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德乃兴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惟德乃兴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惟德乃兴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惟德乃兴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山川之宝,惟德乃兴”是德兴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都知道德兴由此得名。要知道“惟德乃兴”及德兴地名的由来,还要从历史上两个人物说起。一个是邓远,另一个是李昪。

邓远扬德。德兴(那时还不叫德兴)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为吴、越、楚地,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在皖、浙、赣三省边塞“建邑银城”设立了乐安县,古县城址设在银城堡。南朝陈天嘉年间(公元560-565年)改乐安县为银城县。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朝廷在银山设置银场,叫邓公场,并任命邓远为主事,负责开采银矿,从此大规模的采银冶银开始了。《元和郡县志》记载,邓公场当年“出银十余万,收税银七千两”,产银量占全国的59%,为盛唐主要银产地之一。

为什么朝廷会在银山以邓远的名字设立采冶银场?并任命邓远为主事呢?隋朝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6年),鄱阳郡都尉张蒙发现了银山银矿。张蒙是怎样发现银山银矿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白鹿遗踪”向我们讲述了银山银矿发现过程。张蒙非常喜欢打猎,有一天来到德兴,晚上看书,由于白天骑马太累,不知不觉靠在书桌上睡着了,朦朦胧胧之中,眼前突然一只白亮晶莹的白鹿闪过,张蒙立即起身上马,朝白鹿追去。白鹿忽隐忽现,似

乎在挑逗张蒙。张蒙大吼一声,张弓搭箭,朝白鹿奋力射去。白鹿负伤而逃,只见一路上血迹斑斑。张蒙顺着血迹追去,追到一个山洞前,哪里还有白鹿的影子?张蒙一急便惊醒过来,这时天已大亮,发现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吃完早饭,张蒙觉得这个梦比较蹊跷,便带领随从沿着梦中走过的方向寻找,果然来到了一个山洞前。进洞一看,只见洞内银笋连绵耸立,银光闪闪。从那以后,许多德兴人扛着铁锤,拿起钢钎,支起钢锅,在银山采银炼银了。

那时的银山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官府也没有派人管理。从张蒙发现银矿到朝廷设立邓公场,期间有60多年的时间,整个银山银矿开采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乱采乱挖,山林破坏严重,为争矿打架斗殴,废水横流等等。这时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他就是邓远。邓远是当地普通老百姓一个,但他怀有一腔报国之情,怀着一颗干事业的雄心,通过对群众无序开采银矿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写成一篇好的调研文章,送到了当时的鄱阳饶州府知州窦俨手中。窦俨对邓远的报国之忠义非常感动,同时对邓远文章中提出的治理方案也非常赞赏,于是马上写成奏章上报朝廷。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邓远第一次上书到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朝廷最终下令设邓公场采炼银,邓远毫不气馁,6年内多次上书陈述设官场治银的好处和具体实施方案。朝廷最终被其感动,下旨在银山设邓公场,并由邓远负责,专事采冶管银,

从此,德兴结束了银矿群挖乱采的历史。从唐朝(公元675年)至宋朝(公元1037年),邓公场(后更名)一直开采了360余年,生产白银过亿两,成为朝廷财政的重要支柱。宋仁宗景四年(公元1037年)当时鄱阳饶州太守范仲淹因银山采场山穴崩塌,银矿品位也越来越低,资源接近枯竭,而银课(税收)却没有降低和取消,于是上奏朝廷,取消了银山采矿场。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勘探队在银山发现了大量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田,1958年8月,成立德兴铅锌矿。1966年9月更名为银山铅锌矿,通过改制后,现成立了江西铜业公司银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邓远死后,德兴人为感念邓公之德,在银山脚下特意修建了一座邓公祠,纪念邓远。人民群众怀念邓远,不但是感谢邓远整治了矿山,带富了当地群众,而且还对其崇高的品德念念不忘,有一则发生在邓远身上的故事至今仍在德兴人民代代相传,这就是“红炉著迹”故事的由来。“红炉著迹”也有说是“红炉铸绩”的,意思是永久地把邓远的功绩和品德镌刻在德兴人民心中。

邓公场隶属于江西盐铁都院。都院巡检使是个贪财之徒。有一天,都院巡检使来邓公场视察工作,当天晚上暗示邓远行贿不成,便产生了陷害邓远的恶毒之心。第二天上午在视察炼炉时,趁邓远等陪同人员不备,将早已准备好的藏在衣袖中的一块银锭抛入翻滚的炼银炉水中。邓远眼尖手

快,伸手探入炼银炉水中,将那块就要化成银水的银锭捞出,邓远因严重烧伤而去逝。有的人会问,邓远为什么要不顾生命危险去炉水中捞出银锭呢?如果那位贪官的阴谋得逞,抛入炉水中的银锭化成银水后,每炉的出银量就会增加许多,累计起来,整个邓公场上缴的银课(税)是非常吓人的。一来可以治邓远的瞒产漏税欺君之罪;二来使群众的税收负担大大加重,同时又把矛盾转嫁到邓远身上,人为创造干群矛盾,把邓远赶下台。为粉碎贪官的阴谋,邓远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入滚烫的炉水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李昪布德。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潘镇割据,拥兵自重。其中,扬吴(南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唐皇族后裔徐知浩经过20年苦心经营,逐渐掌握了南吴政权,于天裕三年(公元937年)顺应历史朝流,废黜了荒淫无度的吴帝杨薄,登上了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昇元。第二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据史料记载,南唐“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

南唐得国后,烈祖李昪休兵罢战,敦睦邻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整治盐银。这些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南唐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发展。《钓矶立谈》说:“于时,中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丰采”。宋《庆元建康续志》说“淮船分蚁点,江市聚蝇声”。安定、

繁荣、富强的南唐,还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史记“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国宝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描写的韩熙载就是投奔南唐的著名北方人士。

李昪之德不仅体现他的“仁政德治”治国方针上,而且也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史料记载,李昪平时穿的是草编的鞋子,洗脸用的用具是铁制的,夏天睡觉的帷帐是用土青葛布织成的。李昪吃、穿、用方面非常朴素节俭,就连住的皇宫也不讲究,只是把原来的杭州知府衙门稍作修缮,便作为皇宫。

南唐昇元二年(公元938年),李昪调整行政区划和整治盐银业时,将目光投向偏远的邓公场,李昪决定在邓公场设县。可取什么县名呢?李昪在听了邓远的故事之后,思绪万千,回想起唐朝末年“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辐数百里,人烟断绝”的百姓痛苦,又联想到自己创业之艰难,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千古名句“山川之宝,惟德乃兴”。高山河流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只有施行德政,用仁爱之心爱民,启用有德之官管理百姓,真心为民谋幸福,才能够发挥资源宝藏的作用,富一方黎民百姓啊!德兴县名由此而来,一直延续至今。

李煜失德。李煜是李昪的孙子,史称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不励精国治,发展经济,认真治理国家,整天过着

浮华奢侈的宫廷生活,只用了15年时间就将爷爷打下的江山和积累的财富挥霍殆尽,沦为亡国之君。有史记载,每年的七月初七,李煜下令用红白绸缎连接成月宫天河的样子,与宫女玩牛郎织女相会游戏,一百多匹绸缎用一天就不要了。其后宫有一宫女叫窅娘。生得纤小秀丽,善于跳舞。李煜命人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花,花上装饰珠宝、缨络、细带。窅娘用帛缠足,使得它“纤小屈上如新月”,然后,穿上素袜,在金莲花上起舞。时人争相仿效,市场上还因此出现了纤小的弓鞋。这便是中国妇女缠足习俗的开始。南唐亡国后,李煜被带到了北宋京城,开始过着半是俘虏半是寓公的生活。这时,他有了切身的亡国之痛,才真正清醒过来,感到悔恨、绝望。想起再也见不到的故国山河,整日以泪洗面。李煜把他的孤寂、愁苦、悔恨的真情和对江南故国的思念,都填进了他的词里。在《浪淘沙》中,他写道:“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在《虞美人》中,他又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两年后,李煜被宋帝用“牵机药”毒死。

自南唐昇元二年,德兴设县以来1000余年历史长河中,德兴星光璀灿,人才辈出,他们用自己的理想、情操和一颗为民的心诠释着“惟德乃兴”的真谛,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使“惟德乃兴”成为德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传承力。

张潜著《浸铜要略》,个人品德彰显极致。北宋湿法炼铜家张潜(银城镇吴园人)参考汉代《神农百草》有化铁为铜的简要记载。利用72处泉眼,无数次试验,最终掌握湿法炼铜的技术要领:“遂知所谓石胆者,其变化之功特在于水,其制化之妙特在于浸,而不在于炉火之间尔”。呕心沥血写下了科学巨作《浸铜要略》。试验成功后,张潜并没有利用湿法浸铜为己谋利,而是将《浸铜要略》献与朝廷,在全国推广,为国谋利。宋朝张焘《浸铜要略》后序说:“朝廷即下其法于铅山,及饶之德兴、利韶之岑水等处。行之一岁,收铜无虑数百万计。一时叹异,惊所未睹”。《浸铜要略》在全国推广后,铜产量大增。宋代江西德兴、铅山、岑水为全国三大铜场,其胆铜年产量170万斤,约占全国的25%,南宋绍兴年间胆铜产量则占全国年总量的85%以上。《浸铜要略》不仅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采铜业的发展。湿法炼铜是中国首创,比欧洲要早500年,湿法炼铜的工艺技术在十六世纪传入欧洲。公元1670年西班牙铜矿才开始规模性地采用湿法炼铜技术,十七世纪扩大到英、法等国,20世纪后,才普及到世界各地。

夏原吉江南治水,官德深受百姓称赞。夏原吉(李宅乡中村人)明初官至户部尚户,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江南又发大水,明成祖朱棣派户部尚书夏原吉迅速赶赴江南

之水。夏原吉在江南进行了实地勘察,最终确定了引导吴淞江之水北出刘家港的治水方案。同时决定放弃吴淞江下游故道,疏浚范家浜,引黄浦水归于海。治水方案得到朝廷批准,夏原吉随即征集十万民工,开始大兴水利。当时,他以身作则,身穿布衣,手下要给他张伞,他动情地说:“百姓都在酷日下暴晒,我怎能忍心独自舒适呢?”在他的带动下,第二年九月,所有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夏原吉的这次治水,首先从夏驾浦导吴淞江之水达刘家港,而暂时放弃吴淞江东段,这就是后世高度评价的“掣淞入刘”水利工程。工程完工后,刘家港水势大增,波澜壮阔,海船巨舶都可以自由进出,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从刘家港出发的。在上海,夏原吉重点疏浚位于上海县治东北的范家浜,通海引流,使它直接与黄浦相连,实现江浦合流,吴淞江以后便汇入黄浦。黄浦汇纳诸流后,水势大增,许多远洋巨艘从此可以直抵上海城下,近上海港的崛起,与此不无关系。夏原吉初来江南治水之时,因工程艰苦,百姓中出现了一些怨恨情绪。但工程兴修后,迅速收到功效,以后很长时期都没有发生大的水灾,老百姓纷纷颂扬夏原吉。上海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尚书治河,功多怨多。千百年后,功在怨磨。”

丁桓公修建八桥,社会公德古今传颂。清朝中期,德兴市新岗山镇丁村村民丁桓公,一心为公,积善积德,省吃俭用,日行一善,一个人建了八座单拱桥。他的善行善举,

在当地广为传颂。现在当地村民路过村中仍保存完好的沿溪桥时,都默默地怀念丁桓公这位“布衣好人”,感念其崇高的社会公德。

祝炎投身职业革命,生命如夏花般美丽灿烂。1925年6月,祝炎(龙头山乡暖水村人)经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北伐军进入江西,革命形势日趋高涨,祝炎受党组织派遣返回德兴,在张村、大田、苏家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共产党员。同年12月,中共德兴支部成立,祝炎任支部书记。北伐军进入赣东北地区后,祝炎在银城、暖水、新建等地,公开进行革命活动,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德兴支部转入地下开展工作。1928年1月,祝炎在“弋横暴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4岁。祝炎为了革命理想,积极投身职业革命生涯,用他年轻而又永恒的的生命擎起一面崇高的职业道德红旗,永远高高飘扬。

陈美丽替夫还债,诚信美德感动着亿万人。2007年4月,陈美丽(李宅乡宗儒村人)的丈夫在一次扑打山火中英勇牺牲。陈美丽听丈夫生前提起借过乡邻乡亲的钱,但具体金额无从知晓。陈美丽怀着一颗诚信而又坚强的心,一方面挑起家里的重担,悉心照顾公婆和儿女,另一方面在自家门口张贴告示,替丈夫还债。承诺不管有无借据,只在说

得出根据,一律认帐,坚决兑现。自那以后,陈美丽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外出打工挣钱还钱。2008年陈美丽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物,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10年7月,德兴市委结合德兴的实际,站在时代的前沿,对我市的传家宝“惟德乃兴”再次赋予她新的文化内涵。在古人总结的“十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精炼加工,将“惟德乃兴”的核心“德”浓缩成“六德”精华,即:公民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干部“官”德。

《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

毛诗序: 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毛诗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译文】 《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

王尔敏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的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有着灿烂文化,一个处处充满美感的国家。然而,在近代战争的枪炮声中,这个古老的国家犹如一座古屋,被暴徒残忍的炸毁,剩下了满堆的瓦砾;它犹如一头睡熟在笼子的雄狮,任人拿着鞭子抽打,滴着淋漓的鲜血。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写满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最没有骨气、最没有人格尊严和最不愿意提起的一段痛史。 近代中国的遭遇是伴随着不断运动的而展开的,通商、鸦片、条约、利益均沾、侵略、推翻……这样一种复杂前进的过程,伴随着深刻的自卑与自豪相纠缠的情结。就不得不说近代中国思想的变化和演变。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士大夫的眼中。中国是“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称西方为“夷”。是一种无知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有三种弊端:政治上的为我独尊,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文化上的自圆其说。其突出表现为英国1793年派遣马嘎尔尼与1816年派遣的阿美士德来华时中国士大夫的表现。 1793年,当时乾隆皇上还在位,英国马嘎尔尼率众多的科学家、医生、作家等90人组成的使团来大清拜会乾隆。9月,在热河行宫,马嘎尔尼使团两次谒见乾隆皇帝,带来了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送上了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毛瑟枪、榴弹炮、装备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钟表、洋布等,他们骄傲地展示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成果,满以为大清国会感到震惊,但乾隆却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些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英国人的所有要求被乾隆皇帝一概驳回,并在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件中留下了那句传世名言:“天朝

大班音乐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大班音乐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这次活动我大胆选取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试图通过多种视听形式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该乐曲ABA三段体结构特点、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愿意愉快的进行自我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听过其他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过观看军队队列表演视频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白纸、笔、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同用动作表达感受。 2、完整欣赏音乐,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提问:欣赏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想到了什么。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名称、作者、创作背 景并欣赏故事。 4、通过音画结合,感受乐曲风格,熟悉了解乐曲ABA结构 特点。 5、鼓励幼儿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五、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2、鼓励幼儿在了解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舞蹈——小士兵并尝试分角色表演音乐。 3、尝试根据乐器图谱进行打击乐合作演奏。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这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一:央视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央视最有震撼力的电视片。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

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大国崛起12集观后感二:近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

拉德茨基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茨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四篇)

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四篇)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XX颁奖典礼》终于在XX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

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从XX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制作《感动中国》了。看了这么多年,发现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有共性。 1、科学家: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国家; 2、医生:医术高超,人格高尚,为患者省医药费; 3、教师:为教育放弃家庭,放弃前途,坚守在贫困山区; 4、见义勇为者:很多获奖者为救别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间慈善贡献者:生活简朴,心系慈善公益; 6、警察或军人: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 7、母亲:平凡的母爱,但是很伟大; 不说了,虽然每一期的感动都大同小异,但是这仍然是一档传播正能量的好节目。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二):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今晚在寒冷的夜晚,深圳今夜只有5度,算是比较冷的一晚了,锻炼回来,偶然打开电视,这一年里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熟悉进行曲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3、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学难点: 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律动:(1)听口令原地踏步; (2)跟随音乐原地踏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师问:我们刚才律动所运用到的音乐那位同学能说说是那首音乐?你在什么场合下听到过? 生答: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在运动会上听到过 有一种音乐类型就是用我们的步伐节奏写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进行曲。 (依据我研究的子课题---导入,在这一环节我用律动导入法,让学生听口令踏步非常熟悉的动作,感受动作跟口令之间的配合,再让学生跟随运动员进行曲进行踏步,同样的效果,能使大家步伐整齐。从了解进行曲以步伐节奏学成的音乐类型。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进行曲是怎么一回事。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走进本节课进一步去

感受进行曲。 三、新课 1、了解进行曲 进行曲: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4/4或2/4拍子,结构规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它是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2、第一遍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 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周非常有名,非常好听的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①要求:闭目聆听乐曲,边听边感受:乐曲的情绪怎样? 生答: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②介绍作者:老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1804-1849), 奥地利作曲家,是“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 施特劳斯的父亲。早年从师学习小提琴,二十一岁自组乐团,是维也纳圆舞曲体裁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圆舞曲,另有大量的进行曲和波尔卡舞曲等。 老约翰·施特劳斯有三个儿子都是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为分清他们父子,后来人们在父名前加上“老”字,以示区别。 ③乐曲背景介绍 乐曲为什么起名“拉德茨基” 拉德茨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拉德茨基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后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3、第二边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 ①聆听音乐分组标记乐曲的变化次数 师:聆听乐曲,感受音乐:试着说一说乐曲结构变化? 生:各组派代表上黑板标记处自己所听乐曲的结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字4篇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字4篇 它曾以战败国的身份失去土地、财富、以及应有的尊严;它曾以民主、和平的方式来实施统一;它曾以铁和血的手段来实现统一;它曾以工业革命技术的先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它曾以武力的方式来征服整个世界;它曾以下跪的姿态来恳求世界的原谅。它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德意志罗马帝国,一个不可征服的,强大的日耳曼民族。 每当我看《大国崛起德国篇》,我的心中充满了万般敬仰,同样也充满了万般沉痛。德国在国家衰败,领土分裂,民族矛盾恶化,外国势力入侵,真可谓是内外交困。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全国之力来发展教育;以教育的方式来培育人才;以人才的智慧来创新技术;以技术的价值来开发工业;以工业的先进来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形式来证明强大。从教育到强大,德国不知含辛茹苦了多少年,过来多少代。 每次我看《大国崛起德国篇》,我心中就充满的无数疑问。为什么德国能在民族分裂,国土分裂,经济分裂的环境下仅仅用了41年就实现了统一?为什么德国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仅过去20年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日本以德国为老师,中国以德国为效仿对象?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观看《大国崛起德国篇》,当我看到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举动时:他跪倒在地。一位记者写道:“不必

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这时,我想我已经明白,我已经有答案。德国人诚恳的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痛的一面,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勃兰特是跪下了,但德意志却站起来了,德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怀抱。 德意志,在哪里?为了统一与强大,为了自由与平等,为了子孙与后代德。国经济学家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德国经济统一;德国国王用自己的财富换取教育快速发展;德国宰相用自己的铁与血的誓言换取德国的统一与强大。 当今的德国,已是统一与强大的国家,已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是欧盟的核心成员,已是世界经济第三强国。再联想我的祖国

《拉德斯基进行曲》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

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3.完整欣赏乐曲。

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

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凝视着,在这里,有着多少人事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又有着多少朝代的兴衰啊;我思考着,在这里,又是怎样一种力量主宰着这一切的呢?法,一种盛世之法,屹立在民族之巅的法则,它,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民族精神的依托、人类文明的摇篮。 法律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所谓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意味着法律对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性。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在北美大陆上兴起了一个国家,它是由一些被英国列强压迫的人民组成的。在这里,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法律美国联邦宪法,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律,开文明之先河、列世界之先例。它的到来,使人民得到了真正的民主,使一个弱小的国家在仅仅两百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这个美丽而和平的国度呢?是法,一种处于世界之巅的法律,一种适应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法度,一种可以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法律。有了法律,国家才会振兴。 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依托。西汉建国者刘邦,本

是沛县小吏,因误期而私放劳役,加之天下苦秦 久矣的现实,他揭竿而起,手下重要谋臣萧何可 谓是铁律丞相,在十几年的征战中,萧何一直坚 持以法治军,从不徇私枉法,使汉军成为一支精 悍的部队。西汉王朝建立之后,萧何仍坚持法度,安邦治国,为西汉王朝达到顶峰打下了基础。法律,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用之得当, 则国强民富;用之不当,则国破家亡,周末代帝 王周幽王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周王取悦于美人,竟以军国大事为儿戏,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 侯的好戏。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国度,我们是该谴 责这作文位骄奢淫逸的君王?还是为这些忠诚的 诸侯而感到可惜呢?这样的国度,灭亡是必然的 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岁月留下的印迹, 它将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诉说着一代又 一代的历史。有了法律,民族精神才会有所依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雅典著名的政治改革 家梭伦便印证了这一点,公元前594年,面对着雅典日益衰败的社会现象,梭伦先后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雅典为迎接黄金时 代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以来,清皇的一系 列法律稳定了大清江山数百年,这就需要我们去

2018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8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8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2018-03-06【篇一】"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 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犹豫选择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 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 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 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知道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 "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

认真。 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XX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 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持续了39年的故事。 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XX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XX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

道德讲堂主持词

道德讲堂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我们本期的道德讲堂。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优良道德传统,既是蕴藏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思想宝库,也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通过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儿,从而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 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敬业二字体现着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人格。《礼记》中提到“敬业乐群”,《老子》中有“安居乐业”的训诫,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乐业”的思想。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主题,就是要引导大家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把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 今天的道德讲堂一共有五个环节“唱歌曲、学模范、谈感悟、诵经典、送吉祥”。 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唱歌曲。请全体起立,我们先倾听一遍塔城兵团支行行歌《我们是金融戍边小白杨》。 再听一遍音乐,我们大家一起学唱。 再放一遍音乐,我们大家一起跟唱。 接下来进行第二个环节学模范。有请农产部总经理陈新芳同志上

台,为我们讲讲她是如何理解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 谢谢陈新芳同志的精彩讲述!榜样就在身边,平凡彰显伟大,祝愿这种精神能够源源不断、经久不衰,永远保持下去。 我们的岗位虽然平凡,工作虽然平常,但平凡中有感动,平常中见伟大。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身边的很多同事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自已的职业道德,为我们树起了前行路上的标杆。朋友们,可见“道德”二字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身边,看得到,也学得到。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身边平凡而伟大的道德模范致敬! 相信大家在听了陈新芳同志的讲话后有许多感想,那么紧接着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环节谈感悟。有没有哪一位同事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感受,请举手。 谢谢大家,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互动就进行到这里。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爱岗敬业,并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了你能否成为一名值得信赖、勇担责任的人。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 古往今来,道德是永远的丰碑,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传承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重要载体,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魅力。让我们循着先贤的足迹,倾听古人的教悔,感知历史的脉搏。

2020《道德经》读后感9篇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近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书——《道德经》,要物体享受就得靠钱,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虚,而道德经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就拿第一句话说吧:“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能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但你理解深刻含义吗?道德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楚国有一棵大树叫“朝生”,对他来说,四千年只是一个春季。在越国有一只神龟叫“暮菌”,对它来说,四千年不过是几个时辰而已。但人们却认为彭祖寿命长,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岂不是寿命极短?如果人们在远古指天叫“夷”,指地为“希”,那现在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所以他告诉我们,名称是虚无的,不要去强求等级名称,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看,短短一句话,竟可以有如此深奥的道理。 道德经中还记到,老子在写完道德经交给尹喜,出关之前曾跟尹喜说:“你读完后,要把道德经全忘了才行。”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应该牢牢记住才对呀!正因为文字把深理束缚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见到深理。 六祖惠能身为住持却不识字,但他却说:“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来指导你看月亮。”的确,文字只是用来衬托深理的。 现在,体会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吗?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但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只能用心体会,而道德经便是这么一本体会道的工具。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反思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欣赏内容是进行曲,为了更好地达到让学生喜欢歌唱与聆听进行曲,愿意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这一目标,我以教材为基础,同时又增加了丰富的进行曲,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每首都能听完的,所以我就从进行曲的特征、形式、种类、作用这四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听、有的知道就可以了,更多的是想给学生传递信息。 这节课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教给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我们教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但我认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欣赏乐曲还是比较陌生的,有必要教给他们欣赏乐曲的方法,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使他们自信地、积极地投入欣赏全过程。当学生对进行曲有了一定认识后,再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事实证明我的思路是对的。 二、聆听全曲,以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优势增进音乐审美情趣与兴趣 为了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聆听音乐,在聆听全曲的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的优点,分别为每首乐曲配上相关场景和演奏画面,如阅兵式场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场景,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音乐、犹如身临其镜。 三、节奏创编 为了加强学生对进行曲乐曲风格特点的体验与感悟,在熟悉了A段旋律后,在我的指导下,分别运用打击乐器来为旋律编配伴奏,并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来参与到这个创编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进行曲的节奏特点,更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环节进行的有些仓促,这是本节课没有处理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2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四):读《吾国与吾民》有感 《吾国与吾民》是我读林语堂先生的第一本书籍,此后再读《老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等书籍,还是找不到当初读《吾国与吾民》的那种震撼,为此不得不感叹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所呈现的智慧才识。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曾留学美国和德国,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任教,一年后又成为《语丝》杂志社的主要撰稿人之一,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与《吾国与吾民》的初始其实是源于我的好奇,好奇这本反应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性的一本书却是在美国用英语创作,随后才经由中国翻译家翻译成中文的大作有何吸引人之处。 1934年,林语堂先生开始用英文创作《吾国与吾民》,随后赛珍珠的出版公司在美国发行,随即轰动一时,都被西方人认为是通过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就知道了什么叫“中国文明”。要讨论《吾国与吾民》,那就必须把此书放到当时的一个宏观大背景之下去讨论,这样子方能够体现林语堂先生写《吾国与吾民》的厉害之处。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动荡的、混乱的,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显得模糊而朦胧,让人无所适从。赛珍珠在《吾国与吾民》的序中也说道:“新时代促各种学说乘时而兴,纷纭杂糅,几乎扯碎了青年们的脆弱的心灵。他们被灌输一些科学知识,又被灌输一些耶稣教义,又被灌输一些无神论,又被灌输一些自由恋爱,又来一些共产主义,又来一些西洋哲学,又来一些现代军国主义,实实在在什么都灌输一些。侧身于顽固面守旧的大众之间,青年知识份子却受了各种极端的教育。精神上和物质上一样,中国乃被动地铸下了一大漏洞。”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时的知识青年很容易失去自我判断,相信所谓革命领袖的宣传,把中国之所以会落伍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外国势力的入侵而不自省。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赛珍珠认为当时对中国的描写,要么苛责要么包庇,能够客观理性地描写中国又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只有林语堂先生了。 《吾国与吾民》一书的主体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包括了《中国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心灵》、《人生的理想》四章,林语堂先生后翻译成半白话半文言文版本,令人读了之后又忍不住再次翻阅。

德育工作反思立德树人——人无德不立

德育工作反思立德树人——人无德 不立 一个国家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个老师的使命是立德树人。立就如同一个人站在哪里,支撑这个人顶天立地站着的根基是人的道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希特勒法西斯,人心险恶,缺少道德的支撑,最后只能面临破灭的命运。古人也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领导者内心没有道德的滋养,最后将会因为道德缺乏而营养不良,未老先衰,英年早逝。 荀子在《管子·权修》中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何尝不是种树人呢?我们要立德树人,前提是我们本身具有德,具有责任与担当。欲树人,先修身。我们教师应当如何修身立德呢? 关系与德为友 从某一角度上来讲,德就是培养关系。一个人能够把各项关系都处理好就是一种德育。作为一名教师如若我们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物

的关系,处理好与家人、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积德,厚德载物。只有我们自身有德之基础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身正为范,引导孩子们处理好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处理好与社会、国家甚至是世界的关系。所以,教师处理好关系问题,便是德之体现。 知识与德相交 最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很多公立学校的人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带着一群人爱上学习。试想这种教学现象下的德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一名教师身上的担子说重不重,说轻但也不轻。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自律的,是爱学习的,是不抱怨的。那么孩子离开家来到学校,作为学生的榜样,欲让生学,己必为范。首先我们自己就应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学习中积德,用德带领着孩子们养德,我们方能逐渐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所以,做一名终身学习的老师吧,厚德载物。 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每一个我们身边的好人,每一个让我们留下感动的泪水的人,无一不是品德高尚的,他们身上普遍有一种利他忘我的精神。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些人有时候其实在吃亏,实际

观看道德模范观后感

观看《第六届湖北省道德模范致敬礼》有感 4月5日晚上我观看了第六届湖北省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晚会分“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五个环节。每个章节采用播放电视短片、小品表演、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诠释了震撼心灵的道德之美,让我们走进了22位道德模范感人事迹背后的故事。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道德之美在各行各业。有心系贫困孩子的刘发英老师,用12年的执着与真诚书写了一段网络助学诚信传奇。有心系乡亲的“断指扶贫县官”罗官章,本可以退休后安享晚年,却不辞辛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有普普通通农民李志权,救人他人,家中200多头猪和3.8万元现金却被洪水冲走。有不惧危险,勇闯人类禁区的电力工人胡洪炜,他以匠人精神书写了对电力事业的满腔热爱和忠诚。有被患者称为“语言处方医生”的蔡常春,坚持用通俗的语言向病人讲解病情和医学知识。有个体经营者“挥手英雄”向锐,本幸运地逃过灾难,但为了他人,不幸被卷入车底牺牲。有刻苦钻研的科技工作者邓康清,彻底消除了火箭发射前排放的大量低温氢气,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补上了关键一环。有割肝救母,孝感动天的学生钱瑞,有践行大孝的学生李燕,10多年如一日,为患重病的父亲、母亲治病,并偿还了给父母治病的10多万元借款……不管他们是什么职业,他们都用道德书写着人生。

道德之美在传递和传承。道德之美从老一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身上,熊子勋的身上,70多岁老人江新波的身上传递到中年一辈彭秋枝、邓康清、蔡常春的身上,传递到年轻一辈陈春芳、李燕、钱瑞的身上。8年前,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替哥哥还钱。今有70多岁黄石老人江新波主动承担债务儿子看病留下20多万元外债。4年前80后兄弟俩刘培和刘洋争相割皮救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血浓于水,手足情深”的真谛。今有90后大学生钱瑞割肝救母誓与妈妈同“肝”共苦,是他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中舍与得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昭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是他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续写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与民族血脉相连的荣光。道德之美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着,影响着一辈一辈的人。 道德之美在民间。在22位道德模范中有8位是普通的村民,他们很多没有受过多高的教育,但是他们却演绎着道德之美。短短的一个小时,向我们展示了22位模范,我想民间还有很多这样的事迹没有被报道。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发生在我的母亲身上的故事。当时正月的一天,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要买火车票到外地读书,由于他家离县城很远,整个房县只有一家火车票代售点,就托我帮他买票,处于友情我就答应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第二天早上三点钟母亲就起床喊我起来去帮同学买票,我实在不想起床,母亲就走了近个把小时的路去帮我排队,我早上起床去接替母亲,买票的队伍已经排成了长龙,母亲虽然去很早也不能算在队伍的前面。八点开始售票,我们就焦急地盼着、等着,队伍就像蚂蚁爬行一样慢慢的超前移动。快到中午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