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5.16 冷战基础训练 新人教版

201X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5.16 冷战基础训练 新人教版
201X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5.16 冷战基础训练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5.16冷战

基础训练

1.《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其中一“怕”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面的漫画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建立

3.“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4.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波茨坦会议的决定

C.“柏林墙”的修筑

D.美苏两个大国的冷战对峙

5.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其中,联邦德国是在哪几个国家的占领区成立的()

A.英、法、美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6.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国际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8.《新全球史》指出: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D.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9.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指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亚非拉国家

10.下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北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对付华约

11.“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

A.“军事结盟”政策

B.“冷战”政策

C.“科技立国”政策

D.“门户开放”政策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对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材料二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造成威胁……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请回答: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分别成立于何时?

(2)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什么?它假设的“武装攻击”来自何方?(3)根据材料二,指出华约组织建立的目的。

参考答案

1.A 解析:据所学可知,当时美国遏制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是在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从此开始。故选A。

2.B 解析:图片反映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与之相关的应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3.B 解析:由材料“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可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抑制苏联的扩张,其目的是称霸世界。故选B。

4.D 解析:冷战开始后,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由此可知,美苏两个大国的冷战对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

5.A 解析: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

6.B 解析:马歇尔计划意在复兴欧洲经济。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性组织,A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与“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相符合,B项正确;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与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C项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经济组织,D项错误。

7.A 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8.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故选C。

9.A 解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材料中美国的政策是支持“自由国家”,这里的“自由国家”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故选A项。

10.C 解析: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A项说法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B项说法错误;北约组织是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C项说法正确;北约成立于1949年,华约成立于1955年,D项说法错误。

11.B 解析:题干评论的是马歇尔计划,这是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12.(1)1949年;1955年。

(2)资本主义制度。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3)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解析:第(1)问考查北约和华约成立的时间,回顾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目的的军事集团,由此可知“自由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假设的“武装攻击”来自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3)问,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测评卷含解析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的战争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 2.1945年5月1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②推动万隆会议成功召开③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2018·江苏苏州中考(改编)〕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6. 据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经济持续发展 B.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C.出现“新经济” D.经济发展衰退 7.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8.近代以来欧洲有三次统一的尝试和努力:第一次是法国主导,结果失败;第二次是德国主导,也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法德和解促成统一。“法德和解促成统一”是指( ) A.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侵略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 9.观察下图,美国经济实力处于最高峰的原因不包括 ...( ) A.重视科技 B.大力利用外援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 摘要:冷战时期,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笔者以为,这正是由于双方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存在有一个最低的界限,即不发生热战。而这条底线,正是由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始终在最后时刻坚持了审慎原则。审慎原则是美苏尽管两极对抗,却始终未发生热战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启示,美苏交往中的审慎原则也应该成为任何大国之间尤其是未来中美相处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冷战危机美苏审慎原则 在社会学中,理性原则是指行为体通常倾向于在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目标或手段的行为选择方式。在经济学中,则强调理性是“经济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即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假定的,市场选择始终遵循着以偏好最大化为目标的明智计算。在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中,国家通常被假定为是理性的,在无政府状态下,

作为理性行为体的国家,为了自保,通常总是致力于攫取一定的权力。经典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者认为,理性的国家总是要无限制地追求以权力为界定的利益;新现实主义者则认为,国家通常以安全为最终目标,因而并不总是无限制地追求权力,而只是追求达到保障其安全的权力为满足。总之,理性的国家在决策时,通常总是以预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即最大化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行为模式基本体现了此种特征,他们在各个时期总是趋向于最大化地攫取权力,削弱对方,在全球各个层面展开争夺和对抗,并使人类长期面临着沦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灾难的危险。双方几乎利用了除直接热战之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对抗和争夺。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虽然美苏在诸多时刻走向“战争边缘”,但世界总体上还是保持了40多年的“持久和平”(long peace)。这当作何解释呢?笔者以为,这是由于美苏在冷战时期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理性原则的同时,奉行了另外一种原则即适度、规避风险的理性和克制的原则即审慎原则的结果。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现实主义通常遭人诟病,它被指责只强调权力政治,而缺乏道德关注。但国内有学者在考察了诸多现实主义者的著述后,发现,从古至今的现实主义者大多都有对“审慎”这一政治价值和道德原则的关注,只是长久以来它被人们忽略了。通过对西方自古希腊罗马时代至今的诸多思想家和理论家审慎原则的发掘和解析、总结,作者概括出了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

美苏冷战的特点

美苏冷战的特点 作者:吴杞棠 指导老师:徐孝明 摘要:冷战是战后到苏联解体时期内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美苏冷战的特点是既有紧张的对抗,也有缓和;在欧洲,美苏是以“冷战”的形式存在,而在亚洲则大多表现为热战;意识形态是双方进行利益与权力争夺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冷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美苏冷战大大打上了双方领导人的烙印。 关键词:美国;苏联;冷战;特点 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除了直接的军事冲突和使用核武器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斗争,是1947——1991年的一种国际体系。它的出现,使得国际关系在直接或间接间受到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冷战主导着战后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严重阻碍了国际关系的正常运转。这些影响在冷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存在,甚至影响到今天。分析冷战的特点,可以看出美苏是以激烈的对抗为主,但也有长时间的缓和;在欧洲,美苏之间是以“冷战”为止,但在亚洲则大多表现为热战;美苏冷战是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工具进行地缘政治利益与国际权力之争;核武器在美苏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冷战一定程度上也打上了美苏领导人的烙印。 一,对抗与缓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一词很快产生于国际关系中,并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冷战在国际关系史里很大程度地表现出强烈的对抗。然而,正如战争与和平的相互依存,冷战的激烈对抗与高度缓和的特征也是较为明显的。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的去世,美苏两国都是处于最紧张最激烈的对抗中。二战造就了美国的强大——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实力。而苏联尽管在战争中遭到重创,但战后迅速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很快成为美国的强劲的对手。美国的全球覇权战略与苏联关注的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欧的地缘政治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美苏公开、全面的对抗不可避免。 杜鲁门政府一上台便对苏联采取了强硬的政策。1946年2月美驻苏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的8000字情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思、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该采取的对策均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遏制”的思想。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震惊了世界。在1946和1947年间,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冷战行动,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以及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使得斯大林担忧东欧国家可能被美国援助和中西欧经济复兴所吸引,苏联有再次被敌对阵营包围的危险”。j 因而苏联方面重新大力强调了西方威胁,加速军事工业发展,并强行在东欧国家按照斯大林治国的模式急剧地改造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到1949年底,美国已主持建立西德国家,德国由此正式分裂,北约亦正式成立。而东欧国家与西方的所有经济上的、文化上的联系亦被切断。美苏的对抗最终形成。1949年苏联的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随后,美苏开展了激烈的核竞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是战后美苏冷战以来的第一次由其中一方直接参战而另一方间接参战的热战。从战后到朝鲜战争的结束,美苏之间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认真尝试去通过谈判来解决双方的争端。美苏双方都是处于最为紧张和最为僵硬的对抗中。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领导人开始缓和同西方的紧张关系。从1953年起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宽占领制度和同奥地利关系正常化的措施,最终1955年美苏合作缔结了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奥地利为永久中立国。同年七月,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政府最高级会晤。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外交似是让人们看到了冷战走向和平的曙光。但随后的匈牙利事件及柏林危机的爆发,美苏关系重新紧张。至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2001年第2期(总第89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wnalof Qi“ghiNormaIUnivers时(PhnosophyandSochl S ciences)No.2.2001GeIleralNo.89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沈毅(宁波慈湖中学,浙江宁波315000) [擒要]冷战作为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彤式,已随着苏联的解体成为历史.今天t人们可以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通过对冷战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过去:清醒地面对现在.积薹妻童藿骚交。9萋主要i莆曼!喜妻;蠢萋i骛霎誊≤囊§毫llil霉蛋囊确削9蓥;薹妻藿墓ii赛童《il;i萎昌i;氢}、?i;{’i§一鹾确爵粪罄二聋萋灞濠萋瞄薹罐易雩地塑耄曼g叫蝉型;鬈筝奏埋漂譬墓趟霉蠢笨士市i攀■曩薹拿蕞鞣霪弼人人 有工作,只不过失业率不超过4%而已。目前,仍有lo“的雇员享受不到任何职业保障,主 要是企业主及其雇员,小农场工人和部分家庭服务人员等。在享受职业保障雇员中,大约只 有35%的人享有稳定的职业保障,其余大多数只能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能同时领取失业 保险金和补充失业津贴的,只有少数部门和行业,其中处境最差的是小企业的雇员、青年和 妇女。由于种族歧视和其他历史、社会原因,黑人和西班牙裔移民的就业条件最差,失业率 最高,大多敷少数民族雇员从事农业劳动,或当家庭雇员,享受不到任何职业保障。按集体 合同法规定,雇主裁员是依雇员在企业工作年限进行的?因而青年人失业率远远高于成年人。 尽管联邦和各州政府规定对妇女就业不得歧视,但一些企业明文规定不吸收已婚、有孩子妇 女。普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妇女失业率高于男子.此外,以其实行得较成功的老年 退休保险为例.美国人中的许多个体经营者、临时工、季节工。至今生活在社会保障安全网 之外.大约有10%的美国人既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也享受不到其他医疗照顾,这些人多属于 贫困家庭,这种情况引起许多人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AnalysisontheSocialInsuranceLawofAmerica CHEN Ping (£c删历b蛳n删o,h2^。。u”撕岫?(№^f口抽‘o0020?ch抽n) Abstr丑cl:SincecheSocia】I璐uranceLawofAme“∞wasadoptedinl935,theUnjtedStates ofAmericahasachievedcompletesuccess.(1)Greatadvanceshaveb∞nmadeimeconomy. (2)Socialstabilityhasbeenprornot“.(3)unemploymentinsurance且asbeensci】lregarded asthemainproblem.(4)Educationhasbeenmoreandmoreimportant.(5)Thethirdindustry isfo‘gi“grapidly.S0meproblemsisstillexisted.(1)Thefinancialburdeni3critical.(2)The

201X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5.16 冷战基础训练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5.16冷战 基础训练 1.《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其中一“怕”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面的漫画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建立 3.“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4.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波茨坦会议的决定 C.“柏林墙”的修筑 D.美苏两个大国的冷战对峙 5.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其中,联邦德国是在哪几个国家的占领区成立的() A.英、法、美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6.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国际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8.《新全球史》指出: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D.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9.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指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亚非拉国家 10.下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北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对付华约 11.“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 A.“军事结盟”政策 B.“冷战”政策 C.“科技立国”政策 D.“门户开放”政策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对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材料二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造成威胁……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请回答: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分别成立于何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 A.稳定西欧各国的政治秩序 B.援助西欧复兴发展经济 C.扭转美国在西欧的形象 D.为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2.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 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3.二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敲响了世界殖民体系的丧钟。下列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历史事件是() A.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B.1960年“非洲年”的出现 C.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关键在于() A.遭受殖民压迫的程度不同

B.工农群众的觉悟程度不同 C.苏俄支持援助的程度不同 D.两国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 5.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材料中“苏联的崩溃”在本质上是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 B.由一党制变为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C.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戈尔巴乔夫等社会主义改革失败 6.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阻断了东柏林和西伯林之间人员的自由来往。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公里,199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这道柏林墙,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也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缩影。以下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德国的分裂是二战后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 B.柏林墙的拆除宣告冷战局面的结束 C.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是冷战的具体表现 D.德国的分裂标志冷战的开始 7.某同学以冷战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A.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 B.《联合国家宣言》文件 C.丘吉尔铁幕演说稿 D.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8.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从福利制度分析美苏冷战美国胜利的原因【千人智库推荐】

从福利制度分析美苏冷战美国胜利的原因 研究证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福利制度优于苏联,是美国获得胜利的原因之一。这是通过分析福利制度对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而得出的结论。 1991年底,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在与美国的长期冷战之后土崩瓦解,美国赢得了胜利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运用“自我肯定需求”“认知膜”等新概念,分析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社会福利制度变动情况及利弊得失。高质量的社会福利制度能使社会财富更多的为一般民众所拥有,使民众感受到社会平等,满足人民的自我肯定需求,进而增强认知膜,以及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最终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反之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崩溃。 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财富流动的重要一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苏联的社会福利建设总体低于美国。其一,消费品较为匮乏且种类单一,无法满足民众对其越来越高的需求。另外,人民享受的福利质量较低。而且,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分配工作,使得福利体系中缺乏失业与就业保障,导致各地存在大量的隐形失业人口,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福利水平长期得不到根本性提升的后果是使苏联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根本改善,民众的自我肯定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苏联民众因为对国家提供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其成为缺乏风险预期与风险意识的理性匮乏群体,为后来的苏联剧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美国社会从不公平走向相对公平。美国福利制度优于苏联,从

两个“有利于”中分析,“是否有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核心价值观”。苏联的多民族化与分配不平等,苏联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苏联社会从相对公平走向不公平,也只对影响到了这两个“有利于”的有利地位,最终影响了冷战的结局。

美苏冷战的原因分析

美苏冷战的原因分析 纵观历史,在正常情况下,人类通过任何活动想达到的目的无非两个字:“利益”。这种利益涵盖的面非常广,包括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等。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各取所需,你得到你的,我得到我的,就算有些利益冲突也可以经过协商、谈判等手段得以调停。冲突的结局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实力稍弱一方的妥协并割让一定的利益作为结束。其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保全更多自己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其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是没有想到割让只能解一时之急!当两个利益集团实力相当或没有一方愿意主动放弃的话,那么一定会有一方通过某种手段使对手被动放弃。这种手段就个人利益冲突来讲,轻者对搏公堂,重者大大出手;对于阶级利益冲突,轻者罢工游行,重者革了你的命;而对于国家利益来讲,解决的办法往往是通过战争。抛开古代战争不说,就说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推动了美国对全球扩张的重要步骤,可谓有这重大的利益。所以宏观来看,美苏冷战就是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利益集团之间那不可调庭的利益冲突所引起的。下面我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各方的利益冲突。 在分析利益冲突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强调以下什么是美苏冷战,以及为什么是冷战而不是热战,当然也是从利益的角度。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后不久,美国在科技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兴工业的发展方面都迅速赶超欧洲,引领着全球的资本垄断化。特别是在一战后,欧洲整体实力下降,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纽约一跃超过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而此时苏联在经历卫国战争和早期的外交努力后,国内政局相对稳定,国外环境相对缓和,开始放手国内的经济建设,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通过“五年计划”使得国内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从上可知,在二战前,美苏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前两位,并且综合国力也位居前茅,两者都拥有强大的生产力和争夺霸权的实力。二战使得西欧列强损失惨重,实力大损,在世界范围的势力迅速萎缩,并且,英法等国忙于对付战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自顾不暇,无法与美苏的任何一方对抗。与此相反,美国大发战争财,在战后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同时在盟军中其了主导作用,并建立了一支规模约一千一百万的强大的军队,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且是当时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这些都为美国称霸奠定了基础。而苏联方面,除对外援助外,与美国有着惊人的相似。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对于二战盟国的胜利作出极大的牺牲和贡献,并帮助解放了东欧国家,其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再者,苏联在二战中也建立一支同美国规模相当的军队,在东欧各国及亚洲地区保有驻军,并且获得了最大份额的战争赔偿,战后经济恢复较快,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此以后,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由于双方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万核弹头,运用这些军事力量,就可以将地球彻底消灭好几次,所以谁都不敢动用军事力量来发动战争。简而言之:美苏在二战后都实力大增,两国皆想争夺世界霸权获得更多利益。但是,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搞垮对方,所以就动用除军事行为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虽然两大集团之间没有直接响起枪炮声,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将这种状态称为“冷战”,以区别动用真枪实弹的“热战”。 之所以采用冷战的方式来打这场战争,恰恰是美苏之间达到了一种利益共识,因为如果进行热战,真刀真枪的打起来势必会给全世界带来新的灾难,届时不仅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还会给本国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失,不但没有得到利益反而两败俱伤,还有可能让其它国家趁虚而入,渔翁得利。而通过冷战的方式不仅可以在两国之间决出个雌雄,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因为战争带来的利益损失,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两国不用热战而用冷战的原因。 说完了利益共识,下面就该说说利益冲突了:

浅谈冷战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浅谈冷战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1.前言 烽火连烟的世界大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奋战下结束了,但世界人民并没有迎来和平,战火仍然在肆虐,世界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海之中。随着大战的结束,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拉开帷幕,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在大战后终于开始了,这是一场以小国为牺牲品的大国政治对抗,这场没有大国直接战争的对抗波及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它为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是冷战。 2.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出了社会主义之花,但也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埋下了火种,随着大战的结束,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终于在1947年拉开的对抗的序幕,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这场波及世界的对抗被称为“冷战”。[1] 2.1冷战原因及过程 随着战争的结束,世界进入恢复时期,而在战争期间强大起来美国和苏联却开始为利益和世界霸主地位而对抗,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2.1.1冷战原因 在世界大战时期,美苏有共同的敌人,有共同的利益,但随着大战结束,敌人被消灭了,利益冲突突显出来了,加上制度的不同,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的战略意义的根本冲突。[2]因此,战后苏美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的上升,导致了冷战。 2.1.2冷战过程 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序曲,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土耳其和希腊(前者因为博斯普鲁斯海峡问题与苏联关系紧张,后者的资产阶级政府则在共产党游击队打击下摇摇欲坠)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为由宣布对这两个国家提供援助,这被认为拉开冷战的序幕,同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正式提出“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成为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3]到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其间,冷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苏联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由于美国的本土没有经受战争,并且还利用战争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因此,这时期内美国占据主动,苏联相当被动,实力不足以撼动美国的霸主地位,因此,苏联期望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同时又在对外扩张。例如: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1961年柏林墙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尽管苏联对外扩张,但美国仍然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占据优势。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美国由于陷于越战,对自身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而且石油危机及资本主义内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研究 遏制思想作为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对外政策贯穿于战后美国政府的各个时期,虽然每届政府对遏制思想的态度不同、理解方式不同、运用该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遏制思想都毫无疑问地影响了冷战时历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为美国最终赢得冷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遏制思想的产生 遏制思想是1946年由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首先提出的,但从大的背景而言,遏制思想则是二战结束后初期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凯南自二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对苏认识之结晶。 从当时大的环境而言,随着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相继投降,美国人在如何处理对苏关系上产生了分歧。副总统华莱士、国务卿贝尔纳斯等人认为战时同盟虽有芥蒂,但是仍旧可以继续,他们主张保持与苏联合作关系,对苏联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国际问题上寻求苏联的合作,通过美苏协商重建战后国际的秩序。而以海军部长福莱斯特、总统军事顾问李海上将、副国务卿格鲁和美驻苏大使哈里曼等人则对苏联战后的意图与行为表示怀疑,认为寻求与苏联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们主张以实力为后盾,以经济为筹码对苏联施压,遏制其扩张主义倾向,对其采取强硬态度,迫使其遵守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 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美国决策层日益感到需要有对苏联问题熟悉的人进行系统的、理论的分析,并对美国的对苏战略做全面的规划。史密斯学院教授爱德华?威利特、国务院苏联问题专家查尔斯?波伦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情报委员会等众多专家和机构对苏联的行为动机以及美国的对策做了相应的阐述,但都未能切中要害,因而他们的建议未能被决策层所采纳。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乔治?凯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战后初期美国对苏政策的起草者。 1946年2月,时为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的凯南接到国务院的一封电报,要求其对苏联不愿意参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凯南便将自己的对苏认识和想法写成长达八千字的电报发回国内。该电文分析了战后苏联对世界的看法,解释了苏联行为的内在根源,指出了苏联对外政策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美国的对策。凯南在电文中指出,克里姆林宫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行为是俄国传统不安感的产物,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则加强了这些倾向并为其提供了合法的辩护。电文还指出,克里姆林宫的目的在于增强其力量和威望,扩张其势力和影响,与此同时削弱西方世界的力量,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促 使西方大国相互争斗。为此美国应放弃战时的与苏联结盟政策转而采取强硬政策。凯南在八千字电报中的主张与国内的强硬派不谋而合,得到了当权者的青睐,并因此进入了美外交决策层,成为“说话算数”的人。美国著名冷战史专家、耶鲁大学教授约翰?路易斯?盖迪斯对此评论道“很少有一封电报能象它那样深深影响了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 凯南之所以对苏联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与其家庭出身和其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凯南1904年2月16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其祖先为苏格兰-爱尔兰移民。他的父亲是家族中最早受过大学教育的成员之一,属于中产阶级阶层。用凯南的话说就是生活在一个“既不是剥削者也不是被剥削者”阶层之中。1921至1925年间凯南就读于东部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主攻近代欧洲外交史。虽然凯南在大学时的成绩平平,但他还是出人意料地于1925年通过了国务院的考试,成为了一名职业外交官。因其祖父老凯南的缘故,凯南选择了俄语和对苏研究,并因此长期在海外工作,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他曾在里加、柏林等地工作并进行语言学习训练,使其俄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与白俄流亡者的交谈中,凯南逐渐了解了俄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俄国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3年,凯南应布里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思维导图】 第16课冷战 【课程标准】知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知识。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定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开始: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表现 (1)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形成: 1955 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5.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知道欧洲的联合和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知识,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 1.欧洲的联合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给予了大量的援助。 ②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积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 ①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②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战后的美国 (1)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原因: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3)新经济:20世纪90 年代以后,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点的“新经济”。 3.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②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④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 (2)崛起: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 大国。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2019最新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二十一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全国中考题组)测试试题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江西,12,2分)“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2.(2018新疆乌鲁木齐,14,2分)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下图中体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是( ) 3.(2018江苏苏州,19,1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4.(2018河南,19,1分)1993年欧盟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后来经过几次扩大,2007年成员国已达27个。这说明( ) A.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无阻碍 C.“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D.欧洲实现用一个声音说话 5.(2018四川成都,23,2分)数据图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较快 B.英美法三国经济持续走下坡路 C.美国逐步失去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D.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6.(2018广东,24,3分)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7.(2018北京,29,1.5分)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7重庆A,14,1分)《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冷战目的是遏制苏联 9.(2017湖北黄冈,22,2分)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这些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 )

九年级历史下册 4.20《美苏冷战》学案 华东师大版

学科:历史时间:完成人 课时讲 授 内 容 教学 重、难 点把握 例题设计中考典型题解读作业设计 第六课时美 苏 冷 战 重点: 1、杜鲁 门主 义。 2、美苏 “两 极”对 峙局面 的形成 。 难点: 美苏 “两 极”对 峙的影 响。 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 志是() 2、20世纪60年代, 导致美苏争霸冲突最 激烈的事件是 () 3、美苏两极格局解体 的标志是() 4、既能在经济上稳定 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 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 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 之计是() 5、二战后,美国实行 “冷战”政策,其中不 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 A侵略朝鲜 B实施 “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抛出 “杜鲁门主义” 6、20世纪50——80 年代,世界格局动荡的 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 B地区 冲突 C民族矛盾 D宗教 矛盾 1、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杜 鲁门说:“世界已分为‘集权政 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 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为 “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 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 广霸权主义政策 2、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 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 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 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 两个“战争”分别指() A二战冷战 B二战中东 战争 C一战二战 D二战科索 沃战争 3、读图简答: 赫鲁晓夫 与肯尼迪的较量 (1)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 件?结果如何?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双方的实力 处于怎样的态势? 1、列举美 国推行冷 战政策的 表现。 2、下面是 两位同学 就“美苏 争霸”发 表的观 点,你认 为谁说得 对。 甲:美苏 争霸的实 质是不同 社会制度 之间的竞 争。 乙:美苏 争霸的根 本原因是 为了各自 的利益。 用心爱心专心- 1 -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练习新人教版

第16课冷战 一、选择题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据此完成第2~3题。 2.“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3.由“战友”到“冤家”的关系,最适合下列哪两个国家( ) A.美、苏 B.英、美 C.美、日 D.英、日 4.下列对冷战政策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B.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 C.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5.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此事件被称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柏林危机” D.德国分裂 6.德国正式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7.“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家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根据这一条约建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是( )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国际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下列是有关两极对峙的形势,正确的是( ) 二、辨析题 9.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错误: 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