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576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576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576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5月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1 第一章绪论 ----------------------------------------------------------------------------------------------- 2

1.1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 2

1.2国内外电机可靠性研究的现状 -------------------------------------------------------------- 3

1.2.1国内外有关可靠性标准概况--------------------------------------------------------- 4

1.2.2国外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4

1.2.3国内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5

1.3可靠性基本概念 -------------------------------------------------------------------------------- 5 第二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8

2.1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设计要求 -------------------------------------------------------------- 8

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8

2.2.1试验台工作原理------------------------------------------------------------------------ 8

2.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基本功能------------------------------------------------------ 9

2.2.3总体设计方案--------------------------------------------------------------------------10 第三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重要部件的选择 -------------------------------------------------------15

3.1无刷直流电机的选择 -------------------------------------------------------------------------15

3.1.1无刷直流电机的介绍及工作原理--------------------------------------------------15

3.1.2电机的选择 -----------------------------------------------------------------------------15

3.2测功机的选择 ----------------------------------------------------------------------------------17

3.2.1测功机的工作原理--------------------------------------------------------------------17

3.2.3测功机的选择--------------------------------------------------------------------------18

3.2.4电涡流制动器的主要特点-----------------------------------------------------------19

3.2.5电涡流制动器的注意事项及使用环境--------------------------------------------19

3.3扭矩传感器的选择 ----------------------------------------------------------------------------20

3.3.1扭矩传感器的工作介绍--------------------------------------------------------------20

3.3.2扭矩传感器的选择--------------------------------------------------------------------21

3.3.3扭矩传感器的主要特点--------------------------------------------------------------23

3.3.4安装注意事项--------------------------------------------------------------------------23

3.4本章小结 ----------------------------------------------------------------------------------------23 第四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方案及其零件具体设计----------------------------------------24

4.1联轴器设计 -------------------------------------------------------------------------------------24

4.1.1选择联轴器的类型--------------------------------------------------------------------24

4.1.2计算联轴器的计算转矩--------------------------------------------------------------24

4.1.3确定联轴器的型号 ---------------------------------------------------------------------25

4.1.4校核最大转速 ---------------------------------------------------------------------------25

4.1.5协调轴孔直径及规定部件的安装精度 ---------------------------------------------25

4.1.6进行必要的校核 ------------------------------------------------------------------------26

4.1.7联轴器配合与公差--------------------------------------------------------------------28

4.2键的选择和键连接强度计算 ----------------------------------------------------------------28

4.2.1键的选择 ---------------------------------------------------------------------------------28

4.2.2键连接强度计算 ------------------------------------------------------------------------29

4.2.3键的强度校核 ---------------------------------------------------------------------------30

4.2.4平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30

4.3大平板设计 -------------------------------------------------------------------------------------31

4.3.1平板的分类及应用--------------------------------------------------------------------31

4.3.2大平板的结构设计--------------------------------------------------------------------32

4.3.3大平板的结构尺寸设计--------------------------------------------------------------33

4.3.4注意事项 --------------------------------------------------------------------------------33

4.4扭矩传感器底座设计 -------------------------------------------------------------------------33

4.5电机支撑底座设计 ----------------------------------------------------------------------------35

4.6本章小结 ----------------------------------------------------------------------------------------37 第五章其他零部件的选取 ----------------------------------------------------------------------------38

5.1联轴器连接螺栓的选择 ----------------------------------------------------------------------38

5.1.1连接螺栓的选择-----------------------------------------------------------------------38

5.1.2螺纹基本尺寸的选择-----------------------------------------------------------------39

5.2安装螺栓的选择 -------------------------------------------------------------------------------39

总装配三维图----------------------------------------------------------------------------------------39 总结 ---------------------------------------------------------------------------------------------------------40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附录I------------------------------------------------------------------------------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设计

摘要:主要是控制磁粉制动器对电机进行空载、加载、堵转试验。通过传感器以及相关的仪器仪表来显示电机的转速、转矩、功率等相关参数曲线,来分析电机的可靠性。

关键词:电机、可靠性、试验台

The Design of the Motor Reliability Test Bed

Abstract:Mainly to control the dynamometer motor no-load,load,locked rotor test.Sensors and related instrumentation to display the curve of the motor speed,torque,power and other relevant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tor.

Keywords: motor,reliability,test-bed

第一章绪论

1.1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可靠性工程(Reliability Engineering)是一门全新的覆盖面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可靠性工程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出现在这个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军队使用上了雷达、飞航式导弹、弹道式导弹等较为复杂的新式武器装备,而这些新式武器的心脏——电子设备经常发生故障,严重的影响到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使军方和舆论界对武器装备可靠性有了更高的重视。但是,由于当时交战各国忙于对付战争,可靠性问题并未得到广泛深入研究,这项研究真正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只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可靠性的测定中采纳了更多的统计方法和概率概念以后,定量的可靠性才被广泛使用,可靠性问题才开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系统的加以研究。可靠性从五十年的兴起到现在在生活中的使用相当广泛,在军事上也得到了重视,并成为武器装备的重要质量特征和保证产品效能的有力手段,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它关乎着这场战争胜利的几率。所以,现在全球国家的军事武器专家对武器可靠性的研究有了更大的兴趣。提高民间使用产品的质量,增强了现代市场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自己所需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价格便宜能够便宜,功能多元化,而且还要求产品有安全保障,经久耐用。因此产品生产商家可以借助可靠性预计技术来标明产品可靠性指标,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到产品的可靠性,将有利于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也可以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自从60年代以来,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工程的研究水平,使其研究范围得到了扩展。对于可靠性的研究领域,已经从电子、宇航、航空、核能等尖端行业部门扩展到汽车与电力系统、动力、机械、民用等一般工业领域,扩展到工业产品的各个领域。目前,提高工业产品的可靠性,已经变成提高产品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些可靠性低的产品可能会慢慢退出市场,而对于那些高可靠性的产品以及企业将得到更多的市场,市场竞争力也越来厉害。不仅如此,而且国外还把对产品可靠性的研究工作提高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高度来认识。这不仅是因为高可靠性产品的使用期长,而且通过可靠性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减少处理时间,获得体积小、重量轻的工业产品。

加大力度提高产品的综合可靠性,可以给你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声誉。在日本将可靠性这项技术发展应用到民用行业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功的提高了其民用产品的可靠度,让它们进入了高可靠性产品行列,例如照相机、手机、汽车、彩电、电冰箱等,销往全球各地,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曾今,美国人预测,日后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而存活下来的只有那些能掌握好自己产品可靠性的企业。在日本人

眼里,可靠性就就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信誉,没有了信誉的企业注定被市场所抛弃,产品在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就是它们自身的可靠性。总而言之,可靠性对产品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工程技术员工对产品可靠性的重视,他们把产品的可靠性与产品的性能看得同样重要。甚至有一些严格的企业规定,缺少可靠性指标,没有进行可靠性设计的产品不可以生产。

产品的可靠性不仅得到国家工业部门的重视,而且也愈来愈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消费者花钱购买产品,注意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齐全不,价格便宜不,而且更加关心产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否经久耐用,不要出现什么故障。经久是意味着产品的质量好,寿命长,耐用则是说产品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能力,经久耐用就是指产品的使用寿命长。现在广大消费者都希望自己买到的产品能够使用较长的时间,并且功能齐全,不要出现什么故障,还有就是售后服务要周到。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一方面,设备的结构日益复杂化,使用的元器件也愈来愈多,自动化程度也是愈来愈高;另一方面,对于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及寿命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对军事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器具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我们有必要保证元件和零部件的可靠性。如果在一个系统中有一个零件或零部件出现了问题,那么就有可能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电机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驱动控制元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一台设备往往需要几台电机,有些复杂的设备有可能用到几十台甚至上百台驱动电机和控制微电机,尤其是微电机的采用量比较大。一旦电机在工作中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设备、系统的瘫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电机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技术领域的重大课题而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因此,可靠性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深究,我们要好好利用对可靠性的研究,把得出的结论性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1.2国内外电机可靠性研究的现状

电机作为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物,它不仅包含了电机所应该具有的所有零部件,如定子、转子、定子绕组、转子绕组、换向器、轴承等,而且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控制线路,用来控制电机的运转。因为它是用来研究的,具有代表性,因此,对于它的可靠性研究我们要与其它电机区别开来,但又要保持着必要的联系。结合航空航天所用到电机的特征,查找资料了解和吸收了不少国内外在电和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加速航空航天电机可靠性研究工作的进程

很有帮助。

1.2.1国内外有关可靠性标准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多元化,促使标准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管理、技术发展水平的尺度,可是说它已经无处不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如经济、管理、营销、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对于可靠性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发展也应该好好的得到规划,没有约束就容易乱套,自然就离不开“标准化”这一重要管理手段。现在,在发达国家中,尤其是美国,随着可靠性工程和管理的发展,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编辑出了一个有关可靠性标准的整体方案,也在不断的完善中,这套可靠性标准的建立对提高产品的性能,减少产品寿命周期所花的费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可靠性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也正是因为人民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多,也促进了可靠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制定的标准也在就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这种发展。

现在,全球比较有名,影响较大,使用范围广泛的可靠性标准主要是美军MIL标准系列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IEC标准系列。MIL标准与IEC标准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IEC标准是在MIL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1.2.2国外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1)在欧洲,主要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对可靠性的研究及应用尤为突出。德国摸索研究出了一套非常完善和详细的标准,并定为德国的国家标准,称为“国家工业标准(DIN)”。作为国家工业标准,它包括了产品的结构设计,已经很成熟了,并且非常完善的包括了工程的各个领域。之前为了规范采用的是综合安全系数法(荷载<强度/FS),类似于容许应力法,而现在的德国荷载规范DIN 1055(草案)和混凝土设计规范DIN 1045(草案)采用了以可靠度为基础的分项系数方法。

(2)在美国,他们对可靠性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尤其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运用的可靠性工程相对合理,因为它有了科学的规范,对于可靠性工程理论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方面美国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堪称是代表。

美国可以说是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的典范,在全球可以说是较早开展结构可靠度研究的国家之一,从中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标志美国对可可靠性研究开始的是1947年美国Freudenthal A. M.教授的论文“结构安全性”是结构可靠性理论系统研究的开始,它的发表对可靠性研究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美国混凝土规范ACI 318一02中,将抗力折减系数必由0.8提升到0.9,这将导致梁板等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减少约10%。在解释这一变化时,该规范指出是基于过去和现在的可靠度分析、对材料性能的统计的研究。

1.2.3国内可靠性的发展状况

对我国来说起步相对较晚,最早出现在电子行业,由电子工业部门开始可靠性工作的,从1984年开始,国家也意识到了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为了很好的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出现了由国防科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切实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组织并制定出了一系列有关可靠性最基本的规定和标准。1985年10月由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航空技术装备寿命与可靠性工作暂行规定》,是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可靠性工程全面进入工程实践和系统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1987年5月,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了产品研制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可靠性技术;1987年12月和1988年3月先后颁发的国家军用标准GJB368—87《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和GJB450—88《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它为我国军工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算得上是我国目前军工产品可靠性技术很有代表性的基础标准。在军工行业标准确定的同时,其他有关工业部门、军兵种也是越来越重视可靠性管理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加强可靠性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好的把信息数据综合到一起,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全国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数据交换网已经成立;全国性和专业系统性的各级可靠性学会相继成立,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可靠性理论与工程研究的深入展开。

1.3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指的是产品在指定的时间内、指定的环境下,完成指定功能的能力。由于产品的故障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的好坏,维修复杂程度,寿命周期的长短都比较关注。所以提出产品可靠性是有必要的。

指定条件:指的是产品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以及维护条件。指定时间:指的是产品需要达到的指定任务时间。如车辆的行驶里程,还有应力的循环次数等。

指定功能: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和技术规格。

可靠性定义我们把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任务可靠性,另一种是基本可靠性。两者都特别强调在无故障的情况下完成指定的任务。任务可靠性强调的是在任务剖面的范围内去完成所规定的功能。基本可靠性主要强调的是在寿命剖面的定义范围内完成任务的持续时间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寿命剖面包含了任务剖面,它是由很多个任务剖面构成的。为了衡量任务的可靠性,我们对它的影响因素总了一些总结,规定只考虑危及任务成功的致命故障,与任务没有关系的其他障碍可以忽略不计,不予考虑。而基本可靠性涉及的因素就比较多,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故障都不能放过。

任务剖面: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对当中所经历的时间和环境做详细的描述。产品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状态;产品的工作时间和顺序;出现故障时的

维修方案;产品所处的环境(外加的与诱发的)的时间和顺序;顺利完成任务或致命故障的定义。

寿命周期与寿命剖面:产品从采集原料、经过加工、出厂销售到报废退出使用这一时间过程内所发生的所有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是由任务剖面构成,包含一个或多个任务剖面。人们通常喜欢把产品的寿命剖面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后勤,第二阶段是使用。

可靠性的定义固有可靠性: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确定的可靠性称为产品的固有可靠性。生产厂家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标准环境下的手段,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通过测试合格的可靠性,我们要给予标明。

使用可靠性:固然与产品的使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产品的使用环境、操作的水平、操作者的个人素质、产品保养与技术维修等因素的影响。

维修性:产品发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故障后的维修我们是可以控制的,产品在发生故障或失效后,对于维修的时间,是否可以马上修复的难以程度。

广义可靠性: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指定功能的能力。包括狭义可靠性和维修难易性。

可靠性也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也可以作为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用来研究和解决各种可靠性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属于数学的应用范畴。在可靠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系统设计及寿命试验等方面应用较多。

可靠性物理即失效分析,是研究失效现象及其机制和检测方法的学科,使可靠性工程从数理统计方法发展到以理化分析为基础的失效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零部件(元器件)的失效发展过程和失效机理,从本质上、从机理方面探究产品的不可靠因素,为研制、生产高可靠性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

可靠性工程是对产品(零部件、元器件、设备或系统)的失效及其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主要内容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论从设计、生产和使用等角度来研究产品的可靠性,包括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评估、可靠性检验、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维修及失效分析。

实施可靠性工程应重视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 可靠性设计

应用可靠性理论、技术和设计参数的统计数据,在给定的可靠性指标下,对零件、部件、设备或系统进行的设计,称为可靠性设计。

通过预计、分配、分析、改进等一系列可靠性工程活动,把可靠性定量要求设计到产品的技术文件和图样中去,从而形成产品的固有可靠性。系统可靠性设计零件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系统在满足规定可靠性指标,完成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使系统的技术性能、重最、成本、时间等各方面取得协调,求得最佳设计;或是在性能、重量、成本、时间和其它要求的约束下,设计能得到实际高可靠度的系统。

系统可靠性设计常用的方法系统可靠性框图;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FTA;马尔科夫过程研究可靠性的重要意义保证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2.1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设计要求

研究内容:设计一个能进行无刷直流电机可靠性试验台,要求通过增加电机载荷的方式对无刷直流电机进行加速寿命试验。具体内容如下:

1.无刷直流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2.动力元件的选择

3.传动机构的设计

4.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基本要求:

1.技术指标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2.绘制测试台总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要求图纸不少于2.5张A0图纸。

3.翻译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外文文献。

4.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不少于1万字。

测试对象:无刷直流电机

技术指标:转速:3000rpm

功率:600W

测试内容:

①输入电功率

②输出转速、扭矩、功率、频率

主要实验内容:空载特性试验、加载试验、堵转试验

测试数据精度要求:转速≤0.5%, 转矩≤0.5%

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功能可扩展

试验设备组成:电涡流制动器、无刷直流电机、扭矩传感器、辅助支撑、大平板、电机工装夹具、联轴器。

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2.2.1试验台工作原理

电机可靠性试验台是对电机进行综合测试的一个系统。他是由电机、扭矩传感器、电涡流制动器、联轴器、大平板、支撑元件等组成的一个测验系统,通过电涡流制动器给被测电机加载,在加载的情况下由扭矩传感器测量出被测电机的转速转矩、功率等数据,将这些测得的数据传递给电脑,电脑综合处理得出电机的工作寿命情况。

首先,给被测电机通电,有电脑操控,可以控制电机的输入功率。然后,通过联轴

器与扭矩传感器连接,把电机的输出扭矩传递给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将扭矩扭力的物理变化转换成精确的电信号,将专用的测扭应变片用应变胶粘贴在被测弹性轴上并组成应变桥,向应变桥提供电源即可测得该弹性轴受扭的电信号。将该应变信号放大后,经过压/频转换,变成与扭应变成正比的频率信号。本系统的能源输入及信号输出是由两组带间隙的特殊环型变压器承担的。因此实现了无接触的能源及信号传递功能。最后,扭矩传感器的输出轴与电涡流制动器通过联轴器连接,把扭矩传给了电涡流制动器,涡流制动器,它是利用涡流损耗的原理来吸收功率的。从而,使轴上的扭矩变小,起到加载的作用。

2.2.2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基本功能

设计原则:以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为设计原则,同时兼顾到先进性。

测量方式:采用微机测量

测量柜配置电流、电压传感器,中间环节采用信号调理接口模块,由计算机完成信号采集和测量任务。

控制方式:采用汽车级MCU直接控制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汽车级的微型控制器进行联锁控制,联锁程序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修改,控制系统性能稳定、系统可扩展性好。

操作方式: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方式并存

为避免微机故障时影响试验工作,采用手动控制(面板按钮操作)和自动控制(计算机键盘/鼠标操作)并存的方式,不便采用自动控制或微机出现故障,可以采用手动操作进行试验。

试验数据处理:试验结果保存工控机或服务器内

微机试验台配置国内外知名品牌原装工业计算机,自动试验的结果数据直接保存在试验工控机硬盘中,手动测量的数据可由人工输入到试验软件界面,再保存在存储器内,提供本机数据库功能,可以进行试验数据的本机查询访问,设计有试验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并提供输出打印功能(配置惠普多功能激光打印机)。

电机可靠性试验台是为了测验电机综合性能而设计出来的一款试验台,它是由电涡流制动器、无刷直流电机、扭矩传感器、辅助支撑、大平板、电机工装夹具、联轴器组成。

它通过扭矩传感器、电涡流制动器对电机进行加载而测得电机的转速、转矩及功率综合出电机的性能,即对无刷直流电机进行加速寿命试验。

2.2.3总体设计方案

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由电机、扭矩传感器、测功机、联轴器、大平板、支撑元件构成,试验系统的总体设计如图2-1

图2-1电机试验台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以及电机试验系统的基本功能,用无刷直流电机、电涡流制动器、扭矩传感器设计一个电机可靠性试验台。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每种方案的设计都有着它的特点及突出点,这样才有可能被选中,投入生产,同一种方案在不同的环境下,它们优点可能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果。所以,应该根据环境去选择适应它的方案,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利用环境,发挥出它的优势。对于本次课题设计电机试验台拟定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

方案一电机试验系统由电机、扭矩传感器、磁粉制动器、丝杆升降平台、联轴器、底座、大平板等支撑元件组成。一开始我觉得一套电机试验系统不应该仅仅只测验某一型电机,是否可以测试一个系列,提出了这种可能情况,我们就该解决问题。电机的功率越大,它的外形尺寸也会发生变化,变大。我们可以利用升降平台可以实现电机的升降。可以实现升降作用的机构有很多,如:丝杆升降平台、蜗轮蜗杆升降台、剪叉式升降平台、手推式升降平台、手摇式升降平台等,考虑经济实惠,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选择丝杆升降平台来实现这一功能,即被测电机的底座采用丝杆升降平台作为可升降底座。磁粉制动器直接安装在大平板上,因为扭矩传感器尺寸相对较小,需要设计一个底座。总体的方案设计如下图2-2

被测电机扭矩传感器磁粉制动器

图2-2总体设计方案

这种方案也有它的弊端,由于这种方案加入了丝杆升降平台。那么,对空间的要求也就要高,因为丝杆升降平台的高度比一般的底座高高,考虑到空间不足,我们就把大平板设计成了一个二阶大平板,这样空间就会得到改善。二阶大平板相对于一阶来说加工工序增多,也加大了加工的复杂程度。磁粉制动器的许用转速相对较小,比较适合测验功率较大,转速较小的电机。

方案二:

方案二电机试验系统由电机、扭矩传感器、电涡流制动器、联轴器、底座、大平板等支撑元件组成。相对方案一来说,方案二用固定底座代替了可升降的丝杆升降平台,对于电机的升降调节,我们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垫木块,同样可以达到电机高度调节的作用,可以给固定底座配一套大小不一的木垫板,以此来调节电机的上下高度。与丝杆升降平台不一样,底座是用螺栓固定在大平板上,故电机试验系统稳定性也有了较好的提高。这样一来就没有了空间不够的烦恼,大平板也就没有必要设计成一个二阶平板,直接设计成一个一阶大平板,简便美观,加工工序也减少了,加工方便,节约成本。制动器由原来的磁粉制动器变为电涡流制动器,电涡流制动器的许用转速较广,适用范围也较广泛。同样,电涡流制动器直接安装在大平板上,而扭矩传感器需要借助底座安装。可用于变频调速等各类电动机。总体设计方案如下图2-3

电涡流制动器

图2-3总体设计方案

这种设计方案采用了木垫块,可是木垫块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它的厚度都是确定的们不能改变,不能随意的调节,还有就是螺栓安装的时候,预紧力大小不一样,也可能导致电机的轴线发生偏移。还有就是要配给一套木垫块,如果出现丢失会比较麻烦,以此可能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时间,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选择此种方案的时候应该好好考虑电机试验系统对稳定性、对中性的要求。因为固定底座是在水平方向的,故仅适用于有底脚的电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方案三:

方案三电机试验系统由电机、扭矩传感器、电涡流制动器、联轴器、底座、大平板等支撑元件组成。方案三相对于方案一的变化挺大的,丝杆升降平台被去掉了,还有就是底座由水平的换成了垂直的挡板,磁粉制动器也是由电涡流制动器所替代。相对于方案二就只是电机底座有所变化。对于电机高度的调节,方案三有所突破,它采用的是在挡板上加工出四条相互垂直的螺栓孔槽,这样就避免因为电机的外形尺寸增大而无法安装,也除去了垫木块所产生的误差。方案三的最大改变就在被测电机的安装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是对凸缘端盖电机试验的一种弥补,前两种方案对带有凸缘端盖的电机就无法进行测试,更别说其他的,这时,给它换一个安装底座就可以了,方案三的最大特色

就在这里。总体设计方案如下图2-4

图2-4总体设计方案

同样,方案三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电机的安装螺栓孔变成了槽型的,这就给安装加大了难度系数,如果没有安装好,可能也会出现电机的轴线偏移。在一个就是被测电机是悬挂在支撑板上,电机在工作的时候,加上自身的质量,不断的震动下,安装螺栓容易发生松动,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所以,最好是对其安装螺栓进行防松处理,可以采用弹簧垫圈。不过这种设计也仅适用于带有凸缘端盖的电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上是我设计出的三种方案,它们各有千秋,至于选择哪种方案就要看你的要求以及使用的环境。方案一,采用丝杆升降平台来实现电机的上下高度的调节,而因为空间的问题,牺牲了大平板,将大平板变成了二阶大平板,给加工带来一些难度,因为底座处于水平方向,这种方案仅适用于有底脚的电机;方案二,采用固定底座,稳定性较好,用木垫块来实现被测电机上下高度的调节,这样给调节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根据经验来进行操作,操作不便,而这种方案也仅适用于带有底脚的电机;方案三,跟方案二差不多,它的最大改变在于电机的安装形式发生了改变,固定底座变成了垂直挡板,同时,它的调节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相对木垫块来说精度更高了,操作起来容易上手,而这种方案也仅适用于带有凸缘端盖的电机。

通过对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得知,选用方案三作为我设计电机可靠性试验台的整体设计更适合。因为我要设计的电机可靠性试验台所要测试的是功率相对较低,体积较

小、质量较轻的电机。质量轻,也就没有必要采用丝杆升降平台这种升降机构。方案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故选用方案三作为电机试验台设计的整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电机可靠性试验台重要部件的选择

3.1无刷直流电机的选择

3.1.1无刷直流电机的介绍及工作原理

基本简介: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无刷电机是指无电刷和换向器(或集电环)的电机,又称无换向器电机。早在上世纪诞生电机的时候,产生的实用性电机就是无刷形式,即交流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这种电动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异步电动机有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以致电机技术发展缓慢。本世纪中叶诞生了晶体管,因而采用晶体管换向电路代替电刷与换向器的直流无刷电机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新型无刷电机称为电子换向式直流电机,它克服了第一代无刷电机的缺陷。

工作原理: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多做成三相对称星形接法,同三相异步电动机十分相似。电动机的转子上粘有已充磁的永磁体,为了检测电动机转子的极性,在电动机内装有位置传感器。驱动器由功率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构成,其功能是:接受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制动信号,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制动;接受位置传感器信号和正反转信号,用来控制逆变桥各功率管的通断,产生连续转矩;接受速度指令和速度反馈信号,用来控制和调整转速;提供保护和显示等等。

3.1.2电机的选择

我选择的是上海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90ZW系列的无刷直流电机,如图3-1 电气参数:(上海瑞克90ZW03)

额定功率 600w

额定转矩 2m

N

?

最大转矩 4m

N

?

额定转速 3000r/min

额定电压 48V

额定电流 15.62A

图3-1无刷直流电机

安装尺寸:

图3-2电机示意图

表3-1电机外形尺寸

代号型号A B C D E F G S

L

03

90ZW 73.55 90 83 12-15 26 20 2 7 110 单位:mm

3.2测功机的选择

3.2.1测功机的工作原理

测功机也称测功器,主要用于测试发动机的功率,也可作为、减速机、变速箱的加载设备,用于测试它们的传递功率。主要分为水力测功机、电涡流测功机、电力测功机,由于电涡流测功机控制性能和响应速度明显优于水力测功机,而价格又远低于电力测功机。

由电涡流测功机结构示意图3-2可知,感应子主要由旋转部分和摆动部分(电枢和励磁线圈)组成。转子轴上的感应子形状犹如齿轮,与转子同轴装有一个直流励磁线圈。当励磁线圈组通以直流电流时,其周围便有磁场存在,那么围绕励磁组就产生一闭合磁通。很明显,位于绕组左侧的感应子具有一个极性,右侧具有相反的极性。旋转时,由于磁密值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涡流,此涡流产生的磁场同产生它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与被试机反向的制动力矩,使电枢摆动,通过电枢上的力臂,将制动力传给测量装置。

1.定子

2.转子(鼓风轮)

3.励磁线圈

4.拉压传感器

图3-3测功机示意图

3.2.2选择要素及注意事项

1、在交直流电机和电动工具试验中,常常使用到测功机这种测试设备,测功机主要测试电机的转矩、转速、输出功率。但是不是每一台测功机都能满足所有的电机测试要求的,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扭矩测试范围,测功机的转矩通常是不能超过的最大转矩值。

第二,转速测试范围,测功机的转速通常是不能超过的承受的最大转速,如果长时间超速使用会大大缩短测功机的使用寿命,特别是机械磨损。

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2009-05-22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控制PWM信号从而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进行控制的方法。文章中采用了专门的芯片组成了PWM信号的发生系统,并且对PWM信号的原理、产生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软件编程对PWM信号占空比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其输入信号波形等均作了详细的阐述。此外,本文中还采用了芯片IR2110作为直流电机正转调速功率放大电路的驱动模块,并且把它与延时电路相结合完成了在主电路中对直流电机的控制。另外,本系统中使用了测速发电机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测量,经过滤波电路后,将测量值送到A/D 转换器,并且最终作为反馈值输入到单片机进行PI运算,从而实现了对直流电机速度的控制。在软件方面,文章中详细介绍了PI运算程序,初始化程序等的编写思路和具体的程序实现。 关键词:PWM信号,测速发电机,PI运算 1

The Design of Direct Current Motor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Based On SCM Chenli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thod to generate the PWM signal by using MCS-51 single-chip computer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a D.C. motor. It also clarifies the principles of PWM and the way to adjust the duty cycle of PWM signal. In addition, IR2110 has been used as an actuating device of the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which controls the speed of rotation o f D.C. motor. What’s more, tachogenerator is used in this system to measure the speed of D.C. motor. The result of the measurement is sent to A/D converter after passing the filtering circuit, and finally the feedback single is stored in the single-chip computer and participates in a PI calculation. As for the softwa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idea of the programming and how to make it. Key words:PWM signal,tachogenerator,PI calculation 2

无刷直流电动机毕业设计绪论

无刷直流电动机 一、简介: 一种用电子换向的小功率直流电动机。又称无换向器电动机、无整流子直流电动机。它是用半导体逆变器取代一般直流电动机中的机械换向器,构成没有换向器的直流电动机。这种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没有火花,电磁噪声低,广泛应用于现代生产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外围设备和高级家用电器。 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多做成三相对称星形接法,同三相异步电动机十分相似。而转子上粘有已充磁的永磁体,为了检测电动机转子的极性,在电动机内装有位置传感器。驱动器由功率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构成,其功能是:接受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制动信号,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制动;接受位置传感器信号和正反转信号,用来控制逆变桥各功率管的通断,产生连续转矩;接受速度指令和速度反馈信号,用来控制和调整转速;提供保护和显示等等。无刷电动 机结构如图1。 图1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图 二、特点(优点及意义): 1、全面替代直流电机调速、全面替代变频器+变频电机调速、全面替代异步电机+减速机调速; 2、可以低速大功率运行,可以省去减速机直接驱动大的负载;3 3、具有传统直流电机的所有优点,同时又取消了碳刷、滑环结构; 4、转矩特性优异,中、低速转矩性能好,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 5、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 6、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 7、软启软停、制动特性好,可省去原有的机械制动或电磁制动装置; 8、效率高,电机本身没有励磁损耗和碳刷损耗,消除了多级减速耗,综合节电率可达20%~60%,仅节电一项一年可收回购置成本;

9、可靠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维修与保养简单;10、耐颠簸震 动,噪音低,震动小,运转平滑,寿命长;11、没有无线电干扰,不产生火花,特别适合爆炸性场所,有防爆型;12、根据需要可选梯形波磁场电机和正旋波磁场电机。i 三、发展历程: 无刷电动机的诞生标志是1955年美国D.Harrison等人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电路代替机械电刷的专利。而电子换相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是在1978年的MAC经典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的推出。之后,国际上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成方波无刷电机和正弦波直流无刷电机。20多年以来,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无刷电动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刷直流电动机已经不是专指具有电子换相的直流电机,而是泛指具有有刷直流电动机外部特性的电子换相电机。 直流电动机以其优良的转矩特性在运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普通的直流电动机由于需要机械换相和电刷,可靠性差,需要经常维护;换相时产生电磁干扰,噪声大,影响了直流电动机在控制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克服机械换相带来的缺点,以电子换相取代机械换相的无刷电机应运而生。1955年美国D.Harrison等人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电路代替机械电刷的专利,标志着现代无刷电动机的诞生。而电子换相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是在1978年的MAC经典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的推出。之后,国际上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成方波无刷电机和正弦波直流无刷电机。20多年以来,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无刷电动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刷直流电动机已经不是专指具有电子换相的直流电机,而是泛指具有有刷直流电动机外部特性的电子换相电机。ii 四、国内外无刷电机的发展现状: 1、市场:我国无刷直流电机的研制开发起于7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军事装备和宇航技术发展而配套。由于需要量少,只需由某些科研单位试制提供就能满足要求。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由于无刷电机产品是总和了电机、微电子、控制、计算机等技术于一身的高技术产品,受到了我国基础工业落后的制约,因此无论在产量、品种、质量及应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目前,国内研制的单位虽然不少,但能有一定批量的单位却屈指可数。当今日本、德国、台湾是无刷电机主要生产国和地区,日本的年产量超过8000万台,其中约50%出口海外,德国年产量约3000万台,台湾主要生产较低档次无刷电机,年产量超过1000万台。iii 2、技术:几乎所有的无刷电动机产品都是为特定用途设计制造的。试图生产一种通用系列无刷电动机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是不可能的。各公司设计制造各种特殊结构、特定用途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在设计、结构和工艺新技术方面不断的革新,以适应不同整机市场的需求。例如: ①永磁材料技术:适应不同性能参数永磁材料,瓦型、环型表面粘接结构和

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 本次的设计任务就是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的设计,使其能更好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2) 本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要求设计要使得电动机转速可以由零平滑调至额定转速,能实现高速起动,具有较高的调速精度。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知识 (2)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3) 主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3.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家生.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6年 [2] 唐介.电机与拖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陈世元.电机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 [4] 徐邦荃.直流调速系统与交流调速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赵影.电机与电力拖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论文初稿2012年12月27日 2 第一次修改2012年12月30日 3 第二次修改2013年01月08日 4 第三次修改2013年02月17日 5 论文终稿2013年03月16日 I

直流电动机无极调速 摘要 本设计主要是运用调速系统对直流电动机进行调速,使其实现无级的效果。此调速系统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电路是采用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进行调速;控制电路是采用双闭环速度电流调节方法进行反馈。系统采用调压调速的调速方法可以获得与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相互平行的人为机械特性,调速方向是基速以下,只要输出的电压是连续可调的,即可实现电动机的无级调速。双闭环速度电流调节这种方法虽然初次头次成本相对而言较高,但它保证了系统的性能,保证了对生产工艺要求的满足,它既兼顾了启动时的电流的动态过程,又保证稳态后速度的稳定性,在起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达到稳态后,只要转速负反馈,不让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作用很好地满足了生产需要。 关键词:无级调速;双闭环;晶闸管 II

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模板(实验类)

摘要 本论文采用在线测氧法对系列1.0G树枝状受阻酚类抗氧剂和系列1.0超支化大分子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ROO·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酚羟基浓度及桥联基长度对抗氧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酚羟基浓度的增加,系列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在反应条件相同时,系列树状桥联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乙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丁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己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辛二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系列超支化受阻酚类抗氧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十八胺为核1.0G超支化受阻酚抗氧剂>十六胺为核1.0G超支化受阻酚抗氧剂>十四胺为核1.0G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十二胺为核1.0G超支化受阻酚抗氧剂。 关键词:树枝状受阻酚类抗氧剂;超支化受阻酚类抗氧剂;测氧法;酚羟基浓度;抗氧化性能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removing ROO·of series 1.0G dendritic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and series 1.0 hyperbranched macromolecules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were studied by oxygen uptake measuremen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bridged group of antioxidant phenolic hydroxyl on the abilities of scavenging ROO·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ioxidant abiliti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antioxidant phenolic hydroxyl.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order of the antioxidant abilities of dendritic antioxidant was 1.0 generation of ethylenedi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butylenedi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hexanedi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octanediamine antioxidant, and the order of the antioxidant abilities of hyperbranched antioxidant the abilities of removing ROO· was 1.0 generation of octadecyl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hexadecylamine antioxidant, 1.0 generation of tetradecylamine antioxidant and 1.0 generation of dodecylamine antioxidant. Key words: 1.0G dendritic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1.0G hyperbranched 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s; oximetry; phenolic hydroxyl concentratio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引言无刷直流电机最本质的特征是没有机械换向器和电刷所构成的机械接触式换向机构。现在,无刷直流电机定义有俩种:一种是方波/梯形波直流电机才可以被称为无刷直流电机,而正弦波直流电机则被认为是永磁同步电机。另一种是方波/梯形波直流电机和正弦波直流电机都是无刷直流电机。国际电器制造业协会在1987年将无刷直流电机定义为“一种转子为永磁体,带转子位置信号,通过电子换相控制的自同步旋转电机”,其换相电路可以是独立的或集成于电机本体上的。本次设计采用第一种定义,把具有方波/梯形波无刷直流电机称为无刷直流电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生产、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家用电器、工业机器人等设备都向着高效率化、小型化及高智能化发展,电机作为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也发展迅速[1]。 1.1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概况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由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19世纪40年代,第一台直流电动机研制成功,经过70多年不断的发展,直流电机进入成熟阶段,并且运用广泛。 1955年,美国的D.Harrison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线路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的专利,形成了现代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雏形。 在20世纪60年代初,霍尔元件等位置传感器和电子换向线路的发现,标志着真正的无刷直流电机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人Blaschke提出矢量控制理论,无刷直流电机的性能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电机在高性能领域的应用。 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德国金属加工设备展览会上,西门子和博世两公司展出了永磁自同步伺服系统和驱动器,引起了我国有关学者的注意,自此我国开始了研制和开发电机控制系统和驱动的热潮。目前,我国无刷直流电机的系列产品越来越多,形成了生产规模。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电子电力技术的发展,无刷直流电机发展的初期,由于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性能差,价格贵,而且受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的约束,这让无刷直流电动机问世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停

机械毕业设计1178000kN立柱试验台结构设计b

1 立柱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液压支架的立柱以乳化液为工作介质,在液压支架支护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顶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液压支架立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的正常化及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随着中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治理力度的加大,对矿用机电设备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国煤炭工业迅猛发展,大型综采配套现代化矿井逐年增加,液压支架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并且随着技术的革新,单根立柱的缸径已经突破400mm,额定工作压力突破43MPa,额定工作阻力达到5400kN,向大缸径、超高压、大工作阻力发展是矿用液压支架发展的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单根工作阻力超过8000kN的立柱便会设计制造并投产使用,到那时检修量和实验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液压支架立柱检测设备是生产和研制高产高效液压支架的关键设备,面对迅速发展的支护技术,需要有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如此大缸径、大工作阻力液压支架立柱的实验台。 为此本文设计了这台能够准确检测单根额定工作阻力为8000kN液压立柱的实验台。 1.2 立柱试验台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

1.3 拟定试验台总体结构方案 分析以上标准和试验方法,测试立柱的试验台主要由:承载机构、加载机构、压力检测机构、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本试验台的加载系统和试验台承载框架是这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下面从这两方面入手,确定方案。 加载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有机械加载、电加载、液压加载等方式。液压加载系统与其他加载方式相比较具有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无级变速连续加载,所需元件数量少,能远距离控制,运动件的惯性小,能够频繁换向,传动工作平稳等优点,所以本试验台加载系统选用液压系统。液压加载系统分别选用液压油外加载系统和乳化液内加载系统,这种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按照设计要求主要设计试验台的外加载泵站、加载液压缸、增压液压缸、泵站油箱、联结罩、联轴器、增压缸、活塞杆、加载缸导向套等关键零

关于电机的毕业设计

关于电机的毕业设计 【篇一: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 ....................................................................................................... .. (1) abstract ............................................................................................. . (1) 第一章中小型电机设计概 述 ....................................................................................................... . (2) 1.1设计技术要 求 ....................................................................................................... .. (2) 1.2电机主要尺 寸 ....................................................................................................... .. (2) 1.3 绕组构及成原 理 ....................................................................................................... (4) 1.4主磁 路 ....................................................................................................... .. (4) 1.5电 抗 ....................................................................................................... (6) 1.6损耗与效 率 ....................................................................................................... (7) 1.7通风散 热 ....................................................................................................... . (7)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 6/15kw) (9)

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无刷电机驱动的电动自行车 的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近年来,燃油交通工具因尾气排放问题已造成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于是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发展电动自行车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随着电机技术及功率器件性能的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发展迅速。本文设计采用无刷直流电机专用控制芯片MC33033为控制芯片,以功率器件MOSFET为开关器件驱动电机,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设计出了电路原理图、印制板电路图和电路板实物的3维效果图。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MC33033 原理图印制板电路图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ansportation fuel emission problem has been caused by urban air pollution levels. S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ranspo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aking into account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bicycles has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motor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devic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bicycle controller. This design uses a brushless DC motor for the control of dedicated control chip MC33033 chip, in order to power MOSFET devices as the switching device drive motor, to achieve control of the electric bike. Design a circuit diagram, PCB circuit diagrams and circuit board real 3-D renderings. Keywords:brushless DC motor MC33033 Schematic PCB circuit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无刷直流电机双闭环PI控制系统仿真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本设计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利用其自带模块,编写S-函数程序,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模型。此系统采用转速-电流PI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转速环为控制外环,使用PI控制算法;电流环为控制内环,采用滞环比较PWM控制方式,使得实际电流能跟踪参考电流。在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物理特性之后,可以建立其数学模型,将它与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结合,就可以实现电机控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对比之后,可以看到本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MATLAB/Simulink;PI控制 Abstract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 using the automatic module and writing S - function program establish a model of the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of brushless dc motor. This system USES PI speed - current double closed-loop control strategy. Among them, the speed loop as the outer ring to use PI control algorithm; Current loop to control the inner ring, using the hysteresis PWM control mode, makes the actual current can track reference cur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brushless dc motor, can establish its mathematical model, combined with control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it can achieve motor control. After comp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you can see this control system has good control effect. Keywords: Brushless DC Motor; double-loop control system; MATLAB/Simulink; PI control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台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中小型电机设计概述 (2) 1.1设计技术要求 (2) 1.2电机主要尺寸 (2) 1.3绕组构及成原理 (4) 1.4主磁路 (4) 1.5电抗 (6) 1.6损耗与效率 (7) 1.7通风散热 (7)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15KW) (9) 2.1电机主要尺寸及绕组设计 (9) 2.2电磁计算步骤与程序 (9) 第三章电机优化设计方案 (28) 3.1相关理论分析 (28) 3.2电磁调整方案 (28) 第四章 AUTOCAD简介及其绘图 (30) 4.1A UTO CAD简介 (30) 4.2A UTO CAD的基本功能 (30) 4.3A UTO CAD绘图 (31) 总结 (32) 参考文献: (32) 附录(Ⅰ)外文资料原文及译文 (34) 附录(Ⅱ)三设计方案结果 (39)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6 /15kW)专业:电气工程极其自动化学号:02131107 学生姓名:刘常洲指导老师:肖倩华 摘要 异步电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机。其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章中简要介绍了异步电机设计的基础知识,阐述了中小型电机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了电磁设计的步骤与计算程序,也述及电机的优化设计。 电磁设计是根据设计技术要求确定电机的电磁负荷,计算转子、定子冲片和铁心各部分尺寸及绕组数据,进而核算电机各项参数及性能,并对设计数据做必要的调整,直到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也简单介绍了AutoCAD 绘图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异步电机电磁计算 The design of the Three-phase squirrel cage induction motor (Y180L-6 /15kW) Abstract The induction motor is the most widespread electrical machinery in th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on . I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the induction motor designs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method and the step of the middle and small scale electrical machinery design is also elaborated, 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step and the design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is introduced,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is also mentioned. The electromagnetism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design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magnetism load, calculates each part of sizes of the rotor、 the stator piece and iron core and the winding data, then calculates each paramete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and to make the essential adjustment to the designs data, until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utoCAD cartography elementary knowledge is also simp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induction motor electromagnetism computation

电机耐久对拖台架技术要求---2018

电机对拖耐久试验台架技术要求 1. 名称及数量 1.1项目名称:电机对拖耐久试验台架 1.2数量:壹套 2. 设备用途 2.1此规格设备包括一套全新的、完整的电机对拖耐久试验台架,设备包含机械测试平台、电机系统 工装、传动工装、直流电源、转矩转速传感器、测控系统、电机恒温水冷系统、功率分析仪等部分。本设备主要用于5吨以上的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电机系统的性能测试、工况可靠性、电机传动轴交变应力下的耐久度、电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稳定性评价研究,并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2.2 试验设备应具有优良的功能和结构设计,操作简便,测量和控制精度高,试验结果重复性好,可 靠性高,工作寿命长,达到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3. 适用标准 国家标准《GB/T 18488.1-2015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GB/T 18488.2-2015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 用户自定义循环工况。 试验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应以ISO标准为依据。测量单位使用SI单位制。 4. 工作环境 ?试验区域温度:-5℃~40℃; ?试验区相对湿度:10%~98%RH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试验区域海拔高度:≤500m ?控制室温度:-5℃~30℃无冷凝 ?控制室相对湿度:10%~98% ?电源电压:380V±10%三相五线制;220V±10%单相;频率:50Hz±2% ?水:普通工业自来水,压力:0.2~0.4 MPa ?气源:压缩空气,压力:0.5~1 MPa ?试验区域规划面积:约60㎡(8m×8m,不含墙体,不含控制间),控制间与试验区域隔断 5. 交货日期 合同签字后,3个月到达金龙联合汽车工业。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学号:100842105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4届)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胡杰 指导教师陆俊峰陈兵兵 高工助教 2014年4月

摘要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础是有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无刷直流电机在各种传动应用中虽然还不是主导地位,但是无刷直流电机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自上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在办公、工业、生产、电器等领域设备中越来越趋于小型化、智能化、高效率化,而作为所有领域的执行设备电机也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电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现阶段的电机的要求是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等,由此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也在随着人们的要求的转变而不断地迅速的增长。 本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一个控制系统来驱动无刷直流电机,主要以DSPIC30F2010芯片作为主控芯片,通过控制电路采集电机反馈的霍尔信号和比较电平然后通过编程的方式来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速度和启动停止。 关键词:控制系统;DSPIC30F2010芯片;无刷直流电机

Abstract Brushless dc motor is the basis of brushless dc motor, brushless dc motor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its. Now in all kinds of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 applications while it is not the dominant position, but the brushless dc motor has been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Since the last century,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people in the office,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other fields increasingly tend to be miniaturization, intelligence, high efficiency, and as all equipment in the field of motor is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people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tor is in constant change. At this stag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tor is high efficiency, high speed, high precision and so on, so is the application of brushless dc motor as the change of people's requirements and continuously rapid growth. 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mainly through a control system to drive the brushless dc motor, mainly dspic30f2010 chips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through collecting motor feedback control circuit of hall signal and compare and then programmatically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brushless motor and started to stop.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dspic30f2010 chip; brushless DC motor

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研究论文

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研究论文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从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角度,介绍了《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学》动手能力教学改革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动手能力是学生考研、就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考查指标,其能力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较差[1],某些毕业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和研究室的毕业实习就反映出许多问题。虽然微生物学的大多数实验操作都在瓶瓶罐罐内进行,有人戏称微生物学实验为“小儿科”或“过家家”,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将给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临床微生物学检查误诊。本文从兽医微生物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提高动手能力的几种措施。 一、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面临着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欠缺。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原因多种多样,现就往年我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1.学生课余时间少,实验课安排紧张。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在第五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设,由于课程多,学生的实验课安排往往很紧张,有时不得不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疲劳战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逃课,或为了应付了事而照抄实验报告的现象非常突出。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准备了实验,学生的反映却并不积极,这种现象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实验课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方法。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加上许多实验的考核需要经过二十四小时培养后才可以检查操作效果,实验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开展过几次实验课考核外,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出勤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办法,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明显不认真。 3.学生片面追求英语过关,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开设的学期,学生正好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片面追求英语高分,相对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许多学生经常不上实验课。 4.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缺乏力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员准备好实验试剂、器械、材料、培养基等,教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讲解清楚,学生只需要按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电动汽车具有清洁无污染,能源来源多样化,能量效率高等特点,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和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电动车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节能环保项目,获得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无刷直流电机用电子换向装置取代了普通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装置,消除了普通直流电机在换向过程中存在的换向火花,电刷磨损,维护量大,电磁干扰等问题,成为了电动车驱动电机的主流选择。本文将采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的正弦波驱动无刷直流电机的方法来解决方波控制下的无刷直流电机启动抖动明显,动矩脉动大,噪声大等问题。控制系统实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不同负载下低转矩纹波,运动平滑,噪音小,启动迅速,效率高的运行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与矢量控制工作原理分析,首先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本体及数学模型分析,接着对矢量控制坐标变换和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现进行分析。 2.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实现,首先分析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结构,最后将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用Matlab/Simulink仿真。 关键词:电动汽车,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SVPWM,Simulink

ABSTRACT Electric Vehicle has no pollution and it can supply with diversify energy sources.Also it’s energy efficient is high.These advantages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global energy crisis increasing and city’s traffic jam. Electric Vehicle is widely developed and applied which is called as a national ‘five years plan’focused on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jects.The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electronic commutator which replaces the normal DC motor mechanical switchback unit emerged,and it eliminates a few problems such as commutation sparks,brush wear,a large amount of maintenance,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so on,becoming the mainstream selec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drive motor selection. The paper adopted the sinusoidal current drive based on space vector pulse with modulation(SVPWM)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tart shaking ,large torque ripple and loud noise of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under the control of square-wave.The control system enabled BLDCM with different load operating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low torque ripple smooth rotation ,low noise and high efficiency . The main studies were as follows: (1)Analyz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BLDCM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vector control.firstly,to analyze the ontology of the BLDCM and mathematical model,then analyze the vector control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and theory of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2)Electric vehicles with a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vector control system implementation. Firstly analyze the electric car with a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vector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finally to the electric car with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vector control system with Matlab/Simulin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