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定稿,优秀的范例

文献综述的定稿,优秀的范例
文献综述的定稿,优秀的范例

关于我国经济依附式增长的几点思考

――文献综述

学生:,09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商学院经济系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和定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如下:

(1)支持国际贸易的理论

1、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而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基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的绝对差异,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2、比较优势(成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够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由个人推及国家,李嘉图认为,国家间也应该按照“两优

取重,两劣择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是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是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当专门生产最为有利的商品,后者应当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够生产的更为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所以一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便可获得实际利益,这个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3、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E·赫克歇尔(E·Heckscher,1879-1952)和B·俄林(B·Ohlin,1899-1979)提出来的,因此又叫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hscher-Ohlin Theory)。此理论认为,各国资源条件的不同,也就是市场要素供给情况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简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比较优势的原因中,赫-俄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2)反对国际贸易的理论

1、重商主义理论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Stafford,1554-1612)和法国的孟克列钦(Montchrestien,(1575-1622))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外贸活动中应当保持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让金银注入本国并将其窖藏起来,同时阻止全国金银货币外流,以此实现国家力量的增强。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曼(Thomas Munn,1571-1641)认为要保持外贸顺差,但是是外贸总额的外贸顺差,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顺差,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主要是:立法手段控制货币流动,严禁金银外流,国家垄断外贸,实行关税保护,课以重税,奖出限入,支持和鼓励本国工业发展。

2、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 1804)作为美国独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于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的主张。他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无力与英国,法国等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实行保护关税制度的目的是使美国新建立的工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理论的倡导人——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在他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提出了阶段保护理论,该理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以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兴衰史为佐证,猛烈抨击了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学说,建立起了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保护贸易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他指出,保护制度是使落后国家在文化上取得与那个优势国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保护关税政策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关税的主要对象是工业部门,对工业的保护是有选择的,国家应当选择那些目前处于幼稚阶段的受到竞争的强大压力的,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和发展能够被扶植起来并达到自立程度的工业。

3、超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J·M·Keynes,1883-1946)在《通论》及《劝说集》中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在失业普遍和大量存在的现代社会,贸易收支是不可能自动调节实现平衡的,国际贸易必然会出现贸易逆差或顺差。如果是逆差,本国黄金外流将导致国内利率提高,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和因利率提高而导致的投资成本上升,使资本边际效率下降,这一切会压缩本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就业率下降,经济活力减弱,危机程度加深。但是如果是贸易顺差,情况完全相反,外国黄金注入将导致国内利率下降,国内商品价格上升和因利率下降而导致的投资成本下降,这一切会使资本边际效率提高,由此扩大本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就业率上升,经济活力增强,危机程度减轻或消失,甚至出现经济调整增长的繁荣景象。故而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力主政府加强对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干预,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扩大出口,保持贸易顺差,实现充分就业。

4、战略性贸易理论

二战以来,因为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发展,跨国投资成为经常现象,

“里昂惕夫之谜”使经济学家对各种新的贸易理论进行反思,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对各种新的贸易理论进行综合的趋势,我们将这种综合的成果称为“新贸易理论”(Neotrade Theory),格罗斯曼(G·Grosman)、斯本瑟(B·Spencer)、布兰德(J·Brander)与狄克西特(A·Dixit)等人在此基础上,以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Strategic Trade Policy)。该理论指出,在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本身的运行处于一种“次优”的境界,这种次优的境界并不能保证潜在收益一定能够实现,适当的政府干预或许有可能改进市场的运行结果,从而论证了政府贸易干预的合理性,提出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将有利于一国贸易利益的发展。

(二)国外的研究状况

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学者都作了深入的研究。Balassa(1978)利用11个工业化国家在1960-1966年和1966-1973年期间的数据,运用秩相关对实际GDP平均增长与实际出口平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得出,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John Thornton(1996)对1895-1992年的墨西哥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的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着正向的关系。Francisco F·Ribeiro Ramos(2001)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865-1998年的葡萄牙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与葡萄牙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但是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之间不存在关系。Oscar Afoso(2001)指出,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被忽略,直到上世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引入,才使得我们对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Galina An,Murat F,Lyigun(2004)用1970-1990年8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出口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Wong Tsen(2006)通过对中国1952-1999年的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国际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Schularick·M和Solomon·S(2009)通过对1870-1914年的历史经验数据研究发现,保护贸易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但是进入19世纪以来,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国际贸易及其它的一些外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三)国内的研究情况

林毅夫、李勇军(2001)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进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区分了进出口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魏巍贤(1999)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技术对1985年第一季度到1997年第四季度的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1%左右。陈家勤(1999)、郭华(2005)采用进出口依赖程度及进口GDP 增长弹性这两个经济指标来分别衡量一国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以及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程度。许连和、赖明勇(2002)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情况,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和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存在出口增长到GDP 的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赖明勇(2003)等研究认为,在“新贸易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分析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时,探讨了出口贸易是如何通过技术外溢促进国内技术进步而最终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吴振宇等(2004)研究表明,进口对GDP有一定的贡献作用,而且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分析了不同进口商品的结构对GDP贡献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李明开(2004)研究认为必须从长期供给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外贸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王益(2007)通过对1980-2006年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进口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合理地增加进口对GDP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李春顶(2009)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出口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孟友媛(2010)通过理论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以及专业化分工实现的。马章良(2012)通过对中国1980-2010年的板本数据分析,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得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和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不是出口的原因,进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不是进口的原因。

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提出后,学术界对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的研究较多,但是有实际内容的文献比较少。李晓力(2005)认为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是科技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吴晓波,孙顺成,马虎兆(2007)分别提出了不同口径的技术对外依存度的测试方法,并利用这测度方法对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技术对外依存度的现状、原因进行了研究。

关于我们参与国际分工的弊端,已经有很多学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是以市场换技术,希望在开放市场的同时,能够引进比较适宜的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不断没有引进我们想要的技术,我国的实际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减弱。陈杰、乌妮娜(1999)的实际调查发现,跨国公司在华实际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有限,引进外资优惠政策很难引进技术(1)。郭熙保、肖利平(2007)分析指出,我们引进技术的战略实际实行时变成了引进外资,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有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自主创新水平是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庄子银(2003)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实际限制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的重要原因。颜鹏飞(2009)指出,我们有求于别人而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大生产管理经验,在初始阶段不可能讲对等的双赢而只能是依附性双赢,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要尽快地跨越这一阶段,否则,长此以往就会从商务领域的依附导致外交事务、政治事务等多方面的依附,应该谨防依附型发展。张杰(2011)用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因寻租等原因,导致要素市场扭曲,在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深的地区,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企业R&D 投入的抑制效应越大。

三、研究评述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无庸置疑,我们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目的是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国内经济增长,而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我们发展国际贸易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起点,这几个理论是支撑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基石,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国际贸易。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然要融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但是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使我们这些后发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我们不能像西方主流的经济理论所言,实行完全的自由市场机制,实行必要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合理的,这些政策的理论源泉就是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超贸易保护理论,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对于我们这个走市场经济体制配置资源方式不到半个世纪的国家,如何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是每个经济工作者,甚至每个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民族的自立自强靠的是自己,我们不能将发展的主动权放在国外,听任分工理论的指挥让我国处于产业链条的底端,我们要力争上游,在不利的国际贸易旧秩序中不断前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微笑曲线中改变地位,向利润链条的上游行进,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发展外贸有利经济增长,这个结论为理论和实证无数次的说明和验证。但是外贸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们与西方的差距可能在不断拉大,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可能并没有随之增长,或者我们的实际能力在与先进国家不断拉大!也就是说在发展的同时,我们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中。我们的增长是依靠的西方的自由市场理论,我们的文化越来越西化,我们的先进技术大部分来自西方,什么东西都是进口的好!四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哪里?

2013-3-5 参考文献:

(1)陈飞翔、胡靖:《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方勇、张二震:《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5期。

(3)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5)庄子银,杜娟: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经验分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

(6)郭熙保,文礼朋:WTO规则与大国开放竞争的后发优势战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8)。

(7)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Z],北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文稿 NO:20050004,2005。

(8)郭熙保,张平:对我车经济体制改革争论的回顾与思考,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的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

(9)郭熙保,肖利平:技术转移、自主创新与技术追赶方式转变,华贵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院),2007(4)。

(10颜鹏飞,李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其向科学发展的转型,理论探讨,2009(1)。

(11)颜鹏飞,戚义明:论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6)。

(12)颜鹏飞:坚持独立自主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构建创新国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3)庄子银,杜娟: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收益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3(2)。

(15)白玲: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3)。

(16)胡俊文:国际贸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17)李盾:自主创新战略下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J],2009(9)。

(18)吴晓波,章威:对技术依存度的再认识,浙江经济[J],2007(4)。

(19)马章良: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J],2012(4)。

(20)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管理世界[J],2003(7)。

(21)唐晓燕:适宜技术引进与产业技术创新:以制造业为考察对象,求索[J],2011(1)。

(22)李鸿阶,张元钊: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及其政策建议——基于中国31个省市的实证分析,发展研究[J],2012(2)。

(23)陈雨柯:中国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J],2012(2)。

(24)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中国创新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55904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比较一致。国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概念的基础上的,因而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外概念的介绍开始。 1859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贡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接触分析和评价大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美国着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ter)在其1995年出版的着作《媒介素养》一书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也曾经特别指出:“……大众的基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警而又有鉴别力的阅听大众。……进一步的责任,乃是鼓励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最后,他们应学习如何来运用媒体。”[2]国内最早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3];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派别、观点、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等)。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观点派别、代表人物、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放在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文献综述撰写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应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来完成有关主题的文献评述。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如何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是提高撰写内容质量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步骤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中学教学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班级:数学102班姓名:黄强学号:1020151211 目录 1 前言 2 数学美学研究现状 2.1近十年来数学美学研究分成两个时期 2. 2研究简况 2.3主要研究成果 3、数学美学的研究发展方向 3.1对数学美本质的进一步探索 3.2数学美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形成 3.3数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 3.4对数学美追求的方法论意义的研究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世界带入了一个计算机和网络深入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重要。信息安全不但关系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也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数字化生存的质量。由于系统的设计缺陷、网络协议的脆弱性,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漏洞,都可能被攻击者加以利用进行网络攻击。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的政治经济的安全。信息革命是否得以保障决定了信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否真正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安全,美国多年来一直将信息安全技术列为国防重点项目,并已形成庞大的信息安全产业。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也在信息安全领域投入巨资,拥有相当规模的信息安全产业。信息安全涵盖了很多的方面,比如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等等。 当前,以Internet 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因此网络安全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网络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密码算法和密码协议。密码协议又称为安全协议。它们构成了网络安全体系的两个层次:密码算法为网络上传递的消息提供高强度的加密解密操作和其他辅助算法,而密码协议则在这些算法的基础上为各种网络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提供实现方案。安全协议是基于密码算法的更高一层的算法,它为有安全需求的各方提供了一个步骤序列,以使它们能够安全地完成实体之间的认证、在实体之间安全地分配密钥或其他各种秘密、确认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的非否认性等。网络安全不能单纯依靠安全的密码算法。安全协议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全协议越来越多地用于保护因特网上传送的各种交易。网络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验证是当今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热点和重大课题。 经验告诉我们,设计和分析一个正确的安全协议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即使我们只讨论安全协议中最基本的认证协议,其中参加协议的主体只有两三个,交换的消息只有3~5条,设计一个正确的、符合认证目标的、没有冗余的认证协议也很不容易[1][2]¨。许多安全协议在提出之初被认为是足够安全的,然而在一段时间内被证明有漏洞。如:Needham-Schroeder[3]协议是最为著名的早期的认证协议,该协议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下的两种版本,分别简称为NSSK协议和NSPK协议。从1978年NSPK协议问世以来,到Lowe于1996年发现NSPK协议的安全缺陷,已经过去了大约l7年之久。安全协议设计的困难性和安全协议分析的微妙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漏洞严重的威胁了网络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的安全协议不断地涌现,伴随着相应协议的漏洞也会不断产生。因此对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很多相关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2004年9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它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更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按照COSO的设想,他们不打算,也的确没有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取代内部控制框架,而是将内部控制框架纳入其中,公司不仅可以借助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来满足它们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一个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再一次强调了系统的概念,即在实施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过程中,主体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责任:首席执行官(CEO)负有首要责任,并且应当成为主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支持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依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美国在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部法律扩充了长期持续的对公众公司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管理当局证实、并由独立审计师鉴证这些制度。GAO发布了《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这个准则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框架,以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识别和确定那些面临着欺诈、浪费、滥用和管理不善的风险经营管理领域。该准则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保护资产及发现错误和舞弊提供第一重防卫。准则将COSO报告关于内部控制5个要素的划分,变成了内部控制的5个具体准则,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简称(INTOSAI),将内部控制准则分为一般准则和详细准则两部分。一般准则包括:合理保证、支持态度、忠诚与能力、控制目标、执行之监控等,遵循一般准则可以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控制环境。详细准则是达成控制目标的方法或程序,包括特定政策、程序、组织规划(含职务分工)。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所属的控制基准委员会,简称COCO,提出了一种更精简、更具动态的内部控制基本构架,从目的、承诺、能力、监督与学习4个方面提出20项控制基准。巴塞尔委员会发布《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系统地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13项指导原则,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性的突破。强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控的影响,组织中的所有各级人员都必须参加内部控制过程,并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文献综述报告范文

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 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一)目的 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要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上报工商管理(双)专业教务员。 二、学习和指导 (一)课程选修 学生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 各学科应加强对此教学环节的指导。应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有关文献综述方法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此外,各学科必要时应开设相应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选择题目、撰写提纲和论文。 三、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是记录有科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反映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如何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本科学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之前要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及范例

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及范例 参考文献最不占论文的主要部分,但作为学生写作论文时的参考,有须要列举让导师知道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标准,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及范例,欢迎参考~ 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及范例 1. 使用word文档制作 2.论文习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大题目:小四、加粗、顶格 3. 作者:XXX五号、居中,专业:XXX 4. 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 5.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1.25倍行距 6.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 7. 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2.54cm;左、右:3.17cm 8. 基本格式: (1) 题目的层次 一级题目用“一、二、……”来标识,二级题目用“(一)(二)……”来标识,三级题目用“1. 2. …”来标识、四级题目用“(1) (2) …”来标识。 (2) 插图和表格格式 l 插图的图续、图习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排印。图用图1***,

图2***表示 l 表格格式的表头、表习题应放在表格格式的上部,居中排印;表格格式用表1***,表2***表示。 (3) 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没必要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 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l 明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排列在文末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及格式范例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及格式范例。 l 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排印在该页页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字加圆圈右上角标注。 (6)参考文献在文内的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详细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l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标记。这个标记是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