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

【K12学习】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
【K12学习】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

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

第1课

先师孔子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

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

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

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

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

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孔子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下列几张幻灯片:幻灯片一:出示“XX年全球联合祭孔活

动”的图片,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成立的图片,幻灯片二:演示设问“为什么国内外

会有那么多地方开展祭孔活动”,“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幻灯片三:

988年,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

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

‘人类要想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XX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

智慧包含哪些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孔子的人生、孔子的思想。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孔子的出身

孔子的世界观、历史观形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而他的出生地鲁国是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多的诸侯国,“周礼尽在鲁”。这两点对孔子有

深远影响,一是使孔子有条件接受、研习周礼,二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赋予了孔

子强烈的发扬光大上古礼制的使命感,孔子认为人类的

理想社会是“天下大同”:“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

★启发思考:“孔子的家庭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会给年轻的孔子带来什么影响?

2、少时好学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但仍积极钻研学习,“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向不

同的人请教学问。孔子的求学经历身体力行地说明了他的为学主张,如“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26岁时,孔子向来到

鲁国的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34岁时,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

子与南宫敬叔到周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提问引导学习:“孔子曾向哪些人求取哪

些学问?从孔子的求学经历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收徒讲学

孔子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

一是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传播和普及了文化知识,造

就了一批时代英才;其二是积累和总结

出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

★提问引导学习:“孔子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概述孔子在教育史上的突出贡献。”

4、积极从政

可以把孔子的政治活动概括为这样两个时期:一个是他在鲁国的从政时期,从51岁到55岁,孔子历任“中都宰”、司空、司寇,并有政绩,其

中,公元前500年的齐鲁“夹谷之会”则是孔子政治才干的集中展现。但要看到,孔子

一生持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有远大抱负和政治才干,但他的仕途空问仅限于小小的鲁

国,最后也以失意告终。第二个时期是他周游列国时期,从55岁出于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因离开鲁国到卫国,一直到他68岁因弟子

冉有带兵抗齐有功而得以被迎归鲁国。孔子漂泊14年,先后周游了卫、陈、周、宋、

郑等国。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行为,首先要看到这是身处乱世的孔子迫不得已的行为;

其次要看到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向各国诸侯权臣宣讲仁礼思想,但未得到理解与

任用,这说明了孔子的仁礼思想超越了当时的时代需要而并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孔

子有追求人间大同的普世情怀,因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理想而执著奋斗,这正

是孔子的可叹可敬之处。

提问启发思考:“依

★思考:孔子在各国之间漂泊游历长达14年之久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受权贵排挤、迫害;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各国诸侯权贵的认同而没有得到任用。

5、办学修书

可以将教材内容概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孔子整理的文化典籍——“六经”;②孔子的言

论集——《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但一般认为,它不是由孔子编订而成,因

此要将两者分列,以免造成学生的误解。在这里,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儒家经典中的“十

三经”和“六经”,为学生了解“六经”作铺垫。要注意“六经”的称呼不是于孔

子,到战国时期苟子才开始将其尊称为“六经”。“六经”

可谓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

书,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XX 多年的专制社会里一直是官

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提问启发思考:“概括指出孔子编订‘六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阐释道义,教化天下。

二、孔子的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

(1)“仁者爱人”

教材内容从学说地位、基本含义、仁政思想、局限性、实现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孔子

的“仁”,其中的重点是“仁”的含义和实现方式。

从学说地位上讲,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早在孔子之前的一些古代文献中,就

已有“仁”字出现。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文美德都奉为

“仁”的内容,而孔子则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并以此为核心建构起了一套

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场合,孔子对“仁”的具体解释往往不同,学术界也有多种说法,

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就行了。

在这里,教师更应该注意到,孔子重新建构“仁”,主要是为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由于每一个人均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处理好了,

就可能会出现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按照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的不同表述,可

以看出他的思路是首先要在家里孝顺父母、亲爱兄弟,培养其对亲人的强烈爱心,作为

“仁”的基本要求,然后把这种爱心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人,最后再把这种爱心进一

步扩大到全社会,使每个人都有一颗博爱的心。这样,人类社会就能走向“天下为公”

的大同世界了。理解了孔子的这种诉求,就能理解“仁”的含义和“仁”的核心地位了。

但是,另一方面,孔子的“仁”虽已超出了家庭、家族和等级的局限,但它在由亲及疏

的过程中是等差性地逐渐降低仁爱的程度的。

(2)克己复礼。教材从含义、意义、实质、行为规范四个方面介绍了孔子的“礼”。在

这里,重点是要搞清楚“礼”的含义。其含义包括两个

方面:二是治理、安定、巩固

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秩序;二是礼仪制度,即大到朝廷的祭祀、

出征、朝聘,小至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等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份都必须遵守的

不同的礼仪规定。把握了“礼”的含义,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十分强调“礼”。孔子

提出“克己复礼”,提出“正名”主张,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的行为规范,其意义与实质都在于要恢复、体现和巩固社会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仁”和“礼”的基础之上,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孔子主

张“礼”“仁”结合,纳“仁”于“礼”,用“仁”来充实“礼”。“仁”是“礼”的内在

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

途径;“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

的政治秩序和制度。

还要看到,在“以刑治国”的时代,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他要求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

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这体现了孔子对秩序与制度的深

情呼唤。

2、伦理思想:

中庸之道。这部分教材从意义、定义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庸之道”,难点是理解“庸之

道”的含义。教材指出,孔子强调中庸之道是实现仁与礼的途径,中庸是最高的品德,

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依据。

在教学中,要重点突破“中庸”的含义,深入理解什么是“中庸”。孔子的“中庸”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中”,二是“和”。许多人把中庸的“中”误解为调和与折衷,这

并非孔子原意。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表明孔子并不

是无原则的爱,不是谁也不得罪、只知调和折衷的好好先生。中庸的“中”是指“适度”,

即“无过、无不及”。孔子认为,“过”与“不及”是一样的,因为都不“适度”。中庸

的另一个含义是“和”,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和”

不是指一个事

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同,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要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从而达到总体上的

和谐,这是中庸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教育思想

教材主要从“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三个方面介绍了孔子在教育教学理

论上的贡献。这部分教材内容与“孔子其人”一目的内容前后呼应,“孔子其人”一目

突出的是孔子的教学经历及孔子开创私人办学、普及知识方面的贡献,这里突出的是孔

子在教书育人和教育理论方面的成就。孔子之为大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建立了系统完

整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孔子思想的影响

教材主要是从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及其思想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评价孔

子及其思想的地位与影响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万世师表”的称誉,对于孔子

来说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

讲授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时,要突出由他创始的儒家思想此后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

流思想,并渗人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文化的化身和

象征,“孔学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大、之远,的确超过了我国古代任何一个学派。孔

学可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关于孔子对世界的影响,教材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的,其一是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

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

新加坡等国;其二是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思想家们也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很大启发。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课孔子与老子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孔子与老子 主学习 一、孔子的学说 1 ?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著作: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3 .思想主张 (1) 思想核心: ①“仁”。内容:“仁者爱人”;途径: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内容:“克己复礼”;途径:“正名”,达到名正言顺。 (2) 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 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 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4 .影响 (1) 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 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1 .简介: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3 .思想主张 (1) 道的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 “天命”的绝对权威。 (2) 辩证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 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4?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孔子的思想体系 礼碱〈仁/讳聊有枚无朋 [易错提醒] “仁”和“礼”并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概念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基础和灵魂,“礼”是实现“仁”的外在手段和保障。克己复礼为“仁”,只有遵循“礼”才能达到求“仁”的境界。 [名师点拨]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 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第二单元第1课孔子学案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1课孔子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岁):苦研《》《》《》《》,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为己任。 2、讲学收徒(30岁):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生涯(51岁):在鲁国做中都宰,后官至司寇。为了实现恢复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削弱,抑制,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除《》,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是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意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主张以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要恰到好处“”。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成为儒家经典。 四、多后世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9-岳麓版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分析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必然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阅读有关孔子、老子的材料,理解孔子、老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的部分《论语》经典名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根据孔子的图片和《论语》经典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二)孔子主要思想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P1-P4,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阐释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知识存盘】 专题知识梳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 材料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主张:孔子重视周礼,主张“仁”“礼”结合;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 【当堂检测】 1.《淮南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5. 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至圣大成先师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六十周年祭文

至圣大成先师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六十周年祭文 烨烨青史,昭昭其煌,炫炫圣贤,彰彰其昌。生息衍续,必有智光,大道无涯,必沐雄芒。至圣之前,周礼涣散,乐仪沦丧;圣诞之后,礼乐甫始,仁爱纲常。核心在兮,修德宏荡, 功遗其六,代代弘扬: 泛泛爱众,忠国为纲,仁政庶民,博爱和祥。忠于国兮,民生安享,爱于博兮,社稷金汤。为人之本,在于蕙浆,修身之根,在于兰芳。仁德以治,国泰四方,惠泽以民,葳蕤八荒。笃定于道,怀璧皇皇,诚信于行,勤敏洋洋。宽厚互敬,日久天长,少长有序,云蔼地旷。 谦谦君子,忠恕雅量,己所不欲,勿施于强。彼此包容,和睦无疆,相互柔顺,谐和景象。家家为国,国国浩荡,人人为家,家家太康。得天独赐,天人和畅,得人修善,人天不惘。治国之道,仁爱扬扬,民本之源,利国泱泱。胸襟绰约,释散馨香,利人利己,如入仙乡。 绰绰进退,中庸思想,勿左勿右,中正平常。言而有适,不卑不亢,行而有度,不过不恍。矛盾其现,自我融炀,冲突其出,交感消亡。惟悟惟化,和谐呈祥,惟曝惟进,大同风尚。其水之在,在于流向,其山之在,在于跌宕。山川逶迤,绸缪共飨,日月逡巡,轮回清朗。 畅畅其礼,其仁自滂,礴礴其仁,其礼必汪。用礼贵和,和合礼往,和谐大同,黔首愿望。求同存异,共步遐方,成人其美,修为弛张。矜而不群,群而不党,天下一家,牵手同光。弃恶扬善,众心向上,远暗近明,万家霓裳。和而相敬,四海颉颃,敬而相睦,五湖珖琅。 勤勤好学,学而有望,周游列国,思而愈强。温故知新,新而华章,不知下问,博而芬芳。为学之道,千古涨涨,成功之途,几度傥傥。爱学乐学,成就递长,喜问好问,学问疏旷。秀木拔萃,在于沃壤,妍花娇丽,在于沧桑。大厦拔天,在于实夯,蚁穴筑巢,在于高敞。 采采诗经,文化食粮,圣人结集,遗惠绵长。诗词歌赋,出于斯芒,多种文体,源乎俚巷。穆穆华夏,寰宇鸣唱,肃肃民族,龙魂震荡。至圣人文,布达万方,大成灵魂,人类营养。利于国兮,长治久康,惠于民兮,风雨无恙。我中华兮,傲世独芳,我民族兮,何所不强?

【K12学习】第1课 先师孔子教案

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 第1课 先师孔子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 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 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 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 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 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和孔子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下列几张幻灯片:幻灯片一:出示“XX年全球联合祭孔活

动”的图片,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成立的图片,幻灯片二:演示设问“为什么国内外 会有那么多地方开展祭孔活动”,“为什么孔子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幻灯片三: 988年,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 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 ‘人类要想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XX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 智慧包含哪些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孔子的人生、孔子的思想。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孔子的出身 孔子的世界观、历史观形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而他的出生地鲁国是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多的诸侯国,“周礼尽在鲁”。这两点对孔子有 深远影响,一是使孔子有条件接受、研习周礼,二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赋予了孔 子强烈的发扬光大上古礼制的使命感,孔子认为人类的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 孔子知识小档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一课 先师孔子导学案

户县第二中学2014 —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历史导学案第10 周编号1 总编号11 编制聂广收谷亚荣审核张军超使用日期2015.5. 5 班级:组名:姓名:包组领导 课 题 第1课先师孔子 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难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预习案一、生平经历 1、出身: ______时期没落贵族家庭,_______较保守("周礼尽在鲁") 2、少时_____________ 曾到宋国考查殷礼,到鲁国太庙考查周鲁礼仪及典章制度,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 3、____________ 30岁左右时博学多才,收徒授业,开创__________先河。 4、___________ (1)青年时代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小官。 (2)中年时代曾担任鲁国司寇。 5、_________:宣扬自己政治理想。 6、_________ (1)晚年返回鲁国,专心于_________ ,继续收徒讲学。 (2)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整理成《___》《_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六经"。 二、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1)"__________" ①思想体系的核心是___ ,其基本的含义就是____ ,但孔子的"仁"是一种_______ 的爱。 ②主张统治者要实施_____ 。 ③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_______之道。 (2)"___________" ①"礼"是指______ ,其基础是__________。 ②为维护"礼",提出了_____主张。 2、伦理思想: 提出要遵循__________,认为_____是最高品德。 3、教育思想 (1)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2)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

高中历史 第1课先师孔子教案 岳麓版选修4

第1课先师孔子 课标要求 了解:(1)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讲解: 一、生逢乱世 1.——天下无道久矣 王命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礼坏乐崩 子弑父、臣弑君、少凌长、庶废嫡 2.“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 3.杏坛授业---创办私学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4.学而优则仕 挫强齐,强公室、抑大夫、贬家臣 5.周游列国 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要纠正这种时弊,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重建周礼的权威。孔子希望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期待社会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 “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这就是爱! 6. 文以载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三、光辉思想 (一)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意识到自我的道德约束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仁者爱人——亲亲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 忠恕之道 ①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②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

2019年精选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第1课 先师孔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五篇

2019年精选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 孔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都( ) A、处于青铜时代 B、重视人的作用 C、分裂走向统一 D、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强调“学而优则仕” B、孔子自汉代起就深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崇,被封为“文宣王” C、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 D、孔子晚年整理了一些古典文献,最著名的是《论语》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分封制的崩溃 B、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教育向民间普及 D、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学者指出“我们中国处理民族题,秦始皇算起有两千多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朝是集大成者。清朝处理民族边疆问题。有四个特点:一是重教尊俗,二是平衡利益,三是多元管辖,四是笼络首领”。下列事件体现了康熙处理这一问题的事件有( ) ①尊孔开科,延揽汉人士人 ②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③派汉族工匠入藏重修布达拉宫 ④修建消漪园作为处理民族事物的政治场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都提倡“中庸”思想的东西方两位先哲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热衷于教育事业②都曾致力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③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他们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答案】: 【解析】: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下《至圣先师孔子》教案

至圣先师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孔子。 2.学习孔子的“仁”、“礼”等思想,吸取他的优秀品质。搜集孔子的名言,拓展知识面并用这些格言指导践行。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伟人非凡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及一些有关他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的品质;学会运用孔子格言指导践行。 教学准备: 学生:1、课前社会调查孔子知多少,小组统计:共调查多少人,知孔子者几人,对于孔子人们又了解些什么。 2、搜集自己喜欢的孔子名言一句,谈谈理解与启发。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涌现出许多伟大的代表人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主题《伟大的先人》,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新闻报道,同学们看一看这段报道向我们介绍的是哪位先人? 放录像,学生观看。 2、师:看完了这段报道同学们知道是哪位先人了吗?学生答。教师板书:孔子 哪位同学对孔子有所了解,请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从刚才那段新闻报道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国际孔子文化节是哪一天?9月28日还是什么日子?(孔子诞辰)人们把孔子诞辰定为国际孔子文化节,举办祭孔大典,在什么地方祭拜孔子?(山东曲阜孔庙)庙是用来做什么的?人们把孔子当神佛一样供奉,可见孔子在人们心目中

的地位有多高。孔庙又叫文庙,你们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座孔庙吗?中国有多少座?(2000多,1600多)在这些孔庙中,山东曲阜孔庙是发源地,谁去过山东曲阜?你在那都看到了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老师这有几张孔庙、孔府、孔林的图片,同学们想看吗?(……世界文化遗产)这几张图片只是一小部分建筑,还有很多建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登录孔子故里——中国曲阜网,或亲临曲阜宝地去参观。 曲阜因出了孔子而在全世界都闻名。这么有影响力的人物你们想不想深入了解? 二、走近伟人,提升认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板书课题 师:对于孔子,你又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整理: 成就、思想、影响(如学生未提到,教师提问:什么是至圣?至圣先师?学生谈理解) 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来探讨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其它的疑问同学们可以课下查找资料,有时间与沈老师在网上交流。 1、要想解决我们这节课的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课前社会小调查,课前让同学们进行社会小调查:孔子知多少,并在小组内做好统计:共调查了多少人,其中知孔子者几人,人们对孔子又了解些什么。你们都统计好了吗? 汇报。从这个小组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知孔子者占调查人数的,其它小组有不同的结果吗?这个结果说明什么?(孔子对后人影响大)人们对孔子的了解,其它小组还有补充吗? 2、刚才我们交流了课前调查,前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吗?不能,那我们再翻开书,读一读书中的62页,看看我们的教材为我们又提供了什么帮助? 学生读书,汇报:通过读书你又了解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3、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现在如果你还有困惑该怎么办呢?沈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知识屋,想进去看看吗?咱们先去哪一间屋子? 出示课件:知识屋

听《至圣先师孔子》有感

听《至圣先师孔子》有感 2016/4/14 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至圣先师孔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物,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廖老师精心地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课前简单几句话介绍孔子,引入话题,然后通过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初步了解孔子,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接着通过讲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说感受,品悟孔子的精神,感悟孔子的思想。还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告诉学生社团活动,最初源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一句话,拉近了学生与孔子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孔子思想与精神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影响深远,最后通过读《论语》深入了解、学习孔子的思想与精神,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孔子的名言,拓展知识面并用这些格言指导践行。 2、重视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与有效调控。整节课教师根据教材给予的信息,结合学生收集调查的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和重点地了解孔子,了解他的思想和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开展了比较实在的教育教学活动。廖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收集有关孔子的事迹和成就,讲述孔子的故事,交流孔子的著作《论语》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孔子对我国及世界的影响和作用,学习他们的精神,感受他们的思想,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廖老师注重对活动的有效调控,在活动的有效性、实效性下功夫,不为活动而活动。比如,课前分组,有针对性地布置好各组收集信息的方向,(孔子

生平组、孔子故事组、成就影响组、《论语》名言组等)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对学生获得的指导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探究的“航标”,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目的性、过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深刻、清晰、明了,所感悟、体验、探究情感也就十分真实,体验、感悟出的情感必会由心而发。 3、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拓宽课堂的空间。课前,廖老师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孔子及其学生的资料,在社会活动中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对中国、世界文化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再次用媒体展示各处的孔庙,以及孔子诞辰祭祀活动,让事实证明孔子确实是伟大的先人,确实值得我们去尊崇。让学生体会到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古代,还属于现代,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总之,听完廖老师这节课,我觉得学到了很多,首先我跟随廖老师再次深入地了解了“至圣先师”孔子这一为伟人,真真切切地了解到孔子精神与思想的伟大,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我想这点学生也是和我一样收获满满。其次,我更加了解到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生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有效指导与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廖老师学习,灵活处理教材,拓宽课堂空间,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社会,走向社会,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丰富课堂,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更快乐、更精彩、更有意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日照实验高中秦玉田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材料一:1.孔子三岁丧父,十七丧母,家境贫寒;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3.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 问题:对于孔子生平,你有什么感想?孔子一生历经贫穷艰难曲折,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学以致用”,“兼善天下”,为使社会“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奔波努力终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材料二:1.子曰:“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刚毅木讷近仁” 2.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六》 3. “因民所立而立之”“苛政猛于虎也” 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基本内涵有哪些,体现怎样的精神?实现该思想的方法是什么?该思想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 1 “仁”; 2 关心关爱他人、恭敬、宽容、诚信、机敏、恩惠、意志坚韧,勇敢雄强;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3 遵循“忠恕”之道; 4 a:有利于加强个人的修养,提高民众的素质; b: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 有利于统治者的执政水平,缓和社会矛盾;材料三:1.“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 2.“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其内涵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孔子的“仁”和“礼”有着怎样的关系?1 “礼”的思想2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他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3 评价:企图用周礼的制度恢复已经崩溃的社会等级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4 “礼”是手段和保障,“仁”是根本目的。 材料四: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怎样的哲学思想?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孔子对解决春秋时期的社会问题有着怎样的设想?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1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2 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3 面对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孔子主张用周礼的社会等级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缓和阶级矛盾;用德

高考历史第1课先师孔子专题1

高考历史第1课先师孔子专题1 2020.03 1,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 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这样诙谐地评价康有为的思想:他给孔子穿上了西装,“孔圣人”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维新思想的先师。 依据材料概括解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他的目的何在?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对孔孟之道进行了猛

烈的批判,使“至圣先师”威风扫地。 (2)依据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批孔的思想条件是什么?材料中的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什么缺陷? 材料三 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在山东曲阜举行了2006年孔庙祭孔大典活动。2006年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这是50多年来海峡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3)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简述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4)从经济、文化的角度,你认为2006年祭孔活动两岸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 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错误 5,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以下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D.《本草纲目》 6,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堪称“国之瑰宝”。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