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必备)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中山大学必备)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中山大学必备)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写在前面:此总结综合了前届所留资料以及个人总结,凡出现页码均为新版教材(《药理学第七版》人卫版殷明主编)和新版教材配套习题集,如有谬误,还请指正哈!

使用说明:建议将书看一遍或者结合书来看,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1.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2.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3. 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新药毒理学研究。

4. 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

第二章药动学

1.药物转运体:

2.首过效应:(first past effect) P14 :某些药物经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人体循环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其属于吸收过程)

3.半衰期(half-life,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4.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体内药物总量按血药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

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础数值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bioavailability F ):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程度用AUC表示,速度用达峰时间表示

7.总体清除率(total body clearance,CLtot):体内诸多消除器官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体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量被清除。又称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p)

8.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又称坪值(plateau):Css 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 :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下降,直至在给药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量,从而达到平衡,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ss ,达到Css的时间仅取决于半衰期。

9.药物代谢: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II相反应(结合)

10. 肝药酶的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水合氯醛、卡马西平

肝药酶的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别嘌醇、磺胺苯吡唑、西咪替丁

※肝药酶特点、定义及临床意义P19

11. 一级动力学过程(first-order kinetic process)

概念: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C/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D或浓度C的一次方成正比。

特点:

(1)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随时间而下降。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3)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与所给予的单一剂量成正比

(4)按相同剂量相同间隔时间给药,约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约经5个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近于完毕。

12.零级动力学过程(zero-order kinetic process)

概念:药物自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特点:

(1)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恒量转运,即等量转运。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不恒定。剂量加大,半衰期可超比例延长,总体清除率可超比例减少

(3)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与剂量不成正比,剂量增加,其面积可超比例增加

13.药物再分布redistribution:指某些药物可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再向血流量少但脂溶性更强的组织器官转移的现象,如静注硫苯妥钠

14.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意义:(1)饱和性:药物过量中毒(2)竞争性抑制:联合用药(3)疾病影响

15.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有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可从粪便排出体外,但也有药物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这种反复循环过程称为…

第三章受体及药效学

1..药物作用: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反应…)

(1)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P36:在用药剂量较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情况下发生的机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

(2)副作用:P36 (side-reaction/effect):应用治疗剂量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存留的生物效应,如巴比妥

(4)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由于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亦称治疗矛盾(Therapeutic contradiction)

(5)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试验

10.按药物作用分:兴奋药、抑制药、化疗药、补充机体不足

11.受体(receptor)P37:能与药物结合产生相互作用,发动细胞反应的大分子或大分子复合物

A.受体特征:(1)特异性(2)饱和性(3)高亲和力(4)可逆性(少数情况下形成不可逆共价键,不可解离)……口诀:高可特饱

B.受体调节receptor regulation: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

12.根据受体蛋白结构将受体分为4类:

(1)离子通道受体(如N型乙酰胆碱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M型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前列腺素受体以及多肽类受体)

(3)激酶偶联受体(如胰岛素受体、各科细胞运动和生长因子受体)

(4)核激素受体(如甾体、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等)

附:五种跨膜机制:(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2)细胞内信号转导(3)配体调节的跨

膜酶的信号转导(4)配体和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信号转导(5)第二信使

13. 最小有效量MED 最小中毒量 MTD 介于两者之间称安全范围

P53 效价potency:药物产生一定效应的剂量/浓度

效能efficacy: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

14. 耐受性tolerance: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而加大剂量才能显效。包括快速耐受性、交叉耐受性等

15. 耐药性resistance: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者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

16. 五种信号转导: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2.配体门控型和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信号转导3.配体调节的跨膜酶的信号转导4.第二信使5.细胞内受体信号转导

17. 药物作用的机制: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2.对受体的激动或拮抗3,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4.影响酶的活性5.影响激素、自身活性物质、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18.激动剂(agonist):激动剂与受体既有高亲和力,也有高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

19.拮抗剂(antagonist):有亲和力,但无效应力的药物

A.竞争性→右移,不下降

B.非竞争性→右移,下降

20.量反应(graded dose-response):不同剂量水平的化合物作用于同一个有机体(整体、组织器官)一定时间所引起的效应变化。

21.质反应(quantal dose-effect):观察药理反应是用阳性或阴性,结果以反应的阴性率或阳性率作为统计量的反应(这句话最后有点不对,想不起了,还是看书吧!)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

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 胆碱能神经:

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②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汗腺、骨骼肌血管、肾上腺髓质

④运动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对比:P63

3.突触synapseP63:指神经元与次一级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之间的街头。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4.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延搁、时间总和、空间性总和

5.M胆碱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N胆碱受体属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

肾上腺素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

6.肾上腺受体分类与分布:

α受体:(1)分布:α1 -血管平滑肌(皮肤、粘膜、部分内脏)、瞳孔开大肌、心、肝α2 -血管平滑肌、突触前膜、脂肪细胞等

(2)效应α1α2:抑制NA释放

β受体:(1)分布:β 1 -心脏β 2 -支气管、血管平滑肌(骨骼肌、冠状动脉)β 3 -脂肪

(2)效应:β1:心脏兴奋β2:血管扩张,支气管扩张,糖元分解(肝、肌)β3

7.胆碱能受体分布:

M受体、N受体的分布

M1:分布于胃壁细胞、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激动剂可治疗早老性痴呆,拮抗剂课治疗消化道溃疡(哌仑西平)

M2:分布于心脑周围的效应器组织,激动剂减慢心率,可治疗心动过速和冠心病,拮抗剂治疗心动过缓(加拉碘铵)

M3:分布于腺体和平滑肌,激动剂治疗术后腹气胀、尿潴留、血管痉挛拮抗剂治疗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和尿失禁(达非那新)

N M :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骨骼肌收缩拮抗剂用于松弛骨骼肌。

N N:位于神经节细胞膜上:神经节兴奋激动剂可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拮抗剂可治疗高血压

☆ M样作用:激动M胆碱受体,发挥相当于胆碱能神经全部节后纤维兴奋所产生的作用。

①心肌收缩力↓,HR↓,血管扩张,CO,Bp↓②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平滑肌等兴奋③腺体分泌↑④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等。

☆胆碱受体激动药cholinoceptor agonists:一类作用与Ach相似的药物。能激动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神经节及神经肌肉接头等部位的胆碱受体,产生拟胆碱作用。Ach主要经胆碱酯酶水解灭活,因此抑制胆碱酯酶的药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拟胆碱作用。

☆胆碱受体阻断药cholinoceptor-blocking drugs:对胆碱受体亲和力强,能与乙酰胆碱或其拟胆碱药竞争性地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从而阻断乙酰胆碱或拟胆碱药对胆碱受体的激动,发挥抗胆碱作用。

☆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与胆碱酯酶亲和力比Ach大,结合物分解慢或不分解,从而使酶失去水解Ach的功能,因Ach量的积累而产生作用的药。根据复合物水解的难易,分为易逆性(新斯的明)和难逆性(有机磷酸酯类)…。

第五章胆碱能系统

1.☆【毛果芸香碱】——M受体激动药

[药理作用]选择性激动M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较强

1. 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

2.降低眼内压: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入血循环 3.调节痉挛:

[临床应用]

1.青光眼:减少放水生成,增加防水流出→降低眼内压

2. 缩瞳:术后or验光时

☆ M样作用:激动M胆碱受体,发挥相当于胆碱能神经全部节后纤维兴奋所产生的作用。

①心肌收缩力↓,HR↓,血管扩张,CO,Bp↓②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平滑肌等兴奋③腺体分泌↑④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等。

3.☆【阿托品】——胆碱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 P78

[临床应用]——填空

1.缓解各种内脏绞痛:解除平滑肌痉挛

2. 抑制腺体分泌

3. 眼科:虹膜睫状体炎、验光及眼底检查

4. 抗感染中毒性休克:解除血管痉挛

5. 抗心律失常: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作用

6.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PS: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禁用

4.☆【新斯的明】——易逆性抗AChE药

[药理作用]通过类似于Ach的方式与AChE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水解速度慢,使AChE长时间受抑制,导致Ach不被分解而累积。药理作用与拟胆碱药相似

对骨骼肌作用最强

[临床应用]——填空

1. 重症肌无力

2. 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解读: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如筒箭毒碱

5. 青光眼,假性近视

5.☆【有机磷酸酯类】——难逆性抗AChE药

[中毒机制]:亲电子P与AChE的脂解部位丝氨酸羰基上具亲核性的O共价结合,生成难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AchE堆积

[中毒症状]

1. M样症状 P87 对照M样作用记忆

2. N样症状:先肌束颤动,后肌无力

3. CNS症状:兴奋→抑制

[解救原则]P87

1. 迅速切断毒源:洗胃、导泻

2. 药物对症治疗:①阿托品(过量,用毛果芸香碱,不用新斯的明);

②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对乐果最差。对骨骼肌肌颤

疗效好;M样作用难消除。由于其不直接对抗AChE积聚,故需与阿

托品联用。

6.胆碱酯酶复活药(cholinesterase reactivator)P89此处使用PPT: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药物,能够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生成一种两者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进一步裂解,使胆碱酯酶游离出来,恢复其活性使受抑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代表药物有碘解磷定(派姆,PAM)、氯磷定(PAM-Cl)

7.胆碱酯酶复活药解救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什么?使用后哪些症状的解除最明显?习题集

P32

答:A.有机磷和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酶失活。胆碱酯酶复活剂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酰基团进行共价键结合,将磷从磷酰化胆碱酯酶复合物中游离出来,恢复酶活力。

B.用药后,骨骼肌的表现最明显,肌束颤动迅速缓解,而M样中毒症状则较难解除。

8.Nm胆碱受体阻断药:P90

(1) 除极化型肌松药(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P92此处为PPT:又称非竞争型肌松药与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N M胆碱受体结合,持续兴奋受体,产生与Ach相似的效应使神经肌肉接头除极化。

(2)非除极化型肌松药(non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P92此处为PPT:又称竞争型肌松药,竞争性地与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N M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Ach与受体结合使骨骼肌松弛。但本身无活性,不能激动受体产生除极化。

9.【筒箭毒碱】——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VS 【琥珀胆碱】——除极化型肌松药

作用较长作用较短

增加Ach能逆转增加Ach不能逆转

被新斯的明拮抗被新斯的明加强

初时无肌束颤动初时有肌束颤动

血钾不升高血钾升高

PS:肌松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

第六章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基本结构是芳基乙醇胺和芳氧基丙醇胺

2.ɑ、β受体激动药

(1)肾上腺素遇光、热易分解,在酸性中稳定,在碱液中及中性液中不稳定,其口服无效Adr(激动ɑ、β受体)临床应用P100:青光眼、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首选)、支气管哮喘、局部止血(口诀:青藏民支部→青脏敏支部)、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

(2)多巴胺(激动ɑ、β1、外周D1受体,P101)临床应用:用于各种休克,与利尿药合用可治疗急性肾衰,其口服不吸收

(3)麻黄碱(激动ɑ、β受体):口服易吸收,中枢作用显著,快速耐受性,用于:防治发作(支气管哮喘、充血性鼻塞)

3. ɑ受体激动药:

(1)NA:性质不稳定,口服无效,不可皮下注射,碱液破坏,常用静脉滴注给药

临床应用:抗休克、上消化道止血

(2)间羟胺:肌内注射,用于各种休克早期及其他低血压状态

11. α1受体激动药:

(1)去氧肾上腺素:a.低血压b.扩瞳眼底检查c.解除鼻黏膜出血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甲氧明:用于腰麻或全麻引起的低血压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4. α2受体激动药:

外周:羟甲唑啉:滴鼻剂治疗黏膜充血、鼻炎

中枢:(1)可乐定,治高血压

(2)甲基多巴,抗高血压

5. 在治疗剂量下有:

6.β受体激动药应用

(1)异丙肾上腺素(β1、β2):口服无效,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

(2)多巴酚丁羟(β1):短期治疗心力衰竭

(3)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β2):支气管哮喘

7.各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禁忌症:

(1)Adr: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甲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糖尿病

(2)DA: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

(3)NA: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孕妇

(4)Iso:冠心病、心肌炎、甲亢

(5)附: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药)禁忌: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

8.α受体阻断药:

(1)非选择性α1、α2受体阻断药:短效类(酚妥拉明)、长效类(酚苄明)

(2)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3)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9.翻转现象(adrenaline reversal)P106:ɑ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了收缩血管的ɑ1受体而不影响舒张血管的β 2 受体,取消了Adr激动ɑ受体的缩血管作用,使Adr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

10.酚妥拉明:口服吸收类,大部分以代谢产物经肾排出

临床应用:(1)治疗外周血管痉挛疾病:雷诺病(2)NA滴注外漏(3)嗜铬

细胞瘤(4)高血压(5)抗休克(6)抗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胃酸增多、腹泻、皮肤潮红

11.酚苄明:仅用静脉注射,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

12.α1受体阻断药P109:特拉唑嗪:治疗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不良反应:首剂现象

首剂现象:指某些抗血压药给予第1次剂量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直立性低血压,以哌唑嗪最为显著

13.β受体阻断药的一般特征:

(1)吸收:脂溶性高的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消除明显,食物可减少水溶性β受体阻断药的吸收,增强脂溶性高的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的生物利用度

(2)分布:体内分布广泛,在人脑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低排序为: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3)消除:脂溶性高的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经肝消除,脂溶性低阿替洛尔和纳多洛尔主以原形排泄

14.P111β受体阻断药对正常人血压没有影响,但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

15.ISA:内在拟交感活性P111:某些阻断药除能够阻断β受体外,还对β受体具部分激动作用,称ISA。

其特点:(1)引起心脏抑制和支气管收缩的作用较弱(2)在增加药物剂量或体内儿茶酚胺处于低水平时,可产生心率加快和心排出量增加,有ISA的药物有:吲哚洛尔、阿普洛尔、醋丁洛尔

16.膜稳定作用:P111,具有局麻作用,和奎尼丁一样阻滞Na+通道,稳定心电膜电位,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具膜稳定作用的药物有:普纳洛尔、醋丁洛尔、阿普洛尔、吲哚洛尔17. β受体阻断药临床应用:(1)抗心律失常(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3)抗高血压(4)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治疗甲亢:普萘洛尔辅助治疗甲亢(6)青光眼:噻吗洛尔

不良反应:P112:(1)抑制心脏功能(2)诱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3)停

药反跳现象

附:卡维地洛有膜稳定作用,第一个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β受体阻断药

18.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异丙肾上腺素ISO三者对比

去甲肾上腺素NA 肾上腺素Adr 异丙肾上腺素ISO

相同点都属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这类药都能兴奋心脏,不能口服,都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常用给药方

一般静注,间羟胺肌注皮下气雾或舌下给药激活受体?1、?2 ?、ββ

药理作用兴奋心

弱强强血管收缩血管

激动?,收缩

激动β,舒张

舒张舒张支

气管

无强强兴奋中

不明显不明显不明显作用时

短短中

临床应用(1)休克(神经源性)

(2)上消化道止血

(3)药物中毒性低血压

(1)心脏骤停

(2)过敏性休克(首选)

(3)支气管哮喘

(1)支气管哮喘

(2)房室传导阻滞

(3)心脏骤停

答:

第三篇 心血管系统

●抗高血压药

☆ 熟悉P126图,知道抗高血压药分类、降压机制、代表药物 1.前负荷:在舒张末期,心室所承受的容量负荷或压力 2.后负荷:心室收缩时所需克服的排血阻抗

3.RAS 及其抑制剂综合P126、P127:RAS 由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其相应的受体组成,其抑制剂有ACEI 和AT 1受体阻断剂

3.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P126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A.ACEI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B.AT 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缬沙坦

(2)Ca 2+

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地平 (3)利尿药:噻嗪类 (4)交感神经抑制药:

①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看一下,P138) ②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

③NA 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利血平(看一下,P140) ④Adr 受体阻断药

1)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3)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5).血管扩张药:

①直接扩血管药:肼屈嗪(与利尿剂合用,用于治疗严重的高血压)、硝普钠(临床应用:P147)

②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二氮嗪

4.ACEI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禁忌症:P128-131

5.Ca 2+通道阻滞药:主要是L-型Ca 2+

通道阻滞药,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见书P134

(4)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 5)治疗青光眼(ɑ1)青藏人民支部

不良反应

(1)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急性肾衰(最常见)

(3)停药后的血压下降

(1)偶见恶心、呕吐 (2)静滴过快或用量过

大,引起心动过速,心律

失常

(3)静滴外漏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常见心悸、头痛、皮肤潮红

(2)大剂量喷嚏可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引起心律失常 禁忌症 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症及少尿、无尿及严重微循环障碍的病人

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甲亢

冠心病、心肌炎、甲亢

6.利尿药:降低循环血量→使血压降低

7.交感神经抑制药:详见书主要是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的降压机制以及受体阻断药唑嗪类、普萘洛尔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普萘洛尔降压作用缓慢、温和,持续时间较长,不易产生耐受性。长期用药可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哌唑嗪作用相反,有利于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普萘洛尔抗高血压机制见P53

8.血管扩张药:直接扩血管药:硝普钠(速短强)主用高血压危象

●抗心绞痛药

1.心绞痛主要病理特征:心肌耗氧和供氧失衡

2.常用抗心绞痛药:①硝酸脂类:硝酸甘油②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③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4)新型药物:NO供体

3.☆临床常用的抗心绞痛药既可①通过解除冠状脉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来增加冠脉供血量和供氧量;②也可通过减弱心室壁肌张力,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来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恢复血氧平衡。

4.☆【硝酸甘油】——首过消除显著,易通过口腔黏膜吸收。

[药理作用] 基本药理作用是松弛平滑肌,对血管平滑肌具有相对选择性。P152

1.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①明显扩张静脉血管→大量血液潴留于静脉贮血池→回心血量↓→前负荷↓,心室容积↓,心室壁肌张力↓→耗氧量↓②舒张动脉血管→心脏射血阻力↓→后负荷↓→耗氧量↓

2.改变冠脉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①有利于血液自外膜区流向缺血的内膜区②促使血液从输送血管经侧支血管由非缺血区流向缺血区

3.释放NO,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临床应用]

用于各型心绞痛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等

[不良反应] P155

1.面部潮红,直立性低血压,搏动性头痛,眼压↑;

2.大剂量使血压↓,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反而耗氧量↑,加重心绞痛

3.大剂量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耐药性(间歇给药)

硝酸甘油类抗心绞痛作用的主要分子机制:

答:主要通过上调NO/cGMP通路而舒张血管平滑肌,硝酸甘油在血管平滑肌内的谷胱甘肽转移酶催化下代谢释放出NO,激活GC,增加cGMP含量而活化PKG,减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导致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而松弛血管平滑肌。

附:其对内皮功能障碍的血管仍可发挥舒张作用

5.β受体阻断药

☆【普纳洛尔】——临床用于(1)劳累型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2)心肌梗死药理作用:

1.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使耗氧量减少;

2.使舒张期相对延长,从而增加心肌缺血区的血液灌注时间,有利于血液从心外膜血管流向易缺血的心内膜区

3.减少脂肪酸代谢耗氧,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

6.☆【钙通道阻滞药】——对变异性心绞痛最有效(硝苯地平)

[药理作用] P159

前两种抗心绞痛药物对比

影响耗氧量因素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药

心肌收缩力↑↓

心率↑↓

心室壁张力↓±

心室容积↓↑

心室压力↓↓

普洛萘尔与硝酸脂类合用的机制或原因:普洛萘尔与硝酸脂类合用治疗心绞痛,可获得良好的协同作用。硝酸脂类可以抵消普洛萘尔所致心室容积↑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普洛萘尔能减弱硝酸脂类因扩血管引起的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合用可减少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7.新型抗心绞痛药:

部分脂肪酸氧化pFox抑制剂P161(partial fatty acid oxidation inhibitor):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酶的活性,使心肌代谢底物由脂肪酸转换为葡萄糖,从而提高缺血心肌的氧利用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在降低心肌需氧量时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如哌嗪类曲美他嗪。

8.伊伐布雷定首个特异性减慢心率的抗心绞痛药,能够抑制窦房结节律

●抗心力衰竭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基础:心排血量不足①心脏收缩力↓②负荷加重

掌握P166图,知道心衰药物作用机制

名解: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effect)P174:某些药物(如强心苷)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性,表现为加快心机收缩速度,此作用称为正性肌力作用。

1.【强心苷】

[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治疗剂量的强心苷选择性地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性,使每搏输出量↑;心肌收缩速度↑,心动周期↓,舒张期相对↑,有利于静脉回流,和每搏输出量↑。强心苷对患者和正常人都有正性肌力作用,但只增加前者心输出量。

机制:增加心肌兴奋时的Ca2+含量:强心苷选择性与心肌Na+,K+-ATP酶结合,抑制酶活性,使胞内Na+增多,Na+-Ca2+交换增加,胞内Ca2+增加。

2.负性频率作用: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减弱,而迷走神经张力增强,HR↓。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治疗量时,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传导。

[临床作用]

1.慢性心功能不全CHF:主要收缩功能障碍

2.某些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及防治]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视觉障碍

3.心脏反应:心脏毒性主要与Na+,K+-ATP酶的高度抑制和随之引起的细胞失K+有关。

1)快速型心率失常:及时补钾,KCl;重症时用苯妥英钠

2)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阿托品静注

3)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利多卡因

●调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药有P209:(1)他汀类(抑制HMG-CoA还原酶,抑制HMG-CoA还原酶催化内源性胆固醇合成。)

(2)胆酸结合树脂(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胆酸结合抑制胆酸再吸收,家族性IIa型高胆固醇血症首选。)

(3)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抑制NPC转运蛋白活性)

(4)贝特类(激动PPARɑ)

(5)烟酸类(降低VLDL,广谱调血脂药)

(6)抗氧化剂(阻断脂质过氧化)

☆血脂=甘油三酯TG + 胆固醇CH +胆固醇脂CE + 游离脂肪酸FFA + 磷脂PL

☆脂蛋白分类:

①乳糜微粒 CM

②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③低密度脂蛋白 LDL

④中间密度脂蛋白 IDL

⑤高密度脂蛋白 HDL

⑥脂蛋白(a) LP(a)

☆普罗考布为脂溶性抗氧化剂

●利尿药P211

1.利尿药按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三类:

(1).高效能利尿药(high efficacy diuretics):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干扰

Na+-K+-2Cl-共同转运系统,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呋塞米、依他尼酸

(2)中效能利尿剂(moderate efficacy diuretics):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影响Na+-Cl-转运系统,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如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

(3)低效能利尿剂(low efficacy diuretics):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有保钾利尿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抑制药,如乙酰唑胺

2.☆髓袢利尿药P216:亦称高效能利尿药(high efficacy diuretics),其主要部位在髓袢升支粗段,干扰Na+-K+-2Cl-共同转运系统,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

3.尿液的生成主要通过肾小球虑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实现的

4.99%的原尿在肾小管被重吸收

5.近曲小管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与利尿作用最相关的是NaCl、NaHCO3 的重吸收,目前碳酸酐酶抑制药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

6.髓袢升支粗段:原尿中30%-35%的Na+在此段中被重吸收,而不伴有水的重吸收

7.HCO3-的重吸收:官腔内的脱水反应和细胞内的再水化反应均由碳酸酐酶催化

8.☆【呋塞米】P216高效能利尿剂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水与电解质紊乱、耳毒性、高尿酸血症)

与抗生素合用,可增加肾毒性和耳毒性。

9.☆【噻嗪类】--中效能利尿剂——远曲小管P219——抑制Na+-Cl-共转运体

临床应用:水肿、高血压病

10.★【螺内酯】—低效能利尿剂—醛固酮的竞争拮抗剂,拮抗其保钠排钾作用。

11.☆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不易透过毛细血管→组织水分进入血液;不易被肾小管重新收→减少水冲吸收和增加尿量)——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首选药

12.呋塞米和噻嗪类对比:

呋塞米噻嗪类作用强度高效中效

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近端

作用机制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

抑制NaCl重吸收,影响尿液浓缩

和稀释

抑制Na+-Cl-转运系统,只影响尿

的稀释,不影响尿的浓缩

13.呋塞米用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脑水肿(首选药)的药理学基础:

(1)能迅速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左心后负荷

(2)通过强大的利尿作用,降低血容量及细胞外液,使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前负荷

第四篇中枢神经系统

●镇静催眠药

☆ 1.【苯二氮卓类(BZ)】——①增加GABA控制的Cl-通道的开放频率而增强Cl-内流

②不引起麻醉

2.苯二氮卓类及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

长效类:地西泮、氟西泮、氯氮卓

中效类:硝西泮、艾司唑仑

短效类:三唑仑、奥沙西泮

A.三唑仑吸收最快(口服)

B.Bz蛋白结合率高,但脂溶性高,会再分布,如地西泮

C.BZ主经肝药酶代谢,其作用与GABA A 受体有关,GABA A 为配体门控Cl-通道

[临床应用]——填空

1. 抗焦虑作用:作用部位主要在边缘系统,低剂量地西泮抑制边缘系统中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活动的发放和传递。持续性焦虑用地西泮、氟西泮(长效类),间歇性严重焦虑选用中效类及短效类,如硝西泮、三唑仑、奥沙西泮

2. 镇静和催眠作用:4优点①对快波睡眠(FWS)影响小,停药后出现反跳性FWS延长

较巴比妥类轻,故减少噩梦发生;

②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不引起麻醉,安全范围大;

③对肝药酶几乎无诱导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④依耐性、戒断症状轻

3. 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地西泮用于持续性癫痫

4.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P251

其拮抗剂:氟马西尼

☆【巴比妥类】——①增加GABA控制的Cl-通道的开放时间而增强Cl-内流

②引起麻醉

巴比妥类 Vs 苯二氮卓类

作用机制:增加Cl-通道的开放时间增加 Cl-通道的开放频率

镇静 + +

催眠+ +

抗惊厥 + +

麻醉 + (硫喷妥钠) -

安全度小大

抗焦虑 - +

肝药酶诱导 + -

●抗癫痫与惊厥药

☆【苯妥英钠】不能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但可阻止异常放电向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药理作用及机制]

1.抗癫痫作用:①与失活状态Na+通道结合,阻断Na+内流

②阻滞L和N型Ca2+通道,抑制Ca2+内流

③抑制K+内流

④高浓度时诱导GABAA受体增加,使Cl-内流

2.治疗外周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

掌握P258表!!

首选药:

强直阵挛性-大发作复杂部分性-精神运动型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乙琥胺地西泮

丙戊酸钠不作为小发作首选药——有肝脏毒性

硫酸镁口服与注射区别 P163

口服:导泻和利胆

注射:(1)镇静、抗惊厥(2)用于高血压危象

过量用静注氯化钙消除

●抗精神病药

1.四条多巴胺通路:(1)中脑-边缘系统(2)中脑-皮质系统(3)结节-漏斗部(4)黑质-纹状体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抗精神分裂机制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2样受体有关[药理作用]

1. 抗精神病作用:大剂量不引起麻醉

2. 镇吐作用:小剂量选择性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D2样受体;大剂量直接抑

制呕吐中枢

3. 对体温的调节作用: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4.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

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嗜睡、困倦、无力等中枢抑制作用,还有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等阿托品样作用

2.★锥体外系反应P267:为长期服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产生的副作用,表现形式分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前三种反应的原因是氯丙嗪能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DA功能减弱而Ach功能增强,可用中枢性抗胆碱药(如苯海索)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用药或大量用药导致DA受体增多,受体向上调节,使黑质-纹状体DA功能增强,应用抗胆碱药可加重病症。

3.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常见,禁用肾上腺素

4.过敏反应

禁忌症:癫痫史、严重肝功能损害、肝昏迷者禁用

(二)、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镇静作用强,临床用于伴有焦虑、焦虑性抑郁的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芬太尼→神经安定镇痛状态,可进行小手术、内窥镜检查、造影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一)二苯二氮卓类

1.氯氮平,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可阻断D4和5HT4受体,可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症

2.喹硫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者精神异常的老年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少

(二)苯并异恶唑类:利培酮:急慢性精分

(三)二苯丁酰哌啶类:五氟利多,长效口服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症药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如维拉帕米等。

●抗抑郁症药

☆抑郁——缺乏5-HT和NA

【丙米嗪,TCA】——NA重摄取抑制剂

治疗抑郁症首选药,奏效慢,有明显阿托品样作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禁用)

☆马普替林:为选择性NA摄取抑制剂,对5-HT的摄取几乎没有影响,有强抗组胺和弱抗胆碱作用→抗胆碱作用和心血管作用弱,镇静作用较强

●抗帕金森综合症药

☆帕金森病,PD——DA合成减少→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多巴胺能神经功能↓,胆碱能神经相对占优势→锥体外系功能失调

【左旋多巴】

与卡比多巴合用:卡比多巴是多巴脱羧酶(AADC)抑制剂,不能通过BBB,可抑制L-dopa 外周脱羧反应,使更多的L-dopa进入中枢,增强疗效。

[药物相互作用]P297

1. 维生素B6是AADC的辅酶,能加速L-dopa在外周组织转化为多巴胺,降低疗效

2. 利血平可耗竭黑质-纹状体内的DA,降低疗效

3. 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阻断中枢DA受体,降低疗效

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P297:长期使用左旋多巴所出现的症状波动,表现为“开”时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关”时突然出现肌强直性运动不能等PD症状。

【苯海索】

抑制黑质-纹状体通路Ach的作用,恢复纹状体通路中多巴胺能神经与胆碱能神经之间的平衡。

●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药

☆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药P301:多奈哌齐(AD最常用,中枢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兰他敏(易逆性抗胆碱酯酶抑制剂)、占诺美林(M胆碱受体选择性激动剂)

●镇痛药

☆镇痛药:激动阿片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突触前膜电压依耐性钙离子通道失活→初级感觉神经传入递质释放↓;也可作用于突触后膜,激动阿片受体,开放K+通道,促进K+外流→神经细胞膜超极化。最终可阻断外周伤害性刺激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

1.☆【吗啡】——!!!

[药理作用]

(1)中枢系统作用:

①镇痛和镇静:对情感和体感均有抑制作用,而解热镇痛抗炎药对情感成分无效,对各种疼痛有效,对钝痛效果优于锐痛

②抑制呼吸:治疗量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变慢,潮气量减少,呼吸抑制作用机制:降低延脑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及直接抑制脑桥呼吸调节中枢两种机制

③镇咳:抑制延脑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

④催吐:兴奋CTZ,联系用药时催吐作用消失

⑤缩瞳:针尖样瞳孔常作为诊断吗啡过量中毒的重要依据之一

⑥体温:μ受体→升体温,κ受体→低体温

(2)兴奋平滑肌

①胃肠道:便秘

②胆道:胆绞痛

③其他平滑肌:影响分娩,诱发哮喘

(3)心血管系统:减慢心率,降血压

(4)免疫系统: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①剧烈疼痛,对内脏绞痛应与阿托品合用

②心源性哮喘:治疗作用机制:a.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使呼吸变慢b.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③腹泻:可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细菌感染应同时服用抗菌药

[不良反应]

①恶心呕吐,便秘、低血压等

②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禁忌症]:禁用于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等

2.可待因→中枢性镇咳药,主用于无痰干咳及剧烈频繁的咳嗽,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治疗中等程度的疼痛,如头痛、背痛,可引起便秘。

☆烯丙吗啡: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如喷他佐辛

美沙酮:脱毒治疗

纳洛酮:阿片受体阻断剂

杜冷丁:哌替啶,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作冬眠合剂

芬太尼:与氟哌利多(氟哌啶)合用产生“神经松弛镇痛作用”

曲马多:我国二类精药,国际上唯一管制

罗通定:与阿片受体及前列腺系统无关,与阻断脑内DA受体以及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释放有关,安全性较高,久用不成瘾

非麻醉药品有:喷他佐辛、曲马多、罗通定

●解热镇痛抗炎药P313

☆【解热镇痛抗炎药】,(亦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其中苯胺类不具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他则有。——与镇痛药、甾体抗炎药对比。

NSAIDs解热、镇痛、抗炎的共同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合酶(COX),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1. 解热作用:仅对内生致热原所致发热有效,机制是抑制了下丘脑COX,阻断PEG2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与氯丙嗪比)

2. 镇痛作用: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使PGs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NSAIDs为治疗偏头痛的一线药物,对慢性钝痛有效,对锐痛无效

3. 抗炎作用:苯胺类除外,抑制炎症部位COX-2,减少PGs合成。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

2.抗炎抗风湿

3.抗血栓

[临床应用]

1.感冒发热、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及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

2.风湿病

3.预防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4.其他:降低结肠癌风险,预防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治疗放射诱发的腹泻,驱除胆道蛔虫[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出血和凝血障碍:VK可预防

水杨酸反应:指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日)或敏感者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严重者出现高热,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惊厥。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加服或静注NaHCO3,碱化尿液,加速药物排出。

3.过敏反应

4.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ASIDs后诱发的哮喘。不是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而是由于药物抑制COX,使PGs合成受阻,导致脂氧酶途径生成的白三烯增加,引起支气管哮喘

5.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偶致瑞夷综合征,表现为肝损害和脑病,可致死。

[禁忌症]

胃溃疡、严重肝损害、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低凝血酶症、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肝肾毒性P316

1. 不具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时间亦无明显影响。

2. 不诱发溃疡和瑞夷综合症,故儿童因病毒感染引起头痛发热,需NSAIDs时,首选。

3. 阿司匹林敏感、消化性溃疡、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可用来代替。

☆双氯芬酸和萘普生——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选填)

吲哚美辛:最强的COX抑制剂之一,主用于急性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布洛芬:主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用于一般性解热、镇痛

主要特点;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P312表重要

☆吗啡Vs阿司匹林

吗啡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激动阿片受体,激活脑内“抗痛系统”,

阻断痛觉传导,发挥镇痛作用

作用于外周,抑制COX

药理作用(1)中枢系统作用:

①镇痛和镇静:②抑制呼吸③镇咳④催

吐⑤缩瞳:⑥体温:μ受体→升体温,

κ受体→低体温

(2)兴奋平滑肌

①胃肠道:便秘

②胆道:胆绞痛

③其他平滑肌:影响分娩,诱发哮喘

(3)心血管系统:减慢心率,降血压

(4)免疫系统:免疫抑制作用

1.解热镇痛

2.抗炎抗风湿

3.抗血栓

临床应用①剧烈疼痛,对内脏绞痛应与阿托品合 1.感冒发热、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

②心源性哮喘

③腹泻痛经、神经痛及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

2.风湿病

3.预防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4.其他:降低结肠癌风险,预防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治疗放射诱发的腹泻,驱除胆道蛔虫

不良反应①恶心呕吐,便秘、低血压等

②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③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呼吸抑制、针尖

样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1.胃肠道反应

2.出血和凝血障碍:

3.水杨酸反应

4.过敏反应

5.阿司匹林哮喘

6.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

禁忌症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止痛、支气管哮

喘等

胃溃疡、严重肝损害、维生素K缺乏症、

血友病、低凝血酶症、哮喘、鼻息肉、

慢性荨麻疹

☆吗啡Vs阿司匹林镇痛 P315、P279(10级考了)

阿司匹林吗啡镇痛强度中等强大镇痛特点慢性钝痛有效各种疼痛有效

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外周,抑制COX,使PGs

合成减少

主要作用于中枢,激动阿片受体

临床应用慢性钝痛急性钝痛、锐痛

成瘾性无有

☆解热镇痛药Vs甾体类抗炎药P375+P314+P313 抗炎方面比较

解热镇痛药甾体类抗炎药作用机制抑制COX,使PGs合成减少基因效应、与GRɑ结合发挥抗炎作用药理作用抗炎、镇痛、解热抗炎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慢性炎症严重急性感染,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

第五篇自体活性物质

☆自体活性物质(autacoids):指具有强而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活性物质。

●组胺受体阻断药 P327

1.组胺药理作用:

三联反应(triple response):皮下注射小剂量组胺,首先出现红斑,随后出现丘疹,继而出现红晕

具肝药酶诱导作用的药:H1受体阻断药、苯妥英钠、利福平、苯巴比妥

●呼吸系统药物

☆平喘药:①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M胆碱受体阻断剂)

②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③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机理为使cAMP/cGMP增大,症状缓解

☆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不良反应多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急性发作时首选,代表药沙丁胺醇(舒喘灵)

☆茶碱类: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

☆色甘酸钠:预防哮喘发作,对急性发作无效(阻断靶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抗过敏平喘药用于预防哮喘发作,对急性哮喘患者无效

(1)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奈多罗米钠等;

(肥大细胞膜稳定药)

(2)H1受体拮抗药:酮替芬、氮卓斯汀、曲尼司特等;

(3)抗白三烯药物:竞争性白三烯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

5-脂氧酶抑制剂:齐留通

成瘾性: 可待因

中枢性镇咳药

镇咳药非成瘾性: 右美沙芬

外周性镇咳药: 苯佐那酯

兼有中枢和外周双重镇咳: 喷托维林

苯丙哌啉

☆祛痰药:NH4Cl典型,反射性引起腺体分泌增加。

黏痰溶解药:乙酰半胱氨酸

●消化系统药物P358

1.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攻击因子和保护因子失衡

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溶血卵磷脂、促胃液素、酒精、非甾体类抗炎药

保护因子:粘液屏障、胃粘膜血流、粘膜修复和前列腺素等。

2.☆分类:抗酸药、胃酸分泌抑制药、黏膜保护药、抗幽门螺杆菌药

1.抗酸药:氢氧化铝——能形成胶状保护膜

2.胃酸分泌抑制药:A.PPI奥美拉唑 P359 B.H2RA

3.黏膜保护药:硫糖铝——分解为氢氧化铝,形成保护膜;…..

4.抗幽门螺杆菌药:常用阿司匹林

☆止吐药及胃肠动力药:

1.甲氧氯普胺——第一代

2.多潘立酮(吗叮咛)——第二代

3.西沙必利——第三代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疫情防控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 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

药理学人卫八版

一、序言 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新药研究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调研 二、药物代动力学 离子障:分子型的药物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 意义: 首过消除:药物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代、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以口服途径给药最为常见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对药物的影响:药理活性暂时消失,不能跨膜转运 药物与血浆结合特点:可逆性、非特异性、差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体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的总称,又叫药物的处置 消除:代和排泄的总称,是药物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被水解,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肝药酶:存在肝细胞质网中,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主要是C色素P450 酶诱导剂(酶促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酶抑制剂(酶抑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 酶促剂意义:使药物代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可是同服的药物浓度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是停药敏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还可加速自身代,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 因之一;利用药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可诱导新生儿肝药酶活性,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经胆汁排出,用于预防新生儿脑核性黄疸 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确定给药时间;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体消除所需时间;按半衰期时间的长短对药物分类;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按血浆药物浓度C来计算进入体药物总量A应占有的血浆容积,其计算式为Vd=A/C,Vd值大说明药物分布广泛 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F,F=A/D×100% 清除率:单位时间有多少毫升血浆含药物被清除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全身各部发生的作用 直接作用:药物对机体先产生的作用

(中山大学必备)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写在前面:此总结综合了前届所留资料以及个人总结,凡出现页码均为新版教材(《药理学第七版》人卫版殷明主编)和新版教材配套习题集,如有谬误,还请指正哈! 使用说明:建议将书看一遍或者结合书来看,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1.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2.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3. 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新药毒理学研究。 4. 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 第二章药动学 1.药物转运体: 2.首过效应:(first past effect) P14 :某些药物经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人体循环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其属于吸收过程) 3.半衰期(half-life,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4.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体内药物总量按血药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 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础数值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bioavailability F ):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程度用AUC表示,速度用达峰时间表示 7.总体清除率(total body clearance,CLtot):体内诸多消除器官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体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量被清除。又称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p) 8.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又称坪值(plateau):Css 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 :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下降,直至在给药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量,从而达到平衡,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ss ,达到Css的时间仅取决于半衰期。 9.药物代谢: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II相反应(结合) 10. 肝药酶的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水合氯醛、卡马西平 肝药酶的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别嘌醇、磺胺苯吡唑、西咪替丁 ※肝药酶特点、定义及临床意义P19 11. 一级动力学过程(first-order kinetic process) 概念: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C/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D或浓度C的一次方成正比。 特点: (1)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随时间而下降。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 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药理学复习、总结很好。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绪言 【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熟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 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3.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 4.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1.药物学阶段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为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药理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 F.W. Serturner(1783-1841)分离吗啡;后来相继发现士的(1819),咖啡因(1819),奎宁(1820),阿托品(1831);德国微生物学家P. Ehrlich(1906)发现新胂凡纳明;德国R. Buchhneim(1820-1879)建立第一个药理学试验室;J N. Langley(1905)提出受体学说;20世纪药理学新领域及新药的发现:抗生素、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基因药等。我国药理学家在麻黄碱、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青蒿素的研究方面做了重要贡献。 3.药理学从实验药理学到器官药理学,进一步发展到分子药理学;并出现了许多药理学分支如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生化药理学(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分子药理学(Molecular pharmacology)、免疫药理学(Immunopharmacology)、心血管药理学(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等。 (三)药理学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新药包括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品新药研究过程分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售后调研(四)学习药理学的参考书 1.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杨藻宸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200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7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1998. 4.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 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New York, 2001. 附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 处方药 (1)疾病必须由医生或试验室确诊,使用药物需医师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⑵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吗啡类、中枢性药物等。 ⑶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肿瘤药。 ⑷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 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s, over the counter drugs, OTC ) 二、药品名称 1. 中文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名称) 2.英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M) 3. 商品名(trade mark name) 例:中文名:普萘洛尔 英文名:Propranolol 商品名:心得安,恩得来,萘心安,inderal , angilol, cardinol.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 2.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3.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了解构效关系。 4.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和效应 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3版)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 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2)药物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3)药物: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2.选择题药物作用的1方式:兴奋、抑制2治疗效果:治疗作用、不良反应--1)副反 应: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皮肤过敏时可引起中枢抑制。2)毒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3)后遗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枢抑制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5)变态反应:如青霉素G可引起过敏性休克6)特异质反应: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体质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药物1)效应: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相互作用而引起机体在功能或形态上的改变2) 最大效能:是指在量效曲线上,随药物浓度或剂量的增加,效应强度也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效应(即为最大效能) 3)效应强度:是指在量效曲线上达到一定效应水平时所需的剂量(等效剂量)大小 4.药物安全性的评价能够引起50%动物产生效应或引起50%最大效应的剂量称为 ED50;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LD50。药物的安全性可用治疗指数(TI)来表示: TI= LD50/ ED50。用TI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 5.1)激动药: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的药物。它们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 在活性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也有在活性,但是在活性较弱的药物。它们能激动受体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并用时

2014中山大学药学综合A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4中山大学药学综合 A 考研复习精编》 《复习精编》是博学中大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博学中大 老师的倾力之作。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作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 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 (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 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复习精编》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过好基础关。 3、强化复习,抓住重点。 强化阶段,考生应重点利用《复习精编》中的 复习指南(复习提示和知识点框架图)来梳理章节框架体系,强化背诵记忆; 研读各章节的核心考点解析,既要纵向把握知识点,更应横向对比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高效准确。 4、查缺补漏,以防万一。 冲刺阶段,考生要通过巩固《复习精编》中的核心考点解析,并参阅备考方略,有效把握专业课历年出题方向、常考章节和重点章节,做到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地复习,并加强应试技巧。 5、临考前夕,加深记忆。 临考前夕,应重点记忆核心考点解析中的五星级考点、浏览知识点框架图,避免考试时因紧张等心理问题而出现遗忘的现象,做到胸有成竹走向考场。 考生A :考研不像高考,有老师为我们导航,为我们答疑解惑,考研是一个人的战役,有一本好的教辅做武器,胜算便多了几分。博学版复习精编对知识点的归纳讲解还是很不错的,配合着教材复习,少了几分盲目。 考生B :我是药学专业的考生,专业课基础较为薄弱,中山大学又是名校,虽然不是跨考,但是本科所学教材与中山大学考研的指定教材不一样,博学版复习精编对指定教材分析得透彻,对我是很有指导和帮助作用的。 考生C :本科院校和所学专业都不是我理想的,所以我信誓旦旦准备考研,想将来致力于医学研究。跨考的压力很大,我又是不大善于总结归纳和分析的人,博学出品的教辅给我吃了一颗小小的定心丸,有对教材的讲解,更有对真题的详细解析,以及对出题规律的把握,相信我一定能考好!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教育类试题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 1

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2

中山大学药学综合A考研复习精编

《复习精编》是由博学官方针对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山大学专业课考试科目而推出的系列辅导用书。本精编根据: 五位一体,多管齐下,博学老师与专业课权威老师强强联合共同编写的、针对2014年考研的精品专业课辅导材料。 一、博学考研寄语 1、成功,除了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良好心态,还需要坚持和毅力。 2、不忘最初梦想,不弃任何努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二、适用专业与科目 1、适用专业: 药学院:药学

中山医学院:药学 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学院):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2、适用科目: 666药学综合(A) 三、内容简介与价值 (1)考前必知:学校简介、学院概况、专业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2)考试分析:考题难度分析、考试题型解析、考点章节分布、最新试题分析、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3)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4)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5)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强化冲刺阶段可直接脱离教材而仅使用核心考点解析进行理解和背记,复习效率和效果将比直接复习教材高达5-10倍。该内容相当于笔记,但比笔记更权威、更系统、更全面、重难点也更分明。

(6)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并且往年真题也常常反复再考。该内容包含2008-2013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每一个题目不但包括详细答案解析,而且对考查重点进行了分析说明。 (7)备考方略:详细阐述考研各科目高分复习策略、推荐最有价值备考教辅和辅导班、汇总考生常用必备考研网站。 四、产品定价与册数 《2014中山大学药学综合A考研复习精编》,共一册,定价350元。 因考生人数有限,本书仅印刷80册,售完即止。根据往年订购情况,本书一般在面市后3-5个月内就售罄。 五、改版与售后服务 博学官方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并提供超值售后服务,请考生务必谨慎辨别,避免购买其他机构或个人销售的往年的盗版材料而耽误备考和前途。 六、纠错反馈与奖励 为了使您更有效地复习备考,如果您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本书有任何出入(如错别字、考点解析不准确、答案错误)或其他疑问、编写建议等,可将具体内容(所购买的图书名称、章节、年份、题目、页数、或其他)发送至我们的纠错反馈专用邮箱jiucuofankui@https://www.360docs.net/doc/14474250.html,。我们将高度重视您的反馈,第一时间组织老师进行校对审核,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您。您的反馈一经采纳,我们将向您赠送价值10-500元不等的图书或辅导班抵用券。 七、配套资料推荐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58.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59.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首过效应明显。阻滞心肌 细胞膜慢钙通道,抑制Ca离子内流,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 反应细胞。降低心律,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首选,适于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主要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及低血压等禁用。 60.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吸收,有肝首 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离子内流。使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 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临床用于防治心绞痛,可单独 用于高血压。不良反应:禁用于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不良 者慎用。 61.钙拮抗药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作用影响。为 苯噻嗪类钙拮抗药,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使心收缩力降低;可使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降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 及中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病人。2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心衰患者及孕妇禁用。 6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代表药强心苷: 长效:洋地黄毒甙;中效:地高辛;短效:毛花甙C、去乙酰毛 花甙丙、毒毛花甙K.作用机制: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由于 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药理作用:增强正性肌力,减慢心律,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增加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衰及心房扑动或颤动。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应: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若事先给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若氯丙嗪)再给肾上腺素,此时由于β2受体作用占优势,使升压转为降压。 21 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22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23 化学治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24抗病原微生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总称。 25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 2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7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28抑菌药: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29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0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1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在抗菌药物被清除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现象。 32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参数,一般可用感染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表示。 33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转低,解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氯霉素蓄积中毒 34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 35 强度:又称效价强度,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36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7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38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疾病的恶化或复发,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 39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40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41安全范围: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药理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半数致死量(LD50):反应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交叉耐药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药物也的敏感性也降低。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范畴。 抗微生物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 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PAE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原理及解救措施原则。 中毒的原理: 有机磷酸酯类+AChE——磷酰化AChE ---中毒时间过长——酶老化——递质Ach被AChE水解的量减少——突触间隙ACh 堆积——中毒症状。 解救措施原则: ①迅速消除毒物: 场所、清洗皮肤、洗胃(2%NaHCO3或1%NaCl)、导泻 注意:敌百虫不能用碱性溶液洗胃,变成敌敌畏;对硫磷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变成对氧磷。 ②积极使用解毒药:

最新药理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讲解

药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前言 药物(drug):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临床前药理试验: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新药毒理学研究 临床药理试验: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2. 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继发性反应:二重感染 后遗效应 致畸作用 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根据受体调节的效果将受体调节分为: 向下调节:在激动剂浓度过高或长期激动受体时,会导致受体数目减少。向下调节与耐受性有关 向上调节:激动剂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加。向上调节与长期应用拮抗剂后敏感性增加有关 1. 激动剂(完全激动剂):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Emax 2. 部分激动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 拮抗剂与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成为竞争性拮抗剂,拮抗作用是可逆的 特异性药物:作用于受体、酶等蛋白靶点,作用机制与药物化学结构有关 对受体的激动或拮抗、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影响酶的功能、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量效关系有关概念: 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效能:药物的最大效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称量反应 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称质反应 治疗指数TI 50:TI50 = LD50 / ED50,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

05年中山大学药学综合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 二00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巴比妥类药物的药效主要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A.电子密度分布 B.体内的离解度 C.水中的溶解度 D.分子量 E.立体因素 2、属于3,5-吡唑烷二酮类抗炎药的是 A.吲哚美辛 B.甲芬那酸 C.羟布宗 D.布洛芬 E.吡罗昔康 3、下列哪条不能用来鉴定盐酸吗啡 A.与甲醛硫酸反应显蓝紫色 B.加中性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 C.遇钼酸铵硫酸试液显紫色 D.与甲基橙试液作用生成黄色沉淀 E.溶于稀硫酸后与碘酸钾试液反应,析出棕色的碘 4、阿托品是左旋莨菪碱的 A.外消旋体 B.对映体 C.左旋体 D.右旋体 E.异构体 5、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哮喘疾病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沙丁胺醇 D.异丙肾上腺素 E.麻黄碱 6、马来酸氯苯那敏属于下列哪类抗过敏药 A.丙胺类 B.乙二胺类 C.氨基醚类 D.三环类 E.哌啶类 7、西咪替丁属于下列哪类药物 A.呋喃类 B.咪唑类 C.哌啶类 D.嘧啶类 E.噻唑类 8、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在临床上用于 A.高血压 B.心力衰竭 C.心律失常 D.阵发性心动过速 E.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9、含卤素和金属样品的前处理时哪种元素最容易 A.与芳环直接相连 B.与脂肪链相连 C.与苄基相连 D.与杂环相连 E.以上都相同 10、回收率是的常见表示方法 A.准确度 B.精密度 C.线性与范围 D.检测限 E.定量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1部)收载的有药物 A.化学药品 B.抗生素 C.中药材 D.生物制品 E.放射性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