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速率图像和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的教学案(修正版)(推荐文档)

化学速率图像和化学平衡图像

一.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像

第1种类型:此类图象描述了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能说明平衡体系各组分(某一组分)在平衡建立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平衡建立的过程图)

例1.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 ·s)。

B.反应开始到10s,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 。

C.反应开始到10s 时,Y 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例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 B.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

例3.今有X(g)+Y(g)≒2Z(g) △H<0,从反应开始经过t 1后达到平衡状态,t 2 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在t 3时又达到平衡,引起t 2→t 3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增大X 或Y 的浓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Z 的浓度 D.升高温度

例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3H 2(g)≒2NH 3(g),673K,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n

t 2

· ·

·

· · a b c

d

e

NH 3

H 2 0

t 1 t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

1时刻)和点e(t

2

时刻)处n(N

2

)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

1时刻,n(H

2

)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第2种类型:以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像描述等效平衡过程

例4.在425℃时,1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

2(g)+I

2

(g)≒2HI(g),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反应物

或生成物均达到平衡。

(1)将图示3种情况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填入表格。

(2)以上3种情况达到化学平衡是否为同一平衡状态?由图中的事实可以说明化学平衡具有哪些特征?

(3)等温等容情况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解析】(1)将图像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填表如下所示。

(2)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完全相同,故为同一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V

=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3)等温等容时,将生成物(或反应物)折算为同一侧的量完全相同时,即为等效平衡。【解题方法指导】

解答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或转化率)-时间图像,要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1.看清起点,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减小的为反应物,浓度增大的为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2.看清终点,确定在相同时间段内,反应物的消耗量和生成物的增加量,反应物的消耗量和生成物的增加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看清描述物质用量曲线的折点,确定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刻。

二.速率-时间图像

(一).全程速率-时间图像

例5.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AB段速率渐增的原因:因反应放热,随反应的进行,温度渐增,导致反应速率的渐增;

(2)BC段速率渐小的主要原因:随反应的迸行,溶液中C(H+)渐小,导致反应速率的减小。

例6.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

的速率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c(H +)增大而加快。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t 1~t 2时刻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2~t 3时刻内反应速率又减小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lO 3-+3HSO 3-=Cl -+3SO 42-+3H + (2)开始时,c(H +)增大,反应速率加快。(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的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解题方法指导】解答此类图像题时,要抓住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

(二)速率-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做这类图像题时,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分清正逆反应,二是分清是哪个外界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

剂)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思考与交流1】根据以下速率-时间图像回答问题

1.根据速率-时间图像,如何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2.在速率-时间图像中,其中一条速率曲线连续变化(无断点)、另一速率曲线有断点非连续变化,是哪类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两条速率曲线均有断点非连续变化而是跳跃变化,是哪类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

3.在哪些情况下,外界条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同时等倍数改变?

4.速率曲线在旧平衡线的上方或下方表示含义是什么?

(1)分清正逆反应,一般正反应速率在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在上,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2)分清瞬间变化点,一般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图像一点保持连续(无断点);改变反

应体系的压强或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两点突变(一大一小,有断点)。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针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了压强;使用了催化剂。

例7.对于反应N

2(g)+3H

2

(g)≒2NH

3

(g) △H<0,其速率—时间图如下图所示;填写改变的

条件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1)t

1

时, ,

平衡向移动。

(2)t

3

时, ,

平衡向移动。

(3)t

5

时, ,

平衡向移动。

(4)t

7

时, ,

平衡向移动。

根据反应和图像,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根据引起平衡移动因素和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例8.在密闭容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变化过程均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p+q

D.m+n

(三).以速率-时间图像计算平衡浓度(图像中阴影部分的意义)

例9.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g)+2B(g)≒2C(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B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υ(正)、υ(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下图,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A.A浓度的减少量

B.B浓度的减少量

C.C物质的量的增加量

D.B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

【解析】因为v=△c/△t,△c=v×△t。在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图中,一段时间段内,反应应速率曲线扫过的阴影面积是浓度的变化量,本题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扫过的阴影面积之差,即B的浓度的减少量。正反应速率扫过的阴影面积就是因发生正反应导致B浓度的减少量;逆反应速率扫过的阴影面积就是因发生逆反应导致B浓度的增加量。

三.速率-温度(压强)图像

【思考与交流2】反应mA(g)+nB(g)≒pC(g)+qD(g),判断反应中m+n与p+q的关系,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解题方法指导】

1.此类图像表示的意义是温度或压强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趋势和程度,分析此类图像时,注意外界条件的改变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关系,即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都增大,只是增大的程度应依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来确定。

2.找准平衡点(V

(正)=V

(逆)

,图中的交点是平衡点)

3.根据图像推断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或压强,平衡移动的方向。如图3达到平衡状态,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如图1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四.转化率(百分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思考与交流3】

(1).反应mA(g)+nB(g)≒pC(g)+qD(g),判断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2).反应mA(g)+nB(g)≒pC(g)+qD(g),判断反应中m+n与p+q大小的关系?

(3).反应mA(g)+nB(g)≒pC(g)+qD(g),判断反应中m+n与p+q的大小关系,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4).反应mA(g)+nB(g)≒pC(g)+qD(g),判断哪种情况使用了催化剂?

则a表示催化剂, b表示催化剂(填使用、不使用)

【解题方法指导】

此类图像描述了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图像的折点出现的先后顺序表明了速率大小与温度(压强)高低的关系;而平衡线的高低表示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百分含量)大小,表明了平衡移动的方向,解答此类图像题时,弄清楚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纵坐标是指物质的百分含量,还是指反应物的转化率?

(2)达平衡的时间:一定条件下,物质百分含量(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改变时,标志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图像折点对应的时间即是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或温度升高或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就大,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根据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推知温度高低或压强大小或是否使用催化剂,若先出现拐点就先达到平衡,对应的温度就高或压强就大或使用了催化剂-“先拐先平,温度高压强大”。

(3)平衡线的高低:平衡线的高低表示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百分含量)大小,表明了平衡移动的方向。根据图像,分析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时,转化率或百分含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是否有变化,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五.转化率(百分含量)-温度-压强图像-恒温线(恒压线)图像

此类图像的纵坐标是指某物质的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物质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而横坐标是温度或压强,表明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思考与交流4】

反应mA(g)+nB(g)≒pC(g)+qD(g),判断反应中m+n与p+q的大小关系,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解题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图像题应注意以下2个方面:

(1)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是指反应物的转化率还是指某物质的百分含量?

(2)该类图像表明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固定温度T(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察分析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转化率或百分含量)随压强

p(温度T)的变化情况,就是温度不变时,根据压强与反应物的转化率(百分含量)间的关系,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了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或压强不变时,根据温度与反应物的转化率(百分含量)间的关系,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了反应的热效应

六.其他几种特殊的图像

第Ⅰ类:百分含量(转化率)~温度(压强)图像

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 【思考与交流4】反应mA(g)+nB(g)≒pC(g)+qD(g),判断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M 点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物开始,则v 正>v 逆;M 点为刚达到的平衡点,M 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增大(C%减小),平衡左移,ΔH 小于0。 【解题方法指导】

根据转化率(百分含量)-压强或温度图像判断平衡状态,最高点(或最低点)为化学平衡点,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左端曲线,表示反应未达平衡,随温度(T)升高,纵坐标所表示的量递增(或递减),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右端曲线,表示反应已达平衡,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例10已知可逆反应aA +bB ≒cC 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 1、T 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 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Ⅱ类:百分含量(转化率或产率)—压强(温度)平衡图像

此类图像中的曲线为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平衡点,即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点。 例11.下图为条件一定时,反应2NO +O 2≒2NO 2 △H 〈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 、B 、C 、D 、E 五点,

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A.B 和C B.A 和E C.E D.A 和C

【解题方法指导】

当条件一定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A 、D 所在的曲线上所有的点均为平衡时的状态。曲线上下的点均为非平衡时的状态。反应从非平衡自发达平衡。从图中可看出,B 、C 所在状态的转化率小于该温度平衡时。说明反应正向方向移动。即V 正>V 逆。而E 所在状态的转化率大于该温度平衡时的,说明反应正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V 正<V 逆。

第Ⅲ类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

例12.可逆反应2A+B ≒2C(g) △H 〈0随T(℃)变化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 和B 可能都是固体

B.A 和B 一定都是气体

C.A 和B 可能都是气体

D.若B 为固体,则A 一定为气体

【解析】:正反应放热则逆反应吸热,观察曲线可知,T 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向移动,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由平均摩尔质量=m 总/n 总可判断,T 升高,A 和B 都是固体时,只有1种气体C,平均摩尔质量不变;A 和B 是气体时;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变大,平均摩尔质量减小,符合题意,但不是绝对惟一的;当B 为固体A 为气体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但混合气体总质量变小,同样导致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故正确答案为C 、D

T NO

(℃)

O

A

B

C

D

E

第Ⅳ类

例13.在一定条件下,将X 和Y 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 ,Y 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 x /n y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 ,Y 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D ) A.2X +Y ≒3Z B.3X +2Y ≒2Z C.X +3Y ≒Z D.3X +Y ≒Z 【归纳总结】 一.解题步骤 1.看特征

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属于吸热反应还是属于放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增大,减少,还是不变?有无纯液体或固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2.识图像

(1)分析纵横坐标及曲线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曲线所代表的是哪些量的关系。

(2)分析曲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斜率大小、曲线函数的增减性)与纵横坐标的关系。 (3)分析特殊点(曲线的起点、拐点、转折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几条曲线的交叉点))及其含义。

(4)分析量的变化(浓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转化率的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 (3)分析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

3.想规律: 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4.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就是看图表是否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否符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二.解题技巧

1.先拐先平,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还可能是使用正催化剂,即高温高压时反应速率快,有利于先达平衡,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较高温或较高压强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短。

2.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定压看温度变化;定温看压强变化,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通常作一条横坐标的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3.三步分析法,在速率-时间图像中,先看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再看υ(正)和υ(逆)的相对大小,最后看平衡移动方向。

【巩固练习】

1.(双选)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ΔH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B )

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000C的浓度时间时间时间B的转化率混合气体总压乙甲

甲乙甲乙I

ⅡⅢ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2.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

A.Z 、W 均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

B.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

C.X 、Y 、Z 、W 皆非气体。

D.X 、Y 均为气体,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 3.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

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 ( )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上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H>0,P 2>P 1

B.反应Ⅱ:△H<0,T 1<T 2

C.反应Ⅲ:△H>0,T 2>T 1(或△H<0,T 2<T 1)

D.反应Ⅳ:△H<0,T 2>T 1

4.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意的图的是( )

A.CO 2(g)+2NH 3(g)≒CO(NH 2)2(s)+H 2O(g); △H <0

B.CO 2(g)+H 2(g)≒CO(g)+H 2O(g); △H >0

C.CH 3CH 2OH (g)≒CH 2=CH 2(g)+H 2O(g); △H >0

D.2C 6H 5CH 2CH 3(g)+O 2(g)≒2 C 6H 5CH=CH 2(g)+2H 2O(g); △H <0

5.如下图所示,a 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的反应过程中X 的转化率和时间的关系.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 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温度(T)的影响

T 1

温度(P)的影响

P 1 P 2

x b

a

解析:①达平衡所需时间b <a , 正逆反应速率Vb >Va ②改变条件后αx 不变,平衡不移

动③该可逆反应ΔVg =0, 可加催化剂或加压

6.(双选)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 (g )+B (g )≒2C (g )△H ﹤0的正确图象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7.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 3BO 3 +3CH 3OH B(OCH 3)3 +3H 2O 中,

H 3BO 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 时间(t)的变化如右图,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 的影响是____

②该反应的H ?_____0(填“<”、“=”或“>”).

8.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 2(g)≒CH 3OH(g)。CO 在不同温度下的 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ΔH 0(填“>”或“ <”)

9.已知可逆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1025kJ/mol ,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

化学平衡图像经典例题

第 1 页 共 3 页 专题五 化学平衡图像 考点1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解题策略: (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 (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数值大”) (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6.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 .Z 、W 均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 B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 C .X 、Y 、Z 、W 皆非气体 D .X 、Y 均为气体,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7.图2表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8.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10.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 (4)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的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的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

(2)由达到平衡的时间长短,推断与、与的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的量的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的变化结果。 (2)关键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3)y可以是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的浓度增大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3)温度段是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 二、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技巧 在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时,要注意技巧性方法的应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专题Word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基础知识: 对于反应mA(g) + nB(g) pC(g)+qD(g) △H<0 m+n>p+q 条件改变变化结果 K变化平衡移动反应A的浓度C(A)A转化率C的含量条件改变ν逆ν正变 化 1C(A)增大 2C(A)减小 3C(C)增大 4C(C)减小 5温度升高 6温度降低 7压强增大 8压强减小 9加催化剂 课时探究 探究一、图像绘制,读图解题 例题1: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3H2(g)+ N2(g)2NH3(g) 来合成 氨气;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a b两种条件下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时间t/min02468 条件a c(H2)/10-2mol·L-1 2.00 1.50 1.100.800.80 条件b c(H2)/10-2mol·L-1 2.00 1.30 1.00 1.00 1.00 12 1 T2 下同),△H 0,根据表格数据请在下面画出c(H2)-t图: (2)a条件下,0~4min的反应速率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为; (3)在a条件下,8min末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11min后达到新的平衡,画出 8min~12min时刻c(H2)的变化曲线。

探究二、图像解题方法 1、反应mA(g) + nB(g) pC(g)+qD(g) △H <0 m+n>p+q 反应速率和时间图如图所示 ,t 1时刻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①图1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图2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图3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图4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⑤图5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2、①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②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P 1 P 2, m+n p 探究三、陌生图像的解题技能 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图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该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能用关联解决问题? △H 0 mA(g)+nB(g) pC(g) ①y 是A 的浓度,△H 0,m+n p ②y 是C 的含量, △H 0,m+n p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三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习题

化学平衡: 1、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得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得物质得量增加 了0、3mol,则此反应得平均速率表示正确得就是( ) A、v(O2)=0、01mol?L-1?s-1 B、v(NO)=0、008mol?L-1?s-1 C、v(H2O)=0、003mol?L-1?s-1 D、v(NH3)=0、004mol?L-1?s-1 2、当增大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变大得就是( ) A.碘蒸气与氢气化合生成碘化氢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氨得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表格中得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得曲线表示得就是( ) 选项反应纵坐标甲乙 A 外形、大小相近得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 速率 K Na B 4 mL 0、01 mol/L得KMnO4溶液, 分别与不同浓度得H2C2O4(草酸) 溶液各2 mL反应 0、1 mol/L得 H2C2O4溶液 0、2 mol/L得H2C2O4 溶液C 5 mL 0、1 mol/L 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冷水D 5 mL 4%得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 O2 无MnO2粉末加MnO2粉末 A. B. C. D、 4.(09全国卷Ⅰ13)下图表示反应() X g4()() Y g Z g +,0 H ?<,在某温度时X 得浓度随时间变化得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得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得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与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化学平衡图像题汇总

专题强化训练 巧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解析】选A。在0~50 min内,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为100%,A正确;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的酸碱性及起始浓度均有关系,因此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由于起始浓度不同,故不能判断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酸碱性的直接关系,B、C错误;pH=10时,在20~25 min之间,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D错误。 2.(2015·武汉模拟)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所示的是

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解析】选D。图象中有三个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m+n>p+q。 【加固训练】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 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 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均为气态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C.升高温度时,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提高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复习

专题五化学平衡图像 一、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1、速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 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专练1:A(g)+3B(g) 2C(g)+Q(Q>0)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直达到新平衡的是() A.升温 B.加压 C.增大c(A) D.降低c(C) E.降低c(A)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 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2.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含量—温度(压强)—时间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例3.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C(g);△HA的含量 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例4.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H<0,在相同温度、不同 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例5.对于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完整版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4)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的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的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 (2)由达到平衡的时间长短,推断与、与的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的量的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的变化结果。 (2)关键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3)y可以是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的浓度增大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试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 B .反应开始时10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 .反应开始时10s ,Y 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Z(g) 2.( 广东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3H 2(g) 2NH 3(g), 673K ,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大 B .点 c 处反应达到平衡 C .点d (t 1时刻) 和点 e (t 2时刻) 处n(N 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 下反应至t 1时刻,n(H 2)比上图中d 点的值大 3.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若A 、B 是气体,则D 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 、B 、C 、D 均为气体 4.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5.现有可逆反应A (g )+2B (g )nC (g );△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 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p 1>p 2,n >3 B .p 1<p 2,n >3 C .p 1<p 2,n <3 D .p 1>p 2,n=3 6.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7.T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t 1+10)min 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t 1+10)min 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 —1 A 0.1 mol·L —1 B 和0.4 mol·L —1 C 反应,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0.4 mol·L —1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 的转化率增大 8.右图表示反应N 2(g )+3H 2(g ) 2NH 3(g );ΔH =-92.2kJ/mol 。在某段时间t 0~t 6中 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A . t 0~t 1 B . t 2~t 3 C . t 3~t 4 D . t 5~t 6 n 2· · · · · a b c d e NH H 2 1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完整各类型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1. 速率-时间图 1. 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的变化如上图,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 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 A. B. C. D.E. (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2. 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是M浓度的2倍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4. 可逆反应m A(s)+n B(g )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6. 可逆反应m A(s) + n B(g) p C(g) + 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T 2 >T 1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n>p+q 7. 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 _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得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就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得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得特征就是以图像得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得关系通过形象直观得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得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得数学意义与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得分析、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就是改变某一物质得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就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得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得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得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就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 (4)若在得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得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得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得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得时间。 (2)由达到平衡得时间长短,推断与、与得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得量得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得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得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得变化结果。 (2)关键就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得交点得纵坐标、 (3)y可以就是某物质得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得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就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得浓度增大或反应物得转化率增大。 (3)温度段就是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得结果、 二、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得技巧 在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时,要注意技巧性方法得应用。 1、“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得,则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说明该曲线得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定一议二”:在含量—温度(或压强)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得关系(因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外界“单因素”得改变,导致得平衡移动得分析),即确定横坐标所示得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得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得量后(通常作一条横坐标得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得关系。 三、典型考题例析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化学速率图像和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的教学案(修正版)(推荐文档)

化学速率图像和化学平衡图像 一.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像 第1种类型:此类图象描述了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能说明平衡体系各组分(某一组分)在平衡建立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平衡建立的过程图) 例1.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 ·s)。 B.反应开始到10s,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 。 C.反应开始到10s 时,Y 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例2.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 B.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 例3.今有X(g)+Y(g)≒2Z(g) △H<0,从反应开始经过t 1后达到平衡状态,t 2 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在t 3时又达到平衡,引起t 2→t 3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增大X 或Y 的浓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Z 的浓度 D.升高温度 例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3H 2(g)≒2NH 3(g),673K,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n t 2 · · · · · a b c d e NH 3 H 2 0 t 1 t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图象专题

化学平衡图象专题 1.牢固掌握相关的概念与原理,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的改变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讲,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在速度—时间图、转化率—时间图、反应物的含量—浓度图等上如何体现。要能够画出相关的变化图象。 2.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实行分析: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相关的原理挂钩。 (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3)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一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例如,升高温度时,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突变,v(逆)渐变。 (4)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一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相关原理实行推理判断。 3.对于化学平衡的相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实行分析: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看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4.几种平衡图像 对于反应mA(气)+nB(气)pC(气)+qD(气);△H<0 ⑴转化率-时间 ⑵含量-时间图 ⑶转化率-温度-压强图

专题04 化学平衡图像-2019高考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解析版)

专题04 化学平衡图像 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0 min~40 min 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0 min 时降低温度,40 min 时升高温度 D. 30 min时减小压强,40 min时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之间,反应速率降低了,平衡不移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催化剂不能改变浓度,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 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故A错误; B.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降低温度,平衡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时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1.对反应2A(g)+2B(g)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 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 C. 依据图②,P1>P2 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B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 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 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B 3.—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 (g)+H2O(g) △H=-57.3 kJ/mol,往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v(正)>v(逆) B. b点反应放热53.7 kJ C.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③ D.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3(mol-2.L-2) 【答案】A 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A、B一定都是气体 C. D一定不是气体 D. C可能是气体 【答案】B 5.下图是恒温下H 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增大反应物浓度 D. 加入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