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一、北京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简本

专题报告一、北京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简本
专题报告一、北京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简本

目录

3. 城市发展定位与目标 (1)

3.1基本条件分析 (1)

3.1.1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 (1)

——历史地位 (1)

——发展历程 (1)

——现状问题与出路 (4)

3.1.2 大国首都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的借鉴 (5)

——强国首都“世界城市”化 (5)

——首都功能叠加 (5)

——地域圈层式的功能分散 (5)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6)

3.1.3 城市竞争力分析 (6)

——世界城市体系 (6)

——中国城市体系 (9)

3.1.4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略) (10)

——比较优势 (10)

——主要差距 (10)

3.1.5 重大事件的影响分析 (10)

——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影响 (10)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 (10)

——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11)

3.2城市发展定位 (11)

3.2.1对城市发展定位判断的基点 (11)

3.2.2 发展定位 (12)

3.3城市发展目标 (12)

3.3.1 总体目标——“三步走”战略 (12)

3.3.2 相关指标系 (12)

——指标选取原则 (12)

——分项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13)

——综合指标系(表) (13)

3.4经济发展与产业支撑 (14)

3.4.1 经济发展速度(略) (14)

3.4.2 支撑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点产业选择 (14)

3. 城市发展定位与目标

3.1 基本条件分析

3.1.1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

——历史地位

北京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历史上依托中国国力的强盛,城市规模在1500-1800年间雄居世界第一(见表1)。

表1 世界首位城市的历史变迁

——发展历程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国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长期扮演政治、军事中心的“双中心”角色。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的职能并未变化,但是,附加在首都职能之上的城市功能有过徘徊和调整(见表2)。改革开放之前,北京按“四中心一基地”——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强大的工业基地来发展;其后直到1990年代初,北京设想建设成为“三中心一名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以后,“首都、古都、现代国际城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成为北京跨世纪的奋斗目标。

受城市功能定位的影响,北京建国以后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也不断调整(见表2)。建国后30年间的过度重工业化,使北京工业总量超过天津,成为强大的工业基地和全国经济中心之一。改革开放后,由于“不提经济中心”,北京开始了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历程,第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工业结构仍然呈现“重重轻轻”的格局,首都在全国经济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见图1)。而进入1990年代,北京产业结构步入快速转型阶段,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和第三产业为主体的“首都经济”格局初步形成。1994年,北京率先实现由“二三一”向

“三二一”结构的转变(见图2),在全国经济地位也逐渐回升(见图3),特别是具有全国性影响意义的产业出现转变:第二产业中的低耗水、轻污染工业专业化程度普遍上升(见表3),第三产业各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普遍升高(见表4);从2001年的分行业总产值情况看,冶金、石化、汽车及化学工业仍然是北京的支柱行业,但最大的支柱行业已经变成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表5)。

表2 北京各阶段城市性质与产业发展阶段对应一览表

.

图1 1980年代北京GDP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2 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对比情况(2000年)

图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GDP占全国比重变化情况

表3 北京工业经济基础区位商变化类型(1990/1994/2001年)

注:表中区位商值均以全国相应行业为基础计算;括号中的数字表示不同年份区位商值的变化,即(1990年区位商/1994年区位商/2001年区位商)。

表4 北京第三产业区位商变化趋势

注:表中区位商值均以全国相应行业为基础计算。

表5 2001年北京市支柱产业(前十位)产值情况

——现状问题与出路

尽管首都经济初见成效,但现状问题依存,主要表现在:

(1)中心-边缘二元结构明显。目前,北京中心四城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而其他区县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工业发展出现滞后,与上海经济差距拉大。北京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都与上海存在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工业增长滞后于上海的发展(见图4)。

图4 “八五”“九五”期间北京与上海工业总产值情况比较

(3)工业内部增长点单一,只是电子通信行业一枝独秀。近年来,北京工业发展主要靠电子及通信业支撑。2001年,电子与信息产业占高技术产业的的比重高达69.3%。

(4)第三产业增速回落,质量仍待优化。“九五”以来,第三产业增速有所回落,总量的扩张中包含了较多的价格因素,内部结构仍有待调整优化。从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看,传统的饮食业、社会服务业的中仍然很大。

未来北京发展的出路在于:“兴二优三”。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火车头,加快对传统第二产业的生机改造,逐步提高现代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结构,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带动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3.1.2 大国首都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的借鉴

——强国首都“世界城市”化

历史告诉我们,强国首都往往是世界上最具有控制力的城市,随时间的推移,在世界城市的概念出现后,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一国的强大,其复合功能的首都往往成为重要的世界城市,甚至是顶级的世界城市。

——首都功能叠加

首都城市功能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政治中心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从简单功能到复杂功能、从低级功能到高级功能的发展过程。伦敦、巴黎、汉城、莫斯科以及墨西哥城等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功能演变过程,成为功能复合的国际大都市(见表6)。

表6 首都城市功能对比

——地域圈层式的功能分散

首都城市的各种功能不一定、也不可能仅仅依托于一个中心区来支撑,往往需要不同尺度的空间来保障。世界上重要首都的发展空间往往呈现圈层式的地域格局,如“三层结构”:第一个圈层相当于建成区,第二个圈层相当于都市区,第三个圈层是更大地域范围的首都圈(见表7)。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一般趋势是:(1)将制造业向郊外迁移,中心城区集中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等第三产业;(2)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协调不断增强,城市结构往往由单核走向多核,如东京、巴黎和莫斯科都是如此。

表7 首都城市人口空间分布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具有经济职能的大国首都产业结构呈现出不断高度化、并快于国家产业高度化的趋势,第三产业发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首都(如伦敦)也越来越强调必须保持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的适当平衡,尤其与文化、信息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地位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到来之前,几乎所有具有经济职能的大国首都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工业化进程,只有当人均GDP达到相当水平后,才可能整体步入后工业化社会,但是,信息化所表现的产业导向将对工业化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3.1.3 城市竞争力分析

——世界城市体系

从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竞争力看,经济实力等的差距比较明显,但仍具有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潜力。主要表现在:

(1)北京与世界城市经济实力的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人均GDP与世界城市有成倍的差距,第三产业比重也相对较低(见表8);北京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水平比较低,外贸依存度低,1996年仅为27.7%,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7个百分点;北京在金融、生产者服务业以及跨国企业方面缺乏对全球经济的控制能力。但是,在代表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网络方面,北京与发达国家之间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北京具备建设国际信息中心和发展信息产业的可能性和潜力(见表9)。

表8 北京与世界城市竞争力经济实力比较

表9 北京与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比较

(2)北京有着较好的国际城市之间交流交往基础(见图5),并拥有相当数量的文化教育设施(见表10),具有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潜力。

图5 部分城市缔结友好城市情况

表10 北京与主要世界城市部分文化、教育设施指标比较

(3)北京的政治、文化、交往在国际上控制力和影响力相对落后。现阶段,只有两家国际事务组织机构在北京设有办事机构或联络处,北京外籍居民仅有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不足0.5%,而且,从举办大型会议数量、接待海外游客数量和机场年国际旅客吞吐量看(见表11、图6和表12),北京与世界城市差距明显。

表11 世界上主要城市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量及排名1998

注:大型国际性会议是指,参加会议人数在300人以上,外国占参加会议总人数的40%以上,参加会议的国别在5个以上,会期在3日以上。

图6 北京与世界主要城市年海外游客接待量比较

表12 世界主要城市1998年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

(4)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滞后成为北京国际性功能发挥的瓶颈。北京市民和外籍人士普遍认为,北京与世界城市的突出差距在于环境、交通方面的硬件条件(见表13)。事实上,北京城市地铁总里程为54公里,仅仅相当于纽约和伦敦的1/8、东京的1/4、巴黎的1/6;对外交通规模有限,北京仅有1座首都国际机场,规模小,年旅客吞吐量相当于主要世界城市的1/2-1/10。人均道路、人均居住面积等综合能力仅相当于世界

城市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人均公共绿地以及污染物指数等方面更是差距明显(见表14)。

表13 北京市民与外籍人员对北京与最好的国际化大都市差距的判断

表14 北京生活设施国内外比较

——中国城市体系

从北京在中国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看,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沈阳等10个城市的比较研究发现,北京在经济实力竞争力、科技化、信息化开放度与资本竞争力、劳动力竞争力、城市对外联系竞争力等方面的指标均有较好的表现。相对薄弱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竞争力也呈现良好的提升趋向,具体表现为(见表15):

(1)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竞争力,北京处于全国遥遥领先的位置。

(2)在细分后的经济实力竞争力方面,北京在某一些方面处于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地位,如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等。北京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经济实力稍弱。北京各项经济总量指标均在全国排在第二或第三的位置,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3)从北京科技化与信息化、开放度与资本竞争力比较来看,北京的科技信息中心地位稳定。

(4)从劳动力指标来看,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北京的高度集中促成了北京成为全国的教育中心。

(5)北京的陆空交通运输中心地位集中体现在北京的公路铁路客货运量和航空运输能力。

(6)北京是全国旅游中心。

表15 北京在中国主要城市中的竞争力

此外,北京有能力依托中国的发展而建设成为全球性的国际大都市。在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十分看重自身的国际城市建设,汉城、吉隆坡、巴林、迪拜、曼谷都把建设国际城市作为跨世纪的奋斗目标。进入19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也纷纷举起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旗帜。综观中国大陆,未来有可能拥有三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世界城市,即已经拥有世界城市职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北京作为当今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首都,和历史上在世界上曾经拥有的首位城市的辉煌一样,北京有能力投身到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城市竞争之中。

3.1.4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略)

——比较优势

——主要差距

3.1.5 重大事件的影响分析

——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影响

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是北京产业转型的催化剂,将提升北京作为中国知识经济辐射中心的地位,促进北京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和信息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的经典解说,确立了北京作为中国知识经济辐射源头的地位,并促使北京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和信息中心。中关村园区的建设将促进北京产业转型,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推动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北京第三产业结构。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

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北京国际影响扩大的推动力,将推动北京的国际文化和旅游中心、

国际信息枢纽、国际陆空航运中心的形成,加快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奥运是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年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的认可。人文奥运战略的实施,将加快北京迈向世界一流古都的步伐,强化北京国际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地位,并初步形成国际陆空航运中心的构架;科技奥运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增强北京发展成为国际信息枢纽和科技中心的可能性;绿色奥运战略的实施,将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北京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城市。

——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是北京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起飞动力,推动北京发展成为国际政治、科技、信息、旅游中心,加快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融入世界。北京作为具有重大影响的世界大国首都,必须并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政治中心;同时,城市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压力和可能加大,交通枢纽能力和信息科技中心的国际影响也将逐步增强。中国加入WTO,对北京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影响深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纺织等行业深受冲击;另一方面,将推动北京信息服务业走向世界,加快北京金融保险业的全面改革,促进北京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北京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中心。

3.2 城市发展定位

3.2.1对城市发展定位判断的基点

作为首都城市,北京有其诸多的特殊性,判断其未来城市功能定位应立足于以下基点:(1)城市性质及其要求。1993年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这一城市性质是对城市主导功能的高度概括,是指导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综合研究确定未来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出发点。

(2)首都与国家互动关系的要求。北京最根本的城市功能是首都,是迅速发展的世界大国的首都。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实质上是国家战略与城市战略的有机结合体。即在全球、国际和国家层面上的功能定位,是国家战略的体现;而在区域和城市层面上的功能定位,则主要是在国家战略指导下的城市战略的体现。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要求以及我国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看,北京应进一步强化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各项功能,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即世界城市)迈进。

(3)北京未来不断发展的要求。北京未来的发展正置身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能否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功能,是决定北京能否在21世纪中叶建成真正代表中国世界强国形象的首都的关键所在。因此,确定北京未来的城市功能定位,不但要立足历史和现实,更要具备善待机遇、克服困难、扬长避短的态度和信心,按照适应未来不断发展要求的高标准眼光来审视。

3.2.2 发展定位

根据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相应借鉴、国家发展战略对北京的要求等方面分析,放眼21世纪中叶的北京,其城市功能定位为:

——首都城市: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全球性国际大都市:重要的国际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及交往中心之一。

——世界著名的古都。

——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城市。

3.3 城市发展目标

3.3.1 总体目标——“三步走”战略

为实现北京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要求,北京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分解为“三步走”战略:

(1)第一步:到200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构建起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态有序、古今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借助2008年奥运会,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世界大国首都的地位,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旅游中心和信息枢纽;推进“科教兴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增强北京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综合实力。

(2)第二步:2009-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确立北京作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和谐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北京将初步建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世界强国首都和著名古都,基本建成世界级的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政治中心;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市”,将北京初步建成国际信息枢纽和国际科研中心。

第三步:2021- 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人均GDP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大都市水平,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行列,扮演着世界级的国际政治、文化、旅游、科研中心和信息枢纽角色,并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议中心和陆空航运中心。

3.3.2 相关指标系

——指标选取原则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的指标系应该与北京未来的城市功能定位紧密结合。对北京而言,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城市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并涵盖不同的城市功能要求。因此,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的指标系应包括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

——分项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1)经济指标: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非农化水平、进出口额占GDP 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本地投资比重。

(2)社会指标:包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外语普及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千人拥有电话主线、千人拥有移动电话、千人拥有个人电脑以及恩格尔系数等指标。

(3)对外交流发展指标:包括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总部数量、外籍居民人数、友好城市数量、大型国际会议数量、主要会议中心会展面积、年海外游客接待量、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等。

(4)城市建设指标:包括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地铁客运量占全市客运量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污水处理率。

(5)生态指标(略)

——综合指标系(表)

表14 北京城市发展量化目标汇总

3.4 经济发展与产业支撑

3.4.1 经济发展速度(略)

3.4.2 支撑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点产业选择

支撑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点产业包括两方面:一是支持北京国际信息枢纽及国际科研中心功能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境保护等行业;二是支持北京国际文化中心功能的产业——文化产业,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行业有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娱乐业、图书报刊印刷出版发行业、音乐戏剧演出业、教育培训业、信息咨询业、设计装饰业等。其中,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首都经济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汽车、精密仪器等现代制造业地位应不断增强。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目标定位-最新范文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目标定位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担负着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的任务,只有科学定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树立正确的远程教育质量观,才能更好地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就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以及应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进行探讨,以期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质量问题是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关心的问题,因为它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同样,对现代远程教育而言,质量问题一样是它的生命线,是其发展的关键。质量问题解决不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前途就无从谈起。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是极端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所谓远程教育质量观,就是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各个历史时期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是远程教育目的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反映。由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使命、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质量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这是客观存在并且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发展显示出的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知识的发展与传播依托网络的高速发展,显得更加便捷。人们对教育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教育需求层次的日益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又带来了一个春天。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有意识的知识传播,从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然而远程教育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运

作途径和手段与传统教育有很大区别,这就容易使那些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的学生和社会组织,在接受远程教育的时候,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认为远程教育的质量应该与传统教育的质量看齐,并且由此引发了对远程教育质量的怀疑和担忧。 1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 要解决上述的种种困惑,必须要理解远程教育的使命,明白远程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它的出现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所以我们要明确的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 1.1现代远程教育担负着普及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艰巨任务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公认的数量指标,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基本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普及化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而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截至1999年只有9.5%左右,这其中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如果除去成人学历教育所占人数,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 5.6%,距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4.1%)和达到大众化阶段的最低限(15%)都还有相当距离。我国要在2010年使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任务相当艰巨。大众型、普及型人才的培养,光靠传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高等教育

确定发展目标

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第1课:确定发展目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2.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现在的我”,明确“将来的我”,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 3.根据职业生涯发展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简要复习一、二单元关于职业生涯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有关内容,由如何根据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导入新课:“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二、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一)阅读课首案例《他的选择没有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晓强中职毕业时,为什么主动放弃管理岗位,决定去一家企业开数控机床?

2.晓强的工作态度对成为高级技师起了什么作用? 3.晓强的择业成功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二)各组推选2-3位代表在班上交流,分享本组讨论结果。 (三)教师归纳总结,重点分析晓强确定的发展目标,并引入“第一课确定发展目标”的学习。 二、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导入语:常言道:“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心中的罗盘,人生因为有目标,才会执着地去追求。你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吗?发展目标是如何构成的呢? 1.指导各组学生阅读讨论第一目,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主要由什么构成? (2)什么是长远目标?什么是阶段目标?二者有什么关系? (3)课首案例中晓强的长远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 (4)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2.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 3、教师归纳总结,强调及早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中职生现在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1、教师引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实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于“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需,择己所利”的现实,实事求是地分析发展条件,

北京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区县功能定位发布北京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区县在全市总体发展中的积极性,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城市总体功能的优化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2005年正式发布。 该《指导意见》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把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 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两个区,集中体现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集中展现古都特色,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 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涵盖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重要功能区,是体现北京现代经济与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区域。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是拓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经济服务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为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这个区域涵盖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平原面积广阔,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其主要任务是依托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增强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人口承载功能,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为全市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这个区域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山区占辖区面积均在62%以上,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公司定位和发展规划

公司定位和发展规划2017年6月

一、定位和发展目标 1、定位 负责管委会授权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对授权范围内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起授权范围内有过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围绕经开区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资产布局结构、投资实业等手段,推进经开区产业培育、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 2、目标 以管资本为主,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管委会的经济建设战略为指导。通过投资和设立企业,组织施实资本运营(资产经营、资本运作),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有效提高资金的

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营架构, 二、公司架构 1、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结构及各部门主要职能 部门一)党群、人力办公室: 1、拟订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 2、承办公司党支部日常工作,负责党员队伍建设相关工作。 3、负责公司公文流转,影像资料、印章、证照、档案和保密管理工作。 4、负责会董事会联席会议、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并对决策事项、领导交办事项进行传达、反馈。 5、负责公司公务接待、会议、车辆等管理工作、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维护、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 6、负责公司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负责公司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双拥共建和节日慰问工作。 7、负责公司网站建设、运行管理和安全维护和办公信息化管理。 8、承办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部门二)、财务部: 1、拟订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 2、负责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做好会计核算工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定位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 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定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建盛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的双向发展和并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 创造性的“智慧资本”同时推动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 国际国内新的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也是 国际、国内新的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条件下的文化发展战略。国内外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以“创意”为智慧资本,实现文化资本与产业 资本的联合与融合,充分体现了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 转型。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必须高标准明确自己的定位,高标准的文化创意产业 定位才能发展高品位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辐射力和 可持续发展的强势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充分体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 北京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在推动首都的文化经济发展的同时,有 力地推动首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2003年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分析了世界特大城市, 特别是首都城市的政治经济、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根据 北京的现实条件确立了北京未来的发展定位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一202。年)))文本进一步明确了北京的主要发展目标定位—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 这个发展目标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必须契合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站在 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立足首都、重视本土、辐射全国、观 照国际,高标准明确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全力打造具有首都优势、本 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 284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定位 1.遵循国家首都的发展定位目标,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中国文化创 意产业中心城市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的性 质、功能和内涵远远超出了作为地域性的北京的城市概念,北京的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建设中具有引导性的垂范作 用。国家首都的定位决定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首都性质和首都特征。北京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在体现首都的文化经济战略的同时,也体现着首都 的文化事业发展战略。因此,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具有高标准的文化发 展定位和文化经济定位。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文化、人才优势,在经济发展 和城市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社会事业发展、金融产业、科 技创新、人才资源和智慧资本等方面具有其他中国城市所不具有的突出优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①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 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关键词:城市群;定位;协同发展;京津冀 1引言 大城市群,是指以1~2个特大型城市为核心,包 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大城市群往往是一国或一个大区域进入世界的枢纽,是世界进入该区域的门户,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增长极,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大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背景为:在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世界经济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的空间”所代替。世界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已经逐步建立在“流”、网络和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也就是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节点,即控制中心。在当今世界,处于世界性“流”的节点上并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门户城市”,其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地位比相同级别的制造业大城市要重要得多。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具备条件逐步建设成为对东亚、对世界经济有明显影响的全球性城市群。以三大城市群及其所直接影响的经济区域来构建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是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的重要目标(陆大道,2008)。 上述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 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图1)。在此区域范围内,集中了3000多万城市人口,2013年GDP 总量约4.8万亿元,沿着上述城市的连接线所包围的区域约60000km 2。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京津冀的相互经济联系及发展特点,分析主要核心城市的优势与特点,探讨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标与任务。 2京津冀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发展特点 京、津两市在河北省地理范围之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大直辖市之间及其与直接腹地之间具有多方面的利益联系和利益矛盾,两市一省经济发展也逐步形成自身特点和优势。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认识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途径,有助于制定科学的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规划。2.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经济利益关系及发展中的问题 2.1.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发展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及影响 河北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规模和国土 收稿日期:2015-02;修订日期:2015-03。 作者简介: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mail:ludd@https://www.360docs.net/doc/122771658.html, 。 ①本文主要内容来自“关于京津冀大城市群各部分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报告课题组成员有:陆大道、叶大年、黄荣辉、 郑度、傅伯杰、郭华东、周成虎、樊杰、刘彦随、刘卫东、刘慧、陈明星、 周侃。本文由陆大道执笔。 265-270页 第34卷第3期2015年3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4,No.3Mar.2015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要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 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要在开放条件下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并以此来确定北京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 回顾历史,北京的功能定位,从建国以来曾发生过多次变化。刚解放时,北京有20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上百人的企业只有几十家,且大多数企业是手工业户,1949年北京全年的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人民币1亿元。在这样的城市基础上,怎样建设首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很大难度。难怪毛泽东曾提出首都是否要搬到上海去的问题。因此,为推进首都的建设,北京当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并以一种革命的或创新的精神来理解北京工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有人援引美国华盛顿和德国波恩的例子,反对在北京搞工业,甚至声称在北京搞工业是“扰民”、是触犯“天条”。1956年北京提出的要把首都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意见得到中央的肯定,1958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科学技术中心和经济中心”。这里北京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本质上是把北京定位于工业发展中心。按照这种功能定位,北京在建国初期就搞了一些无线电、棉纺织、机械、化工、钢铁和建材等工业项目。 1961年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北京虽然提出今后工业发展不求大而求高,要符合“高、精、尖、吃、穿、用、质量第一”的10字方针,但这一方针并没有坚持贯彻下去。以后,北京又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三线和发展地方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搞了一大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项目。到1979年,北京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63.7%,仅次于辽宁居全国第二位,北京因此成为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首都。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作了四项指示。在指示中,中央提出:首都有什么特点?至少有两条:第一,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第二,首都是对外窗口,全世界通过北京看中国。因此,要把北京建成全中国、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第一流的城市;要使北京经济上不断繁荣,要着重发展旅游业、服务行业、高精尖的轻型工业和电子工业,下决心基本上不发展重工业。这些指示,标志着北京的功能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

北京的城市格局

北京的城市格局 杨宝康 公元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改其名为北京。北京,从此成为了这个伟大国家的首都。 1949-2016,67年的漫长历程。在这67年中,北京,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北京。 1993年10月6日,中国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的城市格局也在此时一锤定音。 北京从明代开始直至清末,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民国时期改国都为南京,发展才停滞了一会。直到1949年定都北京,北京城基本保留了清朝时代的城市格局,旧城分内外两层,内城由于临近皇城,所以布局规划相对合理,胡同之间的道路都是横平竖直,而外城由于条件较差,所以发展出了很多斜街,布局显得凌乱不堪。 1993年,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现在的北京市下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延庆、密云16个市辖区(合计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47个街道、144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合计329个乡级行政单位)。总面积共16410.54平方千米。 现在的北京,采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模式,旨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首都功能与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将北京建设为宜居城市。北京市的“两轴”是指长安街和中轴线两条轴线,沿中轴线方向,主要

发展文化功能。中轴线作为北京历史的象征,城市的轴心,很多著名建筑都围绕中轴线建设,而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地安门、钟楼、鼓楼。可见其浓浓的皇族气息,而现在更有人民大会堂和英雄纪念碑加入其中,中轴线两侧的著名建筑更是数不胜数,北海、国家大剧院。使得中轴线成为了北京的标志之轴,更使她具有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独特精神。 而长安街则担负着 重要的首都功能,即行 政与经济。长安街沿线, 有西单和王府井两大商 街,成为北京乃至中国 经济磅礴发展的象征,这两大上届聚集了诸多世界级的商业项目,如老佛爷百货、西单大悦城。行政方面,长安街上拥有中国最重要的行政中心——中南海。中南海现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党的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居住地。可以说是北京首都行政功能的集中性体现。 说完两轴,再来说说两带。两带是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这两个发展带,主要包括众多的新城,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有顺义新城、通州新城等。 图1中南海

目标定位和工作思路.doc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学院党政、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4-2007任期3年来,国际交流学院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和建设多科性大学为中心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为保障,认真抓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并积极探索、解决新机制磨合期引发的新问题,圆满完成了任期内的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就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目标定位和工作思路 根据学院成立时间短等实际情况,我院在实践中通过反复探索与调研,在学院的目标定位和工作思路上形成了如下共识。学院的工作目标定位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为重点,专业层次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一流的外语教学服务于全校各个学科,依托轻工业学院多学科优势,打造具有轻院特色的外语专业品牌,构建具有大连轻工业学院办学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 围绕着学院的工作目标我们确定的工作思路为:规范发展、注重实效、形成特色、综合提高。 “规范发展”所强调的是:注重规章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尊重外语教学的规律,全面规划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按教学规律与客观实际制定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

“注重实效”具体是指体现在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工作,以及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形成特色”既是本院管理理念,也是本院围绕外语教学与研究应求取的一大目标,强调“教学与科研并举”;提倡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成果。 “综合提高”是工作求得的整体目标,具体包括管理水平和外语实际的教研水准的同步提升、大学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齐头并进、外语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共同发展 二.学科建设 1、2004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新增英语专业的评估中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英语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2005年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准备,成功申办日语本科专业并于2006年招生,使学院摆脱了单一英语专业的局面,从而使英语和日语两个语言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相互支撑。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搭建人才构架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使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学缘结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根据我院师资队伍年龄低、学历层次低和职称低的现状,

20151012 北京城市定位及产业发展

北京城市定位及产业发展 (信息源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一、城市性质及定位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去掉了“经济中心”)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主要职能 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提高国际影响力;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 (1)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2)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3)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4)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

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5)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6)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四、经济发展策略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强化首都经济职能。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个人工作定位、思路及发展计划

XX个人工作定位、思路及发展计划 一、个人工作定位我做为生产主管,首先我认定领导赋予我的这个岗位。在这个岗位上我会不负重任、把好方向、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认真学习、研究、实践、总结。面对当前冷峻的纺织行势,只要领导认可我还愿意在本岗位工作。纵使一路荆棘、一路狂风暴雨,我依然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迈着坚定的步伐跟紧领导决策、在生产管理这个岗位上无怨无悔。对于领导给予的薪酬分配我无条件的服从。虽然我们的收入和福利都不能和其他企业一一攀比,但我和大多数同志一样,都能题会到我们低效益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明白只有通过企业才能保证好大家的收入。 二、发展计划: 我从XX年开始的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找一分工作走上了远离家乡的打工路,实现自己较低层次的需要。进而追求的是:财富、地位、和名望。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工作的成就感是我今后的规划追求和工作的动力。从他人的成功和错误中学习,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功联系起来,使自己工作目标超越财富和地位之上。结和实际工作制定以下XX年工作计划: (1)质量方面:满足用户要求,优一等品率不低于98% (2)产量方面:用最少的能耗费用生产出适可销售行情的量。

(3)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纺织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定期给员工讲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操作要领,安全演习等,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 (4)节能降耗:合理用工、合理配棉、严格控制机配件、物料、电耗、跑、冒、滴、漏等。 (5)稳定员工:管理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权威,但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只能使部分人怕犯错误,要想员工有凝聚力、与企业同心同德、还要靠情感、用执着和人品换取人心。 (6)执行力:我做为生产主管要做到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做到执行和决策方案相匹配,带动员工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变成效益。 三、工作思路目前纺织疲软,跟本问题在于大部分企业难以适应新行势要求,最大的问题不是劳动力成本上涨,也不是生产经营不力,而是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引起的订单大幅减少、出口困难,使企业限入“危机”,大浪淘沙势不可挡。但有一点很坚信,谁掌握了新的技术优势、培育新的利润来源谁就会赢得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老是停留在低端产品生产节段,就永远没有竟争力,在市场上就会时时受制于人。那我们今冬明春的技改就很必然了。 在公司领导引导我们、“不可闭门造车,要认真分析国内国际行势,做好行业调研,掌握行情动态,对行业做好预

说说首都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2771658.html, 说说首都功能 作者:李曦辉赵晨丽 来源:《前线》2015年第02期 首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核心城市,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层面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不论是单一制、复合制、联邦制甚至邦联制的国家,其首都功能和发展路径都存在边界效应,并非包罗万象总为上道,而是过犹不及适度才好。 各国首都主要功能模式比较 各国首都功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其功能的确定主要应考虑首都的历史与现实。具体来说,首都功能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国模式与小国模式。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聚集为城市,继而演化为国家。单就国土面积而言,国总有大小之分,大国与小国的首都发展路径和核心功能定位,也是不一而足的。 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度,堪培拉的首都职能主要体现在政治中心上,其政治核心功能的定位也源自历史的演化和政治的博弈。早在1788年澳大利亚建国之初,首都初选是在墨尔本,当时的悉尼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再到20世纪初澳大利亚成立联邦政府时,悉尼和墨尔本的首都地位之争在政治家的拉锯战中越演越烈,为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在悉尼和墨尔本之间新建了后来的城市堪培拉,并将其作为首都,并赋予了单一的政治中心功能。 日本,国土面积仅有澳大利亚的二十分之一,其首都东京,却是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于一体。东京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由此构成了东京特色的首都圈。作为日本全国的政治中心,东京汇聚了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作为经济中心,金融业和商业发达的银座区可谓是京东心脏,而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也都分布着众多的日本企业;作为文化中心,东京拥有日本百分之八十的出版社,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国立图书馆也是规模大、设备全;作为教育中心,日本三分之一的大学和超过50%的大学生都聚集在东京。 联邦模式与共和模式。联邦制国家组建之前,各成员享有独立自主权,加入联邦之后成员国让渡权力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共和制国家则不同,这二者在不同模式下的首都功能定位又是如何,也值得探究。 俄罗斯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莫斯科自成为俄罗斯联邦首都之日起,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作为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莫斯科除去政治中心的功能外,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商业中心、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与化学工业尤其发达,机械和仪表制造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莫斯科还兼具文化中心的职责,展览

北京(地区)首都地位与天津城市定位之浅见

北京(地区)首都地位与天津城市定位之浅见

摘要:自宋末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由此,随着几代封建王朝长期在此建都,天津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发成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想探讨的,就是北京这片地域在这几百年间的城市定位的影响以及对天津城市设计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天津,北京,城市起源,交通体系 正文: 天津,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城市。由天津向西北约120公里,便到达北京;东行约69公里,即可出海。自金元以来,天津地区便以“河海之冲”和“畿辅门户”著称。明清时期,天津有一个军事据点和漕粮运转中心,发展成为运河北部的新型商业城市;在开埠以后的几十年中,又迅速成长为工商业大都市。天津以上的成长过程,虽然有其他各种因素的促成,但笔者认为主要由两个因素——西北的北京与东面的海运漕运——共同影响而成。因此,要谈天津就不得不说说她的这位“悍兄”的存在——北京。一、北京为什么会成为首都 中国古代的王朝在选择建都地点时要考虑很多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作为一个王朝的首都,安全是最重要的。首都的四周最好有大山大河,可以为首都的防御提供天然屏障。 其次是粮食问题。一旦选定了首都,那么就会有大量的人口涌入。这里边不但有伺候皇帝的太监宫女,还有大量的文武百官及其家眷,以及负责首都防御的军队。这些人都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可以想象,众多的小商小贩及手工业者也会随之涌入,这就给首都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粮食压力。 再次就是经济问题了。中央政府和宫廷都需要巨大的开支,对物资和金钱的需求量非常大。 第四是地理位置的问题。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古代,国家的首都最好能处于国家的中心,这样交通就会便利些,也便于对全国的统治。 第五也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问题。一座城市一旦被前朝选作首都或曾做过统一王朝的首都,那么它在人们的心理上便会产生一种“正统感”,似乎只有在这里建都的王朝才是正统。 具体谈到北京。第一个建都北京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但燕国是个小国,且地处偏僻,没有什么影响力。第二个是辽国,但辽国有五个首都,正式的首都并不在北京。北京只是其四个陪都中的一个,而且辽国的疆域也太偏北,所以对于北京作为古都的地位也没什么贡献。第三个是金国,金国曾先后两迁其都,北京只是其三个首都中的一个,而且建都的时间也不长,也就是几十年的样子。再加之金国并没有统一全国,所以只能说对北京的古都

学校理念和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理念和发展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是我们近年来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立足于高中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的制高点,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着眼于学校的终极培养目标,把学生的发展看得高于一切。这一办学理念,深刻反映了学校在教育方向和育人目标上与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同一性,集中体现了学校在办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要彰显的育人特色和工作重心: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发展学生特长,全面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二、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的定位和总体目标: 学校的功能重在育人,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从学校办学性质、生源基础、全县人民需求等诸多因素看,从建校以来就一直承担着尽可能多地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使其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不能上大学的,使其担当起当地经济建设的重任。尤其是面对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面对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无法考取大学的现实,我们把学校定位在升学与就业的综合预备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上。根据这一定位,学校长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的育人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素质全面、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现代人”。 ⑴、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现代人,精心打造“有特色的示范性高中”,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 这一目标的内涵是: 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致力于学校整体育人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的高质量。 ②、在充分发挥高中基础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弘扬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挖掘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突出县一中的办学特点,大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彰显独有的学校育人特色。 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力求在教育思想、教学管理、设施设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与省内外名校同步,实现办学水平的现代化。 这一目标要求我们: ①、遵循教育规律,走规范办学、和谐发展之路,这既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的基本保证。 ②、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发展学生特长,全面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③、继续保持和发扬翼中的办学传统和育人特色,依靠全校教工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建成省一流高中。 ④、借鉴省内外名校办学经验,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学生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要有较大突破。 ⑵、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继续加强学校硬软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力争在2011年实现进入地级示范高中的奋斗目标。

职业目标定位怎么写

职业目标定位怎么写 职业目标定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落脚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目标定位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目标定位怎么写范文一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专生,平日里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学有所成。课余时间我喜欢看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遇事沉着冷静的我喜欢交朋友,善于与人相处,做事认真,动手能力较强,有恒心,有毅力……我相信自己可以,我知道自己能行!加油!!! 1.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在《学生就业指导》课堂上,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C(传统型)、S(社会型)、E(企业型)。我的具体情况是:我的气质类型属于黏液汁,有着遇事冷静,坚毅的特点,能吃苦,力求更好。而我自己也比较倾向于传统型的职业,比如:办公室职员。我坚信在我喜爱的岗位上我会战胜自己,勇于超越自己。 2.职业能力(能够干什么)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学习,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我的事务执行能力、办公技能高,而机械操作能力低;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善于照顾人的我

会在工作期间做到游刃有余,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还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自己做出更好的业绩。 3.个人特质(适合干什么) 在大学学习期间,为了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克服了自己以前胆小,不爱说话的缺点,使自己更好的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喜欢安静的我,倾向于安定、稳定的工作,只求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三百六十行。不管什么行业,我最看重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在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余热;另外,在公司(单位)允许的条件下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以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以便可以学以致用,为公司(单位)创造更多、更好的收益,在自己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胜任能力(优劣势是什么) 我的优势:酷爱读书,长写作,遇事冷静、果断,做事认真,人际关系好,有信心,有能力,有上进心……在我的人生字典中没有“认输”两个字,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我就要做到最好,凭着我对任何事情的一腔热血我永远都不会放弃,最终我都会站在成功的峰颠笑看世界。 我的劣势:多愁善感一直是我的缺点。在这个飞速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确定发展目标(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第1课:确定发展目标(一)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 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 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2.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1) 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观念。 (2) 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现在的我”,明确“将来的我”,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 3. 能力目标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简要复习一、二单元关于职业生涯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有关内容,由如何根据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导入新课:“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二、学习第1课第一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一)阅读课首案例《他的选择没有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晓强中职毕业时,为什么主动放弃管理岗位,决定去一家企业开数控机床? 2. 晓强的工作态度对成为高级技师起了什么作用? 3. 晓强的择业成功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二)各组推选2-3位代表在班上交流,分享本组讨论结果。 (三)教师归纳总结,重点分析晓强确定的发展目标,并引入“第一课确定发展目标”的学 习。 二、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导入语:常言道:“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心中的 罗盘,人生因为有目标,才会执着地去追求。你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吗?发展目标是如何构成的呢? 1. 指导各组学生阅读讨论第一目,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主要由什么构成? (2) 什么是长远目标?什么是阶段目标?二者有什么关系? ⑶课首案例中晓强的长远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 (4)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2. 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 3. 教师归纳总结,强调及早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中职生现在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重要意 义。 三、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1、教师引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实际,要选择

第三单元 第1课 确定发展目标(一)教案

第3单元第1课第1课时 确定发展目标 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傅伟民(湖南省株洲技术学院)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1) 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观念。 (2)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现在的我”,明确“将来的我”,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 3.能力目标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身自条件”,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运用案例教学法,借助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明确“适合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观念,规范行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简要复习一、二单元关于职业生涯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有关内容,由如何根据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导入新课:“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二、学习第1课第一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一)阅读课首案例《他的选择没有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晓强中职毕业时,为什么主动放弃管理岗位,决定去一家企业开数控机床? 2.晓强的工作态度对成为高级技师起了什么作用? 3.晓强的择业成功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二)各组推选2-3位代表在班上交流,分享本组讨论结果。 (三)教师归纳总结,重点分析晓强确定的发展目标,并引入“第一课确定发展目标”的学习。 二、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导入语:常言道:“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心中的罗盘,人生因为有目标,才会执着地去追求。你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吗?发展目标是如何构成的呢? 1.指导各组学生阅读讨论第一目,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主要由什么构成? (2)什么是长远目标?什么是阶段目标?二者有什么关系? (3)课首案例中晓强的长远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 (4)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2.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 3、教师归纳总结,强调及早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中职生现在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