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分层作业(三) 中古时期的欧洲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这说明(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典型组织形式

C.庄园是西欧时期独立的政治单位

D.庄园内部的农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显示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发生商品贸易关系。]

2.在中古时代的西欧庄园内,起着维护封建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作用的机构是( )

A.庄园法庭B.庄园封君

C.公民大会D.庄园封臣

A[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庄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维护封建领主利益,故选A项。]

3.从11世纪开始,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统一的王权国家是( )

A.英国B.西班牙

C.法国D.葡萄牙

C[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王权国家是法国。]

4.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

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

C.巴勒斯坦地区D.巴基斯坦

C[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故C项正确。]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工商业逐渐复兴和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是在( )

A.8—9世纪B.10—11世纪

C.12—13世纪D.14—15世纪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B项正确。]

6.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

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编成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罗马民法大全》。其主要包括( )

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法学汇纂》③《新法典》

④《法理概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A项。] 7.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 )

A.君士坦丁堡B.罗马城

C.耶路撒冷D.腓尼基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A项。]

8.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 )

A.国王B.皇帝

C.沙皇D.领主

C[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C项正确。]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二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交纳定额赋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另外一些城市,如法国的巴黎、奥尔良、里昂和英国的林肯、牛津等,只享有不完全的自治权,由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

——摘自《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三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恩格斯

(1)结合材料一,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后,市民在取得城市自治权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

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试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恩格斯的话。

解析:第(1)问应从材料一中城市为争取自治权所采取两种办式进行总结。第(2)问应结合材料一、二从市民兴起、城市选举等方面说明对恩格斯“城市是中世纪花朵”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2)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雏形——市民阶级的出现,这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所以恩格斯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也就是说,城市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事物,它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就像花朵一样。

[等级过关练]

10.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材料说明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维护国王的利益

C.维护佃户的利益

D.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A[从材料中庄园法庭处罚对象可以看出,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A项正确。]

11.“在这里,基督教统治着一切。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这段文字描绘的是( )

A.中世纪的欧洲

B.罗马帝国时代的欧洲

C.古希腊的城邦

D.亚历山大时期的欧洲

A[由题干中的“基督教统治着一切”“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世纪时的西欧庄园,A项为正确选项。]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服饰在当时是一个人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所以统治者和贵族都反对下层民众模仿他们的服饰,有的国家甚至立法,明令平民不得穿着格子呢绒服装,不得佩戴金银首饰和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不得戴手套、佩短剑。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材料二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在他的带

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8世纪时,查理继位后,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教会因此变得富有,势力越来越大。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材料一中,西欧封建社会对人们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分析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才会出现明令限制人们的服饰。第(2)问应结合材料一中的等级森严,材料二中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1)西欧封建社会对人们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是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2)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森严;基督教成为西欧的精神支柱。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笔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封君封臣制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1)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2)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1)封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 (2)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15世纪晚期,王权得到强化的国家: (1)英国: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2)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击败各个封建主,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3)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些国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 (1)兴起时间:10-11世纪 (2)主要居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3)赢得自治权: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4)发展:兴办大学;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 (1)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2)控制人民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的发展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1)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2)6世纪查世丁尼在位时编订《查世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查世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3)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4)奥斯们土耳其兴起后,继续蚕食,1453年,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宇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新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精品教学案: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新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精品教学案 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图解历史] 封君封臣制度 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教会的经济特权 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九年级历史上: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华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华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 么?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材分析】 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欧洲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历史最基本基础知识的普及,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个模块。它是采取通史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学习专题的形式呈现历史的进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有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内容,属于世界史中的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社会)部分,它是世界史中欧洲的历史由古代史向近代史过渡的桥梁,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史部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必须对本课设计主题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初中学段向高中学段的转折期,属于青年期初期阶段,处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学习目的性强,思维的独立性强、自觉性高,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还不丰富,已有的只是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同时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因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其主动作用,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十分关键。为此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师生一道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改变以往知识中心、单纯记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二)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二)华 东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二、罗马天主教 1、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说明:教会凭借罗马国教的余威影响西欧,并且趁机扩张。“丕平献土”实际上就是世俗君主与教会势力的互相结合利用(课本36页小字第二段),此后,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一定的世俗权力。 2、基督教分裂(1054年) 东方:东正教 西方:天主教 3、天主教会影响:控制西欧 经济:直接占有大量土地——财 政治:教皇是至高无上仲裁者——权 思想:控制西欧思想和文化——势

4、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西方文明主流 天主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拥有大量土地,从事土地剥削,教民还得交纳“什一税”作为向上帝的奉献,实际都落入教会腰包。 西欧封建社会,存在两大权力体系——世俗政权势力与教会神权势力。西欧封建制初期,罗马教廷势力超过世俗君主势力,干涉各国内政,教皇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世俗君主屈从于罗马罗马教皇。但是他们双方既互有矛盾(课本38页小字),又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中古初期文化落后,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会推行“愚民政策”,教皇曾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神学,扼杀、迫害反对的思想和人士。教会的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造成西欧中古时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当然它也渗透到西欧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很多遗迹和踪影,举例:圣诞节、教堂(课本37、41页)、拉斐尔圣母像、米开朗琪罗雕塑、十字架国旗(理解为什么有人把西欧地区归入基督教文化圈)。 三、西欧城市的复兴 1、背景 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工商业中心)兴起。11世纪前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城市作为工商业中心开始兴起。 2、影响 经济上:促进手工业和商贸交通发展 政治上: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治斗争此起彼伏,市民力量正在成长。 结合课本38页,归纳:一、城市居民的主体是工商业者,是新兴群体;二、城市土地都属于封建主领地,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实际上是为了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榨;三、形式多样,有的温和(赎买),有的激烈(起义),大多数城市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或独立。 文教上:西欧社会诞生最早一批大学,显示了西欧文化教育的进步和突破神学控制的努力。 总之,西欧城市的复兴,标志西欧中古社会进入兴盛时期,也为西欧迈向近代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四、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全盛:7世纪前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476年就宣告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则持续到了1453年,比西罗马多了上千年。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改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16世纪中成为地跨三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分层作业(三) 中古时期的欧洲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这说明(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典型组织形式 C.庄园是西欧时期独立的政治单位 D.庄园内部的农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显示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发生商品贸易关系。] 2.在中古时代的西欧庄园内,起着维护封建领主利益和庄园公共秩序作用的机构是( ) A.庄园法庭B.庄园封君 C.公民大会D.庄园封臣 A[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庄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维护封建领主利益,故选A项。] 3.从11世纪开始,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统一的王权国家是( ) A.英国B.西班牙 C.法国D.葡萄牙 C[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王权国家是法国。] 4.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 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 C.巴勒斯坦地区D.巴基斯坦 C[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故C项正确。]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工商业逐渐复兴和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是在( ) A.8—9世纪B.10—11世纪 C.12—13世纪D.14—15世纪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B项正确。] 6.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提纲3】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⑴封君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⑵层层分封,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它一方面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4.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对农民和农奴份地,封建领主主要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领主或其管家还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5.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在政治上,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并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在思想上,它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1.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1485年)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则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西欧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和剑桥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

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二)俄罗斯 1.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2.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俄罗斯国家由此诞生)。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为俄罗斯继续扩张奠定基础。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中古时期的欧洲》 习题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选择题 1、公元476年,日尔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的最重要的王国是() A、法兰克王国 B、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西欧封建社会实行的经济制度是() A、班田制 B、均田制 C、采邑制 D、租庸调制 3、对罗马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评述不对的是() A、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世俗权力,还控制着思想、文化。 B、但在政治生活中,教皇必须服从国王的领导。 C、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凌驾各国君主之上。 D、天主教还占有大量的土地,居西欧封建社会的中心地位。 4、对15世纪中期的东罗马帝国社会述说不正确的是() A、仅剩君士坦丁堡孤城一座 B、帝国已名存实亡 C、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D、但仍有具大的政治实力 二、填空题 5、公元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推行的土地改革,史称“_____” 6、公元8世纪的土地改革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_____的封建等级制。 7、8世纪中期,通过“______”,罗马教会获得大片土地,由此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8、12世纪前后,西欧诞生了一批最早的___。 9、____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覆亡。 三、简答题 10、指出课文《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中所说的西欧封建制的特点是什么? 11、你对西欧城市的复兴的作用有哪些特别的认识? 请看下面的对话:男生说:我国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城市规模大的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女生说: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产阶级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他们俩谁说的更有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D 二、填空题 5、采邑改革 6、金字塔形 7、丕平献土 8、大学 9、1453 三、问答题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基本知识】 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丕平献土琅城起义 罗马天主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重点知识】 1、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2、理解宗教神权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理解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课堂记录】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奴隶制结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西欧封建等级制 (1)由来:采邑改革、分封土地 西罗马灭亡后,日尔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面临内忧外患,于是当时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此处说明此时的国王已经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宫相手中,为后面的“丕平献土”铺垫。) (2)采邑改革核心:有条件的分封→无条件的赏赐 何谓“有条件”,主要指:第一,受封的封臣必须对上级封主在政治上宣布效忠,在军事上服从,如不履行,封主有权收回采邑;第二,采邑只供封臣终身享用,但不可世袭。(结合西周的分封制,分析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的分封制的异同点。) (3)封建等级制特点 分封基础:采邑分封,权利对应义务 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以土地为纽带,组成自上而下的封建等级体系,封主通过授予封地,取得对下属封臣的统辖权;封臣得到采邑,则有接受封主号令的义务。各封建主通过分封,建立起各级之间互为主从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上下互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课本34页图示及小字部分) (4)封建等级制的影响 这种制度在当时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调节了封建主的内部关系,增强了王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结合“分封基础”);但是这种制度直接导致整个西欧社会权力趋于分散化,形成政治上分裂割据局面(结合“从属关系”)。 (5)知识拓展 试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异同点? 【思路】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 【不同点】 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 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 、罗马天主教廷 1、教皇国由来 (1)基督教产生与发展:罗马帝国镇压→定为国教 (2)教皇国建立 有利条件:地方分权,教会扩张

2019-2020学年新教材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Word版含解析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对接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 欧亚地区的封建国 家、民族、宗教和社 会变化,以及世界其 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 各文明地区的多元 面貌。 时空 观念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 期”。这一时期的欧洲,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在亚 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兴起;非洲、美洲文 明灿烂辉煌。 史料 实证 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经济发展,主要封建国家形 成;在亚洲,阿拉伯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美洲 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的贡献。 历史 解释 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封建国家、西非、美洲文明的 发展。 唯物 史观 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家国 情怀 中古时期的世界,很多民族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图解历史]封君封臣制度 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对接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封建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 多元面貌。时空 观念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 时期的欧洲,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在亚洲,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兴起;非洲、美洲文明灿烂辉煌。 史料 实证 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经济发展,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在 亚洲,阿拉伯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美洲印第安文明对 人类的贡献。 历史 解释 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封建国家、西非、美洲文明的发展。唯物 史观 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家国 情怀 中古时期的世界,很多民族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为世界 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图解历史] 封君封臣制度 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教会的经济特权 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第6课_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采邑改革”以及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能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西欧封建王权衰落、地方割据严重的原因;把握罗马天主教会势力发展的原因;同时能比较欧洲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共同探讨拜占廷帝国兴衰的经过及原因。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本课的重点是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 【疑难点拨】 本课的难点是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也由此出现了行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13—14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两个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1)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一课时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 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西欧社会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国王是最高的封建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核心。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异同? 讨论明确: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 不同点: 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 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采邑改革”以及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能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西欧封建王权衰落、地方割据严重的原因。 【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含答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 1.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D.日耳曼人的渗入 2.以下对农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B.农奴被固着于土地上 C.农奴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D.农奴需自备武器,跟随领主作战 3.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以下不属于此的是( ) A.拥有大量庄园的土地 B.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C.教会内部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人人平等 D.整个西欧社会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一生都要接受基督教会的控制指导 4.以下不属于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与途径的是( ) A.与封建主谈判 B.以金钱赎买 C.武装暴动 D.自建城市 5.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初建立的( ) A.基辅罗斯 B.金帐汗国 C.莫斯科公国 D.俄罗斯帝国 6.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 B.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 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7.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8.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影响是( ) A.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B.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C.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时空观念] 第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 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的等级制度 (1) 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 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3) 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4) 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 力 2. 庄园与农奴制度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1) 庄园 ①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②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收入归领主所有自耕自收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 (2) 农奴制度

①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二者均为领主的 佃农 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 向领主缴纳租税。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②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维护庄园的秩序。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 王权集中 (1) 过程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名义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到15 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出现等级君主制国家。等级君主制国家司法和 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国王) 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 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城市自治 (1) 背景 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 ②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③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 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斗争形式多种多样市民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反对封建特权而 进行的斗争是13 世纪城市自治运动的主要内容 (3) 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

九年级历史上册《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上册《中古欧洲社会》知识 点总结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法兰克王国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 ①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②影响: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处在社会最底层。 ▲强调:查理马特是法兰克王国宫相 3、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 4、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教会和教皇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③是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重新兴起,其兴起带动了城市文明的产生。 2、市民与封建主斗争:①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方式:金钱赎买、武力③典型例子:琅城自治 3、市民阶级形成的意义: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

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东罗马帝国建立:395年,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东罗马帝国灭亡原因:①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的版图,四处征讨,财金民穷,帝国内忧外患不断。②西方军队东征,征服并统治拜占廷达半个多世纪。③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在西亚兴起,威胁了其统治。 3、结果: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灭亡。 4、奥斯曼土耳其的建立: ①兴起:13世纪末在西亚兴起 ②扩张:占领小亚细亚,渗入巴尔干半岛,灭拜占庭帝国 四、▲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依次从属的封建等级制度。②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进行经济和精神统治。③封建城市兴起带动了城市文明产生。④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 ▲强调:西欧封建社会属于知识分子的是:教会的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背景: ___ 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____________ 人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 。(后来,在它基础上,建立了___________ 、、_________ 等国) 2、查理?马特改革 (1)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①改变以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做法,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______________ 。(结合P29示意图理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①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在各级封建主之下,_________ 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③推动了西欧_________ 制度的发展。 联系思考:西欧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与等级制度之间的关系? (1 )西欧的土地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 ___________ 制度的基础。 (2)在国王以下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 (结合P29黑体字理解) :■、基督教会的发展 1、基督教于 _____ 世纪时诞生。由基督教信徒组成的许多小宗教团体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督 教会。_________ 世纪时,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会的权力和影响大增。 _______ ____________ 等国君主也接受了基督教。 2、 _____________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地位) 表现:(1)政治上:教权凌驾于___________ 之上。(结合P29-30小字,“丕平献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的土地所 有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文化上:教皇 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 领域,神权凌驾一切。(结合P28导入框、P30小字) 三、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 ________________ 灭亡后,西欧的城市衰落了。 2、重新兴起的时间:____________ 3、主要国家及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欧城市产生的基础:是在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的领地上产生的。 对比同时期世界上的西欧城市和我国宋代的城市。(结合P30小字、P31动脑筋)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卷及答案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高于王权 2.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3.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4.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5.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6.“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 7.12世纪大学在欧洲兴起。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课标要求】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知道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欧洲的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教具媒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作品《唐吉可德》影视片断,教师设问引导) 同学们,刚才影片中的主人翁是谁呢?(短暂停顿后教师过渡)他就是唐吉可 德,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位真正的骑士”,其令人心酸又好笑的行为举止,他把 我们带回到中世纪的欧洲--庄园遍布的封建社会。(出示并板书课题:第3课中 古世纪的欧洲) 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请回忆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内容,思考:西欧奴隶 社会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节过渡)很好,476年西罗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问题探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