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习题和答案

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习题和答案
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习题和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⑵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⑶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

⑷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⑸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⑹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⑺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⑻万钟于我何加.______________ ⑼故不为苟得

..也_________________

⑽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⑾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 ⑿万钟

..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

⒀乡为生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⒃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

7.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课文

1.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三.拓展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____________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故事两则》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醴.泉(lǐ) 濠.梁(háo) 冒大不韪.(wěi) 命运多舛.(chuǎn)

B.鹓雏

.. (yuān chú) 鯈.鱼(tiáo) 不径.而走(jìng) 揠.苗助长(yà)

C.惠子相.梁(xiàng) 尉迟

..(yān zhī) 众口铄.金(shu?)

..(wai chí) 阏氏

D.鸱鸮

..大醉(mǐng dīng) 暴虎凭.河(píng) ..(chī háo) 暴殄.天物(tiǎn) 酩酊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惠子相.梁( )

A.做宰相

B.帮助

C.看

D.治理

(2)于.是鸱得腐鼠( )

A.在这时

B.与现代汉语同,做连词

C.在这个地方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A.齐全、全面

B.完全,确定是

C.全部

(4)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

A.不紧不慢

B.镇定自若

C.悠闲自得

(5)非练实

..不食,非醴泉不饮 ( )

A.煮熟的食物

B.精挑的果实

C.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6)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

..三日三夜( )

A.国都凉城

B.国家

C.国内

3.判断下列各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划分层次、标明关系。 (1)欲代子相。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辨析加点词词性,并翻译。

(1)或.谓惠子日 或: (2)南方有鸟,其.名为 其: (3)吓. 吓: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是: (5)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非: 安: 5.辨析下列词的不同用法。

二、阅读与鉴赏

(一)惠子相梁

6.这一则故事中,庄子用了精彩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请指出下面各词的比喻意义。

子知之.

乎( ) 以子之.

梁国而吓我邪( ) 多助之.至( ) (1)之 夫鹓发.于南海( ) 舜发.

于畎亩之中( ) (2)发

庄子往见.之( ) 胡不见.

我于王( ) (3)见 惠子相.梁( ) 相.

时而动( ) (4)相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欲.

代子相( ) 灭人欲.

( )

(5)欲 发于.

南海( ) 飞于.北海( ) 搜于.国中( ) 游于.

濠梁之上( )

(6)于

鹓:鸱:功名利禄:

7.在这则故事里,庄子把自己比做,把惠子比做。

8.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9.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通过这可以看出:庄子注重,惠子注重。

10.“请循其本”中“本”指的是,庄子用的办法战胜了惠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wùdān gēng cùgǒu xia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字词:

4、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给。

⑵于: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⑶是:批示代词,这个,这样。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⑷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5.(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B)和(C)7、(B)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二、理解课文

1、填空:

⑴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⑶“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5.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6.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拓展应用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2、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5、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

1. A

2.(1)A (2)A (3)B (4)C (5)C (6)A

3.(1)单句。

(2)复句。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条件件不饮。

(3)单句。

4.(1)不定代词,“有人”

(2)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3)叹词,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4)指示代词,“这、此”

(5)表否定语气的判断词,“不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5.(1)代词。代鹓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2)动词,起飞、出发动词,起、被任用

(3)动词,拜见、拜访动词,读xiàn,引见、推荐

(4)动词,做宰相动词。察看

(5)动词,想、想要、希望动词,想、想要名词,欲望

(6)介词,从介词,到介词,在介词,在

6.比喻志向高沽之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比做腐鼠

7.鹓鸱

8.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9.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美学上的观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10.最初的话题——“汝安知鱼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11.【表达示倒】风筝:没有引线的牵引,便不会有翱翔高空的洒脱。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或占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 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做)苟得 ..(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如使 ..(假如,假 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 ..(比… …更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不仅)贤者有是.(这个, 这样)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不丢掉)耳。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 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 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 ..(高位厚禄) ..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 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 ..(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 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一、一词多义: 1.与 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⑵呼尔而与之(给) 2.而 ⑴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3.于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4.是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 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 5.得 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6.为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3、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鉴赏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关于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补充资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2、关于《孟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跟《论语》同是用语录体散文,但体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鱼我所欲也_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C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写出与本文论点一致的两句古诗。 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就义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什么是“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3、孟子在文章开头是怎样提出他的主张的有何好处 孟子在文章开头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4、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义;不义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 (作者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6、怎样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有“本心”而已。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这种思想有它的进步性。) 这种思想的局限性:这种解释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糟粕,应予剔除。 7、写出第一段的评注。 第一层: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道理论证,阐述了义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习题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鱼我所欲也》习题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解释成语“舍生取义”并用它造句。 4.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个事例能不能作为论据,补充到课文当中去? 5.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8.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9.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

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参考答案 1.答案:《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解析:【分析】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处处都闪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 【点评】这是考查文史常识的题,需要平时认真积累背诵。 2 答案: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解析:【分析】论点出现的位置通常有:开头,中间(过渡句),结尾。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点评】这是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的题,仔细读原文可以找到论点。然后再翻译一下。 3.答案: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革命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很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舍生取义,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解析:【分析】这个成语出现在本课当中,指的是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点评】这是考查成语理解及运用的题。需要平时认真积累,造句力求通顺。 4.答案:可以,因为文天祥也做到了舍生取义。 解析:【分析】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正好符合本文的论点。 【点评】这是材料分析题,需要仔细读一读所给的材料,判断和原文有没有共性的东西。 5.答案: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解析:【分析】不管是比喻的修辞还是论证方法,都有使事物生动形象的作用。 【点评】这是考查写作手法的题,比喻论证是简单的论证方法,很容易判断出来。 6.答案:C 解析:【分析】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明显错误,因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平时的学习,比较这几个选项,选出有明显错误的一个。 7.答案:B 解析:【分析】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里的“而”表示转折。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 (2)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设计者:李振华学校:内蒙兴安盟前旗居力很中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贤者能勿丧 耳 3、二者不可得兼 4、一箪食,一豆羹 5、呼尔而与 之6、蹴尔而与之, 7、乞人不屑也 8、万钟于我何加焉? 9、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 受 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选择: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今:今为宫室之美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与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四、理解回答: 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 答:三层。理由:第一层提出“舍生取义的”的观点;第二层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阐释观点;第三层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答: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巧妙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浅近易懂。“是心”指的是向善之心,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答:第一段主要是道理论证,还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二段主要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正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反面举例。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鱼我所欲也》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为生死而不受。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 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 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 ⑾乞人不屑也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⒀妻妾之奉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理解课文 1、填空: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鱼我所欲也测试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 11、《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嗟来之食、舍生取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4、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 1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1、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拓展 1、1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舍生取义;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用“乡”与“今”对比论证,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2、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论证了中心论点。由浅入深,为下文做铺 垫 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六、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死亦我所恶(痛恨、厌恶 )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 2.下列加点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C.贫者语于富者 D.苛政猛于虎也 3.上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不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一句中“由是”在文中解释为_按这种办法做______,“不用”、“不为”者指的是“舍生取义者”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比喻论证______、_对比论证______等论证方法。 5.“舍生取义”者在中国历史上一贯受人崇敬,请举出一位因“舍生取义”而令你崇敬的英雄人物,并默写出他的一句曾深刻影响你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理解。 例子不限,只要能证明“贤者能勿丧耳”即可。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思想家、教育家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 蹴(cù)苟得(gǒu)不屑(xiè)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占有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使,假如 ⑶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⑷贤者能勿丧耳 贤遗失、丢掉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突难 ⑹呼尔而与之 助词 ⑺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代的一种量器 ⑼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偷生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鱼我所欲也》教案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汇。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3.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了解孟子的道德观,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考点链接: 文言文基础知识,议论文知识,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流程: 个性备课 集体备课 一、导入 (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相关语句导入新课) PPT显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 也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 (引导学生说说句式特点,及文章观点的。 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 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学习 活动一:朗读课文,读清句读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提示: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 等方面评价。) 随文指点一些读错的字音、不易把握节奏的句子 PPT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箪dān乡xiàng 羹gēng 蹴cù 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是/亦不可以已乎 3.教师点评。 活动二;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 2.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3.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线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5.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活动三: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句式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将学生分组进行“对美文”竞赛,一组出排比句或对偶句的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学生熟读以下语句,力求背诵。)PPT显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4.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2009——2011) (一)2011北京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个,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为了(第二个)为:接受 5、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 6、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7、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二)09年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写出与本文论点一致的两句古诗。 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就义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什么是“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3、孟子在文章开头是怎样提出他的主张的?有何好处? 孟子在文章开头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4、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义;不义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 (作者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6、怎样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有“本心”而已。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这种思想有它的进步性。) 这种思想的局限性:这种解释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糟粕,应予剔除。 7、写出第一段的评注。 第一层: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道理论证,阐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 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

1. 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 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2.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二、作者作品简介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三、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2、注音患(huān)、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四、精读理解 1、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 “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 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及答案 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 ..也苟得: (2)死亦我所恶.恶: (3)故患 ..有所不辟也故:患: (4)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5)贤者能勿丧.耳丧: (6)蹴.尔而与之蹴: (7)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8)乞人不屑 ..也不屑: (9)万钟于我何加 ..焉何加: (10)妻妾之奉.奉: (11)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3.内容理解。 (1)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2)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精题演练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妻妾之奉.奉: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D.为.宫室之美不足为.外人道也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对比阅读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曾子①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③,复 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 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⑤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选自刘向《说苑·立节》)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弟子,以孝著称。②致邑:送给他封地。③反:同“返”。④奚:疑问代词,为什么。⑤纵:即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道?????行道.之人弗受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 .与?????蹴尔而与.之微斯人,吾谁与. 归(《岳阳楼记》) C .美?????为宫室之美.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 其林(《桃花源记》)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简要分析语段(一)的论证思路。(3分) 4.语段(二)中曾子的言行印证了语段(一)的哪句话?你从两个语段中悟到了怎样的为人处世准则?(3分) 《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答案 知识梳理

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
一.课文 说明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议论文。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 庄重的 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 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 “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二.问题讨论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 指什么?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 句的意图是什么?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 这是一种善心, 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 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 见利忘义的事; 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 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 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 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 同时暗含“生”与“义”孰 轻孰重的关系。 【典型例题】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 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答: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欲代子相() (3)故不为苟得也() (4)于是鸱得腐鼠()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3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2分) 【小题5】《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同“避”,逃避做国相苟且在这时(2分) 【小题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3分) 【小题1】志向高洁;功名利禄(2分) 【小题1】舍生取义(2分) 【小题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 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 解析【小题1】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注意字字落实,连词成句的原则。注意关键字:子:对人的敬称,你。欲:想要。以:用。(3分)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参考答案】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二、课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 1~8题。(7分)(2018年大连市)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呼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3、本段主要采用、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2分)【参考答案】1、(3分)(1)给予(2)对于(3)停止,放弃 2、(2分)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着恶之心。 3、(2分)排比反问 (二)文言文阅读(15分)(2018年广安市)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 年级下册) 19鱼我所欲也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整体感知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 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 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 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 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 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 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 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二)学法引导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抓住那些 表述作者观点的语句和作者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以此来剖 析作者的“舍生取义”的思想,并逐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另外,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 了解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

生动透彻的修辞美 本文在论说道理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综合运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说理生动明白、深刻透彻。“舍鱼而 取熊掌”的比喻,告诉人们择优而取的道理。“一箪食,一 豆羹”的比喻,证明“义”重于“生”的论点,突出了主题。生和义的对比中突出了舍生取义之人的高大形象。“不食嗟 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的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 的精神。排比更是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 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 出来? [析]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时初 步了解作者说理的思路及其好处。 [参考答案]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 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 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