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4-05-08T14:53:44.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3期供稿作者:郑荣霞[导读]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力强、疗效显著等优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头孢菌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

郑荣霞(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肇源镇医院 166500)【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原因,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关键词】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78-01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力强、疗效显著等优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头孢菌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从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加速细胞壁破坏而起杀菌作用[1]。然而,由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各类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产生也同步引起了医疗界的极大关

注。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在我院报告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探讨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报告了112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3岁~74岁。应用药物主要是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啶等。

2.不良反应2.1变态反应一般为皮疹、荨麻疹、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严重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常见者为皮肤变态反应,约为1%~3%,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青霉素为低。头孢类药物由于与青霉素化学结构相同或类似,存在一定的交叉过敏性,临床上有8%~10%对青霉素类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也过敏[2]。

2.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本院头孢菌素类很常见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对肠道菌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会导致菌群失调,同时使肠道菌群合成减少,导致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缺乏-凝血酶原合成减少,个别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

2.3泌尿系统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绝大多数品种均通过肾进行排泄,其可显著抑制和干扰肾小管细胞酶的活性,从而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形成血尿,故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2.4血液与造血系统反应头孢哌酮从胆道排泄对肠道主要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明显抑制导致维生素K反应性低凝血酶原血症。

2.5神经系统反应多见于伴有易患因素患者(如癫痫病变、缺氧或脑损伤等)使用后,主要表现为头部疼痛、头晕、失眠、癫痫发作及某些精神症状。

2.6双硫仑样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使人体内乙醇蓄积而呈醉酒状,表现为面红、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胸闷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3.不良反应原因根据数据显示,头孢菌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与患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过过敏史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远远高于无过敏史患者,这是个体差异的表现,而患者如果属于过敏体质,其过敏反应往往也高于正常体质的患者。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12h饮酒,则其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概率也要高于没有饮酒的患者。

4.预防措施严格掌握头抱菌素类抗生家的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头抱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p-内酞胺环,因此,两类药物之间可致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袍菌素类药物也过敏,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间过敏史,做皮试。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如遇特殊情况,可合理选用类似于青霉素G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尽管头孢菌素类药物经皮试为阴性,但仍要在运用过程中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严密观察,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为了避免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过程中发生凝血障碍情况,应高度重视药物使用情况,特别是老年患者、缺乏肝肾功能患者以及过度衰弱患者,每个星期予以维生素10mg实施静脉注射,以纠正凝血时间。对于有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患者,应予以适量三磷酸腺苷和维生素C,以缓解不适症状。对于缺乏肾功能患者,应根据内生肌酐的实际清除率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使用药物过程中,一定要按时复查肝肾功能,并禁止患者饮酒或是服用含有乙醇成分的食物与药物。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发生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利血生辅助治疗。发生假膜性肠炎应立即停药,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激素等进行抗炎治疗。出现出血倾向时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出现舌炎、口角炎、神经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

5.合理用药措施

①坚持抗生素用药原则。头孢类药物只具有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无效。用药前,先了解药物的抗菌谱,尽量做药敏试验。第一代头孢类药物适合于治疗较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则适于较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一般感染不宜使用。原则是严格控制用药适应症和禁忌症,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低代不用高代,能用口服不用注射,合理联合用药,两种头孢类药物不应联合使用。②坚持个体化用药。对过敏体质、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禁用;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应严格监测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酐清除率等水平,根据感染程度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歇;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溃疡发生和血友病患者,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等,不与华法令和肝素等联用。③监测用药反应。对于发生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停药,积极抢救;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高度重视监测指标出现的异常,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于用药期间出现腹泻等难辨梭菌或金葡菌性肠炎及伪膜性肠炎患者应及时停药,积极给予补液等对症处理;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神经症的,应适当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治疗。总之,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案例值得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患者的个体特征,正确、合理、规范地应用头孢类药物,经验性地选用一些合适的头孢菌素药物。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