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关于《生物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关于《生物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复习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两大类:( 因果关系),(平行关系 )

2.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3.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1

)

(2

--=

∑n X X S )

4.小概率事件原理是指(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人为的认为不会发生 )

5.在标准正态分布中,P (-1≤u ≤1)=(0。6826 ) (已知随机变量1的临界值为0.1587)

6.在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变量X 确定,Y 是随着X 变化而变化,两变量呈因果关系,则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依变量)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A 、总体平均数

B 、自变量

C 、依变量

D 、样本平均数

2、 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A 、产品合格数

B 、抽样的样品数

C 、病人的治愈数

D 、产品的合格率

3、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 、12

B 、10

C 、8

D 、2

4、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 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 、变异

B 、同一

C 、集中

D 、分布

5、方差分析适合于, 数据资料的均数假设检验。 A 、两组以上

B 、两组

C 、一组

D 、任何

6、在t 检验时,如果t = t 0、01 ,此差异是: A 、显着水平

B 、极显着水平

C 、无显着差异

D 、没法判断

7、 生物统计中t 检验常用来检验 A 、两均数差异比较

B 、两个数差异比较

C 、两总体差异比较

D 、多组数据差异比较

8、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 性的代表值。 A 、变异性

B 、集中性

C 、差异性

D 、独立性

9、在假设检验中,是以 为前提。

A、肯定假设

B、备择假设

C、原假设

D、有效假设

10、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A、统一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完全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

11、统计学研究的事件属于事件。

A、不可能事件

B、必然事件

C、小概率事件

D、随机事件

12、下列属于大样本的是

A、40

B、30

C、20

D、10

13、一组数据有9个样本,其样本标准差是,该组数据的标本标准误(差)是

A、B、8.64 C、D、

14、在假设检验中,计算的统计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加减关系

D、没有关系

15、在方差分析中,已知总自由度是15,组间自由度是3,组内自由度是

A、18

B、12

C、10

D、5

16、已知数据资料有10对数据,并呈现线性回归关系,它的总自由度、回归自由度和残差自由度分别是

A、9、1和8

B、1、8和9

C、8、1和9

D、9、8和1

17、观测、测定中由于偶然因素如微气流、微小的温度变化、仪器的轻微振动等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疏失误差

D、统计误差

18、下列那种措施是减少统计误差的主要方法。

A、提高准确度

B、提高精确度

C、减少样本容量

D、增加样本容量

19、相关系数显着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是

A、t-检验和u-检验

B、t-检验和X2-检验

C、t-检验和F检验

D、F检验和X2-检验

20、判断整体中计数资料多种情况差异是否显着的统计方法是

A、t-检验

B、F-检验

C、X2-检验

D、u-检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样本: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总体时抽出的若干个体组成的单元称为样本。

2、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相等的机会抽作样本的这种抽样方法。

3、参数:从总体中计算所得的用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称为参数。

4、概率事件原理: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人为地认为该事件不会出现,称为“小概率事件原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均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提出假设:H0:x=x0(没有显着的差异);H A:x≠x0 (间有显着的差异);其中H0为原假设,H A为备选假设。------------------------------------------------------ --------2分

第二步:根据题和需要,选取a值(a=或者a= ----------- ----------4分

第三步:利用Excel自带公式或数据分析库计算概率值。-----------------8分

第四步:根据第三的计算结果,对题中的问题进行推断。----------------10分

2、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是什么?并写出t检验的步骤,F检验的步骤。

t检验和F检验均是平均数的差异显着性检验的两种方法,但前种方法仅是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显着性检验,而后者是多个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

--------------------------------4分

t检验的步骤是:1.提出假设

2.构造统计量t

3.查表找出两个小概率的t值

4.判断

-------------------------------7分

F检验的步骤是:1。计算平方和与自由度

2.F值的计算

3.多重比较

--------------- ---10分

五、计算题(共15分)

1、某车间用1台包装机装葡萄糖,额定标准为每袋净重0.5kg,包装机正常工作称糖服从正态分布,且

根据长期经验知其标准方差?=。某天,为检验包装机工作是否正常,随机抽取9包糖,检测它们的称重(单位:kg)平均值为:。问这天包装机工作是否正常?(取α=)

解:1)设:H0:X0=X;(无显着差异,机器工作正常)

H A:X0≠X(有显着差异,机器工作不正常)------------- ------------2分

2)σx = ÷3 = ----------------------------------3分

3)u =()÷ = --------------------------4分

由于,u = >= ,--------------------------------------------------------5分

所以,检验的样本与标准之间有显着的差异,即该机器工作不正常。--------6分

四、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某车间用1台包装机装葡萄糖,额定标准为每袋净重0.5kg,包装机正常工作称糖服从正态分布,且根据长期经验知其标准方差?=。某天,为检验包装机工作是否正常,随机抽取9包糖,检测它们的称重(单位:kg)平均值为:。问这天包装机工作是否正常?(取α=)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显着性检验又称假设检验,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2、随机实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变数。

3、通常把α称为显着性水平或置信系数,常用显着性水平有两个,它们是

4、当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的μ=0,?= 1时,正态分布就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

5、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两种。

6、小概率事件原理判定的基础是原假设。

7、试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是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和局部控制。

六、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t 检验时,如果t = t0、01,此差异是:

A、显着水平

B、极显着水平

C、无显着差异

D、没法判断

2、已知数据资料有10对数据,并呈现线性回归关系,它的总自由度、回归自由度和残差自由度分别是

A、9、1和8

B、1、8和9

C、8、1和9

D、9、8和1

3、观测、测定中由于偶然因素如微气流、微小的温度变化、仪器的轻微振动等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疏失误差

D、统计误差

4、在均数假设检验中,当样本的个数大于30时,通常选择检验。

A、t-检验

B、u-检验

C、F-检验

D、都可以

5、生物统计中t检验常用来检验

A、两均数差异比较

B、两个数差异比较

C、两总体差异比较

D、多组数据差异比较

6、百分数检验中,只有np和nq都大于时,可用u或t检验。

A、30

B、20

C、10

D、5

7、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A、产品合格数

B、抽样的样品数

C、病人的治愈数

D、产品的合格率

8、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性的代表值。

A、变异性

B、集中性

C、差异性

D、独立性

9、一组数据有9个样本,其样本标准差是,该组数据的标本标准误(差)是

A、B、8.64 C、D、

10、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变异

B、同一

C、集中

D、分布

11、在假设检验中,计算的检验统计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加减关系

D、没有关系

12、下列那种措施是减少统计误差的主要方法。

A、提高准确度

B、提高精确度

C、减少样本容量

D、增加样本容量

13、在方差分析中,已知总自由度是15,组间自由度是3,组内自由度是

A、18

B、12

C、10

D、5

14、多重比较是对各个处理间的差异显着性检验的一种方法,它是对各处理的间进行多重比较。

A、统计数

B、变数

C、F值

D、平均数

15、在X2检验中,当自由度为时,需要对在X2检验的连续性进行矫正。

A、1

B、2

C、3

D、4

16、已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是,那么此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是。B

A、B、0.9C、D、

17、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A、总体平均数

B、自变量

C、依变量

D、样本平均数

18、相关系数显着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是

A、t-检验和u-检验

B、t-检验和X2-检验

C、t-检验和F检验

D、F检验和X2-检验

19、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A、统一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完全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

20、一组成组数据资料,每组具有10个观察值。该配对资料的自由度是

A、20

B、19

C、18

D、9

七、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总体: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我们所指事件的全体。

2、统计量:从样本中计算所得的数值称为统计量。

3随机误差:试验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所引起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偏差,称之为随机误差。

4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集中性的代表值。

八、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显着性检验的判定标准。

第一步:提出假设:H0:x=x0(没有显着的差异);H A:x≠x0 (间有显着的差异);其中H0为原假设,H A为备选假设。-----------------------------2分

第二步:根据题和需要,选取a值(a=或者a= -------------------------------4分

第三步:利用Excel自带公式或数据分析库计算概率值。------------------------------ 8分

第四步:根据第三的计算结果,对题中的问题进行推断。-----------------------------10分

2、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F检验均是平均数的差异显着性检验的一种方法,是多个平均数差异显着性检验。

---------------------------------------------------------2分

F检验的步骤是:1。计算平方和与自由度-----------------------------------------------4分

2.F值的计算------------------------------------------------8分

3.多重比较---------------------------------------------------10分

九、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为了确定大白鼠的血糖减少量y和胰岛素A注射剂量x之间的关系,对在相同条件下繁殖的10只大白鼠分别注射胰岛素A的不同剂量Xi后,测得各鼠血糖减少量Yi,数据如下。试建立血糖减少量(y)对胰岛素A注射剂量(x)的直线回归方程。

表血糖减少量(y)与胰岛素A注射剂量(x)测定结果表单位: g 胰岛素A剂量

血糖减少量28 34 35 44 47 50 54 56 65 66

解:1。作散点图------------------------------------ --------4 分

2.计算回归截距和回归系数

SS X=0。20625 SS Y=1498。9 --------------------------------------------8分

SP XY=17。425

b=84。4848 a=11。994

回归方程:y=11。994+84。4848x ----------------------------------------------13分

3.回归直线的误差估计

S Y=1。8286

《生物统计学》基本知识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填写下列符号的统计意义:① SS ② S x③ S2 ④ SP xy。

2.t检验、u检验主要用于____ 组数据的差异显着性检验; F检验主要用于_____ 组数据的差异显

着性检验。

3.试验误差指由因素引起的误差,它不可,但可

以和。

4.参数是由____计算得到的,统计量是由____计算得到的。

5.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特征数叫,由总体数据计算得到的特征数叫。

9.一般将原因产生的误差叫试验误差,它避免,但可以

和。

第二章

4.变异系数可用于当两个样本的、不同时变异程度的比较。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5.变异系数可用于当两个样本的、不同时的比较。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7.连续性随机变量等组距式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步骤为:

①_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

8.计算标准差的公式是S=。

9.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是CV=。

10. 标准差的作用是①、②、③。

12.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性质是①②。

13.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叫。它与总体标准差的关系是。

第三章

1.若随机变量x~N(μ,σ2),欲将其转换为u~N(0,1),则标准化公式为u=。第四

1.统计量与参数间的误差叫,其大小受①②③的影响,其大小可以用来描述,计算公式为。

2.抽样误差是指之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可用来表示。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和。

6.在两个均数的显着性检验中,若检验结果是差异显着,则说明。

7.在显着性检验时,当H0是正确的,检验结果却否定了H0,这时犯的错误是:

型错误。

8. 显着性检验时,犯Ⅰ型错误的概率等于。

9.显着性检验分为_______ 检验和______检验。

10.显着性检验的方法步骤为:、、。

12.若服从N(,2)分布,则值服从分布,值服从分布。第五章

1.方差分析是以为检验对象的。在实际分析时常常以

作为它的估计值。

2.多重比较的方法有①和②两类;①一般适用于组均数的检验,②适用于组均数间的检验。

3.多重比较的LSD法适用于组均数比较;LSR法适用于组均数间的比较。

4.多重比较的方法有和两类。前者一般用于组均数检验,后者又包含和法,适用于组均数的比较。

第六章

1.χ2检验中,连续性矫正是指用性分布检验性数据所产生的差异,当或时,必须进行矫正。

2.在χ2检验时,当和时必须进行连续性矫正。

3.χ2检验中,当或时,必须进行连续性矫正,矫正方法有_____ 和_____ 两种。

4.χ2检验的计算公式为χ2=,当、时,必须矫正,其矫正方法

为、。

第七章

1.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显着,说明两变量间直线相关关系。

2.相关系数的大小,说明相关的紧密程度,其说明相关的性质。

相关系数r是用来描述两变量之间相关的和的指标,r 的正负号表示相关的,r的绝对值大小说明相关的。

3.变量间存在的关系,统计上称为相关关系。

4.回归分析中表示,b yx表示,。

5.在回归方程中,表示依变量的,b表示,a表示。

6.已知r=-*,则变量间存在的直线相关关系。

7.统计分析中,用统计量来描述两个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其取值范围为,其绝对值的大小说明相关的,其正负符号说明相关的。

第九章

1.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和。

二、单选题

第二章

1.比较胸围与体重资料的变异程度,以最好。

a.标准差b.均方c.全距d.变异系数

2.比较身高与体重两变量间的变异程度,用统计量较合适。

①CV ②S ③R ④S2

4.若原始数据同加(或同减)一个常数,则。

a.不变,S改变b.S不变,改变

c.两者均改变d.两者均不改变

5.比较身高和体重资料的变异程度,以指标最好。

a.CV b.Sc.Rd.S2

6.离均差平方和的代表符号是。

a.∑(x-)2b.SP c.SS

7 .样本离均差平方和的代表符号是。

①S2 ②③④SS

8. 愈小,表示用该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愈大。

①变异系数②标准差

③全距④标准误

《生物统计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平均数与众数总体与样本数量性状资料与质量性状资料参数与统计数

成组数据与成对数据接受区与否定区两尾测验与单尾测验

数学模型与期望均方简单相关、偏相关与多元相关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

二、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填在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

1.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1,1,1?)

B、(2,2,2)?

C、(2,1,2)?

D、(2,2,1?)

2.第一类错误是下列哪一种概率:?()

A、?P(接受H0| H0为假)

B、?P(否定H0| H0为假)

C、P(接受H0| H0为真)?

D、?P(否定H0| H0为真)

3.测量某医学指标,得到500个性质相同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实验数据,求得算术平均数(x),标准

s),则区间[x, x+]所代表的含义为:()

差(s)和标准误(x

A、它是x的99%置信区间

B、它是总体平均数μ的5%置信区间

C、它是该医学指标的95%正常值范围

D、它是该医学指标的99%正常值范围

4.x、s和x s同上题,试问区间[x x s, x+x s]所代表的含义为:()

A、它是总体平均数μ的99%置信区间

B、它是x的99%置信区间

C、它是该医学指标的95%正常值范围

D、它是总体平均数μ的95%置信区间

5.统计学中,“标准误”的正确解释是:()

A、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B、样本率的标准差

C、标准差的标准差

D、统计量的标准差

6.变异系数的定义式为:()

A、CV=(x·s)×100%

B、CV= (x/s)×100%

C、CV= (s/x)×100%

D、CV= (s2/x)×100%

、t和F检验的共同前提条件是()

A、方差齐性(同质性)

B、正态性

C、可加性

D、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同质性)

8.两因素A、B之间有显着的交互作用,意味着:()

A、因素A的作用随因素B的作用增强而增强

B、因素A的作用随因素B的作用增强而减弱

C、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随另一个因素水平的改变而改变

D、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随另一个因素水平的改变而改变

9.有资料如下:

两种劳动类型的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mg%)

劳动类型人数均值标准差

脑力劳动537

体力劳动643

问有哪些方法可用来比较两种劳动类型的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着性意义?()

A、t测验或u测验

B、?2测验

C、相关分析

D、回归分析

10.设ρ为总体相关系数,根据实际资料算得样本相关系数r后,需进行显着性检验,其零假设应该为:()

A、H0:r=0

B、H0:r≠0

C、H0:ρ=0

D、H0:ρ≠0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平均数是反映样本(??? )性的特征数,平均数有(??? ?)、(? ? ?)、(? ? )、

(?? )等。

2.常用的变异数有()、()、()、()。

3.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所建立的检验方法称为(),生物统计中通常用()

和()作为显着性水平。

4.方差分析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 )、(?? )、(?? ?)。若上述条件满足不够,则必须采取资料的转换,转换的方法有(? ??)、(? ?? )、(??)等。

5.对于次数资料X2检验,可以分为(?? )和(?? ?)两类。

四、简答题(每题5分,任选4题)

1.举例说明生物性状中哪类性状及情况服从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2.试述统计假设测验的方法和步骤。

3.试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方差分析时数据转换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法、SSR测验和q测验间有何异同?

5.什么是卡平方(?2)测验?如何应用?2测验进行适合性测验和独立性测验?

五、简单计算题(每题10分,任选2题)

1.一种遗传疾病检测的敏感性为95%,而其专一性为98%。假定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试计算某人经检测为阳性,而实际上也是该遗传病患者的可能性。(提示:若A表示某人确实患该遗传病,B表示某人检测为该遗传病患者,95%敏感性意味着Pr(B|A)=,98%专一性意味着Pr(B|notA)=)

2.请选用合适的变异指标,初略地评价下列两组数据的变异度何者较大?6只中年大鼠谷丙转氨酶含量(u/L, X1)和白蛋白含量(g/L, X2)的测定结果如下:

3.某医院用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着性意义?

4.某研究者测得

10名3岁儿童的体重(X:kg)与体表面积(Y:×100cm2),并求得Y

随X变化的直

线回归方程为Y?=+,相关系数r=。问此直线回归方程是否有显着性意义?附录:

附表1 学生氏t值表(两尾)

附表2 2

值表(右尾)

自由

df

概率值(P)

1

2

3

4

5

附表3 r和R的5%和1%显着值

自由度df 概率

P

变数的个数(M)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生物统计学考试复习题库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 一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二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122 --∑∑n n x x )(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三 填空 1.如果事件A 和事件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的概率P (AB )= P (A )?P (B )。 2.二项分布的形状是由( n )和( p )两个参数决定的。 3.正态分布曲线上,( μ )确定曲线在x 轴上的中心位置,( σ )确定曲线的展开程度。 4.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 =( )。 5.t 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比,顶部偏( 低 ),尾部偏( 高 )。 n /σx σ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第一章概论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习题 2.1 某地 100 例 30 ~ 40 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 · L -1 ) 测定结果如下: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答案】=4.7398, s=0.866, CV =18.27 % 2.2 试计算下列两个玉米品种 10 个果穗长度 (cm) 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解释所得结果。 24 号: 19 , 21 , 20 , 20 , 18 , 19 , 22 , 21 , 21 , 19 ; 金皇后: 16 , 21 , 24 , 15 , 26 , 18 , 20 , 19 , 22 , 19 。 【答案】 1 =20, s 1 =1.247, CV 1 =6.235% ; 2 =20, s 2 =3.400, CV 2 =17.0% 。 2.3 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 50 绳测其毛重(kg) ,结果分别如下:

园林花卉学试题一及答案

园林花卉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凤梨科植物要求的pH值( A ) A. 4.0 B. 4.5~5.0 C. 5.5~6.0 D. 6 2.瓜叶菊要求的腐叶土、培养土、园土比例( B ) A. 4﹕4﹕2 B. 5﹕3.5﹕1.5 C. 5﹕2﹕3 D. 3﹕5﹕2 3.微量元素占植物体重() A. 0.1~0.2% B.3.6~4.5% C. 0.001~0.0001% D. 一半以上 4.形成灰分的矿物质元素有(a ) A. N. P. K. Ca. Mg B. N. P. K. Ca C. P. K. S. Ca. Mg. Fe D. D. O2. H2 5.叶暗绿色,生长延缓,下部叶的叶脉间黄化,表明缺( b )的表现。 A. N B. P C. Na D. Fe 6.低温温室温度应保持在() A. 3~8℃之间 B. 4~10℃之间 C. 8~15℃之间 D. 15℃以上 7.不等屋面温室两屋面宽度比( A ) A. 4﹕3 B. 5﹕2 C. 6﹕5 D. 3﹕1 8.当温室为东西延长时,南北两排温室间的距离通常为温室高度的( C )。 A. 3倍 B. 1倍 C. 2倍 D. 4倍 9.温室布置以()投射角为宜。 A. 450 B. 600 C. 90 0 D. 300 10.秋菊适宜生长温度( a )。 A. 20℃ B. 21℃ C. 40℃ D. 30℃ 11.调节繁殖期的栽培期,采用( d )等措施可有效调节花期。 A. 修剪 B. 摘心 C. 施肥 D. 控制水分 12.温度催延花期的主要作用( b ) A. 打破休眠 B. 花芽分化 C. 春化作用于 D. 影响花茎的伸长 13.催延花期的主要途径( d ) A. 温度处理 B. 加速生长 C. 日照处理 D. 药剂处理 14.菊花平瓣类有( a ) A. 宽带型 B. 平盘型 C. 雀舌型 D. 芍药型[ 15.菊花有抗( c )等毒气的功能。 A. SO2 B. HF C. HCl D. Cl2 16.瓜叶菊是花品种在8月播种,于11月以后增加人工光照,给予()光照,12月可开花。 A. 10小时以下 B. 15~15.5S C. 15.5~16S D. 16S以上 17.唐菖蒲别名(abc ) A. 菖兰 B. 剑兰 C. 扁竹莲 D. 水薄荷 18.催延花期包括(ab ) A. 促成开花栽培 B. 抑制栽培 C. 打破休眠 D. 春化作用 19.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培养土比例() A. 3﹕5﹕2 B. 5﹕3﹕2 C. 8﹕3﹕5 D. 4﹕4﹕2 20.缺铁表现( B ) A. 病斑不常出现 B. 叶脉间黄化 C. 严重时叶缘及叶尖干枯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闭卷 说明: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 (已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花卉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格1分,共30分) 1、花卉栽培的方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花卉生产水平最先进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 3、花卉分类的方法通常有8种,分别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在开放过程中会变色的有____、____、____等, 它们分别属于____科、____科、____科。 二、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 1、春化作用 装 订 线(答题不 得超 过此 线)

2、光周期作用 3、花卉 4、模纹花坛 5、组织培养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花卉中都属于二年生花卉的是()。 A、虞美人、万寿菊 B、一串红、鸡冠花 C、金盏菊、雏菊 D、三色堇、百日草 2、下列花卉中属于阴性花卉的是()。 A、肾蕨 B、景天 C、石莲花 D、仙人掌 3、下列花卉栽培时要求碱性土的是()。 A、非洲菊 B、鸳鸯茉莉 C、杜鹃 D、龙船花 4、下列花卉中常采用匍匐茎繁殖的是()。 A、大丽花 B、吊兰 C、蟛蜞菊 D、万寿菊

5、兰花中耐寒性最弱的为()。 A、建兰 B、寒兰 C、惠兰 D、春兰 6、下列花卉中属于短日照花卉的是()。 A、蒲包花 B、一串红 C、雏菊 D、一品红 7、要让一品红提前开花,最好的方法是()。 A、每日给予14小时的光照 B、每日给予10小时的光照 C、每日给予16小时的光照 D、每日给予12小时的光照 8、虾衣花、矮牵牛在植物分类学上分别隶属于()。 A、千屈菜科、旋花科 B、爵床科、旋花科 C、爵床科、茄科 D、千屈菜科、茄科 9、以下花卉中不属于室内观叶植物的是()。 A、鸢尾 B、竹芋 C、万年青 D、绿萝 10、下列花卉中哪些是不宜摘心的()。 A、鸡冠花、美女樱 B、万寿菊、一串红 C、千日红、矮牵牛 D、金鱼草、长春花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花境与花带的概念与二者的区别。

园林花卉学试题及答案

花卉资料简答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4小题,共计12分) 1.露地花卉:在当地得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完成其全部得生长发育过程而不需要其她得保护措施。 2.水生花卉: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得花卉,包括湿生、沼生与两栖植物。 3.旱生花卉:这类花卉耐旱性强,能忍受较长期空气或土壤得干燥而继续生长。 4.湿生花卉:该类花卉抗旱性弱,生长期间要求经常有大量水分存在或有饱与水得土壤与空气,它们 得根茎叶内多有通气组织得气腔与外界相互通气,吸收氧气以供给根系需要。 5.岩生花卉: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得花卉。 6.春播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得植物。 7.秋播花卉:又叫二年生花卉,指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得植物。 8.春植球根花卉:春季种植,春夏开花,秋冬地上部分枯死,地下根茎为球星或块状得多年生花卉, 喜较高得温度,不耐寒冷。 9.秋植球根花卉:秋季栽植,春季开花,夏季休眠度过高温,地下根茎变态成为球形或块状得多年生 花卉,较耐寒冷。 10.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得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得多年生花卉。 11.温室花卉:在当地需要在温室中栽培,提供保护方能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得花卉。 12.春化作用:某些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获得成花得能力,这个低温 周期就就是春化作用,也叫植物得感温性。 13.光周期:指以日中日出日落得时数(一天得光照长度)或指一日中明暗交替得时数。 14.光照强度:单位面积上接受可见光得能量。 15.光质:即为照射光中包含得不同波长得光,不同波长得得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得作用不同。 16.年周期:植物在一年内其植株个体所经历得休眠、萌发、生长、开花、结实得过程。 17.生命周期:植物从种子萌发时起,经过营养生长变成植株,然后经历生殖发育阶段(开花、结果或贮 藏器官形成),最后死亡得全过程成为植物得生命周期。 18.景天植物代谢途径:一些旱生植物夜间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关闭气孔,并利用夜间吸收与固 定在苹果酸内得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减少水分损失。由于这种代谢方式最早在景天科植物中发现,所以叫景天植物代谢途径。 19.有效积温: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得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植物才能生长发育;对植物生 长发育其有效作用得高出得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就是植物在生个生育期得有效温度得总与。光补偿点: 20.光饱与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再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提高植物得光合强度,这一点得光照 强度称为光饱与点。 21.花芽分化: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在外界环境满足其生理要求植物由营养到生殖生长得整个过程。 22.分株:将根际或地下茎发生萌蘖切下栽培使其形成独立得植株。 23.扦插: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得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 促使其发生不定芽与不定根,成为新植株得繁殖方法。 24.压条:将接近地面得枝条,在其基部堆土或将其下部压入土中;较高得枝条则采用高压法,即以湿 润土壤或青苔包围被切伤枝条部分,给予生根得环境条件,待生根后剪离,重新栽植成独立植株。 25.嫁接:将植物得一部分(接穗)嫁接到另外一个植物体(砧木)上,其组织相互愈合后,培养成独 立个体得繁殖方法。 26.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就是雌雄两配子结合形成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得到新得个体得方法。 27.营养繁殖:又称无性繁殖,利用花卉植物体(根、茎、叶、芽)得一部分进行繁殖,培育成新得植 物体得方法。 28.组织培养:就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植物体得一部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得培养基上,在 人工控制得环境条件下,将其产生完整植株得过程。 29.吸芽:某些植物根际或地上茎与叶腋间自然发生得缩短,肥厚星莲座状得短枝。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12 2--∑∑n n x x )(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3.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方和,称为方差 4.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5.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6.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变异系数 7.抽样:通常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对信号抽取样值的过程。 8.总体参数:所谓总体参数是指总体中对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9.样本统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很宽泛(譬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方差等等),到现在 为止,不是所有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分布的关系都能被确认,只是常见的一些统计量和总体分布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证明了。 10.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又名 高斯分布 11.假设测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 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 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12.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3.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15.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定义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 16.随机误差: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测量误差。 17.系统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 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正态分布N(μ ;σ)中,如果σ相等而μ不等,则曲线平移, ( ) 2. 如果两个玉米品种的植株高度的平均数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玉米品种是来自同一总体() 3. 当我们说两个处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我们有99%的把握肯定它们来自不同总体. 4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5 激素处理水稻种子具有增产效应,现在在5个试验区内种植经过高、中、低三种剂量的激素处理的水稻种此试验称为三处理五重复试验() 6.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用来计算试验精度。() 7.精确度就是指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8.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9.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从全部组合的处理中随机选取部分组合进行试验。() 10.如果回归方程Y=3+1.5X的R2=0.64,则表明Y的总变异80%是X造成。()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在统计推断中有何 作用? 3. 什么是多重比较中的FISHER氏保护测验?4. 样本的方差计算中,为什么要离均差平方和 除以n-1而不是除以n? 5. 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小于0.5,是否它们就没有显著相关性? 6. 单尾测验与双尾测验有何异同?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基础课 学时:56学时,3.5学分 适用对象:农学、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草业科学等本科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 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并解释数字信息的科学,生物统计学则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一般统计学。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先开课程的重点是讲述没有量纲或单位抽象的数量规律,为生物学科应用这些规律打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本课程的难点是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因此,教学安排上除精讲48学时外,有针对性的安排上机操作8学时。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生物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现代统计学用到了较多的数学知识,研究理论生物统计学的人需要有较深的数学功底,应用统计方法的人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生物学科所有的门类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掌握生物学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理解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的关系,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内涵;统计方法能解决生物学科中哪些问题,了解生物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花卉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花卉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春播花卉 2.花卉的生命周期 3.春化作用 4.生态因子 5.花芽分化 6.分生繁殖 7.温度三基点 8.间苗 9.花镜 10.莲座化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草本花卉的是() A.月季 B.牡丹 C.二月兰 D.樱花 2.天下第一香花是指() A.菊花 B.兰花 C.桂花 D.夜来香 3.下列属于观叶花卉的是() A.金鱼草 B.无花果 C.马蹄莲 D.猪笼草 4.兰科植物按其生长习性分类中属于附生兰的是() A.剑兰 B.兜兰 C.春兰 D.惠兰 5.下列花前成熟期最短的为() A.牡丹 B.牵牛花 C.瓜叶菊 D.欧洲落叶松 6.郁金香的地下部分形态类型为() A.块茎类B.球茎类C.根茎类D.鳞茎类 7.下列花卉通过春化的阶段的方式为种子春花的是() A.紫罗兰B.月见草C.香豌豆D.毛地黄 8.短日照可促进其开花的植物是() A.一品红B.福禄考C.瓜叶菊D.紫罗 9.下列不属于花芽分化的阶段的是() A.生理分化期B.形态分化期C.花前成熟期D.性细胞形成期

10.月季一般采用的催芽方法为() A.锉伤种皮B.温水浸种催芽C.去蜡浸种D.低温沙藏 11.适于细小种子的播种方法是() A.撒播法B.条播法C.双盆法D.点播 12下列植物中一般采用的吸芽分生繁殖方式的是() A.春兰B.芦荟C.狗牙根D.香蒲 13.嫁接方法中不包括() A.茎接B.枝接C.芽接D.根接 14.一二年生花卉的整地深度大致为() A.20—30cmB.35—45cmC.40—50 cmD.45—55cm 1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摘心的作用() A.促进分枝生长,增加枝条数目B.幼苗期间早摘心促其分枝C.抑制枝条徒长,使枝梢充实D.抑制新梢的徒长,而促进花芽的形成 16.以下花卉进行长日照处理可推迟开花的是() A.紫罗兰B.秋菊C.三色堇D.四季报春 17.以下不属于赤霉素的作用的是() A.打破休眠B.使茎叶伸长生长,促进开花C.促进花芽分化D.延迟开花18.依下哪项不属于花镜依设计形式的分类() A.单面观赏花镜B.双面观赏花镜C.混合式花镜D.对应式花境19.以下花卉中只有生长期没有休眠期的是() A.万年青B.水仙C.郁金香D.芍药 20.以下植物类别通过春化阶段时所需的温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春性植物、半冬性植物、冬性植物 B.半冬性植物、冬性植物、春性植物 C.春性植物、冬性植物、半冬性植物 D.冬性植物、半冬性植物、春性植物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一年生花卉的有() A.万寿菊B.百日草C.紫罗兰D.鸡冠E.芍药2.下列属于观果类花卉的有() A.代代B.佛手C.山影拳D.石蒜E.冬珊瑚3.四大切花花卉是指() A.唐菖蒲B.康乃馨C.玫瑰D.非洲菊E.百合 4.光周期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有() A.影响植物的成花B.影响花卉种类的分布C.影响器官的衰老、脱落和休眠D.影响分枝习性E.影响块根、球茎、块茎等地下器官的形成5.随温度的升高和光强的减弱,花色会变浅的植物是() A.落地生根B.矮牵牛C.月季D.蟹爪兰E.倒挂金钟 6.增强植物耐寒力的措施有() A.早播B.地面覆盖C.施磷钾肥D.晚播E.炼苗 7.以下属于培养土特点的是() A.富含腐植质B.土壤松软C.空气性好 D.能长久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E.不易干燥

2017福师《生物统计学》答案

一、单选题(共 32 道试题,共 64 分。) V 1. 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A. 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 垂直距离最小 C. 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 纵向距离最小 2. 被观察到对象中的()对象称为() A. 部分,总体 B. 所有,样本 C. 所有,总体 D. 部分,样本 3. 必须排除______因素导致“结果出现”的可能,才能确定“结果出现”是处理因素导致的。只有确定了______,才能确定吃药后出现的病愈是药导致的。 A. 非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B. 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C. 非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D. 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4. 张三观察到李四服药后病好了。由于张三的观察是“个案”,因此不能确定______。 A. 确实进行了观察 B. 李四病好了 C. 病好的原因 D. 观察结果是可靠的 5. 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6.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或观察次数 B. 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7. 总体指的是()的()对象 A. 要研究,部分 B. 观察到,所有 C. 观察到,部分 D. 要研究,所有 8. 以下叙述中,除了______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A.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不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2,则x为小概率事件。 B.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C.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大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D.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小于已知参数时,若p(X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统计选择题 1,由于(1,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造成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2,研究某一品种小麦株高,因为该品种小麦是个极大的群体,其数量甚至于是个天文数字,该体属于(4,无限总体) 3,从总体中(2,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4,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样本的过程称为(3,抽样) 5,身高,体重,年龄这一类数据属于(3,连续型数据;1,度量数据) 6,每10个中男性人数,每亩麦田中杂草株数,喷洒农药后每100只害虫中死虫数等,这一类数据属于(1,离散型数据;2,计数数据) 7,把频数按其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称为(3,频数分布) 8,以组值作为一个边,相应的频数为另一个边,做成的连续矩形图称为(2,直方图)9,绘制(4,多边形图)的方法是在坐标平面内点上各点(中值,频数),以线段连接各点,最高和最低非零频数点与相邻零频数点相连。 10,累积频数图是根据(3,累积频数表)直接绘出的。 11,样本数据总和除以样本含量,称为(算数平均数 12,已知样本平方和为360,样本含量为10,以下4种结果中(2,6.0)是正确的标准差。 13,概率的古典定义是(2,基本事件数与事件总数之比) 14,下面第(2,概率是事物所固有的特性) 15,对于事件A和B,P(A∪B)等于(2,P(AB)) 16,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等于(P(AB)/P(B)) 17,对于任意事件A和B,P(AB)等于(P(B)P(B|A)) 18,下述(3随机试验中所输入的变量)项称为随机变量 19,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以下4种提法,其中(1,可取某一区间内的任何数值)20,总体平均数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2,μ) 21,样本标准差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1,s) 22,在养鱼场中,A鱼塘的面积占10%,A鱼塘中鱼的发病率为1%,问从养鱼场中任意捕捞一条鱼,它既是A鱼塘,又是生病的鱼的概率是(4,0.003) 23,以下4点是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特征的,其中(2,f(x)=lim △x→0P(x

生物统计学课堂作业及答案

1. 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 答:(1)资料一般可以分为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资料三大类,其中 数量性状资料又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 (2)区别:数量性状资料是能够以量测或计数的方式获得的资料,质量性状资料是只能观察而不能直接测量的资料,半定量资料既有计数资料的特点又有程度或量的不同。联系 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料有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方法的要求将一种类型资料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资料。 2. 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由调查或试验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往往是零乱的,无规律可循。只有通过统计整理,才能发现其内部的联系和规律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资料整理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2)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包括:①求全距,全距即为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②确定组数,一般根据样本含量及资料的变动范围大小确定组数。③确定组距,通常根据等距离分组的原则,组距等于全距除以组数。④确定组限和组中值,各组的最大值为组上限,最小值为组下限 每一组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⑤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 3. 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为什么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答: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可以避免第一组中观察值过多的情况,同时也确保资料中最小值不会遗漏。 4. 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表、统计图有哪些?列统计表、绘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答:(1)统计表用表格形式来表示数量关系 统计图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数量关 系。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把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相互关系等简明、形 象地表达出来,便于比较分析。 (2)常用的统计图有长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和折线图等。 (3)常用的统计表有简单表和复合表两大类。 (4)列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①标题要简明扼要、准确地说明表的内容,有时须注明时间、地点。 ②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两项,横标目列在表的左侧用以表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标志,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说明横标目各统计指标内容,并注明计算单位。 ③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小数点对齐,小数位数一致,无数字的用“—”表示,数字是“0”的须写“0”。 ④表的上下两条边线略粗、纵、横标目间及合计用细线分开 表的左右边线可以省去表的左上角一般不用斜线。 (5)绘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①标题简明扼要并列于图的下方。 ②纵、横两轴应有刻度,注明单位。 ③横轴由左至右,纵轴由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图形长宽比例约为5:4或6:5。 ④图中需用不同颜色或线条表示不同事物时应有图例说明。 5. 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答: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较常用,简称平均数,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可用算术平均数描述其中心位置。几何均数主要应用于畜牧、水产业的动态分析,畜禽疾病及药物效价的统计分析,如畜禽、水产养殖的增长率,抗体的滴度,药物的效价,畜禽疾病的潜伏期等。调和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畜群不同阶段的平均增长率或畜群不同规模的平均规模。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众数也适用于资料呈偏态分布的情况。

花卉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宿根花卉指地下部分形态正常,地上部分在冬季来临时或枯死或进入休眠状态,但根系在土壤中宿存,来年春暖后重新萌发生长的草本植物。 2、花坛: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种植床内,按照设计意图在一定形体范围内栽植各种植物(以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为主),或者不设种植床而以器皿灵活摆设来构成具有华丽纹样或美丽色彩的装饰绿地,以表现群体美的设施。 3、摘心与抹芽:摘心指去除花卉的顶端部分以达到抑制其高生长的目的;抹芽或称除芽,即将多余的腋芽全部除去以控制枝条的数量。 4、花卉生命周期:每种花卉都有它的生长、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这种过程叫生命周期。 5、花卉促成与抑制栽培:促成和抑制栽培又称催延花期,也称花期调控,它是指通过人为地改变环境条件以及采取一些特殊的栽培管理方法,使一些花卉在自然以外的时间开放。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肥料类型属于有机肥的是 B 。A.堆肥、饼肥、鱼粉、过磷酸钙 B.厩肥、堆肥、骨粉、菜籽枯 C.硫酸钾、硝酸钾、厩肥、骨粉 D.菜籽枯、鸡鸭粪、尿素、碳酸氢铵 2、在盆花栽培中,冬季浇水应在 BC 进行。A.早晨7-8时 B.上午10-12时 C.下午2-3时 D.傍晚6-7时 E.晚上8-9时 3、大丽花属D气侯型花卉。 A.中国 B.欧洲 C.地中海 D.墨西哥 E.热带 4、下列花卉在四川属二年生栽培的有ABC 。A.金盏菊 B.雏菊 C.报春花 D.凤仙花 E.麦杆菊 5、在栽培管理上,对那些分枝能力弱的草花,如 A 多不宜摘心。 A.鸡冠花 B.一串红 C.金盏菊 D.麦秆菊 E.凤仙花 不适合摘心的花卉有翠菊、鸡冠花、雁来红、向日葵、虞美人、花棱草、罂粟、蜀葵、锦葵、黄蜀葵等。 三、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 1、球根花卉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球茎类花卉、鳞茎类花卉、块茎类花卉、 根茎类花卉、块根类花卉;若按生态习性可分为春植球根花卉和 秋植球根花卉。 2、四大商品切花是月季、唐菖蒲、菊花、康乃馨。 3、确定花卉播种时期的依据是生物学特性;需花时间;环境条件。 4、花卉整型形式多种多样,概括有 二:一是自然式,二是人工式。 5、一年生花卉春季播种,夏秋季开花结实,举出其中三种花卉名称鸡冠花、百日草、牵牛花。二年生花卉秋冬季播种,翌年春夏季开花结实,举出其中三种花卉名称风铃草、毛地黄、紫罗兰。 6、草本花卉的园林应用形式主要有花坛、花池、花台、花境、水景园、岩石园、草坪、地被等。 四、判断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百合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繁殖、分球繁殖、鳞片扦插和珠芽繁殖等。(√) 2、菊花的花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花序,它是由舌状花和筒状花组成的,当筒状花发达而舌状花只有一轮时,称单瓣,舌状花多轮时称重瓣。(√) 3、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中的木本花卉是桂花、杜鹃、玉兰花、月季、牡丹、梅花等。(×)十大名名花:六木:杜鹃、牡丹、桂花、茶花、梅花、月季 四草:兰花、荷花、菊花、水仙花 4、进入秋季后,红叶李、红花檵木等的叶色不会发生显着的变化,而银杏等的叶色会发生显着的变化。(√) 5. 花卉植物进行轮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防除病虫害。(√) 五、问答题(第1、2小题每题8分,第3小题9分,第4小题10分,共35分) 1.简述光照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8分)。

生物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量。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3 个阶段。 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两类。 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林星s=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如果事件A和事件B为独立事件,则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地概率P (AB) = P(A)*P(B)。 二项分布的形状是由n和p两个参数决定的。 正态分布曲线上,卩确定曲线在x轴上的中心位置,c确定曲线的展开程度。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等于c Wi。 t分布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相比,顶部偏低,尾部偏高。

统计推断主要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两个方面。

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设检验首先要对总体提出假设,一般应作两个假设,一个是无效假设,一个是备择假设。 对一个大样本的平均数来说,一般将接受区和否定区的两个临界值写作卩-U a^x_ 卩+U a c x 在频率的假设检验中,当np或nq v30时,需进行连续性矫正。 2检验主要有3种用途: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适应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2检验中,在自由度df = (1)时,需要进行连续性矫正,其矫正的2 = ( p85 )。 2分布是连续型资料的分布,其取值区间为[0.+ %)。 猪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检验两个纯合亲本的F2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 孟德尔第一遗传规律应采用适应性检验法。 独立性检验的形式有多种,常利用列联表进行检验。 根据对处理效应的不同假定,方差分析中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和混合模型混合模型3类。 在进行两因素或多因素试验时,通常应该设置重复,以正确估计试验误差,研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在方差分析中,对缺失数据进行弥补时,应使补上来数据后,误差平方和最小。方差分析必须满足正态性、可加性、方差同质性3个基本假定。 如果样本资料不符合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则需要对其进行数据转换,常用的数据转换方法有平方根转换、对数转换、正反弦转换等。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1]O

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一、《生物统计学》这一门课。你学到什么?谈谈你学习这一门课的心得体会。 (一)、《生物统计学》这门课,首先,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生物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应用,还学习了如何设计试验。 在第一章,我学了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首先学习的是总体与样本的概念,统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样本推断总体,因此,总体与样本是生物统计学中的两个最基本概念。总体是我们研究的全部对象。构成总体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样本内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接着学习了数据类型及频数分布。生物统计学中经常遇到的数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连续型数据,指与某种标准做比较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变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种是离散型数据,指由记录不同类别的个体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属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学习了样本的几个特征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 在第二章,我学了概率和概率分布。概率是事件所固有的,且不随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总体分布是建立在概率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研究总体分布之前首先应对概率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试验的每一最基本的结果称为基本事件,指不能再分的事件。复合事件指由若干个基本事件组合而成的事件。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包括概率加法法则、条件概率、概率乘法法则、独立事件。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在第三章,我学了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首先学了二项分布,二项分布的基本情况是:设有一随机试验,每次试验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成功的(事件A)和失败的(事件A’);生男孩(事件A)和生女孩(事件A’)。显然这两种可能的结果是互不相容的,独立地将此试验重复做n次,求在n次试验中,一种结果出现y次的概率。接着学了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负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在第四章,我学了抽样分布。首先学了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学了一些基本概念,如标准误差、样本标准误差、自由度、查表。然后学了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包括标准差已知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分布、标准未知但相等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分布、两个样本方差比的分布----F分布。 在第五章,我学了统计推断。对总体做统计推断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首先对所估计的总体提出一个假设,称为统计假设检验,二是通过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总体参数估计。首先学习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检验的基本步骤:1.提出假设。2.构造并计算检验统计量:利用原假设所提供的信息,而且抽样分布已知。3.确定否定域(临界值):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比较检验统计量和临界值的关系,确定其落在否定域还是接受域。主要学了t检验,u检验、x2检验。接着学了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包括两个方差的检验----F检验,标准差已知时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标准差未知但相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标准差未知且可能不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配对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配对数据的t检验,二项分布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在第六章,我学了参数估计,即由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估计量是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一个好的估计量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无偏性、有效性、相容性。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可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指在一定概率保证下指出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所给出的可能范围叫置信区间,本章我学习了μ的置信区间、σ的置信区间、平均数差的置信区间、配对数据的置信区间、标准差比的置信区间二项分布总体的置信区间。 在第七章,我学了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是用来检验实际观测数与依照某种假设或模型计算出来的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以便判断该假设或模型是否与观测数相配合。做拟合优度检验一般需一下各步:1.对数据进行分组。2.计算理论数Ti。3分别合并两个尾区的理论数。4.零假设。5.计算出x2与x2临界值(查附表6)做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