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说课稿 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 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 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效率。这节课我主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进入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

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有用/ W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斜面倾斜程度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验

设计和分析归纳能力。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记忆重点内容,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的方法,使二者优势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个成功的老师会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合作学习,在学习新知和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讨论、交流。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联系实际,新课标愈来愈注重知识的运用,即把学到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才是学习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设计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教室为我的教学环境。分如下五大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2结合实例,构建新知3师生互动,实验探究4总结提炼,拓展延伸5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一个家住三楼的小朋友,装修家需要把地面的沙子运到三楼。一家人分别选择了以上三种方式。那种方式最好?让学生计算出同样把重力为100N沙子运到6米高的3楼,三种方式中分别做功的多少?从而复习有关功和机械的知识.

这样设计,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结合实例、建构新知

让学生讨论,三个过程中,人分别对什么做了功?哪些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哪些是我们不需要却不得不做的功。从而引出有用功、总功及额外功的概念,以及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媒体展示,工人用斜面推铁桶的场景,告知学生桶的重力,匀速推动它的推力,斜面的长度的高度。要学生计算,把铁桶推上车,工人做的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该例题的设计,突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打下基础。

在学生理解了三种功后,不难想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这时再提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并且指出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结合起重机的实例,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又结合生产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个例题的计算,学生以已经了解到斜面可以省力但不省功。那么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提出问题,顺利引入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

三)师生互动、实验探究

就上面提出的问题,估计学生会有如下猜想,对学生的每个猜想,教师都不要急于否认,不可遏制学生思维的广度。向学生说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选取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来做研究!但告诉学生不要放弃自己的猜想、鼓励他们课外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验证自己想错了,分析原因。找出理论根据。

接下来,我将进行异质分组。并要学生小组谈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方法,教师只需稍加提点。即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分别就较缓、较陡、最陡做三次。

多媒体展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发展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弹簧测力计的规范使用,要匀速拉动物块。还要学会小组内成员要分工合作,有同学操作实验,也得有人记录数据。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通过计算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的结论。 各小组交流用不同斜面实验所得结论是否相同。

通过学生对“你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答疑,使学生能把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更进一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该环节中,在教师引导学生下,学生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四)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能知识内容及探究方法,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清晰地知识结构。结合盘山公路等的设计都是为了省力,但不省功的实例加强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国家在医院,商场等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以此告诉同学们: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要发扬助人为乐的品德。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效率问题,比如原料,能源的利用率.又如工作、学习、办事效率。效率是从一定角度反映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提高效率, 有重要的意义!该环节中,通过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再通过拓展延伸将课堂升华到一个思想教育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安排了必做和选作两类题。渗透分层教学思想。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尤其是选做题第二道,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

己对斜面机械效率影响因素的猜想,不仅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

基础。而且,还让学生明白,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验证之前,不要轻

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

板书使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课下梳理知识,复习巩固。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一、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二、 机械效率 三、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 关爱弱势群体,注重效率。 总有

W W =η

机械效率说课稿 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效率。这节课我主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进入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 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有用/ W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斜面倾斜程度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师版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即: 不用任何机械时所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机械效率 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②通常用机械效率来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用η表示, 表达式100% W W η=? 有 总 . ③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 只有理想机械, 在0 W 额 =时, 1 η=. 机械效率η是小于1的数,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越高, 做功性能越好. 模块一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 知识互联网 知识导航 机械效率 选择哪种方式运送 沙子更省功呢? 拎上去 还是使用机械? 用铁桶 还是轻质布袋?

【例1】 (多选) 下面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C. 机械做功少, 功率一定小, 机械效率一定低 D. 有用功一定时, 额外功少的机械, 机械效率一定高 【答案】 A D 【例2】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 且动滑轮重G 动小于物重G ), 用它 们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 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答案】 B 【解析】 F 甲=G , F 乙<G , 故A 错误, B 正确; 不计绳重与摩擦, 所以使用定滑轮时没有额外功, 而 使用动滑轮时, 要对动滑轮本身做额外功, 故η甲>η乙. 故选B. 【例3】 如图所示, 一物体重为180N, 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匀速提高2m. 所 用拉力为200N. 此过程中, 小明做的有用功是 J, 总功为 J, 额外功为 J,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答案】 360; 400; 40; 90% 【例4】 如图所示, 建筑工人用250N 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起400N 的重物, 重物上升4m 所用时间为25s , 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J, 拉力的功率为 , 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答案】 2000; 80W; 80% 【解析】 拉力的总功==2=250N 24m 2000J W Fs F h ???=总 拉力功率为总功功率2000J 80W 25s W P t ===总 机械的效率400N 4m 100%80%250N 8m W Gh W Fs η?= = =?=?有用总 . 夯实基础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物理《功》说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功》,《功》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和体会: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和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这节课需要用1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⑵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行简单的计算。 ⑶知道功的单位(J),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 2、过程与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判断物体有没有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是即将学习的功率、机械效率的基础,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把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作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在尚未讲到能的转化概念之前功的定义是不容易清楚给出的,所以教材中没有对物理学名词“功”下定义,而是从汉字“功”的含义中“成效”的意思出发,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这样从“成效”出发引出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断一个力有没有做功作为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三、教法和学法

机械效率说课稿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效率。这节课我主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进入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 有用 / W 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习题

力学考点(13)功和功率和机械效率 考点解读: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内容是力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率极高,即使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又是学习中的难点,属于中考中的拉分题目。需注意在理解其物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多做些练习,方能达到熟能生巧。 例题解析: 例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例2、 (★★★)(海门)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表面上,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 ,沿不同的方向拉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s ,则下列关于拉力做功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B) 甲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C) 甲、乙、丙三种情况下拉力做功一样多 (D) 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多 例3、(★★★★★)(卷)如图所示,小民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A 和物体B 。当提升物体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为F 1;当提升物体B 时,小民对地面的 压力为F 2。已知小民的质量为65kg ,物体A 的质量为90kg ,物体B 的质量为50kg 。 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民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 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 2:F 1= ________ 。 ; 例4、(★★★★)(广东汕头)一质量为3000kg 的汽车沿着长为5.4km 的盘山 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行驶到高为0.5km 的山项时,耗时15min,汽车发动机 牵引力为4000N.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2)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3) 汽车 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解析:(1)汽车的行驶速度v=s/t=5.4×103m/(15×60s)=6m/s ;(2)汽车发动 机牵引力做的功W=FS=4000N ×5.4×103m=2.16×107J; (3)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 功率P=W/t=2.16×107J/(15×60s)= 2.4×104w. 经典试题: 1、(★)()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有做功 (B) 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 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D)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2、(★)(06福建福州) 如图所示描述的力,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熊猫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用力拉绳匀速提升重物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用力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 例1图 例3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1节功说课稿

第11章第1节功 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课。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那些力做功,那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四、教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说课稿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效率是在简单机械、 功和功率等基础 知识上构建起来的新概念, 既是前面这些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热机效 率等概念的基础。它和功率一样,也是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在 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建设高效率、低能耗的节约型社 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概念,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质。二、 学情分析 1、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等基础知识,这是本节 课认知的基础。 2、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帮助思维。 3、初三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里特点,在探究实验中,应培养他们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η= 总 有用W W ×100 %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算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 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4)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 (5)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四、教法与学法 1、本节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难点:同一机械效率是可变的。 3、针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以及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 通过对具体做功 实例的分析,知道使用机械要做额外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来理解同一

机械其效率是可变的。4、课时分配: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求提高效率。请看下面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实例:情景一 练习 某教师记录一位同学两次作业用时情况如下表:总时间(分) 找笔时间(分)找稿纸时间(分)实用时间(分)用时效率(%) 15 2 3 10 10 1 1 8 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和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并说出你的理由。 (1).此同学有提高吗?(2).你赞成此同学的做法吗? 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求效率。2、进入新课: (一)、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多媒体展示实例:情景二 人通过辘轳从井中打水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回答以下问题,并说出你的理由(1)此过程中人是否做了功?(2)人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3)你认为哪些功起积极作用?哪些功是不得不做的?从而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利用活动1,让学生对滑轮组提升重物和挖掘机挖掘泥土的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三个概念,并说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讲解机械效率,得出公式。(1)定义:物理学规定有用功与总功的 比值叫机械效率(2)表达式:η= 总 有用W W ×100 %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新课标[人] 第3节机械效率 导入一: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进入教学.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仅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经过讨论明确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为下面学习有用功与额外功做好铺垫. 导入二: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 实验演示: 结论: 推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引出新课: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回答. 板书: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G、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并会测量有用功和总功. 5.分析实验数据: (1)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2)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3)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6.结论: (1)不相等; (2)手拉绳做的功多; (3)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知识拓展]有用功和总功的区别: 有用功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例如:在提升物体时,无论是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还是杠杆,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就是有用功,在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等于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即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一般情况下,人们做功有两

初中物理速度说课稿复习过程

初中物理速度说课稿

精品资料 第二节、速度(说课稿) 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李秀芹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速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介绍我对《速度》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速度一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速度这一概念是在学习了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一个新概念,速度概念的建立为下一节直线运动的学习提供了准备,也为今后密度、压强、功率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速度的计算是初中物理第一次接触的物理量的计算,规范的解题格式为学生今后进行物理量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以及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知道日常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通过速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以速度取胜的奥运健儿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测量速度的方法以及有关速度的计算。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速度的单位换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猎豹追捕羚羊和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进而把他们引入到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情境中来,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求知热情。 利用桌上两张完全相同的纸,你能设计一个实验使两张纸下落的快慢不一样吗?学生分组活动并请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有的学生把纸揉成团、有的学生甚至折出了纸飞机……),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下落的快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等八个方面阐述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第一是说教材: 《机械效率》是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二节,之前讲述了功,之后有功率,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炉子的效率、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说学生: 近几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界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在讲述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有以下几点了解: 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 3、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高低、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

淆; 4、学生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容易误解。 第三是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此,我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④知道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方向,而不是为了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中考物理 机械效率的计算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问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其中每个大小相同的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分别将相同的重物提高到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滑轮组绳自由端拉力相等 B .两滑轮组机械效率相等 C .乙滑轮组的额外功多 D .甲滑轮组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3n =甲,n 乙 =4,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113F G G = +动, ()21 24 F G G =+动 两滑轮组绳自由端拉力不相等,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G G G η= +甲动, 2G G G η=+乙动 两滑轮组机械效率不相等,故B 错误; C .两滑轮组的额外功 W G h =甲额动;2W G h =乙额动 故乙滑轮组的额外功多,故C 正确; D .两滑轮组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s h =甲 ,4s h =乙 则乙滑轮组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多,故D 错误; 故选C 。 2.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N ,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图乙是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增加而变化的图像,则动滑轮重为_____________N ,当某次运送3件货物时,绳子的拉力F 是_______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经过分析,发现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

【答案】100 200 75% 增加物重 【解析】 【详解】 [1]由图乙可知,运送一件货物的重力为1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0%,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N ==50% 100N+ W W Gh G W W W Gh G h G G G === +++ 有有 总有额动动动 G动=100N [2]由图可知, n=2则运送3件货物时绳子的拉力 F=1 2 (G总+G动)= 1 2 (3×100N+100N)=200N [3]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3100N == 3100N+100N W W G h G W W W G h G h G G ? === +++? 有有总总 总有额总动总动 75% [4]由以上计算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N,则在2s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J,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答案】5 80%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2s移动的距离:s=vt=0.5m/s×2s=1m, ∵使用的是动滑轮, ∴拉力移动的距离:s′=2s=2×1m=2m, 拉力做功:W=Fs′=2.5N×2m=5J;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下面我将从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 《机械效率》这节课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结合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在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过程当中利用到了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在讲解、举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的时候用到了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 四、依据理念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是课堂小练,温习旧知(2分钟) 老师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做功的多少?要知道哪些量?学生总结归纳(既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又为后面的学习构构建了知识的平台)

初中物理 效率与机械效率

效率与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 物理方面: 对能量的认识,对一般工具的认识。 数学方面: 基本的四则运算能力。 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 ①效率具体指的是什么物理现象。 ②正确认识整个做功过程中因做功所产生的各种能量。 认知目标: 理解工具在机械效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效率(机械效率)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 对机械效率中公式的运用。 考情分析 效率一定会出现在大型综合性考试中,一般在4分左右,就知识面而言,不会陷入太多的困难,更多的是结合生活现象对此的理解。 1 效率与工具 1.1工具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技术也在不断被改善,而用来劳动的工具随着实际生产生活问题也在不断被改善。而评价工具使用价值,主要引用“机械效率”这 教师寄语:其文有色,艳于西子;其书有华,秀于百卉! 1

教师寄语:其文有色,艳于西子;其书有华,秀于百卉! 1 一词。 在初中阶段,常见的工具主要有“斜面”、“杠杆”、“滑轮”、“热机”、“家用电器”等,在人们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就会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效果,一般用“效率”这一物理名词来描述。这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因此,“效率”也可以概括为能量的转换过程。 1.2工具做功中的能量 有用功 使用机械时,人们最终需要的能量,一般指工具的主要作用所产生的能量,用“W 有 用 ”表示。 额外功 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一般用“W 额外”表示。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时总功做的功,叫做总功,用“W 总”表示。即满足: W 总=W 有用+W 额外 eg : 实际生活类: 如图所示,是家用电动机,该电动机主要产生转动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有功的能量,称之为“有用功”。而电动机本身会因为其材料的性质,在其通电的情况下产生不可避免的热量,这部分热量被称为“额外功(无用功)”。电动机因为其工作而消耗的电能,就是“总功”。 图 1 电动机 题目类 如图所示,一个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A 的过程,其中人的拉力做的功为总功;重物A 在上升过程中,本身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在该过程中,动滑轮并不是我们想提起的物体,但它在整个过程中,是不得不被提起的,因此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无用功(额外功)。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下面我将从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站在课程角度说教材 《机械效率》这节课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结合学情说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结合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 三个

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能力;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三、结合情境创设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在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过程当中利用到了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在讲解、举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理解机械效率的时候用到了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计算题

中考物理机械效率汇编 1.用图6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为200N ,人用125N 的拉力向下拉动绳子,5s 内可使物体匀速上升2m 求: (1)拉力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图所示为一起重机,工作电压为380伏。当起重机吊起500千克重物以1米/秒速度匀速上升20米时,工作电流是18安;当起重臂水平旋转,带动重物在8秒内移动16米时,工作电流是5安。 (1) 如果起重臂加长,那么平衡块质量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 (2) (2)请计算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钢绳对重物所做的功和起重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效率(保留小数到0.1%)。 3.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240N 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0N , 物体在5s 内匀速上升lm .求: (1)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功率. 5. 如图22所示装置 ,绳重及摩擦不计。装卸工人将重为800N 的货物提至高处,人对绳的拉力F 1为500N ,货物在1min 内匀速上升了5m 。 (1)请在图上画出绳子的绕法;(2)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重物是600N ,要把重物提升5m ,求拉力做的功。 6.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s 内将24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已知工人的拉力为100N 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求:(1)工人做功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300N 的重物,拉力应为多大? 图22

7、 我省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某校为保障师生的生活用水,紧急调来一台功率为15kw 的抽水机, 把水抽到距水面10m 高的蓄水池中,抽水机30分钟刚好将容积为18m 3的蓄水池抽满,求:(1)抽水机对水做的功;(2)抽水机的效率;(3)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8. 在场馆和楼房建设工地上,“塔吊”是常见的一种起重设备,如图19所示是“塔吊”的示意图.假设某塔吊配置的电动机铭牌上标有:额定电压380V , 额定功率38kW ,线圈电阻0.4Ω.在一次吊起重物时,电动机正常工作20s ,把重物吊起20m .求: (1)该电动机在这次吊起重物的过程中消耗的电能.(2)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热量.(3)在该起重设备中,如果这次吊起重物的机械效率为80%,则被吊重物的质量为多少t ? 9. 为了给蓄水塔抽水,新买了一单相螺杆自吸泵,其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吸程是指水泵到水面的 距离;扬程是指水能被抽到的最高点到水面的距离) (1)该铭牌中有一个参数是明显错误的,请你指出来,并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2)该水泵连续正常抽水1h ,把水抽高了50m ,水泵对水做了多少功?此 时水泵的效率是多少? (g 取10N/kg) 10.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动滑轮提升900N 的木箱,木箱以0.5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2m ,所用拉力F 的大小为500N(不计绳重和摩擦). (1)拉力F 做功的功率是多少?(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11.滑轮组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如图15所示为建筑工人自制的滑轮组。某工人用此滑轮组将质量为90kg 的重物提高5m ,所用的拉力是600N 。求: (1)该重物受到的重力; (2)工人通过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3)工人做的总功;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2.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把重为500N 的箱 子匀速提升5m ,动滑轮的质量为8kg ,不计绳重和摩擦,取g=10N/kg . 图15 题24图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生成概念】 1.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理解】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四、板书设计

中考物理 综合计算题 第1讲 力学计算 有关机械效率的

题型之三 有关机械效率的综合题 功与能内容包罗万象,计算公式繁多.形式往往把滑轮、功与功率、机械效率综合起来,要求我们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应用相应公式进行计算. (2014·聊城)一辆重2×104 N 的四轮卡车,开进了一段泥泞的道路,不能继续行驶,司机找来一小型拖拉机绳子、动滑轮,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拖拉机在绳端用3 750 N 的水平拉力,将汽车以0.2 m/s 的速度水 平匀速拉出泥泞路段,用时10 s.若每一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5 m 2. (1)求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求拉力F 做的功和功率; (3)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求汽车所受的阻力. 点拨:(1)卡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利用压强公式S F p = 可求得汽车对路面的压强;(2)利用速度公式变形s=vt 求出汽车前进的距离,根据动滑轮特点求出绳子移动的距离,再利用功的计算公式W=Fs 和t W P =求出拉力做的功和功率;(3)根据机械效率求得有用功,再利用W=Fs 变形求得牵引力,汽车匀速前进,牵引力等于车所受的阻力. 1.(2014·孝感)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将重为105 N 的物 体匀速提起,在5 s 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 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 F 与绳自由端移动 距离s 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2.(2014·哈尔滨)如图所示,小机车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机车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0 kW 重物重3 500 N,动滑轮重500 N.机车所受摩擦阻力不计,绳重及滑轮转动时摩擦忽略不计.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若要求重物以1 m/s匀速提升,则机车能提升重物的最大重量为多少? 3.(2014·昆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使一个铁块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 m,已 知铁块的体积为10-3 m3,求: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教材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实验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计算。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也了解了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明显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材料,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应该尽量为他们创设直接简单的问题情境,启发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实验法、创设情境法、分析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概用4分钟时间) 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思考前后两次拉同样重的勾码到相同的高度,手做功为什么不相同?学生猜想之后揭开谜底:一个是用手做功,而另一个是用机械(动滑轮)做功。通过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省功,设疑:用机械做功的效率怎么样?从而引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既回顾了机械可以省力、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原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激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