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2020年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设备管理)2020年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设备管理)2020年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设备管理)2020年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1 总则

1.1为了做好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的职能,依据国务院国发[1984]54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9号令《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销售本实施细则规定范围内的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的所有企业、单位和个人(简称企业),不论其性质和隶属关系如何,都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合法生产资格。任何企业不得无证生产或销售本细则规定范围内产品。

1.3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为:以电作为加热能源的工业和商业用食品加工或饮食加工器具。专为家庭使用而设计的器具,不在本细则规定的范围之内。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申证单元及型式类别见附件1。

2 管理机构和检验机构

2.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简称全国许可证办公室)负责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颁发和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简称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为全国许可证办公室下设的办事机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址:http://

2.2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食品电烤炉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简称审查部)设在国家饮食服务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受全国许可证办公室的委托,审查部负责起草、建议修订和组织向企业宣贯《工

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负责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抽样;审查汇总申请企业的有关材料,将符合发证条件企业的材料报全国许可证办公室;以及承担全国许可证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食品电烤炉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12号

邮政编码:102200

电话:80111267、80119981(传真)

联系人:詹玉兰、王宏洁

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申请受理和监督查处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简称省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企业申请受理和监督查处的日常工作。

2.4 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的检验工作由以下检验机构承担:

国家饮食服务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12号

邮政编码:102200

电话:(010)80111267

传真:(010)80119981

联系人:詹玉兰、王宏洁

国家食品加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地址: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26号

邮政编码:110021

电话:(024)25893265

传真:(024)25898718

联系人:王也平、王刚

本着方便企业和自愿原则,企业可将被抽样品送上述任一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 企业取得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的基本

条件

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3.1 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当覆盖申请取证产品;

3.2 产品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标准名称和编号见附件2:《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产品标准、相关标准、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3.3 具有正确、完整的技术文件和工艺要求;

3.4具有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检验手段;

企业应具备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见附件3:《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目录》;应具备的检验仪器设备见附件4:《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企业主要检验仪器设备目录》;出厂检验要求见附件5:《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企业产品出厂检验要求》。

3.5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以及检验人员;

3.6具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3.7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相关要求。

4 申请和受理

4.1 企业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4.1.1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

4.1.2 营业执照复印件三份;(注:递交申请时应携带原件,以备核查。)

4.1.3换证企业提交全部单元的生产许可证证书复印件三份;

4.2 申请和受理程序

4.2.1企业应到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表格,按《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填写说明》(附件6)的要求填写。申请书封面的“产品类别”一栏应填写“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申请书“附表一”的“产品名称”一栏应填写申证单元和所覆盖的型式类别;“规格型号”一栏填写型式类别所覆盖的产品实际名称和型号。每一申证单元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

4.2.2 企业应按规定将符合4.1要求的申请材料报送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

4.2.3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并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将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立即退回企业重新填写。因退回申请材料而贻误申报生产许可证的责任由企业自负。

4.2.4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要求的申请书上签署意见,留存一份备案,并在受理申请后15日内将相关材料转交审查部。

4.3无论其性质和隶属关系如何,凡具有独立营业执照的企业,均可单独申请生产许可证。

4.4经济联合体有关企业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4.4.1 对于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经济联合体内各子公司或生产厂,应单独申请生产许可证,其产品应标注各自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经济联合体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但必须将全部所属子公司及生产厂在申请材料内注明;生产该产品的全部所属子公司及生产厂都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经济联合体方可取证。只有以经济联合体名义出厂的产品,方可标注经济联合体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对于不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经济联合体内各分公司或生产厂,应由经济联合体分别和每一个分公司、生产厂一起申请生产许可证(注:申请时报送经济联合体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经济联合体的相关证明),其产品应标注各自的生产许可证编号。也可由经济联合体统一申请生产许可证,但必须将全部所属分公司及生产厂在申请材料内注明;全部分公司及生产厂都必须接受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检验,分别缴纳相关费用,并全部达到合格要求方可取证;其产品应标注经济联合体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由经济联合体统一领取生产许可证后,如新增加子公司或生产厂,应及时申请补充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检验。新增加的子公司或生产厂在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经济联合体的生产许可证。如不合格,不得使用经济联合体的生产许可证。否则,吊销经济联合体的生产许可证。

4.4.2 经济联合体统一申请生产许可证时,除报送4.1规定的申请材料外,还应按4.4.1的要求填报《经济联合体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附页》(附件7)。

4.5 增加申证单元或型式类别的申请

已获取编号为XK01-302-×××××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如需增加申证单元或型式类别,仍按本章规定的申请受理程序办理。申请时,除提交4.1.1、4.1.2条规定的申请材料外,还应提交生产许可证证书附件的原件。对申请增加申证单元的企业,应进行补充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抽

样检验;仅增加型式类别的企业,一般只对该型式类别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不进行补充生产条件审查。

对持有尚未到期的编号为XK01-202-××××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如申请新增申证单元或型式类别,则按到期换证的要求重新申请,并对全部申证单元和型式类别重新进行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抽样检验。如原产品抽样检验报告出具不满2年,且其依据标准符合本实施细则规定,则相应的型式类别不再抽样。

5 企业生产条件审查

5.1 由审查部组织审查组,其组成应符合下述原则:

5.1.1 审查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发放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守则》(附件8)。所有审查组成员的身份应具有公正性,与被审查企业有利益关系者,企业可要求予以回避;

5.1.2 审查组应由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组成,审查员应持证上岗,审查时可请企业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代表参加;

5.1.3 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5.1.4 审查组成员一般为2至3人。

5.2 现场审查

5.2.1 审查部应自接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月内组织对申请企业进行生产条件现场审查。

5.2.2由审查部制定审查计划,确定现场审查日程安排,提前通知企业和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

5.2.3 现场审查时间一般为每个企业1至1.5个工作日。

5.2.4 审查组的现场审查依据《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办法》(附件9)进行,审查内容应覆盖审查办法中规定的有关申证产品的全部适用条款,现场做好审查记录。审查组长应确保审查工作符合审查计划和审查办法的要求。

5.2.5 现场审查结束前,审查组向企业通报审查情况。对现场审查合格的企业,如存在不合格项,应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审查部提交整改报告。

5.2.6 对于已提出申请且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受理的企业,如不接受或不配合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应按生产条件审查不合格处理。

5.2.7 对于生产条件审查不合格的企业,审查部应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并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接到审查部通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出《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同时收回《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企业接到《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后,应认真进行整改,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后可重新提出取证申请。

6 产品抽样与检验

6.1 对于生产条件审查合格的企业,审查组在完成现场审查的同时,按照《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产品抽样及质量检验规则》(附件10)的规定抽取样品,现场封样并填写抽样记录单(附件11)一式三份。审查组应对抽样过程符合规定程序以及被抽样品的真实性负责。

6.2 企业应在封样后15日内将样品送交检验机构。

6.3 检验机构在收到企业送交的样品后,应依据《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产品标准、相关标准、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附件2)和《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产品抽样及质量检验规则》(附件10)规定的标准、项目和方法,在1个月内完成检验工作,出具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一式三份。检验机构应对检验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

检验报告由检验机构存档一份,交付被检企业一份,报送审查部一份。

6.4对于已提出申请且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受理的企业,如不接受或不配合产品检验,应按产品检验不合格处理。

6.5 对于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审查部应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并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接到审查部通报后3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出《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同时收回《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企业接到《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后,应认真进行整改,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后可到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重新填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但不再交纳审查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申请后,15日内通知审查部,及时到企业抽样、封样,企业需重新交纳检验费。如产品检验仍不合格,2个月后可重新提出取证申请。

7 审定与发证

7.1 证书采用证书正本加证书附件模式。正本“产品名称”填写“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每个取证企业授予一份证书正本;附件应按规定的格式填写所有申证单元,每一申证单元所覆盖的所有型式类别。每份证书正本附一份证书附件。打印证书举例:

证书正本: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许可证证书编号

证书附件:

1.商用箱式电烤炉:电烤箱、分层烘炉(装配型)

2.商用旋转电烤炉:卧式旋转烤炉

3.商用热风炉:箱式热风炉

4.……

注:未注明装配型的产品全部为生产型产品。

7.2 审查部对企业的申请书、营业执照,以及生产条件审查报告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和审核。

7.3 审查部应自收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转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按全许办[2002]60号文要求,将符合发证条件企业的申报材料报送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每批申报材料应报送合格企业汇总表一份;每个申证单元报送申请书、营业执照、企业生产条件审查记录、企业生产条件审查报告、产品检验报告、抽样单各一份。其中营业执照为复印件,其余均为原件。

7.4 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自接到审查部上报的合格企业汇总表和有关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查,并报全国许可证办公室。

7.5 全国许可证办公室自接到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上报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定。

7.6 经审定符合发证条件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并公告。

7.7 经审定不符合发证条件的,由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将上报材料退回审查部。

8 生产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8.1 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五年。

8.2 申请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其产品自受理通知书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不以无证论处。

8.3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如产品标准发生改变,由审查部提出重新或补充检验和审查方案,经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审批并组织补充审查。

8.4 企业生产条件发生重要变化(如改制、改建、扩建、迁移获证产品的生产地点等),应在发生变化后3个月内向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

监督局提出申请;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将相关申请材料转交审查部,由审查部组织重新进行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检验,达到合格要求后报全国许可证审查中心审查,经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审批后更换证书。

8.5 企业名称变更的,应在变更名称后3个月内向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并将更名申请报告、新旧营业执照复印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更名证明原件以及原发生产许可证证书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合格后,报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审批更换证书。

8.6 企业应妥善保管生产许可证证书,因毁坏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证书遗失或无法辨认的,应及时在省级以上主要报纸上刊登声明。企业可持报纸声明原件及营业执照复印件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补证申请;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合格后,报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审批补发证书。

8.7 获得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自生产许可证批准之日起6个月内,在产品铭牌、外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

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为:XK01-302-×××××

其中,XK为生产许可证标记;01为行业编号;302为产品编号;×××××为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

8.8 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将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转让他人使用。

8.9 销售本实施细则规定范围内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的企业,应保证所出售的产品已获取有效的生产许可证。

8.10 参加生产许可证工作的各级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发放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守则》(附件8),违者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9 收费办法

9.1 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应向有关部门缴纳费用。

9.2根据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127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收费管理暂行规定》,生产许可证收费包括审查费(含证书费、差旅费和资料费)、产品检验费和公告费。

9.3 审查费: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19号文《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生产许可证审查费为每个企业2200元,同一次审查时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加收审查费440元。审查费由企业在申请时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交付。

9.4 公告费:每个申证单元400元。公告费在企业获证后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交付。

9.5审查费和公告费的收取方式按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19号文的规定执行。

9.6 产品检验费: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格[1995]99号文规定,产品检验费为每台样品3650元,由申请企业向检验机构交付。

9.7 如国务院物价管理部门颁布新的收费办法或调整收费标准,则自新文件生效之日起按新规定执行。

10 附则

10.1 本实施细则经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全许办[2005]27号文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

10.2 本实施细则由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解释。

10.3 自本实施细则发布实施之日起,原质技监局质发[2000]77号文批准的《食品电烤炉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即行废止。

附件1

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申证单元及型式类别

附件2

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产品标准、相关标准、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1 产品标准

1.1 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通用要求标准

1.2 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特殊要求标准

注:GB4706系列标准的特殊要求应与通用要求配合使用。在以上目录中,除GB4706.36-1997应与GB4706.1-1992配合使用外,其余特殊要求均应与GB4706.1-1998配合使用。

1.3工业电烤炉标准

2 相关标准

注:企业应备有适用申证产品的全部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上述目录未列入的标准,只要适用,也应具备。

3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3.1 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适用附件2.1~2.8,除商用电开水器的型式类别以外,其他型式类别产品还需增加附件2.9。

3.2 工业电烤炉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适用附件2.10。

3.3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附件目录

附件2.1:《商用电烤箱、分层烘炉、电焗炉、电灶台、电磁灶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附件2.2:《商用卧式旋转烤炉、立式旋转烤炉、羊肉串烤箱、烧烤架、多士炉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附件2.3:《商用箱式热风炉、旋转热风炉、蒸饭箱、蒸汽发生器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附件2.4:《商用固定式电炸锅、西式电炸炉、炸薯条机、油水分离炸炉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附件2.5:《商用电饼铛、电扒炉、滚动烤肠机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附件2.6:《商用多用烹饪平底锅、爆谷机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附件2.7:《商用固定式电煮锅、夹层式煮锅、煮浆锅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附件2.8:《商用储水式开水器、沸腾式开水器、饮料加热器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附件2.9:《商用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附录》

附件2.10:《工业用隧道炉、热风炉、摇篮炉、旋转炉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注:上述附件另发。

附件3

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目录

一、基本制造流程

二、主要设备工装

管理制度-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 精品

关于颁发《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的通知 能源煤[1989]104号 为了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煤炭工业生产、基建施工和煤矿机械工业等企业(包括附属企业)的设备管理,能源部委托煤炭工业设备管理协会组织了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中国地方煤矿联合经营开发公司的设备管理部门,编写制定了《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经部审定,现予颁发。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贯彻实施。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有关设备管理规程、办法与本规程有不一致的,应按本规程贯彻执行。 各煤炭工业企业都要按照本规程的要求,制定出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并分别报送本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一九八九年二月四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各级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 (4) 第三章设备的前期管理 (5) 第四章使用与维护 (6) 第五章检修 (7) 第六章租赁、调剂、利用与调拨 (9) 第七章改造、更新与报废 (10) 第八章设备的基础管理 (12) 第九章教育与培训 (13) 第十章奖励与惩罚 (13) 附件一 (14) 煤炭工业基建企业施工设备租赁管理试行办法 (14) 附表 1-1 大型主要施工设备 (16) 附表 1-2 可供对外租赁的施工设备明细表 (17) 附表 1-3 施工设备租赁合同 (18) 附件二 (19) 煤矿机械工业企业专业设备保养制度及大、精、稀设备划分暂行规定 (19) 一、设备保养翩度 (19) 二、大、精、稀专业设备划分暂行规定 (19) 附件三: (22) 煤炭工业生产企业主要设备检测、试验鉴定期限和要求 (22) 煤矿主要设备检测、试验鉴定期限和要求 (22) 附件四: (25) 煤炭工业企业机电、运输事故管理办法 (25) 附表4—1: (27) 一般机电运输事故登记表 (27) 附表4—2 (27) 重大、特大机电、运输事故报告表 (27) 附件五 (28) 本规程中有关经济指标和统计项目的计算方法 (28) 附件六 (31) 煤炭工业企业设备折旧年限 (31) 附件七 (48) 主要专业设备状况年度及目录 (48) 附件八 (50) 《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名词解释 (50)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设备,维修体制,现状,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形势发展,现代生产制造 业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使企业设备维修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维修体制并存。设备维修体制的变化,不仅促进了设备维修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生产效率,而且具有节省用工和维修费用低的经济优势。 一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维修的现状 1、设备维修的发展历史 设备维修体制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事后维修制。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检修,这一时期经历了兼修时代(操作工又是维修工)和专修时代(有专业维修工)。其特点是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第二时期是预防维修。其修理间隔的确定主要根据经验和统计资料,但是它很难预防由于随机因素引 起的偶发事故,同时也废弃了许多还可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而

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拆装次数,造成维修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第三时期是生产维修。生产维修由四部分组成: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和少维修的设计思想,把设计制造与使用维修连成一体。 第四时期是视情形维修制,我国称为状态维修。这种体 制着眼于每台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一反定期维修的思想而采取定期检测,对设备异常运转情况的发展密切追踪监测,仅在必要时才进行修理。基于状态监测的状态维修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 了设备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对旋转的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尤为有效。 在以状态维修为主要特征的第四历史时期,还并存有综 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 )和全员生产维修 (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 )以及"以利用率 为中心的维修”、“可靠性维修”、“费用有效维修” 尽管当今世界存在多种设备维修体制,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注重企业的文化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技术性和经

工业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 菲利科

【菲利科】工业设备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 关于物联网,我们了解到的是,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物联网(loT)目前已经成为当下热门。据IDC研究数据表明,尽管有66%的元器件厂商和67%的加工厂商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领域,但其中只有分别不到半数和半数左右的厂商能够真正开始试点,大多数企业仍然在这一领域摸索前行。 随着企业成本的持续增长,工业领域对于移动化的潜在需求,设备联网、产品物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从工业和企业角度来说,产品物联网化将从运营、销售、售后等各方面帮助提升企业的效率,为工业或企业在行业的洗牌中占据一定优势。 但目前的工业企业即使认识到物联网是必然的趋势,却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物联网道路。 首先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技术难度和投入成本的问题,开发团队需要横跨多个领域的人才,而组建自身研发团队或外包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由于投入周期长,需要承担巨大时间成本,有可能错失业务转型和升级机会,难以在短时间内验证物联网化商业模式带来的益处。 在这一大背景下,菲利科选择从解决方案切入,致力于协助企业快速实现设备智能化升级,并打造设备管理一站式云平台。以设备接入、后台运营管理以及行业大数据,共同为企业和工业构建一整套的菲利科物联网服务。 适用企业: 各类规模的制造企业,以机械制造加工装配为主 以多品种小批量,多品种多批量为主的各种生产类型 研发和批产混合生产模式的制造企业 适应各类按库存、按订单生产的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模式寻求突破、创新,产品工艺复杂和状况多变的制造企业 适用行业 方案系统

物联网运维系统由智能硬件接口设备、智能应用系统云平台套件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组成,通过智能采控终端采集设备,将各种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存储、整理、分析,通过智能应用系统实现时时在线监控、记录、查询、统计、分析、修改、报警等操作,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技术优势 可靠性 ①云服务拥有全球异地容灾备份机制,确保全天24小时服务。 ②具有亿万级别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和毫秒级的个性化触发能力。 安全性 ①菲利科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模式,将设备运行数据与商业数据分离,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将存在本地服务器或私有云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②智能数据采控终端与基础数据、云服务平台数据交互,采用对称加密技术、云服务平台与应用系统,确保整个方案数据交互的安全性。 灵活性 ①菲利科提供的FIAP(柔性物联网应用平台)系统,可对数据灵活展现,通常复杂的、个性的需求都能直接通过配置而非开发方式实现。 ②智能数据采控终端是可编程模块,可支持同时接入多类型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可自行编程定义,随着用户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可自己配置新功能,不受供应商限制。 中立的第三方 ①菲利科是专注于工业领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②对客户的业务、数据不构成任何风险与影响,保持中立第三方位置。 ③菲利科的每一个客户都有自己的专用系统。 系统价值 方案价值 实现产品服务智能化 通过工业物联网运维系统,使原有产品和服务实现了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时时掌控设备信息、客户信息,实现了高效的设备、厂家、代理商、客户、人员一体化管理流程。 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更加有利于客户对产品使用。实现客户对产品的智能化使用、智能化管控。提高了客户工作效率,降低了客户非智能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成本风险。

工业设备管理制度

工业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保持工厂基础设施、设备的良好状态,以保证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运行,确保生产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厂基础设施、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归口部门,负责唱的基础设施、设备管理。 3.2生产部根据厂基础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负责建立档案、制订《设备操作规范》,对设备、设施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3.3生产部负责所有的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运行操作管理。 4工作程序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各部机构和零件由于受到摩擦、腐蚀、磨损、震动、冲击、碰撞及事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性能逐渐变坏。 4.1保养作业内容 按照保养作业性质可分为: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检验和补给作业。检验作业由国家制定的检验部门执行,或由本公司专职检验员负责进行。 1)清洁、检查、补给作业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

2)紧固、调整、润滑作业一般有机修工执行。 3)压力容器作业有专业人员执行。 4)电气作业有专业人员执行。 5保养制度 本公司的设备保养制度是以预防为主,定运行工时进行保养的原则,分为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季节性保养。 设备保养的分级和作业内容是根据实际使用中技术情况的变化;设备结构;使用条件;环境条件等确定。是根据零件磨损规律,老化规律,把程度相近的项目集中起来,在达到正常磨损,老化将被破坏前进行保养,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早期损坏,达到设备维持正常运行的目的。 5.1设备的例行保养 设备的例行保养是各级保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运行安全,能源的消耗,机件的使用寿命。例行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以清洁、补给、安全、检视为主,坚持开工之前、运行中、收工后的三检制度。检查操作机构、运行机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维护整机和各总成部位的清洁,润滑必须润滑到位,紧固松动件等。 5.1.1设备启动前的工作项目 1)清洁设备,清除与设备无关的杂物。 2)检查各指示仪器,仪表,操作按钮和手柄及紧急停止按钮是否正常。

工业设备使用规范

目录 二车间克肟酸产品设备管理制度 (2) 二车间计量管理制度 (4) 一、搪玻璃反应釜操作维护规程 (5) 二、三足离心机操作维护规程 (7) 三、离心泵操作维护规程 (9) 四、立式无油真空泵操作维护规程 (12) 五、水喷射箱式真空泵操作维护规程 (13) 六、薄膜蒸发器操作维护规程 (14) 七、GK-1250卧式刮刀离心机操维护作规程 (17) 八、提升机操作维护规程 (19) 九、微粉机组操作维护规程 (20) 十、烘箱操作维护规程 (21) 附1:搪玻璃反应釜搅拌形式 附2:电机转速常识 附3 :刮板式薄膜蒸发操作原理

二车间克肟酸产品设备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克肟酸车间克肟酸产品所有定型、非定型设备。 2.职责 车间设备管理员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各岗位操作人员负责执行,车间设备主任、设备管理员、生产班组长负责检查其执行情况。 3.要求 3.1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下列主要规程、制度,并严格执行。 a.设备润滑管理标准。 b.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标准。 3.2对所有设备,通过培训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3熟知完好设备的标准 3.4积极参加设备科组织安排的设备知识培训教育。 4.制度 4.1严格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开、停车与正常运行。 4.2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按时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以听、摸、看的方法检查设备运行声音、压力、温度、液面、泄漏、冷却水、润滑油位及仪表是否灵敏等。 4.3及时紧固松动螺栓和更换垫子等易损件,发现缺陷立即消除,不能马上消除的应查明原因,详细记录,及时向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如特别声响、强烈震动、有爆炸着火危险)应采取措施,立即停车处理,并报告,通知班组长及有关单位(岗位),不查明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强行开车,并将详细情况做好记录。4.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如设备出现故障,影响工艺执行的,要在批原始记录上注明。 4.5交班者在交接班记录上认真填写并向接班者交代以下主要内容: 4.5.1本班设备故障,存在缺陷处理情况; 4.5.2本班设备运行情况及润滑情况; 4.5.3设备卫生状况(设备不清洁,达不到完好设备不能交接);

设备管理规定

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设备管理规定 (初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以下简称《烟草专卖法》)和中国烟草总公司颁发的《烟草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办法》、《烟草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维修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陆续下达的有关设备管理文件精神,为了规范我省烟草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烟草工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属烟草工业企业列入固定资产的设备均属本规定管辖范畴。我省烟草工业企业包括:卷烟厂和卷烟材料厂。 第三条设备管理基本任务和原则按照《烟草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根据《烟草专卖法》,烟草工业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技术改进和设备进口等,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统筹管理。 第五条企业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附件一),应作为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按照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和各卷烟厂都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本省烟草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省烟草工业企业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 三、负责各卷烟厂设备及生产相关设施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核、批准及报批工作,监督、检查技术改造过程,组织验收技术改造成果。 四、负责卷烟机械、动力、计量等设备的调拨、调配、管理。 五、、组织开展本省范围内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维修专业化工作,协助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 六、组织本省烟草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为各卷烟厂的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第八条各卷烟厂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本厂设备管理全过程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落实措施并组织实施,做好设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卷烟厂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 三、厂长要对本厂设备管理全面负责,主管设备厂领导要协助厂长具体领导和组织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对于设备前、后期管理分开的卷烟厂,要协调好设备的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工作,分管设备后期管理的部门应参与设备购置的规划、选型等技术经济论证工作。 四、负责本厂设备及生产相关设施技术改造方案的制定及报批工作,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及交验工作。 五、经常对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业务考核,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pdf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各级组织的职责 第三章前期管理 第四章基础管理 第五章技术状态管理 第六章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七章改造与更新 第八章经济管理 第九章教育与培养 第十章奖励与惩罚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结合机械工业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必须坚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相结合,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机械工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条机械工业各级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机械工业各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设备属国家所有,管好、用好、维修好、改造好设备,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机械工业各级领导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在厂长(经理)的职责和责任制里,都必须明确地把保持设备完好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作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企业承包经营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七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的范围是把对构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用设备的管理。 企业生产用设备统一由设备动力部门管理。其工作内容包括对设备规划、造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第二章各级组织的职责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机械工业管理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地区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2)负责本地区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 (3)协同当地经委组织地区性的检修专业化协作,推动检修社会化和配件商品化工作; (4)组织本地区、本行业设备管理的经验交流和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5)负责编报上级需要的统计表。

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实施办法2020最新版

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实施办法2020最新版 本办法根据 ___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商办工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关于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的管理办法,下文收集的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根据 ___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商办工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第二条各级商业、粮食厅(局)和供销社(以下简称商业行政部门和供销社),商办工业的主管部门以及商办工业企业,都应贯彻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企业的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生产设备的设计、购置、安装、使用及维护、检修、更新改造直至设备报废的全过程进

行综合管理,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第五条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主管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要鼓励设备管理和检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支持对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化建议。 第六条企业应积极采取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应当列入厂长(经理)任期责任目标。 第二章商业行政部门、供销社和主管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责 第七条全国的商办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由商业部科技司归口管理、部署、组织和协调。 第八条商业部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商办工业设备管理的规划和;

电子工业设备管理办法

电子工业设备管理办法 (1988年2月2生日电子工业部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备分级归口管理 第三章设备购置、验收及移交生产使用的程序 第四章设备的登记、建帐、立卡与统计 第五章关键设备的管理 第六章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和更新改造 第七章事故管理 第八章闲置和封存设备的管理 第九章设备的出租和调拨 第十章设备的报废 第十一章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报表 第十二章教育培训 第十三章奖惩 第十四章附则 附件一:关键设备划分标准 附件二:动力运行事故分类表 第一章总则 一、为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电子工业的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电子工业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事业);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和中外合资企业可参照执行。二、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设备,是电子工业生产、科研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对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现代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列入企、事业的固定资产设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 2.单价在规定标准(企业单位单价为800元,事业单位单价为500元)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工业主管部门可在此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做出补充规定,以便于对固定资产设备的管理。 四、《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设备,系指基本建设完工验收交付生产、专项基金及自筹购置、自制、有偿和无偿调入的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设备。 五、设备管理与维修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制造与使用维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动力设备的管理并要贯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针。 六、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电子工业企、事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

工业设备及配件维修保养管理规定

工业设备及配件维修保养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工业设备及配件委外维修服务的管理,发挥公司管理优势,确保公司设备及设施的维修保养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设备及配件的维修及保养。 第三条 设备维修和配件的使用管理应坚持“统一管理、合理使用、节约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公司采购部职责 (一)对外发维修保养的设备和配件及时联系相应的供应商处理; (二)负责设备和配件维修保养合同签订及执行; 第五条公司其他部门职责 (一)需求部门负责工业配件、办公设备、生产类设备、特种设备及设施的维修保养服务申请工作,填写维保申请单(附件一); (二)设备、设施外发维修时,申请负责提供技术参数、技术要求并负责签订技术协议(协议中必须体现服务的内容、方

法、工期等内容,如有检测项目的,还须提出检测的要求,规定乙方所携带的检测设备情况),设备类委外项目维修时须提供维修方案、设施类项目委外维修时须提供施工要求。 (三)对生产性设备的大项目维修,指定设备维修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对维修过程中采购的备件进行验收、对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过程监督、跟踪,项目结束后配合验收。 (四)根据合同要求,负责对更换下备件进行技术鉴定,损坏件(无利用价值)备件移交仓库处理,可利用的备件留存作为备件使用并填写记录单,由项目管理人员和保管员共同签字确认。 (五)提供支撑信息与资料(报修单或损坏部件照片等证明材料,需注明设备损坏的具体部位或现象)。如人为责任事故需提供事故报告及处理意见书。 (六)各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维修保养后的验收工作。 第三章工作流程 第六条设备和配件维修保养服务按公司相关规定及流程执行。 第七条经公司需求部门确认,本公司无能力修复(含不具备条件),需提出委外修理保养的设备及设施的申请。 (一)申请流程 1.工业配件、设备类委外维修保养

什么是工业生产线设备管理系统

一、什么是<<工业生产线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是企业在生产中所需要的机械、装置、仪器和设施等物质资料的总称,它可以让企业使用一年以上,或者长期使用并基本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单位价值在固定资产财务规定的限额以上;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且能独立完成一道生产工序提供某种功能的机器。 “设备管理”的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运用各种组织、技术和经济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更新直至报废整个寿命周期进行全程的管理,以提高设备综合经济效率。 《工业生产线设备管理系统》是把工业企业手工管理设备的工作,通过数据库技术编制程序后,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各项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企业管理软件。从用户的使用角度看,《系统》就是一个设备管理现代化信息仓库。开发者为用户统筹规划好信息存放的范围和存放位置,制定了处理信息的方案,使用户输入和输出信息准确迅速、信息存储安全可靠。《设备管理系统》首创企业设备管理新方式,为企业设备管理提供一种全新模式。同时也是一项工业生产线设备正常运转的管理组织措施,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技术保证,是深化工业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能满足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上等级的需要。 二、编制<<工业生产线设备管理系统>>原则 1、针对工业生产线特点,以设备电器技术资料、设备日常保养维修、设备使用现场、设备配件、能源消耗、安全技术、固定资产等方面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为编制程序的基础。凡是输入到《系统》信息库中的信息,经过《系统》处理,都能十分方便地查阅修改删除并规范地打印出来,为设备维修和改造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2、根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设备管理的方针和要求,并结合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建立了四十多个设备管理信息库,把企业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系统》处理之中。为工业企业提供一揽子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这个实施方案的运作,由《系统》提供众多的程序功能模块来完成。 3、以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的管理为核心;将设备技术资料,有关的信息、日常设备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地分门别类记录、反映、统计、分析,;避免手工处理的繁琐和误差。可以实现手工管理设备,一步过渡到计算机管理设备的阶段。 三、<<工业生产线设备管理系统>>的适用性

一套完整的工业设备、管道色标规定

工业设备、管道识别色、识别符管理规定 (第1页,共7页) 1、范围 1.1为规范公司基建、改扩建、技改技措、安措及大中修等工程项目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以及设备维护的标识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1.2该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工业生产中非地下埋设的气体和液体的输送管道及设备、建筑厂房、操作室、构筑物、电气设备、仪表等涂装色彩。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2.1.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 2.1.2《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YB/T9256-96 2.1.3 安全色GB2893-2001 2.2术语 2.2.1识别色:用以识别工业管道内物质种类的颜色。 2.2.2识别符号:用以识别工业管道内的物质名称和状态的记号。 2.2.3危险标识:表示工业管道内的物质为危险化学品。 2.2.4消防标识:表示工业管道内的物质专用于灭火。 3、管理职责 3.1设备工程部负责设备、管道标识的归口管理。 3.2所属分公司、中心及生产厂负责设备、管道标识管理。 4、管理程序 4.1基本识别色标识方法 4.1.1工业管道基本识别色标识方法,使用方应从以下五种方法中选择。应用举例见附录。 4.1.2管道全长上标识; 4.1.3在管道上以宽为150mm的色环标识; 4.1.4 在管道上以长方形的识别色标牌标识; 4.1.5在管道上以长方形识别色标牌标识;

(第2页,共7页) 4.1.6在管道上以系挂的识别色标牌标识。 4.2当采用图b),c),d),e),f),g),h)方法时,二个标识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为10m。 4.3 当管道采用图b),c),d)e) ,f),g),h)基本识别色标识方法时,其标识的场所应该包括所有管道的起点、终点、交叉点、转弯处、阀门和穿墙孔两侧等的管道上和其他需要标识的部位。 4.4识别符号 工业管道的识别符号由物质名称、流向和主要工艺参数等组成,其标识应符合下列要求:4.4.1物质名称的标识 1物质全称。例如:氮气、硫酸、甲醇。 2化学分子式。例如:N 2、H 2 SO 4 、CH 3 OH。 4.4.2物质流向的标识 1工业管道内物质的流向用箭头表示〔见a),b)图〕,如果管道内物质的流向是双向的,则以双向箭头表示〔见b〕图〕。 2当基本识别色的标识方法采用i)和j)时,则标牌上箭头的指向就作为表示管道内的物质流向〔见i〕和j)图〕,如果管道内物质流向是双向的,则标牌上箭头的指向应做成双向的〔见j)图〕。 4.4.3物质的压力、温度、流速等主要工艺参数的标识,使用方可按需自行确定采用。 4.4.4 标识字母、数字的最小字体,应以能清楚观察识别来确定。室外管道箭头的外形尺寸〔见a),b)和i〕,j)图〕,室内管道箭头的外形尺寸比室外缩小一倍。 4.5安全标识 4.5.1危险标识 1适用范围:管道内的物质,凡属于GB13690所列的危险化学品,其管道应设置危险标识。2表示方法:在管道上涂150mm宽黄色,在黄色两侧各涂25mm宽黑色的色环或色带(见k图),安全色范围应符合GB2893的规定。 3表示场所:基本识别色的标识上或附近。 4.5.2消防标识 1工业生产中设置的消防专用管道应遵守GB13495-1992的规定,并在管道上标识“消防专用”识别符号,(见e图)。 ※国标(强制执行)

工业设备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设备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成本中,能源消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能耗,并采取节能措施来降低企业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利用自有丰富的设备管理系统经验,打造设备能源管理平台,并通过能源计划、能耗及效益分析、设备管理等多种方法,提升工厂整体能源使用率。 针对该客户提供的工业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整合工业设备能源管理系统、多功能电表DPM系列、工业级以太网络交换机DVS系列等工业自动化产品。 其中多功能电表DPM系列负责采集各厂区不同设备的用电参数与电力质量,并通过台达工业级以太网络交换机DVS系列,将厂内所有能耗数据传至工业设备能源管理系统,从而进行可视化监测及分析,为客户制定节能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最终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和利用率。 客户在导入台达工业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后,达成的效益包括: 实时/远程能秏监控:设备能源管理平台支持Web浏览器,可实时监视厂区各设备的运转状态及耗能状况,并具备实时警报功能,掌握异常用电情况。 能秏可视化:客制化能源广告牌可使能秏信息可视化,客户也可经通过Web 浏览器详细了解设备状况,随时随地掌握能源信息。通过设备能耗客户还可判断设备健康程度,从而实现对设备的预防保养。 制定能源策略:设备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设备能源管理系统,解决人为抄表容易出错等问题,也可及时分析各区域、各时段能源的消耗数据,掌控关键能耗与能源成本,拟定能源策略、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建立能源绩效指标:通过能源绩效指标监测与分析,进而规范能源使用行为,达到节能目标。 掌握用电成本,改善能源使用效率:系统强大的能秏管理报表,可在线查询历史数据,并具备各种能秏统计与分析工具,有效掌握电价趋势、需量监测管理,防止用电超额罚款。 以工业设备能源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在帮助客户监控设备能耗、掌握工厂能耗信息、发现节能空间、制定节能改善方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导入设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后,就可以实现企业设备产线节能30%,实现绿色工业生产的发展目标。 来源:豆瓣

设备管理条例

1988年4月1日,国家机械委 第一章总则 第—条为贯彻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结合机械工业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必须坚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相结合,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第三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机械工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条机械工业各级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机械工业各级没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设备属国家所有,管好、用好、维修好、改造好设备,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

态,保证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机械工业各级领导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在厂长(经理)的职责和责任制里,都必须明确地把保持设备完好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作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企业承包经营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七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的范围是指对构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用设备的管理。 企业生产用设备统一由设备动力部门管理。 其工作内容包括对设备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第二章各级组织的职责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机械工业管理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规定,制订本地区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地区机械工业的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 (三)协同当地经委组织地区性的检修专业化协作,推动检修杜会化和配件商品化工作; (四)组织本地区、本行业设备管理的经验交流、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五)负责编报上级需要的统计报表。

工业设备故障维修知识库系统_用户手册

工业设备故障维修知识库系统 1.面向的使用者 本系统主要面向以下使用者: A.工业设备制造商 a)电气工程师 b)设备技术专家 c)维修工程师 d)设备设计人员 B.使用设备的制造工厂 a)设备维护工程师 2.功能概述 通过B/S架构的云平台,结合移动设备,解决工业设备维护维修过程中的故障维护知识积累和故障解决方法查询的问题。设备发生故障后,用户通过手机和PC访问本系统,当设备制造商和制造企业技术工人在线上沟通时,沟通内容被自动记录下来,而在故障解决后还要求工人填写规范的故障维修单,完成故障知识积累。当设备故障再次发生时,技术工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类似故障的处理历史记录,从而获得技术指导和参考,加速故障排除过程。

3.核心功能 本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 A.身份验证 B.用户管理 C.故障维修沟通记录 D.故障维修单录入 E.历史故障记录自动匹配 F.关键词搜索 a)搜索类别划分 b)搜索关键词构造 c)搜索结果展示 d)搜索结构优先级排序 e)搜索结果详情查看 f)关键词订阅 g)搜索结果收藏 G.权限管理 H.知识库对外API I.知识库文章人工编辑

3.1身份验证 所有使用者都通过统一的地址和登录界面登录到系统当中,通过系统内部事先设定的权限自动区分使用者的角色,从而赋予不同使用者对应的界面和相应的内容。 身份验证失败的将会直接在登录界面给出失败提示,身份验证成功的将会直接转到知识库的首页。 身份验证使用的是用户注册时使用的邮箱账号。 输入密码失败10次将会被会锁定5分钟,5分钟内即使输入正确的密码也无法登录,5分钟后自动解锁,可以重新输入账号密码尝试登录。

(设备管理)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设备管理)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起的偶发事故,同时也废弃了许多还可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拆装次数,造成维修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第三时期是生产维修。生产维修由四部分组成: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和少维修的设计思想,把设计制造与使用维修连成一体。 第四时期是视情形维修制,我国称为状态维修。这种体制着眼于每台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一反定期维修的思想而采取定期检测,对设备异常运转情况的发展密切追踪监测,仅在必要时才进行修理。基于状态监测的状态维修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对旋转的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尤为有效。 在以状态维修为主要特征的第四历史时期,还并存有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和全员生产维修(Totalproductionmaintenance)以及“以利用率为

中心的维修”、“可靠性维修”、“费用有效维修”等。 尽管当今世界存在多种设备维修体制,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注重企业的文化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技术性和经济性,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之中。将这一共同特征体现得最全面最密切就要算是状态维修了。 1.2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概况 1983年1月国家经委颁布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规定:“在根据生产需要,逐步采用现代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发展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体制”。在1986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李鹏在讲话中明确指示:“应该从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检修制度,逐步发展到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检修制度。不但要看设备运转了多长时间,还要看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确定设备该不该修。也就是说,要从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一系列先进的仪器来诊断设备的状况,通过检查诊断来确定检修的项目”。阐明了设备诊断和维修方式改革的关系,对设备诊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工业设备管理规定修订版

电子工业设备管理规定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子工业设备管理办法(988年2月2日电子工业部发布) (1988年2月2日电子工业部发布) 第一章总则 一、为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电子工业的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电子工业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事业);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和中外合 资企业可参照执行。 二、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设备,是电子工业生产、科研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对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现代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列入企、事业的固定资产设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 2.单价在规定标准(企业单位单价为800元,事业单位单价为500元)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工业主管部门可在此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作出补充规定,以便于对固定资产设备的管理。 四、《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设备,系指基本建设完工验收交付生产、专项基金及自筹购置、自制、有偿和无偿调入的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设备。 五、设备管理与维修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制造与使用维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动力设备的管理并要贯彻“安全、可 靠、经济、合理”的方针。 六、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电子工业企、事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事业的技术装备 素质,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 七、全民所有制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的设备属国家所有,管好、用好、修好设备,是企、事业领导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在厂长的职责和责任目标中,都必须列人设备管理的目标和考核指标,作为考核企业承包经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章设备分级归口管理 八、设备管理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所谓分级管理,即分为企、事业单位,省(市)电子局(公司),部三级,电子工业部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电子工业设备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办法、工作规划等; 2.督促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工作主管部门执行国家、电子部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的情况; 3.组织交流和推广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和设备改造、检修的新技术,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工业设备故障维修知识库系统_用户手册

工业设备故障维修知识库系统V1.0 1.面向的使用者 本系统主要面向以下使用者: A.工业设备制造商 a)电气工程师 b)设备技术专家 c)维修工程师 d)设备设计人员 B.使用设备的制造工厂 a)设备维护工程师 2.功能概述 通过B/S架构的云平台,结合移动设备,解决工业设备维护维修过程中的故障维护知识积累和故障解决方法查询的问题。设备发生故障后,用户通过手机和PC访问本系统,当设备制造商和制造企业技术工人在线上沟通时,沟通内容被自动记录下来,而在故障解决后还要求工人填写规范的故障维修单,完成故障知识积累。当设备故障再次发生时,技术工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类似故障的处理历史记录,从而获得技术指导和参考,加速故障排除过程。

3.核心功能 本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 A.身份验证 B.用户管理 C.故障维修沟通记录 D.故障维修单录入 E.历史故障记录自动匹配 F.关键词搜索 a)搜索类别划分 b)搜索关键词构造 c)搜索结果展示 d)搜索结构优先级排序 e)搜索结果详情查看 f)关键词订阅 g)搜索结果收藏 G.权限管理 H.知识库对外API I.知识库文章人工编辑

3.1 身份验证 所有使用者都通过统一的地址和登录界面登录到系统当中,通过系统内部事先设定的权限自动区分使用者的角色,从而赋予不同使用者对应的界面和相应的内容。 身份验证失败的将会直接在登录界面给出失败提示,身份验证成功的将会直接转到知识库的首页。 身份验证使用的是用户注册时使用的邮箱账号。 输入密码失败10次将会被会锁定5分钟,5分钟内即使输入正确的密码也无法登录,5分钟后自动解锁,可以重新输入账号密码尝试登录。

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

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定 ( 1988年4月 1日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各级组织的职责 第三章前期管理 第四章基础管理 第五章技术状态管理 第六章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七章改造与更新 第八章经济管理 第九章教育与培养 第十章奖励与惩罚 第十一章附则 附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结合机械工业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设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必须坚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相结合,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

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三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机械工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条机械工业各级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五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机械工业各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设备属国家所有,管好、用好、维修好、改造好设备,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机械工业各级领导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在厂长(经理)的职责和责任制里,都必须明确地把保持设备完好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作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企业承包经营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七条机械工业设备管理的范围是把对构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用设备的 管理。 企业生产用设备统一由设备动力部门管理。其工作内容包括对设备规划、造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返回目录 第二章各级组织的职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