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目前我院各科室之间也没有统一的的皮试方法。为了规范我院管理,参考有关文献,制定此方法,供临床各科室参考。

一、皮试液的浓度及配制方法:

皮试液的浓度为300—500μg/ml。配制时取与处方中药品同厂家、同批号的头孢菌素类一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5倍或10倍稀释法稀释到300—500μg/ml。

例如:当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装量为1g/支,稀释到500μg/ml时,可按下列方法稀释。

1、于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1g的瓶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每1ml含头孢菌素类药物250mg;

2、取上溶液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mg;

3、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mg;

4、再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0μg ,即配成皮试液。

二、结果判断:

取上述皮试液 0.1ml 注入前臂掌侧下段内皮, 15-20 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红肿直径在 lcm 以上者为阳性 (+) 。

三、注意事项:

1、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

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临床应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对于无头孢菌素类药物物过敏史者,在3天内未用该药者均应进行皮试,对于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物过敏史者,一般不宜应用该药。

2、极少数患者可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 5 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并对病人进行密切的观察。

3、做头孢菌素皮试,要以处方所开的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新鲜配制。皮试液的浓度可为300—500μg/ml。因为头孢类的致敏性弱于青霉素,皮试药量不宜太少。

4、在做皮试前24—48小时内使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应予以注意。避免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做皮试。

5、若皮试反应阴性,则可在临床严密监护下使用。若对某些头孢类确实过敏,原则上不宜再使用该类头孢,而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的其他头孢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用前应该做皮试。在皮试观察20min期间以及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用药后的反应,并预先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给药途径以静滴为好,不要静推。注射完毕应留观30min,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异样感,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嘱咐患者不要在家自行注射或在没有抢救设施的卫生所注射。

6、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mg。症状不缓解可30min重复一次。若心跳停止也可做心内注射。同时静滴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400mg或地塞米松10mg,补足血容量,以多巴胺升压、强心,吸氧,人工呼吸,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给予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抗组胺药等。

7、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注意静滴环境清洁,静滴速度适中,药品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尽量低温、避光、干燥、密封,在有效期内尽早用完,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

生。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要诊断明确,根据病情患者选择适当的剂量及用法,一旦发现药物过敏反应,医生要及时诊断,及时有效实施医疗救治,最大限度减轻伤害,保障患者安全。

另:新修订头孢噻肟钠(1g)、头孢米诺钠(1g)、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1.5g)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2.25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社区卫生站头孢曲松钠(1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如说明书无规定皮试浓度,我院暂定为500μg/ml。

附表1:我院现有的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注射剂

通用名(商品名)规格

第一代:头孢唑林钠(益君力)1.0g;头孢唑林钠()0.5g;头孢拉定()0.5g;

五水头孢唑林(新泰林)1g、0.5g;头孢噻吩钠(先迪欣)1.5g;头孢

噻吩钠(罗吩)3g;头孢替唑钠(罗昊)1g、1.5g;头孢硫脒(仙力素)

0.5g;头孢硫脒()1g;

第二代:头孢替安(替他欣)0.5g如皮试本品浓度为300μg/ml;头孢替安(锋替新)0.25g;头孢尼西钠(金磬尼)0.5g;头孢尼西钠()1g;头孢呋辛钠

(明可欣)0.75g;头孢呋辛钠(丽扶欣)1.25g;头孢西丁钠(噻欧)

1g;头孢西丁钠()2g;头孢孟多酯钠(卡安泰) 0.5g;头孢孟多酯钠() 1g;

第三代:头孢匹胺钠(坦莫希)1g;头孢匹胺钠(泰力信)0.25g;头孢他啶()1.5g;

头孢他啶(复达欣)1g;头孢米诺钠(昊奇)1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浓

度为500μg/ml;头孢美唑钠(悉畅)1g;头孢地嗪钠(金汕泰)1.5g;

头孢地嗪钠(力勉)1g;头孢曲松钠(泛生舒复)1g;头孢噻肟钠()1g

说明书规定做皮试;头孢噻肟钠(新亚雅太)2g;头孢唑肟钠(雅润基)

1.5g;头孢唑肟钠(益保世灵)0.5g;头孢甲肟钠(雷特迈星)0.5g;

头孢甲肟钠()1g;

第四代:头孢吡肟(罗欣方捷)0.5g;头孢吡肟(博帅)0.5g;头孢匹罗()1g:

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

通用名(商品名)规格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0.5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0.5g;

氨曲南1g;氨曲南0.5g;美罗培南(安吉利)0.5g;

拉氧头孢钠()0.5g;

附表2:我院现有的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

通用名(商品名)规格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辅仁)4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金磬酮)0.5g;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新朗欧)1g;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乐灵)2.25g;

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新治君)1.5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2.25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倍赛他)1g、 2g;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2010年2 月10日

头孢类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总体来说副作用较小,常见的一些副作用如下。 (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 一般地说,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需要警惕。 (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道菌群,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3)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4)造血系统毒性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5)肾损害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氮( BUN)、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6)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具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尚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在7位C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 基团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凝聚的功能,而使出血倾向更加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7)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醒”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的功能。当与乙醇(即使很少量)联合应用时,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

临床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临床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1 青霉素G钠(钾) 1.1 皮试溶液的配制取青霉素皮试剂一支(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稀释(含青霉素500单位/ml)。本品稀释后供24小时使用。 1.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皮内试验: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2寸处皮肤,抽取皮试液约0.1ml作皮内注射(小儿注0.02~0.03ml),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大于l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反应者,应在另一前臂用氯化钠注射液做对照试验。 1.3 注意事项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 2 其它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 2.1 皮试溶液的配制: 0.5g/瓶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0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 →50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5mg/ml取0.1ml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ml -→0.5mg/ml2.2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3 邦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3.1 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邦达(专供皮试用,每支含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mg),注入5ml注射用水,配制成500ug/ml皮试液。 3.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0.1ml(50 ug)皮内注射,阳性反应者禁用。 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头孢菌素类在《中国药典》并无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根据情况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一般规定采用0.5mg/ml作皮试液。以下为头孢菌类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供临床参考。 4.1 皮试溶液的配制: 4.1.1 1g头孢菌素+2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0mg/ml溶液(A液);4.1.2 用lml注射液吸取A液0.1ml+0.9ml氯化钠注射液得50mg/ml溶液(B液);4.1.3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5mg/ml溶液(C液);4.1.4 推掉0.9ml,余0.1ml+氯化钠注射液0.9ml得0.5mg/ml (D液)皮试液。 若头孢菌素为0.5g/瓶,则在首次稀释后取A液0.2ml+氯化钠注射液0.8ml得50mg/ml溶液(B液),余同上3、4部得D液。 4.2 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 取上述D液0.1ml注入前臂掌侧下段内皮,15-20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红肿直径在lcm 以上者为阳性(+)。

8.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

附件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0.5-1mg稀释到10ml静推2-5分钟,必要时5分钟后可以重复。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或者甲泼尼龙120-240mg加入葡萄糖500ml中静滴。 5、通畅呼吸道。发现有喉水肿表现的即刻组织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无条件时可以在出现窒息的情况下进行环甲膜穿刺。 6、氨茶碱静推0.25-0.375g于15分钟。葡萄糖酸钙20ml加50%GS40ml静推15分钟。 7、抗休克治疗:吸氧,无禁忌推荐面罩吸氧;快速输液,扩容药物首先使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后续可以考虑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浆、极化液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等包括:多巴胺5-10ug/kg/分钟;多巴酚丁胺5-10ug/kg/分钟;去甲肾上腺素;1-2mg加入250mlNS中静滴;间羟胺20-40mg加250mlNS静滴。 8、注意头低脚高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9、后续治疗,包括:支气管痉挛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出现较长时间休克注意纠酸,使用5%碳酸氢钠100-200ml静脉滴注;脑水肿、肺水肿的处理;保护肾功能,利尿剂的使用;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防,包括:泼尼松20-30mg/日、扑尔敏4mgTid、息斯敏10mg qd。密切观察24小时,防治过敏性休克再次发生。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药物过敏反应及处理

药物过敏反应及处理 一、过敏反应得表现 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就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严重得(任何药物都可以发生过敏反应),常见致过敏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硐类、生物制品类(如白介素、干扰素)、麻醉药品类(特别就是酯类吗药品),可危机生命,约占过敏反应得10%——40%,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20分钟内,有时呈闪电式,可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如下症状: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与肺水肿引起,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紫绀、窒息、濒危感。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不到。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导致意识丧失、抽搐、大小变失禁等。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用药后7——12天内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症状。 3、各器官或组织得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病发作。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 二、过敏性休克得急救与处理: 对于一般性过敏反应。可酌情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12、5——25mg或苯海拉明20——40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20mg;或用琥珀盐酸氢化可得松200——3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200——300ml内行静脉滴注。对过敏性休克得处理,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就地抢救。 1、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并给予氧气吸入。 2、立即皮下注射1:1000盐酸肾上腺素(副肾素)0、5-1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用琥珀酸氢化可得松200—3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200--300ml内行静脉滴注。 3、对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氨茶碱250mg加入5%GS20ml静脉内缓慢推注,支气管痉挛不能解除时可用硫酸镁10ml加5%GS20ml内作静脉缓慢滴入。 4、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入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12、5—25mg或苯海拉明20—40mg。 5、经上述处理后,如病情仍不好转,血压仍不回升时,需补充血容量(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体内血浆广泛渗出而导致组织水肿、血液浓缩及血容量减少),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或10%葡萄糖溶液200ml,内加去甲肾上腺素1—2mg,或多巴胺20mg或多巴胺20mg+间羟胺40mg。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30—40滴。 6、呼吸受抑制时,肌肉注射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酌情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口对口得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或借助人工呼吸机行被动呼吸。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目前我院各科室之间也没有统一的的皮试方法。为了规范我院管理,参考有关文献,制定此方法,供临床各科室参考。 一、皮试液的浓度及配制方法: 皮试液的浓度为300—500μg/ml。配制时取与处方中药品同厂家、同批号的头孢菌素类一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5倍或10倍稀释法稀释到300—500μg/ml。 例如:当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装量为1g/支,稀释到500μg/ml时,可按下列方法稀释。 1、于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1g的瓶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每1ml含头孢菌素类药物250mg; 2、取上溶液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mg; 3、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mg; 4、再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0μg ,即配成皮试液。 二、结果判断: 取上述皮试液 0.1ml 注入前臂掌侧下段内皮, 15-20 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红肿直径在 lcm 以上者为阳性 (+) 。 三、注意事项: 1、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

头孢类药物

一、头孢曲松钠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Rocephin)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同类药品还有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菌必治、氨噻三嗪、头孢菌素、头孢泰克松等。 二、先锋5号 本品为半合成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基本相同。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等有较强的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也较强,特别对克雷白肺炎杆菌有效。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伤寒杆菌也有效。但对绿脓杆菌则无效。本品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胆囊炎、肝脓肿、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软组织及耳部感染等。由于本品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强,且大部以原形药从肾排出,故对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疗效好

三、头孢西丁 本品为头霉素类抗生素,类似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为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高度抗β内酰胺酶性质。抗菌谱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吲哚阳性的变形杆菌和沙雷氏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对葡萄球菌和多种链球菌也有较好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败血症以及骨、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四、头孢美唑 头孢美唑,别名:甲氧氰甲硫四唑头孢菌素、甲氧氰甲硫头孢菌素、氰唑甲氧头孢菌素、头孢甲四唑、头孢甲氧氰唑、头孢氰四唑、头孢氰唑、头孢氰唑氧、先锋美他醇、先锋美他唑、头孢美他唑。英文名:Cefmetazole、CMZ、Cefmetazon、SKF83088、SKF83088。头孢美唑是一种半合成的头霉素衍生物,抗菌性能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近。头孢美唑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泌尿系感染、子宫及附件感染等。 五、头孢替安

头孢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议。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药物,所以在临床上多不做皮试,对一般青霉素过敏者也可慎用。多数头孢菌素类药品在《中国药典》也无明确规定必需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等,可根据情况做皮肤试验,但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参考有关资料提供以下皮试液的建议配制方法,仅供各医疗单位参考。 1、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规格皮试液配制步骤 1.0g (1)取本品1.0g一支,加10ml生理盐水制成100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0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5ml溶液C,再加0.5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2.0g (1)取本品2.0g一支,加16ml生理盐水制成125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6ml溶液C,再加0.6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2、注射用头孢硫脒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规格皮试液配制步骤 0.5g (1)取本品0.5g一支,加5ml生理盐水制成100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0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5ml溶液C,再加0.5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1.0g (1)取本品1.0g一支,加8ml生理盐水制成125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C。(4)然后推出0.6ml溶液C,再加0.6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 为了确保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内卫药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请各科室依照《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执行。 一、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认真详尽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询问“特别注意”情况),并明示记载于病历上。 二、皮试对象 所有拟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前,均应作皮试,如停药一天者,应重作皮试。 特别注意: 1、对有高敏体质的人,在作皮试期间应严密观察; 2、凡青霉素皮试过程中曾发生过敏症状者(胸闷、气促、皮痒、微循环障碍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3、曾有青霉素皮试阴性,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生过敏反应者。 禁作 ..头孢菌素皮试 三、皮试液配制 1、头孢菌素皮试必须使用拟投药品为原液 ..进行配制,不得用其他药品代替。 2、头孢菌素皮试液的浓度为300ug/ml,每次皮内注射0.1ml(30ug) 四、皮肤过敏试验判断标准: 1、阳性:局部晕团和红斑,直径≥1cm或伴伪足; 2、阴性:局部无晕团和红斑,直径≤1cm; 3、观察时间:15分钟,注意受试者有否胸闷、气促、皮痒、发麻、头晕等症状,如有症状,即使直径≤1cm,局部无晕团和红斑,亦作阳性判断。 五、皮试过程中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抢救:肌注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病情危重者可静脉给药。本品可重复应用,剂量同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可同时酌情给予。气促严重,及早作气管切开。另外,应按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时填写报告表,记录产品品名、厂家、批号等,并保留原使用药品,药剂科须在观察时间内报告内蒙古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等相关部门。

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胡居翠 钱敏 (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睢宁221200) 【摘要】 总结5例头孢类药物过敏的护理体会,认为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皮试,能够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果断处理,是预防发生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的关键。 【关键词】 头孢类药物过敏;分析;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5552(2009)18-0075-01 5 cases of drug allergy cephalosporins analysis and nursing HU Ju-cui, QIAN Min. Chinese medicine ho spital in Su ining, Suining 221200, China 【Abstract】Summary of five cases of drug allergy cephalosporins care experience, that the use of drug preparation of the original skin test skin test solutio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tepping up inspections of infusion and clo se o bser vation, to d etec t an d de cisively to d eal with it is incon ceiv able to preve nt the s erio us c onse quen ces of the k ey.【Keywords】Analysis of drug allergy; Cephalosporins; Nursing 我院输液室承担全院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是个24小时开放的窗口,日均输液量达150余人次,输头孢类药物达70人次,现在新药种类繁多,头孢类就有十余种,临床上静脉输注头孢类过敏反应的时间不一,有的发生在数十秒内,有的发生在几分钟内,还有的发生在输液完毕;其发生过敏的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不同,有的速发过敏休克,有的有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头晕等,还有的皮肤搔痒、全身有皮疹或丘疹。若不及时巡视观察,或不及时正确处理将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输液区作为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本身也是医疗风险的高危区,产生纠纷,更是不堪设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在3~58岁之间,平均26岁,病人均因没有先锋类皮肤过敏试验,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过敏,其中、头孢吡肟速发过敏休克1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过敏休克1例、头孢呋辛钠严重过敏反应2例、头孢曲松钠过敏1例。 2 原因分析 2.1 临床表现5例中的2例速发过敏休克,既往史:均体键、不曾用药,家族用药史不详。其中1例男性患者29岁,步入医院,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250ml加入头孢吡肟2.0g,输入约1分钟,患者诉说有头晕、胸闷,护士立即给与停药、更换输液器、改用5%葡萄糖250ml、保留针头、使之平卧,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吸氧。症状不见好转,患者突然神志淡漠、烦躁、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脉搏细弱不清、呼吸微弱、血压60/40mmHg。立即组织抢救,迅速建立两组静脉通路、一组林格试液扩容,另一组加入多巴胺40mg及间羟胺19mg,备好气管插管用物,做好对症处理。经极力枪救4小时后恢复,清醒后患者感觉全身无力。在抢救过程中其家属焦急质问护士为什么不作皮试,是不是加错药导致的。护士很难解释。另一例中年男性患者,前几天输入头孢替唑无反应,后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至过敏休克,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两例对头孢呋辛钠过敏均为儿童,时常上呼吸道感染,经常用药,均对青霉素无过敏史,曾经用过头孢噻肟无过敏。其中一男孩3岁,第一天静脉输入头孢呋辛钠1.0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输完、无反应而离开。第二天续输同样剂量、同一产地、同一批号的头孢呋辛钠加入同一批号5%葡萄糖100ml中输注,约滴入两分钟,患儿突然烦躁不安、尖叫、哭闹、不能表达,手抓胸部及颈部,头面部及颈部、先涨红、而随后口唇、鼻尖青紫,全身出汗、面色转为苍白、脉搏细速,经及时处理1个多小时后症状缓解。事后在上级医院做过敏原测定,体内存在多种过敏原,属于过敏体质,其家长才放弃来院闹事。一例中年男性患者,输入5%葡萄糖加入头孢曲松钠3.0g,液体输入完毕,护士拔针时,患者说:视物有点模糊、面部胀木、头晕,立即扶入观察室平卧,患者又感觉胸闷、气促、面部涨红、全身发痒,胸腹部及四肢先后出现丘疹,烦躁不安,情绪紧张恐惧,脉搏90余次/分,血压100/60mmHg经及时处理40分钟后症状缓解。 2.2 皮试问题我院也只是对先锋V有皮肤过敏试验的配制方法,其他先锋类未作要求。现用大中专基础教科书上也只是近两年有先锋V或先锋VI的皮试配制,并说明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之间可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的10~30%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而对头孢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第4版基础护理学)。中国药典2000版《临床用药须知》并无明确规定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药典同时说明,对青霉素过敏,应据病情权衡利弊使用头孢类药物,有青霉素过敏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选用头孢,即青霉素过敏患者、原则上仍然可以使用头孢类,对此时所用头孢也无皮试要求。同一种头孢类药说明书上有关用法、注意事项、禁忌、不良反应等表述极不规范,有的“最好作皮试”,有的“根据需要权衡利弊”表述。现在有的医院皮试、有的医院不皮试,有的医院以价格便宜的头孢唑啉钠皮试。头孢类临床使用量如此之大,皮试时间又长、患者感觉痛苦,同时给护士带来了不少的工作负担,普遍存在不皮试的愿望。认为说明书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是临床用药基本依据,药典和说明书中没有要求皮试的、可以不做,而明确要求皮试的必须进行、不能简化。不要求作皮试、又无配制标准,你去作,就是违反说明书,出现问题、败诉的是你,因为你无依据。过敏是需要接触之后才会产生的,从未接触过是不会过敏的,而皮试却是在未用药情况下先接触药,对过敏的判断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有的皮试没事、用药过程过敏的,也有的是皮试时发生过敏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过敏的原因很多、有的属于个人体质,有的属于药物的纯度或配伍等关系,是难以预侧的。过敏反应的发生不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但发生后处理不当或没有相应的救治措施,医院则要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3 体会 3.1 江苏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对头孢过敏实验证明:头孢过敏的发生率为2.37%、皮试可使1.92%的患者避免因“无青霉素过敏 (下转P95) 【作者简介】胡居翠(1963-),女,主管护师,护士长。 电子信箱:shuyeshi@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198811.html,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会议于2008年6月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教授、抗生素室主任胡昌勤教授、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姜素椿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邵荣光教授、蔡年生教授、北京药学会冯国安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张哲峰教授、北京海军总医院孙忠实教授、空军总医院李忠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等参加了此次论坛。金少鸿、胡昌勤、李忠东、赵志刚分别就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质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研究进展、国外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情况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调查报告做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学术报告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 1 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原因是过敏反应的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一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一青霉烯酸决定簇已非常明确。皮试符合率可达70%;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 2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尚存在争议。原因在于引发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一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可能有Cephalosporoyl、Cephalosporanyl和

产品中的杂质等;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国内皮试液和国外皮试液的种类、浓度和皮试液用量相差很大)。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本次论坛达成的共识是: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 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的浓度国、内外的差距较大,国内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 g〃mL ,注射量为0.1mL。 4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5 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产品质量与临床上发生的过敏反应有相关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头孢菌素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工业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头孢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物研究进展 1948 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Abra-ham 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 C 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 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 的结构[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抗菌药,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及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心内膜炎等。目前其相关研究仍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热点内容。自头孢菌素首次被发现到现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历经了五代发展,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1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抗菌谱较窄,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则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目前,第一代头孢菌素在国外临床应用上还普遍使用。这类头孢菌素均是7-ADCA或7-ACA的3、7-位取代衍生物,且7-位仍有一个氢原子未被取代,此类头孢菌素也被简称为7-氢头孢菌素。 此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按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和口服两类。注射用头孢菌素类主要

最新抗菌药物分类(精品收藏)

抗菌药物分类主要分为八大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头孢菌素类

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广泛的抗菌谱而优于前三代。因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目前已上市的有注射用的头孢吡肟、头抱匹罗.

-(Word版)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并适用于头孢素类、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未规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进行皮试; 3、医护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过敏药物、食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 4、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皮试有增加患者过敏,甚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不宜采用青霉素皮试或头孢菌素皮试筛查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 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用循证证据不充分,且阳性率远高于过敏性体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实际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 6、医护人员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和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发现皮、心慌、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过敏现象,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必要时立即停药,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7、鉴于不同头孢菌素不一定存在交叉过敏,皮试阳性的虑者不应在病史记中统表达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应具体记录其品名如为“头孢XX(受试药物化学名)皮试阳性” 二、皮试指征 患者个体差异、药品的理化性质、药品的质量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从药品的理化性质未看,一般认为头孢菌素C7位侧链对于预测氨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很重要。第二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幕素类链相似,第一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4%,第二代头孢素与青素类的交又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霉素类侧链不同,交叉过敏反应罕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7-2.8%,过敏性体克罕见(0.0001-0.1%),与临床所用几千种药物(尤其是抗菌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相近。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目前缺乏明确的循证依据,皮试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皮试。 但是与无青霉素过敏史者相比,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发生危险增加8 倍;且考虑到具有相似或相同侧链的头孢菌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叉过敏反应,建议如下: 1、有以下3 种情况者需要皮试 1)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进行皮试的; 2)既往有明确?-内酰胺类抗生素速发型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3)既往有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因临床情况确需使用时,应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参考附表)的其他头孢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使用前应用拟用药品做皮试;皮试和使用前应知情告之并请患者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1)青霉素G钠(钾)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用Iml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万U得青霉素溶液0. 1ml,加注射用 水或生理盐水至1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2万0。 b.取上液0. Iral &上法稀释至1ml (含青霉素2000U)。 C.取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U得溶液0. 5ral按上法稀释至2ral,摇匀即 成(含青霉素500u) O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 6cin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0, 1ml (合青霉素5011),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 射0. 02—0. 03ml)。 C.等20Qiiri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I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 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 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in in 内开始。先就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气急、胸闷、发给、心跳加 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得松静滴;及1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与抗过敏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用

1ml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2)头胞菌素(先锋霉 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取头抱菌素0. 5g加生理盐水5ml溶解,然后抽取0. Iral稀释至5ml 后,再抽取0. 15ml稀释至5ml即成(每毫升含头抱菌素60ug)。 ②应试方法及结果观察侮次取应试液O.lml做皮内试验,具体操作及结果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注:也有得医疗单位采用每毫升含0、25、0. 3s 0. 5mg 浓度得头泡菌素为皮试液。每次抽取0. 05-0. 1ml作皮试。 (3)链霉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取链霉素IgdOO万U)加生理盐水3. sml溶液后即成4ml(每毫升 含25万U)。 b?取a液0. hn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Iral (每毫升含2. 5万0。 C?取b液0. 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Iml (每毫升含2500U)。 d?取C液0. Z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Iml (每毫升含500u)即得。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取度试液0.1ml做皮内试验,观察15-20min.具体皮试方法及结果 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③注意事项

药物过敏反应及处理

药物过敏反应及处理 一、过敏反应的表现 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任何药物都可以发生过敏反应),常见致过敏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硐类、生物制品类(如白介素、干扰素)、麻醉药品类(特别是酯类吗药品),可危机生命,约占过敏反应的10%——40%,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20分钟内,有时呈闪电式,可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如下症状: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引起,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紫绀、窒息、濒危感。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不到。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导致意识丧失、抽搐、大小变失禁等。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用药后7——12天内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症状。 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病发作。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便血为主要症

状。 二、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 对于一般性过敏反应。可酌情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12.5——25mg或苯海拉明20——40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用琥珀盐酸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200——300ml内行静脉滴注。对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就地抢救。 1、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并给予氧气吸入。 2、立即皮下注射1:1000盐酸肾上腺素(副肾素)0.5-1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200--300ml内行静脉滴注。 3、对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氨茶碱250mg加入5%GS20ml静脉内缓慢推注,支气管痉挛不能解除时可用硫酸镁10ml加5%GS20ml内作静脉缓慢滴入。 4、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入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12.5—25mg或苯海拉明20—40mg。 5、经上述处理后,如病情仍不好转,血压仍不回升时,需补充血容量(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体内血浆广泛渗出而导致组织水肿、血液浓缩及血容量减少),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或10%葡萄糖溶液200ml,内加去甲肾上腺素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lizz 国际药业来源:文献点击数: 42 更新时间:2011-6-27 [关键字]:抗生素头孢菌素礼来ADM Basilea Abraham Ceftaroline头孢噻吩 健康网讯: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简介 1948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 年Abraham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的结构。美国礼来公司于19 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的,多为半广谱抗生素,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当有效,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仅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流感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活性。因此,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 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吩(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效能较强,主要表现在抗β-内酰胺酶性能强和抗菌谱广,如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等) 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较有效;且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菌、部分柠檬酸杆菌、部

用头孢类药物期间饮酒后过敏反应的护理

用头孢类药物期间饮酒后过敏反应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22T11:16:53.017Z 来源:《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张秀清 [导读] 头孢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目前广泛用于临床. 包头市蒙中医院 014040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1.发生机制:头孢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应用后在人体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一般需要一周左右,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HOH),在体内氧化代谢产生乙醛,乙醛在肝细胞内需要经过酶的作用才能进一步代谢,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头孢类药物抑制了上述代谢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正常代谢而在体内蓄积,导致乙醛中毒,从而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也就是双硫仑样反应。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用药者饮酒后5—10分钟即可发病,反应持续时间从30分钟到几个小时,其严重程度与药量和饮酒多少成正比。 3临床护理 3.1卧床休息,休克者采取中凹卧位。 3.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4—6升/分,改善组织缺氧。 3.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加入5 葡萄糖200ml中或加入小壶中静滴,补液及利尿,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3.4对症处理:如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如嗜睡、意识不清可以给予纳络酮,mg对抗治疗。 3.5床旁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如除颤仪,吸痰器,气管切开及静脉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利尿剂等其他抢救药品。 3.6密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 4 .心理护理: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及家属十分恐惧,护士应做适当的语言安抚,以清除不良情绪,同时要求护士在抢救中具备熟练,沉着,认真负责的良好素质,使病人及家属觉得有安全的保障,积极配合医护抢救治疗,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而争分夺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