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 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 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 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 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完整版)【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 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 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 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 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 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超完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精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 绪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应试提示:注意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 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 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方式出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此处知识点较多,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方式出现。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2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 2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3 .....................................................................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二节 4 ............................................................................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节 5 ................................................................................................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 5 ....................................................................................................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7 ) ............................................................... (4页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2 ..................................................................................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4 ..................................................................................................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 .............................................................................................. .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第一节 15 .................................................................................................. . 认识的辩证运动第二节 16 . .......................................................................................................... 真理与价值第三节 18 ...............................................................................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第四节 20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20 ...............................................................................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一节 22 ...........................................................................................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23 ...........................................................................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 25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章 25 ................................................................................................... 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节 27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二节 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 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 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

生活与哲学(马哲)笔记整理

期末主观题应试宝典 生活与哲学(马哲)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唯物论部分)与追求真理(认识论部分) 辩证唯物论核心词:物质、意识、规律认识论核心词:实践、认识、真理课题:一、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二、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含义: (2)怎样?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来。 ④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部分) 【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 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部分) 唯物辩证法核心词:联系、发展、矛盾、辩证的否定观(创新) 【世界观】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终极马哲笔记 不去听课也不会挂科来源

终极马哲笔记不去听课也不会挂科来源:李博伦T-T的日志 终极笔记:马哲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201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总结整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划清两个界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 的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⑵、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⑴、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⑵、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 ⑵、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⑶、物质决定意识。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

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统一。 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⑶、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根源: ⑴、社会根源; ⑵、阶级根源; 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 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⑵、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在作用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辩证唯物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 ⑴、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⑵、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 ⑶、而且是客观实在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 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 的物质观; ⑵、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作者:————————————————————————————————日期: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 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 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 【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 2、微观上看: (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 (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 (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 (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是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要求。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是解放思想,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的重要途径。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树立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指导思想。 5、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趋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第一条

最新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 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 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 【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 2、微观上看: (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 (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 (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 (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是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要求。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是解放思想,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的重要途径。

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

一、 马克思主义 哲学核心考点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 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 (3 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 基本形态) 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 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 主义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 (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 (1)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思想武器。 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 (3)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三观 ) (4)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马哲和西方哲学: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 重视人文精神(一) (1 究。 (2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不是以人为本) ,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4,物质观体现唯物自然观和历史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1物 --- 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 同旧唯物主义。(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物质范畴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物质和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庸俗唯物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2 世界 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3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 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4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使事物呈多样性, 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 (5形式:生产、处理和 变革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 (6)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 实践三环节:目的、手段、结果反馈。 (7 的总和。实践活动就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 (1 界的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的总和;(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2 运动的总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 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 (3又称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是尚 ),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6,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二)★★不能说意识创造 物质,可以说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从起源看,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三个决定性环节:生物刺激感应-> 动 物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计划性,主观创造性,生理机能调控。 (4)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 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 只能说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5)意识发挥的条件:①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必须把正确的 思想付诸实践;③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对实践结果进行评 价有:对实践效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7,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物质统一性原理)★★★(二)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 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 观的根本要求(二) (1 们行动的向导。 (2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终极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终极笔记:马哲 一、唯物论( 2个核心、 2大原理) 2个核心: 物质、意识 2大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 2个核心、 3大规律、 4对范畴) 2个核心: 联系、发展 3大规律: 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 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 3个核心、 3大规律) 3个核心: 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 2个核心、 2大规律) 2个核心: 社会、人 2大规律: 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 2个核心、 2大原理) 2个核心: 物质、意识 物质( 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

共同本质的抽象,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 反映性) 1、 ( 起源) 意识与人脑: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 ( 本质) 意识与客观存在: ( 近似、能动、原形)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 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 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 内容与形式)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世界是多样的, 又是统一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 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亦称为主观能动性, 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

马克思笔记整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单选题)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下定义)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单项)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肯定状态)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运动状态)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

马哲知识重点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重点汇总(完整版)

————————————————————————————————作者:————————————————————————————————日期: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组成。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5页。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2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第22-23页。 1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关系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法的根本分歧? 1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重中之重点第40页。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第40-41页。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页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意于同一性中。(4)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5)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