高压输电线,它的辐射强度小于53dB,其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相当于一般城市家庭中所接收到的无线电广播电磁波辐射功率强度的千分之一,当然它对人身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福州市电业局于2007-7-18 17:28回复) 配电房除了电磁辐射,还有低频噪音污染问题 配电房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例如电磁辐射、噪音、还有发热等等,特别是电磁辐射是小孩得白血病的致命杀手,电流的声音会让居民不得安宁!!!所以广大业主一定要团结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买房都注意到辐射问题了。 高压电力线路设备对人体影响主要为:放电与高频电磁辐射 网上有人为高压线路辩护时经常举一个电力系统的专有名词:“安全距离”。人为只要超过这个距离,肯定安全,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这个所谓的“安全距离”,是专用在电力设施检修过程的一个术语,说通俗点,就是不被电到的安全距离。(高压会使空气电离,从而空气也变成导体) 所以所谓的安全距离是与电磁辐射没有关系的。超过这个距离,电磁辐射还是依然存在。电力线路或者电力设备为什么会产生高频电磁辐射?此辐射可怕否? 电力设施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1)发电机转子旋转,产生的极微量的高频电流 (2)很多电力电子设备(可控硅)并入电网使用后,产生的高频谐波。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类电磁谐波会越来越多。 (3)用户使用过多的电子设备,造成电网谐波大量产生,比如电视,电脑等。 可见主要的电磁谐波,产生的原因还是电力用户使相关电子设备造成的对电网污染。真正由发电机产生,高压电线产生的电磁辐射还是相对比较小的。 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电磁辐射比较严重的地方在于,小区的配电房或者箱式变电站。 最后要更正一个观点:电磁辐射的强弱与电压高低没有正比例关系。 这个话怎么说呢,只能说,同样情况下,电压高的辐射并不比电压低的强。 高压电线(220KV)距离一般最少要有50米,除了辐射问题,最关键的是雷雨天的安全问题,下雨空气电阻急剧减少,如果再有雷电压作用下,极有可能导线周围放出电火花,并伴有激烈爆炸声。不管从安全还是心理考虑,保持适当距离都是很有必要的。 高频低频是相对的,与手机信号等相比,电网产生的电磁辐射自然都属于低频。不过真正能在空气中电磁波都市相对较高的(品率低的电磁波是不太容易在空气中传播的,自然也不

电磁辐射污染 阅读附答案

电磁辐射污染阅读附答案 《电磁辐射污染阅读附答案》 ①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就是电磁辐射污染,也被称为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 ②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天然电磁辐射源是由大气中的自然现象引起的,比如自然放电、雷电、火山爆发等此类大气与空气污染源,具有黑子活动和黑子放射的太阳电磁场源,以及有恒星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等现象的宇宙电子场源。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家用电器,均是电磁辐射的污染源。 ③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严重。它会引发意外重大事故,可以使电爆装置、易燃易爆气体等意外爆炸、燃烧,甚至引起火箭发射失败、卫星失控。它会干扰信号,直接影响电子、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真,控制失灵。例如,会引起火车、飞机、导弹或人造卫星失控。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极易造成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癌细胞增殖,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视觉系统等。 ④现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子设备,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防止电磁辐射污染。购买通过国家电磁兼容性安全认证的电子产品;尽量使用座机,少用手机拨打电话;给有显示屏的电器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积极锻炼身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人维生素C及蛋白质的食物,还需作定期检查,有效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选自《环保与生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有删改) 14.通读全文,概括说明内容。 【答案】电磁辐射污染的定义或概念、来源、危害及防止的办法。 【解析】第①段说明了电磁辐射污染的定义,第②段中“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 辐射源”,可看出讲的是来源,第③段“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严重”,是介绍其危害,第④段“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防止电磁辐射污染”,讲的是防止办法。 15.分析第①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案】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说明了电磁辐射污染的特性。 【解析】“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电磁辐射。“产生负面效应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就是电磁辐射污染”也是运用了下定义。 16.第③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极”是“非常”的意思,表程度上的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之大,删去显得太绝对,“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准确说明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1988年6月1日实施) 1总则 1.1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或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但本规定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 1.3本规定中防护限值的范围为100KHZ~300GHZ。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下图。 1.4本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1.5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则,努力减少其电磁辐射污染水平。 1.6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部门,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标准),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限值(标准)应严于本规定的限值。 2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2、1基本限值 2、1.1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2、1.2公众照射:在1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2、2导出限值 2、2、1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1要求。

2、2、4对于脉冲电磁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其瞬时峰值不得超过表中1.2所列限值的1000倍。 2、2、5在频率小于100MHZ的工业、科学和医学等辐射设备附近,职业工作者可以在小于1.6A/M的磁场下8H连续工作。 3对电磁辐射源的管理 3、1下列电磁辐射可以免于管理 3、1.1输出功率等于和小于15W的移动式无线电通讯设备,如陆上、海上移动通讯设备以及步话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