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委婉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委婉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委婉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摘要言语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要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期使交际顺利进行。委婉语遵循会话礼貌原则,是人们交往过程中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相关理论对委婉语的产生和理解给出一个合理的阐释。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相关理论;委婉语

1.委婉语研究简述

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国内外有关委婉语研究的论著不少,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委婉语的历史演变;2.委婉语的定义;3.委婉语的构成手段;4.社会语言学角度的委婉语。比较起来从语用学角度阐述委婉语的文章似显不足,本文拟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相关理论对交际中委婉语的选择,理解进行论述。

2、委婉语的产生和语用功能

2.1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日常交往中大部分交际是以口头方式进行的。grice 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应遵守某一原则,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包括以下四个范畴:1量的准则;2质的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但现实的言语交际中人们不一定都遵守合作原则,礼貌的需求常常使人们暗示而

儿童商业广告文案

儿童商业广告文案 篇一:童装经典广告语 童装经典广告语 让宝宝一出世,就能享受到“向阳“温暖! 向阳牌童装向阳童装,天使风采,儿童用品,向阳独佳! 向阳牌童装艳丽毛衣,送给靓丽的女孩! 童的梦牌童装 欢笑伴童年! 童的梦牌童装 童装要穿“童的梦“! 童的梦牌童装 梦蕾娜儿童服装,新一代儿童的追求. 梦蕾娜牌童装 妈咪的爱! 志兴牌儿童套装 过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志兴牌儿童套装 一件心爱的志兴童服.一个甜美童年回忆的开始! 志兴牌儿童套装人生之路,童装起步. 志兴牌儿童套装舒儿纸尿布------宝宝穿的开心,妈妈选满意. 舒儿纸尿布让小宝贝在“凯尼“中幸福成长吧. 凯尼童装 篇二:20xx六一儿童节促销广告语集锦 20xx六一儿童节促销广告语集锦 01.商场六一促销词 六一快乐果,幸运来摘取 六一儿童大会,折扣真的实惠 玩具促销,进店送礼,10000个气球免费大派发! 有学有玩欢乐无限

02.儿童家具六一促销词 缤纷六一,兴利绿色爱心装,限时抢购 健康家园,快乐成长 环保儿童家具首选xx 健康成长,有xx陪伴 03.童装六一促销词 留住美好童年时代的亮彩 扮靓你的宝宝 花一样的六一,花一样的宝宝 人生之路,童装起步 艳丽毛衣,送给靓丽的女孩! 04.其它六一促销词 欢乐童年精彩无限 开心六一奇瑞温馨相随 六一大放“价” 篇三:儿童用品广告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聚焦中国语境中的儿童用品广告语,从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选择两个维度探析其语用特点。语境顺应上,存在两大受众心理:“安全优质”和“个人情感”,“安全优质”由物理世界的产品安全危机引发,“个人情感”由社交世界中父母爱孩子的社会文化引发。语言结构上,顺应儿童语言特点,叠音词较多,语言简单,同时拉近与家长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10 F L C J a n . 2006V o l .3 N o .1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9) 2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向明友 同济大学 可以在语言的所有层面上展开。 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以及语用研究的方法论。对语用学作各种跨面和不同视角的分析,从而兴起了集中研究语言在社会的使用情况的社会语用学 (societalpragmatics)、研究文化与语言使用关系的文化语用学 (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问题的跨文化语用学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运用民族志方法 (ethnomethodology) 研究语用问题的民族志语用学 (ethnopragmatics)、以神经生理科学为基础探讨言语使用过程中大脑作用的神经语用学 (neuropragmatics)、专注两种及其以上语言的语用差异的对比语用学(contrastive pragmatics) 及将西方经济学成熟的理论用于语用行为分析的经济分析语用学(econopragmatics)。此外,优选论、决策科学等在语用研究中的运用也呈蓬勃之势。语用理论的应用 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语用学理论,尤其是关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译论中的显学;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与赏析,形成了文学语用学 (literary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习得语用学(acquisition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和教育语用学(pedagog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法律活动形成了法律语用学 (leg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对语言的历时演变的研究形成了历史语用学 (histor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形态学研究形成了形态语用学(morpho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计算机科学,尤其是机器翻译领域形成了计算语用学 (computational pragmatics) 和工程语用学(engineering pragmatics)。此外,语用学理论还广泛运用于话语研究、广告学、文体学等领域,并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 除上述论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外,语用学对礼貌、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及会话结构等传统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从事语用和语义界面及语用和句法界面研究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1 20世纪80年代初,胡壮麟教授首次较系统地将语用学介绍到国内。此后语用学研究逐步为国人所认识、接受和偏爱。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定期会有学者就语用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撰文评述。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学一直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条轴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语用学研究状况的描述也将由此入手。 语用理论的完善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植根于语言哲学,脱胎于语义研究。Levinson (1983) 所勾勒出的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轮廓内的几项核心议题,如指示语、会话含义、前提及言语行为理论等也都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意义的研究。因此,当前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完善是在不断深化传统的语言哲学范式下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以下3个方向朝纵深展开。第一:从认知、心理实验及博弈论等视角出发,尝试为意义研究另辟蹊径;第二: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坚持认为语用学涉及到的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反对将语用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并列,从而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第三:在继承英美语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研究从传统的有关意义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话语及言语交际过程的多视角研究,并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在语用意义研究方面,继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研究之后兴起的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的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以心理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语用学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和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的博弈语用学 (gametheoretical pragmatics) 突破传统语用学以语言哲学为基础的意义研究模式,大大拓展了语用意义研究的视角和空间。 比利时学者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认为不可能给语用学指派一个基本的分析单元,也不可能鉴别出一个具体的相关对象,语用学是对语言各层面的功能性综观,语用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学习意义

从语用学角度学习意义 摘要:语用学和语义学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尽相同的两个学科。语用学的诞生使得以往人们不能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得到解决,也使人们对语言意义的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意义;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语义学;语用学意义是我们研究交际活动的中心。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语义学可被定义为意义的学习。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分支。一般说来,语用学是研究说话人如何运用语言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的学科。区分语用学和语义学的标准就是是否考虑语境。一般来说,语境由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拥有的知识构成。没有这种知识,语言交流就不可能。本文旨在阐述语用学和语义学的相互关系与相异之处,并解释语用学是怎样影响我们学习意义的。 一、词汇的意义 词义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概括的反应。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我们不能根据这个概念来简单的理解交流过程中的词汇的意义。即便我们从概念意义的角度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也还是有不同的方法来解释它的。在日常会话中,至少可以用以下的四种方法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假设你不知道英语词汇”desk”的意义,他人可以指着此词汇所表示的物体,并告诉你”这就是desk”;也可以向你描述”desk”就是”一件有一个平面和四条腿的家具,可以用在阅读和书写的时候”;或者向你这样解释,说”desk”就是”桌子的一种,带有抽屉”;如果对方是一名英语

教师,他通常会告诉你”desk”的中文含义就是”书桌”。但是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仅凭这样的定义是不能理解词汇的真正意义的,必须把语境的作用充分考虑进来。例如,”dog”一词,大多数人都会将它定义为”一种家养的驯服的动物”,但是在下面的这个例子中,”dog”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father:there is a dog! mother: oh! call the kids back!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dog”的意思是父亲要提醒母亲有狗,让她把孩子们叫回来以防被狗伤到的意思。 二、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句子的意义通常被认为是句子本身的、抽象的、内在的性质。但是如果我们把句子看成是人们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所说的话,句子就转化成了话语。话语则是指具有一定交流功能的最小语言单位。它可能恰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英语中用来打招呼的”hello”。我们在研究句子的意义时,就应该将它所在的语境考虑在内。所以想要明确界定”狗在叫”是句子还是话语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既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话语,对于它的界定完全决定于我们是如何看待和分析它的。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语法单位,是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的,那么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句子。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说话人在某个语境下,带有一定目的而说出的话,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话语。例如,”我鼻子上冒汗了”这句话,如果把它当做是一个孤立的句子,那这个

语用学视角下解读《好人难寻》

语用学视角下解读《好人难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会话过程中,语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语言的使用也应该需要遵循语言学的相关原则,根据语言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才能提高交际过程中的效率,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好人难寻》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都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关于这部作品的语言分析较少,因此对小说的主题的深层次理解还不到位。对此,可以从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好人难寻》简介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中描写了美国南方一个普通的一家五口的平凡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一家五口人在自大而且唠叨的老奶奶的带领下出门度假,但是在路上却碰到了逃犯,由于老奶奶多嘴,所以使得一家人最后都丧命。奥康纳设计了一个意外,把人物突

然推到了生死的边缘。在奥康纳的作品中,暴力一直都是一个表达主题的手段,她的小说中很多人都是行为比较怪异的人,而且精神麻木冷淡,一般都要经过一场暴力的事件之后,才能醒悟过来,精神上可以得到救赎,她对宗教的信仰使得她认为一个人只要背叛了宗教就一定会表现出一些反常的行为以及变态的心理,而这样的人只有依靠暴力或者经过了与原来的世俗道德观念痛苦地决裂之后才可以获得救赎。这篇短篇小说正好表达的是这样一个主题。小说结尾的地方比较有趣,这个逃犯与老奶奶讨论了关于《圣经》的问题,然后就对着老奶奶狠狠开了三枪。 奥康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美国文坛上享有盛誉,被外界誉为是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文学先知”。奥康纳的人生经历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材料和源泉,年轻时患上了红斑狼疮,此后她便一直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在她与病魔进行斗争的时候,宗教就成为了她唯一感知世界的方式,也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宗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她生活的时代也十分动荡,她经历过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二战、朝鲜战争、民权运动等,作为一个美国南部的天主教家庭的成员,她的思想也被深深地打上了记号,奥康纳的笔下,所有的人物几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委婉语的使用,因此对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委婉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运用意义和所指理论及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了委婉语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语用、会话含义、委婉语、 1、关于委婉语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大量存在,且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它的使用。委婉语的起源地在希腊,它最初是源于宗教迷信的禁语,宗教迷信反映了在委婉语的起源中社会心理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遍及全世界,对于委婉语的解释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本文且采用邵军航在其《委婉语研究》中对委婉语的界定,即: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听读者)感到痛苦。这个定义不仅涵盖了委婉语所涉及的语境依赖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既包括时代、地域、文化等大的语境,也包括上下文、话题、交际双方等小的语境)、婉指对象(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构成手段(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伴生性(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原动力(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感到痛苦)等方面,而且“语言或言语表达”既包括了词语又包括了句子和语篇,从而使委婉语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比较清楚地界定,将委婉语从非委婉语中区分出来。 2、委婉语会话含义成因探析 意义和所指理论中的“意义”主要指词、短语或句子本身的抽象意义,即词典中的意义,它是静态的;“所指”即意义所代表或指示的客观事物。“意义”是用来指称事物的,是人们表达“所指”的媒介,但它也需要具体的言语形式作

语用三论

《语用三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 张运桥, 严敏芬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 文章介绍并简评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三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该书摒弃了传统语用学经典课题, 向读者展示了当今语用学研究理论中具有前沿性的三种理论, 是一本非常有特色的著作, 它有益于语言学专业学生作进一步具体的专业化研究, 也有助于对语用学感兴趣的自学者提高言语理解能力。 关键词: 语用学; 关联论; 顺应论; 模因论; 评介 20世纪70年代, 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确立, 至今仅有30多年的历史。然而, 语用学研究的发展却极为迅猛, 它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随着语用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优秀学者和语用学著作教材不断涌现。暂不算国外的语用学著作,仅是国内出版的有影响力的著作就有二十多种,如熊学亮、何兆熊、姜望琪、严辰松、冉永平、何自然等学者都著有一定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术作品, 而其中何自然编写或主编的语用学著作及教材居多, 如《语用学概论》、《语用学与英语学习》、《语用与认知: 关联理论研究》、《语用学讲稿》、《当代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等。[ 1 - 12 ]这些语用学专著有力地推动了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发展。 2007年12 月, 由何自然主编, 谢朝群、陈新仁两位学者合作完成的语用学著作《语用三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以下简称《语用三论》) 诞生了。[ 13 ]与以往国内的语用学著作相比, 该书并没有沿袭诸如指示语、语用含义、前提关系、言语行为等语用学经典课题的讨论,而是紧扣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集语用学理论中具有前沿性的三种理论于一书, 取名为《语用三论》, 让人耳目一新, 可谓独具匠心, 值得一读。 一、著作的理论来源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也随之日益丰富, 除了探讨指示结构、会话结构、语用预设、语用隐含等常规议题外, 还探讨特定民族中程式性言谈的社会特征及功能、习语的语用理据与功能等。语用学与诸多学科之间存在不可分离性, 因此, 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面研究也不断涌现, 如认知语用学、社会语用学等。毋庸置疑, 语用学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各种新理论的涌现为语用学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丰富了它的发展。而将西方理论引介给中国读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作者们没有知难而退, 而是紧扣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集语用学理论中具有前沿性的三种理论于一书, 可见其在学术问题上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 关联论: 认知语用学的核心

广告语说服艺术的语用学探析

2010.01(上旬刊) 摘要广告用语中常常使用隐含来达到效果。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中包含的隐含现象并解释广告是如何通过使用隐含来说服消费者购买其宣传的产品的。 关键词会话隐含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次则 “Feel free to lie about your age.”是一则护肤品的广告。尽管广告本身没有直接说明,但结合产品,人们还是可以明白广告要传达的信息—— —该护肤品会使您看起来年轻。“广告是门说服的艺术。”利用各种策略,广告商要通过广告来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而通常情况下,他们更多地使用间接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隐含就是这众多策略中的一种。1隐含 正如Jef Verschueren(2003)所说,无论一句话怎样完整,它其中隐含的未说出的意义总是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语句意义完全外化的不可能性提供了在会话中使用策略的基础。人们可能创造性地利用各种策略来达到自己会话中想要达到的目的。 Grice区分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表层意义和隐含意义。在说出话语S的过程中,言说者暗示P是这一话语存在的背景状况,S暗示了P 的结论,尽管P没有被明确地说出。如果结论完全依赖于出现在话语S中的字词的会话意义和语法结构,那么这一结论被称作规约隐含(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如果隐含不仅仅基于所说出的语句的会话意义,也基于言说者所做的假设,或者有意地对会话合作原则次则的违反,那么这种隐含就叫做会话隐含(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Bussmann2000:221)。 2合作原则和会话隐含 在Logic Conversation(Grice1975)中,Grice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会话包含一系列不一致、无组织的话语。之所以这 样是因为会话的双方都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目的或者方向可以接受。在会话中,不合乎目的的语句被删除,会话得以流畅地进行下去。会话的双方都遵守一条原则,即对话要合乎对方的要求,当时当地的场合,遵循对话者正沉浸其中的对话被接受的共同目的和谈话进行的方向。这一原则被Grice称为合作原则。他又进一步将其分为四个次则:数量次则、质量次则、关系次则和方式次则(Yule2000)。 但是在实际会话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这些次则。Grice 区分了对次则暗地的违反(“quietly”violating)和公开的违反(openly flouting)。在后一种情况下,对次则的违反对听者来说是很明显的。依据Grice的理论,言者对次则的违反与听者对言者并未真正违反合作原则的假设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隐含(Peccei2000:26-30)。当言者违反次则,明显的违反将被一个合作的听者认为是试图传递一种隐含的意义。听者将会做出一些超越话语表层意义的推论。依据Levinson (1983)建立的模型,该推论的过程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1)S说出P。 (2)没理由认为S不遵守合作原则。 (3)S意识到合作原则但却说出了P,因此,S一定想表达Q。 (4)如果S是合作的,S一定知道其想表达的Q是会话参与者的共同知识。 (5)S没有任何举止阻止听者把他的话语理解为Q。 (6)S想让听者把他的话语理解为Q,也就是说,P的隐含意义是Q。 只有通过这一过程,言者S的话语P会有会话隐含意义Q。 3广告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次则产生的会话隐含合作原则的四条次则在会话中作为未被说明的假设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中,听者假设言者会提供适量的信息,言说事实,言说内容具有相关性并且尽量言说得清楚明白。 广告语说服艺术的语用学探析 高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外语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72)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0)01-059-02 文史 59

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_兼论语用翻译标准

2002年第3期总第110期  外语学刊 FOREIGN LAN GUA GE RESEARCH 2002,№3 Serial№110 收稿日期:2002-02-22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 戈玲玲 (南华大学,衡阳 421001) 提 要: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翻译标准中的顺应性解释及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在“顺应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翻译的标准放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其实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将这些不同的内涵具体化,既有利于翻译实践,也有利于翻译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顺应论;语用翻译;翻译标准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2)03-0007-05 11 导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的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翻译创作中,翻译者和翻译的实际运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很有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Wilson的学生Gutt在他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看成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原著者与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交际手段是原著,译者通过关联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译者与译文读者构成另一交际双方,译者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与译文读者进行交流,因而完成翻译交际。利奥?希金(Leo Hickey)汇集的论文集《语用学与翻译》从语用的多层面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语用学有助于“获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等值(pragmatic equivalence )”,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理解和感受。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2 sc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1999)一书中提出的“顺应论”(Adaptability Theory),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他认为语用学讲语言的使用,那是讲语言的选择过程,而语言的选择则指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作出的某种顺应。“顺应论”对语用翻译及翻译标准会有哪些启示呢?本文从顺应论的观点出发,旨在探讨翻译标准中的顺应性解释及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1 语用翻译的发展 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和其对翻译领域的层层渗透,语用翻译理论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学者们在他们的研究中开始从语用学的角度多方位地探讨翻译问题,从而赋予翻译研究新的深度和广度。语用学研究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已跨越出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框架,开始对语言进行动态的,同时也是更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语用学派认为翻译是信息交流活动,它注重语言交流中的运用效果,强调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的同等效力。中外翻译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时,都往往要涉及到对翻译等值的探讨。术语equiva2 lence(等值或等效)也成了20多年来争论的焦点。对翻译等值概念作出较为全面论述、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奈达(E. A.Nida)。早在1964年,他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就提出了形式等值(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等值(dynamic e2 quivalence)。1969年,他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文中又写道:“翻译主要是指接受语复制原

隐喻的语用学解读

隐喻的语用学解读 侯国金 四川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两种虽不统一但颇具影响力的假说,即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的假说,认为隐喻是可以也应该教和学的。然后本文介绍了辨认隐喻的一些方法,最后对隐喻的理解和推断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隐喻;语用;互动;辨认;推断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bstract: P roposing some ways of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the paper highlight s with a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inference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reading pr ocess. Key words: metaphor; pragmatic; interaction; identification; inference 0. 引言 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的本质的认识上升到认知和语用的层级上,认为隐喻是认知现象、语用现象和两个语义领域的互动。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当成语言现象或修辞现象,而Lakoff & Johnson 把隐喻看成“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方式。[7] 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原始的典型思维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 2.1.15 ),即把人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既然人有头、腰、脚、冠、身等部分,于是我们创造出“山头”、“山腰”、“山脚”、“树冠”、“树身”等。语言学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不同语言隐喻的更替。19 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一种生物体,有生老病死。20 世纪初Saussure 把语言看成一盘棋,个体的价值决定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与其他棋子的关系。50 年代Chomsky 把语言看成是发展蓝图。人的周围潜在着生命,生活中无处不涌动着生命,人们要表达它们就得借助熟悉的描述人本身的词语和方式,于是就有了隐喻。再者,抽象概念也要借助于隐喻,如

从语用学视角浅析广告词

摘要: 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有创意的广告词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而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使商家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本文用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对广告词从格氏量、质、关系、方式四种准则的违反情况加以解释和分析。 关键词: 语用学广告词会话会意 1.引言 美国广告学家克劳德?霍普金斯将广告定义为:“广告是将各种高度精练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事物和活动。”[1]有创意的广告词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而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使商家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对受众来说,广告语言不仅提供了产品的有关信息,广告的言语手段和言语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它通过运用独特的语言达到促进商品消费的目的。一则优秀的广告口号一般具有简洁明了、新颖独特、亲切感人、鼓动力大等特点。然而商业的激烈竞争也使得广告语言的使用大胆创新。本文将用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对广告词加以解释和分析。 2.从会话含意理论对广告词进行分析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一则广告词的传播实际上是广告业主与广告受众之间的言语交际行为。广告词的风格各异,有的简洁明了,有的含意深远。因此对广告词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理解就非常重要。 2.1理论背景 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意理论,格氏认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都遵守着一些基本准则,特别是所谓“合作原则”。格赖斯将“合作原则”划分为“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包括若干个“准则”和“次准则”。[2]但是,格赖斯又指出,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是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当一方违反了这些原则时,另一方就要迫使自己超越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深一层含义,寻求说话人在什么地方体现着合作原则,于是就产生了会话含意理论。 2.2利用话含意理论推导的广告词的语用含意 如果广告发出者总的来说遵守合作原则,但他未能真正恪守某些准则,而是有意违反某些准则,这时,广告词中就会产生会话含意。消费者要能意识到这一违反,并根据字面意义推导出其会话含义。下面按照格氏量、质、关系、方式四种准则的违反情况分别举例说明。 2.2.1“量”的准则 广告主公开有意地传递多余信息或少量信息。多余的信息看似不必要或者不相关,而实际蕴藏着一定的含义。少量信息可以激发消费者想象力,对产品产生积极的评价。[3] 例1:27层净化(乐百氏纯净水)此广告词只指出纯净水通过了二十七层净化而非常干净,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方面很放心。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哪二十七层,广告受众看到这则广告就会产生疑问。因此,这则广告违反了“量”的准则。正因为广告未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因此产生了会话含意。 例2:coke adds life...(coca-cola)这则广告没有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可口可乐的品质,即没有提供足够的关于产品的信息,违反了“量”的准则,但消费者却很容易记住这则广告,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语境分析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语境分析 摘要: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使用在 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对作为其使用环境的网络语境的研究的必要性也日益显现。 本文通过阐述网络语境对网络语言的影响,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境的作用,考察了网络语境在网络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从而揭示了对网络语境的研究的 价值。 关键词:语境;网络语言;网络语境;语用学 Abstract: Context refers to the surrounding situation in which an utterance or discourse occurs. As a new style of linguistic formation,cyber language plays a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life,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study of cyber context is becoming an influential topic.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value of the study on cyber context by enumerating the influence of cyber context on cyber language and exploring the existing forms of cyber context from a pragmatic prospective. Key words: context;cyber;language;pragmatics 一、引入 在网络语言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同时,网络语境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所说的网络语 境主要指的是聊天室、QQ、MSN、小纸条对话等即时的交际语境。 二、网络语境及其特点 (一)网络语境。 按照有无交际媒介来划分,语境可以分为在场语境和非在场语境。网络语言就属于典型 的非在场语境。人们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一问一答的对话,但是这种对话带给双方的 毕竟只是一种“虚拟在场”的交流。非在场语境决定了网络交际的特殊性。 (二)网络语境的特点。 首先是中介性。网络交际使得现代人走向一种新的交际模式:交际主体一中介客体一交 际主体,即交际主体间通过一个媒介而进行交往。这种语境造成了交际主体的非言语符号的 部分缺少。 其次是虚拟性。网络世界是虚拟现实。网络交际打破了交流双方面面相对时所必须遵循 的社会、伦理的秩序,消除外在的交流压力(如绝对的权威、主宰话语),使得交流的方式更 加从容,交流内容更加真实。 三、网络语境对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境的特殊性对网络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语言符号朝简化变异。 因为网络交际是一种模拟的“面对面”即时交际,交际双方在心理上都期待对方能像自然 交谈一样快速对自己的话语作出回应,但由于打字速度的限制,使得言语输出速度往往不能 满足交际双方的心理需求。网民对输入法改进无能为力,但可以努力提高打字速度,而速度 提高是有限度的。因此,简化语言符号是网民最容易发挥能动性的地方。 (二)使网络言语具有很强的表情性。 面对面交际时,可以采用表情、体态、动作等副语言手段来辅助语言表达,网络交际中 副语言手段传递的信息必须转化为视觉符号。例如,日常的交际动作,像握手、拥抱、踢, 还有一些心情,像愤恨、吃惊,在网络中可以用文字来代替,如说成“握手、抱抱、踹一下、哭、笑”。此外,键盘表情符、专用表情符也应运而生,例如^-^=笑得开心、:(=不高兴,等等,这使得网络语言有了动作性、表情性。 (三)网络匿名制过滤掉了现实语境的诸多要素。 网络匿名制使交际者身份抽象化、交际双方的地位平等化、言语行为和责任分离,这就 大大减弱了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使得交际者心态更轻松,少顾忌。语境的宽松,交际 者心态的自由,对网络言语风格有重要影响。 四、语用学阐释下的网络语境 网络言语行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中存在,考察其存在方式可以从直接的网络言 语语境和间接言语语境两个方面来看。

研究生语用学学习参考书目

语言学基础 1. R.H. Robins General Linguistics (外研社) 2. F.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3. R.H. Robins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4.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5. Stuart C. Pool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6. Andrew Radford Martin Atkinson David Britain Harald Clahsen Andrew Spencer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7. H.G. Widdowson : Linguistics (外教社) 8.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屠友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9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商务印书馆 10 语言要略Dwight Bolinger 原著(汉译本)外研社 11 普通语言学基础王钢湖南教育出版社 12 语言学教程王振昆谢文庆外研社 13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王宗炎外教社 14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5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外教社 16 语言问题探索王宗炎外教社 17 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戴炜栋束定芳周雪林陈夏芳外教社 18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研社 19 许国璋论语言许国璋外研社 20 语言学新解熊学亮复旦大学出版社 21 语用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22 美国语言学简史赵世开外教社 语言学分支,流派,应用及交叉学科 1 语义学导论伍谦光湖南教育出版社 2 语义学Geoffrey Leech 外教社(汉译本) 3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John Lyons 外研社 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A. K. Halliday 外研社 5 当代句法学导论温宾利外研社 6 英语语体学程雨民外教社 7 文体学概论秦秀白湖南教育出版社 8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湖南教育出版社(修订版何自然冉永平)9.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外教社 10.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外教社 11.语用学探索何自然世界图书出版社 12.语用学教程索振羽北京大学出版社 13 认知语用学概论熊学亮外教社 14 语用学讲稿notes on pragmatics 何自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5 语用学文献选读何兆熊主编外教社 16 话语理解的语用学文旭四川辞书出版社 17 语用与认知何自然冉永平主编外研社

从语境顺应看_菊与刀_中的耻感文化

2011年第13卷第4期 巢湖学院学报 No.4.,Vol.13.2011总第109期 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General Serial No.109 从语境顺应看《菊与刀》中的耻感文化 褚倩雯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摘要: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Verschueren 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本文在顺应论理论框架下对《菊与刀》中的“耻感文化”进行了语境顺应性的分析。通过分析耻感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在交际过程中是如何对交际语境进行动态顺应并作出相应的语言选择,进一步探讨了语言的选择与文化语境的密切关系。关键词:文化语境;语境顺应;耻感文化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1)04-0071-04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褚倩雯(1987-),女,安徽巢湖人。合肥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 1引言 Verschueren 的顺应论认为,人们在语言选择 过程中总是在努力地去顺应语境以及语言结构,并且这种顺应具有动态性特征。语境顺应的动态过程,是由作为交际主体的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及其认知心理状态决定的。文化语境,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文化下人们的认知环境。这种认知环境,主要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语言交际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基于语用学综观中语境顺应理论,着重探讨《菊与刀》中的耻感文化,并分析其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是如何影响着人们的交际语言选择的。 2语境顺应 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B.Malinovski 。Malinovski 于1923年指出,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Halliday 认为,语境是由场景、交际者和方式三个 部分组成的。张志公把语境分为现实的语言语境和广义的语言语境。而根据Sperber &Wilson 的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因此语境也称为认知语境。Verschueren 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语境关系顺应论及语境的动态生成观。他认为,语境顺应的焦点是发话人和释话人。发话人和释话人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产生语境。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各方面,都依赖于语言使用者认知过程的激活。语言使用者的定位,限制了语言使用者在语境生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施展之地和建筑材料。(维索尔伦2003:128)。 自语境这一术语提出后,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多维的阐释。尽管目前研究者们对语境的观点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被广泛认同的:语境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交际中的话语含义;语境制约着语言的选择、意

语用学研究的多元视角

语用学研究的多元视角 ——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综述 广东肇庆学院江晓红华南师范大学周榕 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的总体情况,主要涉及语用学传统议题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以及学科融合的多元化研究、语境的多层面作用研究和语篇的多维度研究等语用学研究的新动向。本届会议提出的“多元化”主题代表了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笔者认为,通过了解和把握当今国际语用学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思考中国语用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研究动向;多元化 1.会议概况 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于2009年7月12-17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及部分地区的代表近1000人参加,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十多名中国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的主题是“多元化·语境·结构”(Diversity, Context and Structure)。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40余份,分为四个板块进行交流:一、大会主题发言(plenary lectures)。大会安排了五个主题发言:(1)Peter Sutton:Giving away language: Praxis versus ideology in the loss of linguistic diversity;(2)Ingrid Piller:Language learning, multilingualism and social inclusion;(3)Katarzyna M. Jaszczolt:Speaking about time: Contextual inferences and pragmatic defaults;(4)Yasuhiro Katagiri:Finding parameters in interaction -- A method in emancipatory pragmatics;(5)Janet Holmes:Whose perspective counts? Sociopragmatic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at work,引起了与会者很大的兴趣。二、小组发言(lectures)。大会安排了76场小组发言,每人发言连同提问和讨论30分钟。三、专题发言(panels)。围绕与语用学相关的话题,大会共组织了101场专题发言。四、展板交流(posters)。大会共安排了68块展板交流,展板的作者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前来的同行学者进行交流,涉及的范围与小组和专题讨论的内容基本一致。Poster因为省时有效,又能给与会者普遍发表见解的机会,一向都是国际会议采用的交流方式之一。 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语言,本届会议在这一地区召开,体现了语用学研究对多元化语言使用和研究的重视。本届会议提出的“多元化”主题代表了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围绕这一多元化的语用趋势,语用学领域的传统议题有了很大拓展,一些新的研究动向得以展现出来。 2.语用学传统议题的拓展 在指示语方面,大会有6个小组围绕指示语(deixis)、指称(reference)和回指(anaphora)展开了讨论。在特定语境下弄清直接或间接的所指关系,是语用学研究的传统议题,但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进一步拓展了指示语可探讨的维度与深度:从元表征的角度分析了回指的程序性信息和回指的句法制约关系;探讨了延指(deferred reference)的语用机制、名词短语指称的真实条件、指称的连贯性、指称的非直接言谈(indirect talk)等问题;考察了地点指示语、人称指示语使用的认知和心理因素;利用计算机处理语料库中语用指示语的标识问题等。在礼貌问题研究方面,出现了多个专题小组,讨论的问题包括:礼貌与敬语的文体选择;网络在线交流与面对面交流中涉及的礼貌,如不同的礼貌规范、策略和身份建构等问题;某些英语变体(如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新西兰英语、爱尔兰英语)在礼貌表达方面的社会语用差异;在对Levinson 和Brown &

浅析变异语用学视角下的恭维语研究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3), 315-31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22462362.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22462362.html,/10.12677/ml.2019.73043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Compliments Research under Variational Pragmatics Mohan G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May 28th, 2019; accepted: Jun. 5th, 2019; published: Jun. 14th, 2019 Abstract The gaps in the pragmatic dimension of dialectology and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regional factors in pragmatics are two concerns; thus, variational pragmatics is established as a relatively new sub-discipline. Situated at the interface of pragmatics with dialectology, it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acro-social factors on intra-lingual pragmatic conventions. Besides, compliments have been studied under the applied linguistics. As one kind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with high frequency of use in the daily life, compliments are called the lubricant of social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e use of compliments in English variation is the main focus.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study compli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yntactic features, topics, strategy choices, gender differences and age difference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Chinese compliments. Combined with the variational pragmat-ics, there are much fewer studies on the cross-regional changes of Chinese compliments. This the-sis further analyzes the cross-regional use of compliments and hopes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variational pragmatics. Keywords Variational Pragmatics, Compliments, English, Chinese 浅析变异语用学视角下的恭维语研究 高莫寒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收稿日期:2019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14日 摘要 方言学研究中语用维度的空白和语用学研究中对地域变化因素关注的缺乏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