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搅拌站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搅拌站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搅拌站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4.1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4.1.1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4.1.2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

4.1.3将基础上松动的岩块及杂物、泥块清除干净,并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基面,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积水。

4.1.4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

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

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

4.1.5对于桥梁、隧道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在不同季节选择有代表性结构进行试浇筑,并通过测温或计算分析,事先确定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参数的合理控制值。

4.2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4.2.1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

过30 °C O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

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C , 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422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C或最低气温低于—3 C 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C。

4.2.3 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可采

取场地洒水、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有较大

暴露面积的构件

424浇筑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425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

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表2.1 中的数值可供参考,但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

400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小于600 mm。

表2.1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 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4.2.6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对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片石、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4.2.7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

的温差不得大于20 C

4.2.8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

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

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4.2.9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4.2.10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4.3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4.3.1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

过2m ,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4.3.2当倾落高度超过2m 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

4.3.3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2.4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

求:

4.4.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

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