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2006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公司、汽车检测中心(站)、汽车运输公司,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调试、品质控制及现场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可适应的工作范围

1. 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公司从事维修、检测、调试、品质控制及现场管理工作。

2. 汽车检测中心(站)从事汽车检测及现场技术管理。

3. 汽车运输公司从事维修、检测、调试、品质控制及现场管理工作。

4. 汽车售后服务技术人员。

(二)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及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1. 职业资格证书

(1). 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考)

(2). 汽车驾驶证(选考)

(3). 高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选考)

(4). 高级汽车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选考)

2.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性能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配件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招生对象、基本学制与毕业学分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生

(二)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

(三)毕业学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33.5学分,其中必修课103.5学分,限选课20学分,任选课10学分。

四、主要课程简介

(一)公共课

1.军事理论(2学分)

军事理论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主要讲述中国国防、国防法规与建设;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的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内涵、地位与作用;国际战略格局、现状、特点与趋势,军事高新技术的概念与分类。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源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2.形势与政策(1学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3.毛、邓思想概论(1)(58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基本观点、科学涵义、历史地位、指导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与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思想,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1)(42学时)

本课程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加以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现行的就业制度,掌握择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就业技巧,增强就业竞争的能力。掌握劳动合同、就业协议的签订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毕业生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引进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5.体育与健康(60学时)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教育和较系统的运动训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的正常发育规律,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能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增进身心健康,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 公共英语(180学时)

本课程教学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高专教育方针。本课程分为两大模块教学——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巩固学生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基础。学完本课程,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7. 计算机应用基础(5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了解微机的构造、基本工作原理,具有熟悉的上机操作技能,如:掌握中英文输入、WINDOWS、OFFICE的使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防护等基本知识。通过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模拟考试。

(二)专业平台课

8.机械制图(一上) (52学时)

主要讲授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投影基本原理、立体投影、轴测投影图、组合体的视图及机件的表达方法等知识,为学生提高识图与制图能力打下基础。

9.机械制图(一下) (58学时)

主要讲授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具有阅读、绘制较复杂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计算机绘图主要讲授AutoCAD绘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图技巧,并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该软件绘制较复杂的二维图形和简单的三维图形。

10.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36学时)

奖授尺寸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的公差配合和键公差的概念及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公差数值选用的方法和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通过技术测量训练,使学生掌握普通量具的使用方法。

11.机械基础(二)(72学时)

主要讲授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计算,构件的几种基本变形及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对构件进行静力分析、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计算,学习常用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应用及基本设计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通用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结构特点,掌握通用零件的选用和设计基本方法,具有与本课程相关的解题、运算、绘图、查阅手册及技术资料和能力。

12.金工实习(两周)(60学时)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知识;熟悉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铣削的加工、刨削的加工、线切割简单编程及线切割、电火花的操作、钳工操作及其所用的主要设备和工具;了解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

用。通过实习使学生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式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主要工种方面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制造和在规定工艺实验中的实践能力。

13.电工电子技术(90学时)

讲授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低压电器、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学会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了解电磁现象和磁路;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熟悉常用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学会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及触发器与时序电路的分析;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设计与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辨识。

14.汽车构造(发动机)(90学时)

主要讲授发动机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常见机型的构造和国内外其他代表性机型的特性,并结合拆装实习,让学生掌握系统总成及其零部件的结构特点、拆装方法、维护修理方法、一些常见的故障特征及一般排除方法。

15.发动机拆装实训(60学时)

使学生了解从汽车上拆下及安装发动机的步骤和方法。正确使用吊装设备,熟悉吊装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拆装工具,掌握发动机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及步骤,进一步巩固发动机构造及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能对发动机进行解体、清洗和基础零件的检测,可对发动机进行大修过程检验、竣工验收以及进行性能调试。

16.汽车构造(底盘)(70学时)

讲授现代汽车底盘各系统的作用、工作原理、结构及调试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总成与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规律性知识,具备正确拆装、检查和调整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和主要组成件的基本能力。

17.汽车拆装实训(二)(60学时)

通过对汽车电器和底盘各部分的拆装,使学生熟悉电器和底盘各总成的连接关系,了解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原理,掌握各总成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及步骤,掌握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进一步巩固电器和底盘构造知识。同时具备对全车进行解体的操作技能,能对变速器、主减速器等总成进行竣工验收。能读懂汽车电气设备总线路图,学会检测有关电子元件和线路,能对充电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等系统的基本故障进行检测。

18.汽车电器(二)(66学时)

主要讲授汽车充电系、起动系、点火系和照明信号等电器设备与总电路,使学生熟悉汽车主要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的基本电路。结合汽车拆装实训,掌握主要电器设备和电路的拆装和检测方法,掌握各系统的故障特征,并具有一定的检测和调校能力。

(三)专业技术课

19.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上)(60学时)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学习维修检测技能、培养故障判别能力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汽车维修理论与零件修复工艺,故障的分类与汽车故障的分布规律,汽车的检测参数及检测标准,汽车维修主要制度,汽车维修工艺,汽车零件失效及检验修复的方法;零件的失效类型,零件的检验方法,零件的常用修复方法;气缸盖与气缸体的检测与修理,活塞连杆组的检修与组装,曲轴飞轮组的检测与维修;配气机构零件的失效形式,气门组件的检测与维修调整;化油器式汽油机的燃油系统的检修方法;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20.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下)(40学时)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学习维修检测技能、培养故障判别能力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汽油机点火系统的检修方法、点火示波器在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常见的故障及检修方法,发动机大修后的装合以及发动机磨合的技术要求;自动变速器故障的基本诊断方法、自动变速器的各种故障现象、自动变速器

的性能实验方法;万向传动装置的检测与维修、驱动桥各部件的检测与维修;转向轮定位参数的检测与调整、转向系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制动性能的检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检修。

21.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60学时)

结合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了解汽车零件的损伤特征,并对汽车零件进行检验分类,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器的零部件和系统进行检测修理的训练,掌握维修生产中常用的和现代的检测诊断方法,学会使用汽车维修的量、工具,同时能判断排除汽车运行中的故障。学习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修理工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能解决复杂的修理技术问题,能判断与排除汽车疑难故障,并对维修质量进行分析和改进。

22.发动机电控技术(48学时)

主要讲授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和电控怠速系统等,让学生掌握发动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的检测方法;通过实验,掌握一些典型车型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电控系统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检查步骤和方法,能利用相关的设备进行故障码的读取和分析,并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故障诊断。

23.汽车底盘电子技术(64学时)

主要介绍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ABS防抱死系统、悬架控制系统和巡航控制系统,结合实验让学生掌握自动变速器等等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熟悉液压控制系统油路及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能熟练拆装并具有初步检修自动变速器的能力;掌握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学会读取和分析各系统的故障码,并对其进行故障诊断。

24.毕业综合实践(540学时)

毕业综合实践包括毕业实习(含顶岗实习)或定向上岗培训(含考证培训及考证)、毕业设计(论文)或毕业制作(策划)以及其他能综合应用专业所学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毕业综合实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问题。通过毕业综合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设计和计算、试验研究、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绘图等方面的能力。

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引导他们向实践学习;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认真刻苦的工作作风。

(四)限选课

25. 柴油机检测与维修(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柴油机喷油系统的知识,喷油器的结构与性能试验,喷油器的检修试验设备,喷油器的检修试验方法,喷油泵的结构与性能试验,喷油泵的检修试验设备,喷油泵的检修试验方法,精密偶件的组装方法,输油泵的检修方法。

26. 汽车涂装技术(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涂料的基本知识,涂料的组成与作用,涂料的分类和命名。涂料的性能,涂层质量的技术指标;汽车车身涂装的常用材料,底漆,腻子,中间涂料,面漆;涂漆后处理的常用材料;汽车涂装的辅助材料;汽车车身涂装的工具与设备;汽车涂料的选用,涂料颜色的调配;涂料质量及涂装质量;车身涂装的修复工艺。

27、汽车车身电子技术(48学时)

主要介绍汽车空调系统、前照灯自动检测系统、电动车窗、安全气囊,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和防盗系统等,使学生掌握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原理,了解其传感器性和测试方法,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能,操纵的稳定性、通过性和平顺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发动机使用性能、调试方法和汽车理论,加深对发动机和汽车的理性认识,掌握发动机和汽车的性能评价指标,并结合维修知识,了解对发动机和汽车性能的一些影响因素。

28、汽车配件市场营销(48学时)

主要介绍市场学的基本原理,产品策略和订价策略,市场营销调查研究与销售预测,产品销售计划,产品宣传及用户服务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汽车与其配件的贮存、管理和销售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和一些营销策略。

29、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驾驶实训(60学时)

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式对汽车主要使用性能和基本检测方法以及汽车驾驶等内容进行学习和训练。包括有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行驶安全性、汽车检测制度、汽车排气污染物、噪声、汽车的合理使用等。了解车辆的合理使用方法,掌握汽车检测线、前照灯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烟度计和废气分析仪等仪器的使用为目标,初步了解汽车驾驶技术。

30、汽车维护实训(60学时)

结合当前汽车行业实施的汽车维护制度,学习并掌握汽车日产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主要内容,按维修生产的实际要求进行汽车维护训练,掌握汽车维护中的润滑、清洗、紧固、调整等方面的技能。掌握汽车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检验检测方法,掌握车用油品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31、汽车专业英语(32学时)

以汽车构造和汽车修理中涉及的英语为主,让学生掌握一些汽车专业的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的翻译。加深学生对汽车构造的认识,提高英文专业资料翻译水平。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2、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54学时)

主要讲授汽车的主要技术数据和识别代号,发动机与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汽车的使用特性,汽车常用的的运行材料,汽车的养护与美容的材料与方法,汽车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正确使用,以及汽车的维护修理制度和维护的技术规范。

自主学习(150学时)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提供可选择的学习环节,在此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选择高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培训,或选择参加其他职业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参加升本学习、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各类实践与学习活动等。

(五)任选课

在学院任选课一览表中选修不少于10分的课程。

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注:有※的课程为主干课程。在限选课中须选择不少于20个学分的课程;《自主学习》为必选项目;《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驾驶实训》和《汽车维护实训》二门课中只能选一门;在任选课中须选择不少于10个学分的课程。

六、各类课程学时比例、学分及教学周数分配表

(一)

(二)专业课(含专业平台课)中的实践课时所占比例

七、第五学期后半段的“机动”周安排

制表人:系主任:教务处长:主管院长: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