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序号: 学号: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8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学 院(系): 专 业 班 级: 校内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实 习 时 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指导教师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课程设计的环境 (1)

3、课程设计的内容 (1)

3.1课程设计的原理 (1)

3.2课程设计机器指令 (3)

3.3微指令格式 (4)

3.4数据通路图 (6)

4、设计方案 (7)

4.1设计指令 (9)

4.2微程序流程图 (10)

4.3微指令二进制微代码表 (10)

5、验证与结果分析 (13)

5.1课设过程中所遇问题 (23)

5.2对应问题的解决 (23)

6、课程设计总结 (24)

6.1任务分工 (24)

6.2心得体会 (24)

参考文献 (26)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深入了解计算机各种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控制器的组成,指令系统微程序设计的具体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态微程序设计的概念;完成微程序控制的特定功能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设计和调试。

总体概括而言,分为两点: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2、为其定义两条以上的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2、课程设计的环境

硬件环境:TEC-9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连接有关联的开关,使信号同步。

软件环境:HQFC-B1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进行微程序的写入。

3、课程设计的内容

1、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一台新的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

2、选择合适的寻址方式,进行数据的提取。

3、确定你需要做的两条指令,并画出对应指令的流程图。

4、根据流程图,设计控制器代码。

5、根据控制器代码,在TEC-9实验系统上进行连线、调试,修改控制器代码。

6、最后,得出正确的控制器代码并完成实验报告、答辩,课程设计完成3.1课程设计的原理

TEC-9实验系统的组成:控制台、数据通路、控制器、时序电路、数字逻辑实验区、电源模块

时序发生器

时序发生器产生计算机模型所需的时序和数字逻辑实验所需的时钟。时序电路由一个500KHz晶振、2片GAL22V10组成。根据本机的设计,执行一条微程序指令需要4个节拍脉冲T1、T2、T3、T4,执行一条机器指令需要三个节拍电位W1、W2、W3,因此本机的基本时序如下:

图1 时序发生器

微程序控制器

1、微程序控制器由5片58C65/28C64组成,存储容量为8K,本实验系统共使用128个字节。

微指令格式采用全水平型,微指令字长37位,其中顺序控制部分10位:后继微地址uA5~uA0,判断标志位P3~P0

操作控制字段:27位,全部采用直接表示法,用于控制数据通路的操作

2、标志位P3和控制台开关SWC~SWA结合在一起确定微程序的分支,完成不同的控制台操作。

3、标志位P2和指令操作码(IR寄存器的高4位IR7~IR4)结合确定微程序的分支,转向各种指令的不同微程序流程。

4、标志位P1标志一条指令的结束,与中断请求信号INTQ结合,实现对程序的中断处理。

5、标志位P0与C结合确定微程序的分支,实现条件转移指令。

图2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

3.2课程设计机器指令

1、取立即数时,立即数的地址为取值后的当前PC地址( PC自动加1)。

2、从数据通路图中可以看出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到数据总线只能从左端口读出,而P C地址为右端口数据,因此取立即数,需要通过中间把P C地址数赋值给存储器左端口地址寄存器。

3、从数据通路图中观察可以发现,PC地址可以通过中断地址寄存器。暂存后送到数据总线,左端口地址和右端口地址都可以从数据总线上得到数据。

4、寄存器与立即数运算时,运算器一个操作数从寄存器取数,另一个从数据总线取数(存储器输出),因此M1、M2、 LDDR1、LDDR2不能合并成1组信号,微程序控制器输出有2个空余的信号NC0、NC1,因此可使用NC0输出到M2,NC1

输出LDDR2。使运算的二个操作数从不同的数据来源取数

表1 指令表

3.3微指令格式

1、微指令格式采用全水平型,微指令字长37位,其中顺序控制部分10位:后继微地址uA5~uA0,判断标志位P3~P0

操作控制字段:27位,全部采用直接表示法,用于控制数据通路的操作

2、标志位P3和控制台开关SWC~SWA结合在一起确定微程序的分支,完成不同的控制台操作。

3、标志位P2和指令操作码(IR寄存器的高4位IR7~IR4)结合确定微程序的分支,转向各种指令的不同微程序流程。

4、标志位P1标志一条指令的结束,与中断请求信号INTQ结合,实现对程序的中断处理。

5、标志位P0与C结合确定微程序的分支,实现条件转移指令。

TEC-9实验系统有11条机器指令功能,和数据通路总体图的控制信号,采用的微指令格式见下图。微指令字长共38位。其中顺序控制部分10位:后继微地址6位,判别字段4位,操作控制字段28位,各位进行直接控制。微指令格式中,信号名为高有效信号。为了适合运算器LS181,进位信号与其一至,CN#为运算器最低进位/借位,低有效。

图3 微指令格式

控制存储器采用5片EEPROM 28C64(U8、U9、U10、U11、U12)。28C64的输出是D0—D7,分别与引脚11、12、13、15、16、17、18、19相对应,CM0是最低字节,CM4是最高字节。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一片8D触发器74LS273组成,带有清零端。两级与门、或门构成微地址转移逻辑,用于产生下一微指令的地址。在每个T1上升沿时刻,新的微指令地址会打入微地址寄存器中,控制存储器随即输出相应的微命令代码。微地址转移逻辑生成下一地址,等下一个T1上升沿时打入微地址寄存器。5片EEPROM的地址A6(引脚4)直接与控制台开关SWC 连接,当SWC = 1时,微地址大于或者等于40H,当SWC = 0时,微地址的范围为00H—3FH。SWC主要用于实现读寄存器堆的功能。

控制信号

1.SW_BUS: 为1时,允许开关数据送数据总线。

2.LDER:为1时,将数据总线的数据写入暂存寄存器ER;在T4上

3.升沿保存C、Z标志位。

4.WRD:为1时,允许对寄存器堆RF进行写操作。

5.WR1~WR0: 选择写入寄存器堆的寄存器号。

6.RD1~RD0:选择从A端口读出的寄存器。

7.RS1~RS0:选择从B端口读出的寄存器。

8.RS_BUS:为1时,允许从B端口读出的数据送往数据总线。

9.LDDR1:为1时,对运算器操作数DR1加载(运算器B口)。

10.L DDR2:为1时,对运算器操作数DR2加载(运算器A口)。

11.M1: DR1数据来源选择,1=寄存器堆,0=数据总线。

12.M2: DR2数据来源选择,1=寄存器堆,0=数据总线。

13.A LU_BUS:为1时,运算器运算结果允许送数据总线。

14.S3~S0:运算器运算功能选择。

15.L DAR1/LDAR2:为1时,加载地址寄存器AR1/AR2

16.A R1_INC:为1时,地址突破口AR1加1。

17.M3: AR2数据来源选择,1=数据总线,0=程序计数器PC。

18.M4: R4数据来源选择,1=数据总线,0=指令寄存器IR。

19.L DPC(LDR4): 为1时,允许对程序计数器(R4)加载。

20.P C_ADD:为1时,进行PC+D操作。

21.P C_INC:为1时,时行PC+1操作。

22.L DIR(CER):为1时,对指令寄存器IR(右端口)加载。

23.L DIAR:为1时,对中断地址寄存器IAR加载。

24.I AR_BUS:为1时,允许中断地址寄存器IAR数据送数据总线。

25.C EL:为1时,允许双端口存储器左端口读写操作。

26.L RW:为1时,左端口读操作;为0时,左端口写操作。

3.4数据通路图

图4 数据通路图

TEC-9的数据通路采用了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双总线形式。他还使用了大规模在系统编程器件作为寄存器堆,使得设计简单明了,可修改性强。

1、运算器ALU

运算器是由两片74LS181组成,在选择端M和S0-S3控制下,ALU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逻辑运算。

2、运算操作数寄存器DR1和DR2

DR1和DR2是运算操作数寄存器,DR1和ALU的B口相连,DR2和ALU的

A口相连。DR1和DR2各由2片74LS298构成。两个操作数寄存器的获取

数据通过M1、LDDR1、M2和LDDR2四个信号来确定数据的来源。

3、多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

多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由一片ispLSI1016构成,包含4个8位寄存器,3

个控制端口:2个控制读操作,1个控制写操作,3个端口可以同时操作。

RD1、RD0、RS1和RS0控制寄存器从哪个口读数据,WRD控制寄存器的写

操作。

4、暂存寄存器ER

暂存寄存器是一片74LS374,主要用于暂时保存运算器的结果。由LDER

控制。

5、开关寄存器SW_BUS

开关寄存器是一片74LS244,用于将控制台数据开关SW7~SW0的数据总线

送往数据总线DBUS。

6、双端口存储器RAM

双端口存储器由一片IDT7132及少量控制电路构成。在本实验系统中,

RAM左端口连接数据总线DBUS,可进行读、写操作,右端口连接指令总

线IBUS,输出指令到指令寄存器IR,作为只读端口使用。CEL、LRW、OEL、CER、RRW、OER控制端口的读、写操作。

7、地址寄存器AR1和AR2

地址寄存器提供双端口存储器的地址。AR1是一片GAL22V10,其控制信

号是LDAR1和AR1_INC。AR2是由两片74LS298构成。由M3、LDAR2控制。

8、程序计数器PC、地址加法器ALU2、地址缓存器R4

这三者联合起来完成三种操作:PC加载、PC+1、PC+D

9、指令寄存器IR

指令寄存器是一片74LS374。控制信号是LDIR。

4、设计方案

这次的课设的目的是:8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该目的的实现除了利用微程序还可以采用硬布线的方式解决。

1.硬布线控制器

硬布线控制器是将控制部件做成产生专门固定时序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产生各种控制信号,因而又称为组合逻辑控制器。

这种逻辑电路以使用最少元件和取得最高操作速度为设计目标,因为该逻辑

电路由门电路和触发器构成的复杂树型网络,所以称为硬布线控制器。

缺点:

(A).一旦控制部件构成后,除非重新设计和物理上对它重新布线,否则要想增加新的控制功能是不可能的

(B).当执行不同的机器指令时,通过激活一系列彼此很不相同的控制信号来实现对指令的解释,其结果使得控制器往往很少有明确的结构而变得杂乱无章组合逻辑控制器的最大优点是速度快,但是时序控制信号形成部件的结构不规整,使得设计、调试、维修较困难,难以实现设计自动化。

硬布线控制器逻辑设计中注意的事项

(1) 采用适宜指令格式,合理分配指令操作码;

(2) 确定机器周期、节拍与主频;

(3) 确定机器周期数及一周期内的操作;

(4) 进行指令综合;综合所有指令的每一个操作命令,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

(5) 明确组合逻辑电路。

将简化后的逻辑表达式用组合逻辑电路来实现。

操作命令的控制信号先用逻辑表达式列出,进行化简,考虑各种条件的约束,合理选用逻辑门电路、触发器等器件,采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产生控制信号。

总之,控制信号的设计与实现,技巧性较强,目前已有一些专门的开发系统或工具供逻辑设计使用,但是,对全局的考虑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实现。

2.微程序控制器

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的控制器称为微程序控制器。

所谓微程序控制方式是指微命令不是由组合逻辑电路产生的,而是由微指令译码产生。

一条机器指令往往分成几步执行,将每一步操作所需的若干位命令以代码形式编写在一条微指令中,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端微程序,对应一条及其指令。

在设计CPU时,根据指令系统的需要,事先编制好各段微程序,且将它们存入一个专用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中。

微程序控制器由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时序系统、控制存储器CM、微指令寄存器以及微地址形成电路。微地址寄存器等部件组成。执行指令时,从控制存储器中找到相应的微程序段,逐次取出微指令,送入微指令寄存器,译码后产生所需微命令,控制各步操作完成。

微程序控制器是采用存储逻辑来实现的,也就是把微操作信号代码化,使每条机器指令转化成为一段微程序并存入一个专门的存储器(控制存储器)中,微操作控制信号由微指令产生。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组合逻辑设计思想截然不同。它具有设计规整、调试、维修以及更改、扩充指令方便的优点,易于实现自动化设计,已成为当前控制器的主流。但是,由于它增加了一级控制存储器,所以指令执行速度比组合逻辑控制器慢。

但是,在同样的半导体工艺条件下,硬布线控制器速度要比微程序控制的快,随着新一代机器及VLSI技术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硬布线的随机逻辑设计思想又得到了重视,现代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如RISC中多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

4.1设计指令

表2 自己设计的指令

4.2微程序流程图

图5 程序流程图4.3微指令二进制微代码表

表3 二进制微代码表

5、验证与结果分析

第一次QD

07H

图6 第一次QD

第一次QD加载程序计数器PC,开启数据总线从数据总线接收数据。

图7 第二次QD 取PC的地址,取指令,PC地址+1。05H

30H

图8 第三次QD

加载操作数寄存器DR1,从寄存器读取一个操作数A。

3BH

图9 第四次QD

加载地址寄存器AR1,读取寄存器中的地址。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题目:汇编计算器 班级: 13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概要设计 (3) 2.1 系统总体分析 (3)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3) 3、详细设计 (4) 3.1 主模块及子模块概述 (4) 3.2各模块详运算 (4) 4、程序调试 (7) 4.1 运行界面分析 (7) 算法分析 (7) 4.2 调试过程与分析 (9) 5、心得体会 (11) 5.1 设计体会 (11) 5.2 系统改进 (11) 附录: (11)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一次程序设计方法及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际程序的开发及调试,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达到能独立阅读、设计编写和调试具有一定规模的汇编程序的水平。 2、概要设计 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能实现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功能的整数计算器程序。程序能实现键盘十进制运算表达式的输入和显示(例如输入:“1+2*(3-4)”),按“=”后输出十进制表示的运算结果。 2.1 系统总体分析 在8086的操作环境下,该计算器分成输入,数据存储,运算功能,输出几个大模块,实现了使用者使用该计算器时输入一个算式,能让系统进行计算。此计算器的实现功能是基本的数学的四则运算,结果范围在0~65535。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此流程图简要的表现出了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一些功能的大概算法,同时也是我编写的一个总体的框架。 程序流程图说明:通过流程图,可以看出程序运行时,首先输出提示语气,当用户输入后,程序根据所输入内容进行判断,通过判断的结果来决定调用哪个功能模块,首要先要要判断的是否为0-9,“+”“-”“*”“/”这些字符,若不是就会报错,实则根据运算符号调用其功能模块完成运算。最后将运算的结果显示在主频幕上,返回主程序,使用户可以重新输入。

计算机组成原理报告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题目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1165 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田夏利 2018 年 1 月 8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设计目的: 利用基本模型机的构建与调试实验,完整地建立计算机硬件的整机模型,掌握CPU的基本结构和控制流程,掌握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 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 1.掌握CISC微控制器功能与微指令格式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 3.在TDN-CMA教学实验系统中调试机器指令程序,确认运行结果 时间安排(集中时间) 1.第19周周一(1-4):全体集中讲解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 2.第19周周一~周四(1-4):分班调试,撰写设计报告 3.第19周周五:验收及答辩。 具体要求 1.周一:熟悉任务,掌握设备 2.周一:完成模型机的实验线路连接 3.周二:调试模型机,记录实验结果 4.周三:拟定课程设计报告大纲 5.周四、五: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题目...............................................错误!未定义书签。课程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2概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通路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微指令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微程序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接线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3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输入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4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方案论证与选择 (1) 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 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 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 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 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 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 5.经验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 附录B:元器件清单 (13)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1.1设计指标 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 2. 显示时、分、秒; 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 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1.2 设计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 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 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 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

网页制作课程设计报告

网页制作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阅卷教师:

目录 1.设计目的 (1) 2.设计思想 (1) 2.1网站整体结构规划思想 (1) 2.2 主页设计思想 (1) 2.3子页的设计思想 (1) 3网页详细设计分析 (1) 4结论 (2)

1.设计目的 阐述该个人网站的设计意图和创意,简单介绍自己的个人网站。 2.设计思想 阐述网站的整体设计思想,包括: 2.1网站整体结构规划思想 要求阐述网站整体结构的选择、设计的思想,绘制网站结构草图。 2.2 主页设计思想 要求对主页的布局思路进行阐述和分析。 2.3子页的设计思想 要求对子页的设计以及网页对象的选取思路进行阐述和分析。 3网页详细设计分析 要求选取一张网页,对网页的设计实现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详细说明制作该网页的步骤,所使用的网页对象以及该网页对象的操作方法。

4结论 对整个设计报告做归纳性总结,并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困难及如何解决的,最后提出展望。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同学们经历Dreamweaver cs3开发的全过程和受到一次综合训练,以便能较全面地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具体的开发案例,理解并初步掌握运用Dreamweaver cs3可视化开发工具进行网页开发的方法;了解网页设计制作过程。通过设计达到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技巧。了解和熟悉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现技巧。根据题目的要求,给出网页设计方案,可以按要求,利用合适图文素材设计制作符合要求的网页设计作品。熟练掌握Photoshop cs3、Dreamweaver cs3等软件的的操作和应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计算机组成原理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2013240202 关童:201324020217 张一轮:201324020218 孙吉阳:201324020219 张旭:201324020220 老师姓名:单博炜 2015年12月31日

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 1.1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内部工作机制、理解计算机各功能部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掌握数据信息流和控制信息流的流动过程,进一步加深计算机系统各模块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表1(前4位是操作码): 表1: IN为单字长(8位),含义是将数据开关8位数据输入到R0寄存器;ADD为双字长指令,第一字为操作码,第二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含义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以A为地址单元的数相加,结果放在

R0;STA为双字长指令,含义是将R0中的内容存储到以第二字A为地址内存单元中;OUT为双字长指令,含义是将内存中以第二字为地址的数据读到数据总线上,由数码管进行显示;JMP是双字长指令,执行该指令时,程序无条件转移到第二字所指定的内存单元地址。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设计了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存储器读操作”(KRD):拨动总清开关CLR后,当控制台开关SWB、SWA置为“00”时,按START 微动开关,可对RAM进行连续手动读操作;存储器写操作(KWE):拨动总清开关CLR后,当控制台开关SWB、SWA置为“01”时,按START微动开关,可对RAM进行连续手动写入;启动程序:拨动总清开关CLR后,当控制台开关SWB、SWA置为“11”时,按START微动开关,即可转入第01号“取指”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这三条控制台指令用两个开关SWB、SWA的状态来设置,其定义如表2:表2: C字段: 按照数据通路可画出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当拟定“取值”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

电路课程设计报告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MF-47指针式万用电表组装实验 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班级建智141班 学号 201402050104 学生姓名张子涵 指导教师郭芳 设计时间2014-2015学年下学期 教师评分 2015年 6月 28日

目录 1.概述 (2) 1.1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 万用表组装实验设计的内容 (2) 3.总结 (2)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2) 3.2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7)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7)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7) 4. 教师评语 (7) 5.成绩 (7)

1.概述 1.1目的 (1)通过万用表组装实验,进一步熟悉万用表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了解电路理论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学会分析电路,提高自身的能力。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学习认识万能表 2.组装与检测万能表 3.讨论总结 2.万用表组装实验设计的内容 1.万用表套件材料 2.二极管极性的判断 3.色环的认识 4.元件引脚的弯制成型 5.焊接元器件的插放 6.元器件参数的检测和元器件的焊接 7. 线路板安装程序 3.总结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1.万用表套件材料

2.二极管极性的判断 判断二极管极性时可用实习室提供的万用表,将红表棒插在“+”,黑表棒插在“-”,将二极管搭接在表棒两端,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果指针偏向右边,显示阻值很小,表示二极管与黑表棒连接的为正极,与红表棒连接的为负极,与实物相对照,黑色的一头为正极,白色的一头为负极,也就是说阻值很小时,与黑表棒搭接的时二极管的黑头,反之,如果显示阻值很大,那么与红表棒搭接的时二极管的正极。 3.色环的认识 黄电阻有4条色环,其中有一条色环与别的色环间相距较大,且色环较粗,读数时应将其放在右边。每条色环表示的意义,色环表格左边第一条色环表示第一位数字,第2个色环表示第2个数字,第3个色环表示乘数,第4个色环也就是离开较远并且较粗的色环,表示误差。由此可知,图3-3-1中的色环为红、紫、绿、棕,阻值为27×105Ω=2.7MΩ,其误差为±0.5%。将所取电阻对照表格进行读数,比如说,第一个色环为绿色,表示5,第2个色环为蓝色表示6,第3个色环为黑色表示乘100,第4个色环为红色,那么表示它的阻值是56×100=56Ω误差为±2%,对照材料配套清单电阻栏目R19=56Ω。蓝色或绿色的电阻,与黄电阻相似,首先找出表示误差的,比较粗的,而且间距较远的色环将它放在右边。从左向右,前三条色环分别表示三个数字,第4条色环表示乘数,第5条表示误差。比如:蓝紫绿黄棕表示675×104=6.75MΩ,误差为±1%。从上可知,金色和银色只能是乘数和允许误差,一定放在右边;表示允许误差的色环比别的色环稍宽,离别的色环稍远;本次实习使用的电阻大多数允许误差是±1%的,用棕色色环表示,因此棕色一般都在最右边。 4.元件引脚的弯制成形 左手用镊子紧靠电阻的本体,夹紧元件的引脚,使引脚的弯折处,

WEB个人主页课程设计

Web应用开发技术 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设计题目 个人网站 二、目的 1、本次设计是学生在学完ASP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后的一次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设计,是对ASP进行动态网站开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掌握使用ASP技术进行网站开发设计。 3、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加深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并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应用操作环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功能需求描述 此网站可以对主人留言,来发表自己的心情,也可以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写入其中,达到和睦相处、心灵的驿站的目的等。 四、总体设计

五、详细设计 (一)、我的主页 此页面为网站的主页,通过发布新心情,点击通讯录可以查看通讯录好友信息,点击留言板可以查看好友留言。 主要代码: 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